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20C下面层试验段总结.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78490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966.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AC20C下面层试验段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AC20C下面层试验段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AC20C下面层试验段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AC20C下面层试验段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AC20C下面层试验段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AC20C下面层试验段总结.docx

《AC20C下面层试验段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AC20C下面层试验段总结.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AC20C下面层试验段总结.docx

AC20C下面层试验段总结

AC-20C下面层试验段施工技术总结

在业主指挥部、监理及监理试验室的大力支持下,我项目部经过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后,于2017年7月23日顺利地进行了AC-20C下面层试验段的试铺工作。

经过对试铺全过程的跟踪检测,取得了可以指导工程正常施工的技术参数,为下步进行沥青砼下面层大规模施工提供了标准和技术依据,现将试铺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试验段概况

1.1.试铺路段:

K31+500~K31+700左幅,共200m

1.2.施工日期:

2017年7月23日,14:

00~18:

00

1.3.施工单位:

太平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1.4.监理单位:

四川省公路工程监理事务所

1.5.施工天气:

晴,35℃~23℃

1.6试验段施工目的:

1.6.1检验各种施工机械的类型、数量及组合方式是否匹配

1.6.2通过试拌确定拌和机的操作工艺、压实工艺,考察计算机打印装置的可信度,温度控制和每日的施工路段长度。

1.6.3通过试铺确定摊铺、压实工艺,确定松铺系数及碾压遍数和摊铺机接缝处理及控制离析的细部环节等,为大面积施工提出依据。

二.批准的生产配比情况:

2.1、依据规范和要求

(1)《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E20-2011)

(2)《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E42-2005)

(3)《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

(4)《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

(5)峨眉至夹江联网畅通工程(乐峨大道)公路工程项目设计文件

2.2、原材料检测

A.原材料详情:

粗集料:

2.36-4.75mm,4.75-9.5mm,9.5-16mm,16-26.5mm为黄荆坝料场;

细集料:

0-2.36mm为黄荆坝料场。

B:

(1)粗集料:

经拌合站过筛生成热料规格有16-26.5mm(5#热料仓),9.5-16mm(4#热料仓),4.75-9.5mm(3#热料仓),2.36-4.75mm(2#热料仓)。

料仓

规格

检测项目

检测结果

技术要求

5#热料仓

16-26.5mm

表观相对密度

2.774

≥2.5

毛体积相对密度

2.735

/

4#热料仓

9.5-16mm

表观相对密度

2.772

≥2.5

毛体积相对密度

2.726

/

3#热料仓

4.75-9.5mm

表观相对密度

2.755

≥2.5

毛体积相对密度

2.708

/

2#热料仓

2.36-4.75mm

表观相对密度

2.746

≥2.5

毛体积相对密度

2.684

/

(2)细集料:

经拌合站过筛生成热料规格为0-2.36mm(1#热料仓)。

料仓

规格

检测项目

检测结果

技术要求

1#热料仓

0-4.75mm

表观相对密度

2.726

≥2.5

表观密度

2.718

/

(3)矿粉:

峨胜的矿粉。

材料

规格

检测项目

检测结果

技术要求

矿粉

0-0.6mm

相对密度

2.714

≥2.5

(4)沥青:

四川国创兴路沥青材料有限公司的A-70石油沥青。

材料

规格

检测项目

检测结果

技术要求

沥青

A-70

相对密度(25℃)

1.038

实测值

(5)抗剥落剂:

成都海鹰科技有限公司(掺量为沥青用量的0.3%)。

2.3、AC-20C沥青下面层矿料级配的确定

根据代表性集料(热仓料)筛分结果,掺配曲线依据目标配比确定级配:

5#热料仓(16-26.5mm):

4#热料仓(9.5-16.5mm):

3#热料仓(4.75-9.5mm):

2#热料仓(2.36-4.75mm):

1#热料仓(0-4.75mm):

矿粉=18:

24:

18:

8:

27:

5。

通过下列筛孔的百分率%

筛孔尺寸

26.5

19

16

13.2

9.5

4.75

2.36

1.18

0.6

0.3

0.15

0.075

合成级配

100

98

81.3

68.8

58.2

38.3

28.4

22.4

16.6

12.1

8.5

6.1

级配

范围

上限

100

100

90

82

70

46

36

28

22

16

12

7

下限

100

90

74

62

50

32

22

16

10

6

4

3

合成级配图

2.4、试样拌制

(1)根据已确定的级配,以4.6%油石比为基准,按4.3%、4.6%、4.9%三组不同的油石比进行试样拌制。

每组油石比制作马歇尔试件4个(每个备料1500g)。

把合成矿料进行加热拌和(矿料的加热温度为180℃,沥青加热温度为160℃),击实温度为140℃。

(2)将拌和好的混合料进行马歇尔击实试验(双面各击75次),测定各试件高度(试件高度应符合63.5±1.3mm),用表干法测定试件的毛体积相对密度。

将试件按规范要求在60℃水中浸泡30-40min后进行马歇尔稳定度试验。

2.5、分析结果选定最佳油石比

(1)测定试件毛体积相对密度γf、稳定度、流值;计算空隙率VV、矿料间隙率VMA、沥青饱和度VFA、马歇尔模数。

其结果见下表

各项技术指标汇总表

油石比

最大理论相对密度

毛体积相对密度

空隙率

矿料间

隙率

沥青饱和度

稳定度

KN

流值mm

4.3

2.55

2.414

5.3

14.2

62.5

9.14

2.99

4.6

2.536

2.437

3.9

13.6

71.4

9.4

3.02

5.9

2.522

2.439

3.3

13.9

76.4

9.24

3.39

技术要求

3-5

≥12

65-80

≥8

2-4

(2)绘制并分析试件毛体积相对密度γf、马歇尔稳定度、空隙率VV、流值、矿间隙率VMA、沥青饱和度VFA与油石比关系图得最佳油石比4.6%。

2.6、验证最佳油石比:

以4.6%的油石比用量制作马歇尔试件进行马歇尔验证试验,测定的毛体积相对密度、空隙率、矿料间隙率、沥青饱和度;浸水30—40分钟检测稳定度、流值,并浸水48小时,检测残留稳定度以验证沥青混合料的水稳性能;详细结果见下表:

油石比%

最大理论相对密度

毛体积相对密度

空隙率%

矿料间隙率%

饱和度%

稳定度KN

浸水48h稳定度KN

残留稳定度%

4.6

2.55

2.429

4.7

14.7

67.8

9.02

3.62

84.7

各项指标均满足要求。

综上所述,根据试验结果及当地实际情况选定本配合比油石比为4.6%,最大理论相对密度为2.55,毛体积相对密度为2.429。

沥青砼AC-20C目标配比

16-19mm(%)

9.5-16mm(%)

4.75-9.5mm(%)

2.36-4.75mm(%)

0-4.75mm(%)

矿粉用量(%)

油石比(%)

25

18

18

7

27

5

4.6

沥青砼AC-20C生产配比

16-26.5mm(%)

9.5-16mm(%)

4.75-9.5mm(%)

2.36-4.75mm(%)

0-4.75mm(%)

矿粉用量(%)

油石比(%)

18

24

18

8

27

5

4.6

三.AC-20C下面层试验段使用的主要机械设备及数量

机械设备配置表

机械名称

规格型号

数量

备注

拌和站

LBL-3000、LBL4000

2套

已标定完毕

履带摊铺机

SSPIODC-6

2台

湖南三一重工

装载机

ZL50

5台

地磅

120t

1套

运输车

40T

15辆

双钢轮压路机

STR130-6

2台

湖南三一重工

胶轮压路机

SPR260、XP261

2台

湖南三一重工、徐工集团

加油车

解放双排

1辆

水车

10T

2辆

森林灭火器

5套

工程指挥车

2辆

发电机

250KW

现场备用

切割机

10KW

1台

每工班接头使用

四.试验段的施工过程总结

1、试验段的人员组成:

项目经理部:

设项目经理1人,常务副经理1人,总工程师1人。

下设6个职能部门对全线的施工生产进行统一管理。

项目经理部共计17人,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及主要技术骨干均由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人员担任。

1.1、沥青混合料拌和站:

设站长1人,机长1人,操作人员5人,上料

人员12人,巡检人员8人,辅助工人12人,双班人员配设。

1.2、沥青混合料作业队:

设队长1人,技术管理人员5人,班长3人,辅助工人30人,机驾人员35人,维修人员4人,双班人员配设。

1.3、试验检测人员:

均持上岗证。

其中4名试验人员在后场,3名人员在前场。

1.4、测量放样:

测量人员4人在前场进行放样和松铺系数的确定。

1.5、运输卸料:

专职2名管理人员,分别负责前后场的放料和卸料。

驾驶人员20名,双班配设。

下面层试验段施工人员一览

姓名

部门及职务

负责工序

备注

严密

项目经理

项目部整体负责人

石行

常务副经理

总体施工负责人

杨玉涛

项目总工

总体技术负责人

宋银凡

拌合站站长

拌合站后场总负责

谢艾红

质检负责人

质量监督,过程指标检测

沃春勇

试验室主任

后场拌和站配比控制,前场各项试验指标控制

杜良勇

工程部长

前场施工技术控制

张彦昌

路面工程师

现场指挥协调,运输时间、摊铺速度、压实遍数、含水量等项目控制

孙鹏

测量主管

测量、放线、虚铺系数、标高钢丝线控制

沈班长、左班长

摊铺队长

摊铺前后场负责人

沃春勇

试验室负责人

现场试验负责人,施工配合比提供,拌和站各设备的操作及配合比控制

刘世华

试验室副主任

后场试验检测控制

洪春李、李文成、罗春峰

试验员

前场试验检测等

段勐

安全检察长

全面负责现场施工安全及保通工作

徐国标

安全员

负责后场拌合站安全操作及装料安全

2.沥青混合料的拌和

2.1根据批复的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设计确定各热料仓用料比例及最佳沥青用量,在沥青拌和站进行了试拌工作,以验证生产配合比设计是否用于正常生产。

2.2在试拌过程中,拌和机各项设置(包括除尘风门、集料加热的温度控制,沥青加热温度等)完全模拟大规模生产。

对生产的沥青混合料取样进行了室内试验,筛分、沥青含量试验等具体试验结果符合要求。

2.3.室内马歇尔、沥青含量试验等具体试验结果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生产配合比可以用于指导试铺段的施工。

2.4试验段的沥青混合料拌和:

2.4.1、拌和机型号:

LBL-3000型

2.4.2、拌和时间:

2017年7月23日14:

00-18:

00,累计4个小时

2.4.3、每锅拌和时间:

共60s,包括干拌15s,湿拌45s,加料顺序加集料-干拌15s-加沥青-加矿粉-湿拌45s。

2.4.4、拌和温度(电脑显示):

集料加热温度为175-185℃,沥青加热温度为155-165℃,AC-20C混合料出厂温度151-160℃

2.4.5、拌和数量及总量的对比:

试验段共拌和使用12车混合料,运料车全部过磅称重累计为410吨,拌合站电脑统计为408吨,经综合分析,确认拌和机的计量装置经过检定合格后,在试验段应用中稳定可靠。

3、试验段的摊铺和有关技术参数的选定

3.1、沥青砼混合料的拌和

采用1套LB-3000沥青混合料拌和设备拌和的沥青储存罐。

14:

00开始拌料,18:

00拌料结束。

3.2、拌和产量:

拌和机平均产量达到240t/h,满足1台摊铺机摊铺能力的需求,摊铺速度控制在1.3m/min。

3.3、拌和质量:

经现场对沥青混合料进行各项指标的检测,混合料合成级配满足施工规范要求,证明已上报的下面层混合料目标和生产配合比是可行的。

混合料拌和均匀,出厂温度、到场温度及现场温度和摊铺温度、碾压温度都稳定。

3.4、综合分析:

LBL-3000沥青混合料拌和设备的拌和能力能够满足一个施工作业面的生产需要。

混合料的拌制质量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3.5、摊铺工艺和摊铺机速度的确定

3.6、摊铺工艺:

试验段采用“三一重工SSPIODC-6”摊铺机2台进行全幅摊铺,13.88m宽度摊铺过程中摊铺机左右布料均匀、前后平整连续,摊铺过程中无离析现象,避免了双机联铺的前后摊铺施工繁琐和纵向接缝问题。

3.7熨平板加热方式和温度,采用液化气经均布的喷嘴点火燃烧预热熨平板,加热30min后达到100℃以上开始摊铺,没有出现粘板现象;由专人指挥料车距离摊铺机接料斗前10-30cm停车,分三次起斗,熨平板前侧加橡胶挡板防止螺旋布料器底部前侧大料滚落堆积。

3.8摊铺采用标高钢丝线法,铺筑面的标高准确,平整度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一台三一重工SSPIODC-6摊铺机摊铺,螺旋布料器边部布料均匀

摊铺均匀,边部无离析

3.9摊铺速度:

根据拌和机的产量,与路面宽度结合,经现场试铺后,计算得:

摊铺机的摊铺速度能与拌和机的拌和能力相匹配。

因此,在进行下面层大规模施工时将摊铺机速度选用1.4m/min为宜;摊铺机的夯锤频率调为11赫兹,螺旋布料器底面距下承面10cm。

标高钢丝线走线

4.混合料运输

运输车辆经人工清理和高压水枪冲洗洁净晾干后,采用菜油:

洗洁精水=1:

10制成隔离液,经雾状喷洒、拖布抹匀车的内壁和底板上;运输车辆保温措施全部为车厢顶面采用帆布覆盖,经试验段实测出场平均温度158℃,实测到现场的平均温度154℃,运距较短和施工气温较高,运输过程中的温度损失为4℃。

到场温度检查

5.试验段所采用的碾压工艺

5.1碾压温度:

采用标定合格的插入式热电偶温度计,检测12个断面,每个断面检测3个检测点,汇总平均碾压温度如下:

初压145℃(平均),复压140℃(平均),碾压终了100℃(平均)

经现场专人指挥压路机按预定方案进行碾压,本试验段施工分别采用了以下两种方案:

1)一台双钢轮初压两台双钢轮和两台胶轮组合复压一台胶轮和一台双钢轮终压。

2)一台双钢轮初压两台胶轮和两台双钢轮复压一台胶轮和一台双钢轮终压。

通过对两种碾压方案的现场操作和碾压效果、平整度、取芯后混合料的级配情况及成型后轮迹消除情况综合分析比较表如下:

碾压

压实效果

混合料均匀性

密实度

外观

平整度

方案一

一般

合格

平整密实

1.25mm

方案二

粗细集料嵌挤更均匀

较好

平整密实

1.3mm

经分析决定采用方案二:

一台双钢轮压路机初压两台胶轮和两台双钢轮压路机复压一台胶轮压路机和一台双钢轮压路机终压的碾压方案。

具体碾压工艺详见下表:

下面层碾压机械组合形式、碾压速度、碾压遍数表

压路机型号

初压

复压

终压

碾压方式

速度

(km/h)

遍数

碾压方式速度

(km/h)

遍数

碾压方式速度

(km/h)

遍数

一台双钢轮压路机

静压

1~2

1

两台胶轮和两台双钢轮压路机

静压/振动

2~3

胶轮2遍/钢轮3遍

一台胶轮XP302压路机

静压

3~4

1

一台STR130-6双钢轮压路机

静压

2~3

1

胶轮初压,双钢轮复压

双钢轮终压

6.每一作业段的长度和每天合适的作业段长度的确定

根据拌和机的产量和摊铺机的摊铺速度,以及运输车辆、碾压机械组合方式和能力等因素综合考虑后,若按每天工作10小时计算生产长度,以单幅、单层800m左右较为合适(摊铺速度*60分钟*10小时=1.4m/min*60min*10h=840m)

7.温度值的控制

混合料拌和均匀、混合料的出料温度、及现场温度和摊铺温度、碾压温度,各项温度都有现场检验原始记录,都符合以下规范要求。

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

施工工序

石油沥青的标号

70#A级

沥青加热温度

165~170

矿料加热温度

间隙式拌和机

集料加热温度比沥青温度高10~30

沥青混合料出料温度

145~165

混合料废弃温度高于

195

运输到现场温度不低于

145

混合料摊铺温度

不低于

正常施工

135

低温施工

150

开始碾压的混合料内部温度不低于

正常施工

130

低温施工

145

碾压终了的表面温度不低于

钢轮压路机

70

轮胎压路机

80

振动压路机

75

开放交通的路表温度不高于

50

8.松铺系数的确定

经现场测量人员检测,在压实度均达到设计要求的条件下,10个断面每个断面3个点,根据初压二遍、复压四遍、终压一遍的试验段确定碾压工艺,进行松铺系数的计算平均松铺系数为1.35,但取芯厚度不满足要求。

经总结,需重新确定试验段松铺系数,再予以指导大面积沥青下面层施工。

9.交通管制

碾压成型后,碾压完毕后立即封锁交通并设专人检查实施交通管制,禁止车辆通行,开放交通时路表温度不高于50℃。

10.试铺过程中的协调和相互配合

试铺过程中,下面层混合料的拌和、运输、摊铺和碾压各施工环节保持连续、互相协调,各环节的作业机械与生产能力基本匹配,未出现窝工或延误现象。

指挥系统灵活,质保体系运转顺畅、质保人员责任落实到位。

整个施工过程始终在井然有序、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真正做到了文明施工要求。

五.试验段主要技术指标检查结果

1.油石比:

沥青用量(电脑显示)使用18.17吨,沥青混合料(电脑显示)总量为408吨,计算油石比18.17/(408-18.17)=4.66%,以上通过实测和总量校核,试验段所用沥青混合料的油石比与设计值4.6%误差在允许误差(±0.3%)范围内。

2.马歇尔试件的试验:

满足要求。

3.芯样厚度检测:

在随机断面进行钻芯取样,厚度值分别为:

4.8cm,4.8cm,5.3cm,5.2cm,5.7cm,4.5cm,5.7cm,5.8cm,5.0cm,厚度平均值5.2cm,厚度不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4.压实度:

表干法压实度检测平均值98.4%,大于设计值97%,合格。

5.AC-20C体积参数及马歇尔试验检验

AC-20C体积参数及马歇尔试验检验结果见下表。

试验结果表明,所取样品的马歇尔试验诸项指标均满足技术要求。

马歇尔试验结果

油石比(%)

矿质混合料毛体积相对密度

沥青混合料理论最大相对密度

空隙率

(%)

矿料

间隙率

(%)

沥青饱和度

(%)

稳定度

(kN)

流值

(0.1mm)

4.81

2.429

2.55

4.7

14.7

67.8

9.02

36.2

技术要求

3~5

≥13

65~80

>8.0

20~40

6.高程测量:

按20m每断面分别测左1.5m、7.7m、左13.88m进行高程测量共计10个断面30个点,合格率100%(按设计高程±10mm计算)。

7.横坡度测量:

共检测10个断面,合格率100%。

8.宽度:

共检测10个断面,合格率100%(不小于设计宽度)。

9.渗水系数:

47ml/min,42ml/min,38ml/min,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10.平整度:

超车道标准差1.025mm,行车道1.115mm,应急车道1.085,符合设计要求≤1.2mm。

11.下面层施工对于平整度要求很高,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求摊铺不间断,摊铺速度均匀控制在1.4m/min尽量减少横向接缝,保证接缝平顺满足规范要求,施工接缝采用竖直齐缝,切割机切割接缝平齐。

取芯照片

成型后路面

 

平整度检测

渗水检测

综上所述根据试验及数据检测结果,除芯样厚度不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外,其他指标检测完全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我部计划重新铺筑试验段以确定松铺系数,并对目前试验段取得的松铺系数1.35予以验证,油石比为4.6%,后场配备LBL3000及LBL4000型拌合站两台,装载机5-8台,地磅房一套满足生产需求,前场配备两台摊铺机、两台钢轮压路机、两台胶轮压路机、运输车辆15台满足施工需要,碾压工艺采用双钢轮初

压1遍,两台胶轮复压2遍,结合两台双钢轮震动碾压3遍,一台胶轮和一台双钢轮终压收面1遍,以便于指导后期沥青下面层大面积施工提供技术保证。

六.施工安全措施

安全工作是搞好生产的重要因素,关系到国家、企业和职工的切身利益。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政策,广泛应用系统工程和事故分析方法,严格控制和防止各类伤亡事故的发生。

具体措施如下:

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

项目经理部、施工队成立安全领导小组,设专职安全员制定严格的安全措施,分析解决施工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

2安全教育制度化:

施工前进行系统的安全交底,现场张贴安全标语、图片等宣传形式,增强全员安全生产的自觉性,时时处处注意安全,把安全生产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3安全监督,完善安全检查制度。

施行全员监督制,时时关注各环节的安全状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真正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4工艺流程科学组织施工:

严格各工序衔接,严格操作规程,严禁各种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行为的发生。

5施工设备和机具在使用前均必须由专职人员负责进行检查、维修、保养,确保状态良好。

特色工种必须经过培训并经考核取得合格证,方可持证上岗操作,杜绝违法违章作业。

6危险地段设危险标志和缓行标志,配备足够的交通值勤人员,组织好过往行人及车辆,确保人员车辆的安全。

7加强安全防护:

设置安全防护标志,严禁进入使用中的高速公路。

个人要戴安全帽、穿反光背心。

8抓好现场管理,保障人身、机械和器材的安全。

尤其是上路的机动车辆限速行驶,不侵道不抢行,做到文明礼让,弯道鸣笛,严防交通事故的发生。

机械设备运行前,须自检。

9建设用电按《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设计、安装和检测。

动力设备电压为380V,所有电力设备设专人检查维护,并设警示标志。

操作电气设备,须符合如下规定:

a、.非专职电气操作人员,不得操作电气设备。

b、操作高压电气设备,戴绝缘手套,穿电工绝缘靴并站在绝缘板上。

c、掌上型电气设备的操作手柄和工作中必须接触的部位,有良好绝缘,使用前进行绝缘检查。

d、各种机械和低压电气设备加装漏电保护。

e、电气设备有良好的接地保护,每班均由专人检查。

f、建设现场自备发电机,防止突然停电造成安全事故。

g、所有用电线路均由值班电工负责检查管理。

七.文明施工措施

7.1文明施工方案

1建立创建“文明工地”领导小组,全面开展创建文明工地活动,做到“两通三无五必须”,即:

施工现场道路畅道,施工工地沿线单位和居民出入口畅通;施工中无施工垃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