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孤独症孩子希望你知道的十件事》有感.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99469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2.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孤独症孩子希望你知道的十件事》有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读《孤独症孩子希望你知道的十件事》有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读《孤独症孩子希望你知道的十件事》有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读《孤独症孩子希望你知道的十件事》有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读《孤独症孩子希望你知道的十件事》有感.docx

《读《孤独症孩子希望你知道的十件事》有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孤独症孩子希望你知道的十件事》有感.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读《孤独症孩子希望你知道的十件事》有感.docx

读《孤独症孩子希望你知道的十件事》有感

王素琴

本书摘要:

本书在为所有的孤独症孩子表达心声,它以一个孤独症孩子的妈妈在实际经历中的所见、所闻、所感为基础,介绍了孤独症孩子不易被一般人所了解的内心世界,让读者对孤独症孩子的特质有一个最基本、最直接的了解,从而可以采用正确的方法和态度对待这些孩子。

它用一种坦诚、真挚的述说唤起人们内心对孤独症孩子的爱和帮助。

具体体会:

本书是我在书店无意中发现的一本好书,在阅读封底的相关书评后深深打动了我。

作为特教工作的我来说,也接触过很多孤独症的孩子,每个孤独症的孩子症状各不相同,从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也多少了解了这些孩子的很多共同特征,刻板、重复……。

但阅读本书后,给我拓宽了新的视野,书中提到的每一点都是从新的角度出发的,通过作者埃伦•诺特波姆在书中分享的帮助孤独症孩子的教育经验,让我对孤独症孩子的教育有了新的认识。

(一)我们应该知道孤独症孩子的十件事

在本书中,作者以孤独症孩子的视角告诉我们应该知道的十件事,她告诉我们:

孤独自闭并不是孩子唯一的特质,这也是最重要的;他们的感官知觉是失调的;请记得将“不肯”

(选择不要)和“不能”(做不到)分清楚;他们的思考方式非常具体,因此,通过字面意义来解释语言;他们掌握的字词是有限的,请对他们多一些耐心;语言对他们来说比较困难,但他们极能借视觉导向的;请关注他们能做的事,而不是做不到的事;请帮助他们与社会进行互动;请努力确定引发他们消极情绪的因素;请无条件地爱他们。

(二)我们应该对孤独疲孩子做些什么

1.改变观念

观念的改变很重要。

阅读本书,首先我认识到,孤独症并不是这些孩子唯一的特质。

作为一个孩子,他们一直在成长。

你我都还不清楚他们到底具有哪些潜力,怎可以凭主观、片面地描述这些孩子。

由此可见,孤独症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简单地将社会上流传的孤独症“标签”一一无药可救、不愿与人沟通、行为不良等强行加在孤独症孩子身上,武断地来定义他们。

百人都有百姓,孤独症孩子亦是如此。

其次,请不要把孤独症看成是一种残障,请把它当做一种不同、特殊的能力吧。

或许,当我们愿意跳出自身可能受到的视角限制,更多地去留心孩子们的细节,或许就能看到孤独症在这些孩子身上所体现的独特天赋、才能。

他们可能不善于跟人进行眼神接触或者交谈沟通,但你注意到了吗?

这些孩子身上往往有着非常美好的特质:

他们诚实不爱撒谎,不会说同学坏话,不去批评、议论别人,心里怎么想的就如实地表达出来等等,一些甚至是我们这些做大人都缺乏的美德。

换种眼光来看这些孩子吧,或许你会发现一个不一样的、更可爱、更“闪亮”的“TA”。

2.换位思考

我们的特教老师都会有这样的感触,都有被孩子的诸如充耳不闻、时而会时而不会之类的表现弄得沮丧、焦躁、恼怒。

这时你只要想想他们不是故意而为,而是客观存在于他们身上各种问题所致,我们的情绪很快就会平静下来。

3.情景实践

正如艾伦•诺波姆提出的,他们是“非常视觉导向的”,想象能力、联想能力非常弱。

语言文字本身只是符号,它后面都有对应的内容,语言文字的理解表达都是以把两者对接起来为前提的。

孤独症孩子正好缺乏这种对接能力,比如他们掌握名词比形容词、副词容易得多,掌握实词比虚词容易得多,就是证明之名词和实物最好对接。

提高他们的对接能力,

就能提高其理解力,进一步可提升其表达能力。

在生活情景中教学与实践,是加快孩子康复的最佳策略,相应的,对孤独症孩子的教育就要做到“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就要习惯运用多“做”少“说”的教学方法去教孩子。

特别注意运用实物或图片展示(演示)、动作示范、情境游戏、角色参与、仿学、共同实践等,让孩子能够看到、感觉到或体会到的方法,尽量避免“你说他听”的教学方法,帮助孩子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习兴趣。

在帮助这些孩子的过程中,也是在培养我们特教工作者凡事坚持、不放弃的品格,以及更多的爱心、耐心,学会“放手、舍得”,并不断强化自己的责任心。

相信这些收获反会改变我们的生活态度,并让我们享用终身。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