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秦论》学案学生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88938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过秦论》学案学生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过秦论》学案学生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过秦论》学案学生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过秦论》学案学生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过秦论》学案学生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过秦论》学案学生版.docx

《《过秦论》学案学生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过秦论》学案学生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过秦论》学案学生版.docx

《过秦论》学案学生版

《过秦论》学案(学生版)

 

 

———————————————————————————————— 作者:

————————————————————————————————日期:

 

《过秦论》导学案

学习要求:

ﻫ1.归纳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多义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

2.理解贾谊在本文中提出的“反对暴政,提倡仁政”的观点。

3.学习本文对比论证的方法。

学习重难点:

同1、3

学习课时:

3课时

学习过程:

一、课前尝试

1.简介作者和背景

(1)贾谊,西汉人,是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

十八岁能诵诗书,善作文,在郡中很有名。

河南太守吴公爱其才,召置门下。

后吴公做廷尉,向汉文帝推荐,贾谊二十多 岁时做了博士,不久破格提升为太中大夫,后遭大臣周勃、灌婴等陷害,贬为长沙王太傅。

后又做梁王太傅,梁王堕马而死,贾谊自认为是自己失职,最后抑郁而死。

(2)贾谊生活的西汉初期,由于经过五百多年的战争破坏,社会经济凋敝,人口减少,所以贾谊认为推行“仁政”可以“安民”,他曾多次上疏,评论时政,《过秦论》就是为宣传这种主张写的。

《过秦论》有上中下三篇,这里选的是上篇。

鲁迅曾称赞本义为“西汉鸿文”。

2.解题。

本文选自《新书》,《过秦论》是贾谊的议论文的代表作。

原文共有上、中、下三篇,本文是上篇。

“过秦”即“言秦之过”,指出秦亡国的过失。

论,一种文体,古文中的所谓“论”,是论断事理,它包括论政,论史等文字。

《过秦论》是史论,文章总论了秦的兴起,灭亡及其原因,鲜明地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其目的是提供给汉文帝作为改革政治的借鉴。

文章气势磅礴,笔力雄浑。

大量运用对比、排比、对偶、夸张等修辞手法,秦兴秦亡波澜起伏,那力透纸背的说理,那援引史实的分析,那酣畅淋漓的铺张渲染,使文章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

3.知识积累

(一)通假字

①外连衡而斗诸侯/约从离衡(衡,通“横” )

②孝公既没(没,通“殁”,死亡)

③合从缔交/约从离衡/ 于是从散约败(从,通“纵”,指战国时期六国联合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称为“合纵” )

④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弊,通“敝”,疲惫)

⑤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通“呵”,喝问)

⑥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崛起)

⑦赢粮而景从(景,通“影”,像影子一样)

⑧百有余年矣(有,通“又”)

⑨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抗,通“亢”,高)

⑩威振四海(振,通“震”,震动)

(二)古今异义

①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于是,在这种情况下;西河:

黄河以西。

②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在这时)

③山东豪俊遂并起(山东:

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

今指山东省。

(三)一词多义

1.固

①据崤函之固(险固,坚固,特指地势险要,城郭坚固,形容词用作名词)

②君臣固守以窥周室(牢固,顽强,形容词)

③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固守的据点,屏障,名词)

2.因

①因遗策(沿袭,动词)

②因利乘便(趁着,介词)

③因河为池(凭借,依据,介词)

3.亡

①秦无亡矢遗镞之费(丢失,损失,动词)

②追亡逐北(逃亡,动词;此用作名词,指逃亡的军队)

③吞二周而亡诸侯(灭亡,动词;这里是使动用法,使……灭亡)

4.制

①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动词)

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动词)

③履至尊而制六合(统治、控制,动词)

5.兵

①……赵奢之伦制其兵 /行军用兵之道(军队,名词)

②收天下之兵/信臣信精卒陈利兵而谁何/斩木为兵(兵器,名词)

6.策

①蒙故业,因遗策(策略、计策,名词)

②振长策而御宇内(马鞭子,名词)

7.致

①以致天下之士(招引、招纳,动词)

②致万乘之势(达到、获得,动词)

8.之

①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的,结构助词)

②……赵奢之伦制其兵(这,指示代词)

③商君佐之(他,指秦孝公,代词)

④聚之咸阳(代“天下之兵”,代词)

9.及

①非及向时之士(比得上,动词)

②及至秦始皇(到,等到,介词)

10.北

①乃使蒙恬非筑长城而守藩篱(在北方,方位名词作状语)

②追亡逐北(败北的军队,动词作名词)

11.度

①内立法度(制度,名词)

②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量长短)

12.遗

①因遗策(遗留下来,动词)

②秦无亡矢遗镞之费(遗失,丢失,动词)

13.爱

①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动词)

②宽厚而爱人(爱护,尊重,动词。

(四)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席,像席子一样;包,像布包一样;囊,像口袋一样)

②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内,在国内,对内;外,对外)

③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南,向南;西,向西;东,向东;北,向北)

④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瓮,用破瓮;绳,用绳子)

⑤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南,向南)

⑥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北,在北方)

⑦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云,像云一样;响,像回声一样;景,通“影”,像影子一样)

⑧深谋远虑(远,从长远)

2.名词作动词

①履至尊而制六合(履,登上)

②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帝王,称帝称王)

③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牖,作窗户;枢,系户枢)

④执敲扑而鞭笞天下(鞭,用鞭子抽;笞,用竹杖打)

⑤《过秦论》(过,指摘过失)

3.形容词作动词

①且夫天下非小弱也(小弱,变小变弱)

4.形容词作名词

①据崤函之固(固,险要的地势。

②自以为关中之固(固,坚固的屏障。

③尊贤而重士(贤,贤者,贤能的人。

④因利趁便(利,便利的条件;便,便利的条件。

5.动词作名词

①追亡逐北(亡,逃跑的人;北,溃败的军队)

6.使动用法

①外连衡而斗诸侯(斗,使……争斗)

②会盟而谋弱秦/以弱天下之民(弱,使……弱,削弱)

③约从离衡(离,使……离散)

④伏尸百万,流血漂橹(漂,使……漂浮)

⑤吞二周而亡诸侯/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亡,使……灭亡)

⑥却匈奴七百余里(却,使……退却)

⑦以愚黔首(愚,使……愚蠢)

⑧序八州而朝同列(朝,使……朝拜)

7.意动用法

①尊贤而重士(重,以……为重,看重)

(五)特殊句式

1.判断句

①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②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③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2.被动句

①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②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③谪戍之众

④天下诸侯已困矣

3.省略句

①尝以十倍(于秦)之地。

②南取百越之地,以(之)为桂林、象郡。

③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于)下吏。

④聚之(于)咸阳。

⑤铸以(之)为金人十二。

⑥临不测之渊,以(之)为固。

⑦蹑足(于)行伍之间,而倔起(于)阡陌之中。

⑧身死(于)人手。

4.宾语前置

①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②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③崤函之固,自若也

5.定语后置

①伏尸百万

②铸以为金人十二

③金城千里

6.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①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

②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③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六)名言名句

1.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2.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七)文学文化常识

1.贾谊

西汉政论家、文学家。

代表作有:

政论文:

《论积贮疏》、《过秦论》、《陈政事疏》;

辞赋:

《吊屈原赋》、《鵩鸟赋》。

2.战国四公子

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

四人均以“善养士”闻名,都是当时仅次于国君的当政者。

又称“战国四君子”。

3.天下的别称

宇内、四海、八荒,都是“天下”的意思。

4.九州

古时天下分九州,关于九州的说法不一,一般认为包括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扬州、雍州、梁州。

九州常用来代指“中国”。

5.山东、关中、河

山东:

指崤山以东。

关中:

指函谷关以西的地区。

河:

特指黄河。

如“河南”指黄河以南,“河北”指黄河以北。

6.五岳

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7.合纵、连横

合纵:

是联合六国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

亦作“合从”。

连横:

是一种离间六国,使他们各自同秦国联合,从而各个击破的策略。

亦作“连衡”。

二、课堂探究

1、作者认为秦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作者是怎样运用事实来证明其论点的?

 

2、作者先用哪句话揭露秦始皇政策的实质?

哪几句写他的对外政策?

哪几句写

 

3、写陈涉起义这段中,作者用哪些话分述陈涉社会地位低、才能不足、发难时兵员不多和武器简陋?

哪句话概括了起义的结果?

 

4、结尾一段,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将陈涉和九国之师作了对比?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是跟上文哪句话相照应的?

 

5、课文第二段将诸侯与秦国对比,第五段将诸侯与陈涉对比,其作用是什么?

课文还从哪些方面进行对比,这几种对比交织在一起,有什么好处?

 

三、课后作业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甿(méng)隶万乘(shèng)锄耰(yōu) 棘矜(qín)

B.鞭笞(chī)从(zòng)散约败瓮牖(yǒu)绳枢

C.隳(huī)名城蹑足行(háng)伍 度(dù)长絜(jié)大

D.以窥(kuī)周室亡矢(shǐ)遗镞(zú) 逡(qūn)巡

2.选出下列句子中注音或解释有错误的一项( )。

A.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师,叩(kòu,击)关而攻秦。

B.九国之师,逡巡(qūn xún,有所顾虑而徘徊不前)而不敢进。

C.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xiǎng,享受)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D.隳(huī,毁坏)名城,杀豪杰。

3.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

A.外连衡而斗诸侯。

B.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C.倔起阡陌之中。

D.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4.以下各项中粗体词词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因遗策(由于)膏腴之地(肥沃)

B.亡矢遗镞(损失)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困乏,疲惫)

C.瓮牖绳枢(窗户) 据崤函之固(险固的地势)

D.履至尊(登上) 以致天下之士(招纳)

5.选出下列粗体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拱手:

两手相合,表示感谢。

B.诸候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谋弱秦:

想办法削弱秦国的(的势力)。

C.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黔首:

秦时称老百姓。

D.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不及向时之士也。

向时:

先前。

6.以下句中粗体字活用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外连衡而斗诸侯

B.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C.却匈奴七百余里。

D.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7.下列句子中粗体词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

(1)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系,系上绳子。

委,委弃。

(2)孝公既没(没,殁,死去。

(3)会盟而谋弱秦(谋,谋求。

(4)开关延敌(延,请,迎击)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前(逡巡,徘徊。

(5)伏尸百万,流血漂橹(橹,船桨。

A.

(1)(3)

B.(3)(4)

C.(3)(5)

D.(1)(4)

8.《过秦论》是一篇史论,其最鲜明的特点是以叙事来说理,据史实而立论,叙事详尽而又有所侧重。

本文记叙史实以为后文论断蓄势。

其叙事的重点在哪儿呢?

选出正确的一项( )。

A.秦孝公的野心

B.惠文、武、昭襄王的实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