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按阴历还是阳历算.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063735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十四节气按阴历还是阳历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二十四节气按阴历还是阳历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二十四节气按阴历还是阳历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二十四节气按阴历还是阳历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二十四节气按阴历还是阳历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十四节气按阴历还是阳历算.docx

《二十四节气按阴历还是阳历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十四节气按阴历还是阳历算.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十四节气按阴历还是阳历算.docx

二十四节气按阴历还是阳历算

二十四节气按阴历还是阳历算

篇一:

中国的农历中的24节气是阳历

中国的农历中的24节气是阳历,公历是阳历的一种。

农历是定朔定气的立法,而现行公历叫做格里历,与1582年10月15日实行。

与现行公历的前身儒略历的换算规定为:

儒略历1582年10月4日的下一天定为格里历10月15日,从4年1闰改为400年97闰(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再闰),这样经过3333年才有一天的误差。

而农历结合阴阳历的两部分,是定节气的立法,规定冬至为农历十一月的一天,没有误差,但规律困难,不利于日子的推算。

但现行公历是平历,采纳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再闰,规定简洁明白,便于推算,但精确性较差,春分点会在几天内移动,时间长了会漂移,经过3333年有一天的误差。

举个例子,过了33330年,若按现行公历可能4月15日清明节了。

比较有意思的是,西方以春分作为回来年的起止点,而中国的农历是冬至(历算,不是民用)。

节气与公历统一在一起的是阳历,大家都是阳历的一种,但公历有误差。

只是有点近似罢了。

所以你会发觉清明和冬至都有固定的日期段(考虑到现行公历的闰年设置,日期段为前后3天)。

定历与平历的区分举个例子,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再闰是平历的历法,而我们假设把公历做个处理(打个比方,事实上是不存在的),从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再闰改春分固定在3月21日,若两个春分所在日期间隔365日就不闰,否则闰在2月29日,这就是定历的历法。

定理的特点是精确,但规律困难,不利于日子的推算。

清明节原来就是按农历中的阳历部分(农历中的二十四节气,属阳历)算的。

首先农历不是的简洁阴历,而是阴阳合历。

所以古代中国早就有阳历了,这就是二十四节气。

公元前104年,由邓同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位置。

二十四节气是依据太阳运行规律(其实是地球公转规律)制定的。

所以属于太阳历。

要知道这个太阳历是世界已知最精确反应太阳规律的历法。

而公历(格里历)也是太阳历。

所以看似“以公历计算”了。

其实二十四节气对季节反应更精确。

它每个节气在地球公转轨道上都有一个固定的位置。

分秒不差。

而公历因为闰年的关系前后会有一两天误差。

首先最先能确定的是“两至”,即冬至与夏至。

冬至太阳到达南回来线,昼最短;夏至太阳到达北回来线,夜最短。

冬至、夏至那两天比较好测,一年中圭表表影长最长的一天是冬至,表影最短的一天是夏至。

规定从冬至点起先到下一个冬至点为一年(回来年)。

一年分成二十四个“气”,称为二十四节气。

那时由于天文的学问欠缺,采纳按时间等分的平气。

从冬至起先,每隔一个气,如:

大寒、雨水、春分……等都叫中气;其余十二个,如:

小寒、立春、惊蛰……等都叫节气。

从清代时宪历之后采纳太阳在黄道上每运行15度订为一个节气或中气。

《荆楚岁时记》称:

“去冬节一百零一零一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

”也

就是说,从冬至到寒食,中间相隔了105天。

XX百科中原话:

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在夏历冬至后一百零一零一零五日,清明节前一二日。

也就是说清明在冬至的106~107日之间。

一个回来年长365.242110179日。

将一回来年除以24,再乘7,就得到清朝时宪历以前清明的时间,约为106.5日,符合清明在冬至的106~107日之间的记载。

从清代时宪历之后采纳太阳在黄道上每运行15度订为一个节气或中气。

现代采纳了更先进的天文算法,但历法基本没有变,而现代的清明通过实际这两年的数据,距离冬至104.1日,反而在寒食之前了。

附:

农历其本历法:

1.以朔日为月首,定为初一日(朔:

指的是太阳和月亮在天球上处于同一经度,天文学上称此时日月的黄经差等于零,事实上在合朔的时候,太阳、月亮、地球三者接近一条直线,此时位居中间的月亮,未被太阳光照亮的半面,正对向地球,在地球上看不到月亮的存在。

月球运行的轨道(白道)和太阳运行的轨道(黄道)并不在一个平面上。

白道平面和黄道平面有5°9′的夹角。

假如在朔日,太阳和月球都移到白道和黄道的交点旁边,太阳离交点处有肯定的角度(日食限),就能发生日食。

即日食必定发生在初一日,初一日未必有日食。

例如2022年农历己丑年正月初一、六月初一、十二月初一都有日食)。

2.以冬至(冬至太阳到达南回来线,昼最短,一年中圭表表影长最长的一天是冬至。

规定从冬至点起先到下一个冬至点为一回来年。

一年分成二十四个“气”,称为二十四节气)黄经270°起,太阳在黄道上每运行15度订为一个节气或中气。

大寒、雨水、春分……等都叫中气;其余十二个,如:

小寒、立春、惊蛰……等都叫节气。

3.以冬至所在月为农历十一月,建子,为历算岁首。

4.两个“冬至”之间间隔11个月,则无需置闰,随后支配农历十二月,次年正月、二月、三月……十月,正月为民用年首,建寅。

5.两个“冬至”之间间隔12个月,则需置闰。

置闰的月从“冬至”起先,当出现第一个没有“中气”的月份,这个月就是闰月,其名称是在前个月的前面加一个“闰”字。

6.农历以东经120°为计算的子午线,即采纳北京所在的东八区时区的时间(北京时间)。

例如:

2022年冬至至2022年冬至间隔12个月,需置闰第一个没有“中气”的月份,即从农历2022年十一月起先的第八个月。

其历月分别是:

农历2022年十一月(冬至中气);

农历2022年十二月(大寒中气);

农历2022年正月(雨水中气);

农历2022年二月(春分中气);

农历2022年四月(小满中气);

农历2022年五月(夏至中气);

农历2022年闰五月(无中气);

农历2022年六月(大暑中气);

农历2022年七月(处暑中气);

农历2022年八月(秋分中气);

农历2022年九月(霜降中气);

农历2022年十月(小雪中气);

又例如:

2032年冬至至2033年冬至间隔11个月,无需置闰,虽然有一个没有“中气”的月份。

其历月分别是:

农历2032年十一月(冬至中气);

农历2032年十二月(大寒中气);

农历2033年正月(雨水中气);

农历2033年二月(春分中气);

农历2033年三月(谷雨中气);

农历2033年四月(小满中气);

农历2033年五月(夏至中气);

农历2033年六月(大暑中气);

农历2033年七月(处暑中气);

农历2033年八月(无中气);

农历2033年九月(秋分中气);

农历2033年十月(霜降中气);

再例如:

2033年冬至至2034年冬至间隔12个月,需置闰,虽然有两个没有“中气”的月份,但置闰第一个没有“中气”的月份。

其历月分别是:

农历2033年十一月(小雪中气,冬至中气);

农历2033年闰十一月(无中气);

农历2033年十二月(大寒中气,雨水中气);

农历2034年正月(无中气);

农历2034年二月(春分中气);

农历2034年三月(谷雨中气);

农历2034年四月(小满中气);

农历2034年五月(夏至中气);

农历2034年六月(大暑中气);

农历2034年七月(处暑中气);

农历2034年八月(秋分中气);

农历2034年十月(小雪中气);

至于腊月和正月接近公转轨道的近日点,公转速度较快,冬至、大寒、雨水间隔时间短,闰月概率很少。

最近的闰正月为2262年,最近的闰腊月为3358年。

2262闰正月初一(公历2262年2月20日)

2262闰正月廿九(公历2262年3月20日)

3358年闰腊月初一(公历3359年1月21日)

3358年闰腊月廿九除夕(公历3359年2月18日)

0|评论

2022-03-2816:

14fabiangan|二级

节气和农历是两套不同的历法。

很好理解,中国古代并不只有阴历一种历法。

节气和阳历(公历)能对应上是因为节气也是根据太阳的运行制定的一套历法,但它与阳历也是不同的两种历法,并没有任何的从属关系,而且节气一般都是指一段时间(两三天时间),并不是特指某一天,至于现代的日历上为什么这么标,不解除有些将错就错的味道在里面。

在我们的风俗中来体现为:

做清明(扫墓)并不是只限于清明节这一天的,而是清明节气,也就是4月5日左右;其他如做冬至、做月节皆是如此

0|评论

2022-03-2122:

58shelleykiki|三级

二十四节气关于农耕,它与地球的公转有关。

公转影响了地球的气候改变,而人们也是依据气候改变来劳作的。

篇二:

二十四节气阳历农历时间

二十四节气时间

立春315°2月3——5日阴历腊月十六日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立春:

立是起先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起先。

雨水330°2月18——20日阴历一月一日獭祭鱼、鸿雁来、草木萌动(雨水:

降雨起先,雨量渐增。

惊蛰345°3月5——7日阴历一月十六日桃始花、仓庚鸣、鹰化为鸠

春分0°3月20——21日阴历二月一日玄鸟至、雷乃发声、始电(蛰是藏的意思。

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分是平分的意思。

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15°4月4——6日阴历二月十六日桐始华、鼠化为鴽、虹始见

(清明:

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30°4月19——21日阴历三月一日萍始生、鸣鸠拂其羽、戴胜降于桑(谷雨:

雨生百谷。

雨量足够而刚好,谷类作物能强壮成长。

立夏45°5月5——7日阴历三月十六日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

(立夏:

夏季的起先。

小满60°5月20——22日阴历四月一日苦菜秀、靡草死、小暑至

(小满:

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起先饱满。

芒种75°6月5——7日阴历四月十六日螳螂生、鵙始鸣、反舌无声

(芒种:

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90°6月21——22日阴历五月一日鹿角解、蜩始鸣、半夏生

(夏至:

燥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105°7月6——8日阴历五月十六日温风至、蟋蟀居辟、鹰乃学习

(小暑:

暑是燥热的意思。

小暑就是气候起先燥热。

大暑120°7月22——24日阴历六月一日腐草化为萤、土润溽暑、大雨时行(大暑:

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135°8月7——9日阴历六月十六日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

(立秋:

秋季的起先。

处暑150°8月22——24日阴历七月一日鹰乃祭鸟、天地始肃、禾乃登

(处暑:

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

处暑是表示燥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165°9月7——9日阴历七月十六日鸿雁来、玄鸟归、群鸟养羞

(白露:

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180°9月22——24日阴历八月一日雷始收声、蛰虫培户、水始涸

(秋分:

昼夜平分。

寒露195°10月8——9日阴历八月十六日鸿雁来宾、雀攻大水为蛤、菊有黄花(寒露:

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1-

霜降210°10月23——24日阴历九月一日豺乃祭兽、草木黄落、蛰虫咸俯(霜降:

天气渐冷,起先有霜。

立冬225°11月7——8日阴历九月十六日水始冰、地始冻、雉入大水为蜃(立冬:

冬季的起先。

小雪240°11月22——23日阴历十月一日虹藏不见、天气上腾、闭塞而成冬(小雪:

起先下雪。

大雪255°12月6——8日阴历十月十六日鴠鸟不鸣、虎始交、荔挺生

(大雪:

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270°12月21——23日阴历十一(冬)月一日(苗历新年)蚯蚓结、麋角解、水泉动

(冬至:

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285°1月5——7日阴历冬月十六日雁北向、鹊始巢、雉始雊

(小寒:

气候起先寒冷。

大寒300°1月20——21日阴历腊月一日鸡始乳、鸷鸟厉疾、水泽腹坚

(大寒:

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2-

篇三:

农历二十四节气详解

农历二十四节气

节气起源

农历是阴阳合历,自从西汉太初历起先完整写入农历,是农历的太阳历成分,是农历(阴阳合历)标度太阳运动的成分,农历二十四节气是历算家安照农历的规则,通过实际观测用天文算法计算的,和农历的阴历成分无关的,农历的月份和十二中气是基本对应的,而十二节气可出现在农历的上个月后半月和本月的上半月中。

农历二十四节气是在四时八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殷、周之交已分四时,春秋时代已有分至启闭八节。

到战国晚期就形成了完整的二十四节气体系(天文位置已确定)。

二十四节气是中历确定月名月序和设置闰月的凭藉,也是农事活动的主要依据。

节气由太阳位置确定,反映太阳的视运动。

西汉初年制定的《太初历》,二十四节气起了特别重要的作用,明确以没有中气的月份为闰月,调整了太阳周天与阴历纪月不相合的冲突。

后来,该历法经由西汉末刘歆改造而成《三统历》[4],又历经多个朝代的改进,基本形式没变。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验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

每年运行360度,共经验24个节气,每月2个。

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

0101立春、0201惊蛰、0301清明、0401立夏、0501芒种、0601小暑、0701立秋、0801白露、0901寒露、1011立冬、1101大雪和1201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其次个节气为“中气”,即:

0102雨水、0202春分、0302谷雨、0402小满、0502夏至、0602大暑、0702处暑、0802秋分、0902霜降、1012小雪、1102冬至和1202大寒等12个中气。

“节气”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左右,现代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农历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

七言绝句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口诀

地球围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

根据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变更。

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

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

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

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

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刚好保丰年。

农历二十四节气释义

立春:

立是起先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起先。

太阳过黄经三百一十五度春季起先,是为立春。

立春是一年中的第一个节气。

揭开了春天的序幕,草木起先萌芽,农夫起先播种。

雨水:

降雨起先,雨量渐增。

立春过后,太阳黄经三百三十度的位置,是为雨水。

雨水原来是指冰雪溶化成水。

农夫历书说:

“门指壬为雨水时,东方解冻,冻雪皆散而为水,化而为雨,故名雨水。

”雨水季节,正是万物蒸蒸而上,草木萌生的时候。

惊蛰:

蛰是藏的意思。

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雨水过后,太阳过黄经三百四十五度的位置,是为惊蛰。

约在公历每年的三月五日前后。

惊蛰伏中的昆虫。

这季节已经进入仲春,桃花红、梨花白,共莺鸣叫、鸟儿高飞。

春雷是这节常见的自然现象。

春分:

分是平分的意思。

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太阳过黄经零度,是为春分。

春分是春天的中间。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表示四季的起先。

春分、芒种、小暑、冬至则处于各个季节的中间。

春分这天,太阳光直射赤道,地球上的昼夜时间相等,所以古代春分秋分又称为“日夜分”。

清明:

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清明节4月5号(扫墓)太阳过黄经十五度的位置时即为清明,约为公历每年的四月五日前后。

清明含有天气明朗、空清爽明净,渐渐转暖、草木繁茂之意。

清明这天,民间有春游、寒食、扫墓等习俗。

常言道“清明断雪,谷雨断霜”。

谷雨:

雨生百谷。

雨量足够而刚好,谷类作物能强壮成长。

太阳过黄经三十度位置,农夫布谷后望雨是为谷雨。

约为公历上四月二十日前后。

是春季的最终一个节气。

这季节田中的秧苗初插,作物新种,最须要丰沛的雨水浇灌滋润,俗语说:

“雨生百谷”,雨量足够而刚好,谷类作物能够强壮成长。

立夏:

夏季的起先。

太阳过黄经四十五度位置,夏季起先是为立夏。

古谚有云:

“立夏小满,雨水相赶”。

立夏是多雨的季节。

传闻古代君王常在这一天到京城外迎接夏天。

小满:

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起先饱满。

小满太阳过黄经六十度位置是为小满,约为公历每年五月二十一日前后。

“小满”正值是农历四月中下旬,这时候田里的稻谷和麦子等农作物,慢慢结穗,看来丰实饱满的样子,就等待成熟。

庄稼人眼见辛勤与努力,即将有了丰收,于是把这个节气形容成小满。

芒种:

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太阳经过黄经七十五度位置即为芒种,约为公历每年的六月五日前后。

这一节气,已经进入典型的夏季,天气相当燥热,麦类等芒作物成熟,大部分地区中稻进入返青阶段,秧苗嫩绿,一派朝气。

芒种接近端午节。

夏至:

燥热的夏天来临。

至有极的意思,这是一年当中北半球白天最长的一天。

太阳过黄经九十度位置,是为夏至。

夏至是太阳直射北回来线,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

夏至过后,地面受热剧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

小暑:

暑是燥热的意思。

小暑就是气候起先燥热。

太阳过黄经一百零一零一零

五度位置是为小暑。

小暑已是盛夏,颇感燥热,但还未到最热的时候。

大暑:

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太阳过黄经一百零一零一二十度的位置是为大暑,大暑是一年最热的节气。

立秋:

秋季的起先。

太阳过黄经一百零一零一三十五度,秋季起先即为立秋。

立秋是节气迈入秋

凉的先声,因为大暑过后夏去秋来,时序到了立秋,表示酷热难熬的夏天即将过去,凉快舒适的秋天就要来临了。

处暑:

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

处暑是表示燥热的暑天结束。

太阳过黄经一百零一零一五十度位置暑气渐消是为处暑,秋季已到,夏天的暑气将要渐渐消退了。

但有时也会热得如炎夏,即所谓的“秋老虎”,也许是夏季的回光返照,因此燥热程度不亚于盛暑,因此称为处暑。

白露:

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太阳过黄经一百零一零一六十五度的位置是为白露。

约为公历的每年九月七日前后。

此时气温起先下降,天气转凉,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

秋分:

昼夜平分。

太阳过黄经一百零一零一八十度,太阳过赤道位置是为秋分。

秋分是象征季节改变的节气。

秋分这天,太阳位于黄经一百零一零一八十度,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等长。

这时进入了凉快的秋季,所谓的“一场秋雨一场寒”。

寒露:

露水已寒,将要结冰。

太阳过黄经一百零一零一九十五度,夜寒水气渐凝聚成霜是为寒露。

约为公历的每年十月八日前后。

民谚常说:

“寒露麦,霜降豆”。

霜降:

天气渐冷,起先有霜。

太阳过黄经二百一十度位置是为霜降。

霜降是秋季的最终一个节气。

一般在公历每年的十月二十三日前后。

立冬:

冬季的起先。

太阳过黄经二百二十五度,时序起先进入冬天,所以叫立冬。

古谚:

“立冬之日,水始冰,地始冻”。

小雪:

起先下雪。

太阳过黄经二百四十度位置,气候寒冷渐渐降雪为小雪。

约为公历每年的十一月二十二日的前后。

大雪:

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在每年的12月7日或8日,其时视太阳到达黄经255度。

《月令七十三候集解》说:

“至此而雪盛也。

”大雪的意思是天气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时更大了,并不指降雪量肯定很大。

冬至:

寒冷的冬天来临。

至有极的意思,这是一年当中北半球白天最短的一天。

太阳经黄经二百七十度为冬至。

冬至日,刚好是太阳照耀在南回来线上,所以北半球的日间最短,夜间最长。

冬至过了之后,太阳照耀的光线又向北回转,慢慢接近北半球的地面,日间就慢慢加长,相对的夜间渐短。

小寒:

气候起先寒冷。

太阳过黄经二百八十五度的位置是为小寒。

冬至过后,天气日趋寒冷。

小寒季节虽冷但还不算是最冷,所以就称为“小寒”。

大寒:

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太阳过黄经三XX气候寒冷是为大寒。

时序已到了隆冬,天气变得特别寒冷,是一年中最冷的时段,所以这个节气为“大寒”。

本文来源:

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