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考点分解全.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30434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2.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鉴赏考点分解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诗歌鉴赏考点分解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诗歌鉴赏考点分解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诗歌鉴赏考点分解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诗歌鉴赏考点分解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考点分解全.docx

《诗歌鉴赏考点分解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鉴赏考点分解全.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诗歌鉴赏考点分解全.docx

诗歌鉴赏考点分解全

诗歌鉴赏考点分解

——评价古代诗歌思想内容

一、了解古代诗歌常见的思想感情及相关术语。

思想内容主要是指诗歌的立意;古人云:

诗言志。

“志”是指志向、报负、愿望、情怀等。

一般地说,唐诗重情,宋诗重理。

(一)注意诗歌种类及其情感一般来说,按内容可以把诗歌分为:

咏史诗、咏物诗、写景诗、送别诗等,在评价思想感情时要注意区别。

*古诗中常见的思想感情

忧国忧民建功报国怀古伤今

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

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

惜春悲秋思乡怀人长亭送别

思乡念亲相知相思别恨离愁

1.忧国伤时

(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

(2)反映离乱的痛苦如: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同情人民的疾苦如:

白居易《卖炭翁》;

(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

杜甫《春望》。

2.建功报国

(1)建功立业的渴望如:

曹操《短歌行》: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龟虽寿》: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2)保家卫国的决心如:

王昌龄《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3)报国无门的悲伤如:

陆游《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垢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又如:

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4)山河沦丧的痛苦

如:

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

(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如: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6)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如:

杜甫《兵车行》;

(7)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

屈原《涉江》

3.思乡怀人

(1)羁旅愁思

如:

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2)思亲念友如: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边关思乡如: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上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4、闺中怀人如:

李白:

《子夜四时歌(秋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5.生活杂感

(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如:

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2)昔胜今衰的感慨如:

姜夔《扬州慢》、刘禹锡《石头城》《乌衣巷》;

(3)借古讽今的情怀

如:

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4)青春易逝的伤感

如: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5)仕途失意的苦闷

如:

苏轼《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6)告慰平生的喜悦如: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春夜喜雨》

6.长亭送别

(1)依依不舍的留念:

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

(2)情深意长的勉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3)坦陈心志的告白: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

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二、评价作品思想内容应注意的问题

1、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对其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如辛弃疾曾经在抗金斗争的最前线出生入死,南归之后又遭到投降派的排挤和打击,所以其词多为回忆过去如火如荼的战斗生活,或者表达报国无门的愤懑情绪,风格豪放悲慨。

2、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点,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适当了解某个时代的风貌,同样有助准确把握这个时代的文学作品。

比如,唐代国力强盛,投笔从戎的知识分子大多精

神昂扬,情感豪迈,在他们的诗,尤其是边塞诗,虽有塞外环境的恶劣,也有对故乡、亲人的深切的思念,但更多的是同仇敌忾的愤慨,保家卫国的决心,因而格调高亢,情绪激荡。

而宋代则大不相同,积贫积弱、国力衰微的大宋朝,已没有了大唐的气象,在知识分子的笔下,豪迈之气少了,悲凉之气多了,雄伟气魄少了,家国之愁多了。

3、许多古代诗词的前面都有一个不长的“序”,有的交代了创作的年代,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缘由,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经过,有的交代了创作的背景,有的又为整个作品奠定了情感基调,它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也是至关重要的,因而不能忽视。

4、大多数作品的思想感情不是单一的,其中可能交织着许许多多非常复杂的情感,这一点要特别注意,当然,读者有时也可以在原作的基础之上发挥想象,进行二度创作。

另外,一个作家的整体创作趣向和风格一般是固定的,但也不排除个别作品的特例存在。

如李清照、辛弃疾等,都有其固有风格之外的创作。

三、鉴赏思想内容的步骤

A•描写了什么形象

B.构成了什么意境

C.抒发了什么情感

D.表现了什么人格

四、鉴赏举例

1.病牛(宋李纲)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答:

借牛写人,以牛自况。

表现了诗人的失落隐忍、委屈愤懑又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思想

感情。

2.陇西行(唐陈陶)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答:

这首诗叙述了一个慷慨悲壮的激烈场面:

唐军誓死杀敌,奋不顾身,但结果五千将士全部丧身“胡尘”。

三四句把现实与梦境虚实对比,荣枯迥异,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

此诗表现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

3.下列诗词中都有“愁”,请分析每一首诗中“愁”的具体内容。

(1)白居易《长相思》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2)辛弃疾《菩萨蛮》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3)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答案:

1、闺中怀人之愁;2、国破家亡之愁3、报国无门之愁。

古代诗歌鉴赏解题思路一、基本要求

1.记住考查内容要点:

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

2.审查题干,锁定关键词。

3.按图索骥,寻找答题语。

二、具体方法

1.问答型:

认真审题做到“问什么,写什么;要什么,给什么”

2.综述型:

在明了要求的基础上,一般可采用“总-分-总”式

(1)概括特色(一个判断以标明观点)

(2)扣住要求,结合诗句进行分析阐述,以证明观点。

(3)揭示这样写的好处。

即诗歌写了什么、如何写的、这样写的好处。

3对比型:

(1)通过研读两首诗,比照之间的异同点

(2)根据题目要求,扣住作品中的词、句加以分析阐述

1.对作品理解、品价、联想,力求准确、合理、有根据,不能无中生有、任意发挥及随意拔高;术语表述要正确,不能生搬硬套、张冠李戴。

2.不能用读后感代替文学鉴赏。

3.要重点突出,围绕题旨展开论述

附:

诗歌鉴赏公式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表达方式有:

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说明)修辞手法有:

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

表现手法有:

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意象:

作品中具体的人、物、景等。

思想感情有:

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作用:

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三、鉴赏练习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咸阳城西楼晚眺(唐)许诨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1填空:

诗的起句中用一“”字,奠定全诗基调。

诗人用低沉的笔触,描绘咸阳城傍晚

时的景致,抒发苍凉伤感的情怀。

(1分)

2简答:

颔联写云生日落,一阵凉风吹来,雨势迫在眉睫,现多用“山雨欲来风满楼”这一名句比喻什么?

(1分)

3简答:

颈联两句写了作为何朝何代国都的咸阳的何种景象?

(2分)

4简答:

尾联“行人”即过客,也包括作者在内,结句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2分)

[解题指导]此题主要考查对诗歌形象及情感主旨的把握。

①全诗的感情基调是“愁”。

②“山

雨欲来风满楼”现在多比喻重大事变即将发生前的紧张气氛。

③描写作为秦汉两代故都的咸阳,如今绿芜遍地,黄叶满林,虫鸟凄鸣的萧条景象。

④我闻咸阳古城久矣,今日东来,所见唯“西风吹渭水”令人产生历史变迁无恨的感慨。

2、阅读下面这首七言绝句,完成1-2题。

夏意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注]苏舜钦;北宋诗人,主张改革,被削藉为民,于苏州修建沧浪亭,隐居不仕,《夏意》

作于此时。

(1)有人说这首诗题为“夏意”,全诗“无一句不切夏意”。

第一句中的“夏”,点明时令,

第二句中的和第三中的不仅扣住诗题,更写出了诗人生活环境的的气氛。

优美

的意境,读之仿佛微风拂面。

(2分)

(2)你认为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呢?

根据你的理解结合原诗,写一段鉴赏性的文字,100字左右。

(4分)

[解题指导]此题主要也是考查对诗歌形象及思想情感的认识

(1)第二句与第三句中“扣”住诗题“夏意”的应当是“石榴开遍”和“树阴满地”(一定

要写进“开遍”和“满地”,因为这两个词才更“写出了诗人生活环境的气氛”,单写进“石榴”、“树阴”不能给全分。

什么气氛?

“石榴开遍”,明丽、清新;“树阴满地”,幽静;故填“清幽”最为妥贴。

(2)要把握准诗人的心境,必须体察作者笔下物境的特点,前文已作了分析,还要结合“注”了解诗作的背景:

“削籍为民”、“隐居不仕”。

据此,作者的心境既可以答排遣痛苦,宠辱偕志,忘怀得失,也可以答反衬出内心的痛苦,但必须结合对原诗的手法和意境的分析作答。

答案示例:

这首诗取题“夏意”,展现的是清幽之境,表现的是内心压抑着痛苦的闲适宁静。

(2分)“别院”、“深深”、“清”,诗一开始即构成清幽凉爽的气氛,继之以“石榴开遍”“树

阴满地”“流莺”时一声“渲梁”,无不给人清凉宁谧之感。

削籍隐居的诗人内心当是痛苦的,但诗人没有牢骚,对得失荣辱显得很淡泊,但没有牢骚又不等于没有痛苦,清幽之境恰恰反衬着诗人内心压抑着的刺痛,“夏意”“之意”,是值得读者细细揣度的。

(2分)

古代诗歌中常用的艺术手法鉴赏

一、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

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

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

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

二、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

如唐代谢浑《谢亭送别》: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滿天风雨下西楼。

”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

《姜斋诗话》说:

“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三、鉴赏练习:

分析下列诗歌的艺术手法

1.花间一壶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李白《月下独酌》)答:

通过想象,用拟人的手法,把天边之月和月下身影,连同自己,化为三人,且歌且舞,表面自得其乐,实则无限孤独与凄凉。

2.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李贺《李凭箜篌引》)

答:

用夸张的手法描写李凭箜篌曲的艺术效果,从而烘托了李凭弹奏箜篌的高超技艺。

3.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杜甫《漫成一

首》)

答:

用“跳鱼”的“拨剌鸣”衬托江面的宁谧安静,以动破静,愈见其静。

4.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九月九

日忆山东兄弟》)

答:

写思亲,从侧面设想对方对方如何思念自己,表现自己的思念之情,曲折有致。

思乡怀人类诗歌鉴赏

一、了解常见思想情感。

1.羁旅愁思:

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2•寄钋子眩?

br>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杜甫《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3.征人思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4.闺中怀人:

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蓦见枝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二、分析人们思乡缘由。

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

三、古人在诗中如何表达思乡之情?

触景伤情: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除夕;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托物传情:

月、雁、笛、柳

因梦寄情:

例1、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例2、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妙喻传情:

乡愁

四、方法明确

1、初读全诗,整体感知,确定情感类别

2、抓关键句,挖掘字词,初悟情感

3、抓住意象,构建图景,再悟情感

4、根据题目,组织语言,形成答案

五、鉴赏练习:

旅次寄湖南张郎中戎昱寒江近户漫流声,竹影当窗乱月明。

归梦不知湖水阔,夜来还到洛阳城。

前人评说,“归梦”是这首诗的诗眼。

诗中写“归梦”突出了什么?

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

为什么?

答:

1、写梦中返乡是那么容易,突出了乡思之深,之切。

2、“归梦”因旅次见闻引发,前两句中江水漫流之声、月下竹影之形,是“归梦”之因;而“归梦”则是思乡之情的集中表现。

所以可以说“归梦”是这首诗的诗眼。

另见题例解读

(一)(三)(五)(七)(九)鉴赏古代诗歌语言

一、鉴赏语言的基本要求

古代诗歌的语言是最凝炼的,往往一词一句就能生动地描摹出事物的特征,深刻地反映思想内容。

鉴赏时应联系全诗的主旨,从遣词、造句、修辞等不同方面仔细揣摩、推敲,来理解作者炼字炼意的技巧。

其次,要学会根据语境推断词义的方法,并特别注意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等情况。

二、推敲字词。

古人有“一字师”之说,一字用好,全诗皆活。

如:

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齐己《早梅》)。

郑谷将“数”改为“一”,因为题为“早梅”,如果开了数枝,说明花已开久,不能算是“早梅”了,齐己佩服不已,尊称郑谷为“一字师”。

仃圭日~T?

力口

晴景王驾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飞来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王安石改“飞来”为“纷纷”,因为只有蜂忙蝶乱的侧写妙笔才能令人真实地感受出晚春雨后特有的美景。

三、关照动词动词的提炼是古诗炼字的主要内容。

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陶潜“悠然见南山”的“见”字,张先“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弄”字,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尽人皆知。

一个“闹”字把诗人心头感到蓬勃的春意写出来了,一个“弄”字把诗人欣赏月下花枝在轻风中舞动的美写出来了

四、体会语言风格

(一)清新

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如杜甫《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四句写了四种景色,有动景,有静景,有近景,有远景,有实景,有虚景,色彩绚丽,语言清新生动。

(二)平淡

又称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又平易近人。

平淡不等于简陋和寒伧,它是用语上的返璞归真,体现了诗人的真功夫,如陶渊明的诗,李煜的词。

(三)绚丽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

如李商隐的诗。

四)明快

其特点是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

如白居易的新乐府诗。

(五)含蓄

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的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如杜牧的绝句,李清照后期的词。

(六)自然

即不加雕饰的率真朴素的语言,多用口语,较少炼字,读来平白如话,自然生动,韵味无

穷。

五、熟悉作家风格陶渊明的朴素自然白居易的通俗易懂王昌龄的雄健高昂李商隐的朦胧隐晦温庭筠的绮丽香艳李清照的缠绵悱恻六、鉴赏举例

杜甫的沉郁顿挫李白的豪迈飘逸杜牧的清健俊爽王维的诗画一体高适的悲壮苍凉陆游的悲壮爱国

列诗词中加点的字各有其妙处,请加以鉴赏分析

2、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5、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6、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李白《独坐敬亭山》)答:

1.“生”字写出明月从海面冉冉升起的景象,富有动感,准确传神。

2.“转”表明山色愈来愈深,愈来愈浓,山是静止的,但凭颜色的渐变就写出它的动态来。

“日”即“天天”之意,水是流动的,用一“日”字,令人感觉它始终如一的守恒。

3.“尽”与“闲”把读者引入一个寂静的世界:

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地清幽平静,写动见静,以动衬静,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寂。

鉴赏古代诗歌的意象

一、对诗歌意象的识别理解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

二、鉴赏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诗歌的意象:

有单一的比喻性意象,烘托性意象,象征性意象,还有组合的意象。

2.意象之情感:

杨柳一惜别圆月一思落叶一失意春风一得意大海一开阔流

水一叹惜古迹一怀旧梅花一傲视

3.审美的习惯:

“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三、鉴赏举例

1.读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回答问题

问:

精美的酒杯和美酒衬托什么?

答:

将士将畅饮时,战事告急。

用美好的事物衬托战事的悲壮

2.读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回答问题。

问:

“朝雨”“柳色”除了写春色外,还表达了哪些言外之意?

答:

“朝雨”还烘托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忧伤之情;“杨柳”象征离别,折柳相赠表示留恋之

情,增加了浓厚的离别情意。

3.读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回答问题:

问:

诗人的形象是如何通过诗句展现的?

答:

苍茫的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出诗人送别时凄寒孤寂之情,更展现出诗人的开朗胸怀

和坚强性格,诗人这里以晶莹透明的冰心自喻,表明了诗人为官清白,心地纯洁。

边塞诗鉴赏

一、边塞诗产生的时代背景

从玄宗即位到代宗登基(712――762),这半个世纪通常称为盛唐。

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开疆拓土,不少文人

纬闪颂拼滴何鄆iJOT伞昌殖帶案味伞薄?

br>二、边塞诗派举例:

塞上听吹笛高适

雪尽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别董大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从军行李白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三、边塞诗的特征

(1)内容——边塞风光(奇丽壮阔)

统治者穷兵黩武

将士艰苦生活报国豪情

家乡思乡念亲

友人惜别感伤壮别感奋

(2)风格——雄壮豪迈。

(3)常用手法一一比喻、夸张、用典。

三、常用词语

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

胡羌羯夷磧西轮台龟兹夜郎

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

雄奇奇丽奇寒辽阔壮阔广阔

豪迈豪气豪情

报国之志杀敌豪情昂扬精神

四、分析举例(另见题例十)

别董大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形象----景物:

黄沙蔽日,北风劲吹,大雪飘飞。

荒凉寒冷的沙漠景象。

人物:

劝别友人,前路莫愁。

内容----旷达胸襟,豪迈情怀。

表达:

一、二句描绘了一幅荒凉寒冷的沙漠景象:

黄沙蔽日,北风劲吹,大雪飘飞。

三、四句写诗人劝别友人,前路莫愁,天下人都能成为你的朋友。

表现了一种旷达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

山水田园诗鉴赏

一、山水田园诗的特点:

山水诗源于南朝(宋)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

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

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

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二12.?

br>1.思想内容——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归(退)隐闲适淡泊悠

然自得

2.表现手法一一借景抒情白描

3.语言特点一一清新自然质朴自然清新洗练

三、鉴赏练习,阅读下列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1.酬张少府王维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1)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2)尾联以“渔歌入浦深”回答张少府的询问,它的深远含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

(1)这首诗写作者对官场的失望和隐居山林之乐,表现出作者恬静淡泊、乐山乐水的情怀。

(2)山水之乐是不可言传的,只有亲自尝试才能懂得困窘和通达的道理,领悟人生的真谛。

另见题例四

2.《鹿柴》作者:

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注解】:

1、鹿柴:

以木栅为栏,谓之柴,鹿柴乃鹿居住的地方。

2、返影:

指日落时

分,阳光返射到东方的景象。

(1)这首写景诗描写鹿柴傍晚时分的景色。

(2)这首写景诗的绝妙之处在哪里?

试作分析。

答:

这首写景诗描写鹿柴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

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

清新自然,毫不做作。

落笔先写“空山”寂绝人迹,接着以“但闻”一转,引出“人语响”

来。

空谷传音,愈见其空;人语过后,愈添空寂。

最后又写几点夕阳余晖的映照,愈加触

发人幽暗的感觉。

3.《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注解】:

1、幽篁:

幽是深的意思,篁是竹林。

2、长啸:

长声呼啸。

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样的生活情趣?

运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写出了什么样的意境?

答:

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

诗的用字造语、写景(幽篁、深林、明月),写

人(独坐、弹琴、长啸)都极平淡无奇。

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