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推动科普工作上台阶.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820790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推动科普工作上台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推动科普工作上台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推动科普工作上台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推动科普工作上台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推动科普工作上台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推动科普工作上台阶.docx

《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推动科普工作上台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推动科普工作上台阶.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推动科普工作上台阶.docx

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推动科普工作上台阶

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推动科普工作上台阶

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新世纪新阶段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固本强基的重要抓手,是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的重要契机。

在当前我们党的执政条件、经济社会生活环境、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状况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水平,实现基层组织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就必须探索新路子,总结新经验,寻找新规律,不断推进党建工作创新。

兴义市科普工作按照“组织创先进、党员争优秀、群众得实惠”的目标要求,在党建科普工作创新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围绕科普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进行创新。

党的建设和科普工作必须坚持围绕党的工作中心,立足服务大局来开展。

近年来,兴义市充分利用科普大蓬车、科普画廊、科普展板、科普光碟、科普图书及资料等资源,有针对性的在全市范围内广泛深入地开展科普宣传和科技培训,重点突出“六抓”。

一、抓科普网络建设,普及科学知识。

在科普组织建设上,我们重点抓了三方面工作。

一是抓市直学会(研究会)、协会建设,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跃学术思想,为经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

目前,全市已注册学会(研究会)、协会56个,注册农村专业技术协会2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47家,会员4685名。

全市92%以上的村(社区)建立了科普小组,学会、协会涵盖农、林、牧、水、医、档案、工业、信息学等众多领域,培养了一大批农村经纪人,为推动我市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

二是抓乡镇科普协会建设,全市乡镇(街道办)均建有科普协会,并由一名党委副书记或副乡(镇)长兼任理事长,确保乡镇(街道办)科普工作有人管、有人抓。

三是抓科普活动站、科普书屋、百万公众网络学习站点建设。

全市现建有科普活动站30个,科普图书室41个,科技图书60000余册,阅读报刊群众15000余人次,2011年6月以前,将再建123家农家书屋。

按照省、州科协的安排,市科协认真在全市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人口、公务员等为重点的四大人群中开展贵州数字图书馆百万公众网络学习工程活动。

一是建学习工程站点。

按照州科协的安排,市科协率先在全州新建了笔山社区、富兴社区、丰源社区、龙塘村科普活动站等四个百万公众网络学习工程站点。

5月6日,将省科协为其配备的价值20000余元的四台电脑及打字复印一体机分别送到4个站点。

这四个站点将免费为公众(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人口、公务员为重点人群)提供上网阅读和查阅资料的服务。

现各社区在人群密集街道宣传栏张贴“百万公众网络学习工程”海报,并发放宣传单到居民住所,社区群众已逐步了解“百万公众网络学习工程”和百万公众网络学习工程站点的作用。

目前,市科协已协调资金,为各站点解决开通互联网。

二是与市委宣传部、市文化体育旅游和广播电影电视局、市总工会联发《关于在全市组织开展“百万公众网络学习工程”活动的通知》(兴市科协字(2010)5号)到市直各单位、乡镇(街道办)党委、各企业单位,提高了各单位对“百万公众网络学习工程”的认识,达到了大力倡导网络学习的目的。

目前,已有55个单位干部职工登录“贵州数字图书馆”在线免费领取读者卡,并将领取的读者卡号登记造册,送往市科协备案,现参与学习人数达2736人,各单位干部职工在工作之余,经常登录贵州数字图书馆浏览学习。

三是与市远程办、市教育局联发《关于在全市组织开展“百万公众网络学习工程”活动的通知》(兴市科协字(2010)6号)到各远程站点、市直各学校、乡镇教育辅导站,提高了各学校对“百万公众网络学习工程”的认识,达到了营造校园网络学习氛围的目的。

已收到31所学校的卡号登记册,参加学习师生人数2666人。

四是市科协多方筹集资金8000元,制作“百万公众网络学习工程知识上网导航服务”名片10000张,发放到社区、学校。

制作“百万公众网络学习工程”上网阅读点标志牌26块,与州科协、市文化体育旅游和广播电影电视局、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联合在20个网吧挂牌,在兴义一中、兴义四中、兴义六中、赛文中学、崇文中学、兴义中学6所中学挂牌。

免费为公众提供上网阅读和查阅资料服务,百万公众网络学习工程活动取得明显成效。

目前,全市有科普示范乡镇(街道办)16个,科普示范村30个,乡镇(街道办)科普协会25个,企业科协1个,会员1280名;已挂牌的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4个(兴义多普勒雷达站、兴义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兴义市盘江奇石园、贵州龙博物馆),青少年科技教育特色学校3所(兴义一中、兴义八中、兴义一小),科普示范基地49个,已挂牌6个。

全市已基本形成了以市科协、经科局为主,各部门相互配合的集市、乡、村为一体的科普组织网络体系。

二、抓科普宣传,科普覆盖面进一步扩大。

   在科普宣传上,我们重点抓了如下工作:

一是紧紧围绕科技“五下乡”、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等全国大型主题科普宣传活动,大力开展科普宣传。

两年来,共制作科普展板800余块,充分利用科普大蓬车车载设备、投影、录音、科普光碟、科普展板、挂图、宣传资料、文艺演出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深入城乡开展科普宣传达212次,发放科普图书、科普单页资料80余万份(册),发放科普挂图、画报24510余幅,标语、条幅6000余条(幅),开展科技咨询2800人次,受益群众达120余万人(次)。

举办科普知识竞赛14场,参加人员8000余人。

内容包括《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种养殖技术、文明卫生习惯、中老年保健知识、疾病防治、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环保、反邪教、法律法规、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科普小常识等知识。

二是充分利用科普画廊、科普橱窗开展科普宣传,让广大市民在休闲娱乐的同时,学习科学技术知识,接受科普教育。

利用科普画廊举办科普宣传12期,利用科普橱窗举办科普宣传60余期,张贴科普挂图1500余幅,办科普墙报620期,观看群众达35000余人次。

三是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站点开展科普宣传。

全市农村已建成488个现代远程教育站点,市科协及农、林、牧、水等部门把科普光碟发放到全市29个乡镇(街道办)及现代远程教育站点播放。

市远程办制作科教片30余部,科普光碟6070张,课件110部,发到各远程站点播放900余期,在农村广泛开展科普宣传及农村实用技术远程教育辅导,受益群众90000余人次,提高了广大群众依靠科技致富的能力,真正让群众得到实惠。

四是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简报等媒体开展科普宣传。

《黔西南日报》、《今日兴义》、兴义人民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报道我市科普宣传文章30余篇。

据不完全统计,两年来,全市共出动宣传车292驾次,发放宣传资料(图书、小册子)192万份(册),宣传制品41846件(幅),悬挂横幅6138幅,展出展板1570块,开展科技咨询175610人次。

广泛深入的科普宣传对提高公众的科学素质,抵制封建迷信、反对邪教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抓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培训,不断提升干部科学素质。

   我市各部门立足本单位工作实际,发挥部门职能作用,积极采取有力措施,广泛调动各方力量,全面提升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在培训上重点抓了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科学规划,把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纳入全市干部素质基础建设工程。

   科学规划,统筹安排。

按照市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工作分工和任务要求,结合全市干部队伍建设实际,市委组织部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了提高我市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的工作规划和具体措施,形成了《2007年—2010年兴义市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实施工作方案》,对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建设工作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安排部署。

同时,结合贯彻落实《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和《2006—2010年兴义市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作为干部素质基础建设工程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纳入干部理论学习和干部培训计划,切实加大了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培训力度。

  

(二)、突出重点,强化培训,注重实效,推进我市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的深入实施。

   一是突出重点,强化各级领导干部的科学素质教育。

着眼科教兴市战略的实施和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的实际,将科学素质教育作为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培训的重要内容之一,纳入市党校主体培训班次的教学计划,突出重点内容,安排专人专讲,实施专题培训。

2009年以来,全市共举办各类培训班230期,培训干部和公务员23504人,其中市委组织部组织26期,培训干部14481人次。

选派干部参加省、州组织调训548人次。

选派40名副科级以上干部参加贵州省干部在线学习学院网上学习。

指导乡(镇、街道)、市直单位举办各级各类培训班91期,培训干部6400人次。

2009年—2010年,兴义市在贵州兴义党建网开发建设全省第一家县级干部在线培训学习平台——兴义市干部在线学习平台。

该平台是为广大干部开展在线学习,为建立新型干部教育培训的长效机制提供新载体,实现了名校名师资源的大众化共享,实现了干部学习、考核、管理“一卡通”。

2009年依托干部在线学习平台,利用网络学习这一全新的方式大力提升机关干部素质,共成功举办了两期“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专题培训班”,培训了全市科级以上干部以及正、副科级后备干部超过500人。

2010年,在去年专题培训班的基础上,继续推进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要求全市副科级以上干部全部参加在线学习,全市近70个市直部门和29个乡(镇、街道)的班子成员通过兴义市干部在线学习平台进行学习培训,在线参学人员将近800人。

兴义市委组织部把开展在线学习纳入年度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并充分考虑不同类别、不同层次干部的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方案,努力创造必要条件,严格管理,过硬考核,确保在线学习取得实效。

兴义市干部在线学习平台培训的课程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执政党建设六十年的基本经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若干重要问题,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公共经济,严格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阳光心态、自然灾害事件应对处置、心理调适能力、强化公务员责任意识,全面建设责任政府、进行头脑风暴——提升领导干部的开拓创新能力、管理创新与领导艺术等。

各参学人员要在一个专题培训班学期内学满1500个学习学分,并通过课后习题和考试两个测试环节获得1500个考试学分后方达到合格,这给参学人员严格遵守学习计划、努力完成学习任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通过结业考核后认定学习时间和成绩后,成绩合格者由市委组织部颁发120学时的学习培训结业证书,计入干部学习培训档案。

   二是大规模推进干部教育培训,扩大干部培训覆盖面。

丰富形式和内容,着力提高干部队伍综合素质,营造全市干部队伍学习氛围。

第一,加大“请进来,走出去”方式的培训力度。

组织市委中心学习组成员20余人到上海浦东干部学院学习培训;组织200名科级正、副职后备干部和新任领导干部分4期外出到湖南长沙和云南等地进行集中轮训;推荐干部参加省、州举办的各级各类干部培训班200余人次;抽调乡镇主要党政领导参加全州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题培训班共2期51人;推荐上报全州2010年干部自主选学8个主体培训班学员共70人;邀请国防科技大学经济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湖南省演讲学会副会长徐佐林为兴义市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就《形势·战略·使命》作专题讲座;长沙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关媛媛老师就《提高领导干部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能力》和《问责制与责任政府构建》作专题讲座;北京交通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主任、旅游管理系教授王衍用就《颠覆传统观念—助推兴义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作专题讲座;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黄祖辉就《统筹城乡与城乡一体化建设》作专题讲座;哈佛大学管理硕士、中央电台时事评论员、清华大学高端培训教授丁兆林就《领导执行力思维拓展》作专题讲座;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伍新木就《转变发展方式与兴义市的科学发展》作专题讲座;北京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管理哲学博士尚水利教授就《团队精神》和《打造高效执行力提高行政效率》作专题讲座。

参加专题讲座的领导干部和公务员5000余人次。

   三是突出重点内容和对象,务求干部队伍培训实效。

第一,围绕全市“三化一业”工作大局,在坚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科学发展观作为干部培训中心内容的同时,重点加强现代金融、农业产业化、国内外应对突发事件和重大灾害等方面的政策法规、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

第二,着重抓好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特别是乡镇(街道办)主要负责人、村(社区)常务干部、后备干部及企业经营管理者等的教育培训。

第三,加强师资培训,组织高中语文、数学、英语等13门学科798名教师参加了省教育厅主办的高中课改学科远程培训,借助远程网络教育平台组织6363名中小学教师参加教育技术和班主任任职资格培训,合格率均达100%;采取请进来的方式,聘请美国奥克兰大学的专家、学者在兴义民族师范学院举办暑期英语骨干教师培训班,21名中小学英语教师参训;与州政协智力支边办联合聘请香港“思源基金会”专家到兴义中学举办暑期英语培训班,104名中小学教师参训;组织500余名自考助读班学员参加全省小学教育、中文(专科)、教育管理(本科)自学考试。

组织72名中学教师参加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函授班。

目前,全市小学专任教师专科率为66.19%,初中专任教师本科率为45.08%,比2009年提高了0.38和0.09个百分点。

   通过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培训,切实提高了全市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公共服务能力和行政效能,丰富了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技知识,增强了运用科技知识的能力,促进了领导干部和公务员队伍科学素质整体水平的提升。

   四、抓科技培训,提高群众依靠科技致富的能力。

   在科技培训工作上,我们着重抓了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抓城镇劳动者培训,努力提高城镇劳动者科学素质。

全市共培训城镇劳动者84588人次,转移就业6737人。

二是抓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雨露计划”培训工程,2009年-2010年,兴义市进一步加大扶贫培训工作力度,全年共完成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雨露计划”培训2936人,共计完成投资333.4万元。

其中农民初级技工培训16期876人,普通农民工培训10期613人,农业产业化技能培训18期1447人,共转移或转产1552人转移或转产率85.13%;干部培训552人,普及培训37528人次,绿证培训485人。

充分发挥培训在农民工就业方面的作用,促进培训的健康发展。

三是扎实开展农村党员创业带富工程和远程教育。

出台了《兴义市党员创业带富实施方案》,在泥凼镇、丰都街道办龙塘村成功打造了党员创业带富工程示范点,培养了一批创业带富典型。

实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百千万示范带动工程”,丰富教学内容,抓好示范带动,推进综合信息服务站建设,促进学用成果转化,加强同省农经网的“农经网农民上网工程”、通讯部门的“通讯业务代办”等项目合作,今年自行拍摄制作了《科学发展促跨越》、《芭蕉芋高产栽培技术》2部先进事迹宣传片和农村实用技术专题片,免费提供政策咨询服务2250余人次,提供技术培训、市场信息咨询服务475人次,提供查询、发布产品供求信息等服务940人次,全市各级各类远程教育站点共举办各类培训9000余期,培训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27万人次。

四是抓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以种养业为主,培训农村科普骨干,以此带动农村科普工作的不断发展。

2009年,在全省“四送一训”活动中,出动科普宣传车80余驾次,深入到兴义市13个乡镇130个村,开展以送资料、送科技、送新项目、送新成果、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为主的“四送一训”科普惠农培训活动,参加科技培训的教师一改过去报告式、会议式的培训方式,深入村组、群众、田间地头,采取座谈、互动的方式,把农业新科技、新成果送到农民手中,并针对群众最需要的,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进行讲解,为农民群众解难答疑,传授技艺,深入浅出,深受群众欢迎。

培训农民8000余人,乡镇干部150余人,发放科普光碟10000余张,科普资料10000余份(册),建立科技示范户500余户,受益群众12000余人。

举办科技致富二传手培训2期,培训人员100人,带动5000人,颁发绿色证书2565本,获农民专业技术职称143名。

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开展农村各类实用技术培训100余万人(次)。

95%以上农民掌握了1—2门以上农村实用技术,增强了农民依靠科技调整产业结构,脱贫致富的能力。

全市形成了一支以“土专家、田秀才”为主的农村科普队伍,这支队伍已成为我市广大农村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重要力量。

   五、抓青少年科普工作,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科技竞赛活动 结合素质教育,积极组织青少年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普宣传和科技竞赛活动,引导青少年从小养成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习惯,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两年来,全市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中小学生351名,其中40名同学荣获贵州省一、二、三等奖,10名教师获科技创新大赛优秀教师提名奖;参加全国中学生生物学奥林匹克联赛学生491名,获贵州省一等奖1名,二等奖30名,三等奖34名,指导教师奖21名;参加全国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的中学生196名,获全国奖1名,贵州省一等奖1名,二、三等奖26名;2009、2010年市科协获得贵州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奖,兴义八中被省科协评为贵州省科普工作先进集体。

组织开展了全市中小学教师优质课评比和片区乡镇(东部、南部、西部)中小学教师教学大比武活动,共有315名中小学教师参加了35个科次的比武,评出市级一等奖58名、二等奖112人、三等奖145人;启动“十二五”规划课题“经典朗读与观察体验对小学中年级习作能力的培养”等两个国家级课题研究和四个省级课题研究。

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全州小学科学、中小学体育、中学语文和英语等学科优质课评比和学科竞赛活动。

特色学校—兴义八中一年一度的科技节活动办得有声有色。

在科技节活动中,广泛开展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科研处活动、主题专刊、创新讲座及探究活动、学生社团及教研组主题活动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

两年来,科技节主要开展了趣味语文知识竞赛、科海泛舟、文学控谜、数学小论文评比、趣味数学竞赛、物理创新实验技能竞赛、趣味化学晚会、观看科技影片、兴义市垃圾处理场参观考察、程序项目设计比赛、电脑作品设计比赛、创新绘画展、“创新”主题手抄报比赛、重温经典——名著有声阅读、秀我生活——我的空间设计、“数学创新竞赛”、青少年科技教育谜语竞猜、生物实验技能竞赛、农业科技讲座、走进世博·感受科技、消防、地震疏散演练、重大自然灾害图片展、幻灯片制作比赛、艺术传承与创新讲座等活动。

旨在进一步营造校园的科技氛围,让毕业的同学具有较强的科技意识和创新能力。

   科技培训活动一是组织了兴义在青岛、南昌、成都、济南、西安等城市上大学的大二年级的在校学生参加中国科协科普部与华硕集团共同启动的主题为“你的行动中国的未来——华硕大学生IT科普志愿者行动”的实践活动。

他们经华硕集团免费培训并配备科普宣传资料后,于2010年8月6日至20日在暑假返乡期间在顶效、乌沙、丰都等乡镇(办)的社区、村寨、学校向学生、村民开展电脑实用技术培训。

帮助学生、村民掌握计算机实用技术,提高科学素质,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

同时,也丰富大学生暑假社会实践的内容,发挥大学生科普志愿者的作用,推动科普志愿者工作。

二是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美国斯坦福大学联合举办了几届“‘民族与未来’贵州省黔西南州民族文化夏令营”和“20国英语夏令营”。

夏令营期间,来自清华大学的博士、硕士对八中学生进行了网络技术培训和英语培训,帮助同学们掌握常用网络技巧,网络的维护等知识,使同学们的网络知识和英语水平得到提升。

同学们还学习了数码相机的基本原理、使用技巧,并进行大量的实验操作。

营员专题讨论了“科技进步和民族文化的保护”等。

此项活动的开展,影响大,效果好,省、州、市媒体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报道,成为了科技活动的一大亮点。

2009年7月19日—25日市科协派出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6名,参加省科协团队,赴山东省济南市观摩学习由中国科协、教育部、科学技术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24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10月29日选派1名同志到省科协参加全省科协系统信息员培训。

11月16日—11月20日,选派4名同志在贵州省委党校参加“2009年科协系统干部教育培训”。

11月15日-21日从全市各中小学选派7名优秀科技辅导员在贵阳学院参加省科协举办的“2009年贵州省科技辅导员研修班”学习。

12月6日—11日,从全市挑选2名优秀科技辅导员到上海参加中国科协举办的全国科技辅导员研修班学习。

通过培训学习,提高科协干部、科技辅导员理论和业务水平,拓宽了视野,提升了他们履行自身职责、分析解决问题、实践创新的能力,为更好地服务科技工作者,推动我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全面发展,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青少年科普讲座2009年5月13日市科协抓住兴义八中举办第六届科技节的机会,结合青少年特点和当前热点,到八中开展科普宣传,展出了有关科学发展观、防震减灾、甲型H1N1流感防控、禁毒防毒、环境保护、中国登月计划“嫦娥工程”等展板近200余块,全新的内容吸引了众多学生驻足观看。

科普大篷车25台车载展品涉及光学、数学、电学、力学、生理学原理的科普展品更让学生爱不释手。

邀请了州农业局的总农艺师朱晓康为600余名学生作了一场主题为“粮食生产”的精彩讲座。

这次活动1500余名学生及老师参加,营造了浓厚的科普氛围,进一步调动了广大青少年参与科普、走进科学的兴趣和热情,是在学生中普及科技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科技创新的重要措施,也是在学生中树立科学人生观的重要手段。

   科普大篷车进校园活动组织开展“科普大篷车”进校园大型主题活动。

主要在安龙县二中、贞丰县四小、兴义市红星路小学、兴义八中、兴义市顶效开发区顶兴中学、兴义神奇中学、赛文实验中学、万屯镇中学、郑屯镇中学、鲁屯中学等学校开展活动,在活动中通过发放科普宣传资料、赠送科普图书、悬挂科普展板、利用现代化科普仪器演示、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等形式,把深刻的教育内容融入到生动有趣的课外活动中,丰富了校园科普内容,提高了中小学生动脑、动手能力,开拓了中小学生的视野,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师生参与科普活动的积极性。

积极组织广大青少年走进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兴义多普勒雷达站、兴义市盘江奇石园、贵州龙博物馆等科技场所,学习科技知识。

同时,还在全市中小学中开展了参观一个科普教育基地、拍一张科技活动照片、制作一个小发明作品、写一篇科技小论文、读一本科普图书、看一部科普录像片、探索一个科学问题等“八个一”活动,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小科技爱好者。

此外,全市中小学广泛开展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和兴办科技节等科技活动。

   六、抓科普队伍建设,科普队伍素质明显提高。

在科普队伍建设上,着重抓了三个方面:

一是抓领导干部和公务员队伍培训。

采取办培训班和讲座、开办干部在线学习平台、参加上级部门调训、参观、学习、考察、观摩等形式,对干部进行培训。

全市共举办干部培训班115期,培训18504人次,干部参训率达90%以上。

采取举办专题科普报告会的形式开展科普宣传,邀请专家举办科普报告会9场,8000余名干部参加。

通过培训,增强了干部的科技意识,丰富了知识,开拓了眼界,提高了管理水平。

二是抓农村党员干部培训工作。

2009—2010年,全市共培训农村党员10000余名,其中,基层干部1000余名,村干部1000余人次,村干部培训率达100%。

三是抓科技工作者队伍建设。

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有业务专长、技术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