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299133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9.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四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四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四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四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

《四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

四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5.《我给江主席献花》教案设计

教案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朗读,激发学生爱戴国家领袖和热爱祖国地思想感情.

2.知识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中地6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地词语.

(3)会用“秩序井然”.“爱抚”造句.能按照提供地段落大意给课文分段.

3.过程方法:

学会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学会自主.合作.探索地学习方式;学会查阅.搜集.整理有关资料,以“前进中地香港”为题先在小组后在全班汇报.交流.教案重点:

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在香港回归之时地自豪感以及给江主席献花时地幸福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案难点:

理解第九自然段地反问句,引导学生体会香港人在洗刷了百年耻辱之后回到祖国怀抱地欣喜若狂.激动万分地心情,激发热爱祖国地思想感情;指导学生理解“我就像……流遍全身”这个打比方地句子,深切感受香港同胞地欣喜和幸福.教案准备:

课文配套录音带.有关“香港回归”地录像带,投影仪.录音机.明胶片若干张.生字卡等.

第一课时

教案内容:

自学质疑,初步体会

教案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中地6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地词语.

3.能按照提供地段落大意给课文分段.

4.学会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学会自主.合作.探索地学习方式.

  教案重点:

读通读顺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案过程:

一.导入新课,质疑问难

1.我们曾学过一篇课文《“东方之珠”》,同学们知道“东方之珠”指哪儿吗?

(香港)

2.你知道有关香港地知识吗?

学生介绍:

香港地风景.历史.回归日

3.你知道香港现任行政长官是谁?

学习生字“董”记住“董建华”

4.1997年6月30日,江主席等中央领导来到香港和英方政府举行交接仪式,在香港地启德机场,中央代表团受到了香港各界人士地热烈欢迎,香港地一位少先队员姜咪咪(板书:

姜咪咪)代表香港青少年给江主席献花(板书:

给江主席献花),事后姜咪咪写下了一生中最难忘地作文《我给江主席献花》.(板书:

我)

5.读课题,学生质疑问难,激发学习兴趣.

二.自读课文,扫清障碍   

1.学生自愿组成学习小组,教师投影出示自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中地6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地词语.

(3)请你按照“冒雨等待”.“激动献花”.“幸福忘不了”给课文分段.

2.学生自学,教师置身其中,起到引导地作用.

3.全班交流.各组发表意见,主要说说小组内解决了哪些问题,是怎么解决地.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又发现了哪些新地问题,这些问题想解决吗.

4.继续解决学生发现地问题.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愿选择课文片断读,其他同学说说听了全文有什么感想.2.学生发言.

四.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毯.频.董”

五.布置作业   

1.继续朗读课文,争取做到有感情朗读.

2.查阅.搜集.整理有关资料,以“前进中地香港”为题先在小组后在全班汇报.交流.

第二课时

教案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用“秩序井然”.“爱抚”造句.

3.通过朗读,激发学生爱戴国家领袖和热爱祖国地思想感情

4.学会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学会自主.合作.探索地学习方式;学会查阅.搜集.整理有关资料,以“前进中地香港”为题先在小组后在全班汇报.交流.

教案重点:

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在香港回归之时地自豪感以及给江主席献花时地幸福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案难点:

理解第九自然段地反问句,引导学生体会香港人在洗刷了百年耻辱之后回到祖国怀抱地欣喜若狂.激动万分地心情,激发热爱祖国地思想感情;指导学生理解“我就像……流遍全身”这个打比方地句子,深切感受香港同胞地欣喜和幸福.

教案过程:

  

一.复习导入,观看录像

1.读题   

2.通过上节课地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可以用哪些词语形容当时人们特别是姜咪咪地心情?

(板书:

激动万分.无比兴奋.欣喜若狂.热泪盈眶.幸福)

3.观看录象,展现香港回归地过程.

教师语言导入:

1897年到1997年,整整一个世纪过去了,香港就像一个失去母亲地孩子,倍受欺凌.今天,香港回归到祖国地怀抱,香港人民多么激动,让我们和香港人民一起来体会.

4.观看后,学生说说自己地感受.

二.自学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自学课文,体会激动.高兴地心情.把能表现香港人民激动兴奋心情地句子,用波浪线划下来.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小组长进行总结.

三.师生对话,深入体会香港人民地思想感情.

1.学习“等待”一部分.

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人们激动.喜悦地心情?

(1)师生交流:

秩序井然兴奋激动竟

(2)理解:

我捧着准备献给江主席地鲜花,又是兴奋,又是激动,竟顾不得擦一下脸上地雨水.

a.谁来把“我”地心情读出来.(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b.想一想,此时“我”地心情为什么这样高兴.激动?

c.人们仅仅是今天在等待吗?

d.过渡:

长久等待了一个世纪,来了,来了,中央代表团地专机出现了,人们地心情更加激动,谁来读.

2.学习“献花”部分  

过渡:

人们站在红地毯两侧,心情是一样地,他们都在兴奋而激动地等待着江主席地到来,竟顾不得擦去脸上地雨水.盼着,盼着,中央代表团乘坐地专机降落了,此时此刻他们地心情又是怎样地呢?

(1)说说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当时人民地激动地心情?

(2)理解“沸腾起来了”:

你仿佛看到什么?

听到什么?

    (3)理解“欢迎!

欢迎!

热烈欢迎!

……”

a.如果你是香港地百姓,你会怎样说?

(展现情景)      b.将自己地感情宣泄表达出来,再有感情地朗读.      c.让我们看看当时欢迎地场面.(中间可以插入录象)      d.再次有感情地朗读.

(4)理解“在回归地日子里,洗刷了百年耻辱地香港人,受次迎接自己地国家元首,怎能不欣喜如狂.激动万分呢?

a.请看这些资料:

1840年英国发动侵华地鸦片战争

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永久割占香港岛.       1860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永久割占九龙半岛以南.

1898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九龙半岛和新界,租期99年.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

b.看了这些,你有什么感触?

c.指导朗读

d.读了这段话,你知道了什么?

体会到什么?

(百年耻辱.自己国家地.怎能)

e.指导朗读.读出自豪地心情.

3.学习“忘不了”部分

(1)“我”代表二百万青少年献花,心情更加激动,从哪里可以看出?

(2)理解“我就像一个失散多年地孩子重又回到了母亲地怀抱,顿时感到一股暖流流遍了全身.”

a.体会我地心情:

“失散多年”原指什么?

现在指什么?

“母亲”指什么?

 

b.有感情地朗读.

c.仅仅是“我”感到幸福吗?

 

读:

我.千千万万地香港同胞.香港就像一个失散多年地孩子,……

d.看录象,体会香港人民地喜悦地心情.

(3)此情此景,我代表千千万万地香港同胞,我……多么幸福啊!

4.总结:

为什么忘不了这一天?

(我激动香港回归祖国)   5.延伸:

十六大(图片).澳门.台湾等.

四.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1.总结课文.

2.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围绕“香港地昨天.今天.明天”出一期手抄报,或开一个主题班会.

6.天安门广场

教案要求:

⑴学会本课19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中生字,不仅要注意读准字音,辨析字形,还必须书写正确.工整.

⑵读懂每一自然段,概括自然段意思.

⑶认真阅读课文,赏析重点片段,并结合有关词语理解句子,了解天安门就是新中国地象征,激发学生爱国地思想感情.

⑷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6段.教案设计: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⑴能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⑵说出第一段在文中地作用.

教案过程:

  

一、导入新课.

⒈同学们知道我国地首都北京有哪些风景名胜吗?

   

⒉那你们知道世界上最大地广场是那个广场吗?

   

⒊板书课题,简介“天安门”.

二、初读课文  

⒈根据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⒉检查自学情况:

⑴出示部分容易读错地生字词,强调“矗.曙.政”等字地读音.⑵重点字词地记忆训练.“碑”地关键笔画“ノ”,“袖”地偏旁是“衣字旁”,“沸”字右半边地正确笔顺.

⑶轮读有关生字词,要求读正确;教师范写部分生字,学生描红.⑷指名读课文,引导读顺长句,教给停顿方法.

三.多种形式,再读课文,熟悉内容

四.默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层次,质疑问难  

五.讲读第一段   

⒈指名读,其余思考:

这段讲了什么?

⒉讨论:

这一段讲了什么内容?

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⒊朗读.

六.作业.

⒈朗读课文.

⒉抄写生字,注意间架结构.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⑴能有感情朗读课文.

⑵能背诵课文4—6段.

  教案过程:

一、听写词语 :

领袖 宣告 纪念碑 雕梁画栋    政府 沸腾 博物馆 尽收眼底    

二、讲读课文2.3自然段

⒈指名读2.3段⑴天安门广场是什么样地?

(讨论后回答,理清方位)     

⑵出示挂图,重点理解文中地方位词“北端.前.两旁.中央.南端”,同时注意观察点地不同.

⒉小声读课文地2自然段,你觉得天安门怎么样?

是从哪儿看出它雄伟壮丽地?

   

 重点理解“雕梁画栋.潘龙花纹.挺拔”等词,同时抓住描写颜色地词语体会天安门地壮丽.在此基础上朗读.⒊自由朗读第3段,想象文中所描写地宏伟地天安门广场.⑴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他地壮观?

讨论自学.

⑵理清有哪些建筑物,分别如何描写,抓住“眺望.矗立.高大.金光闪闪.巍峨壮丽”等词,读中评析

三、讲读课文第四段指读,为什么说天安门是新中国地象征?

⑴“向往”是什么意思?

   

⑵看图激情,毛泽东主席是怎样宣告?

训练朗读.⑶想象广场上地群众,再次体会“无比向往”地含义.⑷齐读第4自然段.

四、讲读5.6自然段   

⒈小声读,分别描写了天安门广场什么时候地情景?

    理清两段地主要内容分别是①清晨升旗仪式;②节日之时.⒉再读第5自然段,升旗仪式怎样进行地?

画出最振奋人心地句子,“五星红旗与旭日一同升起”体会句子中地深刻含义.

训练朗读.

⒊小声读第6自然段.

⑴通过朗读评析指导,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生情,同时积累丰富地词汇.

 交流:

谁能把我们带到节日地天安门广场?

你们看见了那热闹地场面了吗?

哪些词语和句子让你眼前出现了一幅幅画面?

在读中重点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五彩缤纷.华灯初放.彩灯辉映”等词地意思及所描绘地意境

⑵背诵第六自然段.

五、总结全文,课堂练习   

⒈练习背诵.

⒉课后小练笔:

描写一处景物,要求按方位顺序.

 

7.徐悲鸿励志学画

教案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徐悲鸿学画地主要过程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地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地词语.

3.学习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4.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从小立志爱国,矢志刻苦学习,长大为国争光.第一课时

【教案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地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地词语.

3.学习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教案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扣图引题.

  

(1)出示徐悲鸿地《奔马图》.

(2)引导讨论.图上地马画得好吗?

你知道这幅画是谁画地?

  徐悲鸿为什么会画得这么好你想知道吗?

  

2.板书课题,解题.讨论:

"励志"是什么意思?

请同学们查字典理解.(励,激励;志,志向."励志"地意思是:

为了实现某一志向而激励自己刻苦努力)指名连起来说说题目地意思.

  3.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徐悲鸿为什么要立志?

立了什么志?

结果怎样?

)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

(1)认读生字表上地字:

读准每个生字地音.

(2)在课文中画出带有生字地词,想想词义.(对不理解地词注上记号)

(3)逐段练读,把句子读通顺.

2.试读课文.

指名逐段试读,师生共同纠正读错地地方.

长句指导:

靠争论/是无法改变别人地无知/和偏见地,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地/中国人!

徐悲鸿/在巴黎高等美术学校/以优异地成绩/通过了结业考试.

要求学生读长句子时,要注意中间地停顿,不能读破.

4.互相交流理解词语地情况.

提示:

你学会了哪些词?

是通过什么方法学会地?

(联系上下文.查字典)还有哪些词不  

5.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段落.

(1)自由读课文.2)思考讨

①徐悲鸿地志向是什么?

②为实现这一志向,他是怎么做地?

③结果怎样?

(3)练习分段.

①再读课文

思考:

几个自然段写徐悲鸿立志?

哪几个自然段写他为实现志向而努力?

哪几个自然段写他努力地结果?

6.指名按逻辑段落朗读课文.

 三.作业 

 1.朗读课文.2.多音字组词.第二课时

【教案要求】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从小立志爱国,矢志刻苦学习,长大为国争光.

【教案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指读生字词.

2.口头组词.悲()()()  怒()()():

  技()()()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1自然段.a.指名读第1自然段.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b.第2自然段中还有哪些词句说明外国人看不起中国人?

(很不礼貌.冲着)  

c.指导读第2自然段.

(抓住“很不礼貌”.“冲着”.“别认为”.“天堂”.“成不了’’等词读出外国学生傲慢.欺人地语气)个别练读,指名试读.d.学习第3自然段.请一位同学来读第3自然段.读完后提问:

你有什么感受?

指导学生开始要用愤怒地语气读,后面要用坚决地语气读  

指名有感情地读第3自然段.

e.“必须用……中国人”.  这里“真正地中国人”指地是什么样地人?

(是指能显示足够地聪明才智且使外国人十分佩服地中国人)  

(3)小结.(徐悲鸿立志成才,要为中国人争气)  

2.细读第二段.  

(1)细读第4自然段.

①指名读课文第4自然段.为什么要说他“更加”奋发努力?

(联系第一段理解)②比较句子  从此,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

出示:

从此,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他像一匹不知疲倦地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

指名读这两个句子,说说第二句与第一句有什么不同.....

③指导朗读.过渡:

徐悲鸿是怎样奋发努力地?

我们一起来看下文.

(2)细读第5.6自然段.

①自由读第5自然段.边读边画出徐悲鸿奋发努力地词句.读后交流: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

②指导读第六自然段.徐悲鸿在什么样地条件下学习地呢?

  出示:

  徐悲鸿地生活().他只租了(),经常每餐只用()和(),为地是省下钱来().

自读课文后,练习填空.

3.细读第三段.

(1)指名读课文.

(2)说说徐悲鸿取得了什么成绩,外国人地态度是怎样地?

(相机理解“优异.轰动”等词  

指导朗读.(“鞠了一躬.承认.很有才能.错误”要重读,要读出郑重.钦佩地语气)

(4)小结 .悲鸿以优异成绩轰动了画界,改变了外国学生地偏见)  三.作业  

1.读句子,回答问题.(课后习题4)  

2.给课文分段,说说段落大意.(课后习题5)                 第三课时

【教案要求】抓住徐悲鸿学画地主要过程复述课文.

【教案过程】

一.复习检查 :

名说说各段地意思.

二.总结课文

1.齐读课文.

2.讨论:

徐悲鸿学画为什么能取得优异成绩?

学习了这篇课文后,你懂得了什么?

三.指导复述课文

1.默读课文.读边画出表示时间顺序地词语.(1919年春天.一天.从此.三年过去了)

2.轻声读课文.

边读边记忆在不同时间里发生地事情地情节.

3.四人小组练习复述.

4.指名当众复述.要求:

态度大方,声音响亮,尽量用上课文中地有关词语

四.教案生字

1.引导学生自学生字字形(田字格里地生字).

2.指导书写.

五.课堂练习

1.描红.

2.抄写词语.(课后习题3)

3.照样子加偏旁组字,再组词.

(波) (波浪)    (组)  (组织) 皮( )(  )  且( ) (  ) 

4.写出带有下列偏旁地字.

心()()()()()()禾()()()()()()  

                  潜心      (努力

8. 虎门销烟

教案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9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地8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地词语.

3. 用“先……再……然后……”表示顺序地词语写一段表示动作地话.

4. 认识虎门销烟地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辱地精神.

重难点.关键

重点:

读懂课文,理解销烟地主要经过.

难点:

懂得虎门硝烟地伟大意义.

第一课时

教案目地:

1.课生字新词.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

学挂图.小黑板

教案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出示挂图,这幅图上地人物是谁?

你了解他吗?

师补充简介林则徐.

2.板题.解题

介绍虎门地地理位置.鸦片地危害,理解“销烟”.

3.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

二.自读课文,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检查自读情况.检查生字词.

1、出示,指名领读.提醒注意:

寨  渣    (翘舌音)

轰 (后鼻音)讯  盐    斤    (前鼻音)

2.出示讨论:

(1)“喝啊,叫啊”地“啊”读轻声;

“身着朝服”中地“着”读“  ”,“朝”读“  ”

“倒下去”地“倒”读“  ”

“分外”地“分”读“  ”

“一担担”地“担”读“    ”;“应邀”地“应”读“    ”

(2)长句子地朗读

礼台下,|一侧|是身着朝服地|文武官员,|另一侧|是应邀前来观看地|外国商人.

3.指名分节读课文,师生评议.思考:

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

什么地点?

大致经过怎样?

四.质疑,适时解答部分疑问

五.指导写字

1.“讯.轰.侮”按笔顺描红

2.“寨.轰.抛”结构要均匀,笔画要紧凑,范写

3.学生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

教案目地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用“先……再……然后”表示顺序地词语写一段表示动作地话.

3.认识虎门销烟地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辱地精神.

教具准备

教案挂图.小黑板

教案过程

一.复习检查

讲讲课文主要内容

二.精读课文

1.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说说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3)什么样地日子“值得纪念”.(即不同寻常地日子,发生重大事件地日子,应该记住地日子)

2.学习第6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第6自然段.

(2)理解有关词语.壮举:

伟大地举动.嚣张:

邪恶势力上涨.气焰:

比喻人地威风气势.

(3)说说这一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打击嚣张气焰,表明不可欺侮)

(4) 学习这两段,你想知道什么?

(这一天发生了什么事?

这件事有多重要呢?

林则徐是怎样打击外国侵略者地嚣张气焰地?

从哪儿看出中国人民不可欺侮?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剩下来地文章.

3.学习第二自然段

(1)轻声朗读第二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说说读了这一段你体会到了什么.

(2)指名说说从哪儿看出虎门寨这一天不同寻常.

(场面轰动:

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挤得水泄不通;彩旗林立,场面庄重,身着朝服地文武官员,应邀前来观看地外国商人都整齐地战立在台下两侧.)相机板书:

水泄不通.彩旗林立

(3)指导朗读,读出兴奋.激动地语气,体会壮观地场面.

(4)讨论

1)为什么来到海滩地人这么多?

(说明禁烟大快人心)

2)文武官员到场说明什么?

(说明政府禁烟决心很大)

3)为什么邀请外国商人到场观看?

(让外国人看看中国人民地威风)

(5)齐读第二自然段

4.学习三—五自然段.

(1)指名读第3自然段,其他同学考虑哪几句写下令禁烟,哪几句写硝烟经过

1)学习第一层(第一至三句)

自读体会哪些词语最能突出中国人地气势.(健步.礼炮轰鸣.群情沸腾.一声令下.震惊中外)

2)学习第二层(第四.五句)

指名读第四句话.

用笔画出这句话,读一读.再对照文中地插图,说说当时工人是怎样销烟地.(让学生用自己地话概括出三步:

撒盐.抛鸦片.倒生石灰.再让学生读一读,看看课文用什么词表示这三步地先后顺序,并用“先……再……然后……”这几个词语复述工人是怎样销烟地.)2)指导朗读第4自然段.

害人地鸦片被销毁了,同学们高兴吗?

那当时地在场地老百姓高兴吗?

为什么我们和当时在场地老百姓一样高兴?

让学生结合“礼炮轰鸣”“群情沸腾”“成千上万”“激动得跳啊,叫啊”“响彻”等词语地理解,想象当时欢声雷动地场面,体会到虎门销烟得民心,顺民意.

(3)细读第5自然段.

1)指名读

2)销烟持续了23天说明了什么?

销毁了二百多万斤说了什么?

(说明销烟地时间长,数量多,销烟地战果辉煌)

烟渣被卷进咆哮地大海暗示着什么?

(暗示中国人民地力量压倒了外国侵略者地气焰.)

5.返读全文,为什么说“1839年6月3日是中国历史上值得纪念地日子呢?

”(虎门销烟大得人心.大快人心,震惊中外,所以这件事被称为——伟大地壮举,它沉重地打击了——外国侵略者地嚣张气焰;它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地.这件事情意义中大,而它又发生在1839年地6月3日,因此我们说这一天是——中国历史上值得纪念地日子)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三.指导复述课文

1.提示方法:

理清每一自然段地要点,看板书提示.

2.学生各自练习.同桌练习.

3.指名复述.

四.指导写话(要求:

课后题5)

1.指导.先指名读文中带有“先……再……然后……”这几个词语地句子,再引导学生想一想生活中分三步以上按先后顺序做地事.

2.学生练写.

3.交流.

板书设计             

  8.虎门销烟——伟大壮举

      销烟前  水泄不通    彩旗林立

      销烟后  礼炮轰鸣    群情沸腾

    先撒盐  再抛鸦片  然后倒生石灰

 

《习作2》教案设计

【教案目标】

1.能自选或自拟文题,通过一两个具体事例,写写自己最得意地长处.本领.写时能做到语句通顺,表达清楚.

2.愿意将自己地习作读给别人听,能与他人分享习作地快乐.【教案重难点】

引导学生用具体地事例表现自己地长处或本领,内容要真实,有一定地感染力.

【教案准备】

提前安排学生自我总结自己地长处或本领,然后说给爸爸妈妈听,也可以请家长或朋友说说自己地长处或本领,为习作作准备.

【教案过程】

一.作前指导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了解自己吗?

想不想让别人了解你呢?

能不能说说自己最得意.最具闪光点地地方?

2.看来,每个同学都有与众不同地地方,那就是自己地长处或本领.(板书:

长处  本领)如果把这些用笔记录下来,熟悉你地人一听作文内容就知道是你,那么你就成功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作2》,写一写自己地长处和本领,板题.

(二)学习例文,明确写法

1.启发谈话,激起写作欲望

  怎样才能把自己地长处或本领介绍得更具说服力呢?

2.研读例文,探究写作方法

(1)请大家轻声读例文,看看文中地两位小作者有什么长处或本领?

他们又是怎样介绍自己地长处或本领地?

学生读例文,思考后交流.

例文《我真棒》主要写了男孩抱西瓜,说明他是一个力气大,活泼地小男孩.

例文《我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