高考浙江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420643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8.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浙江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考浙江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考浙江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考浙江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考浙江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浙江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高考浙江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浙江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浙江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高考浙江语文试题及答案

2005年高考浙江卷语文试题详解

第1卷(共42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l.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粘贴(zhān)玷污(zhān)  龌龊(wò)运筹帷幄(wò)

B.蹉跎(cuō)磋商(cuō)遭殃(yāng)怏怏不乐(yāng)

C.飞镖(biāo)  剽悍(biāo)    绯红(fēi)  妄自菲薄(fēi)

D.蜿蜒(yán)筵席(yán)市侩(kuài)脍炙人口(kuài)

本题考查考生语音识记能力。

本题正确选项D。

(A.玷diàn,读音错。

B.怏yàng,声调错。

C.剽piāo菲fěi,都是声调错。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葱茏绊脚石怨天尤人一如既往

B.迄今名信片提纲挈领老成持重

C.幅射照相机有恃无恐竭泽而渔

D.气概座右铭满腹经纶世外桃园

本题考查考生汉字识记能力。

本题正确选项A。

(B.名——明。

C.幅——辐。

D.园——源)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中医通过望、闻、问、切等方法来了解_______,作出诊断。

②孩子过多玩网络游戏,父母应适当加以_______。

③他们心中依然珍藏着那段美好的回忆,_______他们已经远离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A.病症干涉虽然  B.病症干预即使

C.病征干预虽然  D.病征干涉即使

本题考查考生词语辩析能力。

本题正确选项C。

病症:

指病。

病征:

表现在身体外面的显示出什么病的征象。

干涉比干预程度深。

③句是一句倒装的表因果关系的复句。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书山有路勤为径”,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我们更要努力攀登书山,而不能高山仰止。

B.我们的某些规章制度还不很健全,有的“聪明人”便打起了擦边球,以此谋取私利。

C.时下,网络文学蓬勃发展,痞子蔡就是屈指可数的网络写手之一。

D.周末,我和同桌一起去攀岩,虽然崖壁陡峭,我们仍然摩肩接踵,奋力攀登。

本题考查考生成语使用能力。

本题正确选项B。

擦边球:

比喻做在规定的界限边缘而不违反规定的事。

高山仰止:

比喻道德高尚,令人无法企及。

屈指可数:

形容寥寥无几。

与“网络文学蓬勃发展”矛盾。

摩肩接踵:

形容人多拥挤。

解答这道题可以从分析这些成语内部的词或语素开始,还要看在句中的具体语言环境。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哺乳期妇女如果仅仅依*服用补品中的含碘量,就有可能缺碘,若不及时添加含碘食品,则有可能导致婴儿脑神经损伤或智力低下。

B.在这部作品中,并没有给人们多少正面的鼓励和积极的启示,相反,其中一些情节的负面作用倒是不少。

C.当今世界,自主知识产权所占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发展水平的标志,而科学技术进步与否是国家富强的标志。

D.如何体会企业文化的深刻内涵,认识用优秀文化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性,是摆在每一位中国企业家面前的重要课题。

本题考查考生语病的识别能力,本题正确选项为D。

A.“服用”与“含碘量”搭配不当。

B.前后意思一致,不能用“相反”,删去。

C.“进步与否”与“富强的标志”两方面与一方面搭配不当。

6.下列各句中修辞方法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树林是一片绿色的海洋,轻风是海洋的呼吸。

B.珍珠是贝痛苦的结晶,是海的泪。

C.面对风暴的欺凌,松柏挺胸不屈,杨柳弯腰逢迎,江河寂然无语,高山昂然抗争。

D.太阳从地平线上露出笑脸,用她那柔美的金色手指,悄悄地捡走了草地上的珠玑。

本题考查考生修辞能力,本题正确选项为C。

修辞方法的风格没有统一,应调整为“杨柳弯腰逢迎,江河寂然无语,松柏挺胸不屈,高山昂然抗争。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早在1949年,一位名叫DonaldHebb的心理学家提出了一个简单法则,来说明经验如何塑造某个特定的神经回路。

受巴甫洛夫著名的狗实验的启发,Hebb的理论认为在同一时间被激发的神经元间的联系会被强化。

比如,铃声响时一个神经元被激发,在同一时间食物的出现会激发附近的另一个神经元,那么这两个神经元间的联系就会强化,形成一个细胞回路,记住这两个事物之间存在着联系。

不是所有输入信号都能激发神经细胞产生自己的信号。

神经元就像个微处理芯片,它通过突触接收大量的信号。

并且不断地把从突触接收到的输入信号进行整合。

但不同的是,微处理器有许多输出途径,神经元则只有一个,就是它的轴突。

所以,神经元对输入信号的反应方式只有一个:

要么通过轴突激发一个冲动,向回路中相邻的一个神经元发出信号,要么相反,不发出信号。

当神经元接收这样一个信号时,它的树突上的跨膜电位差轻微地升高,这种膜电位的局部改变被称为神经元突触的“激发”。

当突触快速、高频地激发,就会发生一过性强化,即在短时记忆形成过程中观察到的变化。

但是通常单个突触短暂地激发不足以使一个神经元发放冲动,即术语称的动作电位。

当神经元的许多突触一起激发,共同的作用下就会改变神经元膜电位,产生动作电位,把信号传递到回路中的另一个神经元。

Hebb认为,就像管弦乐队的一个不合拍的演奏者一样,如果神经元上的一个突触不能和其他的突触同步激发,就会被当作蹩脚的角色剔除。

但是那些同步激发的突触——其强度足以使神经元发放动作电位——就会被强化。

这样一来,大脑根据神经冲动流的方向,发展神经回路,逐步精化和完善,建立起大脑神经元间的网络联系。

从Hebb的理论出发分析该过程的确切机制,你会再次面对这样的问题,即在大脑铺设网络联系过程中,能强化或减弱突触联系的酶和蛋白必定是由某种特定的基因合成的,所以我们就开始寻找能激活这种基因的信号分子。

因为大脑中,神经系统中的信号表现为神经冲动的活动,所以我提出了一个假设,冲动发放必定能打开或关闭神经细胞中特定的基因。

为验证这个假设,我和我们实验室的博士后学者KouichiItoh进行了下面的实验:

取出胎儿小鼠的神经元进行体外细胞培养,在培养皿中以电极刺激神经细胞。

以不同形式剌激使之发放动作电位,然后检测时形成神经回路或者适应环境有重要作用的基因所转录的mRNA总量,结果证明我们的假设是正确的。

我们只需通过选择电生理刺激器上适宜的刺激频率就能打开或关闭特定的基因,就像你选择特定的频率收听某个无线电台的广播一样简单。

7.下面不属于DonaldHebb提出的“简单法则”的一项是()

A.同一时间被激发的神经元间的联系会被强化。

B.当神经元的许多突触一起激发,共同的作用下就会改变神经元膜电位。

C.同步激发的突触——其强度足以使神经元发放动作电位——就会被强化。

D.冲动发放必定能打开或关闭神经细胞中特定的基因。

本题考查考生对概念归属的理解能力。

本题正确选项为D。

这是“我和我们实验室的博士后学者KouichiItoh”的解释并得到了验证。

8.“就像管弦乐队的一个不合拍的演奏者一样”这个句子中,“管弦乐队”喻指的是()

A.神经回路B.神经元膜C.神经细胞D.神经冲动

9.下面是对神经元工作原理的简单概括,恰当的一项是()

A.神经元通过突触接收信号,并对信号进行整合,再通过轴突激发一个冲动,向四邻的每一个神经元发出信号,或不发出信号。

B.神经元接收到信号后,多个突触同步激发,使神经元发放冲动,把信号传递给细胞回路中的另一个神经元。

C.神经元通过突触接收信号,其突触与其它神经元上的突触一起激发,从而建立起大脑神经元间的网络联系。

D.神经元突触的“激发”,引起树突上的跨膜电位差轻微地升高,当突触快速、高频地激发,就会发生短时记忆形成过程中观察到的变化。

本题考查考生文意理解能力,本题正确选项为B。

(A“向四邻的每一个神经元发出信号”不当,原文为“向回路中相邻的一个神经元发出信号”。

C“突触一起激发”与“建立起大脑神经元间的网络联系”在文中有一个条件,即“其强度足以使神经元发放动作电位”,且前后分句之间文中是承接关系,并非递进关系。

D前后顺序错,正确的顺序为“当突触快速、高频地激发,引起树突上的跨膜电位差轻微地升高,就会发生短时记忆形成过程中观察到的变化。

”)本题考查考生信息筛选能力。

本题正确选项为C。

此句要搞清两个喻体:

“管弦乐队”指神经元,即“神经细胞”,“不合拍的演奏者”即“不能和其他的突触同步激发的一个突触”。

10.根据全文信息,以下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神经元总是将接收来的信号整合以后产生自己的信号,这种信号通过轴突传递。

B.动作电位的产生,是形成细胞回路,建立大脑神经元之间网络联系的重要条件。

C.在信息传递与整合的过程中,有一些神经元被淘汰,另有一些神经元得到强化。

D.神经细胞在不同电极形式的刺激下,其特定的基因所转录的mRNA的总量不变。

本题考查考生依据文中提供信息进行合理推断的能力,本题正确选项为B。

(A“总是”错,文中表述为“不是所有输入信号都能激发神经细胞产生自己的信号。

”C“被淘汰”错。

另外,只有“那些其强度足以使神经元发放动作电位同步激发的突触”会被强化,“另有一些神经元得到强化”表达过于宽泛。

D“mRNA的总量不变”文中无此信息。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书褒城驿壁(唐)孙樵

褒城驿号天下第一。

及得寓目,视其沼,则浅混而污;视其舟,则离败而胶;庭除甚芜,堂庑甚残,乌睹其所谓宏丽者?

讯于驿吏,则曰:

“忠穆公曾牧梁州,以褒城控二节度治所,龙节虎旗,驰驿奔轺,以去以来,毂交缔劘①,由是崇侈其驿,以示雄大。

盖当时视他驿为壮。

且一岁宾至者不下数百辈,苟夕得其庇,饥得其饱,皆暮至朝去,宁有顾惜心耶?

至如棹舟,则必折篙破舷碎鹢②而后止;渔钓,则必枯泉汩泥尽鱼而后止;至有饲马于轩,宿隼于堂:

几所以污败室庐,糜毁器用。

官小者,其下虽气猛,可制;官大者,其下益暴横,难禁。

由是日益破碎,不与曩类。

某曹八九辈,虽以供馈之隙,一二力治之,其能补数十百人残暴乎?

”语未既,有老甿笑于旁,且曰:

“举今州县皆驿也。

吾闻开元中,天下富蕃,号为理平,踵千里者不裹粮;长子孙者不知兵。

今者天下无金革之声,而户口日益破,疆场无侵削之虞,而垦田日益寡,生民日益困,财力日益竭,其故何哉?

凡与天子共治天下者,刺史、县令而已,以其耳目接于民,而政令速于行也。

今朝廷命官,既已轻任刺史、县令,而又促数于更易。

且刺史、县令,远者三岁一更,近者一二岁再更。

故州县之政,苟有不利于民,可以出意革去其甚者,在刺史则日:

‘明日我即去,何用如此?

’在县令亦曰:

‘明日我即去,何用如此?

’当愁醉醲(nóng酒味厚),当饥饱鲜,囊帛椟金,笑与秩终。

”呜呼!

州县真驿耶?

矧③更代之隙,黠吏因缘恣为*欺,以卖州县者乎!

如此而欲望生民不困,财力不竭,户口不破,垦田不寡,难哉!

予既揖退老甿,条其言,书于褒城驿屋壁。

[注]①劘(n仍):

磨擦。

②鹢(yì0:

水鸟,古代在船头以彩色画鹢鸟之形,这里指船头。

③矧(shěn):

况且。

——选自《四部丛刊》本《孙樵集》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视其舟,则离败而胶胶:

搁浅。

B.庭除甚芜除:

废弃。

C.疆场无侵削之虞虞:

忧虑。

D.条其言,书于褒城驿屋壁条:

整理。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

本题正确选项为B应为“台阶”的意思,其实从“堂庑甚残”句中可判断出是一个名词。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视其沼,则浅混而污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B.以卖州县者乎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C.且刺史、县令,远者三岁一更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D.今者天下无金革之声四海之大,有几人钦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虚词的理解。

本题正确选项为B,表目的关系,“用来”意。

(A前“则”表承接关系,后“则”表解释关系。

C前“且”“况且”意,后“且”“暂且”意D前“之”为结构助词“的”,后之为定语后置的标志。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由是崇侈其驿,以示雄大B.则必折篙破舷碎鹢而后止

C.则必枯泉汩泥尽鱼而后止D.囊帛椟金,笑与秩终

本题是对考生词类活用能力的考查,与前几年不同,是一题不变化的题。

本题正确选项为D,名词作状语,余为形容词作动词。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借他人之口,揭示出褒城驿由宏丽变为破败的原因,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当时民风奢靡的不满。

B.文中“举今州县皆驿也”承上启下,是连接二、三两段的关键,表明天下凋敝与驿站破败事异而理同。

C.文章借题发挥,以一驿之兴废推及天下之盛衰,寓议于叙,切中时弊,有小中见大之妙。

D.因官制不善而吏治败坏,因吏治败坏而生民困顿,文章将批判的锋芒指向了朝廷。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意的分析概括能力。

本题确选项是A,“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当时民风奢靡的不满”表述不当。

作者认为产生这一社会弊病的缘由,在于朝廷任用非人和官制不善

文言文翻译

  褒城驿号称全国第一,到我亲眼所见,看其池水,浅浊而肮脏;看其船只,破碎而搁沉;庭院台阶十分荒芜,堂房廊屋都很残破,哪里看得到它所谓的宏大壮丽呢?

向管理驿站的官吏询问,他们则说:

“忠穆公严震曾担任梁州州牧,因为褒城控制着通往两个节度使治所的要道,各式各样的旌节旗帜来来往往,传递公文的人员骑着马,出差的官吏乘着车,或来或去,车马往来络绎不绝,所以扩大驿馆建筑,以显其雄伟宏大。

褒城驿在当时看上去是比其他驿站都壮观。

而且一年中到褒城驿站来歇宿的宾客不少于几百人,他们只要夜间得到住宿,饿了能得到饱食,全都是暮来朝去,哪有顾念爱惜之心呢?

至于撑船,一定要到篙折、舷破、头碎然后停止;钓鱼,一定要到水干、泥混、鱼尽才肯罢休。

甚至还有人在*窗的长廊或小屋里喂马,把驿馆的中堂作为猎鹰的栖息之所,这些都是房屋污损、器物毁坏的原因。

遇上职位低的官吏,其随从虽然气性猛烈,还可以制服;遇上职位高的官吏,其随从则更加凶暴蛮横,难于阻止。

因此褒城驿日见破损,与以前大不相同。

我们八九人,虽然也曾在供给来往者膳食的余暇,用一小部分时间尽力修缮,但又怎能补救几十几百人的破坏呢?

管理驿站的官吏的话还没有讲完,有个老农在旁笑了,并说:

“现在所有的州县都象驿站一样。

我听说唐玄宗开元年间,天下财物丰富,人口众多,号称太平,行走千里的人不用携带粮食,有了子孙的人还不知道兵器为何物。

现在天下无战争,但有户籍的居民却一天天减少;边境没有被侵占遭蚕食的忧患,但开垦的荒地日益减少。

百姓生活日益穷苦,国家财力日益困难,这是什么原因呢?

凡和皇帝一起治理天下的,是那些刺史县令,他们直接了解人民的生活,因而便于贯彻政令。

现在政府委派官吏,既已轻率任命刺史县令,而且又在短时内一再更换。

况且刺史县令的任期,时间长的三年更换一次,时间短的一两年内更换两次,因此州县的政务,如有不利于百姓之处,应该可以出主意改掉那些严重的情况,但在任的刺史则说:

‘明人我即离职,何必如此。

’在任的县令也说:

‘明日我即卸任,何必如此。

’他们在愁闷的时候就喝浓烈的美酒,在饥饿的时候就吃精美的肉食,只等囊中放满了绸缎,柜中装足了金银,任期结束就志得意满地离去。

”唉!

州县难道果真是驿站吗?

况且当新旧官员交替之时,狡猾的胥吏乘机放肆地做*恶欺诈的事,以欺骗州县呢!

象这样下去,而想希望百姓生活不穷苦,国家财力不困难,有户籍的居民不减少,开垦的土地不缺乏,难啊!

──

  我送走老农之后,把他的话整理了一下,写在褒城驿的屋壁上。

第Ⅱ卷(共108分)

四、(20分)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l)盖当时视他驿为壮。

(2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皆暮至朝去,宁有顾惜心耶?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远者三岁一更,近者一二岁再更。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考查考生文言翻译能力。

答案为:

(1)(褒城驿)在当时比其它驿站更为壮观。

(2)(宾客)都是晚上到达早上离开,难道会有爱惜之心吗?

(3)时间长的三年更换一次,时间短的一两年更换两次。

16.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齐安郡中偶题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_______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______为诗歌的主要意象。

(2分)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

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4分)

本题考查考生古诗文鉴赏能力。

答案为:

(1)傍晚西风

(2)拟人表现手法。

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

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1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只选两小题)(4分)

(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________________,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2)__________________,隔叶黄鹂空好音。

_________________,两朝开济老臣心。

(杜甫(蜀相))

(3)流水落花春去也,________________。

(李煜《浪淘沙》)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_________________。

(《论语》)

本题考查考生对名句名篇的识记能力。

答案为:

(1)侣鱼虾而友糜鹿渺沧海之一粟

(2)映阶碧草自春色三顾频烦天下计(3)天上人间思无邪

18.填写出下面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2分)

中外名著常有一个精妙的开头语,例如俄国作家_________的《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中国作家罗贯中的《__________》中的“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会,合久必分”。

本题考查考生对作家作品的识记能力。

(2分)列夫·托尔斯泰三国演义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越来越接近精神的天空李汉荣

人,在人群里行走寻找他的道路,在人群里说话寻找他的回声,在人群里投资寻找他的利润,在人群里微笑寻找回应的表情。

生而为人,我们不可能拒绝人群,虽然,喧嚣膨胀的人群有时是那么令人窒息,让人沉闷,但我们终不能一转身彻底离开人群。

人群是欲望的集结,是欲望的洪流。

一个人置身于人群里,他内心里涌动的不可能不是欲望,他不可能不思考他在人群里的角色、位置、分量和份额。

如果我们老老实实化验自己的灵魂,会发现置身人群的时候,灵魂的透明度较低,精神含量较低,而欲望的成分较高,征服的冲动较高。

一颗神性的灵魂,超越的灵魂,丰富而高远的灵魂,不大容易在人群里挤压、发酵出来。

在人群里能挤兑出聪明和狡猾,很难提炼出真正的智慧。

我们会发现,在人口密度高的地方,多的是小聪明,绝少大智慧。

在人群之外,我们还需要一种高度,一种空旷,一种庄静,去与天地对话,与万物对话,与永恒对话。

伟大的灵魂、伟大的精神创造就是这样产生的。

孔子独对大河而感叹时间的不可挽留: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庄子神游天外寻找精神的自由飞翔方式;佛静坐菩提树下证悟宇宙人生之般若智慧;法国大哲帕斯卡尔于寂静旷野发出哲人浩叹:

“无限空间的永恒沉默使我恐惧”;李白“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他不羁的诗魂飞越无限,把多半条银河引入人间,灌溉了多少代人的浪漫情怀;爱因斯坦把整个宇宙作为自己科学探究和哲学思考的对象,他认为人的最大成就和最高境界不过是通过对真理的求索,获得与宇宙对称的灵魂,由此,人变得辽阔而谦卑,对这个无限地存在着也永恒地包裹我们的伟大宇宙献上发自内心的敬意……正是这些似乎远离人群的人,为人群带来了太丰盛的精神礼物,在人群之上利益之外追寻被人群遗忘了的终极命题,带着人群的全部困惑和痛苦而走出人群,去与天空商量,与更高的存在商量,与横卧在远方也横卧在我们内心深处的“绝对”商量,然后将思想的星光带给人群,带进生存的夜晚。

为此我建议哲学家或诗人不该有什么“单位”,在“单位”里、在沙发上制作的思想,多半只有单位那么大的体积和分量,没有普世价值。

把存在、把时间、把宇宙作为我们的单位吧,去热爱、去痛苦、去思想吧。

作为芸芸众生的一员,我也不愿总是泡在低处的池塘里,数着几张钱消费上帝给我的有限时光。

我需要登高,需要望远,我需要面对整个天空作一次灵魂的深呼吸,我需要从精神的高处带回一些白云,擦拭我琐碎而陈旧的生活,擦拭缺少光泽的内心。

我正在攀登我的南山。

目光和灵魂正渐渐变得清澈、宽广,绿色越来越多,白云越来越多,我正在*近伟大的天空……

[注]这是作者《南山》系列散文中的一篇,南山位于作者故乡。

19.作者认为“生而为人,我们不可能拒绝人群”的原因是。

(不超过20个字)(2分)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信息的能力。

答案为:

人群是欲望的集结,而我们无法泯灭欲望。

或:

人总在人群里寻找道路、回声、利润、表情。

20.孔子、庄子、释迦牟尼、帕斯卡尔、李白、爱因斯坦在作者眼中是“似乎远离人群的人”,你如何理解文中“似乎”一词的含义?

文章列举这些人物有何作用?

(6分)

本题考查考生对表达技巧运用理解的能力。

答案为:

“似乎”一词的含义:

①他们行为上远离人群,思想上超越大众;②他们带着人群的全部困惑和痛苦走出人群,又将丰盛的精神礼物(“思想的星光’“亦可)带回给人类,因而实际上并未远离人群。

作用:

①表明了伟大的灵魂和精神创造是如何产生的,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②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21.从全文看,“精神的天空”具体指什么?

请概括作者期望自己“接近精神的天空”的原因。

(6分)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信息和对作品结构的分析概括能力。

答案为:

(1)超越欲望,以追求普世价值为目标的生存境界。

(2)①现实的欲望使他觉得压抑。

②他希望逐步改变庸俗的生活状态,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22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错误的两项是(4分)

A.文章开头以排比的手法含蓄地表达了个人与人群之间的紧密联系,接着笔锋一转,写人群“令人窒息”、“让人沉闷”,为后文提出远离人群的主张作了暗示和铺垫。

B.第二段中“挤压”、“发酵”’、“挤兑”等动词的运用,避免了与下文“提炼”一词的重复,并使文章的语言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富有变化。

C.通过深沉的思考、努力的探索,“我”的眼界变得开阔,思想变得澄明,琐碎而陈旧的生活也由此得到改变。

D.作者建议哲学家或诗人不该有单位,认为这种机构限制了人们的思想,很难提炼出真正的智慧,使人无法达到精神的高处。

E.“低处的池塘”和“高处的白云”在文中是一对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作者借它们含蓄地表达了对两种不同境界的理解。

答:

[  ][  ]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总体的赏析能力。

答案为:

AD。

A中错有两处,一是“以排比的手法含蓄地表达”,排比的作用不可能是“含蓄地表达”;二是“后文提出远离人群的主张”,作者在文中没有提出“远离人群的主张”。

D中也有两处错,一是文中的单位意思不同,如要用在此处表述,宜用引号;二是“很难提炼出真正的智慧,使人无法达到精神的高处”表达不当。

六、(10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