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会计诚信缺失的危害成因及治理对策.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06120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会计诚信缺失的危害成因及治理对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谈会计诚信缺失的危害成因及治理对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谈会计诚信缺失的危害成因及治理对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浅谈会计诚信缺失的危害成因及治理对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浅谈会计诚信缺失的危害成因及治理对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会计诚信缺失的危害成因及治理对策.docx

《浅谈会计诚信缺失的危害成因及治理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会计诚信缺失的危害成因及治理对策.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谈会计诚信缺失的危害成因及治理对策.docx

浅谈会计诚信缺失的危害成因及治理对策

浅谈会计诚信缺失的危害、成因及治理对策

【摘要】诚信是会计工作的灵魂,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但是现实中由于种种原因有些单位的会计人员诚信缺失弄虚作假致使会计资料失真,给社会造成严重的危害,本文对会计诚信缺失的危害、成因的做出了具体分析并提出了有关治理的对策。

  【关键词】诚信缺失  会计信用  产权制度  社会监督

  诚信是指诚实、守信。

诚实就是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不搞虚假;守信就是讲信用,不失信,信誉至上,“言必信,行必果”。

会计诚信是什么呢?

朱镕基在给上海国家会计学院题词时写下“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原则,不做假帐”这十六个字,对此作了最好的诠释。

诚信是会计核算的一项基本原则。

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会计工作提供信息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要,因此就应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有些单位的会计人员诚信缺失弄虚作假致使会计资料失真,给社会造成严重的危害。

本文拟对会计诚信缺失的危害、成因及治理的对策进行探讨。

  一、会计诚信缺失的危害

  

(一)危害投资者的利益和市场经济秩序

  企业接受了包括国家在内的所有投资者的投资和债权人的投资,就应当有责任按照预定的发展目标和要求,合理利用资源,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然而有些企业为了谋取不义之财作假账、编假会计报表。

会计报表的失真,会使得投资者和债权人失去正确预测被投资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基础,没有了科学的预测,将直接导致投资者的利益得不到保障。

  不仅如此,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信用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基础,没有信用,市场经济就无法维系。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品交换的增多,信贷业务的繁荣,诚实守信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遗憾的是当前我国有些地方失信、违信,践踏信用的现象屡屡发生。

银行呆坏帐、信用卡欺诈、偷税漏税、走私骗汇等现象行其道,不仅会直接影响国家税收、导致各项经济指标失真,而且还会影响国家的方针政策的制定,最终导致国家经济政策与实际的偏离,危害市场经济秩序。

  

(二)危害企业和会计人员自身

  会计诚信缺失是企业在利益驱动下的一种短期行为,这种行为是以虚化收入支出、债权债务、利润税金等为主要手段的,企业为了急功近利的需要,原始记录不再健全和完整,计量验收制度成为虚设,内部价格和各种定额不再发挥作用,结果全面弱化企业管理基础工作,使企业失去了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孔子说: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个人交往中不诚信损害人际关系的和谐,致使人情淡薄。

而会计人员不诚信,轻者不得从事会计职业,重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2001年8月初,银广厦通过伪造金融票据等手段,虚构主营业务收入和巨额利润,为其出具严重失实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深圳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东窗事发,其执业资格及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许可证被吊销,签字的两名注册会计师被严惩就是例子。

  (三)导致税收和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

  企业歪曲会计信息的动机是多种多样的,但其结果总是将原本属于国家或集体或企业的资产据为小集体或个人所有。

如某些企业在会计报表上虚增支出,多列费用,少列收入,隐瞒利润,以逃避税收;而某些企业在转换经营机制过程中,经营者通过不实估价,压低国有资产价值,导致国有资产大量流失。

  二、造成会计诚信缺失的成因

  会计诚信出现危机并造成了诸多不良的影响,其成因是错综复杂的,既有主观的方面,又有客观的方面。

  

(一)利益的驱使

  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目标就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

资本市场就像一棵摇钱树,企业一旦上市成功,高于股票面值几倍甚至几十倍的资金就滚滚而来,精明的企业家都深谙这一道理。

于是,够条件的企业积极上市,不够条件的企业创造条件也要上市,已经上市的还要搞增发,搞配股。

所有这些,都需要企业有优良的经营业绩来支撑,业绩不够怎么办?

造假!

有的为了偷逃漏税而少计应税收入或应税所得等,有的为了骗取国家财政补贴而少计利润,有的为了骗取银行贷款或者股票筹资而多计利润,有的为了经营层的经营业绩而虚增利润或隐瞒亏损,有的为了突显政绩升官,或为了上市、配股或为逃避摘牌及中止上市的命运,造成了官出数字、数字出政绩、屁股指挥脑袋而致使造假频繁。

因为有了通过会计造假带来利益的可能性,就出现了会计造假的需求和动机,南京大学会计系对“我国会计诚信缺失的根本原因的认识”问卷调查的数据统计结果调查显示,由于单位领导为个人利益和企业利益而迫使会计人员造假的综合比例分别为40.3%和55.8%。

又因为造假所付出的成本(包括现实成本和潜在成本)很小甚至为零,于是会计造假就会付诸行动和实践。

总之,能够获取现实利益而却又不需承担高额成本,才是会计造假屡禁不止的根本性原因。

由此可见经济利益的驱使是会计失信、职业道德沦丧的根本。

 

(二)制度的原因

  市场制度的基本原则就是优胜劣汰。

经济上的弱者,在竞争中处于弱势,执行对于强者有利的诚信原则,若获得相同的利益,付出的成本将远远大于经济上的强者付出的成本。

他们为了生存或者改善竞争地位而不被淘汰,只有采用不诚信的办法,才能完成原始积累或摆脱困境。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主要通过各市场主体之间的相互交易来进行,信息量空前增大,且瞬息万变。

加上我国目前市场机制尚未完善,没有形成一套有效机制来保证信息的公开、公正和有效传递,这就使得市场交易主体及投资者,所了解的信息不对称,给不诚信和欺诈提供了可能。

从已有的造假案例来看,绝大部分为上市公司。

我国国有上市公司先天不足,从上市那天起,就承担着为企业筹资、减困的双重重任。

在最初的配额制下,政府为了地方利益,为达到上市条件,将拟上市公司的优质资产剥离,然后包装上市,一旦圈到了钱就获得了高价配股的资格,以股价的超常上涨谋取私利而造假。

 (三)法律方面的原因

  现行的《会计法》、《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及《刑法》等法律不能起到有效遏制会计造假行为发生的作用。

新修订的《会计法》规定单位负责人既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担负责任,同时还要对本单位保存和提供的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担负责任。

但在实施处罚的过程中,依《会计法》的规定,单位不依法进行会计管理、核算和监督的法律责任仅针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并不包括单位负责人。

《会计法》第45条规定:

“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及其他人员……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可以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当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行政处分。

”还有不少条文只是罗列“不得”有这样或那样行为,却没有给出理“违反了怎么处”的后文。

这类条文的规定,明示了造假行为预期“成本”的上限,不仅威慑力不足,反倒起了“鼓动”作用。

  (四)监管不力

  众所周知,审计是基于经济监督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理论上讲,审计监督对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保障经济活动的有序运行,打击经济领域的违法活动,保证会计信息的合法性、合理性和真实性有着其他经济监督无可比拟的作用。

我国的审计监督体系应该说已经相当完善,但是与飞速发展的经济仍有许多不适应,这种不适应从某种意义上削弱了审计应有的功能,使审计的监督处于疲于奔命、力不从心的状态。

国家审计由于人员编制的限制等原因,迫使其不得不把“对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的财政收支、对国家的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职责转向主要审计政府宏观管理部门和国家重点建设资金,因而国家审计对企业的监督慢慢开始弱化。

民间审计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注册会计师已经成为审计监督的主力军,但其承担的审计任务愈来愈重,可以说已不堪重负。

再加上地方政府或主管部门对民间审计业务的不正当干预,强制注册会计师做出一些不符合实际的审计报告,大大削弱了审计报告的公证作用。

  三、治理会计诚信的对策

 

(一)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

  在实施的过程中,首先,要对会计人员讲清会计道德的知识和规范,即“晓之以理”,使会计人员确立正确的会计职业道德认识,陶冶社会主义会计职业道德的高尚情操,提高他们分辨道德是非的能力;其次,要“导之以行”,向他们提出严格的要求,督促他们身体力行,在职业活动实践中积极履行职业道德,形成高尚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

同时要联系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和教训,联系本单位本部门和个人的思想实际,引导会计人员从事职业活动,锻炼他们的职业道德意志,确立坚定的会计职业道德信念,逐步形成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习惯。

在正面教育的实施过程中,要从提高教育者的道德认识入手,以会计领域的先进模范人物的生动事迹为教材,使会计人员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得到深刻的教育和启迪。

在反面教育的过程中要加强对不诚信会计人员的处罚力度,如:

终身吊销其从业资格,重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二)进一步完善以法人治理机构为核心的产权制度

  完善以法人治理机构为核心的产权制度是真实财务报告的先决条件和基础,只有完善的产权制度,才能使股东追求资本收益的最大化,形成与公司管理层之间经济的契约关系,进而形成真实财务报告的需求主体。

因此必须:

  1.健全董事会。

公司董事会和董事要履行“委托人”职责,负责管好自己的执行机构。

在董事会中引入独立董事,负责对董事提名、高级管理层的聘用、审计以及重大关联交易等事项表示意见。

  2.建立审计委员会。

引入审计委员会这一机构,它主要由公司的非执行董事和监事组成,负责对公司活动进行监督,并拥有聘用注册会计师的决定权等,这一委员会直接隶属于董事会。

  3.建立股东对经营管理者的强力约束。

股东会定期审议公司会计报表,严格评估经营管理者的经营业绩,并决定对经理的解聘撤换。

  4.建立董事会与经理层之间一种基于合约的委托代理关系,明文规定双方的责权利关系。

这四条措施将强化董事会、监事会监控工作的客观性,防止出现“内部人控制”,从而更好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三)加强监管、加大处罚力度

  首先,应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

内部监督是会计监督的基础。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必须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者的职责,形成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其中尤其要突出监事会对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监管作用,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并使之有效实施。

  其次,加快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清理、整顿,健全和完善社会监督机制。

推行标准化作业制度,按照国际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规程和方法开展业务,使其对会计的审计监督具有合法性和有效性,提高监督质量。

最后,应强化政府监督,加强这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规范会计工作,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将不断提高会计诚信水平。

    

  总之,会计诚信的缺失已引起国人和会计人员的高度警醒。

相关部门正在为诚信立法做准备。

我们可以借鉴国外成熟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修改、完善相关法律和规章,加大对造假者的处罚力度,并根据《会计法》的规定追究单位负责人的法律责任。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社会诚信环境一定会大有改观。

      

  参考文献:

  1.卞宇.对我国会计诚信建设的思考[J]财会研究,2003,(3)

  2.杨雄胜.会计诚信的理性思考[J]会计研究,2002,(3)

  3.CPA讲诚信的成本收益分析[EBOL]中华财会网

  4.孟凡利.会计职业道德简明读本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