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钟祥参观考察学习报告汇编.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248509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1.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尹钟祥参观考察学习报告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尹钟祥参观考察学习报告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尹钟祥参观考察学习报告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尹钟祥参观考察学习报告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尹钟祥参观考察学习报告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尹钟祥参观考察学习报告汇编.docx

《尹钟祥参观考察学习报告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尹钟祥参观考察学习报告汇编.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尹钟祥参观考察学习报告汇编.docx

尹钟祥参观考察学习报告汇编

尹钟祥参观考察学习报告汇编

(2008年)

中小学教师如何搞课题?

——参加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论坛学习报告

吉林省白城一中/尹钟祥

笔者有幸于2008年1月16-18日,在河北省大厂县参加了由中国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主办的“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科研规划中期论坛“,聆听了来自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基础教育司,教育部中国教师奖励基金会,教育部课程发展中心以及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等部门的领导和专家的报告,感觉信息丰富,收获很大。

现谨根据自己的相关记录和感受,将有关中小学教师如何搞课题研究的内容整理传达如下,供大家学习参考。

副司长务实说课题

教育为何要研究?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王定华副司长在《基础教育改革对教师科研的要求》的报告中,首先强调了形势发展的需要。

他说,十七大的核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础教育是重中之重。

我们要规范办学行为,不能“摸着石头过河”,要科学发展。

法治是双刃剑。

教学中反对师道尊严,但学生必须尊重老师。

有的地方不敢批评学生了,不对,表扬和批评都是需要的,但要尊重和关心学生。

改革对教师的要求提高了,没有好的教师就没有好的质量。

我们要鼓励校本教研、教师个人专业发展。

素质教育本来并不复杂,是一些大学的人给搞得复杂了,把书搞厚了。

有的学者的意见是不值得参考的。

他们有的就是把“少年儿童”的提法改成了“儿童少年”,如此等等,只是将话语变换了一下而已!

素质教育的表现,一是面向全体学生。

二是全面发展,德智体美,智育注重能力、智力的提高。

用启发式,不再是选择自由,而是教育法的规定了。

要解决班主任工作不好做、不愿意做的问题。

班主任津贴太低了,标准将大幅提高。

要解决政策不配套的问题,要专设招生向班主任倾斜的硕士班,大家对班主任心向往之就好了。

三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四是培养创新精神与能力。

五是培养终身发展的能力。

发展是硬道理,发展还要讲道理。

民办学校很多是在为了挣钱,连续发生几起学前教育事故,生命不保,何谈教育?

高中教育这些年投入很少,政府拨款仅能满足教师工资。

怎么办?

要研究,教育有规律,不能人云亦云。

要“又好又快”地发展,高中要发展,是瓶颈,要研究。

中小学教师为什么要搞课题?

他说,教师在以前是“教书育人”,现在要加上“科学研究”。

理由有如下几点。

一是形势发展的需要。

现在,仅靠过去所学的的教育学、专家的结论、文件法规等,已经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了,生搬硬套,不行。

二是学校管理水平提高的需要。

学校要办出特色,要有校风校训,有发展哲学即指导思想,是方向,是灵魂,有无形的力量。

三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现有的师范教育已经不能适应中小学如火如荼的改革形势,师范毕业生不能较快地适应中小学的教育教学。

四是教育人生完善的需要。

教师要形成自己的思想,要得到认可,是内心的需求,应该也能够实现,这就要努力做到“五有”,即有水平,有实践,有对象,有需求,有平台。

在实践中,要求真务实,与真理为友,哈佛大学就从不让学生迷信他们的大学;我们工作中有学生,不能熟视无睹,“只缘身在此山中”;还要有转化的平台。

中小学教师如何搞课题?

王定华副司长提出如下四项建议。

一要选好题目,选自己喜欢的,能驾驭的,有基础的;有人已经搞出一些研究成果了,而自己有可能再有所突破,可做大,可发展的。

二要读两本科研方法的图书,理论与操作性强的各一本,最好是直接写给中小学教师的,比如北京师范大学教科所所长裴娣娜教授的书。

三要请三位核心助手,核心组共计四个人最好,一般成员可以多些。

其中最好是,有一位是学校管理者,以从行政方面得到支持;一位是理论方面的骨干,利于把握方向;一位是文字好的助手,利于总结成果,最后的研究报告很重要。

四要出四个成果,因人而异,基本是,要发表一篇文章,不是豆腐块的那种;提出一项建议,能推动工作的,也可以直接向教育部提;改变一种教育教学行为;明确一个方向,向何处去。

副司长说他自己也搞了几个课题,介绍说《教育研究》、《中国教育学刊》和《人民教育》三个是较好的国家级刊物。

最后,他语重心长地作结说:

中央政治局还要经常学习,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学习?

我们可不能做那种“不读书不看报的,什么都不懂的教书匠”!

赵委员讲科研ABC

“论坛”向与会者赠送了由国家教师科研基金规管办的专家委员赵北志撰写的《教育科研ABC》一书,并请赵委员在大会上作了讲座。

他系统地讲了当前基层学校教育科研普及的必然性及存在的问题,课题申报与结题文件的规范化,学校怎样组织科研以及教师个人教科研如何入门等问题。

受篇幅所限,笔者只能摘要传达。

赵委员认为,课题组人员大体分为三个层次:

负责人、主要研究人员、一般参与者。

目前比较合乎国情的组成形式应该是“领导、科研骨干、教学骨干和一般教师相结合”。

他说,一个单位的领导除了科研资格和能力之外,还有行政权力,既便于为课题研究创造条件,也能使研究成果比较顺利地转化为改进教育教学的决策。

科研骨干和教学骨干在许多情况下是相通的,不过前者在分工上侧重于科研,往往是学校的科研组织的负责人,他们除了有较深厚的教育教学实践基础外,还知道教科研的一般程序和方法;而后者主要在教学一线,但对于自己的教育教学事业颇有钻研和造诣。

基层的教科研是不能离开这两种人的。

关于一般教师,过去不少单位不重视一般教师参与科研,主要是觉得他们没有这个水平。

其实,一般教师的成长有两种途径,一个叫自发,一个叫培养。

靠自发,也能出人才,那要看个人的天赋和自觉性了,但不利于教师队伍总体水平的提高。

培养,就是领导要有意识地为教师的发展创造条件,而鼓励和吸引教师参与教科研是促进其成长的最重要方法之一。

课题研究队伍的落实要由负责人精心策划,只有按照课题的目标组织好一支功能齐全的队伍,才能保证课题的顺利实施。

赵委员在其书中设立了教师“科研入门须知”一项内容。

他强调了“计划”“资料管理”等环节。

在“学习”一节中,他说,科研入门离不开以“读、看、思、写”为方法的学习。

而其中比较令人伤脑筋的问题之一就是“写”。

他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写是教育科研的基本功,是学习的“牛鼻子”,只要一动笔,读、看、思都带上了。

写什么?

内容不说,写的形式可分为初、中、高三个级别,初级形式有:

随笔、叙事、反思、观后感、小结等;中级形式有:

论文、发言稿、总结报告、结题报告、调研报告等;高级的有专著等。

写,必须从初级形式开始,长期坚持,科研水平必定会大有提高。

程方平论创新问题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所专家学术委员会主任、博士生导师程方平在会上谈了《关于教育科研如何创新的几点思考》。

他说,我们要慎用“新”和“创新”。

建国以来8次课改,每次都叫“新”,“新”是相对的。

“原创”来自传统,传统中的“原创”精神是“创新”取之不尽的源泉,我们不能轻易舍弃。

从孔子开始,至今有许多东西,还是我们研究的对象。

孔子的“教学相长”“因材施教”,对机遇的看法,《论语》中的“述而不作”中有许多思想表现出大智慧。

“创新”不能割断历史,我们要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求发展。

“创新”要有整体思路。

对外国的东西,如果不去整合,我们的学习就是有局限的。

“多元智能”理论对中国影响很大,中国给予高度评价,而加德纳本人则以为只是一种假设。

中国历史上本来就是承认多元的。

如“因材施教”,而且在对策上是非常丰富的。

中国本土的资源十分丰富,是“创新”的基础。

“上海一小”的实验,学校一直用“创造教育”的提法,发展其间就从未受到各种新口号的冲击和影响,只是随时用以补充自己的核心理念。

我们要有定力,不总摇摆随波逐流。

我国的教育,在过去大都是专家在搞研究,这些专家,有的务实,有的是故弄玄虚。

其实许多的创新性成果是校长和教师可以从实践中探索出来的。

既懂理论又有实践,才符合教育研究的条件,才能成为专家。

北京105中学的语文作文兴趣小实验,就是摄影之后给学生看照片,鼓励多写几句,再继续鼓励写,逐渐达到精彩,有真情实感。

有人曾说,这不过只是看图作文,没什么了不起的,但这位老师不为所动,依然故我,一年后学生思路大开,2007年中考,他的实验班从海淀区的30多名一跃而为前5名,一鸣惊人。

大家感到实验研究并不难,之后推广,同样是看图作文,效果就十分好。

因此,我们要有“定力”和“自我”,“跟风”永远要被动。

要解放思想,要自信。

过去是计划性教育,教师教,学生学,现在应重新审视,能否成为学习型学校?

对校本、地本、师本、生本的关注,是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并使教育教学可持续发展,才是研究的根本目的。

教育需要实证。

教师的定位是公务员,还是自由择业者?

美国教师是独立为战,他们很欣赏中国的合作教研,欣赏中国的教研室体制,看好中国的“以老带新”等形式。

脑科学提示我们,语言学习要尽早。

我们过去,在教师培养方面存有偏差。

“学科”教学能力有待提高。

还有“去”专业化的问题,有个职业发展与专业发展的问题。

如果将其合在一起谈职业,就容易掩盖了“专业性”。

在香港,我曾听了一节中学语文课,讲的是闻一多先生的一首“九言诗”,他在课上强调说,“九言诗”是不多见的,但是他在课堂上讲了许多,“九言诗”的特点却没有讲出来。

所以,我们要关注“职业”与“专业”两个方面。

“校本管理”是高一层次的概念,是管理制度方面的。

校长应在这方面做更多的探索。

青岛二中的学生对自己学校的发展思路很清楚,很不一般。

校本后边加上个“化”字,我觉得很好。

没有硬性指标,多少均可,老师们可力所能及地探索。

教材只是一种学习资源。

某校放假前没有将教材发给学生,只告诉了内容的范围。

现在,中老年教师的培训存在问题。

(原载白城一中《教科信息》2008年2月26日总第330期)

 

基教评价开新篇

——全国基础教育评价预备会学习报告

吉林省白城一中/尹钟祥

2008年5月5日,笔者代表盖雁校长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中国教育学会基础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预备会”。

现将相关情况简要报告如下。

据会前所接通报,这个即将成立的中国教育学会基础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是在原三级学会——全国普教评价专业委员会运行二十多年之后,最近经教育部同意申报,由民政部正式批准的国家二级学会。

对于这个喜讯,我校十分重视。

因为,我校的教学管理研究,自1985年开始问津教育评价,1993年就开始积极参加原全国普教评价专业委员会组织的各次学术研讨活动。

盖雁校长高瞻远瞩,于1999年总结的《以评促改科研兴校》经验论文收入中央教科所编辑的《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论文选》,并于11月25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普通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暨理事会上,当选为理事。

此后,盖雁校长紧密结合我校教学管理实践,围绕中学课堂教学效益评价的专题,先后于“九五”、“十五”和“十一五”期间,承担省和国家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有力地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在评价实践与理论研究方面,有多项研究成果在全国和省获得奖励,在省内外报刊发表相关论文二十多篇。

仅“十五”以来,省内外多所兄弟学校来人来函作教学评价专题考察交流,我校也多次应邀派员到省内外作白城一中的教育评价经验介绍。

我校“以评促改”的相关经验得到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媒体的关注,我校历经20多年的评价实践与理论研究,为我校奠定了科研为先导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同时,堪称基层学校开展评价研究的典型案例,弥足珍贵,应该继往开来。

我们体会,近些年来我校所取得的一个又一个令世人瞩目的成绩,固然得益于老师、学生等各个方面的有利因素,但是,向管理要效益,向评价要科学的管理,这已是不争的结论。

而我们紧密结合本校的评价实践与理论的研究,又大大的受益于全国普教评价专业委员会的支持与指导。

因此,此次特邀盖雁校长作为中小学基层单位的唯一代表参加预备会议,体现了新老专业委员会领导者对盖雁校长及我校教育评价研究历程和成果的关注和肯定;而盖雁校长因故不能亲自参加,特委派笔者代表前往,也表达了盖校长及我校对这个学会组织的诚挚感谢与举双手拥护之情。

此次预备会共有12人参加,与会者名单依次为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时龙,上海浦东教育研究院院长、原副理事长顾志跃,辽宁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部原主任黄利群,上海教育评估院副院长陈效民,天津教科院副院长秦建国,江苏教育评估院院长杨晓江,黑河教育学院吴守垣,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中教所所长万礼修,吉林省白城一中校长盖雁(尹钟祥代表参加),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朱铭,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副所长赵学勤,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李吉会。

预备会上,前任秘书长、北京教科院朱铭同志组织会议。

他介绍了此前对二级学会的申请和成立大会的筹备等情况;传达了民政部批件以及中国教育学会关于二级学会不能财务独立,本学会要依托北京教科院等精神;转达了前任理事长陶西平同志推荐北京教育科学院时龙院长为新任理事长等意见。

会上,与会者讨论了《成立大会及学术年会的意见(讨论稿)》、《关于委员会理事长、秘书长等人选的具体建议》、《关于理事人选的原则建议》、《理事会组织办法》、《会员管理办法》和《委员会经费管理办法》等文件,还学习了《中国教育学会章程》等材料。

会上与会者进行了相关内容的研讨交流。

上海顾志跃院长介绍上海情况时,强调学科教学要提高质量,强化监测体系,关注教学理念。

认为办学方面要重视发展性评价。

上海将学校规划的制定列为学校的第一件事,然后就是执行落实,重视标准和监控两大块的把握。

提出要运用发展性评价促进学校发展。

天津秦建国副院长介绍该地学会经验说,一是领导重视,二是活动经常,三是出好成果,四是成果转化。

他提出五条建议:

坚持科研先导,广聚评估英才,研究理论,交流经验,推动事业,实践发展。

北京朱铭提出工作的三个层面:

学术专题研讨;实践活动;结合课改,推广评价成果。

上海陈晓民院长说,要在专业上做文章。

一是聚焦前沿问题,二是关注新机制的产生,三是建立交流平台,四是不能脱离实践,要在案例上做工作,征集专题经验案例。

北京时龙院长在会上讲话强调说,以前组织比较松散,现在是二级学会了,要研究工作。

最后,他作了总结发言,对学会今后的工作谈了五点:

一是服务与研究,专业评价服务,提供研究平台;二是咨询与诊断,有教师发展、学生发展,要进行诊断;三是理

论与观念,这是生命力之所在;四是质量与保障;五是专题与统筹,要有层次的,方式包括学术、实践、推广三个层次。

北京赵学勤介绍了建设相关网页的情况。

会议确定成立大会将在五月末或奥运会之后的适当时间召开。

会议期间,几位领导与专家,看到了我校盖雁校长主编的中国科研兴校丛书《瀚海猎猎大旗红——吉林省白城一中持续发展纪实文集》,热忱表示,这是教育评价的研究成果,欢迎在成立大会上推广交流。

(原载白城一中《教科信息》2008年5月20日总第341期)

 

附:

基教评价又一春

——全国基教评价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学习报告

吉林省白城一中教科所王欣

“中国教育学会基础教育评价委员会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于2008年6月3—4日,在北京隆重召开。

我校在应邀之列。

为协助运送在大会上作科研成果交流用的《瀚海猎猎大旗红——吉林省白城一中持续发展纪实文集》一书,笔者有幸随同盖雁校长、尹钟祥所长一起参加。

做为不足一年教龄的新兵,而且初识教育评价,能借此机会与来自国家部委与各省市教科研院所、大中小学校的领导与专家等一百余人,共济一堂,身临其境此次盛会,笔者大开眼界。

感觉不仅进一步认识了教育评价,了解了北京、上海、江苏乃至全国基础教育评价发展的形势,而且,对“身在此山中”的白城一中,对这所我刚刚投身工作单位的教育科研工作及成果等,不禁都有了许多的顿悟,大有“胜读十年书”之感,以至于归来后多日仍萦绕脑际,余兴不尽。

现谨就耳闻目睹的会议内容及感受简要报告如下。

大会概况

这是一次正规的国家二级学会组织成立大会,也是一次教育评价研究氛围浓厚的学术大会。

大会开幕式由原全国普教评价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现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朱铭处长主持。

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郭永福同志宣读了国家民政部关于成立中国教育学会基础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的批准函。

原全国普教评价专业委员会理事长、现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陶西平讲话,北京市教委副主任罗杰讲话,教育部马建华处长宣读了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的贺信。

在中国教育学会相关领导的现场监督观察下,大会组织与会者学习并通过了专业委员《理事会组织办法》、《会员管理办法》、《资产管理办法》等文件,之后,通过选举方式产生了基础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理事会,确定了理事、常务理事、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副秘书长等人选,并向新任名誉理事长淘西平同志颁发了聘书。

新任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北京教育科学院时龙院长作了报告。

大会邀请来自北京、上海和江苏的三位专家作了专题学术研讨报告。

当日晚间,召开了常务理事会。

第二天,会议先行分组讨论,之后的大会上,新任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朱铭宣读2008年工作计划。

各讨论小组代表介绍了各自的研讨情况。

原普教评价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新任基础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上海市的顾志跃院长对此次大会作了点评。

理事长时龙院长作总结报告。

内涵丰富的学术报告

原全国普教评价专业委员会理事长、现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陶西平讲话,他简要地从1987年召开我国普通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第一次筹备委员会说起,回顾了在20年风风雨雨中,这个组织促进全国包括高校在内的教育评价事业乃至教育事业的发展,而取得的一个又一个重要的有突破性意义的成绩,其中包括组织编写并出版《教育评价词典》,填补我国辞书建设方面的空缺等。

对于此次适逢课改大背景而成立的基础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他寄予殷切期望,谆谆告诫,不要过分地依赖国外的教育评价模式,要创建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基础教育评价方法,“进一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评价理论”。

新任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时龙院长做了报告。

他说,现代教育评价是教育的必然产物,现在已形成了良好的教育评价社会环境,面临很好的机遇,但教育评价的专业化在不断发展中,也面临着如下九大问题:

一是中小学学生素质综合评价问题,实践中的问题还没有展开、解决。

二是中小学教师的评价问题,主要是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

三是中小学学校评价。

四是基础教育课程评价问题。

五是教育质量监控与保障问题。

六是基础教育评价的群众性与专业性。

七是基本理论本土化的研究问题。

八是基本教育评价的工具技术手段的现代化问题。

九是驾驭评价的再评价问题。

并提出了新的希望。

上海市教育评估院陈效民副院长作了“上海评估工作的实践与思考”的报告,江苏省教育评估院杨晓江院长作了“江苏省普通高中星级评估的思考与实践”的报告,北京市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赵学勤副所长作了“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的思考”的报告。

在他们各位报告后都进行了现场互动式对话交流,学术研讨的氛围很浓。

教育评估专业机构在我国还是个新事物,上海和江苏省先行一步的经验引发了与会者的极大兴趣,向报告者提问了其与政府督导部门的关系、运行所需经费等诸多问题。

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当前高中课改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如何认识,尤其是如何操作,这也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所以,笔者感觉这三个专题报告很有现实意义。

基础教育评价委员会副理事长顾志跃院长在点评此次大会时指出,要准确认识学会的功能和地位,要使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加强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和基础教育课程建设成效的评价,努力攻克当前基础教育的难题,进行多元的系列化教学评估,激活校长办学理念。

要建立机构,要努力促进基础教育评价的专业化发展,要不断提升对教师专业化评价研究的能力,努力开发能被教师接受的过程性评价,要展示交流经验。

学生素质评价,档案袋评价等,也要注重过程。

开展课堂教学评价,说课、观摩课、评课,是个永恒的主题。

还要加强对测验、考试,以及试题的编制等进行分析研究。

我校经验受到关注

在这次理事选举中,我校成为理事单位,同时,不仅早于1999年即当选全国普教评价专业委员会理事的盖雁校长,此次继续出任理事,而且,我校教科所尹钟祥所长也当选为理事。

据笔者所知,会议有关文件表明,专业委员会对各省理事的名额是有严格限定的。

此次我省选有四名理事,另外两名有省教科院迟长伍副院长、省普教所徐向东副所长。

在这样一个国家二级学会组织中,一所基层学校同时拥有两名理事,是本次会议上众多学校中唯一的一例。

笔者感觉,对学会组织来说,是个特例,对我校来说,是个大新闻。

它体现了专业委员会对我校以往成绩的肯定,倾注了对我校今后研究工作的深切期望,对我校来说,既是光荣,也是压力,它要求我们不仅做好校内工作,还要努力为全国的基教评价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笔者作为学校教科所的一个普通成员,也时时感到形势逼人,任重道远。

此次大会以文本形式交流了两本书,一本是陶西平主编的《教育评价词典》,另一本就是白城一中盖雁主编的《瀚海猎猎大旗红——吉林省白城一中持续发展纪实文集》。

由于仅带去60本,未能满足所有与会者。

会间,许多与会者阅读了我们这本书。

在小组研讨会上,听了尹所长发言后,便有来自河南大学等处的人向我们索要这本书。

还有人向我们要了白城一中网站的网址,表示要关注我校的发展。

尤其是,在小组讨论中,代表对一些问题的看法有所不同。

尹钟祥所长作了发言。

他结合我校二十多年来“以评促改”的发展历程,谈了对陶西平和时龙理事长等报告的认识体会,突出强调了对评价研究本土化重要性的认识。

他说,评价是学校管理的重要手段,是客观存在的双刃剑,在主动研究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趋利避害。

研究的目的,是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共同发展。

对评价的评价标准就是实践,绝非英国或者美国的什么模式。

近年来,许多中小学校在管理中积累了宝贵的评价经验,应总结,研究推广可操作的评价方法,不能一味地借外国的标准来否定我们的教育,更不能总是向校长和老师们打板子。

据介绍,美国的一些州正在学习中国的考试,也排榜,有的还甚于中国。

在这次汶川地震中,很多师生在生死抉择中表现出先人后己、不怕牺牲的壮举,证明了教育成功的一面。

当然,还有许多评价问题需要研究解决,高中课改又提出了许多新课题。

希望我们研究的问题能紧密结合课改实际。

尹所长的发言,引起小组诸多人的共鸣,后来发言的北京教科院张老师,就强调了科研机构要突出为基层学校“服务”的意识。

老专家的感慨

72岁的原全国普教评价专业委员会第一任秘书长、北京教科院研究员李吉会先生,参加了我校所在的第一小组研讨。

据笔者所知,这位老先生曾以专家身份老我校参加鉴定“九五”评价课题成果。

陶西平在这次会议作报告时就提到,当年他在做北京市教委主任时,第一次听李吉会向他介绍教育评价,并使他感到很好,于是才有了我国评价组织的筹备、建立与发展。

李吉会先生可谓我国教育评价研究的元老。

在这次会小组会上,他几次插话与尹所长及其他老师互动,研讨最后,他作了发言。

让笔者印象深刻的是,他要言不烦地回顾了我国20多年基教评价光荣的历程之后,感慨地说,如果说,当年成立全国普教评价专业委员会是迎来了第一个春天,那么,今天,成立全国基教评价专业委员会,就是迎来了我国教育评价研究的第二个春天。

(原载白城一中《教科信息》2008年6月17日总第344期)

 

聚焦校本教研

——记东北三省12校科研协作体第十七届年会

吉林省白城一中尹钟祥

以“新课程背景下的校本教研”为主题的东北三省12校科研协作体第十七届年会,于2008年10月30—31日,在吉林省白城一中召开。

会议开幕式由本届年会主席校的哈尔滨师大附中党委书记刘大伟主持。

他简要地回顾了12校协作体的发展历程,以及所取得的成绩;重申合作、探索、创新、发展的协作体宗旨;就本次会议的相关事宜作了介绍说明;公布了本次会议主题及相关活动的安排日程等。

白城市政府副市长刘继武在会上致欢迎辞,他说,能有东北三省这么多一流名校莅临,是我市教育界的一大盛事。

他简要介绍了白城市,介绍了白城市教育和白城一中的发展情况,并希望与会的外省市11所学校能继续给我市教育的发展以更大的支持和帮助。

白城一中校长盖雁在会上作了题为“以科研为先导,促进学校发展”的专题报告。

他的报告内容主要有四个部分,一是“兴办分校,促资产增值规模发展”,二是“以评促改,靠校本教研提高质量”,三是“筹措资金,为良性循环保驾护航”,四是“继往开来,要办精办强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