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上语文第二单元.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275733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8.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上语文第二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四上语文第二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四上语文第二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四上语文第二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四上语文第二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上语文第二单元.docx

《四上语文第二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上语文第二单元.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上语文第二单元.docx

四上语文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

1.本单元的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蝙蝠和雷达》《呼风唤雨的世纪》和《蝴蝶的家》四篇课文组成。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本文通过讲述成熟了的豆荚裂开了,里面的五个豆粒飞到广大的世界里去,各奔前程,对各自的经历都很满意。

告诉我们:

生活中不能没有爱,爱是最伟大的,也是最幸福的。

《蝙蝠和雷达》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

《呼风唤雨的世纪》讲了科技发达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激发了我们热爱科学的兴趣。

《蝴蝶的家》这是一篇言辞优美的散文,作者构思独特,以问题和思索为线,以雨天为蝴蝶躲藏在哪里而着急的情感贯穿,真切地表达了作者对幼小生灵的关爱之情。

教学时,要培养学生善于思考、有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1)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

这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旨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

例如,《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边读边提出问题的习惯和能力,这样有助于我们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如果我们能在阅读中,依据文章的顺序,提出相应的问题,我们就可以按问题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了。

比如我们可能会提出以下问题:

第五粒豌豆为什么像“一个囚犯”?

为什么它长得却很好?

这个故事让我们明白了什么?

把这些问题解答出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蝙蝠与雷达》一文教学中鼓励学生,思考从蝙蝠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了解蝙蝠和雷达的关系,激发学生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写一个人,注意把印象最深的地方写出来。

本单元安排了习作《小小“动物园”》,本次习作的重点是找相似,抓住人物与动物的外貌、性格和爱好等主要特点来写作。

让孩子掌握如何抓住人物特点进行人物描写。

抓住人物与动物最突出的特点,找相似,要突出人物的外貌、性格或爱好等特征。

比喻一定要恰当,注意用词要生动形象。

5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教学目标:

1.感受小豌豆在长叶、爬藤、开花的生长过程中给生病的小姑娘带来的无限欢乐和生机,赞赏平实、仁爱、敬重生命的生活态度。

2.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区分作者对五粒豆的两种不同态度。

教学重点:

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赞赏平实、仁爱、敬重生命的生活态度。

教学难点:

理解文本的内容,体会小碗豆为人们做好事的美好心灵。

从而使孩子们懂得生活中不能没有爱,爱是伟大的,也是最幸福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师生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五颗小豌豆从豆荚房子里跳出来,来到这个世界上,同学们想象一下将会有什么故事发生呢?

(教师板书:

5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

在读文过程中,圈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3.谈一谈读完课文后的感受。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分析记忆字形。

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

出示生字“豌、按、僵、预、揭、啪、苔、囚、框、溢”(课件出示2)

“框”是“木”加“匡”;“苔”的偏旁是草字头;“豌—碗”是形近字;“囚—因”是形近字。

2.书写指导。

出示生字“豌、按、舒、适、恐、僵、硬、枪、耐、探、愉、曾”(课件出示3)

指导书写:

“豌、按、枪、探、愉、绕”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左窄右宽。

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四、课堂小结

1.学生抄写生字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朗读,体会童话魅力。

2.理解文本的内容,体会小豌豆为人们做好事的美好心灵。

从而使孩子们懂得生活中不能没有爱,爱是最伟大的,也是最幸福的。

3.根据课文内容,提出问题。

一、激情导入,复习生字

1.听写字词。

豌豆按照舒适恐怕玩具枪耐心

玻璃探出愉快盘绕曾经

2.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围绕着什么写的?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5课《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二、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一)师: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然后找出最喜欢的自然段,多读几遍,并试一试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1.豌豆在家庭里的地位是怎样安排的?

(按照在豆荚里的排列顺序。

2.豌豆为什么想出去?

哪个词具体说明了想出去的理由?

“变得僵硬”具体说明了豌豆们想出去。

3.五粒豌豆即将分开时,它们的想法有什么不同?

(1)小组展开讨论。

(2)汇报交流。

指名读、分角色读。

指导朗读:

读出前四粒豌豆骄傲的语气。

(板书:

第一粒:

飞向世界

第二粒:

飞进太阳

第三、四粒:

射得最远

第五粒:

该怎么样就怎么样)

4.表现了豌豆们怎样的性格?

第一粒豆和第二粒豆:

自高自大。

(板书:

自高自大)

第三、四粒豆:

满足现状=

(板书:

满足现状)

第五粒豆:

随遇而安,喜欢过平静的生活。

(板书:

随遇而安)

5.课文说被青苔包裹的豌豆像“一个囚犯”,但它长得很好,为什么?

6.母亲为什么要把一株豌豆苗称为“一个小花园”呢?

小组讨论,交流感受。

(板书:

爱)

7.虽然母亲不相信,但她还是仔细地用一根小棍子把植物支起来。

为什么母亲不相信,还是……?

这是一位母亲对子女爱的体现。

8.你怎样理解“真的,它现在要开花了!

……”这一段?

此时小女孩的心情是怎样的?

小组内交流。

(让学生体会到:

小豌豆的长大满足了小女孩的愿望,使她鼓励起了战胜病魔的信心。

朗读指导学生读出惊喜的感情。

8.其余几粒豌豆后来是怎样的?

三、拓展延伸、体会情感

当小豌豆开出嫩红色的小花时小女孩的生命之花也随之绽放了。

其余四粒豌豆虽然各有归属但却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归属。

水沟两次表态是幽默地讽刺也减轻了全文的凝重感很有趣味。

四、拓展延伸。

我们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到了爱的幸福,爱的神奇,同时更感受到奉献爱是最崇高的、最伟大的。

只要我们都献出一份爱心,世界将处处充满爱!

小女孩对小豌豆很感激,假如你是小豌豆,你会对小女孩说些什么?

板书设计:

自高自大

第一粒:

飞向世界吃掉了

豌豆第二粒:

飞进太阳落到脏水沟里

第三、四粒:

射得最远吃掉了满足现状

第五粒:

该怎么样就怎么样一株植物随遇而安爱

课后反思:

 

6 蝙蝠和雷达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2个生字,正确书写本课14个生字和“蝙蝠、横七竖八”等词。

2.朗读课文,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4.搜集并能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

教学重点:

教育学生理解蝙蝠在夜里飞行的秘密是怎样探索出来的,是如何发现了这个谜,又是如何解开这个谜的,科学家又如何仿生创造而为人类造福的。

教学难点:

对蝙蝠利用超生波导飞,飞机的雷达导航的工作原理,只是文字表述,总是比较抽象,宜用电教手段,实施直观教学,使抽象的原理讲述变成直观的形象演示。

教学准备:

蝙蝠、雷达的图片,仿生学资料,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图片上的事物吗?

(是蝙蝠和雷达)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它们的情况?

蝙蝠和雷达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事物,那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我们一块儿来学习第6课。

(板书:

蝙蝠和雷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读课文,注意要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2.(课件出示词语)以小老师带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读词,正音,提示难写或易写错的字的书写。

3.快速浏览课文,画出直接描述蝙蝠与雷达关系的句子。

4.交流汇报,指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分析记忆字形。

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

出示生字“蝙、蝠、启、即、锐、系、铛、蝇、证、障、碍、荧、屏”

“蝙、蝠、蝇”的偏旁都是虫字旁;如“蝙”不能读成“piān”,“锐”翘舌音要读准,“荧”要与“萤”要区别开。

2.书写指导。

出示生字“蝙、蝠、蚊、即、敏、锐、绳、系、蝇、证、研、究、障、碍、改、驾、驶”(课件出示4)

指导书写:

“绳”去偏旁加一虫字旁变成“蝇”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左窄右宽;“即”的第五笔是点。

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四、精读课文,深入体会

1.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1)指名读第3自然段,思考:

蝙蝠的飞行到底有什么特点呢?

课文中有一个句子写出了蝙蝠夜间飞行的特点,看看大家能不能把它找出来。

课件出示句子:

“即使……也……”,找出关联词,想想从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蝙蝠夜里飞行非常灵巧,非常安全。

)指导朗读。

(2)蝙蝠在夜里飞行那么灵巧,是不是它的眼睛特别敏锐,作者又提出什么问题?

指导朗读。

2.学习第4~6自然段。

试验场地布置

拉了许多绳子,绳上系铃铛

试验顺序

试验方式

试验结果

试验结论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1)自由读4~6自然段,填写表格。

(课前发好表格,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

(2)交流:

指名在班上交流填写表格的情况。

师播放课件,出示完整的表格。

(3)指名读第6自然段,理解“配合”。

3.蝙蝠是怎样靠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呢?

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生读题《蝙蝠和雷达》。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

二、学习第7、8自然段

1.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起来探路的?

默读第7自然段,动手画出有关句子,并把句子读一读。

2.汇报交流。

3.指名读句子。

你们在听的时候仿佛看到了什么?

(指名说,师边听边画示意图。

4.谁能对照示意图来说一说?

(指名说)

5.科学家们发现蝙蝠夜间能安全飞行的秘密容易吗?

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对比句子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理解“反复”“终于”)

课件出示句子:

a.科学家经过研究,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b.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6.齐读第7自然段。

7.边读文段,边画出有关句子,并读一读,然后模仿板书动手画雷达的探路方法示意图。

8.请一名同学到黑板上来画。

(指名画)你能对着这个示意图为大家讲述一下雷达的工作原理吗?

9.你们能像他这样说一说吗?

谁还想说?

10.齐读第8自然段。

11.口头完成课后练习三,并读一读。

三、拓展延伸,加深对仿生学的认识

1.课件出示“资料袋”,指名读。

课件出示:

人们从(  )得到启示,发明了(  )。

2.除了雷达和电子蛙眼,你们还知道人类受动物的启发,发明了哪些东西?

3.你们有没有从动植物身上受到启示,想不想也利用仿生学制造出一些有用的设备?

课件出示:

我从(  )得到启示,想发明(  )。

(指名说)

4.推荐阅读:

《开心小博士——奇妙的仿生学》。

四、写字练习

最后,我把课文中要学写的生字朋友请了出来,(课件出示生字)那么这些字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谁来提醒提醒大家?

(指名说)带着大家的提醒,大家拿出写字本,把这些字写写吧!

(生写字)。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7 呼风唤雨的世纪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

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释题导入

1.师:

呼风唤雨,这种只有在神话小说里才会出现的事情,今天通过高科技,我们也能够做到了,我们已经迎来了一个能运用高科技来呼风唤雨的世纪。

板书课题:

呼风唤雨的世纪

2.解题释题:

什么叫世纪?

(一百年为一个世纪。

什么叫呼风唤雨?

(原指神仙道士运用法力唤来风雨,这里是比喻人们能够比较自由地控制自然、支配自然。

二、字词训练,落实语文之基础

1.出示12个生字,让学生从文中画出“呼风唤雨、改观、程度、程控电话、依赖、寄托、原子核、因特网、腾云驾雾、哲学”等词语。

2.你觉得哪些词语你掌握得比较好?

向大家介绍介绍经验,或者给大家提个醒。

3.你觉得哪些词语你还没有掌握?

读一读,写一写,根据课文或查查字典想一想它的意思。

适时点击课件,出示图片,补充解释部分词语的意思。

4.四人小组认读生字,并给生字扩词。

汇报交流。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理清文章脉络,划分文章层次。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巩固字词。

1.听写部分词语。

2.同学之间相互批改订正。

3.我们刚刚送走的20世纪是个科技发达、呼风唤雨、神通广大的世纪,请带着你的理解将课题再读一读。

二、品析词句,感悟科技之奇。

1.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解读:

“呼风唤雨”在词典中解释为“使刮风下雨,原指神仙道士的潜力,现在比喻能够支配自然或左右某种局面”,在课文中比喻人类在利用自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不再像从前那样受到自然条件的严格限制。

2.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解读:

这两个词在课文中是指人们想象中的超脱自然的能力。

在科技不发达的年代,人们只能用这种方式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3.为什么20世纪的成就,文中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1)学生小组讨论,说明理由。

(2)学生给老师释疑:

A.诗句的本意。

B.用短暂的“一夜”形容一个世纪的原因。

C.你能对这“一夜”的“黑暗”,结合课文,发挥想象,做出具体描述吗?

D.“千树万树梨花开”在文中指什么?

E.结合你查找的资料,你认为还有哪些“梨花”也竞相开放了?

你能模仿课文中“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天体、探索奥秘”这样的形式,说得更好一些吗?

4.适时完成板书:

20世纪 呼风唤雨 实现愿望

三、畅想未来,激起爱科学之志。

1.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怎么谈“科学”?

你是怎么理解的?

请用一句话来表述。

2.课前的访谈调查肯定给你很多启示,那么如果你是未来的设计师,请尽情描绘21世纪的蓝图。

3.根据你们的描绘,和着老师的板书,你能对出一个有关21世纪的下联吗?

四、充分准备,应对科学老师挑战。

1.如科学老师到阵,则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提示可以引经据典,举例子作对比,甚至运用设问句等方法,结合所查资料,推选代表和科学老师PK。

2.如果科学老师未到阵,则将小组代表们的发言用录音机录下,课后和科学老师交锋。

五、布置作业。

请完成课后作业部分。

六、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8*蝴蝶的家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掌握多音字“雀”。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与想象相结合,感受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在读中加深对词句和课文内容的理解,在读中升华情感。

4.激发学生对蝴蝶的怜惜,激发学生关爱弱小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弱小生命的关爱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拟人、排比等表达方法在课文中的应用。

积累优美的词句。

教学准备:

蝴蝶图片、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看,花丛中、阳光下,小动物们在自由自在地翩翩起舞。

突然,天空中电闪雷鸣下起了大雨,青鸟、麻雀都回家躲避起来了,此时你想到了什么?

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探寻蝴蝶的家。

(看老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认读生词

1.请同学们打开第八课,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把生字词勾画出来多读几遍。

2.刚才同学们读课文都很认真,我们先来检查一下生词。

好,先来看第一组词语(出示第一组词语)吼叫、震撼、喧嚷、雨幕、黑压压、水淋淋。

指名读。

齐读。

“撼”是个生字,什么意思呢?

预习时不理解的生字词查字典是非常好的学习习惯。

“震撼”什么意思?

(震动、摇动)

课文中把什么都震动、摇动起来了?

(读文)

这些词中你有不理解的吗?

预设:

“喧嚷”什么意思?

(好些人大声地叫或说。

在课文中“喧嚷”是什么意思?

联系文章来理解,读出体会。

“雨幕”什么意思?

“幕”在字典中有几种解释(出示:

①覆盖在上面的大块的布。

②垂挂着的大块的布。

③古代战争时将帅的帐篷。

④话剧或歌剧中完整的段落。

)在“雨幕”这个词中应该选第几种解释?

为什么选第一种解释?

你们还能用“幕”再组几个词吗?

如:

夜幕、开幕、闭幕、银幕、幕府、一幕幕

读了这些词语,你感觉天气怎么样?

(风雨太大了)好,带着你的感受再读读这些词。

3.第二组(出示:

轻盈、斑斓、柔弱)谁想读读这几个词?

这几个词语都是描写谁的?

(蝴蝶)你有不理解的词吗?

预设:

“轻盈”就是说身体轻、动作轻快。

“斑斓”表示蝴蝶色彩艳丽丰富,十分好看。

“柔弱”体现了蝴蝶的弱不禁风,这也让作者更加担心。

4.指名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词语理解完了,让我们再次走进文章的字里行间,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都写了什么内容?

练习初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预设:

课文写了一个大风大雨天思考蝴蝶避雨场所的过程,表现了“我”敏锐的观察能力,缜密的思考分析能力,积极的探索精神和强烈的同情心。

四、品读感悟、理解课文

1.刚才我们读了课文,你感受到作者的心情了吗?

是什么心情?

(作者为蝴蝶着急、担心)你们呢?

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能感受到作者为蝴蝶着急、担心呢?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心体会,用笔画出有关的语句,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2.学生汇报。

(1)第一段:

如果汇报到第三句(这不是难为蝴蝶吗?

)时,教师引导:

天气是怎么难为蝴蝶的?

谁来读一读。

找学生读第二句,(出示第二句)此时作者心里在想什么呢?

谁能读出作者的这种心情。

指名读。

是啊!

此时,天低、云黑、电闪、雷鸣、风狂、雨骤,让人听着心惊,看着害怕。

这真是难为蝴蝶呀。

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读这句话)

先指名读再齐读。

(2)第二段:

还从哪儿看出作者为蝴蝶着急、担心?

预设:

生:

想到这里,我简直没法再想下去了,心里是那样的着急。

如果学生汇报出:

我从“怎么禁得起这么猛烈的风雨呢”看出作者为蝴蝶着急、担心。

教师引导学生:

为什么从这看出为蝴蝶着急、担心?

作者当时在想什么?

(它们的身体是那样轻盈……怎么禁得起这猛烈的风雨呢?

由作者想到的你想到了什么?

让我们读出蝴蝶的美丽与柔弱。

是啊,这样轻盈、斑斓、柔弱的蝴蝶怎么能不惹人喜爱?

它又怎么能禁得起这么猛烈的风雨呢?

如果再想下去,作者会想到什么?

这样美丽柔弱的蝴蝶要经受这样的打击,想到这里,简直没办法再想下去了。

(3)第三、四自然段:

学生先汇报出最后一句话“蝴蝶的家到底在哪里呢?

我真为蝴蝶着急了”。

同学们,这句话在文中两次出现,我因为什么真为蝴蝶着急了?

(作者找了多次都没有找到蝴蝶,所以更着急了。

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作者为蝴蝶找家时的着急心情,勾一勾、读一读。

通过对读的方式来理解课文。

蝴蝶的家到底在哪里呢?

我真为蝴蝶(着急了)。

一次次猜想,又一次次否定,作者一次次为蝴蝶找家,希望的是什么?

(4)第五段:

她的话是谁的话,让我们来读一读小女孩的话。

(出示第五段)

小女孩是怎样看待蝴蝶有没有家这个问题的?

(三个“一定”)

小女孩连续说了三个一定,你们想一想,小女孩在说这些话时心里在想什么?

在这篇文章里,这仅仅是小女孩的心声吗?

你还能从小女孩的话中体会出作者哪种美好的愿望?

好,让我们再读小女孩的话,通过小女孩的话把作者的美好愿望表达出来。

(5)第六段:

还从哪可以看出作者为蝴蝶着急、担心?

 课后反思:

                 

 

习作 小小“动物园” 

教学目标:

1.学会在观察中发现书中人物和动物的对应关系。

2.感受故事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和内容的温馨感。

3.结合生活,展开联想,抓住特点介绍自己或家庭成员。

4.扩写绘本,学会抓住人物特点写一件事。

教学重点:

1.观察发现书中人物和动物的对应关系。

2.结合生活,展开联想,抓住特点介绍自己或家庭成员。

教学难点:

结合事件来介绍家人特征,拓展延伸自己生活在家里的感觉。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同学们,我们都有自己喜欢的动物,老师也有喜欢的动物,大家来猜个谜语就知道了。

  

1.八字须,往上翘,说话好像娃娃叫,只洗脸,不梳头,夜行不用灯光照。

(猫)

2.凸眼睛,阔嘴巴,尾巴要比身体大,碧绿水草衬着它好像一朵大红花。

(金鱼)

同学们都对动物的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如果你把自己的家想象成一个“动物园”,是不是很有趣。

今天,我们的习作就是围绕“动物园”来写的。

现在就让我们写一写我们的家人吧。

二、创设情境(动物照片)

理解人物和动物的关系

过渡:

看完照片,我们认识了许多动物。

提问:

你最喜欢谁?

你最喜欢他身上的哪个特点?

(贴“特点”牌)这是从哪方面来描写呢?

(板书:

特点)

1.爸爸与猫(样子性格):

我的爸爸胖胖的,憨憨的,像一只猫。

(板书:

样子性格)

2.姐姐与鱼(本领):

我的姐姐游泳特别好,在水里像一条自由自在的鱼。

(板书:

本领)

3.爷爷与大老虎(性格):

我的爷爷很威严,就像一只大老虎。

总结:

把每一个人都比作一种动物,这是人物和动物的关系。

通过每个人不同方面的特点,来描写人物。

这在我们作文中也是常见的,这叫做“抓住特点”。

这把金钥匙,你掌握了吗?

刚才我们是一段段来欣赏,现在我们整合全文,再来仔细品味一番,你发现每一段有相似的地方吗?

(1)指名学生回答。

(2)教师引导并评价。

师:

前面是介绍人,后面是说明人的特点。

三、习作构思

(一)仿照例子,趣说人物

要求:

选择自己或是班上的一个同学来介绍,说特点,联想动物。

介绍自己

我叫________,是个小_____孩。

其实呢……

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介绍家人

这是我的________,___________。

其实呢……

他/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自由思考

师:

请你们根据游戏要求,大胆联想。

(2)交流分享

师:

谁来试试看?

(充分说)

(3)评析总结

你们都能够抓住人物和动物的特点,展开联想。

(二)再读例子,理清特点

1.引导阅读,扩编内容(出示课件8)

(1)引导看图。

(抓住动作、语言、喜好等来写)

(2)口头扩编绘本。

2.小结

师:

恭喜你们又掌握了一把金钥匙,在写作中要围绕中心句展开描写,这样的内容才会精彩。

师:

同时,通过动作、语言描写等表现人物的特点,在我们的写作中是很常用的哟。

总结:

我们知道写人物要抓住特点,通过这些方面的描写,展开叙述。

同时,写作要围绕中心句来写,这样写出来的习作更加具体生动。

(板书:

抓住特点要围绕中心句)

过渡:

刚才你已经说到了自己或是同学的一个特点,接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