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医疗营销报告.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188919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22.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移动医疗营销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移动医疗营销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移动医疗营销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移动医疗营销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移动医疗营销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移动医疗营销报告.docx

《移动医疗营销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移动医疗营销报告.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移动医疗营销报告.docx

移动医疗营销报告

移动医疗营销报告

前言

为进一步推动国内医院全院信息化水平建设,我司中国电子携手战略伙伴INTEL公司和华三通信(H3C)公司,以INTEL提出的移动医疗方案为基础,推出了适合中国国情与医院发展水平的移动医疗一体化解决方案。

该方案解决了无线应用推广所面临的两大难题,将直接提高医院的运营效率,降低医疗事故与医疗风险。

它一方面提高了医院的管理和临床信息化水平,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为医院提高业绩、增加收入;另一方面,直接降低病人的就医成本和医疗事故风险,极大的方便了病人就诊、住院,缓解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移动医疗解决方案是在新医改的政策号召下应运而生的,站在“医生的视角、世界的眼光”的全新角度,为提高医院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和临床诊疗水平,为建设区域医疗,提供的信息系统一体化解决方案。

在国际上舆论上,甚至把“移动医疗”当做“新的医疗革命”来评价。

信息系统撑起“四梁八柱”,医疗信息化发展迎来新高潮。

医疗领域信息化建设已达20多年之久,长期以来信息化在医疗机构中并没有得到足够地重视。

新医改方案,首次将信息化作为支撑新一轮医疗改革的支柱,体现出国家对信息化在推动医疗卫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视程度。

“移动医疗”作为医疗信息化这个皇冠上的“明珠”,必将迎来发展的高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新医改正式启动。

1月2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和《2009~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4月6日,国务院正式公布新医改方案,提出3年内各级政府预计投入8500亿元用于医疗改革。

7月22日,国务院发出“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09年工作安排”的通知,新医改正式启动。

新医改明确提出了未来3年的5项工作重点:

实现全民医保,3年内使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提高到90%以上。

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基本药物目录遴选调整管理机制和供应保障体系。

将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医保药品报销目录;健全基层医疗服务体系,从2009年开始,逐步在全国建立统一居民健康档案。

增加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提高经费标准。

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从2009年起,中国逐步向城乡居民统一提供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经费标准今年不低于15元,2011年不低于20元;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2009年开始试点,2011年逐步推开。

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监管机制,提高公立医疗机构服务水平。

推进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

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

自新医改方案公布以来,各地党委、政府均把医改工作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各地迎难而上、因地制宜,推出了一系列惠民利民的新举措。

山西、辽宁、江苏、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北京、上海、湖南、广西、陕西、西藏等省市召开医改工作会议,全面动员部署新一轮医疗改革工作。

2、信息系统位列新医改“四梁八柱”

关于医疗卫生信息化,新医改方案要求:

建立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

方案指出:

“大力推进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

以推进公共卫生、医疗、医保、药品、财务监管信息化建设为着力点,整合资源,加强信息标准化和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逐步实现统一高效、互联互通。

加快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建设。

完善以疾病控制网络为主体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提高预测预警和分析报告能力;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为重点,构建乡村和社区卫生信息网络平台;以医院管理和电子病历为重点,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促进城市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合作。

积极发展面向农村及边远地区的远程医疗。

建立和完善医疗保障信息系统。

加快基金管理、费用结算与控制、医疗行为管理与监督、参保单位和个人管理服务等具有复合功能的医疗保障信息系统建设。

加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医疗救助信息系统建设,实现与医疗机构信息系统的对接,积极推广“一卡通”等办法,方便参保(合)人员就医,增加医疗服务的透明度。

建立和完善国家、省、市三级药品监管、药品检验检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网络。

建立基本药物供求信息系统。

3、医疗卫生信息化标准建设进入新阶段

为了推进医疗卫生信息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工作,卫生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卫生部卫生信息标准专业委员会于5月19日颁布《健康档案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试行)》,6月4日颁布《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指南(试行)》的通知,8月4日颁布《电子病历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征求意见稿)》。

如此高规格、密集地发布信息标准,在医疗卫生信息化行业还是第一次。

信息标准是医疗信息互联互通和共享的基础,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将进入新阶段。

卫生部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饶克勤指出:

当前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是“打好三个基础、建好三级平台、提升业务应用系统”。

“打好三个基础”的核心是要加快医疗卫生信息标准化的建设。

第一是建立全国统一的、标准化的居民健康档案。

二是建立国家电子病历的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包括基于电子病历和医院管理的信息系统建设方案。

三是建立国家卫生信息数据字典。

饶主任表示:

只有打好这“三个基础”,才能推动以居民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为基础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建设;才能使我国信息化建设步入规范化、标准化的轨道,并在此基础上提升各个业务领域的应用性,实现各级业务系统的数据采集、共享和交换。

4、医疗卫生系统灾后重建成就显著

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2008年5月12日这一天。

汶川大地震给灾区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也使当地的医疗卫生系统遭受了巨大损失。

5.12大地震后,灾区的医疗卫生体系基本摧毁,灾后重建成为当务之急。

2009年7月29日,卫生部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汶川地震灾区医疗卫生恢复重建对口支援工作协调会。

陈竺部长指出,一年多来,灾区恢复重建对口支援工作成效显著,纳入国家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的51个重灾县,卫生恢复重建项目1671个(不含村卫生室),总建筑面积421万平方米,规划总投资118亿元。

截至今年7月20日,开工建设项目1443个,其中已竣工231个,已投入资金87亿元,分别占规划总数的86.36%、13.81%和73.95%。

5.12汶川大地震后,灾区卫生信息系统基本摧毁。

2009年各省对口支援和“思蜀援川”卫生信息化建设项目,加快了卫生信息化灾后重建的进程w。

重建和新医改为四川省的卫生信息化建设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四川省卫生信息中心甘华平主任认为:

“四川省要大力推进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推进公共卫生、医疗、医保、药品、财务监管信息化建设,整合现有信息资源,推进信息标准化,努力搭建全省卫生系统的公共服务信息平台,逐步实现卫生信息的统一高效、互联互通。

实现医疗卫生信息化,医疗保障信息化,药品监管信息化。

5、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厦门示范区启用

2月28日,解放军总医院和厦门市政府共同在厦门市举行了“军民协同共建医疗服务示范工程?

厦门示范区”启用仪式。

区域医疗信息化是当前业内的热点,各地从体制和技术等方面探索各自的模式。

厦门示范区在厦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统筹、协调下,创造了国家单列市级的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系统应用典范,被业界称为“厦门模式”。

“厦门模式”实现“五个统一”:

统一的数字化中央集成平台、统一的医疗专网、统一的数据中心、统一的居民健康档案和统一的市民健康卡。

“五个统一”实质上是采用网络信息共享技术全面系统完整地构建了一个城市的包括医疗卫生资源、信息、服务、管理等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运行、服务和管理的应用系统,一个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也即一个完整的卫生数字化城市。

“厦门示范区”的功能设置可概括为“六个面向”,即面向公众的服务平台、面向医疗机构的区域协同医疗平台、面向社区的服务平台、面向妇幼保健的服务平台以及面向政府的服务平台。

6、卫生部在三级医院推动预约挂号

虽然医院预约挂号在几年之前已经被提出,但是长期以来并未取得实际效果。

为了解决挂号难的问题,卫生部今年加大了推行预约挂号的力度。

8月5日,卫生部医疗服务监管司发布了《关于在公立医院施行预约诊疗服务工作的意见(征求意见稿)》。

该通知在一些医疗资源比较集中、专家号紧张的省市如北京上海等地得到较快的相应。

8月19日北京市卫生局召开全市预约挂号工作部署会,会议要求从9月开始,北京市所有三级医院都要开展预约挂号服务,并逐步推广到二级医院,重点推动社区转诊患者的预约挂号和复诊预约工作。

年底前,三级医院的复诊预约挂号比例要不低于40%,口腔科、产科复诊预约比例应达到100%,出院病人门诊复查预约率要达到60%以上。

多家医院根据自身特色制订了个性化的预约方案,如电话预约、网络预约与现场预约等,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当前“看病难”的问题。

由于医疗资源供不应求,预约挂号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如预约和现场挂号比例如何分配、如何解决挂号与就诊患者不符、如何保证预约到正确的医生、如何分流复诊和仅仅开药的患者等问题。

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医疗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变得越来越巨大和迫切。

第一章移动医疗及信息化行业概况

第一节移动医疗解决方案

一、什么是移动医疗

移动医疗是指:

利用网络通信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通过医院的HIS系统将全院的医疗信息进行整合,以无线通信的方式实现全院的信息交流与共享的医疗信息化技术方案,为整合医疗资源、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提供信息化软硬件平台。

INTEL的移动医疗解决方案:

将病员信息及医院的管理信息全部上升到医院HIS系统管理,再通过无线通讯技术,使信息无缝连接,全院共享,使各种医疗终端设备可以移动使用。

我司的移动医疗一体化解决方案:

以INTEL的移动医疗解决方案为基础,一方面以信息化来整合监护,以监护的新增收入来建设信息化,解决了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大,直接产出少”的问题;另一方面,将监护信息上升到HIS集中管理,解决了医院的“信息孤岛”的问题,为移动医疗的实施扫除了技术障碍。

我司首次提出了站在“医生的视角、世界的眼光”的高度,考量和进军我国医疗信息化行业。

我司的移动医疗解决方案不但将医院的管理及临床信息化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也直接为就诊患者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从预约挂号、自助挂号、“一卡通”,到自助排队、自助打印诊查报告、自助查询,从容易出错的“人工抄写查房数据”到“一键查房”,避免重复录入和手写错误,等等,都体现出了我司移动医疗高科技的难以抗拒的魅力。

二、实施移动医疗的意义

医院实现移动医疗后的意义如下:

1、为实现医护人员进行临床或远程的实时医疗信息处理提供了平台;

2、使医院之间的信息共享、协助诊断、远程医疗等之前难以解决的问题迎刃而解;

3、结合移动通信技术,使医患人员可以获得更方便的挂号就诊服务和其它的医疗服务;

4、促进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建设,提高医院信息化水平,推动HIS的技术升级与发展;

5、为建设区域信息化,创造了条件。

纵然信息技术发展到今天已经可以解决曾经存在的许多技术壁垒,甚至成为了新医改方案中的利器之一,但我们不能忘记信息化的运用所需要达到的目标:

建立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系统,并在服务成本、服务质量和服务的可及性之间取得三者的平衡。

三、实现移动医疗的好处的具体表现形式

目前,医院的网络是有线网络,但有线网络没有解决空间覆盖的问题,同时也不能解决信息实时收集的问题。

在将来的医院网络趋于实时、数字化网络,同时还可以为医院的病人提供增值服务,也可以利用无线局域网技术的移动性、灵活性和高效率,在护理点获取实时的患者信息或者搜索决策支持信息。

这种系统使医护人员可以更加准确、快速和高效地制定决策和采取相应的措施。

具体体现如下:

1、一键查房,病人数据一键录入,避免人工抄写错误,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2、随时查询病员信息,如PACS、LIS、实时生理监护信息、医嘱、费用及医保信息;

3、病员信息可以全院共享,方便进行院内会诊或远程医疗会诊;

4、电子病历访问/查看/录入,随时随地在电脑屏上手写录入医嘱等信息;

5、医生处方输入和药物治疗匹配,杜绝错误的打针吃药的情形;

6、医护人员对讲呼叫系统,通过蓝牙耳机随时随地的进行无线通讯;

7、床边服务,可以提供床边查询服务,包括病历、医嘱、用药、费用等信息;

8、病员及物品管理,准确定位相关的医疗设备,无线终端和医护病员的位置;

9、对重要的统计数据的监控;

10、病例教学,交流,院内会诊。

四、实施移动医疗的技术瓶颈

阻碍移动医疗发展的技术关键

目前,监护仪产生的实时生理数据不能纳入HIS系统集中管理,是阻碍无线应用推广的的关键技术节点。

国内医院信息化建设发展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历程,从早期的单机单用户应用阶段,到部门级和全院级管理信息系统应用;从以财务、药品和管理为中心,开始向以病人信息为中心的临床业务支持和电子病历应用;信息化建设与发达国家医院信息化相比,虽然在整体水平上存在一定差距,但是在尖端信息技术应用领域已经相当接近。

在信息化建设的投入规模和应用效益上,医院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后发优势,避免分散建设和缺乏规划导致的集成与整合方面的难题,近些年以后加大投入力度,实现了能够以较低的投入和较短的时间,达到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目前,医院信息化已经成为国内医院的医疗活动必不可少的支撑和手段,通过医院信息化系统建设,优化就诊流程,减少患者排队挂号等候时间,实行挂号、检验、交费、取药等一站式、无胶片、无纸化服务,简化看病流程,杜绝“三长一短”现象,有效解决了群众“看病难”问题,提高医院的医疗资源利用率为和服务水平,对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快速同步增长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国内医院的信息管理系统(HIS)已经由最初的仅限于收费财务系统发展为如今的囊括费用、医嘱、麻醉、注射、电子病历、影像、检验、放射等临床信息系统的较全面的管理系统。

信息化的理念逐渐由以收费为中心转移到以病人为中心,信息化建设,提高医护人员工作效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但是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国内绝大多数医院,由于种种原因,能够反映病人当前状况的实时生理数据例如心电、血压、脉搏、呼吸、体温、心率等还无法交由HIS系统集中处理,还是沿用传统的独立式中央监护系统进行监护,由护士进行数据记录,人工录入HIS系统的处理方法。

而且监护信息只能在中央监护的主机中显示,中央监护系统与HIS系统分属两个独立的系统,不能互相调用数据,需要手工重复录入彼此信息。

不能与HIS及LIS,PACS等信息同步。

床边监护仪作为用途最广泛,距离病人最近的医护设备,无法发挥HIS终端的查询作用,增加其他的终端查询设备也会增加医院的成本。

所以,随着医院信息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信息化的需求进一步深入,医院规模的不断扩大,实时生理数据信息已经成为医院内最大“原始信息孤岛”,越来越多的实时生理数据监护数据游离于HIS系统之外,势必给医护人员的查询、报警、诊断、抢救的工作流程带来种种影响,增加护士的越来越多的工作量,束缚医护人员工作效率的发挥,最终成为目前国内医院全院信息化的一个短板。

五、实施移动医疗的破冰之策

破冰之策:

合理的投入产出解决方案,医院最快当年收回全部投资;监护信息纳入HIS集中管理,使无线应用直接服务于诊疗;

1、解决信息化建设“投入大,直接产出少”的问题。

医院的移动医疗的建设,就是医院的信息化的建设。

通过信息化建设来整合监护系统,通过监护系统整合升级后的新增收入来解决信息化建设的资金问题,从而实现建设移动医疗。

2、开发HIS级中央监护系统,解决HIS系统中病人实时生理数据缺失的问题。

我司自主开发的HIS级中央监护系统,将病员实时生理数据纳入HIS系统集中管理,解决目前困扰国内医院的监护数据与其他数据不能同步的难题。

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使原本独立的中央监护系统与HIS系统集成,监护数据能够顺利的上传到HIS系统进行集中管理,使得监护数据与PACS、LIS、RIS一样能够得到快速,同步的处理。

而且,作为数量众多的床边监护仪,能够快速下载HIS系统中的所有信息进行显示,成为HIS系统的信息终端。

HIS级中央监护系统的好处:

全院报警。

在新的报警处理模式上,其程序和所耗时间大大减少:

监护仪报警–医生工作站弹出报警信息–医生直接在HIS中查看病人当前生理信息–在HIS中下医嘱。

整个过程中,医生甚至不用回到科室就可以及时处理紧急情况。

病员信息自主查询。

病人直接在床头的监护仪或智能床头设备上面操作,直接调出HIS系统当中与自己相关的例如费用、用药、影像、检验、医嘱、病历等信息。

监护信息全院共享。

医护人员可在全院范围获得病人生理报警信息,及时处理危重情况。

一键查房。

护士只需要点击联网监护仪上的测量按键,监护仪实现自动测量,并将相关生理参数存储成文件,并可以直接调入电子病历等系统中,护士工作量大大降低。

这一技术关键的解决,使得医院信息系统中包含了完整的监护信息,为信息化直接应用到临床医疗提供了更大的意义,为推动全院无线应用铺平了道路,可以使无线移动应用直接服务于医生诊疗。

我们与全国97家HIS商共同研发的HIS级中央监护系统,是目前国内唯一能够实现全院范围监护信息共享的信息化解决方案。

目前,我们已经能与国内90%以上的医院直接技术对接。

中央监护系统与HIS全面集成,给医疗行业带来的是一场有深远意义的临床革命。

第二节医疗信息化产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医疗信息化产业发展相当落后,如果拿我国的银行业做参照,其发展水平相当于1995年的银行业。

医疗信息化行业投入的不足导致了发展的滞后,直接拖累了医疗行业的发展,相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医疗行业对信息化的巨大需求,医疗信息化行业到了奋起直追的紧要关头了。

一、HIS的发展现状

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简称HIS(Hospitalinformationsystem),作为医疗信息化的基础,在医院信息系统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我国最早的最完善的HIS是1995年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开发的中国医院信息系统“一体化医院信息系统”,它的成功问世,标志着我国国有医疗机构信息系统的研制、开发和应用水平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这个系统有四个特点,第一,具有一个覆盖全院的计算机网络系统;第二,具有一个精心设计的关系数据库系统,该数据库包括医院行政管理和病人临床所必需的基本数据,并且较好的实现了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能够在院内实现共享:

第三,这是一个自上而下设计的完整的一体化医院信息系统,这个系统是以整个医院的管理目标为其根本目标,而不再是仅仅涉足于部门级的窗口业务的需要:

第四,这个系统基本实现了医院各部门的信息充分共享。

在2009年过去十年里,在卫生部等领导机构的支持下,HIS步入了一个以开发采Client/Server结构和GUI界面为主要标志的阶段。

1996年后,市场出现了一批HIS商品化产品,由此涌现出了数以百计的从事HIS产品开发的企业,并且在数以千计的医院中购置安装了医院信息系统。

但是这些HIS产品,从总体上来看仍处于初级阶段。

虽然有人分析我国的HIS市场有可能每年达到40亿元人民币,但实际上目前从事HIS产品开发的企业几乎没有哪家能够显着赢利。

目前我国HIS的发展存在这样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信息化产业的投入严重不足;HIS产品的升级与更新换代的速度缓慢;现有的HIS初级产品性能很难使用户满意,系统响应速度慢,用户使用时常有难以忍受的长时间等待;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用性上存在问题,死锁和宕机现象时有发生;系统占用的数据库空间无谓膨胀过快且导致系统性能下降;产品功能需要增加、扩充和提高,特别是需要增加临床信息管理功能;产品应用软件缺乏标准化,难以实现信息共享;用户需求和设计变动不少,程序修改要求频繁,而又不易修改;产品维护和技术支持的工作量过大,企业疲于应付,又使成本居高不下;市场产品雷同,竞争激烈,又几乎是同水平重复甚至低水平重复。

我国目前的HIS产品状况令人担忧,系统性能、可靠性、功能和信息共享和交换上存在明显弱点和问题。

现在国内市场上还缺乏过硬的HIS名牌产品,现有的HIS产品在性能和功能上实际上还不能满足中大型医院对HIS的需求。

在发展HIS上我们与国际相比在实践经验方面的差距还很大。

  美国和其他一些发达国家懂得了医疗业数据关系的复杂性和特殊性、要有OLTP高性能响应速度、要有HIS系统运行的高度可靠作为基础,以及需要考虑可扩展性的特点。

因此在选用HIS系统所用的数据库时,一般都不首选两维模型的关系数据库,而是采用更为合用的以美国国家标准和已成为国际ISO标准的M技术为代表的多维数据库结构。

特别是在1997年之后在这种技术基础上融合了面向对象、优化SQL和面向Web应用的新技术,出现了更新更强的Caché数据库,这种多维结构的数据库具有许多优点,目前已在世界上90多个国家使用,成为医疗行业里的领先主流数据库,目前国际上大多数成功的HIS系统采用的都是M技术及在其基础上演变产生的Caché数据库。

美国数以千计的HIS系统,其中包括为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评为美国前十大医院的机构都在采用这种技术。

例如,世界上现在最大型的HIS系统,是波士顿地区Brigham&Women's医院的由55台服务器和镜像服务器组成的基于Caché数据库的系统,它支持着这家医院内6000多个用户的日常使用,是一套365天×24小时能可靠运行的系统。

这套系统在功能上包含有电子病历、医嘱自动监视、LIS、RIS、PACS等一系列临床功能。

例如以知识库为基础的医嘱应用系统已能有效减少医药差错,这套系统是我们今后发展大型医院信息系统很好的参考样板。

不仅如此,它还和另一所同为哈佛大学教学医院的MassachusettsGeneralHospital等六所医院联合组建了美国东北部最大的集成医疗网络,网上在线连接着达3万台以上的工作站,其中包括为近500万病人提供服务的24000名医疗提供者使用的计算机。

  目前我国在使用中的HIS产品规模都很小,只是单服务器系统,支持几十个用户,而当同时间用户负载一增加,如用户数达到一两百用户工作站以上时,系统性能就会明显下降,HIS存在着系统脆弱的问题。

通过采用关系型数据库和合理采用更先进成熟的新技术,选用行之有效的程序设计方法和工具,积极吸取建设HIS的经验,同时加强标准化等薄弱环节、努力实现电子病历等临床信息管理和共享功能,开发出适合于中大型医院使用的新一代HIS产品。

二、PACS、LIS、监护信息系统等发展现状

以下是医院的临床信息系统应用调查表(表2-1),其中CHIMS调查的是大中型医院,卫生部信息中心进行的是全国全面调查(所以数据不一致)。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到,监护及中央监护系统,国内现在没有纳入HIS系统的案例,同时也未纳入调查。

2003年,卫生部对国内6921家医院的HIS建设进行了抽样调查,其中有2179家实施了HIS,占31%。

从地区分布看,华东地区医院建设HIS比例接近80%,其他大部分地区在30%一35%之间,西北地区不足20%。

从医院规模上看,省级医院建设HIS的比例达到84%,地市级医院建设HIS的比例为37%,县级医院为34%。

从医院信息化内涵看,85%的医院信息系统采用的是以财务核算为中心的管理信息系统,10%的医院处在开始探索建立以医生工作站为核心的临床信息系统的阶段,5%的医院正在探索建立CSS系统。

不可否认,国内HIS的发展存在着地区分布失衡、技术差强人意、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

一方面,的确有一些大的医院在洲上投入的资金已经达上千万,其水平已经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但仍有相当一部分中小医院的信息化建设还停留在门诊和住院收费管理的水平上,不能对大量临床医疗资料信息进行有效地管理和利用,无法为医院的医、教、研工作提供帮助,更无法满足今后医院现代化、网络化的发展要求。

三、移动医疗的发展现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