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数学二年级教案范文.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291520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3.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特殊教育数学二年级教案范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特殊教育数学二年级教案范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特殊教育数学二年级教案范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特殊教育数学二年级教案范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特殊教育数学二年级教案范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特殊教育数学二年级教案范文.docx

《特殊教育数学二年级教案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特殊教育数学二年级教案范文.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特殊教育数学二年级教案范文.docx

特殊教育数学二年级教案范文

特殊教育数学二年级教案范文

特殊教育数学二年级教案最新范文1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操作的活动中,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2、初步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3、发展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5、引导学生关心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数学。

教学重点:

1、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kg)=1000克(g)。

2、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教具准备:

各种秤、各种实物

教学过程:

(一)趣味引入、初步感知

1、同学们,你们最喜欢吃爸爸妈妈做的什么菜?

老师最喜欢吃糖醋排骨,你们喜欢吃吗?

老师刚才从一位有名的厨师那得到了做糖醋排骨的配料表,他说这样做肉香味美,你们想不想看看他到底是怎样配料的?

2、你们从配料表中得到了什么信息,谁愿意来说一说?

3、对呀!

克与千克都是用来表示物体轻重的单位,我们把它叫做质量单位。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两个质量单位:

克与千克(揭示课题)

4、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物体的质量是用克和千克作单位的,谁愿意把你收集的信息和大家说一说。

(二)充分感受、自主探究

A、感知1克的重量

(1)看来同学们对克与千克了解得可真不少,那么下面你们来猜一猜你们桌面上的哪个物体大约是1克呢?

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它大约就是1克呢?

对了,我们可以来称一称。

(2)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几种常见的秤?

(出示盘秤、台秤、电子秤、天平、弹簧秤、磅秤。

师:

你在哪见过这些秤?

师:

同学们都没见过天平,下面我们来一起认识一下天平。

(介绍天平的组成、用法)

指名拿1克的物体来天平上称一称(师边帮助边讲解称的方法)

同学们你们每个人都有一枚2分硬币,把它拿在手中掂一掂,说说感觉怎么样?

(很轻)称比较轻的物体的时候,我们通常用“克”作单位。

(3)操作实践:

小组合作拿出5枚2分硬币,轮流用手掂一掂体会重量。

(4)想一想:

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大约重1克?

(5)拿一袋盐和一袋薯片,用眼睛看,哪个重一些?

不许用秤称,用手来掂一掂感觉一下你判断的正确吗?

B、感知1千克的重量

(1)同学们,是不是所有的物体都用克来表示吗?

对了,还有千克,下面请小组内用手来掂一掂,快速地找出桌面上重1千克的物体。

那么重1千克的物体还用天平来称合适吗?

(2)认识盘秤、弹簧秤:

当指针指向1时,表示1千克,指向2时表示几千克呢?

看一看,想一想最多能称几千克的物品?

指针指向小1,应是多少呢?

小5呢?

1千克后的小5呢?

(Kg表示什么?

g表示什么?

(3)用准备好的秤,小组来秤一秤1千克盐后汇报,任意称你身边的物体。

指名再来秤1千克的水果,装在塑料袋里掂一掂,再数一数有多少个?

(4)下面每个人都一手拿盐,一手拿2分的硬币,掂一掂感觉有什么不同?

把你的感受告诉小组同学。

小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两个国际质量单位克与千克,知道了称较重的物体一般用千克作单位。

小明却遇到了一道难题,你们愿意用你学的知识帮帮他吗?

(5)出示练习十八的第一题和第四题

C、千克与克的关系。

同学们猜一猜老师手里拿的一袋精盐是500什么?

再拿一袋,现在是多少克?

一袋腌制盐是1什么?

那么我们可以说一袋腌制盐和两袋精盐是什么关系呢?

他们之间加上什么符号呢?

1千克=1000克1Kg=1000g

(等号左右两边表示的质量相等,但单位不同)那么现在你说1千克里有多少个1克呢?

小结:

克与千克有着这样的关系,下面我们就来脑筋急转弯

出示练习十八的第五题

(三)巩固练习、解决问题

1、判断

(1)一个乒乓球约重15千克()

(2)小胖今年7岁,约重2千克。

()

(3)1千克铁比1千克棉花重。

()

(4)小红的体重是35Kg。

()

(5)一箱苹果重300g。

()

(6)克和千克都是长度单位。

()

2、称一称

同学们,称体重要用什么秤?

猜猜它以什么作单位?

(千克,人比较重)你知道自己的体重吗?

我们来称一称吧!

请三名同学上来,猜猜谁最重,谁最轻。

分别称出体重,找出最轻和最重的。

老师建议:

希望瘦小的同学不要挑食,过胖的同学要科学饮食,人人争取有个健康的身体,好吗?

4、同学们的精彩表现吸引来了一头可爱的小猪,紧接着来了一只大公鸡,大公鸡还下了一个大鸡蛋,它们来是想让你们帮助它们解决一件它们的烦心事,你们愿意吗?

一位糊涂的小朋友把他们的体重给弄混了,你们能为他们找到合适的重量吗?

(四)质疑小结、概括评价:

1、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得高兴吗?

,你有哪些收获和感受,能和大家分享一下吗?

2、概括:

今天我们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比一比,认识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而且能运用学到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那么除了今天认识的克与千克,你还知道哪些质量单位吗?

(可以向学生介绍斤、两、公斤、吨)

(五)课后实践

同学们回家后,量量你的身高和体重,再问问妈妈你出生时的身高和体重,制作一个自我小档案,体会一下妈妈养育你所付出的艰辛,让我们用成绩来回报父母。

特殊教育数学二年级教案最新范文2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3~115页总复习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回顾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能辨认轴对称图形,正确区分平移与对称现象。

2.在操作中,体会对称、平移及旋转运动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美,培养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经历数据收集、记录、整理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巩固用统计表呈现数据的方法,体会调查所得数据的作用,培养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

目标解析:

本课是总复习的第三课时,在学生对图形的运动和数据收集整理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对相关知识进行回顾整理。

因此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不仅在于复习巩固已有的知识,更侧重于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初步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

教学重点:

1.体会对称、平移及旋转运动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能正确辨认。

2.巩固用统计表呈现数据的方法,体会调查所得数据的作用。

教学难点:

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及数据分析观念。

教学准备:

课件、剪刀,手工纸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图形的运动

(一)回顾整理,梳理知识。

1.关于图形的运动,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

分别是怎样运动的?

2.动手剪一个对称图形,并指出它的对称轴。

3.利用手中的图形做平移和旋转运动,体会区别。

(二)动手操作,沟通联系。

1.猜一猜、想一想

(1)出示:

猜一猜:

按照画的痕迹去剪,打开后是什么呢?

(2)出示:

想一想:

这个图形是怎样剪出来?

先怎样折,再怎样剪?

(3)你会做风车吗?

(让学生先说一说,再出示制作步骤)

2.剪一剪、做一做

小组四人合作,组长自己设计一个图形剪一剪,其余三人分工各选其中一种剪一剪、做一做,做完组内交流。

3.说一说,描一描

(1)在你剪的图案中,有轴对称图形吗?

如果有,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并用彩笔描出它的对称轴。

(2)全班汇报,复习对称。

(实物展台展示学生不同作品)

4.找一找,比一比

上面的活动中,你能找出平移、旋转现象吗?

(小花图既可以看成是轴对称图形,也可以看成图形的平移;笑脸图既可以看成是轴对称图形又可以看成图形的旋转;风车则是物体的旋转现象等。

(三)联系生活,完善认知。

1.出示:

2.上面的活动中,你能找出平移和旋转现象吗?

3.找出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平移和对称现象,并记录下来。

设计意图:

在引导学生回顾和复习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平移和对称现象,发现平移和旋转的不同之处,沟通其与对称之间的联系,最后走进生活,寻找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沟通图形的变换与生活中的物体运动的关系,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二、复习数据收集整理

过渡:

同学们,刚才你们有的在生活中找到对称现象,有的找到了平移现象,还有的找到了旋转现象,以你们记录的第一条为准做一项调查。

(一)收集整理数据

可以怎样收集全班同学的数据?

(举手、画正字等)

(二)记录分析数据

1.根据上面调查的结果设计统计表,记录数据。

现象对称平移旋转人数

2.分析数据

(1)从统计表中,你得到了什么信息?

(2)通过这次调查,你有什么感受?

(3)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设计意图:

结合第一部分内容让学生统计本班学生在生活中找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一方面复习巩固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知识,另一方面让学生亲身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统计与生活息息相关,体会调查所得数据的作用,培养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

三、巩固拓展

1.教材第117页练习二十二的第9题。

巩固复习轴对称图形的知识。

2.教材第117页练习二十二的第10题。

巩固复习平移、旋转现象。

3.教材第118页练习二十二的第11题。

巩固数据收集整理。

设计意图:

通过巩固练习,让学生在观察、判断以及整理分析等数学活动中,进一步巩固图形的运动与数据收集整理方面的知识,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和统计观念。

四、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1.通过今天的复习,你的收获是什么?

2.小小设计师(机动)。

要求:

①画出一个你最喜欢的基本图形。

②根据你画的基本图形,运用平移、旋转设计一个美丽的图案。

③跟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设计的。

④集体交流,展示自己设计的图案说说设计过程。

(实物投影)

设计意图:

复习后及时组织学生进行回顾和反思,在交流收获中自我评价。

同时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自己设计创造美丽的图案,在创造中感受图形的变换之美,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意识。

特殊教育数学二年级教案最新范文3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3~119页总复习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让学生巩固对克和千克的认识,并能根据实际情况区分、应用克和千克,形成正确的质量概念。

2.通过复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并学会运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目标解析:

本节课复习的内容比较抽象,在复习克和千克的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使用数学的语言描述身边物体质量的状态,并能根据实际情况估计出物体的质量,培养学生的估测的意识,帮助学生积累估量的经验。

在复习简单推理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和有条理地进行数学表达的能力,让学生学会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

教学重点:

巩固克和千克的认识,形成正确的质量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教学难点:

让学生学会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巩固旧知,引入新知

(一)回顾复习过程请学生回忆已经复习过本学期的哪些内容,对这些知识还有没有什么问题。

(二)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将继续复习克和千克、推理这两部分内容。

设计意图:

给学生提供一个学习反思的平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一)复习克和千克

1.梳理。

(1)说一说,你在水果店买东西时都见过什么?

(2)计量物体的质量用什么单位?

质量单位有哪些?

2.直观感受。

(1)看到1克和1千克,你会想到什么?

(2)举例:

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质量约是1克或者1千克?

(3)实物展示:

1片口香糖约重1克,2袋500克的盐重1千克。

3.进率关系。

(1)已经明确了克和千克是质量单位,那么克和千克有什么关系呢?

(2)说一说多少块口香糖加在一起和2袋500克的盐同样重?

4.测量。

(1)测量物体的轻重要用到什么?

测量时要注意什么?

(2)说一说自己所认识的秤。

5.综合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二第7题。

学生独立练习,集体交流时重点说一说第3小题,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

(2)完成练习二十二第17题。

要求学生课前调查,填写调查结果,课上根据调查结果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

在一定的情境中唤起学生对物体质量的关注,通过操作、提问活动让学生去感悟和体验,有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认知结构。

在练习时要让学生说说自己容易出错的地方和原因,引起其他同学的注意。

(二)复习推理

1.复习推理

(一)。

(1)创设情境:

李冰、王明、张强、夏雨一起排队上车。

张强在李冰和王明的中间,夏雨是最后一个,李冰不是第一个。

请把他们的名字从前往后写下来。

(2)思考:

你先确定谁的位置?

为什么?

(3)学生独立完成。

完成后同桌互相说一说推理的过程,提供充分表达的机会。

(4)指名说一说推理的方法及过程,其他同学补充,引导学生注意表达的有序性。

2.复习推理

(二)。

(1)出示题目:

在上面的方格中,每行、每列都有1~4这四个数,并且每个数在每行、每列都出现一次。

B应该是几?

(2)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教师注意适时点拨。

设计意图:

推理重在过程,复习中让学生经历想推理过程、说推理过程、演示推理过程、观察推理过程等环节,有意识地对推理的方法进行提炼和改善。

让学生明确推理时一般要找到一个关键句,作为推理的突破口。

完善表格填数的方法,将“确认”与“排除”交替进行,这样提升了效果,学生也能轻松接受。

三、课堂总结,明确目标

(一)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二)你能用我们今天的复习内容解决身边的哪些问题?

特殊教育数学二年级教案最新范文4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3、114页总复习及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

1.加深对表内除法、有余数除法的认识,进一步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

2.巩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提高混合运算的计算能力。

3.经历整理过程,构建表内除法、有余数除法间的知识体系,培养思维能力。

4.在解决问题中感受除法和混合运算的价值,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

目标解析:

在问题中经历表内除法、有余数除法的整理过程,更有利于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巩固计算的方法;在对比中明辨混合运算的顺序,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小括号的作用,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1.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巩固有余数除法试商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余数为什么要小于除数。

2.巩固同级、不同级及带小括号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深化对运算及其之间关系的理解,提高计算的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整理除法相关知识,逐步学会整理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揭示课题

(一)游戏活动:

教师选12个小朋友上台。

1.分组。

让其他同学给他们分分组,要求每组人数同样多,且每组不止1人。

(可以每组2人,分成6个组;可以每组3人,分4个组;可以每组4人,分3个组,可以每组6人,分2个组。

2.抢答。

分好组后,开始抢答游戏。

(课件依次演示:

七八()()三十()八十一四八()54÷9=()35÷()=7()÷8=9()÷2=5

(二)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一起复习除法的有关知识。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

通过活动形式,既引导学生复习已学的知识,即除法的意义和乘法口诀,从而揭示课题,又调动学生参与复习的积极性,提高复习的效率。

二、回顾梳理,构建联系

(一)复习表内除法和有余数除法

1.课件出示:

(1)16枝铅笔,装在4个盒子里,平均每盒装多少只?

(2)16枝铅笔,每8枝装一盒,需要几个盒子?

(3)16枝铅笔,装在7个盒子里,平均每盒装几枝?

还剩几枝?

2.学生分析后列式并计算。

3.学生汇报

(1)三道题如何列式,为什么用除法列式?

(2)计算时用什么乘法口诀?

(3)第三题余数是多少?

余数与除数有什么关系?

4.学生自主提问。

你还能提出什么除法问题?

并解答。

例如:

每3枝装一盒,至少需要几个盒子?

5.说一说:

表内除法与有余数除法的异同。

6.练一练:

(1)出示习题:

如果每枝铅笔8角,小英带了6元钱,她最多能买几枝?

还剩多少钱?

(列式并用竖式计算)

(2)汇报交流,并说说用竖式计算的注意事项。

(3)比较:

60÷8=6(枝)……12(角)60÷8=7(枝)……4(角)

让学生通过对比,明白第一种错误的原因,为什么不能剩余12角,(因为12角里面还有1个8角,还能买一枝铅笔。

)从而进一步理解为什么余数一定要小于除数。

设计意图: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将表内除法和有余数的除法串在一起,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经历知识的整理过程,更好地理解除法及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进一步提高计算的能力。

(二)复习混合运算。

1.课件出示:

128-64+366+18÷348÷8×68×(36-29)64-40÷8

(1)说一说:

先请学生说说这些混合运算的顺序。

(2)分一分:

让学生将这些算式按运算顺序进行分类。

如:

第一类:

128-64+3648÷8×6

第二类:

64-40÷86+18÷3

第三类:

8×(36-29)

(3)根据分类结果分别计算。

并让学生自己尝试举出类似的例子。

2.练一练:

(1)课件出示:

18-6÷3(18-6)÷318÷6×318-6×3

(2)学生计算。

(3)汇报交流计算方法:

先看运算顺序,然后计算。

设计意图:

混合运算的重点是先看运算顺序,因此在复习前出示三类不同的混合运算让学生说运算顺序再分类,既突出运算顺序的重要性,又给学生复习混合运算指明了方向,在此基础上,通过有针对性的练习进一步提高混合运算的计算能力。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一)基础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二第1题。

结合直观图巩固对除法及有余数除法意义的理解,沟通两者间的关系。

2.完成练习二十二第2题。

巩固除法竖式计算的方法,强化试商的技能。

3.完成练习二十二第3题。

以说出“先算什么,再计算”的方式,突出对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巩固,同时培养认真审题的能力。

(二)实践应用。

1.40个图形如下排列:

……第34个图形是(),40个图形中有()个。

2.小晨准备用一星期(7天)看完一本60页的图书,第一天看了12页,剩下的平均每天看几页?

设计意图:

本环节复习题的选择突出了不同层次,由简单巩固到实际应用,不仅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还充分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四、畅谈收获,总结提升

谈话: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掌握了哪些知识?

学会了哪些方法?

还有哪些疑问?

特殊教育数学二年级教案最新范文5

教学目标:

1、能读懂统计图表,并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自主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孩子的探索精神,并让学生不断地收获成功的喜悦。

2、让学生体会统计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同时渗透健康教育,让孩子从小养成合理睡眠的好习惯。

3、通过小调查活动让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读懂统计图

教学难点:

在统计图表中获取信息

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奥运会掀起了全民健身的热潮,少儿频道要举行一次儿童体育比赛,可是应该赛什么呢?

这可把董浩叔叔难住了!

我们一起帮帮他好吗?

(2)出示二

(2)班同学最喜欢的体育项目统计图、学生观察。

二、探索新知

1、导入:

出示统计图,你们认识它吗?

这个统计图会说话,它能告诉我们许多数学信息,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读统计图表。

(板书课题)

2、读二

(2)班同学最喜欢的体育项目统计图。

①请看大屏幕,从图上你能知道或调查的是什么内容吗?

你从哪知道的?

②最喜欢是什么意思?

调查项目每人只能选一个最喜欢的

③仔细观察,这幅统计图还告诉了我们什么信息?

(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同桌说一说。

④学生汇报。

⑴踢毽子、踢球、游泳、跳绳,这些词表示体育项目的名称。

⑵0、1、2„„16,这些数表示具体“人数”,人是单位名称。

⑶每行都有16个格子,1格代表1个人,1格代表一个单位。

⑷用直条的长短表示最喜欢某种体育项目的人数是多少?

(汇报)„„

⑤教师小结。

3、预测

董浩叔叔看到这个统计图,你猜他会决定举行什么比赛?

为什么?

4、体会统计图的优点。

5、读二

(1)班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统计图。

①比较两幅统计图有什么区别并小结。

②读统计图并体会统计图的好处。

③小结④预测。

到了2008年8月份时,猜一猜喜欢哪一项电视节目的人会更多?

教师提问:

到时候我们再统计同学们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统计图会发生什么变化?

三、读奥运获金牌情况统计表

(1)导入

(2)出示统计表,说说从统计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你又想到了什么?

(小组交流)

(3)汇报a.你知道了什么?

b.你觉得中国的运动健儿怎么样?

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四、小调查

1、师:

同学们正处在长身体的阶段,要想身体好,必须有合理的饮食,适当的运动,还要有充足的睡眠。

不知道咱们班的同学每天的睡眠时间大约有多长呢?

是不是有充足的睡眠呢?

谁来说说看,你每天大约睡几个小时呢?

(指名汇报)

2、大家想不想了解全班同学的睡眠情况,并亲手制作统计图呢?

请看书本第88页的“小调查”:

课前,我们已经调查、统计了全班同学的睡眠时间情况,并完成了统计表。

3、现在请每个同学拿出水彩笔,独立完成书本上的统计图。

比一比,哪些同学完成得最快!

(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并进行汇报、交流。

5、你们知道吗?

一般10岁左右的儿童,每天应保证10个小时的睡眠。

你觉得咱们班的同学是不是都有着充足的睡眠,如果没有,你想说些什么?

(合理化建议)

五、延伸

师: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用到了统计图表,你们见到过哪些统计图表呢?

师:

同学们见识可真广,老师也从网上找到了一些统计图表。

来看看,看我们还能读到些什么?

课件展示各种统计图表:

有折线形的、条形的、圆形的、地图形的。

统计图的花样可多了,今后我们会继续学习统计知识,有兴趣的小朋友课后可以收集一些统计图表自己研究研究看能发现些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环境科学食品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