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章18T发动机机械部分1.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893646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1.2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04章18T发动机机械部分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第04章18T发动机机械部分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第04章18T发动机机械部分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第04章18T发动机机械部分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第04章18T发动机机械部分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04章18T发动机机械部分1.docx

《第04章18T发动机机械部分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04章18T发动机机械部分1.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04章18T发动机机械部分1.docx

第04章18T发动机机械部分1

第四章1.8T发动机机械部分的维修

第一节1.8T发动机技术参数与拆装

一、发动机的技术数据

1、发动机号

如图4-1所示,发动机号(由发动机代码及序列号组成)标在缸体左侧。

此外,气缸盖罩后的不干胶标签上也标有发动机代码及序列号。

整车数据铭牌上也标有发动机代码。

图4-1发动机号位置

2、发动机技术参数

AEB发动机技术参数见表4-1所示。

表4-1发动机技术参数

发动机代码

AEB

生产日期

97.05

排量/L

1.781

功率/kW/r·min-1

110/5700

扭矩N·m(r·min-1)

210/1750~4600

缸径(ф)/mm

81

活塞行程/mm

86.4

压缩比

9.5:

1

燃油标号RON

95无铅汽油

点火/喷油系统

Motronic

爆震控制装置

×

自诊断系统

×

空燃比控制装置

×

催化转换器

×

增压

×

空气再循环系统

二次空气供给系统

凸轮轴调整装置

配气正时

气门升程为1mm,气门间隙为0mm时:

上止点后进气门打开

18°

下止点后进气门关闭

28°

下止点前排气门打开

28°

上止点前排气门关闭

二、发动机的拆卸和安装

(一)发动机的拆卸

拆卸发动机时打开或切断拉索和电线,并将发动机与变速器分离,从前端拆下;放空冷却液,收集在一干净容器内,以便再次使用或作处理。

安装发动机时必须安装在原位。

发动机的拆卸步骤如下:

(1)查取车载收音机代码,关闭点火开关,断开蓄电池接地线,拆下发动机舱盖。

(2)拆下隔音罩,如图4-2箭头所示。

拆下前保险。

图4-2拆下隔音罩

(3)打开冷却液膨胀罐盖,将冷却液收集器VW1306至于发动机下,如图4-3箭头所示,拧开散热器左侧的排放螺塞。

排放冷却液时,可接上一排放软管(图4-3),同时打开冷却液泵轴盖上的排放螺栓(图4-4箭头所示)。

从散热器底部及发动机上拆下冷却液软管(拆开连接法兰上的固定卡夹)。

图4-3冷却液排放塞(散热器左侧)

图4-4冷却液排放塞(水泵轴盖上)

(4)装有电动散热器风扇的车型,还需要从散热器热敏开关F18/F54上拧下接头。

(5)如图4-5箭头所示,拧松动力转向液压油冷却管,使之处于自由状态,但不可打开液压环路。

图4-5拧松动力转向液压油冷却管

(6)对于装有空调的车型,注意切不可打开空调制冷剂环路,为防止损坏冷凝器及制冷液管路/软管,须确保管路/软管不拉伸,不扭曲或弯曲。

如图4-6所示,拆下散热器4左、右侧导风罩的固定螺栓,拆下冷凝器固定螺栓1和2、从空调低压开关F73上拉下插头3。

将冷凝器向上拉离支架,向侧面旋转,并用绳子将其固定在右前轮处。

松开卡箍,拆下发动机舱盖锁支架处(底部右侧)的空调电磁离合器的插塞接头。

图4-6拆卸冷凝器

1、2-固定螺栓3-空调低压开关插头4-散热器

(7)如图4-7所示,拆下锁支架及其连接件,断开进气压力控制电磁阀N75处、ACF阀处、输出极N122处和空气流量计处导线/接头。

(8)如图4-7箭头所示,拉下软管,拆下空气滤清器壳体。

整体拆下冷却液膨胀罐及软管。

(9)如图4-8所示,脱开节气门控制单元及支架处的节气门拉索(但不要拆下节气门拉索保持器),将节气门拉索移向一侧。

从节气门控制单元上脱开空气软管1。

(10)如图4-9所示,断开供油管及回油管,拉下制动助力器真空软管,拉下ACF阀真空管。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燃油系统处于压力状态,困此打开燃油系统前,在接头处应包上布,然后慢慢拧松接头,释放压力。

图4-7拆卸空气滤清器壳体

1-进气压力控制电磁阀N752-ACF阀3-输出极N1224-空气流量计

图4-8拉下空气软管

1-空气软管

图4-9拆卸ACF阀真空软管

1-供油管2-回油管3-制动助力器软管4-ACF阀真空软管

(11)如图4-10所示,拆下刮水器臂(箭头),从导流板上拉下个固定卡箍和,拆下导流板,从电子元件盘上拆下盖板。

图4-10拆卸刮水器

1、3-固定卡箍2-盖板

(12)如图4-11所示,松开发动机控制单元保持器的卡箍,拆下发动机控制单元,松开插头,并与控制单元分离。

将插头拉离海拔高度传感器(F96)1及插接点2,分离线束(箭头所示),并将其移向一侧。

图4-11拆卸发动机控制单元

1-海拔高度传感器F962-海拔高度传感器插接点3、4-发动机控制插头

(13)如图4-12所示,从储气室上拆开接地插头及插塞接头的保持器,分离线束(箭头),并将其移向一侧。

拆下热交换器的两根冷却液软管(松开连接法兰上的固定卡夹)。

图4-12拆卸接地插接器保持器

1-接地插头2-插塞接头

(14)如图4-13所示,断开发电机导线,将线束从保持器上脱开(箭头所示)后向后拉,并置于一侧。

拧开变速器左侧速度传感器G22的插头,并将导线置于一边。

图4-13拆卸发电机导线

1-导线端子612-导线端子30

(15)对于装有手动变速器的车型,拧开变速器上的倒车灯开关插头。

(16)对于所有车型在拆卸多楔皮带前,应用粉笔标出旋转方向。

若皮带沿错误方向旋转,则可能导致断裂。

安装时,须确保皮带正确坐落在皮带轮槽内。

(17)对于装有空调的车型,拧松空调压缩机多楔皮带张紧轮的固定螺栓(图4-14箭头所示),松开皮带并拆下,拆下压缩机,并用绳子将其固定在车身上。

注意切不可打开空调制冷环路。

图4-14拆卸压缩机张紧轮固定螺栓

(18)松开多楔皮带,沿图4-15所示箭头方向转动皮带张紧器。

用3204销钉将皮带张紧器固定就位,从发电机皮带轮上拆下多楔皮带。

拆下3204销钉。

用一个M5×60mm螺栓将风扇皮带轮固定就位(图4-16),用一个8mm内六角板手拆下皮带轮及风扇,拆下多楔皮带。

图4-15皮带张紧器

图4-16拆卸多楔皮带

(19)如图4-17所示,拆卸冷却液泵皮带轮时,将一销钉插入叶片泵皮带轮,使其固定就位。

图4-17固定叶片泵皮带轮

(20)拆下V形皮带。

从动力转向叶片泵上拆下皮带轮,拧开动力转向叶片泵固定螺栓,将其移向一侧并系牢,切不可打开液压接头。

(21)从发动机右侧松开正极电缆与起动机连接的固定卡夹,拧下涡轮增压器/前排气管固定螺栓。

特别提醒:

切勿过度弯曲前排气管的柔性接头(不得超过10°)。

(22)如图4-18所示,从变速器上拆下排气支架,从起动机上断开导线,从起动机正极接头上拆下绝缘块,拧开电缆卡夹的固定螺栓,从缸体上拆下支架。

从变速器上拧开起动机固定螺栓并拆下。

从发动机支架(右侧)上拧下接地线固定螺栓。

图4-18拆卸起动机支架

1、2-导线插头3-支架4-电缆卡夹

(23)对于装配自动变速箱的车型,从液力变矩器上拧下3个螺母(图4-19箭头所示)(拆卸每个螺母需要转动曲轴1/3圈)。

图4-19液力变矩器螺母

(24)从发动机支座(顶部)上抬起隔热板,拧下左、右发动机支座(顶部)的螺母,标出支架及定位套筒2在左、右发动机支座(底部)的位置(图4-20)。

将左、右发动机支座的螺母拧松几圈。

(25)将支承杆10-222A用螺栓装在两侧前翼板缘上(图4-21),将变速器支架3147卡入变速器钟形壳体的螺栓孔内,用加长体2024A/1和杆2024A/2将变速器支架3147连接到支承杆10-222A上(用带螺母和垫圈的螺栓固定)。

图4-21为已拆下发动机的状态。

(26)拧下上部发动机/变速器固定螺栓,前一个螺栓用手拧紧。

将起吊装置2024A连接到发动机上,并将挂钩挂到车间起重机1202A上。

为确保发动机重心平衡,应按图4-22所示挂好连接件。

并且注意起吊装置上的连接件及定位销必须用锁止销固定(图4-22箭头所示)。

拆下最后一个固定螺栓。

在起吊前,务必检查发动机与变速器之间的所有软管及接头是否已断开。

图4-20支架与定位套筒在发动机支座位置

1-支架2-定位套筒

图4-21安装起吊装置

图4-22起吊发动机

(27)将发动机吊离发动机支座螺栓,拧紧支承杆10-222A的芯轴,从前端将发动机移出发动机舱。

对于装有自动变速器的车型要将液力变矩器固定在变速器上,防止其倾倒。

(二)发动机在工作台上的固定

如图4-23所示,在维修发动机时,须用发动机支架VW540将发动机固定在工作台上。

图4-23发动机在工作台上的固定

(三)发动机的安装

发动机的安装按与拆卸相反的顺序进行,安装时请注意以下注意事项:

(1)维修时,应更换密封件、衬垫、自锁螺母及有规定拧紧力矩的螺栓。

(2)检查发动机/变速器对中定位套筒是否在发动机上。

将中间板压到定位套筒上。

(3)对于装有手动变速器的车型,在变速器输入轴花键上轻涂一层G000100润滑脂,但切勿在分离轴承导向套筒上涂抹润滑脂。

检查离合器是否与手动变速器正确对中。

装有手动变速器的车型,曲轴内必须安装滚针轴承。

(4)对于装有自动变速箱的车型,装配自动变速器的车型,曲轴内不得安装滚针轴承。

必须用规定的螺母紧固液力变矩器和驱动盘。

安装发动机前,旋转液力变矩器和驱动盘,使一个孔及一个螺栓与起动机上的小孔处于同一水平高度。

检查ATF(自动变速器油)油位。

(5)若已正确安装液力变矩器,则液力变矩器螺柱底部的接触面与液力变矩器钟形壳体上的接合面之间的距离约为23mm(装配01V型自动变速器)(图4-24)。

若液力变矩器未完全插入,则该距离约为11mm。

若液力变矩器安装不当,一旦将变速器连接到发动机上,将严重损坏液力变矩器驱动盘或ATF泵。

图4-24检查液力变矩器的安装

(6)正确安装多楔皮带并加注冷却液。

(7)修理后,安装原来的气缸盖或气缸体方能重复使用放出的冷却液。

但不得重复使用脏污的冷却液。

(8)拧紧发动机支座前,应摇动发动机对中,确保发动机支座处于应力状态。

安装锁支架及其附件,应使扭矩反应支座的挡块以自身重量靠在橡胶减震器上,并用25N·m力矩拧紧螺栓。

(9)应当进行节气门拉索的调整。

排气系统应无应力对中。

连接蓄电池后,应输入收音机防盗密码。

用电动开关完全关闭前门电动门窗,然后沿“关闭”方向再次操纵所有电动门窗开关(至少1s),启动单触功能。

调整时钟。

(10)起动发动机前应检查机油油位是否正常。

匹配节气门控制单元,查询并清除故障故障。

需要说明的是因插头已拔掉,故障仍存在存储器内,因此安装发动机后方能查询和清除故障代码。

(11)调整大灯光束。

(12)有关的拧紧力矩如表4-2所示。

在表4-2中所列拧紧力矩适用于涂有少量润滑脂机油、磷化及发黑处理的螺栓及螺母,可用发动机机油或变速器油作为辅助润滑剂,但不可用石墨润滑剂。

不可用去油零件。

拧紧力矩允许公差为±15%。

发动机/变速器紧固螺栓孔位置(手动变速器与自动变速器)见图4-25所示。

图4-25发动机/变速器紧固件

表4-2发动机/变速器紧固螺栓拧紧力矩N·m

手动变速器

自动变速器

序号

螺栓

拧紧力矩

序号

螺栓

拧紧力矩

1、3、4

M12×67

65

1,8,9,10

M10×60

45

2、6

M12×90

65

2,3,4,11

M12×67

65

5、11

M12×110

65

5

M12×110

65

7~10

M10×45

45

6

M12×90

65

7

M10×45

45

部件

螺栓/螺母M6

10

发动机悬挂与发动机支座

25

M8

20

扭矩反应支座挡块与扭矩反应支座的支架

25

M10

45

驱动盘与液力变矩器M10×1

85

M12

65

空调压缩器与压缩机支架

25

发动机支座与副车架

25

叶片泵与支架

25

催化转换器与涡轮增压器

30

第二节曲柄连杆机构的维修

一、发动机外围件的分解和组装

(一)叶片泵、发电机及风扇多楔皮带传动机构与冷却液泵V形皮带传动机构的拆装

安装多楔皮带前,须用粉笔标出旋转方向。

若皮带安装完后沿错误方向旋转,则可能导致皮带断裂。

安装时,须确保皮带正确坐落在皮带轮槽内。

叶片泵、发电机及风扇多楔皮带传动机构、冷却液泵V形皮带传动机构的结构与拆装方法见图4-26所示。

图4-26叶片泵、发电机及风扇多楔皮带传动机构

1-螺栓(10N·m)2-风扇叶轮3-螺栓(25N·m)4-冷却液皮带轮5-多楔皮带6-螺栓(40N·m)7-减振器8-螺栓(25N·m)9-多楔皮带张紧装置10-粘液型风扇皮带轮11-粘液型风扇轴承弹性卡环12-粘液型风扇轴承13-锤头螺栓14-螺母(40N·m)15-螺栓(25N·m)16-发电机17-螺栓(40N·m)18-螺栓(20N·m)19-螺栓(25N·m)20-进气歧管支架21-螺栓(20N·m)22-支座23-螺栓(25N·m)24-螺栓(25N·m)25-发电机、叶片泵及粘液型风扇支架26-动力转向机构叶片泵27-螺栓(25N·m)28-冷却液泵29-叶片泵皮带轮30-叶片泵皮带轮31-螺栓(25N·m)32-冷却液泵V形皮带33-粘液耦合器

如图4-27所示,拆卸粘液耦合器的拆装前务必松开多楔皮带,然后用5×60mm螺栓将粘液型风扇固定到位,再用内六角板手拧开螺栓,拆下粘液型风扇。

安装时将粘液型风扇紧固件拧紧至45N·m,装上多楔皮带,安装锁固定支架及连接件。

将锤头螺栓装入冷却液泵的钻孔内,再将发电机、叶片泵及粘液型风扇的支架及冷却液泵置于缸体上,然后按下列顺序将螺栓用25N·m力矩拧紧,如图4-28所示。

图4-27粘液耦合器的拆装

图4-28发电机、叶片泵及粘液型风扇支架

1-螺栓(M8×70)2-螺栓(M8×110)3-螺栓(M8×50)4-螺栓(M8×90)5-螺栓(M8×70)6-螺栓(M8×100)

(二)空调多楔皮带传动机构的拆装

拆装空调多楔皮带传动机构时注意切勿打开空调制冷环路。

安装多楔皮带前,须标出旋转方向。

若皮带沿错误方向旋转,则可能导致皮带断裂。

安装时,须确保皮带正确坐落在皮带轮槽内。

空调多楔皮带传动机构的结构与拆卸方法见图4-29所示。

图4-29空调多楔皮带传动机构的拆装

1-螺栓(25N·m)2-垫圈3-冷却液软管支架4-螺栓(25N·m)5-螺栓(25N·m)6-空调压缩机支架7-多楔皮带张紧轮8-螺栓(20N·m)9-空调压缩机

(三)V形皮带及多楔皮带的布置

V形皮带及多楔皮带的布置与拆装方法见图4-30所示。

图4-30V形皮带及多楔带的布置

1-多楔皮带张紧装置2-发电机3-粘液耦合器4-冷却液泵5-叶片泵6-冷却液泵V形皮带7-发电机、叶片泵及粘液型风扇多楔皮带8-减震器9-空调压缩机多楔皮带张紧装置10-空调压缩机多楔皮带11-空调压缩机

(四)多楔皮带的拆装

拆卸多楔皮带前,须用粉笔标出多楔皮带的旋转方向。

若多楔皮带沿错误方向旋转,可能导致多楔皮带断裂。

安装时应确保多楔皮带正确坐落在皮带轮槽内。

1、多楔皮带的拆卸

对于装配空调的车型,如图4-31所示,拆下隔音板(箭头),松开空调压缩机多楔皮带张紧轮紧固螺栓,如图4-32箭头所示,松开皮带并拆下。

图4-31拆下隔音板

图4-32松开空调压缩机多楔皮带张紧轮紧固螺栓

如图4-33所示,放松多楔皮带,沿图4-33所示箭头方向转动张紧装置,拆下多楔皮带,放开张紧装置。

图4-33松开张紧装置

2、多楔皮带的安装

(1)将多楔皮带装到减震器、粘液型风扇及发电机的皮带轮上,如有必要,可用一合适的工具向上拉皮带,沿图4-33箭头所示方向转动张紧装置,最后将多楔皮带装到叶片泵皮带轮上,松开张紧装置,检查多楔皮带是否正确就位。

多楔皮带的位置见图4-28所示。

(2)对于装配空调的车型,安装空调压缩机多楔皮带。

将扭矩扳手装到张紧轮的六角头上,以25N·m力矩拧紧(图4-34)。

同时,以20N·m力矩拧紧螺栓A。

图4-34安装空调压缩机多楔皮带

(3)起动发动机,检查皮带运转是否正常。

(五)V形皮带的拆装

V形皮带拆装前,必须先松开多楔皮带。

1、V形皮带的拆卸

从轴承上拆下粘液型风扇(带皮带轮)(图4-27),并将其向前移入风扇罩。

从冷却液泵上拆下V形皮带轮,为使其保持在原位,将一销子插入叶片泵皮带轮(图4-35)。

拆下V形皮带。

图4-35拆卸V形皮带

2、V形皮带的安装

将V形皮带装到皮带轮上,把冷却液泵皮带轮的两体组装到冷却液泵上(不拧紧螺栓)。

转动冷却液泵,分几步拧紧螺栓,紧固皮带轮的两体。

注意拧紧螺栓时,应逐步向外移动V形皮带,直至皮带坐落在滚动面。

最后25N·m的力矩拧紧螺栓。

装好多楔皮带,松开张紧装置。

起动发动机,检查皮带运转是否正常。

(六)冷却风扇轴承的拆装

1、冷却风扇轴承的拆卸

拆卸多楔皮带、粘液型风扇(带皮带轮)。

如图4-36所示,拆卸衬套弹性卡环(箭头)。

如图4-37所示,用组合工具3301的螺母、粘液型风扇压紧工具3367的螺栓及套筒3350,将轴承拉离支架。

图4-36拆卸衬套弹性卡环

图4-37拆卸冷却风扇轴承

2、冷却风扇轴承的安装

如图4-38所示,用3367及3301的螺母压入轴承,用卡环钳将弹性卡环装到粘液型风扇的支架上,安装粘液型风扇、锁固定支架及连接件。

图4-38安装冷却风扇轴承

(七)齿形皮带的拆卸和安装

拆卸齿形皮带前,须用粉笔标出旋转方向。

若皮带沿错误方向旋转,可能导致皮带断裂。

齿形皮带的结构与拆装方法见图4-39。

图4-39齿形皮带的拆装

1-螺栓(10N·m)2-螺栓(10N·m)3-螺母(10N·m)4-螺栓(20N·m)5-齿形皮带护罩上体6-齿形皮带7-螺栓(25N·m)8-螺母(10N·m)9-垫圈10-螺栓(65N·m)11-垫圈12-排气凸轮轴齿形皮带轮13-张紧轮147-张紧轮定位螺栓(25N·m)15-齿形皮带后护罩16-螺栓(20N·m)17-中间轴齿形皮带轮18-垫圈19-曲轴齿形皮带轮20-螺栓(90N·m+90°)21-螺栓(65N·m)22-齿形皮带张紧装置23-螺栓(10N·m)24-惰轮25-螺栓(25N·m)  26-齿形皮带护罩下体

1、齿形皮带的拆卸

(1)拆卸多楔皮带、粘液型风扇耦合器(带皮带轮)及齿形皮带护罩(上体),用粉笔标出皮带旋转方向。

(2)通过曲轴齿形皮带轮中心螺栓,沿曲轴旋转方向盘动曲轴,使曲轴处于1缸上止点标记处,如图4-40所示。

(3)如图4-41所示,拧下减震器螺栓。

(4)如图4-42所示,拧下齿形皮带护罩(上体)的紧固螺栓(图4-42所示箭头),

(5)如图4-43所示,松开张紧装置(图4-43所示箭头),拆下齿形皮带。

图4-401缸上止点标记

图4-41拆卸减震器螺栓

图4-42拆卸齿形皮带护罩

图4-43拆卸齿形皮带

2、齿形皮带的安装(调整配气正时)

即使在维修时仅脱开凸轮轴皮带轮上的皮带。

安装时,也要按下列步骤安装并调整齿形皮带的位置。

转动凸轮轴时,曲轴切不可处于上止点,否则,气门将碰撞活塞顶部。

发动机处于冷态或暖态时均可进行齿形皮带的调整。

齿形皮带的安装的调整方法如下:

(1)将凸轮轴皮带轮上标记对准气缸盖罩上的标记,将齿形皮带装到曲轴皮带轮上(旋转方向须无误),安装齿形皮带护罩上体,用一个螺栓拧紧减震器/皮带轮,将曲轴盘至1缸上止点。

(2)如图4-44所示,张紧齿形皮带,用钩形扳手(MatraV159)向右转动张紧装置,直至柱塞1完全伸出,柱塞2上升约1mm,用手拧紧紧固螺栓3。

将曲轴盘动2圈,检查凸轮轴及曲轴标记是否对准基准点。

(3)如图4-45所示,检查距离A是否与柱塞(图4-44中2)的上端相同。

距离A为调整正确,距离B为磨损区域,距离C为重新调整或检查皮带传动机构及张紧装置是否磨损。

若柱塞端部处于距离A范围内,距离D相应为25~29 mm。

图4-44张紧齿形皮带

1-柱塞2-柱塞3-紧固螺栓

图4-45检查距离A

(4)用钩形板B反向定住齿形皮带张紧装置,拧紧紧固螺栓(图4-44)。

(5)安装减震器/皮带轮、齿形皮带护罩(上体)和齿形皮带张紧装置,再安装齿形皮带和锁固定支架及连接件。

其有关的拧紧力矩见表4-3所示。

表4-3齿形皮带有关的拧紧力矩N·m

部件

拧紧力矩

齿形皮带护罩(下体)与缸体M6

M8

10

20

齿形皮带张紧装置与支架

25

减震器/皮带轮与曲轴

40

二、密封法兰及飞轮/传动盘的拆装

密封法兰及飞轮/传动盘的结构与拆装方法见图4-46。

图4-46密封法兰及飞轮/传动盘的拆装

1-油封2-半圆键3-双头螺栓(25N·m)4-密封法兰5-衬垫6-缸体7-双质量飞轮或传动盘紧固螺栓(双质量飞轮拧紧力矩为60N·m+180°;传动盘紧固螺栓拧紧力矩为60N·m+90°)8-双质量飞轮/传动盘9-中间板10-螺栓(10N·m)11-密封法兰及油封12-油封13-中间轴(轴向间隙≤0.25mm)14-O形环15-中间轴密封法兰

(一)皮带轮端曲轴油封的更换

1、皮带轮端曲轴油封的拆卸

(1)拆卸多楔皮带及张紧装置,拆卸齿形皮带及曲轴齿形皮带轮,用3099反向定位皮带轮,如图4-47所示。

如图4-48所示,将3083的螺栓尽可能拧入曲轴,为油封拆卸器导向。

图4-47将皮带轮定位

图4-48拧入螺栓

(4)将油封拆卸器2085的内螺纹件拧出2圈(约3mm),用滚花螺钉锁住。

润滑油封拆卸器的螺纹头,然后装到油封上,用力尽可能拧入油封。

松开滚花螺钉,拧动内螺纹件,顶住曲轴,直至拉出油封,如图4-49所示。

图4-49拉出油封

2、皮带轮端曲油封的安装

(1)在油封密封唇上轻涂机油,将3083导向套筒装到曲轴主轴颈上,如图4-50所示,将油封滑到导向套筒上,

如图4-51所示,用3083的压力套筒将油封压到头。

安装曲轴齿形皮带轮,用定位器3099锁定。

安装齿形皮带、多楔皮带及张紧装置。

齿形皮带轮与曲轴的拧紧力矩为90N·m+90°。

图4-50安装导向套筒

图4-51压入油封

(二)双质量飞轮/传动盘的拆卸与安装

1、双质量飞轮的拆装

用定位器10-201反向定住飞轮(图4-52),标出飞轮相对发动机的位置,拆卸飞轮螺栓,取下双质量飞轮。

双质量飞轮与曲轴的拧紧力矩为60N·m+180°。

注意螺栓一旦拆下需要更换。

图4-52拆卸双质量飞轮

2、传动盘的拆卸

用定位器10-201反向定住传动盘(图4-52),标出传动盘相对发动机的位置。

拆下螺栓及传动盘。

3、传动盘的安装

如图4-53所示,用垫片2及衬板1安装传动盘,凸缘(箭头所示)必须面对液力变矩器。

至少插入3个旧紧固螺栓,以30N·m力矩拧紧。

图4-53传动盘的安装

1-衬板2-垫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交规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