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二十一世纪课程教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148828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4.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面向二十一世纪课程教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面向二十一世纪课程教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面向二十一世纪课程教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面向二十一世纪课程教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面向二十一世纪课程教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面向二十一世纪课程教材.docx

《面向二十一世纪课程教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面向二十一世纪课程教材.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面向二十一世纪课程教材.docx

面向二十一世纪课程教材

 

面向二十一世纪课程教材

 

光学信息技术原理及应用

陈家璧苏显渝主编

 

2001年4月

 

面向二十一世纪课程教材

 

光学信息技术原理及应用

陈家璧苏显渝朱伟利孫雨南陶世荃吴建宏编

 

2001年4月

 

内容简介

本书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研究成果,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本书是上海理工大学、四川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苏州大学、南开大学等校教授依据多年的教学和科研经验,并参考国内、外优秀教材编写而成。

本书分为两部分。

前五章介绍光学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论,包括二维线性系统理论、光的标量衍射理论、光学系统频谱分析、部分相干理论和光全息术。

后六章介绍它的主要实际应用,有光学信息存储、光学信息处理、图象的全息显示、光学三维传感和全息散斑干涉计量。

本书的特点一是用线性系统的傅里叶分析方法光学问题,把光学看做信息科学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进行研究,二是密切联系实际,讨论了光学信息技术的各种已经实现和正在发展的应用。

三是配有许多独具匠心的习题,附有大量期发表在国内外科技刊物及学术会议的有关文献,可以引导读者自学,启发读者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本书可以作为高等学校“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及其他有关光学和光学工程专业的专业课教材,也可以供社会读者阅读。

前言

作为自然现象,光是最重要的信息载体。

据统计,人类感官接收的客观世界总的信息量的90%以上要通过眼睛。

早在三千年前人类就开始研究光学,但是光学发展最快的时期还是20世纪,尤其是20世纪下半叶。

近代光学对信息时代的到来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20世纪40年代末提出的全息术、50年代产生的光学传递函数、60年代发明的激光器、70年代发展起来的光纤通信、80年代成为微机标准外设的光驱、航天航空事业中应用的空间光学等近代光学技术对信息产业的高速成长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与此同时,近代光学也成为电子信息科学的最重要基础之一。

因此在高等院校电子信息学科的有关专业开设光信息处理技术理论与应用的课程是很有必要的。

光信息处理的理论基础是将信息科学中的线性系统理论引入光学中形成的。

光学成像系统实际上是一种二维的图像信号的传输和处理系统。

传统的光学仅在空域中研究光学现象,信息光学将研究方法扩展到空间频域,对光学成像系统进行空间频谱分析,并由此发展出全息术与光信息处理的各种方法。

这些方法使光学系统的单一成像功能扩展到信息处理的许多方面,有二维信号(图像)的各种运算方法,有图象处理与识别技术,有高密度信息存储的光学方法,有三维面形测量及全息散斑干涉技术,等等。

本书的重点是介绍光学信息处理的理论基础以及近年来发展很快的相关应用和方法。

本书的前五章是理论基础部分。

第1章的主要内容是二维线性系统分析,以及为之服务的二维傅里叶变换和信息科学的另一基础——抽样定理。

对于学过“信号与系统”课程的读者,复习一下并推广到二维情况也是不无补益的。

与以往同类的教科书不同,这一章不再详细介绍有关数学预备知识。

这是由于近二十年来几乎所有开办本专业的高等院校都开设含积分变换的数学课程,再从基础讲起已无必要。

第2章关于标量衍射理论的讨论不讲述物理光学或工程光学中已经讲过的惠更斯原理及基尔霍夫衍射公式的推导,而是由波动方程的平面波解及平面上复振幅分布的傅里叶分析与综合导出近场及远场衍射公式。

在介绍分数傅里叶变换基础上,讨论菲涅尔衍射的分数傅里叶变换表示,从而将衍射现象完全与傅里叶变换联系在一起。

第3章关于光学系统的频谱分析与以往多数教材不同,对透镜的傅里叶变换性质给出一个统一的表达方式,并得出不同情况下的结果。

由此出发进一步分析相干与非相干成像系统,给出成像系统的相干传递函数与光学传递函数。

第4章综合各种教材对光的相干性理论的阐述,由时间相干性、空间相干性到准单色光的相干性,全面介绍了光的相干性的概念,以此为基础讨论了部分相干光的传播及其光学系统的频谱分析的影响,为近代光学将许多光的传播过程当作随机过程来研究打下基础。

第5章研究的全息学是本书讲述的重点应用技术——全息存储、全息显示、全息干涉计量的基础,讨论了全息学原理,介绍了全息的实用技术及各种全息方法的具体分析。

本书后半部的第6章集中介绍各种光电调制器和接收器,是建立光信息处理系统的基础。

第7章重点介绍各种光存储技术,包括已经广泛应用的光盘存储技术和正在发展的各种三维、四维及其它海量光学存储技术,讨论了目前光学存储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

第8章讲述光信息处理的一般方法,包括二维图象信号的各种运算、非线性处理的光学实现、光计算及光信息处理的某些最成功的应用,如综合孔径雷达信号的光学信息处理方法和用黑白胶片作彩色摄影及存储彩色图像的方法。

第9章的内容是全息显示技术,主要是彩虹全息,模压技术及象素全息,这些技术已经并且正在应用到日常生活之中。

第10章是三维面形测量技术,作为一种非接触测量方法它不仅改变了传统的三坐标测量思想,而且已经有大量的实际应用,并与正在快速发展的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密切相关。

最后一章的全息散斑计量是全息术的最早应用之一,是研究宏观世界与微观世界之间的所谓介观世界的有力武器。

这一章从理论上改变了传统的光程差分析方法,把统计光学及随机过程的概念引入光学系统的分析之中,而且在此基础上介绍了诸如光外差技术、相移干涉技术、时间平均方法、光学的逐点与全场滤波、数字散斑方法等等近代光学信息处理的最新方法。

作为理论基础部分,本书的第1、2、3、5章是本科生必读的部分,其他章节可根据具体情况选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学校开设了许多有关光信息处理的课程,出版发行了许多教材和专著,其中包括国外经典优秀教材的中译本。

而国内外发表的光信息处理方面的科技论文更是浩如烟海。

本书最后附以主要参考书籍和及引用文献的目录,总计达二百篇左右。

其中绝大多数是80年代以来的资料,一半以上是90年代以后发表的。

希望这些文献能够帮助读者了解本学科发展的历史过程,帮助读者了解各种新发展产生的背景与研究问题的思路,及因为本书篇幅限制无法充分阐明的问题。

另外在每章的后面都附有帮助读者学习的习题,最后还给出部分习题的参考答案。

本书第1、2、4、11章由陈家璧编写,第3、10章由苏显渝编写,第5、8章由朱伟利编写,第6章由孫雨南编写,第7章由陶世荃编写,第9章由吴建宏编写。

这些编者都长期从事光信息处理有关教学和科学研究,对撰写的章节有关的内容和最新发展十分熟悉。

撰写的内容也包括了他们自己的研究成果。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光学学会理事长、南开大学母国光教授的指导。

母先生不仅对本书的内容和结构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并且还对本书进行仔细审阅,使作者得益匪浅。

著名老科学家、光学界泰斗两院院士王大珩先生对现代光学的教育非常重视,特地为本书作序,使我们倍受鼓舞。

在此对他们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编者2000年月日

目录

第1章二维线性系统分析

1.1线性系统

1.1.1线性系统的定义

1.1.2脉冲响应和叠加积分

1.2二维傅里叶变换

1.2.1二维傅里叶变换定义及存在条件

1.2.2极坐标下的二维傅里叶变换和傅里叶—贝塞尔变换

1.2.3虚、实、奇、偶函数傅里叶变换的性质

1.2.4二维傅里叶变换定理

1.2.5常用二维傅里叶变换举例

1.3二维不变线性系统

1.3.1二维不变线性系统的定义

1.3.2二维不变线性系统的传递函数

1.3.3不变线性系统的本征函数

1.3.4级联系统

1.4抽样定理

1.4.1函数的抽样

1.4.2原函数的复原

1.4.3空间带宽积

习题

第2章标量衍射的角谱理论

2.1光波的数学描述

2.1.1光振动的复振幅和亥姆霍兹方程

2.1.2球面波的复振幅表示

2.1.3平面波的复振幅表示

2.1.4平面波的空间频率

2.2复振幅分布的角谱及角谱的传播

2.2.1复振幅分布的角谱

2.2.2平面波角谱的传播

2.2.3衍射孔径对角谱的作用

2.3标量衍射的角谱理论

2.3.1惠更斯—菲涅尔—基尔霍夫标量衍射理论的简要回顾

2.3.2平面波角谱的衍射理论

2.3.3菲涅耳衍射公式

2.4夫琅和费衍射与傅里叶变换

2.5菲涅耳衍射和分数傅里叶变换

2.5.1分数傅里叶变换的定义

2.5.2分数傅里叶变换的几个基本性质

2.5.3用分数傅里叶变换表示菲涅耳衍射

习题:

第3章光学成像系统的频率特性

3.1透镜的位相变换作用

3.2透镜的傅里叶变换性质

3.2.1物在透镜之前

3.2.2

物在透镜后方

3.2.3透镜的孔径效应

3.3透镜的一般变换特性

3.4相干照明衍射受限系统的成像分析

3.4.1透镜的点扩散函数

3.4.2衍射受限系统的点扩散函数

3.4.3相干照明下衍射受限系统的成像规律

3.5衍射受限系统的相干传递函数

3.6衍射受限系统的非相干传递函数

3.6.1非相干成像系统的光学传递函数(OTF)

3.6.2OTF与CTF的关系

3.6.3衍射受限的OTF

3.7有像差系统的传递函数

3.8相干与非相干成像系统的比较

3.8.1截止频率

3.8.2像强度的频谱

3.8.3两点分辨

习题

第4章部分相干理论

4.1实多色场的复值表示

4.2时间相干性、自相干函数与复自相干度

4.2.1非单色光的分振幅干涉及其数学描述

4.2.2自相干函数与复自相干度

4.2.3复自相干度与光功率谱密度的关系

4.2.4相干时间和相干长度

4.3空间相干性、互相干函数和复相干度

4.3.1分波面干涉及其数学描述

4.3.2互相干函数和复相干度

4.3.3互相干函数和互相干度的测量

4.4准单色条件、互强度和复相干因子

4.4.1准单色条件

4.4.2互强度和复相干因子

4.4.3相干面积

4.5准单色光的传播和衍射

4.5.1自由空间中准单色场互相干性的传播

4.5.2薄透明物体对互强度的影响

4.5.3部分相干光的衍射

4.6范西特-泽尼克定理

4.6.1范西特-泽尼克定理

4.6.2均匀圆形光源

4.6.3迈克尔逊测星干涉仪

4.7部分相干场中透镜的傅里叶变换性质

4.8部分相干光成像

4.8.1准单色光照明光学系统的物像关系

4.8.2准单色光照明下光学系统的频率响应

习题

第5章光全息术

5.1  引言

5.2全息术原理——波前记录与再现

5.2.1波前记录

5.2.2波前再现

5.2.3全息实验装置

5.3基元全息图分析

5.4平面全息图及其衍射效率

5.4.1菲涅耳全息图

5.4.2傅里叶变换全息图

5.4.3无透镜傅里叶变换全息图

5.4.4傅里叶变换全息图的两个特例

5.4.5象全息图

5.4.6位相全息图

5.4.7平面全息图的衍射效率

5.5体积全息图

5.5.1体积全息图的记录与再现

5.5.2透射体全息和反射体全息

5.5.3体积全息图的衍射效率

5.6计算全息术及其应用

5.6.1计算全息图

5.6.2计算全息术的应用

5.7全息记录介质

5.7.1卤化银乳胶

5.7.2重铬酸盐明胶

5.7.3光致抗蚀剂

5.7.4光导热塑

5.7.5光致聚合物

5.7.6光折变晶体

习题

第6章空间光调制器

6.1概述

6.1.1空间光调制器的基本结构与分类

6.1.2空间光调制器的功能

6.1.3空间光调制器的基本性能参数

6.2液晶光阀

6.2.1液晶的光电特性

6.2.2光学寻址液晶光阀

6.2.3电学寻址液晶光阀

6.3电光效应器件

6.3.1晶体的电光效应及其电光调制原理

6.3.2普克尔斯读出光调制器

6.3.3微通道板空间光调制器

6.3.4Si-PLZT空间光调制器

6.4磁光空间光调制器(MOSLM)

6.4.1磁性材料的磁化特性与磁光效应

6.4.2器件结构

6.4.3工作原理

6.4.4器件性能

6.5表面形变空间光调制器

6.5.1G-E表面形变空间光调制器

6.5.2数字微反射空间光调制器

6.6自电光效应器件空间光调制器

习题

第7章光信息存储技术

7.1引言

7.2二维光学存储:

光盘存储

7.3三维光学存储:

体全息存储

7.3.1体全息的基本原理

7.3.1.1体光栅与布拉格衍射

7.3.1.2耦合波理论

7.3.1.3体光栅的衍射效率和选择性

7.3.2光折变材料的全息存储机理与特性

7.3.2.1折射率光栅的建立

7.3.2.2光折变材料的全息存储特性

7.3.3全息存储器的数据传输速率

7.3.4全息存储的应用举例

7.4四维光学存储

习题

第8章光信息处理技术

8.1引言

8.2光学频谱分析系统和空间滤波

8.2.1阿贝(Abbe)成像理论

8.2.2阿贝—波特(Abbe—Porter)实验

8.2.3空间频率滤波系统

8.2.4空间滤波的傅里叶分析

8.2.5滤波器的种类及应用举例

8.3相干光学信息处理

8.3.1相干光学信息处理系统

8.3.2多重像的产生

8.3.3图像的相加和相减

8.3.4光学微分—像边缘增强

8.3.5光学图像识别

8.3.6图像消模糊

8.3.7综合孔径雷达

8.4非相干光学信息处理

8.4.1图像的相乘和积分

8.4.2图像的相关和卷积

8.5白光信息处理

8.5.1调制

8.5.2用黑白胶片保存彩色像

8.5.3黑白图像的白光密度假彩色编码

8.5.4多重像的产生

8.6光计算

8.6.1引言

8.6.2光学矩阵运算

8.6.3光学互连8.6.4光学神经网络

习题

第9章图像的全息显示

9.1引言

9.2彩虹全息图

9.2.1线全息图消色模糊原理

9.2.2彩虹全息图的记录

9.2.3彩虹全息图的像质

9.3合成全息技术

9.3.1二维图片的记录

9.3.2平面多路合成全息

9.3.3360合成全息

9.4彩色全息术

9.4.1彩色全息的激光器和记录材料

9.4.2彩色彩虹全息

9.4.3反射体积彩色全息

9.5全息图的复制

9.5.1全息图的光学复制

9.5.2全息图的模压复制

9.5.3全息图的注塑复制

9.6数字像素全息技术

9.6.1数字全息图的制作方法

9.6.2数字全息图的设计

9.7其他全息显示技术

9.7.1全息电影

9.7.2边缘照明全息

9.7.3虚拟全息三维显示

习题

第十章光学三维传感

10.1主动三维传感的基本概念

10.1.1主动照明的三维传感方法

10.1.2三种基本的结构照明方式

10.1.3三维传感系统的基本组成

10.2采用单光束的三维传感

10.2.1基本原理与计算公式

10.2.2散斑对激光三角法精度的影响

10.2.3测量实例(鞋楦三维面形测量)

10.2.4基于激光同步扫描的三维面形测量

10.3采用激光片光的三维传感

10.3.1激光片光的产生

10.3.2测量原理

10.3.3测量实例

10.4位相测量剖面术

10.4.1位相测量剖面术的原理

10.4.2产生结构照明的方法

10.4.3位相测量剖面术应用举例

10.5傅里叶变换剖面术

10.5.1基本原理

10.5.2FTP方法的测量范围

10.5.3一种改进的方法

10.6调制度测量轮廓术

10.6.1基本原理

10.6.2信息处理方法

10.6.3测量实例

10.7其他光学三维轮廓测量方法

10.7.1采用激光扫描的三维共焦成象

10.7.2飞行时间法

习题

第11章全息散斑干涉计量

11.1光学粗糙表面散射光场的统计特性

11.1.1物面系综上物表面散射光场的统计特性

11.1.2散射光场的一阶统计特性

11.1.3散射光场的强度自相关函数

11.2全息干涉的统计光学描述

11.2.1全息干涉的基本原理

11.2.2二次曝光全息干涉术的干涉场

11.2.3表面变形特性与散射光场特性的关系

11.2.4二次曝光全息干涉场的统计光学描述

11.3时间平均全息干涉术

11.4外差与准外差全息干涉术

11.4.1外差全息干涉技术

11.4.2准外差全息干涉技术

11.5散斑干涉术

11.5.1参考束型散斑干涉测量方法

11.5.2剪切散斑干涉测量方法

11.6电子散斑干涉测量技术

11.6.1电子散斑干涉仪的典型光路和原理

11.6.2电子散斑干涉相减技术的统计分析

11.7散斑照相测量术

11.7.1像面二次曝光激光散斑图的记录及其透过率函数

11.7.2二次曝光散斑图的逐点滤波

11.7.3二次曝光散斑图的全场滤波

11.7.4白光散斑照相测量术

11.8数字散斑照相测量术

11.8.1数字全场滤波技术

11.8.2数字逐点滤波技术

习题

 

目录

前言

第一章二维线性系统分析

1.1线性系统

1.2二维傅里叶变换

1.3二维不变线性系统

1.4抽样定理                            

习题

第二章标量衍射的角谱理论

2.1光波的数学描述

2.2复振幅分布的角谱及角谱的传播

2.3标量衍射的角谱理论

2.4夫琅和费衍射与傅立叶变换

2.5菲涅耳衍射和分数傅里叶变换

习题:

第三章光学成像系统的频率特性

3.1透镜的相位变换作用

3.2透镜的傅里叶变换性质

3.3透镜的一般变换特性

3.4相干照明衍射受限系统的成象分析

3.5衍射受限系统的相干传递函数

3.6衍射受限系统的非相干传递函数

3.8有像差系统的传递函数

3.9相干与非相干成像系统的比较

习题

第四章部分相干理论

4.1实多色场的复值表示

4.2时间相干性、自相干函数与复自相干度

4.4空间相干性、互相干函数和复相干度

4.4准单色条件、互强度和复相干因子

4.5准单色光的传播和衍射

4.6范西特-泽尼克定理

4.7部分相干场中透镜的傅里叶变换性质

4.8部分相干光成像

习题

第五章光全息术

5.1  引言

5.2全息术原理——波前记录与再现

5.3基元全息图分析

5.4平面全息图及其衍射效率

5.5体积全息图

5.6计算全息术及其应用

5.7全息记录介质

习题

第六章空间光调制器

6.1概述

6.2液晶光阀

6.3电光效应器件

6.4磁光空间光调制器(MOSLM)

6.5表面形变空间光调制器

6.6自电光效应器件空间光调制器

习题

第七章光信息存储技术

7.1引言

7.2二维光学存储:

光盘存储[4]

7.3三维光学存储:

体全息存储

7.3.1体全息的基本原理

7.3.2光折变材料的全息存储机理与特性

7.3.3全息存储器的数据传输速率

7.3.4全息存储的应用举例

7.4四维光学存储

习题

第八章光信息处理技术

8.1引言

8.2光学频谱分析系统和空间滤波

8.3相干光学信息处理

8.4非相干光学信息处理

8.5白光信息处理

8.6光计算[8.1]

习题

第九章图象的全息显示

9.1引言

9.2彩虹全息图

9.3合成全息技术

9.4彩色全息术

9.5全息图的复制

9.6数字象素全息技术

9.7其他全息显示技术

习题

第十章光学三维传感

10.1主动三维传感的基本概念

10.2采用单光束的三维传感

10.3采用激光片光的三维传感

10.4位相测量剖面术

10.5傅里叶变换剖面术

10.6调制度测量轮廓术

10.7其他光学三维轮廓测量方法

习题

第一十一章全息散斑干涉计量

11.1光学粗糙表面散射光场的统计特性

11.2全息干涉的统计光学描述

11.3时间平均全息干涉术

11.4外差与准外差全息干涉术

11.5散斑干涉术

11.6电子散斑干涉测量技术

11.7散斑照相测量术

11.8数字散斑照相测量术

习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