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三各地名校化学月考试题汇编钠和碱金属1.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92172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25.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高三各地名校化学月考试题汇编钠和碱金属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江苏高三各地名校化学月考试题汇编钠和碱金属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江苏高三各地名校化学月考试题汇编钠和碱金属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江苏高三各地名校化学月考试题汇编钠和碱金属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江苏高三各地名校化学月考试题汇编钠和碱金属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高三各地名校化学月考试题汇编钠和碱金属1.docx

《江苏高三各地名校化学月考试题汇编钠和碱金属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高三各地名校化学月考试题汇编钠和碱金属1.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高三各地名校化学月考试题汇编钠和碱金属1.docx

江苏高三各地名校化学月考试题汇编钠和碱金属1

江苏2009高三各地名校化学月考试题汇编(钠和碱金属1)

1.[江苏省南通中学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复习高三化学]某中学化学教材上有如下介绍:

“在氢氧化钠浓溶液中加入氧化钙,加热,制得白色固体就是碱石灰,它是水和二氧化碳的吸收剂”。

有两个实验小组决定通过实验来探究碱石灰的组成。

(1)第一小组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

 

下列关于溶液中n(OH-)、n(Ca2+)、n(Na+)之间的关系式正确的是________

A.n(Na+)+2n(Ca2+)=n(OH-)B.2n(Na+)+2n(Ca2+)=n(OH-)

C.n(Na+)+n(Ca2+)=2n(OH-)

现有4.0g碱石灰,设其中n(Na+)=xmol,n(Ca2+)=ymol,请填写下列空格:

碱石灰的可能组成

NaOH,

CaO

NaOH,CaO,

Ca(OH)2

NaOH,

Ca(OH)2

NaOH,Ca(OH)2

H2O

x,y之间关系式(等式或不等式)

A

40x+56y﹤4.0﹤

40x+74y

B

C

把表中A、C的关系式填在下面空格上: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小组查得如下资料:

氢氧化钙在250℃时不分解,高于250℃时才分解;氢氧化钠在580℃时不分解。

他们设计了如下方案并得出相应相关数据:

取市售碱石灰4.0g,在250℃时加热至恒重,测得固体质量减少了0.6g,剩余固体在580℃时继续加热至恒重,测得固体质量又减少了0.7g.请通过计算确定该碱石灰各成分的质量分数?

(要计算过程)

答案

(1)(3分)AA:

40x+56y=4.0C:

40x+74y﹤4.0

(2)(3分)NaOH%=13%Ca(OH)2%=72%H2O%=15%

2.[江苏省南通中学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复习高三化学]钾是活泼的碱金属,钾和氧有氧化钾(K2O)、过氧化钾(K2O2)和超氧化钾(KO2)等多种化合物。

⑴钾和硝酸钾反应可制得K2O(10K+2KNO3→6K2O+N2),39.0g钾与10.1g硝酸钾充分反应生成K2O的质量为g。

⑵某过氧化钾样品中氧的质量分数(杂质不含氧)为0.28,则样品中K2O2的质量分数为。

⑶超氧化钾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4KO2+2CO2→2K2CO3+3O2),在医院、矿井、潜水、高空飞行中用作供氧剂。

13.2L(标准状况)CO2和KO2反应后,气体体积变为18.8L(标准状况),计算反应消耗的KO2的质量。

⑷KO2加热至600℃部分分解得到产物A。

6.30g产物A充分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钾并产生氧气1.12L(标准状况),试确定产物A中钾氧两种原子个数之比。

如果产物A只含有两种化合物,写出所有可能的化学式并计算A中两种化合物的物质的量之比。

答案.⑴28.2(2分)。

⑵96.25%(2分)。

⑶71g(2分)。

⑷n(K):

n(O)=2:

3(2分);n(KO2):

n(K2O2)=2:

1(1分),n(KO2):

n(K2O)=4:

1(1分)。

3.[江苏省南通市2009届高三期中检测11月](6分)将1.05g铝和过氧化钠的混合物放入一定量的水中,充分反应后固体无剩余。

再向其中加入50mL1mol·L一1的盐酸,可恰好使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沉淀消失。

求原混合物中铝、过氧化钠各多少克?

解:

有关反应为:

2Na2O2+2H2O=4NaOH+02↑

2Al+2NaOH+2H2O=2NaAl02+3H2↑

NaAlO2+HCl+H20=Al(OH)3↓+NaCl

A1(OH)3+3HCl3+3HCl=AlCl3+3H20

最终溶液中所含溶质为NaCl、AlCl3,

设NaCl、AlCl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mol,ymol,则Na202、Al的物质的量分别为,依题意有:

 

4.[江苏省南通市2009届高三期中检测11月]在一定温度下碳酸钠的溶解度为40g,向280g的饱和碳酸钠溶液中加入10.6g无水碳酸钠,搅拌静置,最终所得晶体的质量为[D]

A.10.6gB.60.6gC.2.86gD.89.2g

5.[江苏省南通市2009届高三期中检测11月]在25℃,101Kpa下由HCHO(g)、H2和CO组成的混合气体共6.72g,其相对氢气的密度为14将该气体与2.24L氧气(标准状况)充分反应后的产物通过足量的Na202粉末,使Na202粉末增重的质量为[B]

A.等于6.72gB.小于6.72gC.大于6.72gD.无法计算

6\[江苏省启东中学2009届高三阶段调研测].禽流感是一种由甲型流感病毒(H5N1)的一种亚型引起的传染性疾病,被国际兽疫局定为甲类传染病。

2005年10月25日国家根据禽流感疫情,在疫区到处洒上了石灰,甚至在树上也洒上了石灰,很是醒目。

根据有关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CD]

A.石灰之所以可以杀灭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是由于石灰与水反应产生的氢氧化钙显强碱性,病毒为蛋白质,可以使蛋白质变性,而使病毒失去活性

B.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pH不变

C.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Ca2+的物质的量不变

D.给饱和石灰水溶液升高温度,c(Ca2+)的浓度不变

7、[江苏省启东中学2009届高三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ag下列物质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后的气体(1.01×105Pa,120℃),通过足量的过氧化钠充分反应后,过氧化钠增重bg,符合b>a的选项有[BD]

A.HCHOB.CH3COOCH2CH3C.HOOCCOOHD.纤维素

8.[江苏省姜堰市姜淮培训中心2009届高三化学周练九](12分)取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两份A和B,每份10mL,分别向A、B中通入不等量的CO2,再继续向两溶液中逐滴加入0.1mol·L-1的盐酸,标准状况下产生的CO2气体体积与所加的盐酸溶液体积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1)原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2)曲线A表明,原NaOH溶液中通入CO2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成分是什么?

其物质的量之比为多少?

 

 

(3)曲线B表明,原NaOH溶液中通入CO2后,所得溶液加盐酸后产生CO2气体体积(标准状况)的最大值为mL。

答案(12分)

(1)0.75mol/L(3分)

(2)Na2CO3,NaOH;(3分)1:

3。

(3分)

(3)112mL。

(3分)

9.[江苏省姜堰市姜淮培训中心2009届高三化学周练九]1mol过氧化钠与2mol碳酸氢钠固体混合后,在密闭的容器中加热充分反应,排出气体物质后冷却,残留的固体物质是[A]

A.Na2CO3B.Na2O2Na2CO3

C.NaOHNa2CO3D.Na2O2NaOHNa2CO3

10.[江苏省口岸中学2009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把一瓶不饱和的烧碱溶液分成4等份。

保持温度不变,向4份溶液中分别加入一定量的NaOH固体、Na2O2、Na2O和Na,使溶液均恰好饱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加入的NaOH质量一定最大

B.加入的Na2O2和Na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C.制成饱和溶液后,4份溶液中所含NaOH质量相同

D.加入的NaOH、Na2O2、Na2O、Na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1∶2

11.[江苏省口岸中学2009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10分)NaHCO3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缓慢分解,Na2CO3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

Na2CO3+nH2O=Na2CO3·nH2O(n为平均值,n≤10)。

取没有妥善保管已部分变质的NaHCO3样品A9.16g,溶于水配成溶液,慢慢滴入稀盐酸并不停地搅拌,加入盐酸的体积与生成的CO2的体积(标准状况)如下表。

(不计溶于水的CO2气体)

盐酸体积(mL)

8

15

20

50

x

120

150

生成CO2体积(mL)

0

112

224

896

2240

2240

2240

试求:

(1)当加入盐酸后,生成CO2体积不再增加时,x的最小值为。

(2)未变质前NaHCO3的质量。

(3)部分变质后样品A中的成分及各成分的物质的量。

答案.

(1)110(3分)

(2)滴加盐酸15mL至20mL时,NaHCO3+HCl=NaCl+H2O+CO2↑

c(HCl)=

=1.0mol/L(2分)

原样品中n(NaHCO3)=n(HCl)=1.0mol/L×110mL/1000mL/L=0.11mol

原样品中NaHCO3的质量:

0.11mol×84g/mol=9.24g(1分)

(3)依据题意,样品A中含有NaHCO3和Na2CO3·nH2O

设样品A中NaHCO3和Na2CO3·nH2O的物质的量分别为a和b

则a+b=2240ml/22400mL/mol

a+2b=0.11mol

a=0.090molb=0.010mol

n(H2O)=(9.16g-0.090mol×84g/mol-0.010mol×106g/mol)/18g/mol

=0.03mol(2分)

Na2CO3·nH2O为Na2CO3·3H2O,物质的量为为0.010mol

NaHCO3为0.090mol(2分)

答:

样品A中含有0.090molNaHCO3,0.010molNa2CO3·3H2O。

12.[江苏省江安中学2009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月考]下列有关Na2CO3和NaHCO3性质的比较中,不正确的是[C]

A.对热稳定性:

Na2CO3>NaHCO3B.常温时水溶性:

Na2CO3>NaHCO3

C.与稀盐酸反应的快慢:

Na2CO3>NaHCO3D.相对分子质量:

Na2CO3>NaHCO3

13.(江苏海州高级中学2009届高三化学第三次综合测试)(12分)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的“侯氏制碱法”曾为世界制碱工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他以NaCl、NH3、CO2等为原料先制得NaHCO3,进而生产出纯碱。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H3+CO2+H2ONH4HCO3;NH4HCO3+NaClNaHCO3↓+NH4Cl;

2NaHCO3

Na2CO3+CO2↑+H2O

(1)碳酸氢铵与饱和食盐水反应,能析出碳酸氢钠晶体的原因是(填字母标号);

a.碳酸氢钠难溶于水b.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

c.碳酸氢钠的溶解度相对较小,所以在溶液中首先结晶析出

(2)某探究活动小组根据上述制碱原理进行碳酸氢钠的制备实验,同学们按各自设计的方案实验。

①一位同学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含氨的饱和食盐水中制备碳酸氢钠,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图中夹持、固定用的仪器未画出)。

 

试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Ⅰ)乙装置中的试剂是;

(Ⅱ)丁装置中稀硫酸的作用是;

(Ⅲ)实验结束后,分离出NaHCO3晶体的操作是(填分离操作的名称)。

②另一位同学用图中戊装置(其它装置未画出)进行实验。

(Ⅰ)实验时,须先从a管通入气体,再从b管中通入气体;

(Ⅱ)有同学建议在戊装置的b管下端连接己装置,理由是;

(3)请你再写出一种实验室制取少量碳酸氢钠的方法:

答案.

(1)c

(2)①(Ⅰ)饱和碳酸氢钠溶液;(Ⅱ)吸收未反应的NH3(答“防止倒吸”或“吸收CO2”不给分);(Ⅲ)过滤②(Ⅰ)NH3,CO2;(Ⅱ)增大气体与溶液接触面积,提高CO2吸收率;

(3)用碳酸氢铵与适量饱和食盐水反应。

(或往烧碱溶液中通入过量CO2;往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过量CO2等.

13(江苏海州高级中学2009届高三化学第三次综合测试).向某NaOH溶液中通人CO2气体后得溶液M,因CO2通人量的不同,溶液M的组成也不同。

若向M中逐滴加人盐酸,产生的气体体积V(CO2)与加人盐酸的体积V(HCl)的关系有下列图示四种情况,且

(2)、(3)、(4)图中分别有OA<AB,OA=AB,OA>AB,则下列分析与判断不正确的是(不计CO2的溶解)[CD]

A.M中只有一种溶质的有

(1)和(3)B.M中有两种溶质的有

(2)和(4)

C.2)图显示M中c(NaHCO3)>c(Na2CO3)D.(4)图显示M中c(NaHCO3)>c(Na2CO3)

14(江苏省栟茶09高三化学测试卷11月)钾是活泼的碱金属,钾和氧有氧化钾(K2O)、过氧化钾(K2O2)和超氧化钾(KO2)等多种化合物。

(1)钾和硝酸钾反应可制得K2O(10K+2KNO3→6K2O+N2),39.0g钾与10.1g硝酸钾充分反应生成K2O的质量为g。

(2)某过氧化钾样品中氧的质量分数(杂质不含氧)为0.28,则样品中K2O2的质量分数为。

(3)超氧化钾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4KO2+2CO2→2K2CO3+3O2),在医院、矿井、潜水、高空飞行中用作供氧剂。

13.2L(标准状况)CO2和KO2反应后,气体体积变为18.8L(标准状况),计算反应消耗的KO2的质量。

 

(4)KO2加热至600℃部分分解得到产物A。

6.30g产物A充分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钾并产生氧气1.12L(标准状况),试确定产物A中钾氧两种原子个数之比。

如果产物A只含有两种化合物,写出所有可能的化学式并计算A中两种化合物的物质的量之比。

答案.

(1)28.2g

(2)96.25%

(3)71g

(4)KxOy+x/2CO2→x/2K2CO3+(y-0.5x)/02

39x+16y11.2(y-0.5x)

6.31.12

解得x︰y=2︰3即n(K)︰n(O)=2︰3

即得化学式为:

(KO2与K2O22︰1)(KO2与K2O4︰1)

15.(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中试卷)某溶液中加入铝粉能产生氢气,在该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D】

A.Na+、Ca2+、Cl-、ClO-B.Cu2+、Fe2+、NO3-、SO42-

C.K+、NH4+、Cl-、SO42-D.Na+、K+、Cl-、SO42-

16.(江苏省口岸中学09届秋学期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把一瓶不饱和的烧碱溶液分成4等份。

保持温度不变,向4份溶液中分别加入一定量的NaOH固体、Na2O2、Na2O和Na,使溶液均恰好饱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B】

A.加入的NaOH质量一定最大

B.加入的Na2O2和Na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C.制成饱和溶液后,4份溶液中所含NaOH质量相同

D.加入的NaOH、Na2O2、Na2O、Na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1∶2

17.(江苏省口岸中学09届秋学期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10分)NaHCO3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缓慢分解,Na2CO3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

Na2CO3+nH2O=Na2CO3·nH2O(n为平均值,n≤10)。

取没有妥善保管已部分变质的NaHCO3样品A9.16g,溶于水配成溶液,慢慢滴入稀盐酸并不停地搅拌,加入盐酸的体积与生成的CO2的体积(标准状况)如下表。

(不计溶于水的CO2气体)

盐酸体积(mL)

8

15

20

50

x

120

150

生成CO2体积(mL)

0

112

224

896

2240

2240

2240

试求:

(1)当加入盐酸后,生成CO2体积不再增加时,x的最小值为。

(2)未变质前NaHCO3的质量。

(3)部分变质后样品A中的成分及各成分的物质的量。

答案.

(1)110(3分)

(2)滴加盐酸15mL至20mL时,NaHCO3+HCl=NaCl+H2O+CO2↑

c(HCl)=

=1.0mol/L(2分)

原样品中n(NaHCO3)=n(HCl)=1.0mol/L×110mL/1000mL/L=0.11mol

原样品中NaHCO3的质量:

0.11mol×84g/mol=9.24g(1分)

(3)依据题意,样品A中含有NaHCO3和Na2CO3·nH2O

设样品A中NaHCO3和Na2CO3·nH2O的物质的量分别为a和b

则a+b=2240ml/22400mL/mol

a+2b=0.11mol

a=0.090molb=0.010mol

n(H2O)=(9.16g-0.090mol×84g/mol-0.010mol×106g/mol)/18g/mol

=0.03mol(2分)

Na2CO3·nH2O为Na2CO3·3H2O,物质的量为为0.010mol

NaHCO3为0.090mol(2分)

答:

样品A中含有0.090molNaHCO3,0.010molNa2CO3·3H2O。

18.(常州一中2009届12月高三化学月考)(12分)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的“侯氏制碱法”曾为世界制碱工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他以NaCl、NH3、CO2等为原料先制得NaHCO3,进而生产出纯碱。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H3+CO2+H2ONH4HCO3;NH4HCO3+NaClNaHCO3↓+NH4Cl;

2NaHCO3Na2CO3+CO2↑+H2O

(1)碳酸氢铵与饱和食盐水反应,能析出碳酸氢钠晶体的原因是(填字母标号)。

a.碳酸氢钠难溶于水b.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

c.碳酸氢钠的溶解度相对较小,所以在溶液中首先结晶析出

(2)某探究活动小组根据上述制碱原理,进行碳酸氢钠的制备实验,同学们按各自设计的方案实验。

①一位同学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含氨的饱和食盐水中制备碳酸氢钠,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图中夹持、固定用的仪器未画出)。

试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Ⅰ)乙装置中的试剂是;

(Ⅱ)丁装置中稀硫酸的作用是;

(Ⅲ)实验结束后,分离出NaHCO3晶体的操作是(填分离操作的名称)。

②另一位同学用图中戊装置(其它装置未画出)进行实验。

(Ⅰ)实验时,须先从管通入气体,再从管中通入气体;

(Ⅱ)有同学建议在戊装置的b管下端连接己装置,理由是;

(3)请你再写出一种实验室制取少量碳酸氢钠的方法:

答案

(1)c(1分)

(2)①(Ⅰ)饱和碳酸氢钠溶液;(Ⅱ)吸收未反应的NH3(答“防止倒吸”或“吸收CO2”不给分));

(Ⅲ)过滤(每空1分,共3分)

②(Ⅰ)a、NH3,b、CO2;(每空1分,共4分)

(Ⅱ)增大气体与溶液接触面积,提高CO2吸收率;(2分)

(3)用碳酸氢铵与适量饱和食盐水反应。

(或往烧碱溶液中通入过量CO2;往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过量CO2等。

其他合理方法均可)(2分)

19.(江苏省扬州中学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C】

A.稀硝酸、稀硫酸均能将木炭氧化成二氧化碳

B.Na2O2与水反应、红热的Fe与水蒸气反应均能生成碱

C.Li、C、P分别在足量氧气中燃烧均生成一种相应氧化物

D.NaHCO3、Na2CO3、(NH4)2CO3三种固体受热后均能生成气体

20.(江苏省扬州中学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D】

A.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都是置换反应

B.阴离子都只有还原性

C.与强酸、强碱都反应的物质只有两性氧化物或两性氢氧化物

D.分子晶体中都存在范德华力,可能不存在共价键

21.(江苏省华罗庚中学2009届年秋学期高三年级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焰火:

“脚印”、“笑脸”、“五环”,给世界各国留下深刻印象。

其主要原料是黑火药,还有草酸钠、碳酸铜(发出绿色的光)等发色剂和氯酸钾、

镁铝金属粉末等添加剂。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碳酸铜因为受热分解才发出绿色的光

B.氯酸钾的主要用途是产生紫色的焰火

C.焰火的产生与原子核外电子发生跃迁释放能量有关D.黑火药的主要成分是木炭、硫磺

22.(江苏省宿迁中学高三实验班化学模拟2)已知:

在氢氧化钠浓溶液中加入氧化钙,加热,制成的白色固体就是碱石灰。

有两个实验小组的同学决定通过实验探究碱石灰的组成。

(1)第一小组设计方案的流程如下:

①写出n(OH—)、n(Ca2+)与n(Na+)的关系:

n(Na+)=。

②设n(Na+)=xmol、n(Ca2+)=ymol,请填写下表:

碱石灰的

可能组成

NaOH、CaO

NaOH、CaO、

Ca(OH)2

NaOH、

Ca(OH)2

NaOH、

Ca(OH)2、H2O

n(Na+)、n(Ca2+)

的关系

40x+56y=4

(2)第二小组同学查得如下资料:

Ca(OH)2在250℃时不分解、NaOH在580℃时不分解。

他们设计了如下方案并得出相关数据:

取市售碱石灰4.0g,在250℃时加热至恒重,测得固体质量减少了0.42g,剩余固体在580℃时继续加热至恒重,固体质量又减少了0.75g。

请通过计算确定该碱石灰各成分的质量分数。

答案.(10分)

(1)①n(Na+)=n(OH—)—2n(Ca2+)(1分)

②40x+56y<4.0<40x+74y(1分);40x+74y=4.0(1分);40x+74y<4.0(1分)

(2)H2O%=10.5%(2分);Ca(OH)2%=77.1%(2分);NaOH%=12.4%(2分)

23.(海州高级中学2009届高三化学第三次综合测试)向某NaOH溶液中通人CO2气体后得溶液M,因CO2通人量的不同,溶液M的组成也不同。

若向M中逐滴加人盐酸,产生的气体体积V(CO2)与加人盐酸的体积V(HCl)的关系有下列图示四种情况,且

(2)、(3)、(4)图中分别有OA<AB,OA=AB,OA>AB,则下列分析与判断不正确的是(不计CO2的溶解)(CD)

A.M中只有一种溶质的有

(1)和(3)B.M中有两种溶质的有

(2)和(4)

C.2)图显示M中c(NaHCO3)>c(Na2CO3)D.(4)图显示M中c(NaHCO3)>c(Na2CO3)

24.(海州高级中学2009届高三化学第三次综合测试)(12分)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的“侯氏制碱法”曾为世界制碱工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他以NaCl、NH3、CO2等为原料先制得NaHCO3,进而生产出纯碱。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H3+CO2+H2ONH4HCO3;NH4HCO3+NaClNaHCO3↓+NH4Cl;

2NaHCO3

Na2CO3+CO2↑+H2O

(1)碳酸氢铵与饱和食盐水反应,能析出碳酸氢钠晶体的原因是(填字母标号);

a.碳酸氢钠难溶于水b.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

c.碳酸氢钠的溶解度相对较小,所以在溶液中首先结晶析出

(2)某探究活动小组根据上述制碱原理进行碳酸氢钠的制备实验,同学们按各自设计的方案实验。

①一位同学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含氨的饱和食盐水中制备碳酸氢钠,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图中夹持、固定用的仪器未画出)。

试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Ⅰ)乙装置中的试剂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