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06165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106 大小:91.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6页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6页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6页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6页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docx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docx(10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docx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1单元长度单位

一、单元教材分析:

1、主要内容:

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用厘米量;认识米,用米量;认识线段,量画线段。

2、地位与作用:

在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

是学生进一步学习长度单位、和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

二、单元教学目标:

1、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3、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4、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三、单元教学重点:

1、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

2、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知道1米=100厘米。

3、画和量线段的方法。

四、单元教学难点:

正确的使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工具量和画线段。

五、单元教法设计:

1、通过创设情景,使学生体验到现有方法的局限性,从而产生一种创新工具的欲望。

统一长度单位,用不同的物品做计量单位去测量统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

2、按照儿童学习的特点,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

3、使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体验、感受学习数学成功的体验,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关于线段采取直接描述的方式,多补充线段的练习。

六、课时安排:

4课时

 

第1课时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掌握用厘米量的方法。

教学难点:

在建立1厘米长度观念的基础上,较正确、灵活的估测出较小物体的长度。

教具准备:

直尺、纸条、回形针、练习本、铅笔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1、感受长度这个量:

(1)出示新铅笔、教师书写笔,比一比,谁长谁短?

(2)提出新问题:

铅笔和教师书写笔到底有多长呢?

这就要用长度来表示。

(板书:

长度)

2、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1)学生看图教师叙述:

很久很久以前,人们用身体的一部分来测量长度的。

例如:

用手臂、手指、鞋长、步长等做工具来测量。

(2)分别演示:

用手臂测黑板长,用手指测课桌面的长边,用步长测教室长。

记下结果。

(3)学生同法操作,记下不同人测的结果。

(数与单位齐全)

(4)思维导向:

同一个物体,为什么测得的长度数据不一样?

(5)揭示矛盾问题:

每个人所用的测量工具和单位都不一样,故量出的长度也不同。

(6)思维导向:

要想准确地量出这些东西的长度,应该怎么办?

3、揭示课题,介绍测量的工具:

(1)我们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经常用到的工具是尺子。

尺子有很多种,课件简介。

请同学们拿出直尺。

(2)这就是我们学生常用的尺子,叫直尺。

请你摸一摸,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3)学生观察后汇报,课件展示①:

直尺放大图,使学生了解尺子的结构:

尺子上有很多密密麻麻的线,叫刻度线。

长些的线都对应着一个数字,从0到20。

还有两个字“厘米”,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长度单位:

厘米。

(补充板书:

单位。

板书:

厘米)

二、观察操作,探究新知。

1、认识1厘米,感受1厘米的长度。

(1)在直尺上找:

①你知道1厘米是多长吗?

请你在直尺上找一找,并把它表示出来。

②交流得出:

在直尺上找到刻度“0”,从刻度0到刻度1,这中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

③问:

除了刚才找出的这段是1厘米,你还能找到哪段是1厘米吗?

④提示思考后得出:

直尺上从刻度1到刻度2、从刻度2到刻度3……都是1厘米。

⑤感受1厘米的长:

用两个手指在尺子上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看着两指之间的距离,把它记在脑子里。

(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

(2)在生活中找1厘米:

我们刚才在直尺上找到了1厘米,下面找一找,在我们身边还有那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举例:

拿出你的手指在直尺上量一量,看看你的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

想一想:

我们的作业本里哪种格子大约是1厘米宽?

2、认识几厘米,感受几厘米的长度。

(1)我们知道1厘米有多长,那2厘米、3厘米……又是多长?

(2)指导操作:

用左手大拇指尖掐在直尺的0刻度线上,右手大拇指尖掐在2刻度线上。

(3)两指尖之间是几厘米长?

0到3呢?

(4)小结:

(也就是说,从刻度“0”到几,就是几厘米。

(5)再操作:

掐在4和7上,这之间是几厘米?

掐在5和14上,这之间又是几厘米?

(6)小结:

(末端数减始端数的得数就是几厘米。

(7)比划一下10厘米是多长?

问:

你的直尺是多少厘米长?

3、用厘米量。

(1)课件展示②测量纸条长的方法:

两对齐:

直尺与长边对齐,不能斜着;0刻度线与纸条左端对齐。

看刻度:

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纸条就长几厘米。

现在纸条的右端正好对着“5”,说明纸条长5厘米。

(2)学生实测物体的长,并随机点名回答,防止单位说错。

板书数量与单位,介绍长度表示方法:

几厘米,几㎝。

1测量自己准备的纸条,看一看它们分别长多少厘米?

同桌互换纸条测量,两人结果一致?

②量一量你的新铅笔和用过的铅笔分别长多少厘米。

③量一量练习本的长边多长。

④量一量你的一拃:

你的拇指和中指之间的距离是几厘米。

三、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一的1-2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和本领?

(我们认识了厘米。

学会了用尺子去测量物体的长度。

测量时要注意把尺子0刻度对准所量物体的左端,看右端对准尺子上的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五、课堂作业:

练习册

六、板书设计:

一、长度单位

测量长度的工具:

尺子(直尺、软尺、卷尺、皮尺等)

长度单位:

厘米cm

1厘米2厘米3厘米7厘米10厘米26厘米

1cm2cm3cm7cm10cm26cm

课后反思:

 

第2课时认识米和用米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会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单位的工具进行测量。

3、在学习活动中,通过同学之间的合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并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

学会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教具准备:

米尺、软尺、卷尺、1米长的绳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问:

你的哪个手指的宽是1厘米。

2、学生操作:

用直尺量一量数学课本的长边和短边各是多少厘米。

启发思考:

长边不止20厘米长,该怎么量?

(在20厘米处做记号,再接着量,最后加起来)

交流测量的结果。

3、学生操作:

用直尺量一量课桌的长是多少厘米,宽是多少厘米,并把结果告诉大家。

4、请一名小朋友用直尺量黑板的长,再请他用米尺量。

问:

发现了什么?

说明:

前面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量比较短的物体长度可以用厘米做单位。

5、揭题:

如果要量黑板或操场的长用厘米做单位就不方便了,就要用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来量。

今天我们就学习用米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板书课题:

认识米和用米量。

二、探究实践,体验活动。

1、认识米尺,感受1米的长度。

(1)感知1米的实际长度。

①出示米尺,告诉学生:

它的长度是1米,也可表示为1m。

②课件展示③:

米尺放大图,感受米尺的结构。

米尺的一面上有厘米刻度线,对应的数字是从0到100,有100厘米,也就是1米。

米尺的另一面也有刻度线,这面是寸和尺为单位的,我们以后学,现在不管它。

③学生操作:

拿出准备好的1米长的绳子,把它拉直。

仔细看一看,再闭眼想一想,1米有多长?

④学生操作:

两人一组,用米尺或1米绳子比一比两臂张开长,看从左手指尖到右边哪里是1米。

⑤学生操作:

两人一组,用米尺或1米绳子比一比身高,看从脚底到胸前哪里是1米。

⑥学生操作:

用1米绳子比一比,课桌面长边有1米长吗?

⑦看一看,想一想:

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2)感知几米的长度:

①学生操作:

两人一组,用米尺,量出1米、2米、3米的长度给大家看。

②学生操作:

点两人合作,用米尺,量出教室地面长和宽分别是几米。

(3)认识米与厘米的进率。

再次展示米尺:

米尺是1米长,上面有100厘米。

启发思考:

那么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操作:

用20厘米的直尺量一量1米绳子,看看绳子有多少厘米?

小结:

1米也就是100厘米。

(板书并引读:

1米=100厘米)

2、用米量。

(1)出示卷尺:

这是卷尺。

它可以量较长的物体长度或较长的距离。

(2)学生操作:

让两个小朋友合作到展示台上量出几条长绳子的长度。

(3)小结:

量物体长度时,一定要从物体的一端开始,一般用米尺或卷尺的“0”刻度对齐物体的一端,一直量到物体的另一端。

尺子要放平放直。

这样才能量准确。

三、巩固练习:

课本练习一的P8第3、4、5题。

3题:

用新铅笔在米尺上比出。

4题:

根据生活认识判断。

5题:

用卷尺直接量出黑板长,把卷尺靠在黑板前,轮流读出别人的身高。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我们不仅认识了米,学会了用米去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或距离,还知道了1米=100厘米)

我们认识了米和厘米,学会了用米和厘米量。

厘米适合表示较短的长度;米适合表示较长的长度。

五、拓展练习:

比较长短,按从短到长的顺序排列。

1米10厘米40厘米1厘米1米35厘米5厘米28米

六、课外活动:

我们认识了米和厘米,学会了用米和厘米量。

回家后选择你最想量或最感兴趣的物体,用直尺和1米绳子测一测、量一量,并把它记录下来。

七、板书设计:

认识米和用米量

工具:

米尺软尺卷尺

标注:

1米、2米、3米、6米、9米

进率:

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

1m=100cm100cm=1m

课后反思:

 

第3课时认识线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观察、感知线段,认识线段的特征,并体验画线段的方法以及估算的方法。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的长,能用直尺画出指定长度的线段(限整厘米)。

3、培养学生的观察、想像、操作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量线段、画线段。

教学难点:

学会画制定长度的线段。

教具准备:

米尺、软尺、卷尺、1米长的绳子

教学过程:

直尺,细铁丝。

一、创设情境,直观感知。

1、导入新课,课件展示:

小明家到学校有4条路,走那条路最近?

为什么?

导语: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弯的、直的东西还很多,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2、认识线段。

(1)出示:

直尺、直的吸管、弯的吸管、铅笔、绳子、铁丝。

问:

你觉得这些东西哪些是直的?

(2)小结:

像这样直直的线,有两头的,我们就叫它线段。

(板书课题:

认识线段)

(3)教师在黑板上画几条线段后介绍:

线段都是直的。

线段的两端有两个点,表示线段的端点。

3、找线段。

(1)我们身边哪些东西的边可以看作线段?

为什么?

(学生交流,说一说、评一评。

(2)P5做一做第1题。

(并说出判断的根据。

二、自主探究,量画线段。

1、量线段。

(1)提出问题:

线段是可以量出长度的,怎么量呢?

点名说说,教师示范。

(2)学生操作:

量一量课本P5上线段的长度,并标注在线下。

(教师巡查指导)。

(3)小结量法:

先把尺子上的0刻度线对准线段的左端,直尺不能把线段蒙住。

再看右端对着刻度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