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28页word资料.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998977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129.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6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28页word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第6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28页word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第6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28页word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第6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28页word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第6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28页word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6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28页word资料.docx

《第6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28页word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6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28页word资料.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6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28页word资料.docx

第6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28页word资料

第6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要练说,得练看。

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

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

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6.1考点难点归纳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

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

《说文解字》中有注曰:

“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

“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

“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

“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

“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

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

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

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1.总需求函数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

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

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

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

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

“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

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

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总需求函数表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的价格水平与国民收入间的依存关系,描述这一函数的曲线称为总需求曲线。

所谓总需求是指整个经济社会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下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它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支出和国外需求构成。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价格水平提高时,国民收入水平就下降;当价格水平下降时,国民收入水平就上升。

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其机制在于:

当价格水平上升时,将会同时打破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上的均衡。

在货币市场上,价格水平上升导致实际货币供给下降,从而使LM曲线向左移动,均衡利率水平上升,国民收入水平下降。

在产品市场上,一方面由于利率水平上升造成投资需求下降(即利率效应),总需求随之下降;另一方面,价格水平的上升还导致人们的财富和实际收入水平下降以及本国出口产品相对价格的提高从而使人们的消费需求下降,本国的出口也会减少、国外需求减少,进口增加。

这样,随着价格水平的上升,总需求水平就会下降。

2.总需求曲线的斜率和移动

总需求曲线的斜率反映价格水平变动一定幅度使国民收入(或均衡支出水平)变动多少。

从IS-LM模型分析中可知,价格水平变动引起实际货币余额变动会使LM移动,进而影响收入水平,而LM移动究竟会使均衡收入变动多少,取决于IS曲线和LM曲线的斜率。

IS曲线斜率不变时,LM曲线越陡,则LM移动时收入变动就越大,从而AD曲线越平缓;相反,LM曲线斜率不变时,IS曲线越平缓(即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越敏感或边际消费倾向越大),则LM曲线移动时收入变动越大,从而AD曲线也越平缓。

政府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如政府支出扩大(

增加),或扩张性货币政策(

增加),都会使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反之,则向左下方移动。

3.总供给

总供给是经济社会的总产量(或者总产出),一般而言是由劳动力、生产性资本存量和技术决定的。

宏观经济学中一般用宏观生产函数来表示产出与劳动和资本等之间的关系。

宏观生产函数可以表示为:

其中,

为总产出;N为整个社会的就业水平或者就业量;K为整个社会的资本存量。

在宏观经济波动分析中,一般把资本存量作为外生变量处理,即:

同时,宏观经济学假定宏观生产函数有两条重要性质:

一是总产出随总就业量的增加而增加;二是由于“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随着总就业量的增加,总产出按递减的比率增加。

如图6-1所示。

图6-1宏观生产函数

4.潜在就业量与潜在产量

潜在就业量即充分就业量,此时的失业率不为零,而是处于自然失业率。

在短期,可以认为潜在就业量为一个外生变量,长期它会随着人口的增加而增长。

而潜在产量就是在现有资本和技术条件下,经济社会的潜在就业量所能生产的产量,即:

5.劳动市场

总供给由总就业水平决定,而总就业水平又由劳动市场的均衡决定,即:

,其中

为实际工资,

成反向变动关系,即劳动需求函数向右下方倾斜;

,劳动供给函数为

的增函数。

6.古典的总供给曲线

又称为长期的总供给曲线。

在长期中,根据西方经济学,经济的就业水平并不随着价格的变动而变动,而是总处于充分就业的状态,此时总供给曲线为一条垂直线,即古典的总供给曲线。

其原因在于工资的充分弹性或劳动市场的充分竞争性。

劳动市场的充分竞争性保证了劳动市场经常处于均衡位置即充分就业。

劳动的供求主要受实际工资的影响。

在名义工资既定时,价格变动将引起实际工资变动,从而导致劳动市场非均衡;或劳动供大于求、或劳动求大于供。

由于充分竞争性,非均衡将导致名义工资变动,直至重新回到均衡位置。

如图6-2所示。

图6-2古典的总供给曲线

7.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

两个假设为:

(1)货币工资刚性,只能升不能降;

(2)人们有“货币幻觉”,只注意货币的票面价值,而忽视货币的实际购买力。

理解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应该从满足充分就业量时候的(

)开始。

当价格上升到

时,实际工资

下降,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减少,要求货币工资增加,

恢复原值,就业量不变,总供给不变。

当价格下降到

增加,劳动力市场需求减少,而货币工资又不能减少,所以导致厂商减少劳动力供给,就业水平小于均衡状态,总供给减少。

如图6-3所示。

图6-3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

8.简化的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

其经济含义是:

在未达到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

前,经济社会能够以大致不变的价格提供任何数量的国民收入,而在达到了

后,不管价格被提到何种程度,国民收入不会增长,只会出现通货膨胀。

这种假设反映了萧条时候,由于存在大量的闲置劳动力和资本,所以能够在保持一定价格水平的情况下,保证国民收入的增长(如图6-4所示的实线部分)。

图6-4简化的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

9.凯恩斯主义对经济波动的解释

作为凯恩斯主义重要代表的主流学派经济学家试图用总供给曲线和总需求曲线来解释宏观经济波动(萧条、高涨和滞胀)。

他们同时使用长期和短期总供给曲线。

也就是说,他们把向右上方倾斜的总供给曲线称为短期总供给曲线,把垂直的总供给曲线称为长期总供给曲线。

10.总需求曲线与总供给曲线移动的效应

(1)凯恩斯情形和古典情形。

总需求曲线的移动存在两种极端情况,一种是凯恩斯情形;另外一种为古典情形。

在凯恩斯情形下(如图6-5a),扩张的财政政策只是提高产量和就业。

同样,扩张的货币政策,即名义货币量的增加,也不对价格产生任何影响。

在古典情形下(如图6-5b),扩张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不能改变产出,而只是提高价格。

对于货币政策还有如下著名的古典结论:

在古典供给条件下,名义货币的增加将促使价格水平上升同一比例而利率和实际产出维持不变。

在宏观经济学中,货币存量的变动只会导致价格水平的变化而实际产量(产量、就业)无一发生变化的这种情况,称为货币是中性的。

图6-5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2)常规总供给曲线情形下总需求曲线移动的不同效应。

用总需求曲线与总供给曲线说明政府旨在刺激总需求的措施所产生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两条曲线相交于何处。

图6-6进一步说明了这一问题。

图6-6总需求曲线移动的不同效应

在总供给曲线的平坦(有弹性的)部分,经济存在着过剩的生产能力。

这时,总需求曲线的移动,比如6-6(a)图中从AD1移动到AD2,这时产量较大的增加只伴随着价格以较小的幅度上升。

另一方面,在总供给曲线的陡峭(弹性较小)部分,经济接近于其生产能力。

这时总需求曲线的移动,比如在6-6(b)图中从AD3移动到AD4,产量增加很少,而价格却显著上升。

(3)总供给曲线移动的效应

图6-7说明了总供给曲线移动的效应。

这里考虑的是由于经济中企业的设备投资增加而造成生产能力增大的情形。

这时,总供给曲线将向右移动,从AS0移动到AS1。

如果经济最初运行在总供给曲线的陡峭部分而且总需求曲线是相当无弹性的,比如说,图6-7中的AD1,那么总供给的增加意味着新的均衡价格水平将明显低于初始价格水平。

另一方面,如果经济最初运行在总供给曲线的平坦部分,比如说,图6-7中的AD0,则总供给曲线移动的效果不大。

这是因为总供给曲线的平坦部分表明了经济中存在着过剩的生产能力。

新追加的生产能力对于生产的均衡数量和均衡价格水平的影响都很小。

6-7生产能力增加的效应

图6-8描述了从国外购买的投入品(比如石油)价格上涨的效应。

这时总供给曲线向上移动。

从微观角度看,为了使厂商愿意生产与以前相同的产量,它们必须能得到更高的产品价格。

从图中可以看出,即使这时经济存在过剩的生产能力,价格水平也会上升。

图6-8进口投入品价格上涨的效应

11.总需求和总供给曲线的数学小结

对总需求和总供给曲线的研究涉及了三个市场和一个总量函数,即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劳动市场和总量生产函数。

以短期总供给模型而论,存在着四个方程,即:

产品市场均衡条件:

(式中,g和t分别为政府购买和税收)

货币市场均衡条件:

劳动市场均衡条件:

总量生产函数:

从上面四个方程可以确定y、N、r和P。

以长期总供给模型而论,也存在着四个方程:

产品市场均衡条件:

货币市场均衡条件:

劳动市场均衡条件:

式中,f和h分别为劳动的需求函数和供给函数。

总量生产函数:

通过四个联立方程,可以求得y、N、r和P的数值。

6.2考研真题与典型题

6.2.1概念题

1.古典的总供给曲线(上海理工大学2019研)

2.总需求函数(武大2019研;中国海洋大学2019研)

3.劳动供给曲线(laborsupplycurve)(中央财大2000研)

4.劳动市场均衡

4.附加预期的总供给函数(对外经贸大学2019研)

5.总供给曲线

6.总需求曲线

7.潜在就业量和潜在产量

8.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

9.凯恩斯的AS—AD模型

10.修正的凯恩斯的AS—AD模型

11.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6.2.2简答题

1.根据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在什么情况下需要扩大总需求?

通过哪些途径扩大总需求?

(人大2019研)

2.决定总需求曲线斜率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复旦大学2019研)

3.西方主流经济学和古典经济学的总供给曲线及其政策含义有什么不同?

(人大2000研)

4.“古典”模型中的总供给曲线和凯恩斯模型中的总供给曲线有什么差别?

为什么有这种差别?

(人大1996研)

5.分析宏观经济均衡的条件。

(华中科技大学2019研)

6.解释以下概念,说明其内涵和联系:

总需求、有效需求和充分就业下的有效需求。

(天津财大2000研)

7.对总需求和总供给曲线的研究,涉及了“三个市场和一个总量函数”。

请就此分别作简要说明。

(武大2000研)

8.总需求曲线和单个商品的需求曲线有什么不同?

9.凯恩斯理论是如何解释西方国家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原因的?

10.凯恩斯学派关于劳动市场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11.说明主流学派的经济学家是怎样用总供求分析法解释经济的“滞胀”状态的。

(华中科技大学2019研)

12.假设工人同意在一年的时间里,可以按劳动力供给曲线上的名义工资水平提供相应的劳动供给。

试问:

(1)当在这一年内价格水平从P0增加到1.05P0,再到1.1P0时,图6-9中的劳动力供给曲线将如何变化?

(2)当价格水平按

(1)中假定上升时,劳动力需求曲线会如何变化?

(3)经济的实际就业水平如何变化?

图6-9价格水平和劳动需求

13.如果没有工资刚性的假设,凯恩斯扩张总需求的政策效应将如何?

14.请说明简单凯恩斯模型、IS-LM模型和AS-AD模型这三个模型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15.导致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变动的因素是什么?

16.解释为什么未预料的通货紧缩会改变人们的收入在分配,从而进一步减少总需求?

17.物价水平对总支出曲线的影响如何引起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18.画图说明总支出曲线和总需求曲线之间的区别。

19.你认为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动态模型与卢卡斯模型的核心差异是什么?

说明哪一种模型更为合理以及你认为为什么合理。

20.宏观短期均衡直接和间接地决定了哪些变量?

20.为什么说菲利普斯曲线与总供给曲线是看待同一宏观经济现象的两种不同方式?

(武大2019研)

6.2.4论述题

1.试述扩张性财政政策对需求曲线的影响。

(武大2019研)

2.试说明总需求曲线的推导过程。

(上海财大2019研;北航2019研)

3.根据IS曲线方程和LM曲线方程推导总需求函数,并说明函数中的参数对总需求函数的影响及其经济学含义?

(对外经贸大学2019研)

4.总需求曲线为什么向右下方倾斜?

(武大2000研)

5.主流经济学派是如何利用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均衡来解释宏观经济运行的?

(人大2019研)

6.什么是总供给-总需求模型?

请作图说明。

(武汉理工大学2019研)

7.试结合总供给-总需求分析法说明宏观经济波动中短期的萧条状态、高涨状态、滞胀状态和长期的充分就业状态。

并简要说明政府治理滞胀的对策。

(武大2019研)

8.主流学派的短期总供给曲线是如何得到的,其政策含义如何?

(厦门大学2019研;人大2019研)

9.总需求和总供给曲线是怎样形成和怎样变化的?

总需求和总供给分析的政策意义是什么?

(北师大2019研)

10.总供给曲线的形成及其意义。

(中央财大2000研)

11.解释总供给曲线三个区域的含义,用总供给一总需求模型解释西方国家七十年代的滞胀和美国九十年代的新经济。

(电子科技大学2019博)

12从投资的角度说明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

用图形说明物价水平的变动如何引起总需求的变动,政府支出的增加如何引起总需求水平的变动?

13.已知:

线性生产函数、成本加成的定价原则和菲利普斯曲线,菲利普斯曲线为:

,其中

为名义工资增长率,u为实际失业率,

为自然失业率,

为名义工资增长率对失业率变动的敏感程度。

试推导凯恩斯主义的短期总供给曲线。

(北大2019研)

14.试推导古典经济学的短期总供给曲线,并指出其政策含义。

15.假设有下列形式的总供给曲线:

代表log(Y),Y是总产出。

是自然失业率下的产出(naturalrateofoutput),

代表通货膨胀率,

代表在

期形成的对第

期通货膨胀率的预期。

(1)简要解释名义工资粘性程度(degreeofrigidityofthenominalwage)增大,参数x的变化。

(不超过100字)

(2)将总供给曲线改写成菲利普斯曲线(Phillipscurve)并且在(π,Y)坐标图中画出来(将此曲线的重要性在图中标明)。

(3)用通常语言描述和解释怎样计算牺牲指数(sacrificeratio)。

(不超过100字)

(4)假设通货膨胀的预期根据

形成,

初始稳态通货膨胀率为5%。

假设自然失业率下的产出不受总需求管理的影响。

中央银行希望将稳态通货膨胀率降到2%的水平。

①在第一期,中央银行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使实际的(actual)产出水平比自然失业率下的产出低1个百分点。

实际的(actual)通货膨胀率会降低多少?

预期通货膨胀率怎样变化?

②第二期,中央银行继续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使实际的(actual)产出水平比自然失业率水平下出低0.5百分点。

实际的(actual)通货膨胀率会降低多少?

预期通货膨胀率化?

③第三期,中央银行实行中性货币政策,而且Y=Yn。

第三期事实的通货膨胀率是多少?

④将①、②和③的结果在菲利普斯曲线图上画出来。

⑤假设理性预期,即

,简要讨论扩张性货币政策对产出水平,价格和就业的影响。

(北大2019研)

16.利用总供给和总需求曲线分析框架,

(1)分析石油危机引起的经济衰退即滞胀问题,和西方国家1929~1933年大萧条时期因为总需求骤减带来的经济衰退;

(2)如果政府不加干预,经济能否恢复正常?

为什么?

(3)说明时间、预期和市场是否完善在这种分析中所起的作用。

(4)基于上述分析,货币数量的改变会对经济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可以考虑时间因素,考虑不同的理论或学派)?

为什么?

(5)解释什么是货币中性和理性预期。

(武大2019研)

6.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6.3.1概念题

1.古典的总供给曲线:

一种长期总供给曲线。

在长期中,根据西方的经济学,经济的就业水平并不随着价格的变动而变动,而是总处于充分就业的状态,此时,总供给曲线为一条垂直线,即古典的总供给曲线。

其原因在于工资的充分弹性或劳动市场的充分竞争性。

劳动市场的充分竞争性保证了劳动市场经常处于均衡位置即充分就业。

劳动的供求主要受实际工资的影响。

在名义工资既定时,价格变动将引起实际工资变动,从而导致劳动市场非均衡;或劳动供大于求、或劳动求大于供。

由于充分竞争性,非均衡将导致名义工资变动,直至重新回到均衡位置。

2.总需求函数:

指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的价格水平与国民收入间的依存关系。

描述这一函数的曲线称为总需求曲线。

所谓总需求是指整个经济社会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下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它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支出和国外需求构成。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价格水平上升时,国民收入水平就下降;当价格水平下降时,国民收入水平就上升。

由产品市场均衡条件:

和货币市场均衡条件:

可以求得总需求函数。

3.劳动供给曲线(laborsupplycurve):

指描述人们提供的劳动和对劳动所支付的报酬之间的关系的曲线。

假设每一个劳动力的供给都只取决于工资,则劳动供给曲线可用图6-10表示。

图中S曲线为劳动供给曲线;0W、0L轴分别表示工资率和劳动数量。

①图a中S曲线为水平状态,当工资为W0时,能够提供的劳动数量与所需要的数量相等;当工资低于W0时,劳动供给为零;高于W0劳动供给也不增加。

②图b中的S曲线是整个行业或某种职业可能的情形。

工资从W0提高到W1,劳动供给就从L0上升到L1;工资下降,劳动供给相应减少。

该图的纵轴可用实际工资W/P表示,从而代表宏观(总量)意义上完全竞争的劳动供给曲线,它是实际工资的函数。

③图c中的S曲线说明工资增减对劳动供给没有影响的情形。

这种情形可能在短时期内出现,此时,个人来不及调整他们的工作计划或某些职业培训期较长,而此时工资增加了。

即使增加工资也不能吸引更多的劳动。

④图d是向后弯曲的劳动供给曲线。

它说明,当工资足够高(如W0)时,人们可以享用更多的闲暇而从事较少工作。

在E点上,提高工资会减少劳动的供给,当工资从W0提高到W1时,劳动供给则从L0减少到L1。

图6-10劳动供给曲线

4.劳动市场均衡:

指劳动的供给和需求处于均衡状态。

反映在劳动供给曲线和劳动的需求曲线上,就是这两条曲线的交点。

在这一点上,劳动的供给总量和劳动的需求总量正好相等,既不存在劳动力过剩,也不存在劳动力短缺。

这一点决定的就业量是均衡就业量。

4.附加预期的总供给函数:

是指加入预期价格后表示产出与价格变动关系的总供给函数,又称卢卡斯总供给函数,用公式一般表示为:

式中y为总产出,P为价格水平,y*为经济的潜在产量,参数γ>0,

为预期价格。

附加预期的总供给函数表明,经济的总产出与未被预期到的价格上升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

预期价格与实际价格的偏离会导致实际产出与经济正常产出的偏离,如果价格水平等于人们预期的值,则总供给等于自然率的产出水平。

否则,随着现实价格水平超出预期的价格水平,产出增加到自然率水平之上。

5.总供给曲线:

总供给函数的几何表示,表示经济当中的生产总量与价格总水平之间的对应关系。

一般地,生产总水平与价格总水平变化方向相同,也就是说总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延伸的。

总供给曲线可以通过劳动市场和总量生产函数的分析得到。

总供给曲线的形状取决于价格总水平如何影响劳动市场上的均衡就业量。

如果价格总水平的变动以相同的方式影响劳动的需求和供给,那么它对均衡就业量不产生影响,也就不会对产出量产生影响。

这时,总供给曲线是一条直线。

如果价格总水平变动对劳动的需求和供给产生不同的影响,则供给曲线就会具有其他形状。

例如,如果价格总水平只影响劳动的需求而不影响劳动的供给,那么价格总水平提高将使得劳动需求增加,从而均衡就业量增加,并最终导致产出量增加。

此时,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短期和长期的总供给曲线的政策含义有

(1)在短期内,随着总需求的不同,经济可以处于萧条和高涨的状态。

此时,政府可以通过调整总需求使得经济位于充分就业的产出水平。

(2)在长期中,经济保持在潜在产出的水平,需求管理政策不能改变国民收入,只能改变价格总水平。

6.总需求曲线:

表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价格水平与国民收入间的依存关系的曲线。

所谓总需求是指整个经济社会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下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它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支出和国外需求构成。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价格水平提高时,国民收入水平就下降;当价格水平下降时,国民收入水平就上升。

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其机制在于:

当价格水平上升时,将会同时打破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上的均衡。

在货币市场上,价格水平上升导致实际货币供给下降,从而使LM曲线向左移动,均衡利率水平上升,国民收入水平下降。

在产品市场上,一方面由于利率水平上升造成投资需求下降(即利率效应),总需求随之下降;另一方面,价格水平的上升还导致人们的财富和实际收入水平下降以及本国出口产品相对价格的提高从而使人们的消费需求下降,本国的出口也会减少、国外需求减少,进口增加。

这样,随着价格水平的上升,总需求水平就会下降。

总需求曲线的斜率反映价格水平变动一定幅度使国民收入(或均衡支出水平)变动多少。

IS曲线斜率不变时,LM曲线越陡,则LM移动时收入变动就越大,从而AD曲线越平缓;相反,LM曲线斜率不变时,IS曲线越平缓(即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越敏感或边际消费倾向越大),则LM曲线移动时收入变动越大,从而AD曲线也越平缓。

政府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如政府支出扩大,或扩张性货币政策,都会使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反之,则向左下方移动。

7.潜在就业量和潜在产量:

潜在就业量即充分就业量,指一个社会在现有激励条件下所有愿意工作的人都参加生产时所达到的就业量。

由于经济中一些难以避免的原因,当就业量等于潜在就业量时,失业率并不为零,这时的失业率被称为自然失业率。

一般地,当就业量低于潜在就业量时,失业率高于自然失业率;反之,当就业量高于潜在就业量时,失业率低于自然失业率。

在宏观经济学中,潜在就业量通常被看做是一个外生变量,即它不取决于产量、消费、投资和价格水平等宏观经济变量。

但另一方面,一个社会的潜在就业量又不是固定不变的,它随着人口的增长而稳定增长。

潜在产量指在现有资本和技术条件下,经济社会的潜在就业量所能生产的产量,即:

式中,

为潜在就业量;

即为潜在产量。

因为潜在就业量不受价格水平等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所以潜在产量也不受价格水平等经济变量的影响,也被视为一个外生变量。

当一个经济社会的生产达到了其潜在产量时,意味着该经济社会较充分地利用了现有的经济资源。

8.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

一种短期总供给曲线。

它的两个假设为:

(1)货币工资刚性,只能升不能降;

(2)人们有“货币幻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