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考语文作文热点范文积累六.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145641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9.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高考语文作文热点范文积累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中高考语文作文热点范文积累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中高考语文作文热点范文积累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中高考语文作文热点范文积累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中高考语文作文热点范文积累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高考语文作文热点范文积累六.docx

《中高考语文作文热点范文积累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高考语文作文热点范文积累六.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高考语文作文热点范文积累六.docx

中高考语文作文热点范文积累六

2019年中高考语文作文热点范文积累六

做一股“清流”

一周休三天,是对落实国民休假权的呼唤

畅想“四天工作制”,须先扭转加班现象

一路逆袭放羊少年迎来等待已久的“梦幻”绽放

莫把姆巴佩一天被抢注58次当笑话

莫德里奇,你把克罗地亚的命运写在星辰之上

守住“学龄前教育”的本分

治理幼儿园“小学化”,治标更须治本

册容易注销难,别把APP变贼船

为何近半数教育部课题逾期两年仍难结项

又见“跪式窗口”,假如跪的是你的父母

 

做一股“清流”

  时下,清流成了一个流行语,成为人们的一种向往。

比如不久前,电视上《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等几档节目“火”起来,受到大家热捧,“清流综艺”和“清流文化”成了观众追求的时尚。

  文化如此,人生亦然。

过清流般的生活,不失为人们的一种理想选择。

然而,一些人的生活却过得混浊而灰暗。

有的习惯于搞“假大空”那一套,特别会装,喜欢背“台词”,有的还入戏很深,成了“戏精”;有的热衷于走“虚浮夸”的路子,急功近利、心浮气躁,处处浮在表面,时时想走捷径;有的满足于过“庸懒散”的日子,表现出懈怠、疲沓的样子,工作往往干点“意思意思”,奉行“既不出风头,又不落后头”;有的甚至迷恋于“邪恶丑”的法则,搞厚黑学、行潜规则,拜码头、结圈子,等等。

  清流生活,既是一种人生态度,也是一种人生价值。

清代学者顾炎武说:

“读书通大义,立志冠清流。

”革命先驱李大钊赞叹:

“社会上有一二清流学者,很得大众的信仰。

”古往今来,做一股“清流”是不少人的价值追求,活出“清流”范儿的人也备受世人尊崇。

从洁身自好、“出淤泥而不染”的周敦颐,到淡泊名利、留下“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的王冕;从铁骨铮铮持正义、横刀立马的彭德怀,到毕生追求真理、“浑身是刺”的张爱萍等等。

这一股股清流,以它的清澈、洁净,汇入历史的大江大河,展示出绚丽夺目的画卷。

  清流人生,是一种超然脱俗的气质。

活出清流样子,就是活出一股清新之气,言行有格调,生活有品位,阳光干净、超然脱俗,身上散发出与众不同的魅力。

活出清流样子,就是活出真实的自我,说真话、道真心、做真人,多一些率真、多一点坦诚,不掩饰、不矫情。

活出清流样子,就是活出做人的骨气,肩膀硬、腰板直,有所坚守而不随波逐流。

说到底,清流样子就是真善美的样子,就是做人清清爽爽、做事明明白白、做官干干净净的样子。

  欲成清流之人,得正本清源。

古人云:

“源洁流清。

”做人的本源,就是做人的本色、本真和本来。

一个人的身份、岗位、职务和财富可以变,但做人的本色不变、本真不丢、本来不忘。

多问问初心是什么、初衷在哪里,多看看当初的模样是什么、如今变得怎么样,偏了则纠一纠,歪了则正一正。

源头清,人生这潭“池水”自然也就清澈了。

  欲成清流之人,得胸怀大志。

有大目标和大志向的人,总是不会被路边的碎石绊倒。

胸有鸿鹄之志,便有过清流生活、活出清流样子的勇气和毅力,有远大志向在鼓舞,生命就会翩翩起舞。

要想活出清流样子,内心还要有强大的定力和自制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耐得住寂寞,挡得住诱惑,守得住清贫,坐得住冷板凳,不生活在别人的阴影里,朝着既定的方向砥砺前行。

人不一定过得富贵,但一定要活得高贵,保持一份清高,守住一份气节,便能活出清流样子。

  莲花,以其高洁品质让世人“独爱”。

清流如莲,清流之人以其真善美的品格而被世人称羡,更让自己行稳致远。

一周休三天,是对落实国民休假权的呼唤

  近日,社科院发布《休闲绿皮书:

2017-2018年中国休闲发展报告》。

报告建议,从2020年-2025年,在东部地区的某些行业国有大中型企业试行4天工作制,到2030年,在我国劳动生产率达到一定水平的前提下,可实行每天工作9小时,每周工作4天的四天(36小时)工作制。

但多数网友对此并不买账,直呼“算了吧”。

  每周工作四天进了社科领域最高学术机构的报告,从侧面反映了国家对劳动者休假权的重视。

能多休息一天,这当然是国人普遍的愿景,但对这样的建议,网友又何以不买账?

  这是因为,在当下,很多人休息休假的权利,仍然没法得到保障:

莫说一周休三天是奢望,不少人一周休两天都无法保证,何况,还有工作日时不时的加班。

网友对“做四休三”的不买账,实是当下休假焦虑的投射,由此导致看低未来的休假预期。

  本次报告就指出,2017年中国人每天平均休闲时间为2.27小时,较三年前(2.55小时)有所减少。

而美国、德国、英国等国家国民每天平均休闲时间约为5小时,为中国人的两倍;在周末休假的兑现上,75.2%的有业群体可以享受周末双休,16.1%的群体只能享受周休一天;而在带薪休假方面,仍有40.1%的受访者表示“没有带薪年休假”。

所以从眼下的粗粝现实,人们还无法畅想出美好的“诗与远方”。

网友不是不希望如此,毋宁说对此十分渴望,只是对勘眼下,“做四休三”显得太不真实。

  社科院的这份报告,是基于我国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理想推演,但也不乏针对性:

如果说带薪休假这样的“软性假期”无法统一而论的话,那在周末这样的硬性休息时间上下功夫,就减少了腾挪的空间。

一旦“做四休三”从法律上固定下来,受惠面将十分广泛。

  所以,“做四休三”是一项美好的休假设计,它着眼的仍是人基本的休息休假的权利,初衷不可谓不好。

因为就衡量一个人的幸福感来看,收入、预期寿命、闲暇时间、教育水平都是重要指标,如果一个人一生中只工作无闲暇、只吃苦不享受,这样的人生是乏味的,幸福指数也不会太高。

就每一个个体而言,“做四休三”终是为个体幸福感而计。

  而从宏观层面来讲,公民休息时间的长短,是一个国家奔向成熟的现代化社会的重要标志。

现代化水平的提高与成熟,必然包含着对劳动法的彻底落实与对个体休闲诉求的满足。

一个成熟的现代化社会,是要让个体更舒适而不是更疲累。

  “做四休三”只是一种对未来国民休假时间的设计方案,其是否合理,要根据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与国民福利状况来评判。

但其指向的落实国民的休息休假权,却是当下社会该努力的方向。

(翰墨)

畅想“四天工作制”,须先扭转加班现象

某些公司变相鼓励加班,诱导员工自愿加班。

可见,对这种加班现象不加以扭转,即使推动了四天工作制,恐怕对于一些劳动者来说也只是镜花水月。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休闲绿皮书:

2017-2018年中国休闲发展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人每天平均休闲时间为2.27小时,仅有部分发达国家的一半。

报告提出我国休假制度中长期改革建议,在劳动生产率达到一定水平的前提下,2030年起,可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四天(36小时)工作制。

届时,就可取消每年通过前挪后借形成的黄金周或小长假制度。

“四天工作制”的话题由来已久。

此前,在2014年中国国际休闲发展论坛上,就有专家表示,我国落实带薪休假的阻力是因为劳动生产率较低。

从经济发展来讲,我国到2030年将达到可施行四天工作制的经济条件。

在新浪网发起的调查中,赞成“四天工作制”的网友占到85%以上。

但也有网友吐槽:

双休日都没有,更何谈“做四休三”?

应该看到,同样是五天工作制的情况下,国人的平均休闲时间仅为一些发达国家的一半,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加班现象。

近年来,加班正日益成为职场年轻人不得不面对的生活状态。

某些公司变相鼓励加班,诱导员工自愿加班,也就逐渐形成了不得不加班的公司氛围或者是提倡以加班为荣、自愿加班的公司文化。

一些企业甚至推行“996工作制”,即工作日早9点上班,晚9点下班,并且一周工作6天。

可见,对这种加班现象不加以扭转,即使推动了四天工作制,恐怕对于一些劳动者来说也只是镜花水月。

在一些企业看来,加班是劳动者敬业的体现,而不少劳动者也敢于拿青春当筹码,过劳死、猝死的新闻时有出现。

人并非机器,无节制的过度加班,不仅透支了劳动者的身体健康,而且容易降低工作效率,反而事与愿违。

四天工作制,只是专家的一种说法,更多还只是畅想。

这显然不会简单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水到渠成,还需要做相应的工作来助推。

当下,有关部门不妨加以宣传倡导,让更多企业认识到畸形加班现象的危害,同时主动积极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发挥“鲶鱼效应”。

各级组织也要切实履行职责,对于企业长期违法安排劳动者长时间加班的行为予以曝光和查处,让劳动者充分享有法律赋予的休息休假权。

一路逆袭放羊少年迎来等待已久的“梦幻”绽放

  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赛结束了,世人该为法国队捧起大力神杯的“重回巅峰”喝彩,也不能忽视伟大的“格子军团”克罗地亚队。

后者虽然没有赢得冠军,却实实在在赢得了世界的尊重。

  “小国家大梦想”,这是克罗地亚队的出征口号。

他们一路坎坷,一路跌跌撞撞,在顽强拼搏中杀入决赛。

这支球队的每一位成员,都是417万克罗地亚人中的普通一员,但他们在坚守与执着中实现了逆袭,踏踏实实地完成了自身的梦幻奋斗之旅。

他们让世人看到了奋斗最纯粹、最真实的样子,那是精神的榜样,是灵魂的骄傲。

  克罗地亚队队长、球队核心莫德里奇,也在这场顶级决赛中,如愿以偿拿下了本届世界杯的“金球奖”(最佳球员),虽然他的脸上没有笑容,但依旧难掩美丽。

据媒体报道,多年前有一个视频正好拍到了5岁的莫德里奇在狼栖息地附近放羊的画面。

可以说,放羊少年一路走来,到现在“魔笛”奏响世界杯,演绎了一段可歌可泣、艰难逆袭的奋斗历程。

  除了放羊,莫德里奇的童年中还有残酷战争的折磨,他的家庭也因此支离破碎、颠沛流离。

在这种困境中,莫德里奇选择了以足球为寄托,在砥砺奋斗中寻求光明,这种积极而正面的探寻,值得我们心生敬意。

  如今,虽然克罗地亚队在决赛中遗憾落败,但仍难掩莫德里奇励志的现实光环,也无法遮蔽奋斗的光芒。

我们看到了莫德里奇凤凰涅槃的奋斗之旅,这激励着我们珍惜当下奋斗的每一分每一秒。

  其实,在痛苦中成长的不仅是莫德里奇一人,这支克罗地亚球队中的很多球员,都经历过流浪与战火,也经历过饥荒与死别,是在逃亡中浴火重生的一代人。

正如一些媒体所言,战火的摧残都挺过来了,区区输球又有什么大不了的?

确实如此,现在也没有人因为输球而对这支球队感到失望,反而是在输球的衬托下,对这支球队产生更浓厚的热爱,并表达出更强劲的支持。

因为人们在这些年轻人的身上,嗅到了精神向善的高贵品质,这其中也蕴含着直击心灵的力量。

  虽然克罗地亚队在今年的世界杯赛上一骑绝尘,在梦幻中走入决赛,并拿到了亚军,但细观其背后的奋斗历程,无论是世界杯赛上的曲折经历,还是过去多年的无数挫折,都写尽了“艰辛”与“不易”,不难想象他们在艰苦中勉力前行的画面。

如此奋斗之旅,可以说很不“梦幻”,但却很真实,也很令人动容。

  克罗地亚只有417万人口,还没有一些大城市的人口多,却能产生如此一支强劲的足球队,除了数倍的努力奋斗,自身强大的精神力量,不可或缺的还有他们对足球运动的真诚与热爱。

这些原因,应是每一个国家共同的追求,也应该引起很多国家的反思。

不管在足球运动的领域,在国家发展的很多方面,都是如此。

  当然,对体育明星的认同和追捧,不妨仅限于世界杯赛,仅限于足球。

体育明星有优点,也有缺陷,我们不必将足球英雄神化,陷入片面的偶像崇拜。

  梦幻的克罗地亚,不梦幻的奋斗之旅。

无论是莫德里奇,还是这支球队,在这场世界杯决赛结束以后,虽然已经成为历史,但依然在现实中继续升华着。

而我们年轻人,更应该窥探出其中的“奋斗精神”,作为自我鼓舞与激励。

当然,我们要追求的是有目标的奋斗,能坚守的奋斗,在困苦中热烈成长的奋斗。

而我们的足球,我们的国家,都需要继续我们自己“不梦幻”的奋斗之旅,相信只要用心坚守下去,我们都能迎来那等待已久的“梦幻”绽放。

莫把姆巴佩一天被抢注58次当笑话

据媒体报道,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法国队球员姆巴佩火了。

有心之人迅速瞄准商机,于是国家商标总局一天内收到58份注册姆巴佩名字为商标的申请。

截至7月6日,仅6天的时间里,申请注册“姆巴佩”或“姆巴佩MBAPPE”商标的就已达137个。

作为一种标识,商标能够区别出不同的品牌与经营者。

正是商标让商品具备了可识别性,这能够激发经营者的竞争感与进取心,让他们能够通过提供更好的商品与服务获得口碑、商誉,并进一步让商标更具价值。

可以说,商标不仅是市场主体公平竞争的前提,某种意义上更是市场竞争所带来的结果。

正因如此,商标权蕴含着巨大利益,历来都是商家必争之地。

如果能把某位明星的名字注册为自己的商标,让消费者误以为自身所销售产品、服务与该明星相关,这显然能够无本万利。

但无本万利的行为首先得过“法律关”,任何权利的增设都不能侵犯到他人的现有权利,商标申请与使用权也不例外。

我国《商标法》规定,申请商标注册不得损害他人现有的在先权利。

《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经营者不得擅自使用他人有一定影响的姓名;不得实施足以引人误认为是他人商品的混淆行为。

事实上,类似争议早就并不少见,妄图搭明星便车者也往往以失败告终。

如台湾艺人林志玲因不满其名字被注册成商标向商标局申请维权,商标评审委员会裁定相关商标无效,而涉事法院也经审理认为,未经同意,以谋取不正当商业利益的目的,将艺人名字使用在相关商品上,具有明显的攀附他人商誉、声誉,维持了商评委的裁定。

在美国篮球明星迈克尔·乔丹与乔丹体育股份有限公司的商标纠纷系列案中,最高院不仅判定“乔丹”商标应予撤销,更是为该类争议明确了裁判标准:

一是外国人的姓名在先权利也受我国法律保护;二是名人主张他人不得使用其姓名作为商标,该姓名应具有一定知名度、为相关公众所知悉,且与该名人之间已建立稳定的对应关系;三是他人申请注册争议商标时是否存在主观恶意;四是他人将争议姓名申请注册为商标时,该姓名是否已经成为“名人”。

若是他人在该名人成名之前就已经申请将该姓名申请为商标,这显然不存在恶意,同时其商标权也成立在先,须受到法律保护。

就“姆巴佩”的各项商标申请而言,有两个公司在2017年就提交了申请,当时姆巴佩在我国并不出名,他们并没有将商品和这个球星挂钩的恶意,而且商标总局已在特定领域批准了相关申请,既有商标权应受到法律保护。

而对于其他申请,商标总局则须从前述裁判标准出发,做出合理判断,一方面须尊重既有先权利,另一方面,也警惕别有用心者打着违法擦边球,侵害姆巴佩的权利,引发争端乃至诉讼。

莫德里奇,你把克罗地亚的命运写在星辰之上

如果最后终究是输,那么之前的拼搏有没有意义?

当然有。

不断努力往上,不是为了被世界看见,而是为了看见这世界。

现在,32岁的卢卡·莫德里奇,克罗地亚队10号队长,在这个博格巴姆巴佩们庆祝捧杯的夜晚、在距顶峰只有一步之遥的地方,看到了整个世界。

1

如果时光能够倒转,2006年3月1日,当19岁的梅西攻入代表阿根廷国家队的第一球后不久,他可能会多看两眼对方替补换上的那名金发球员。

21岁的卢卡·莫德里奇,在这场阿根廷与克罗地亚的友谊赛中,第一次代表克罗地亚出场,并见证本队3:

2逆转阿根廷。

十二年后两人再次在俄罗斯相遇时,莫德里奇送给梅西的是3:

0的更刺眼比分。

莫德里奇出生时,所属的国度还叫南斯拉夫。

父亲斯蒂普和母亲拉多伊卡是附近纺织厂的工人,当他们去上班时,莫德里奇就与祖父卢卡为伴,呆在公路边自己的小房子里。

全世界最近都从一段视频中看到了,5岁的莫德里奇是怎样放羊的。

一切在莫德里奇6岁那一年改变了。

1991年6月,克罗地亚宣布脱离南斯拉夫独立,由此引发内战,地雷像蘑菇一样多。

半年后,祖父卢卡在附近的山坡上放牛时,被塞尔维亚族游击队逮住,跟另外六名克族老人一起被带到附近的镇上处决了。

莫德里奇还没有来得及从骤失亲人的哀伤中反应过来,父母就带他和妹妹逃到了附近的海滨城市扎达尔,在一座叫科洛瓦雷的酒店里停留下来。

驻扎在这里的难民都希望可以早日回家,但谁也不知道何时能回家。

战火不息,威胁不断,可幸好还有足球。

莫德里奇从小就对足球兴趣浓烈,到酒店之后他在灯光晦暗的走廊里带球、在弹坑密布的停车场上射门——反正除了这件事,也没有别的事可以做。

他与生俱来的足球天赋很快引起了注意,当地的NK扎达尔足球俱乐部主管巴伊洛接到了一个酒店工人的电话,“来看看我们这里的一个小孩。

”巴伊洛去了酒店,然后当即将莫德里奇招入俱乐部。

当时的足球训练课,随时都有被手榴弹和迫击炮打断的可能。

上一秒还在练习带球,下一秒可能就需要立即往防空洞跑。

为了督促小球员们尽快离开球场,教练为第一个安全到达防空洞的人设立了“当日英雄奖”,而莫德里奇常常获奖。

但让教练印象最深刻的不是他的速度,而是他触球时的细腻、柔和、精准,就像已经踢了许多年一样。

许多年以后,当莫德里奇带领克罗地亚进入世界杯决赛时,许多人都惊叹于克罗地亚的坚韧和运气,却没有意识到:

即便在战火连天的时候,克罗地亚小城市的足球俱乐部依然存在且坚持训练,小难民在躲避子弹的同时一板一眼地接受着基本训练,即便这个国家只有400万人口。

2

1995年11月,南斯拉夫内战各方签署代顿和平协议,持续四年的前南战争宣告平息,克罗地亚终于实现了自己追求的独立。

早在局势平稳下来之前,克罗地亚联赛就已经从原来南斯拉夫联赛中独立出来。

国内的各支足球俱乐部,都基本走上了正轨。

此时莫德里奇虽然在球场上过人如麻,但很多人并不看好他的职业前途,因为他的身材实在太瘦了,就像场上的一片树叶。

1997年,12岁时他得到了去心仪的哈伊杜克俱乐部试训的机会,但最终却被拒绝。

如果不是莫德里奇的青训主管巴什奇全力支持,遭遇打击的莫德里奇可能已经就此结束足球生涯了。

1998年,拥有博班、苏克等一流球员的克罗地亚队在法国世界杯上荣获季军,极大地鼓舞了国内踢球的热潮。

莫德里奇也被感染,有朝一日为国效力成了他的理想。

三年后,16岁的莫德里奇被克罗地亚的顶级豪门萨格勒布迪纳摩队签下,由此正式开启职业生涯之路。

俱乐部高层决定让他多历练,于是把他租借去了邻国的波黑超级联赛踢球。

波黑超级联赛当时号称“世界上最残暴的联赛”。

每支球队里球霸横行,新人受欺负是家常便饭;球场上动作粗野,打架抓扯屡见不鲜;赛前需要警方保护进场,赛后对手一方的小混混会经常盯上球员;至于种族歧视和侮辱,更是司空见惯的平常事——毕竟因为民族矛盾而分裂只是几年前的事。

但18岁的莫德里奇经受住了考验。

最关键的是,他今后在球场上斗士一般的拼劲和潜力,在险恶的波黑联赛中被锻造成形。

莫德里奇后来说,“如果谁能在波黑联赛踢球,他就有资格去任何联赛踢球。

从波黑返回克罗地亚之后,莫德里奇逐渐成为了迪纳摩俱乐部的第一明星。

他凭借优异的表现,在21岁时第一次身披国家队的格子战袍,对战拥有梅西的阿根廷。

一年后在伦敦的温布利球场,莫德里奇的出色发挥让英格兰无缘2008年欧洲杯。

莫德里奇最终登陆英超的托特纳姆热刺队,转会费创下了该队历史纪录。

从硝烟弥漫的克罗地亚战火中走出来的天才,从此正式登上世界足坛的舞台。

东欧的体育才俊,似乎并没有因为战争而断层。

3

莫德里奇在英超打拼四年,成为全欧洲的中场红星之后,去了豪门中的豪门皇家马德里队。

经过短暂适应之后,他成了这支顶级球队的中场大脑。

作为球队核心,他帮助皇马五年内夺取四座欧冠,包括从前年开始的一波三连冠。

中国球迷称他为“魔笛”,与莫扎特的歌剧同名,都具有超凡脱俗的魅力。

他是乐队的指挥官。

他也被不少媒体和球迷认为是当今的世界第一中场,没有之一。

但在克罗地亚国家队,莫德里奇的光芒却难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经历国家独立的动荡之后,许多鱼龙混杂的势力乘虚而入,掌控了包括足球在内的许多领域。

克罗地亚足协长期受到本国球迷的鞭笞,认为他们腐败无能。

而前萨格勒布迪纳摩主席马米奇,更被指为操纵足球运作的黑帮大佬。

不但一手遮天,甚至现任主席名宿苏克都被指为他的傀儡。

出国踢球十年后直到现在,莫德里奇都必须把年收入的20%交给马米奇,直到他退役为止。

克罗地亚打进世界杯决赛,虽然引来举国欢呼,但其实跟克国球迷的一贯理念违背。

克罗地亚球迷这些年一直在寻衅滋事、制造球场骚乱、闯入球场斗殴,期待国家队被国际足联欧足联处以重罚,借此来改变克罗地亚足球的现状。

他们认为,由于跟政坛的瓜葛,仅从国内渠道已经无法掀翻马米奇的铁幕统治了。

克罗地亚球迷的愤怒,展示着他们对这个国家的不满。

莫德里奇对此很清楚,但作为国家队队长,他所要做的只能是好好踢球。

在球场下,他安静、谦逊、爱妻顾家;在球场上,他奔跑、侵略、无所不能。

他知道国家的足球现状无法跟比利时这样的国家相比,但他要奋力搏一搏。

虽然同在一个队中,但克罗地亚队员的组成其实很微妙。

跟莫德里奇在中场搭档的巴萨球员拉基蒂奇出生在瑞士,父母都是因为内战出国避难的克族人。

拉基蒂奇在瑞士长大及接受训练,拥有瑞士和克罗地亚双重国籍,在瑞士联赛中成名后最终决定代表克罗地亚参赛。

从出生到现在,拉基蒂奇都没有在克罗地亚国内呆过多长时间。

另一名中场科瓦契奇,出生于奥地利,拥有奥地利和克罗地亚的双重护照。

而莫德里奇最好的朋友乔尔卢卡,原来的出生地是波黑。

而莫德里奇跟许多队员一样,生长都在克罗地亚,出国淘金之后父母也仍然在国内。

莫德里奇的父亲在他成名许久之后,仍然在克罗地亚军队里担任技师的工作。

莫德里奇的妻子瓦尼娅,跟他一样是土生土长的克罗地亚人。

跟喜欢泡吧逛夜店的巴西球员不同,莫德里奇就算身处灯红酒绿之中,也难忘记小时候整个国家飘荡着的火药味。

要把出生地、身份、背景、政治倾向都有种种差别的队员们团结起来,为克罗地亚在场上真心实意地贡献最大力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莫德里奇又一次做到了。

作为队长,他带领克罗地亚这个地小人少、偏处巴尔干半岛一隅的小国,史无前例地打进了世界杯决赛。

决赛之前,莫德里奇以63公里的距离,成为所有世界杯球员中跑动距离的第一。

他瘦弱的身躯里,藏着一个国家的力量。

4

很可惜,莫德里奇终于还是在离冠军一步之遥的地方停了下来。

在十天的时间里,他和队友打了三场加时赛,比年轻的法国多奔跑了整整九十分钟。

32岁的莫德里奇已经榨干了每一个奔跑细胞里的余力,他很清楚,自己很难再支持到四年后的下一届世界杯了。

跟梅西一样,大力神杯也成了莫德里奇的遗憾。

在古希腊的史诗里,英雄的命运都充满了悲剧色彩。

从盗火的普罗米修斯,到天下无敌却死在征服特洛伊前夕的阿喀琉斯,大团圆的结局不属于英雄。

24年前踢飞点球的巴乔、20年前谜之迷失的罗纳尔多、16年前独自扛着德国队前进的守门员卡恩……一直到4年前的梅西。

世界杯永远只有一个冠军,但永远不缺英雄。

莫德里奇是英雄。

他的足球生涯从战火中起步,经历无数艰难坎坷,出走半生之后带着荣耀与遍身伤痕归来,仍是那个曾在枪林弹雨空隙里专注踢球的少年。

生活对他而言从童年开始就不是诗,莫德里奇最终把生活变成了诗。

在半决赛对阵英格兰之前,莫德里奇接受采访时说过一句话,“也许我们的命运写在星辰之上。

如今尘埃终于落定。

虽然与桂冠失之交臂,但亚军已经是史无前例的成绩,魔笛已经响彻世界,全世界都看到了虽败犹荣的克罗地亚——这个从战火中走出来、让全世界都震惊的东欧年轻小国,莫德里奇把他们的命运写在了星辰之上。

守住“学龄前教育”的本分

家庭教育也需要“去小学化”,家长也得进行一番自我学习甚至自我革命,尊重儿童成长的科学规律,了解孩子的兴趣和能力,因材施教,静待花开。

幼儿园“小学化”是个综合性问题,“症状”虽在幼儿园身上,“病灶”却与小学招生入学和起始年级教学的冒进有关。

把教育部此次通知涉及的整治工作分开来看,前四项都是针对幼儿园“小学化”的,后一项是针对小学门槛的,在治理思路上,比以往办法更接近于“全链条”,也就更加值得期待。

不少家长对“神童”这个词非常向往,真正的“神童”必然稀缺,但家长们靠着教育投入的比拼,教出一个个“3岁会写N多字”“4岁会背N首诗”“5岁会说双外语”“6岁身藏N技能”的“神童预备役”,不过,按概率来看,多数还是会成长为普通人。

但这样的家长多,这样的孩子也就多,把反常变成了正常,小学招生入学时渐渐地就以这些超前的知识和技能去判断孩子的家庭和自身条件;如此筛选,反过来又倒逼广大家长不得不对孩子进行超前教育,幼儿园的“小学化”应运而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