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高三历史模拟卷一.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61157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959.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京高三历史模拟卷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南京高三历史模拟卷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南京高三历史模拟卷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南京高三历史模拟卷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南京高三历史模拟卷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京高三历史模拟卷一.docx

《南京高三历史模拟卷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京高三历史模拟卷一.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南京高三历史模拟卷一.docx

南京高三历史模拟卷一

盱眙中学2017届高三学情调研模拟练习

(二)

2016/10/5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吕氏春秋·慎势》说:

“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

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妻妾不分则家室乱,嫡孽无别则宗族乱。

”材料体现了宗法制的作用是

A.维护社会的安定B.加强了周王的权力

C.区分血缘的远近D.保证贵族特权地位

2.战国时期的庄子,“尝为蒙漆园吏,后弃官隐居,编织草鞋、濮垂钓。

楚威王厚礼延请,许其为相,庄嘲而不纳,终身不仕”。

庄子“终身不仕”的做法与下列思想相关的是

A.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D.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

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

3.某同学在研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找到以下材料:

“它创立了一种以中央集权为主,辅以部分地方分权的新体制;它具有双重性又长期代表中央分驭地方,主要为中央收权兼替地方分留部分权力,所握权力大而不专。

”该同学研究的主题应该是

A.分封制B.郡县制C.行省制D.内阁制

4.李泽厚先生认为:

“与前一阶段市民文艺的现实主义对荣华富贵、功名利禄的渴望钦羡恰好对照,这里充满着的是对这一切来自本阶级的饱经沧桑,洞悉幽隐的强有力的否定和判决。

”以下作品符合该观点的是

ABCD

5.李鸿章再次致电丁汝昌称:

“速带六船来(大)沽,面商往旅(顺)拼战、渡兵运粮接济;成败利纯,姑不暇计,尽力为之而已。

即刻起碇,勿迟误。

”此材料表明李鸿章对此战的态度是

A.备战迎敌B.妥协求和C.退让保船D.消极避战

6.1917年陈独秀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中写道:

“分明挂了共和招牌,而学士文人对于颂扬功德、铺张宫殿田猎的汉赋和那思君明道的韩文、杜诗,还是照旧推崇。

……一般社会应用的文字,也还仍旧是君主时代的恶习。

”这一思想的本质意图是

A.提倡白话文取代文言文B.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C.反对封建儒家伦理道德D.促进青年人的思想解放

7.下表为《近代中国女工比例与行业表》,推动这一时期女工群体出现的原因有

时间

产业女工人数

占总产业工人比例

行业

1920年

16.7万

40.5%

集中在缫丝、纺织、烟草、火柴等行业

1930年

37.4万

31.7%

1933年

24.3万

48.7%

①传统男耕女织经济模式开始瓦解,妇女成为自由劳动力

②国民政府能重视经济发展,民族工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③断发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推行,提升了妇女劳动能力

④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轻工业得到较快发展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8.历史地图反映了人类历史时期自然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状况及其变化,它能够将难以表达的含义转为直观的信息。

观察右图,结论正确的是

A.中共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

B.中共的最高决策由错误走向正确

C.中国革命中心由南方转移到北方

D.中国革命时局由内战转移到御侮

9.“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界碑,它是从革命运动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的一次关键性转变,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方针的最终形成。

”这里的“它”是指

A.日内瓦会议的顺利召开B.“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制定D.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功建立

10.1984年,邓小平指出:

“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

”为扩大开放,中国进一步采取的措施是

A.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B.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C.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D.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11.1986年美国记者华莱士在采访邓小平时问道:

“台湾有什么必要同大陆统一?

”邓小平说:

“这首先是个民族问题,民族的惑情问题。

凡是中华民族的子孙,都希望中国能统一,分裂总是违背民族意志的。

其次,只要台湾不同大陆统一,台湾作为中国领土的地位是没有保障的,不知道哪一天又被别人拿去了。

”这说明对于台湾问题,中央政府的出发点是

A.保障民族关系的稳定繁荣B.充分尊重台湾历史和现状

C.考虑国际国内的发展状况D.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

12.下图反映了我国网民规模和互联网普及率的变化。

以下关于中国互联网发展的评述,正确的是

A.互联网将逐渐取代其它大众传媒B.中国从2005年开始接入互联网

C.互联网将很快成为“第一媒介”D.互联网深刻地影响了人民生活

13.有学者指出:

“罗马法的发展基本上不是按立法程序制定的.也不是君主个人独裁意志的结果,而主要是凭借裁判官的审判实践和法学家的理论活动,在改造和继承旧有的法律规范的基础上而逐渐发展起来的”。

这说明罗马法在形成过程中具有

A.开放性和灵活性B.巩固统治缓和矛盾

C.随意性和实用性D.维系帝国影响深远

14.“由于海外贸易的需要,西欧本身的资本流通、贸易种类和数量与过去相比发生了惊人的变化,商业的社会功能发生了改变,市场交易越来越成为社会中人们获得日常生活物品的手段,近代的货币与信贷体系纷纷建立与流行起来。

”上述现象直接反映了

A.地理大发现和早期殖民扩张B.商业结构和组织方式发生变化

C.商贸中心转移至地中海沿岸D.商品输出成为贸易的主要方式

15.1855年,某画家的作品遭到巴黎国际画展的拒绝,理由是主题和人物太粗糙、太写实、太大,不适合艺术表达。

画家愤怒地在官方展览馆对面租用一幢楼房,自行举办个人画展,向古典主义传统发起挑战。

他强调个人主义,认为艺术家应该从自己的经历中汲取力量,只能表达存在的和真实的人、物、地。

下列作品中与该画家创作风格一致的是

A.《自由引导人民》B.《拾穗者》C.《唐吉老伯》D.《格尔尼卡》

16.据统计:

1878—1887年间,英国政府议案占去下院83%的工作时间,1888—1897年增加到84.5%。

在1900年前后,英国内阁已经合法占用了下院五分之四的议事时间。

这表明英国

A.议会核心地位丧失B.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C.内阁的权力在膨胀D.君主立宪制的完善

17.黄仁宇评价苏俄(联)的某段历史认为:

“它没有预定的计划,只不过是仓皇应付非常态的各种措施。

它如果有任何中心思想的话,也不过是起于动员时的群众心理。

”这种看法反映了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仓促性B.新经济政策执行的必要性

C.斯大林模式实施的片面性D.赫鲁晓夫改革的局限性

18.“兹宣布,我国已存在可能导致广泛失业和产业解体的全国紧急状态,这使州际贸易和国外贸易深受其累,影响了公共福利,并损害了美国人民的生活水平。

”为此美国国会通过了

A.《紧急银行法》B.《全国工业复兴法》

C.《财产税法》D.《全国劳工关系法》

19.1991年,欧洲经济货币联盟以及单一货币建设中,只有11个国家先期成为欧元区成员,这使得欧洲一体化不能按照统一速度发展。

其主要原因是

A.各国政治利益对欧洲联合带来巨大阻碍

B.决策机制的不完善制约着欧洲走向联合

C.欧盟东扩对欧洲联合带来极大不稳定性

D.欧洲各国经济发展不均衡影响欧洲联合

20.下图为《主权债务危机蔓延整个欧洲示意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世界银行承担主要救助职能B.战后世界经济体系已经崩溃

C.法制化的贸易体系亟待建立D.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逐渐加强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4小题。

第21小题13分,第22小题14分,第23小题13分,第24、25小题各10分,共计60分。

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1.(13分)中国古代是一个以农立国,以农为本的国家。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武帝末年,悔征伐之事,乃封丞相为富民侯,下诏曰:

“方今之务,在于力农。

”以赵过为搜粟都尉。

过能为代田,一亩三圳。

岁代处,故曰代田。

……用耦犁,二牛三人。

一岁之收常过缦田亩一斛以上,善者倍之。

……过试以离宫卒田其宫土需地,课得谷,皆多其旁田亩一斛以上。

……至昭帝时,流民稍还,田野益辟,颇有畜积。

——《汉书·食货志上》

材料二窃为四民之中,惟农最苦。

农夫寒耕热耘,沾体涂足,戴星而作,戴星而息。

蚕妇育蚕治茧,绩麻纺纬,缕缕而积之,寸寸而成之。

其勤极矣。

又水旱霜雹蝗,间为之灾。

幸而收成……谷未离场,帛未下机,已非己有矣。

农夫蚕妇所食者糠籺而不足,所衣者绨褐而不完。

直以世服田亩,不知舍此之外有何可生之路耳。

——司马光《温国文正公文集》卷48

材料三在传统时代,所谓农业生产结构,其主要生产要素可归纳为四项

(1)耕地,

(2)作物,(3)农具,(4)劳力。

……农业负担过重,这是一个比起小农经济的生产结构不符合现代要求更为严重,更为致命的病症。

……中国的传统农业,无论从其现实的经济效益,还是潜在的发展可能,它自身不是不能转变,而是其。

自转变”的通道,受到来自帝国政治、经济体制的阻扼,被堵塞以致堵死。

……农业经济效果、历史效应,不只取决于它生产的内环境,还要受制于它的外部环境的有利与否。

对传统中国而言,后者更是致命性的障碍。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进步的农业生产技术?

农业技术的进步对农业产生怎样的作用?

体现了怎样的特点?

(5分)

 

(2)据材料二,归纳司马光认为“惟农最苦”的原因是什么?

导致农民“不知舍此之外有何可生之路”的政策性因素是什么?

(4分)

 

(3)材料三中的“内环境”与“外环境”分别指什么?

结合材料一、二,你如何认识材料三的观点?

(4分)

 

22.(14分)17世纪中后期到18世纪的百余年,以英国为发源地、以法国为中心,启蒙运动的思潮狂飙了西方世界。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启蒙运动是自我命名的。

牛顿在力学和光学领域的突破性成就不仅成了启蒙运动的一个主要思想源泉,而且也提供了启蒙运动的一个主要隐喻:

光明。

……(18世纪80年代)康德在一篇著名的短文中给启蒙运动下了一个最著名的定义:

“启蒙就是人类脱离自我招致的不成熟状态。

”“要敢于认识。

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

这就是启蒙的座右铭。

——【美】彼得·盖伊《启蒙时代》译者序

材料二(启蒙哲学)以破坏的方式对待了本身已经破坏了的东西……他们攻击的是什么国家!

是大臣和他们的宠姬仆妇的最盲目的统治,于是就有一大群小霸王和游手好闲之辈把掠夺国家的进项和人民的血汗看成一项神圣的权利。

……我们看到个人在法律上、政治上毫无权利,在良心上、思想上也同样地毫无权利。

——【德】黑格尔《历史哲学》

材料三(启蒙运动)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

哲人们拒绝接受上帝支配世界并任意地决定人类的命运这种传统的信仰。

……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用语——“社会契约”。

……契约就是人民之间的一个协议。

统治权看做只是一种“代办权”,从而证明把人民的合法权力归还给拥有最高权力的人民这种革命是正当的。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启蒙运动“在前所未有的程度上把批判功能与生产(建设)功能结合起来,并且使两者直接地互相转化”。

——【美】彼得·盖伊《我为什么写<启蒙时代>》

请回答:

(1)据材料-,概括启蒙运动的核心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启蒙思想的主要源泉。

(4分)

 

(2)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四的观点。

(10分)

(要求:

观点理解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60字左右)

 

23.(13分)民主法制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也是中国人民长期为之奋斗的目标。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一个世纪的历史上,第一次建立起一个具有较为合理的政治制度的、安全可靠值得信赖的政府(即使它不能提供政治上的自由和民主),这本身就是一项重要的历史成就,而且也是一项独一无二的成就……孙中山称之为‘一盘散沙,的中国,迅速凝聚成一个具有强烈的民族使命感的强大的现代民族国家。

——【美】莫里斯迈斯纳《毛泽东的中国与后毛泽东的中国》

材料二如果做更深入的思考就会发现,……难以准确把握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造成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

这一错误不可避免地使人民内部矛盾不是以法律化、制度化的民主方法来解决……从而混淆了国体民主和政体民主,把精力过多的集中在国体民主上而忽视了本应是重点的政体民主建设。

与此相适应,党的治国方略、方式就不是与法律化、制度化民主政治建设相适应的“依法治国”,而只能是适合阶级斗争的“政策治国”。

……以上三方面交织在一起,相互强化,最终导致“文革”悲剧。

——宋新滨《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及启示》

材料三为了保障农村村民实行自治,由村民群众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发展农村基层民主,促进农村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1998年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决议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前提。

针对“它不能提供政治上的自由和民主”这一谬误,列举建国初期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

(4分)

 

(2)据材料二,指出“文革”时期民主法制遭到破坏的原因是什么?

作者认为解决问题的主要策略是什么?

(3分)

 

(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创立的一项什么制度?

该制度有何特点?

(2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发展历程的阶段特征。

从中你可以得到什么认识?

(4分)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24.(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天下理之最明而势所必至者,如今日中国不变法,则必亡而已。

然则变将何先?

曰:

莫亟于废八股。

夫八股非自能害国也,害在使天下无人才。

其使天下无人才奈何?

曰:

有大害三。

其一害曰锢智慧,其二害曰坏心术,其三害曰滋游手。

——1895年严复《救亡决论》

材料二1898年光绪帝发布上谕:

乡试第一场试中国史事、国朝政治论五道;第二场试时务策五道,专问五洲各国之政、专门之艺;第三场试四书义两篇、五经义一篇。

……经济特科之设,朝廷原期取英才,以备贤良之选,非为幸进之途开营谋之路。

……夫千年之弊俗,而一旦扫除之。

——《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

材料三在戊戌年间,虽然国难那样严重,反对的人居大多数。

为什么呢?

一句话,打破了他们的饭碗。

人人都知道废八股,提倡实学,但数百翰林,数千进士,数万举人,数十万秀才,数百万童生,全国的读书人都觉得前功尽弃。

他们费了多少心血,想从之乎也者里面升官发财。

一旦废八股,他们绝望了,难怪他们要骂康有为为洋奴汉奸。

至于被裁的官员,更不要说,无不切齿痛恨。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严复提出废八股的主要理由。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观点的时代背景。

(3分)

 

(2)据材料二,戊戌变法时期科举考试的内容有什么新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清政府在教育方面还采取了哪些措施?

(4分)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千年之弊俗,而一旦扫除之”没有实现的原因。

从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认识?

(3分)

 

【中外历史人物评述】

25.(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可是,一个城邦之所以被名之为正义的,那是由于在它之中存在着三个本性上不同的属类,每一个属类从事于它自身的工作;并且,又由于某些其他的由这些属类而来的气质和风度。

——柏拉图《理想国》

材料二由相同身份的人组成政治体系时,公民自然认为他们大家应该轮流执掌治理的职司(治理的职司主要是致力于被统治者的利益,所以这些义务应该由大众轮流分担,而统治者作为公民团体中的一员,也附带地获得共同的利益)。

这原来是一个合乎自然的制度。

所以,从一个方面,我们说公正就是给予和维护幸福。

……最良好的政体不是一般现存城邦所可实现的,优良的立法家和真实的政治家不应一心向往绝对至善的政体,他还须注意到本邦现实条件而寻求同它相适应的最良好政体。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中三个属类的“气质和风度”的内涵分别是什么?

指出柏拉图认为一个正义的城邦应该处于什么状态。

(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亚里士多德的理想城捧具有哪些特征?

从公民在城邦中所扮演的角色看,两则材料有何差异?

(4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对城邦体制探索的共同点。

(2分)

学情检测参考答案

(二)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C

B

A

B

B

C

C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D

A

B

B

C

A

B

D

D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4小题。

第21小题13分,第22小题14分,第23小题13分,第24、25小题各10分,共计60分。

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1.(13分)

(1)技术:

代田法;耦犁(二牛三人耕作法)。

(2分)

作用:

产量增加;耕地面积扩大。

(2分)特点:

精耕细作。

(1分)

(2)原因:

生产(生活)艰辛;自然灾害破坏;赋税沉重。

(3分)

因素:

重农抑商政策。

(1分)

(3)内环境:

自然环境(耕地),技术和农具,农作物;劳动力。

(列举两个以上,给1分)

外环境:

国家政策(体制)。

(1分)

认识:

小农经济在封建社会的早期已经得到较快发展;

但受到封建体制(社会环境)的阻碍,无法获得突破性发展。

(2分)

22.(14分)

(1)核心:

理性(人应该自己独立思考、理性判断)。

(1分)

源泉:

古希腊、罗马的人文主义思想;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思想;宗教改革的人文主义思想;近代自然科学思想(牛顿经典力学体系)。

(任答3点,共3分)

(2)

10分

论点方面(2分)

论据方面(6分)

论证方面(2分)

一等

开篇明确提出:

启蒙运动对旧制度进行批判,同时也对未来社会提出构想,两者相辅相成。

(2分)

对传统制度和习俗的批判:

(3分)

①以理性为武器;②猛烈抨击天主教会;③批判君主专制制度;④批判封建等级制度。

构建民主和科学的美好时代:

(3分)

①提倡自由放任;②提出资产阶级的政治构想(君主立宪制;“三权分立”学说;民主共和等;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学说;“天赋人权”等)

批判和建设两个层次分明;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达流畅。

(2分)

二等

论证过程中提出观点;简单抄材料(1分)

按点给分

层次较分明,但关联性不够,史论能结合。

(1分)

三等

观点片面;(1分)

按点给分

要点式列举(0分)

四等

论点不合理;无论点(0分)

按点给分

要点式列举(0分)

23.(13分)

(1)前提:

强大的现代民族国家的建立(新中国的成立)。

(1分)

批驳:

创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

(3分)

(2)原因:

没有准确把握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忽视政体民主建设;仅依靠“政策治国”。

(任答2点,共2分)

策略:

依法治国。

(1分)

(3)制度:

农村基层民主制度。

(1分)

特点:

广泛性、直接选举等特点。

(任答1点,共1分)

(4)特征:

初建;曲折;发展完善。

(3分)

认识:

民主政治建设的长期性;民主政治建设依据国情;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等言之有理即可。

(任答1点,共1分)

24.(10分)

(1)理由:

不利于人才的选拔。

(1分)

背景:

民族危机加深;清政府统治危机,有识之士要求变革。

(2分)

(2)变化:

增加了外国政治、经济等的内容。

(2分)

措施:

在各地成立中小学堂;设京师大学堂;设专门学堂;鼓励私人办学;选派留学生。

(任答2点,共2分)

(3)原因:

守旧势力的反对;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废除新法。

(2分)

认识:

改革要尽量减少阻力;依据国情;讲究策略等言之有理即可。

(任答1点,共1分)

25.(10分)

(1)内涵:

智慧之德;勇敢之德;节制之德。

(3分)

状态:

三个阶级能够各具其德,各司其事或各守其位。

(1分)

(2)特征:

公民都应参与政治活动,轮流执政;必须以全体公民的共同利益为重;公正平等;适应本城邦现实条件。

(任答2点,共2分)

差异:

材料一主张公民之间有等级之分,材料二主张公民之间是平等关系(2分)。

(3)共同点:

反思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探索符合本城邦的政体。

(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