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在政治科高考中命题的五个特点.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90842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词在政治科高考中命题的五个特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古诗词在政治科高考中命题的五个特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古诗词在政治科高考中命题的五个特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古诗词在政治科高考中命题的五个特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古诗词在政治科高考中命题的五个特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诗词在政治科高考中命题的五个特点.docx

《古诗词在政治科高考中命题的五个特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词在政治科高考中命题的五个特点.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诗词在政治科高考中命题的五个特点.docx

古诗词在政治科高考中命题的五个特点

古诗词在政治科高考中命题的五个特点

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学宝库中的奇葩,是前人留下的珍贵化遗产。

近年,在政治高考试题中,以古诗词为材料的试题占据了相当的部分。

199年至2006年期间,所有全国卷以及地方卷中(不论单科卷或综合卷),共有此类型题14道,涉及17首古诗词。

综观近年高考政治试题中以古诗词为材料的题目,其命题主要有以下五个特点。

特点一:

从诗词选择看,以唐诗宋词中的名言名句为主

唐诗宋词是我国古代学的两大瑰宝。

在17首古诗词中,唐诗占11首、宋词1首。

所涉及13名作者中,唐代的有8名,即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张九龄、岑参、李约、张若虚;宋代的有3名,即王安石、苏轼、范成大;其他的2名,则分别是南唐的李煜和清代的林则徐。

以唐诗宋词中的名句作为命题选择,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化的民族自豪感,同时给沉稳、严谨的政治高考试题平添了一抹学的亮色。

特点二:

从命题范围看,主要集中在哲学常识

经过历史淘洗而遗留下的古诗词不仅有学艺术上的自我价值,更包涵了古诗词创作者自身的人生感悟以及对世界的思考。

在14道试题中,除了1997年全国卷第3题的“一江春水向东流”和2002年综全国卷第34题的“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分别考查了经济常识和政治常识外,其他的12题都是考查哲学常识的内容。

特点三:

从命题意图看,主要考查古诗句直接体现的哲学道理

古诗词不仅能给人以艺术的熏陶,更能启迪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性情。

在14道试题中,有11道试题用了“蕴涵”、“启示”、“表明”、“说明”、“反映”、“体现”、“依据”等词直接考查学生对古诗词中包含的哲学道理的理解和把握。

特点四:

从命题题型看,主要采用选择题形式

在14道试题中,1997年全国卷第3题“如何看待‘一江春水向东流’经济现象”采用了简答题的形式,其余试题均采用选择题的形式。

选择题是一种设题灵活、覆盖面广的多功能题型,具有题小量大、基础、快速的特点。

选择题形式的采用更有利于扩大命题视野,加强政治学科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的考查。

特点五:

从组题形式看,以古诗句作题干为主

选择题由题干和题肢二部分组成。

在14道试题中,2006年综全国卷第29题以四首古诗句作为题肢,着重考查学生对这些“古诗词”的理解与把握;其它13道试题均以每题一首“古诗句”作为题干,突出了考查学生掌握教材知识程度。

以古诗词为材料的政治试题,既涉及到学基础知识,也体现人精神和素质教育的要求。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对新时期青年学生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

附:

近年政治高考中的古诗词试题

1(199年全国政治卷第20题)“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这首唐诗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A只有正确认识才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B要使主观符合客观,就必须从实际出发

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可以有不同的反映

D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意识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2(1997年全国政治卷第3题)“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是人们对近年我国人才以及其他经济资由中西部地区向东部沿海地区流动这种经济现象的形象说法。

应如何正确看待这种经济现象?

3.(1998年全国政治卷第21题)王安石以“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的诗句,题咏秋菊。

苏东坡则认为秋菊不可能像春花那样落英满地,以“秋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的诗句加以嘲讽。

后,苏东坡在黄州果见秋菊落英,方知自己错了。

在这事上,苏东坡错在他不懂得

A下结论要以事实为依据

B认识受时间、地点和条的限制

认识事物须透过现象达到本质

D对同一对象的认识,不同的人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4(2001年全国政治卷第28题)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诗曰:

“人间四月芳菲尽,寺桃花始盛开。

”许多人对此提出疑义。

北宋科学家沈括曾在四月登庐实地考察,亲眼看到白诗中所描绘的景象,于是在《梦溪笔谈》中指出:

“平地三月花者,深中则有四月花,此地势高下之不同也。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根据高气温垂直分布规律,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便降低06℃。

白诗中的大林寺位于庐香炉峰顶,海拔约1200米,比平地气温约低7℃左右,因此,在农历四月上旬,当庐脚下的九江市已是“芳菲尽”的时候,顶上的大林寺则是桃花盛开,一片春色。

白诗中所描绘的景色表明

A.事物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形成不同的发展阶段

B.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

.事物的发展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

D.事物存在和发展的状况受具体条的制约

(2002年全国综卷第33题)“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杜甫《月夜忆舍弟》中的名句。

诗人感到“月是故乡明”,这表明

A.诗人的感受完全是主观的,不具有任何客观基础

B.诗人反映的是认识主体的心理感受,而非认识对象的客观状况

.审美活动不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

D.并不是所有的认识都是由客观存在决定

6(2002年全国综卷第34题)“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每逢中秋佳节,海峡两岸都会庆祝这一传统节日,这体现了中华民族有

A共同语言B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D共同化心理

7.(2002年全国综卷第3题)“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这说明

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有规律的②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遵循同样的规律

③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是古今不变的④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都是循环往复的

A.①B.①②.①③D.①④

8(2004年北京综卷第3题)“忽如一夜春风,千树万树梨花开”,这句诗说明

A.想象是突发的B.想象是随意的

.想象的形式是主观的D.想象的内容是客观事物

9(2004年广东政治卷第24题)同为宋朝的化名流,苏东坡的《食荔枝》对广东荔枝赞不绝口,说“日咬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蔡襄的《荔枝谱》却说天下的荔枝,以闽中为第一,蜀州次之,岭南为下。

这说明

A值判断总是有主观性

B.“趣味无商量”,美食评鉴没有客观标准

.两者的评价都受到乡土观念的影响,把自己家乡的荔枝说成是最好的

D.价值判断是有阶级性的,蔡襄是奸臣,所以不能客观看待广东荔枝的价值

10(200年春北京综卷第3题)“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

”这两句古诗启示我们,观察事物要

A善于区分整体与部分B善于区分新旧事物

善于把握事物的共性D透过现象抓住本质

11(200年江苏政治卷第16题)“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

”这体现了

A.社会变化总是循环往复的B.人类社会是变化发展的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D.社会发展是有规律的

12(200年广东政治卷第21题)“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荫学种瓜。

”这首诗蕴涵的哲理是

A.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无关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人的意识与自然环境无关D.自然环境决定人的意识

13(200全国综卷第30题)“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民族英雄林则徐的这一诗句,不仅激励了几代中国人抗击外国侵略、维护民族利益的斗争精神,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仍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这句诗体现的人生价值观是

①人生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②有价值的人生不应考虑个人利益 

③对社会的贡献大小决定了人生价值的高低④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以社会对个人的尊重为基础

A.①②B.①④.①③D.③④

14(2006年全国综卷第29题)“仁者乐,智者乐水”。

下列与水有关的名句中蕴涵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哲理的是

①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②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③芳林新叶催陈野,流水前波让后波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A①③B②④②③D①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