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三年级数学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136599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63 大小:45.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次三年级数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第二次三年级数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第二次三年级数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第二次三年级数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第二次三年级数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次三年级数学教案.docx

《第二次三年级数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次三年级数学教案.docx(6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次三年级数学教案.docx

第二次三年级数学教案

第三单元四边形

一、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四边形的特征,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2.使学生知道周长的含义,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

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4.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和估算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单元内容分析

本单元是在前面“空间与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内容包括:

四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周长的含义,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探索和应用,对实物的估量等。

本单元分三段编排。

第一段主要教学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

第二段主要教学周长的含义及计算。

第三段主要讲一些物体长度的估量,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能力。

具体安排如下页表。

标题

具体内容及要求

主题图

校园场景图。

丰富学生对四边形的感性认识。

四边形

从各种图形中区分出四边形,认识四边形的特征。

平行四边形

结合生活情境和操作活动让学生感悟平行四边形易变形的特性,以及与其他四边形的联系和区别,初步建立平行四边形的表象,并在方格纸上画平行四边形。

周长

利用实物和一些图形,说明周长的含义,并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加深对周长的理解。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发现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估计

通过画一画、剪一剪、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让学生估量一些物体的长度。

三、单元课时安排:

6课时

四边形的认识:

1课时

平行四边形:

1课时

周长:

1课时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1课时

周长的练习课:

1课时

估计:

1课时

第一课时四边形

备课人:

郭景丽上课时间:

总第()课时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直观感知四边形,认识四边形的特点,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它们的角都是直角。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围一围、找一找、涂一涂、剪一剪、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抽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情境图和生活中的事物进入课堂,感受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四边形的共同特点,分辨不同四边形的不同之处。

教、学具准备:

放大的主题图一张,例2的四边形组图每个学习小组1份(事先标上序号),钉子板,投影仪,剪刀,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感知四边形

1、围四边形

(1)引题出示主题图。

师:

你能说出哪些图形的名称?

师:

我们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都是四边形。

(板题:

四边形)

(2)围四边形

师:

请根据自己的想像,动手围一个四边形。

(学生在钉子板上操作,师巡视指导,然后选出不同的四边形加以展示)

二、讨论学习四边形的特点

1、观察讨论:

到底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形呢?

结合图形得出,师板书:

四边形有四条直直的边、有四个角。

2、学习例1

(1)开放尝试,独立完成。

(2)投影展示,交流讨论。

(3)比较加深,说说那几个图形为什么不是四边形。

3、做一做1

4、动手剪四边形

师:

要求每个同学剪出两个以上不同的四边形。

学生独立动手,让学生上台展示,反馈交流。

5、教学例2

(1)小组合作,要求按不同的特点进行分类。

每分好一类放在旁边。

比比看哪个小组分得多。

(2)汇报交流,投影展示,说说分类的方法。

三、课堂练习

1、完成做一做2

①先用尺子量一量,再用三角板上的角比一比,找出它们之间的不同之处。

②哪两个四边形比较象,不同在哪儿?

小结得出:

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比较特殊的四边形,它们的角都是直角;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③在钉子板上围一围(2人配合),围不出来或围不像的及时指导。

帮助。

2、小结全课,看书巩固。

四、课外实践

1、自由组合学习小组,在校园里找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各5个。

2、动手试一试,把一个四边形剪去一个角后,它会变成什么形状?

五、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平行四边形

备课人:

郭景丽上课时间:

总第()课时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结合生活情境和操作活动,让学生感悟平行四边形易变形的特性。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与其他四边形的联系和区别,初步建立平行四边形的表象。

在方格纸上画平行四边形,会在长方形纸上剪出不同的平行四边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建立平行四边形的正确表象,能与其他的四边形进行区别。

教、学具准备:

推拉伸缩门的课件,用木条钉成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纸若干,钉子板、投影仪,师用放大的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感知平行四边形的表象

1、投影展示情境图,认识伸缩门上的四边形叫平行四边形。

2、观察找出图中其它地方的平行四边形(楼梯上的斜面图案)。

3、将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加以对比(选取楼梯的斜面与正面图案进行)

二、感悟平行四边形的特性

1、课件展示伸缩门开关时的图形变化情况

看一看,伸缩门上的图形有没有变化?

想一想,为什么推拉伸缩门

的小朋友会感到省力?

2、操作实践

拉一拉,感受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的特性;相反,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不易变形。

3、对比延伸:

现在你知道伸缩门为什么要做成平行四边形的了吗?

结合回答演示在门上的平行四边形对角连上条子后推拉情况。

(拉不动推不动)

三、画、剪平行四边形

1、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平行四边形,简单说说对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2、在方格纸上画一个平行四边形。

3、在长方形纸上剪出平行四边形。

四、课堂练习

练习九1、2

(1)

五、课后作业

练习九2

(2),自学“你知道吗?

六、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平行四边形的练习课

备课人:

郭景丽上课时间:

总第()课时

练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练习,加深对平行四边形的表象认识,进一步感知平行四边形与梯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练习量边长、比角,发现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之间的不同之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练习用七巧板拼图,培养学生的相象力与动手操作能力。

练习重点、难点

第3、4两题,即平行四边形与正、长方形、梯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另别。

练习过程:

一、复习旧知

找出下面图形中的四边形打上“”,给平行四边形涂上你喜欢的颜色。

二、练习

(1)第4题

观察说出3个四边形的名称。

用学生尺分别量一量这3个四边形每条边的长度,你发现了什么?

用三角板上的角比一比3个四边形的各个角,你发现了什么?

小组交流:

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边、角有什么不同?

汇报小结。

(2)第3题

观察回答:

下边画的是平行四边形吗?

用手比一比,怎样改能使它成为平行四边形?

动手画一画。

(3)第5题

模仿拼图

三、练习小结

四、课后延伸

用七巧板拼出自己想象的图形,越多越好。

五、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周长的认识

备课人:

郭景丽上课时间:

总第()课时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摸、画、算、测等活动来感知周长。

2、过程与方法:

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品质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理解周长的意义

教具准备:

课本图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出课题

师:

同学们,老师去了一些好玩的地方,其中有些地方的景色实在是太美了,老师把它拍下来,想不想欣赏一下。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播放课件各种形状的花坛依次出现)

看到这么漂亮的花花草草,你想说些什么呢?

(生可能说不要怎么怎么、插警示牌、围栅栏、篱笆等方法)如果学生提到围栅栏我就顺口引出:

哦,也就是给每个花坛的周围安上护栏。

根据这个方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可能提出:

需要多长的护栏?

等问题)

师:

刚才有的同学提出:

每个花坛需要多长的护栏,在生活中,我们要想知道每个护栏有多长?

必须先知道花坛的什么呢?

(生可能说边长、长和宽、一周的长)

那花坛一周的长,在数学上,我们给他取个什么名字好呢?

(周长等)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这位生活中的新朋友——周长,引出课题:

周长的认识。

二、大量感知周长

1、体验周长的意义。

看到这么漂亮的图片小兔子也来凑热闹,它从一点开始沿着边线,走了一周,你知道小兔走的这一周是长方形花坛的什么吗?

(是这长方形花坛的周长)

依次展现小兔走其它形状的花坛,问:

刚才小兔走的这一周是什么?

师:

刚才小兔走的周长都一样吗?

(不一样)但它走的方法一样吗?

(一样)

它都是怎么走的?

(可能会说从一点开始沿的边线走的一周……)

那你觉的什么叫周长啊?

随机板书:

边线一周的长度之和就叫周长。

2、摸一摸感知周长。

那我们身边有周长吗?

找一找,像刚才小兔那样摸一摸,同桌俩一边摸一边说你摸的是哪个面的周长。

(教师随机指导)

汇报:

谁想跟小朋友说说你刚才摸的是哪个面的周长,怎么摸的?

3、画一画。

看来啊,同学们都能找到物体表面的周长了,为了鼓励大家,老师还准备了一些小礼物,但是啊老师有个条件:

只有描对它的周长的同学才可以得到。

请小组长打开1号信封,从你们小组的这些图片中选一个你喜欢的开始描吧?

汇报:

都有谁得到礼物了,展示给大家看看,谁愿意跟大家说说你是怎么得到这件礼物的。

4、测一侧,算一算。

看来啊,描一个图形的周长已经难不倒大家了,那你会计算一个图形的周长吗?

怎么算呢?

(……)

下面,我们就来测一测,算一算物体一个面的周长,请组长拿出装在2号信封里的礼物,看看都有什么?

(手绢、光盘盒、……)

小组长先分工汇报:

你们小组是怎么分工的?

出示:

活动要求

1、选定物体的一个面。

2、先估一估其周长,在测一测,算一算。

3、组长做好记录,以便交流。

汇报:

哪个小组来交流一下,你们小组刚才的合作情况?

三、生活中的周长

师:

刚才我们一起交流了怎样来计算周长,那我们的身上,哪个地方的周长经常用到呢?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个有关李老师腰围的实际问题。

一天,老师在商场里选中的一条裤子,

出示:

裤子的半周长36厘米,李老师的腰围是70厘米,这条裤子适合老师吗?

四、小结

今天的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下,我们可以以小组为单位,用今天学过的周长知识,测一测,算一算,我们学校花坛的周长。

五、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备课人:

郭景丽上课时间:

总第()课时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并能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2、过程与方法:

用不同的方式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总结周长计算公式;利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周长计算的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索、交流等活动,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体验探究学习的乐趣与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

自主探索,经历多种方法计算周长的过程。

教学难点:

总结周长公式。

教学准备:

师生合影;与照片同样大小的纸片;尺子;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在我们的数学学习中,认识了几个平面图形朋友。

你能在教室里找一找它们吗?

(找到长方形和正方形。

看来同学们还没有忘记我们的平面图形朋友。

那么,你们对它们还是不是很熟悉呢?

谁来说说关于长方形、正方形我们学过哪些知识?

二、情景引入。

同学们看,这是老师和同学们的合影。

找一找你在哪里?

喜欢这张照片吗?

它留下了我们美好的回忆,老师也非常喜欢这张照片。

而且,我有一个想法,我想把我们的这张合影镶上木框,挂在我的房间里。

快来帮老师算一算要做这个木框需要多长的木条,好不好?

三、明确探究目的。

其实,要求需要多长的木条,也就是求这个长方形的什么呀?

(周长)

大家书桌上的纸片,是和这张照片同样大小的。

下面,就请你选择书桌上的学具,小组合作,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并且把你们组的方法由记录员写在纸条上,准备展示。

四、合作探究,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1、小组合作计算周长。

讨论计算方法,记录员记录

2、全班交流。

贴出计算方法,汇报研究过程。

预设:

(1)把纸片放在方格纸上,数出周长是36厘米。

(2)把纸片放在方格纸上(或用尺量一量),得到长方形的长是10厘米,宽是8厘米,把四条边的长度加起来就得到周长。

10+8+10+8=36(厘米)

(3)根据长方形对边相等的特点,10╳2+8╳2=36(厘米)

(4)根据长方形对边相等的特点,先求一组长加宽,再乘2,(10+8)╳2=36(厘米)

其他同学可以质疑,双向交流,教师调控。

明确答案,告诉老师要用36厘米长的木条。

3、选择你最喜欢的方法,说说为什么。

(选择最简单的方法。

4、小结:

要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必须要知道什么?

(长方形的长和宽。

然后怎么算?

总结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五、研究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师:

刚才我们是怎样总结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的?

(交流计算方法,选择最简单的方法,再根据这个最简单的方法总结计算公式。

学生运用刚才的方法讨论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并且总结公式。

展示最简单的计算方法和正方形周长公式。

汇报研究过程。

六、巩固、练习,解决实际问题。

1、完成练一练第一题。

集体交流。

2、课件出示:

元旦快到了,“大头”要和我们一起来布置教室,但是有几个问题把“大头”给难住了。

(1)黑板长3米,宽1米,在四周挂一串彩灯,这串彩灯至少长多少米?

(2)评比栏长70厘米,宽30厘米,在四周贴花边,至少需要贴多少厘米的花边?

(3)要给集体照镶精美木框,照片长20厘米,宽10厘米,至少需要多少厘米木条?

学生在快速、准确解答的同时,更加体会到了用公式所提示的办法计算周长非常简便。

3、练一练第三题。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七、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六课时估计

备课人:

郭景丽上课时间:

总第()课时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经历用眼看、用脑想、用心估、用手量等实践活动,逐步清晰常用长度单位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种活动,让学生估量一些物体的知名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估测意识和估测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简单的基本的估量方法。

教学具准备:

1米长的彩带纸或细棉绳每人一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常用的长度单位

1、学过的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2、在尺子上找出1厘米、1分米表示的长度,并用手比划出来。

3、揭示估算的意义,板书课题:

估计

二、学习估计的知识

(一)教学例4

1、读题,理解题意

2、想一想:

你画出的线段应是什么样的?

3、各小组派代表演示。

4、对比交流,找出不足,讨论:

怎么画会更准确一些?

5、再次派代表修改。

6、每人尝试画在练习本上,画完后用尺量一量,看自己估计的长度准不准确。

(二)教学例5

1、理解题意

2、小组讨论解决,说出自己估计的方法。

(三)小结估计的方法

三、做一做

第1题:

(1)先估计哪个图形的周长最长、哪个图形的周长最短,简单说一说你是怎么估计出来的。

并按估计的长短依次写上序号。

(2)量一量,再算出每个图形的准确周长。

(3)比较,你估计的准吗?

不准的原因在哪儿?

第2题:

比一比,估一估,再说出来。

第3题:

小组实践。

四、应用实践,解决问题

练习十一的习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

(一)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2.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和笔算有余数的除法。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

一是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和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二是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即“解决问题”。

“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在教材内容的安排上,一方面注重结合具体的情境,加强有余数的除法意义的认识;另一方面重视联系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学习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

有余数的除法要有机地体现与表内除法的联系。

“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内容还是今后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除法的重要基础,因此这部分的知识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必须切实学好。

(三)教学安排:

4课时

第一课时有余数的除法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并掌握除法的竖式计算,培养初步的试商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掌握除法竖式的写法及用竖式计算除法的步骤。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并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

能正确地将表内除法列成竖式来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除法竖式中每一步计算所表示的意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秋天到了,秋高气爽,天气也变凉了,同学们在操场上玩得更开心了,你们看:

(出示主题图)你能不能看着这幅画面提出数学问题呢?

(学生看图提问)

二、探究学习新知

师:

老师也来提个问题:

宣传拦

前面一共有几盆花?

用什么方法来计算?

(3Х5=15(盆))

师:

最近我们要开一个联欢会,现在我们要把这些花放到会场上去,要是把这些花每5盆摆一组,可以摆几组呢?

用什么方法来解决?

为什么?

(学生口述,师板书算式)

15÷5=3(组)

师:

谁来说说这些数字在这个算式里是什么名称?

这是我们以前就学过的除法横式的写法,今天我们要来学习除法竖式的写法。

教师指导写除法竖式。

(1)

除法竖式的写法与加、减法的竖式不一样。

“)”是竖式的除号。

被除数写在里面。

除数写在外面,表示把总数进行平均分,把15每5个分一份。

那么分得的结果就写在横线的上面,这条横线和加减法竖式的横线一样也相当于等号的意思。

(2)指导怎么进行竖式计算。

3…注意:

商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

5)15…被除数

15…5和3的乘积

0…被除数减去除数和商的乘积(分的结果)

师:

用除数5乘商3得15,这个15写在

被除数的下面,表示分掉的数,用被除数

减去分掉的数15,正好分完,得0。

追问:

商写在什么地方?

被除数下面的15

是怎么得到的?

它表示什么?

三、练习课本53页

四、小结:

今天你觉得你学的最好的是什么?

五、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有余数的除法

备课人:

郭景丽上课时间:

总第()课时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初步的试商能力,理解商和余数的实际含义,懂得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自主精神;

教学重点:

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商和余数的实际含义。

教具:

口算卡、电脑、投影仪、圆片

学具:

小圆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

1.看谁能很快说出()里最大能填几?

()×5<6()×<203×()<38

()×4<226×()<347×()<24

2.用竖式计算

8÷445÷5

请两组同学上台板书,其他同学在本子上做。

二、新课教学:

1.初步理解余数的意义

(1)摆一摆

①师:

国庆节快到了,班级将举办联欢会,同学们正忙着布置会场呢!

同学们搬来了23盆花,每组要摆5盆,可以摆几组,请你帮他们算算看(用一个圆代表一盆花,学生实际分一分)。

②23÷5的结果是多少?

③剩下的为什么不再分了呢?

④今天分的跟前面分的有什么不同?

平常我们分东西,有时候正好平均分完,有时候不能正好分完,剩下的又不够再分。

剩下不够再分的数就叫做余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余数”除法(出示课题)

师: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余数?

(2)说一说

师:

刚才我们通过分一分,知道23盆花,每组摆5盆,最多可以摆4组。

还多3盆,那么笔算23÷5的商是几、竖式该怎么列,余数该写在哪儿?

请四人小组议一议,也可以动笔试着做一做。

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①23÷5商是几,你是怎么想的?

②23的下面该写几,为什么?

“20”表示什么?

③余数是几?

表示什么?

④横式中的得数该怎样写?

教师指导:

先写商,接着用6个点表示还剩,最后写余数“3”,读作:

商4余3。

师:

有余数除法的笔算与整除除法笔算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⑶尝试练习

①每个学生拿出10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摆完后,教师提问,每份几根?

还剩下几根?

学生用竖式计算,教师巡视辅导。

②请同学们笔算做一做的题目,把一位同学的试题用投影仪展示,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全班集体讲评。

2.理解余数要比小道理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电脑演示情景图

师:

如果只有16盆花,每组摆5盆,可以摆几组?

多几盆?

师:

“剩下的1盆还够再分吗?

为什么?

那么“1”就是什么数呢?

列出除法算式:

“16÷5=3(组)……1(盆)

师:

添加一盆花后问:

“现在可以摆几组?

还剩几盆?

如果花的盆数是18盆、19盆、20盆、21盆、22盆、23盆等,会出现什么结果呢?

请同学们用小棒摆一摆。

学生列出算式:

16÷5=3(组)……1(盆)

17÷5=3(组)……2(盆)

18÷5=3(组)……3(盆)

19÷5=3(组)……4(盆)

20÷5=4(组)

21÷5=4(组)……1(盆)

22÷5=4(组)……2(盆)

23÷5=4(组)……3(盆)

24÷5=4(组)……4(盆)

25÷5=5(组)

师:

请同学们观察上面的算式的余数与除数,你发现了什么?

(电脑闪动余数、除数)

学生观察、小组讨论、汇报

归纳出:

计算有余数除法,余数要比除数小

(2)小游戏:

小朋友想一想,在一个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如果除数是6,余数可能是几?

如果除数是8,余数可能是几?

三、课堂练习

1、基本练习

直接说出下面各题的商

2、发展性练习

⑴帮“小马虎”改错

⑵小蜜蜂送信

每个小组都有一些信,小组讨论交流后派代表送信。

把余数是1的信送1号信箱,把余数是2的信送2号信箱,把余数是3的信送3号信箱,把余数是4的信送4号信箱。

⑶一位老爷爷得了高血压病,要长期吃药,药瓶的标签上写着共50片,医生嘱咐老爷爷每天吃6片,老爷爷有事要外出9天,请你帮他算一算,他带一瓶药够吃吗?

3、思考性练习(机动题)

左边的竖式中,余数是、、、最大可能是。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有余数除法练习

备课人:

郭景丽上课时间:

总第()课时

练习目标:

通过各个方式的练习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并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练习过程:

一、个人加减

师:

前面我们学习了有余数的除法,其实不管是不是有余数,只要是平均分我们就用除法来解决。

现在老师有12个羽毛球,我要分

给5个同学,那么先请同学们想想能不能刚好分完,如果不能,那么每人能分到几个,还剩几个?

(解决第1题)生做完后老师实际分分,验证学生的答案。

先请学生读第2题,然后让学生用

圆片代替面包分一分,写出算式,并把结填在书上。

最后说说为什么选择那种装法。

先读第3题,说说题目是什么意思?

在独立做,集体订正。

独立完成第4题,也可以留在课后独立做。

师出示:

35÷8=4---3

问:

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5里面有4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