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对话新《守则》新《规范》.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91425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师生对话新《守则》新《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师生对话新《守则》新《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师生对话新《守则》新《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师生对话新《守则》新《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师生对话新《守则》新《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师生对话新《守则》新《规范》.docx

《师生对话新《守则》新《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师生对话新《守则》新《规范》.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师生对话新《守则》新《规范》.docx

师生对话新《守则》新《规范》

师生对话新《守则》新《规范》

  日前,教育部颁发了新的《中小学生守则》和新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在广大中小学校产生了强烈反响。

新《守则》、新《规范》受到师生广泛认同。

许多学校积极组织教师、学生认真学习。

记者近日走访了北京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学校、北京十一学校等学校,与学校的初高中年级班主任教师、学生围绕新《守则》、新《规范》进行了座谈,就“珍爱生命”“文明上网”“心理健康”“热爱劳动”等师生普遍关注的话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话题1.关键词:

珍爱生命  《中小学生守则》第4条指出:

“珍爱生命,注意安全,锻炼身体,讲究卫生。

”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第37条指出:

“珍爱生命,不吸烟,不喝酒,不滥用药物,拒绝毒品。

”  教师:

“珍爱生命”的提出具有现实意义  管杰(北京十一学校副校长)认为,“珍爱生命”强调了生命的重要性。

要学生珍惜生命,理解生存的意义,善待自己,善待他人。

现在许多学生对于生命没有正确的认识,往往因为一点小事动不动就拿死来威胁,产生轻生的想法,甚至有一些学生真的去做。

这种行为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很大的损失。

现代社会各种各样的不珍惜生命的行为很多,比如犯罪、吸毒等等。

问题复杂了,多样化了,我们的守则和规范也适时的改变了,具有很好的宽泛性和针对性。

  杨红(翠微小学教师)认为,现在的学生对于生命没有一个完整正确的认识,不知道生命的含义,对于死亡没有基本的恐惧和严肃态度,“死”、“自杀”在他们嘴里经常可以听到。

  朱郁(培星小学副校长)说,现在的学生不知道躲车,过马路不是人让车,而是车让人。

有一次我看到一个学生过马路,车很多,她就在车丛里钻来钻去,问她为什么不让车,她说,“我知道车不敢撞我的。

”我们给学生发的“小黄帽”,在人丛中很显眼,司机远远的就会看见,但是许多学生过马路却从来都不戴。

因此“珍爱生命”的提出,就特别具有现实意义。

  邢凤玉(北京十一学校教师)认为,现在许多学生对于毒品的危害认识不足,只是表面上知道毒品不好,但是会有多大的危害?

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不是很清楚。

有一次召开禁毒主题班会,我问学生,“如果只让你们吸一次,你们会不会去试一下?

”结果有将近一半的同学都举了手;我接着问,“那你们认为自己有没有能力抵抗这种毒瘾呢?

”全班同学都认为自己有这种能力。

在他们看来,吸一次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抵抗不住毒瘾是那些吸毒的人意志力不强。

后来我给学生们看了一个宣传片,他们才受到很大震动。

  学生:

很多同学不知道“死”意味着什么  张一哲(北京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学校学生)说,我觉得珍爱生命这一条非常重要。

以前没有把生命提到一个应有的高度,很多同学不知道死亡到底是怎么回事,以为就像吃饭睡觉一样平常,不知道死亡会给自己的家人和朋友以及社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赵飞(北京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学校学生)认为对生命必须有一种崇敬感、敬畏感,因为无论从任何一个方面讲,死亡都是悲哀的,轻易的说死或者轻易的去死都是没有经过慎重考虑的。

  现在中学生吸烟问题日益严重。

冯阳(北京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学校学生)说,我认为学生吸烟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一是校园风气不好,学校领导和老师不管;二是盲目效仿成人,认为是自己长大了,是一种有个性的表现;三是心烦时,跟着电视电影上的成人学,认为吸烟可以解除烦恼。

其实如果我们的大环境良好,在学校有老师管着,在家里有父母看着,在社会上有其他人监督,那些想抽烟的人就没有抽烟的机会。

比如,一次一个同学在学校附近的小区抽烟,被一位居民看见了,报告给了学校。

如果我们的居民都能象这个居民这样,抽烟的学生肯定会大大减少。

  大多数同学认为不吸烟,不滥用药物,拒绝毒品,是每个人都应该具有的基本意识。

孙羽嘉(北京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学校学生)说,我觉得毒品离我们并不遥远,“我周围就有一些成年人在吃禁药之类的东西。

我们小区周围的游戏厅、网吧等地方,平时不注意觉得很干净,事实上经常去那里的人就会碰到一些人向你兜售毒品之类的东西。

”同学们认为,只要我们加强防范措施,不吸烟,不结交不良朋友,不进入任何性质的游戏厅、网吧等场所。

毒品就不会离我们很近。

  话题2.关键词:

文明上网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第36条指出:

“遵守网络道德和安全规定,不浏览、不制作、不传播不良信息,慎交网友,不进入营业性网吧。

”  教师:

应教会学生最有效的利用网络  张晓华(北京十一学校教师)认为,把网络安全纳入行为规范很重要。

学生一旦沉迷其中,往往难以自拔,就是有老师和家长的监督,也很难起到作用,因此我们更重要的是前期预防,而不是事后补救。

  燕素侠(北京十一学校教师)认为许多学生对网络是有鉴别能力的,只是自控能力太弱。

有一些课程,尤其是综合课,要求学生回家上网查询一些相关信息,而有些家长害怕孩子登录一些不良网站,往往不是禁止孩子上网就是陪着孩子一起上网。

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我们应该教会孩子如何克制自己,不去浏览那些不好的网站网页。

  孙晓燕(北京十一学校教师)说,想要杜绝学生上网是不可能的,只有进行疏导,给予好的建议,教会他们如何最有效的利用网络。

教育工作者应该是网络的先行者,应自己首先熟悉网络,然后才能在学生上网之前给他们以指导,给出是非判断的标准。

  学生:

网络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谈话环境  赵飞同学认为,网络对于我们非常有用。

我们的生活是家庭、学校两点一线,对于外界信息的了解主要靠电视和网络。

电视只是单向地接收信息,而网络不但可以接收信息,还可以和其他人进行交流,比如我们学校的同学经常通过校园网开展班级论坛。

“网络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谈话环境,可以让我们在熟悉的环境里和同学、老师轻松对话,没有压力,更能坦白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当然,网络也有很多不好的因素,主要看怎么利用了。

如何正确的看待网络、正确的利用网络,弃除那些不好的东西,利用好的东西,学校应加强这方面的教育。

  雷琨(北京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学校学生)建议,网络虽然很普及,但却是一个完全虚拟的世界,缺乏必需的网络行为规范,我们应倡导文明上网,不在网络上骂人,说不负责任的话,应该给无形的东西以有形的约束。

  话题3.关键词:

心理健康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第23条指出:

“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不自卑,不嫉妒,不偏激,保持心理健康。

”  教师:

家庭原因是造成孩子心理问题的关键  燕素侠老师认为,有心理疾病的孩子还是很多的。

有的学生很自私,有的学习不太好的学生向学习好的同学请教问题,学习好的不愿说,怕别人学会了超过自己,不知道共同进步。

有的学生戒备心理很强,很少和同学沟通,认为有事和老师说只会教育你一下,给同学说有可能会出卖你,所以他们什么事也不讲出来,只是闷在心里。

  邹素芳(北京十一学校教师)认为心理问题是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长时间积累形成的。

有个学生,母亲从小就打他,父亲与他很少交流。

他觉得自己很孤独,不爱学习,不爱和同学在一起,而且做什么事都不自信。

认为父母的要求太高,自己做不到,压力太大。

“既然我做不到,那我就不去做。

”他经常这么说。

而且当着老师和同学的面经常说“压力不是动力,压力就是阻力。

”  家庭原因是造成孩子心理问题的关键,父母不和、父母离异、家庭暴力都是重要原因。

我们做老师的当然有责任帮助这些孩子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但是由于老师精力有限,班里学生人数又多,老师往往难以做到照顾好每一个学生,而且要化解一个孩子的心理问题,需要很大的努力,很长的时间,一个老师的精力往往是难以做到的。

  学生:

我们许多人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  冯阳同学向记者介绍说,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很普遍,比如有些同学有自闭症,不和任何人交流;有些同学忌妒心很强,喜欢和别人在钱财上、容貌上比较等等。

我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家长对他们的心理关注不够,同时因为中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父母太过宠爱,处处顺着他们,时间长了,就会有心理疾病。

  雷琨同学坦言,“我们很多同学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很多同学具有双重性格,反差很大。

我们有很多朋友,但是真正贴心的朋友却很少。

我们心理之所以出现问题,就是因为缺乏基本的沟通渠道,没有良好的沟通方式。

”我们一般很少和同学沟通,因为我的问题可能别人也有,说了也解决不了,搞不好还会影响别人的心情,因此我更多的是和老师沟通。

老师比自己年长,阅历丰富,自己的问题给他说说,往往会得到一个解决问题的方向。

  戴艺(北京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学校学生)说,我更多的也是和老师沟通,我不愿把自己的心理问题告诉父母,怕他们担心。

和老师交流则不同,他们不但不会有心理负担而且往往可以很好地帮助自己。

而有的同学更愿意把心理话讲给朋友、同学听,觉得同龄人之间没有什么年龄和心理上的差距。

  也有同学认为,老师往往只关注最好的和最差的学生,中间群体却容易被忽视。

其实中间的学生也想和老师交流,但没有什么机会。

因此中间的学生往往和同学交流的更多,或者是自己解决问题。

  而大部分同学还是更愿意和同学或者家长沟通解决问题,因为他们觉得老师毕竟是老师,即使在解决一些心理问题时,也是作为一个说教者的身份进行的,而解决心理问题更需要平等的交流,而这一点老师往往很难做到。

  话题4.关键词:

热爱劳动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第14条提出:

“认真做值日,保持教室、校园整洁。

”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第20条要求:

“认真值日,保持教室、校园整洁优美。

不在教室和校园内追逐打闹喧哗,维护学校良好秩序。

”  教师:

现在的孩子劳动积极性不高  杨红老师认为,这一条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现在的孩子们对于劳动积极性不高,比如做值日,现在有一个普遍现象是“低年级抢着做,中年级让着做,高年级不愿做”。

这一条的提出,有利于孩子树立劳动意识,理解劳动的必要性。

  燕素侠老师认为,做值日这件事,很多学生不愿意做,也反映出现在的孩子责任心意识淡漠。

这也与某些家长只关心孩子学习,只在意考试成绩有关。

有时,班里选干部,家长就会打电话过来说自己的孩子不适合做班干部,或者以孩子还有更多的事要做没有时间等种种借口推辞掉。

有些家长,不关心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不重视孩子责任心的培养。

  学生:

我们很多人从小就没有养成爱劳动的习惯  张塔(北京十一学校学生)认为,我们周围的确有很多同学不能正确对待劳动,这也与我们很多人从小就没有养成一种爱劳动的习惯,没有培养一种责任意识有关。

许多人小时候的劳动是通过利益驱使来完成的。

  吕行(北京十一学校学生)说,“认真值日”不仅是培养一种劳动意识,更是培养一种品德、一种责任意识。

小学生之所以劳动积极,就是因为他们认为班集体是他们自己的,他们有责任去搞好集体的卫生,而高年级的同学这种责任意识却很淡漠,只是重视学习成绩,不重视品质道德的培养。

有些同学做值日时很好,不做值日时则什么都不做,这样也不好。

我们应该养成一种保护环境卫生的习惯,无论做不做值日都应该有良好的卫生习惯。

  安素宁(北京十一学校学生)认为,如果一件事没有利益在里面,学生是否还会继续做,这就要看一个人是不是有责任感了。

做值日,不是为了得到表扬或者其他什么,只是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做值日还是一种习惯,是体现一个人良好修养的问题,保持环境干净卫生,是主观的意识、行为和习惯,而不是别人的监督和要求。

  尹信(北京十一学校学生)说,事实上,大部分同学是为了得到表扬或者不受到老师的批评才参加劳动去做值日的。

值日对他们来讲,是一种不得不做的事,认识到值日是一种责任,有这种责任意识的人很少。

  张艺莎(北京十一学校学生)分析道,班里的同学可以分为三类,一种是没有任何责任心的,任何时候都不劳动;二是随波逐流的,大家劳动我就劳动,大家不劳动我就不劳动,反正不比别人干得少,也不会比别人干得多;第三种就是认真做好每次值日。

我认为这种责任心很强的人,虽然表面上看是吃亏了,但是真正得益的才是他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