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行业重点实验室评价指标体系.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190377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9.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交通运输行业重点实验室评价指标体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交通运输行业重点实验室评价指标体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交通运输行业重点实验室评价指标体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交通运输行业重点实验室评价指标体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交通运输行业重点实验室评价指标体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交通运输行业重点实验室评价指标体系.docx

《交通运输行业重点实验室评价指标体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交通运输行业重点实验室评价指标体系.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交通运输行业重点实验室评价指标体系.docx

交通运输行业重点实验室评价指标体系

交通运输行业重点实验室评估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分值)

二级指标

(分值)

三级指标

(分值)

评价

方式

研究水平与贡献(50)

1.1发展定位(10)

1.1.1总体定位与研究方向(10)

定性

1.2研究能力及成果水平(29)

1.2.1代表性研究成果水平(8)

定性

1.2.2国家级、省部级获奖成果(5)

定量

1.2.3发表论文及出版著作(5)

定量

1.2.4成果纳入标准规范(6)

定量

1.2.5专利授权(5)

定量

1.3承担科研任务(11)

1.3.1承担国家、省部级及国际合作项目(6)

定量

1.3.2获得科技项目经费(5)

定量

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30)

2.1队伍建设(20)

2.1.1学术带头人水平与作用(10)

定性

2.1.2研究队伍结构与水平(10)

定性

2.2人才培养(10)

2.2.1人才培养(10)

定量

开放交流与运行管理(20)

3.1开放交流(11)

3.1.1学术交流(4)

定量

3.1.2人员开放程度(3)

定量

3.1.3开放课题(4)

定量

3.2运行管理(9)

3.2.1科研平台

(2)

定性

3.2.2依托单位支持

(2)

定性

3.2.3管理制度

(1)

定性

3.2.4科研信用体系建设

(1)

定性

3.2.5计划编制与执行

(1)

定性

3.2.6学术委员会作用

(2)

定性

注:

定性分值合计47分;定量分值合计53分。

 

关于交通运输行业重点实验室评估指标体系的说明

本指标体系的设置本着以评促建的原则,以鼓励科技创新、引导和促进行业重点实验室建设和发展为宗旨。

评估指标包括研究水平与贡献、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开放交流与运行管理三个一级指标,发展定位、研究能力及成果水平等二级指标,下划分具体三级指标,合计总分值100分,按照各指标项权重确定分值。

一、指标解释

(一)研究水平与贡献(50分)。

专家评分应重点把握三个方面要点:

一是评价实验室是否以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或基础性工作为主,研究方向明确,重点突出;二是评价是否有较强的承担国家、行业重大科研任务的能力,并且具有较高的科研效率;三是评价实验室提供的代表性成果的创新水平。

实验室择优提供不多于5项代表性成果。

代表性成果指评估期限内以该重点实验室为主要承担方、实验室固定人员为主要参与成员,产生的重大研究成果。

成果按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基础性工作分类,不同类型成果按不同标准评价。

1.基础研究成果。

在科学前沿的探索研究中取得系统性原创成果,并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

在国际公认的优秀期刊上发表高水平文章、出版学术专著、在国际主流学术会议做邀请报告,得到国内外学术界公认并被广泛引用。

2.应用基础研究成果。

在解决交通运输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中具有创新思想与方法,实现关键技术创新或系统集成,提供技术支撑,或在实验研究方面取得系统性或突破性原创成果。

3.基础性工作成果。

在实验室研究方向范围内,产生的具有权威性、系统性、完整性、科学性的基本科学数据、资料和信息,并提供公共服务,为行业发展决策、开展相关科研工作提供基础性科学依据。

(二)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30分)。

1.队伍建设。

实验室主任应是本领域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在实验室工作,在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学术带头人应为本领域的杰出专家,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在实验室工作,学术思想活跃,研究成果显著,在国内外相关学术机构中担任职务,并作为主要人员参加了所提交的代表性成果的研究工作。

实验室吸引和稳定高水平人才的措施得力、业绩突出。

研究队伍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合理,团结合作,学术气氛浓厚。

2.人才培养。

实验室具备作为本领域高水平科研人才培养基地的条件,已经培养较多数量的优秀中青年人才,且培养质量得到同行的公认。

(三)开放交流与运行管理(20分)。

1.开放交流。

实验室坚持开展高水平、高层次和实质性的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

实验室保持一定数量的流动科研人员,并具有高质量的开放研究成果。

实验室定期围绕研究方向发布开放课题,开放课题由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学者承担。

积极承办国际性、地区性、全国性学术会议。

人员和课题的开放程度较高。

2.运行管理。

1)科研平台。

实验室具备作为本领域重点科研实验基地平台的条件,仪器设备使用率高,大型仪器设备的开放和共享程度高。

鼓励自行研制、改造仪器设备。

2)依托单位的支持。

实验室仪器设备和科研用房相对集中。

依托单位和主管部门在人员、政策、经费和后勤保障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3)管理制度。

实验室规章制度健全,日常管理科学有序。

人员岗位职责明确,研究资料完整,环境整洁。

4)科研信用体系建设。

实验室在科研项目、人员及成果的信用管理执行“零容忍”,建立有良好的科研氛围和学术风气。

5)发展计划制定科学合理,年度计划执行情况良好。

6)学术委员会充分发挥作用。

二、定量评估指标总分计算方法

除人员开放度、开放课题、科研信用体系建设三个指标为绝对分值外,其它定量评估指标评分均为相对分值,且都需进行换算。

换算方法是:

设Xi为被评估实验室该项指标的统计分值,Ai为所有被评估实验室该项指标的平均值,Amax为所有被评估实验室中该项指标的最大值,该项指标的满分值在评估指标体系中给出。

实验室该项指标得分Yi为

Yi=该项指标满分值×[0.70+0.30×(Xi-Ai)/(Amax-Ai)]

规定Yi的最低值为:

Yi=0.1×该项指标满分值。

三、定性评估指标评分标准

指标

评价标准

计分标准

A级

B级

C级

D级

1.1.1总体定位与研究方向

(1)按照申报时的定位编制详细规划及任务分工,责任及工作明确。

(2)实际建设情况符合申报的研发方向和内容,研究方向设置合理,与依托单位的特色优势学科结合紧密。

(3)符合所属学科发展方向或行业技术进步要求。

(4)符合国家科技发展方向及交通行业“十三五”科技规划等相关要求。

(5)符合交通强国、一带一路、京津冀一体化、长江经济带、供给侧降本增效等国家战略对科技发展的相关要求。

10~8

(不含8)

8~6

(不含6)

6~4

(不含4)

≤4

1.2.1代表性研究成果水平

(1)创新性。

在研究选题、研究方法、技术路线、研究结果等方面具有创新,成果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2)先进性。

研究成果的学术水平或技术水平达到国际领先、国际先进、国内领先、国内先进;

(3)实用性。

研究成果是行业相关领域的关键技术,应用前景广阔,预期或已取得的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8~6

(不含6)

6~4

(不含4)

4~2

(不含2)

≤2

2.1.1学术带头人水平与作用

(1)学术造诣高、领导能力强、学风严谨、道德高尚。

(2)熟悉本领域学术和技术发展方向,并能根据学科发展和行业发展需要及时调整研究重点。

(3)在实验室建设、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发挥带头作用。

10~8

(不含8)

8~6

(不含6)

6~4

(不含4)

≤4

2.1.2研究队伍结构与水平

(1)研究队伍人员稳定,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学缘结构合理,能够满足研究工作和实验室发展需要。

(2)有促进人员合理流动和研究队伍结构优化的政策措施,并取得良好效果。

(3)研究队伍学术水平高、科技创新能力强,学术风气良好,团结协作氛围好,具有科学民主的学术作风。

10~8

(不含8)

8~6

(不含6)

6~4

(不含4)

≤4

4.2.1科研平台

(1)实验设备先进、充足,实验设备及科研用房能为研究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2)实验室具备作为本领域重点科研实验基地平台的条件,仪器设备完好率、使用率高,大型仪器设备、研究平台及资源平台的开放和共享程度高。

(3)自行研制、改造仪器设备应酌情加分。

2~1.5

(不含1.5)

1.5~1

(不含1)

1~0.5

(不含0.5)

≤0.5

4.2.2依托单位支持

(1)依托单位对实验室的后勤保障及时、充足。

(2)大力支持实验室发展,提供相对集中的场地,投入的运行费和基本建设费用能够保证实验室日常运行。

2~1.5

(不含1.5)

1.5~1

(不含1)

1~0.5

(不含0.5)

≤0.5

4.2.3管理制度

(1)管理制度健全,落实到位,管理效果良好。

(2)实验室运行环境良好,水、电、气、暖、网络、通风系统等运行正常,研究场地、图书资料室、学术活动场所充足,能保障实验室各项工作的正常高效开展。

(3)实验室安全制度健全,定期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安保设施配置符合要求,相关人员掌握安保设施使用方法。

1~0.8

(不含0.8)

0.8~0.6

(不含0.6)

0.6~0.4

(不含0.5)

≤0.4

4.2.4科研信用体系建设

(1)按照科研信用体系建设要求建立信用管理及联合惩戒机制。

(2)对科研人员、项目中涉及学研究、同行评议、成果发表、决策咨询、技术转移等活动信用风险管理.

(3)将科技信用状况作为科技人员职务聘任和职称评定中对职业道德要求重要内容的激励措施等情况.

(4)需提供评估期内的“信用中国”及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或交通业务管理部门委托第三方信用机构提供信用报告。

如出现列入黑名单等严重失信行为,酌情扣分。

1~0.8

(不含0.8)

0.8~0.6

(不含0.6)

0.6~0.4

(不含0.5)

≤0.4

4.2.5计划编制与执行

(1)制定有切实可行的实验室建设年度工作计划。

(2)对实验室科学研究、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开放共享、组织管理等方面提出合理目标并做出科学安排。

(3)规划和计划执行良好,主要规划目标和计划任务能按期完成。

1~0.8

(不含0.8)

0.8~0.6

(不含0.6)

0.6~0.4

(不含0.5)

≤0.4

4.2.6学术委员会作用

(1)学术委员会结构合理,活动积极、规范,定期召开工作会议,需提供相关会议纪要、签到表等佐证材料。

(2)在实验室研究方向、研究重点的确定和调整等重要学术决策中发挥主导作用。

2~1.5

(不含1.5)

1.5~1

(不含1)

1~0.5

(不含0.5)

≤0.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