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结构程序设计》教学设计.docx
《《循环结构程序设计》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循环结构程序设计》教学设计.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循环结构程序设计》教学设计
做作业
课题: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
科目:
初中物理
教学对象:
初二
课时:
1课时
提供者:
王细水
单位:
江西省吉水教研室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每一部分都是以问题开始,通过实验与观察,得出结论,再与生活和自然相联系。
对于声音的产生,教材通过学生熟悉的声现象创造声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出声音的产生等问题。
接着通过实验分析归纳出声音产生的原因,反过来再用归纳出的结论解释自然和生活中的现象,以进一步检验结论的可靠性.在声音的传播部分,通过真空不能传声的演示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插,进而通过实验与分析,归纳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教材最后安排了人耳是如何听到声音的,体现了声音与人的密切联系。
本章强调由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进入到物理知识的探究中,在观察、感知、举例和实验等探究活动中,让学生亲身经历有关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初步认识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通过实验与观察,培养学生发现与提出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利用身边的学习或生活用具进行简单的物理实验,观察声音发生时的振动现象,体验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在探究活动中,进行合理的推理,学习并培养学生从物理现象归纳出简单科学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究身边的声现象,对物理有亲近感。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能初步认识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通过实验与观察,培养学生发现与提出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利用身边的学习或生活用具进行简单的物理实验,观察声音发生时的振动现象,体验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在探究活动中,进行合理的推理,学习并培养学生从物理现象归纳出简单科学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究身边的声现象,对物理有亲近感。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节教学首先利用上课铃声引入声音,然后用一句话“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调动学生提问的积极性,提出本节课所要学习的问题。
本节各部分设计安排了一些简单易做的小实验,通过学生在实验中观察与感知,从不同现象中找出共同点,力求在学习活动中营造更加广阔的自由探究和活动空间,鼓励和引导学生去发现。
同时采用分小组活动的方式进行.便于学生在交流与合作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教师还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学习贝多芬利用木棒传声敢于向命运挑战的优秀品质。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本节的难点。
通过实验和生活实例的分析,归纳出声音产生的原因和传播条件是本节的知识重点。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导入新课
同学们,刚才你们还在教室外快乐的活动,是什么信号使大家都不约而同的走进教室准备上课呢?
(学生回答:
铃声)许多科学家都曾经说过: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同学们对刚刚响过的铃声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学生提问题,教师选取其中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板书:
“提出问题:
声音是怎么产生的?
声音是怎么传播的?
”)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学习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学生思考
运用实验展示让内容形象直观,激趣导入。
2.新课教学
(1)声音是怎么产生的?
下面我们就来探究第一个问题:
声音是怎么产生的?
①进行猜想:
让学生把手指放在自己的喉部并说话,体会手指的感觉。
并进行猜测:
物体的发声可能与什么有关?
学生回答后教师评价并板书:
“进行猜想:
物体的发声似乎与振动有关。
”
②进行试验与收集证据:
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想通过什么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
学生汇报后教师对正确的实验进行充分肯定并让学生进行实验:
(自己没有器材的学生利用教师准备的器材,其中1/3的学生分组做实验一,1/3的学生分组做实验二、1/3的学生分组做实验三)
实验一、把小纸片放在正在发音的扬声器上,观察现象并思考说明了什么问题。
实验二、把敲响的音叉快速放入水中,观察现象并思考说明了什么问题。
实验三、将小纸片放在鼓面上,用力敲击鼓面,观察现象并思考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分组汇报,让学生畅所欲言。
教师总结:
小纸片在发生的扬声器里“跳舞”是因为发声的扬声器在震动;发生的音叉激起水花是因为发声的扬声器在震动;小纸片在鼓面上做“自由体操”是因为发声的鼓面在震动。
③发现规律,得出结论:
师:
在这些不同的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共同的特征?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④学生活动:
举出日常生活中的物体发声时振动的事例,如:
二胡、提琴等乐器的发声是靠弓和弦的相互摩擦产生振动发出声音的,笛子是靠管内的空气柱的振动发出声音的。
师敲击铁板琴并提问:
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铁板琴是怎样发出声音的?
铁板琴发生时并不是直接贴着你们的耳朵,为什么你们还能听到声音呢?
(学生回答)
下面我们就来解决本节课的第二个问题: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2)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①进行猜想:
教师先让学生进行猜测:
声音是通过什么传播的?
②进行试验与收集证据:
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想通过什么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
学生汇报后,教师对正确的实验进行充分肯定并进行实验:
实验一:
(演示试验)教师把音乐芯片用细线吊在软木塞下,塞入试管中,芯片不能与试管壁接触。
先将注射器的活塞推到管底,再将针管插入软木塞内。
缓缓向外抽出活塞,听到音乐声有什么变化?
设想,如果把瓶中的空气完全抽出来,我们还能听见声音吗?
这个实验能说明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
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实验二:
(演示试验)将装有金鱼的鱼缸放在讲桌上,在一边拍手,观察金鱼的运动.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
实验三:
两个学生合作,一个学生把耳朵靠在课桌的一端。
另一个同学用手轻轻敲击课桌的另一端,感觉声音的传播。
(学生如果有更方便易行的实验方案更好)
这个实验能说明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
思想渗透:
据说,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就用牙咬住木棒的一段,另一端定在钢琴上来听自己演奏的琴声,从而继续进行创作的,《命运》等一系列名曲就是这时候创作出来的。
他这样做有什么道理?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因为木、骨都是固体、都能传声。
)
师:
同学们要学习贝多芬敢于向命运挑战的优秀品质。
同学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肯定有鲜花也有荆棘,不论何时何地,希望同学们都能坚定、坚强的面对生活。
③发现规律,得出结论:
师:
在这些不同的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共同的特征?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
④学生活动:
同学们之间互相讨论.举出自己知道的一些有关声音传播的事例.
(3)相关知识介绍:
①人耳的结构与听力的关系。
②声音传播的速度与压强,温度的关系。
③天坛回音壁的介绍。
学生
实验观察
思考
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让学生动手实验,锻炼学生动手动脑。
培养学生分析、思考的好习惯,增强学习的动手能力。
(2)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①进行猜想:
教师先让学生进行猜测:
声音是通过什么传播的?
②进行试验与收集证据:
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想通过什么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
学生汇报后,教师对正确的实验进行充分肯定并进行实验:
实验一:
(演示试验)教师把音乐芯片用细线吊在软木塞下,塞入试管中,芯片不能与试管壁接触。
先将注射器的活塞推到管底,再将针管插入软木塞内。
缓缓向外抽出活塞,听到音乐声有什么变化?
设想,如果把瓶中的空气完全抽出来,我们还能听见声音吗?
这个实验能说明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
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实验二:
(演示试验)将装有金鱼的鱼缸放在讲桌上,在一边拍手,观察金鱼的运动.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
实验三:
两个学生合作,一个学生把耳朵靠在课桌的一端。
另一个同学用手轻轻敲击课桌的另一端,感觉声音的传播。
(学生如果有更方便易行的实验方案更好)
这个实验能说明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
思想渗透:
据说,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就用牙咬住木棒的一段,另一端定在钢琴上来听自己演奏的琴声,从而继续进行创作的,《命运》等一系列名曲就是这时候创作出来的。
他这样做有什么道理?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因为木、骨都是固体、都能传声。
)
师:
同学们要学习贝多芬敢于向命运挑战的优秀品质。
同学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肯定有鲜花也有荆棘,不论何时何地,希望同学们都能坚定、坚强的面对生活。
③发现规律,得出结论:
师:
在这些不同的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共同的特征?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
④学生活动:
同学们之间互相讨论.举出自己知道的一些有关声音传播的事例.
学生
实验观察
思考
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让学生动手实验,锻炼学生动手动脑。
培养学生分析、思考的好习惯,增强学习的动手能力。
3课堂小结
提问:
同学们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①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②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它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
③声音的传播速度与压强和温度有关.
4课堂练习
(1)指出下列发声现象是什么振动的结果:
悠扬的钟声——;
海浪的波涛声——;
气球破裂时的爆裂声——‘
水沸腾时发出的声音——;
下雨天听到的雷声——;
用嘴贴着空瓶口吹气发出声音——.
(2)把正在走动的闹钟放在密闭的玻璃罩中,用抽气机抽去罩内的空气,在抽气过程中,听到闹钟的“滴答”声是( ).
A越来越响 B.越来越弱 C没有变化 D都有可能
(3)古代的人在旷野里常用“伏地听声”的办法来判断有无军队、马群到来,这是应用了 的知识。
(4)动画片《星球大战》中,神鹰号太空船将来犯的天狼号击中,听到天狼号“轰”的一声被炸毁,神鹰号宇航员得意地笑了。
你觉得这段描写符合科学道理吗?
为什么?
(5)有一个足够长的钢管(两端开口),一个人在钢管的一段用铁锤敲击一下。
另一个人在另一端听到几次声音?
为什么?
如果知道声速,再给计时器,能知道声音在钢管中的传播速度吗?
学生自己小结
学生思考并完成相应的练习。
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让学生分析、思考、总结的好习惯,
七、教学评价设计
评价内容
学生姓名
评价日期
评价项目
学生自评
生生互评
教师评价
优
良
中
差
优
良
中
差
优
良
中
差
课堂表现
动手能力
作业态度
知识掌握
综合评价
寄语
九.教学反思
学生接触物理的时间还不是很长,因此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究去解决感兴趣的问题,在探究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应该是教学成败的关键。
这节课是一节“探究型的课”。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相信学生的思维能力,相信学生集体智慧,决不能将教师思考的结果强加给学生,剥夺学生动脑的权利。
本节重点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通过分组实验解决问题。
在教学中采用了大量的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及小试验,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因此,通过这一节的教学使学生对声音的产生、传播以及接收有了一个全面的理解。
在本节课中还存在很多缺点,如学生参与讨论的过程中个别学生参与程度不足等。
我认为课改就是需要不断地改才行,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也应该及时地改正自己的缺点,努力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造适宜的情境,激起学生的兴趣。
实验课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操作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学习理科的主要方法之一。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
在物理学中,每个概念的建立、每个定律的发现,都有其坚实的实验基础。
实验在物理学的发展中有着巨大的意义和推动作用。
实验赋予了物理学科思想和内容,实验促进了物理学的发展,同时物理实验自身也是不断发展的。
实验教学
1、实验课是变结论式教学为过程式教学的重要途径。
2、实验课是变单纯的理论灌输为探究式教学的重要方式。
3、实验课是变外力强迫式教学为内在诱导思维式教学的重要手段。
4、加强实验课既是理科教育的必然要求,更是搞好理科教育的根本保证。
5、实验课是变学科本位为学生本位的重要体现。
没有实验的物理理论是空洞的,没有理论的实验是盲目的。
正是实验家使理论家保持老老实实的态度。
实验可以推翻理论,而理论永远无法推翻实验。
物理实验由课堂教学、学生实验、教具学具的制作、小发明小创造、实验设计、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