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师用书.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757119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42.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师用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完整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师用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完整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师用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完整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师用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完整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师用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师用书.docx

《完整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师用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师用书.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完整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师用书.docx

完整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师用书

第八单元

……………………………………单元说明……………………………………

本单元以“有趣的故事”为主题,编排了《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方帽子店》《漏》《枣核》4篇课文。

《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裁缝慢条斯理,顾客急于求成,故事结局很有意思,出人意料,却在情理之中。

《方帽子店》,人们在为方帽子店主人固执、愚蠢感到好笑的同时,不由思考“那些不舒服的方帽子,慢慢成为古董”的原因。

《漏》和《枣核》是两个有趣的民闾故事,《漏》幽默地诠释了什么叫“做贼心虚”;《枣核》生动地讲述了一个只有枣核大小的孩子,机智勇敢地帮助老百姓夺回牲口,惩治恶官的故事。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

教材第一学段已经作过借助图片、根据提示等讲故事的练习,主要体现在个别课文的课后练习题中。

把“复述”作为单元语文要素进行集中学习,在教材中是首次出现,它指向基于对故事内容充分了解和把握基础上的详细复述,是内化课文语言、学习表达的过程。

与第一学段的课文相比,本单元的课文篇幅都比较长,故事内容丰富。

为了帮助学生复述故事,4篇课文在课后练习或学习提示中,都明确了“复述”这一语文要素在本课具体落实的要求与方法。

比如,《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引导学生先借助表格,梳理顾客和裁缝在几天里的不同要求和表现,再有序地复述故事;《漏》则引导学生借助相关图片和文字提示,记住故事主要内容,避免复述时遗漏重要情节。

《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对复述的方法作了归纳与小结,引导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加以运用。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根据提示,展开想象,尝试编童话故事”。

教材在三年级上册童话单元安排过习作“我来编童话”,要求学生编写一个故事要素齐全的童话故事,写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等。

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又安排了习作“奇妙的想象”,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在此基础上,本单元继续鼓励学生打开思路,大胆想象,编出一个内容完整、情节有趣的故事,想象当某一动物一旦失去了原来的主要特征,或是特征变得与原来完全相反,生活会发生什么变化,会发生哪些奇异的事情。

开展本单元的教学,要处理好阅读理解与复述的关系。

复述本身就是一种很有效的阅读理解策略。

教学时应避免对课文面面俱到、琐碎分析,要引导学生重点关注故事中的主要情节,以及让人意想不到的内容,体会故事的“有趣”,把时间更多地用在学习怎样复述故事。

另外,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可以有机整合。

比如,语文园地中“照样子,用自己的话转述别人说的话”这个学习内容,就可以与复述故事整合,提前教学,为复述故事打下基础。

本单元的口语交际也可以和习作内容结合,学生可以把自己写的想象习作,作为“趣味故事”讲给大家听,口语交际可以灵活安排,在习作之后进行也是可以的。

 

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分类

内容

课时

教学要点

课文

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

2~3

1.认识32个生字,读准5个多音字,会写25个字,会写26个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故事中人物对话的语气,体会人物特点。

3.默读课文,交流自己觉得最有意思的内容,体会故事的有趣。

4.能借助提示,按顺序复述故事,不遗漏重要情节。

方帽子店

1

2

枣核

1

口语交际

趣味故事会

1

1.能自然、大方地把故事讲给别人听,并能用合适的方法,把故事讲得吸引人。

2.认真听别人讲故事,能记住主要内容。

习作

这样想象真有趣

2

1.能选择一种动物作为主角,大胆想象它特征变化带来的生活变化,编写一个童话故事。

2.能用学过的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

语文园地

交流平台

2

1.能总结复述故事的方法。

2.认识“咳、嗽”等l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吐”,能说出带有口字旁和言字旁的形声字的特点。

积累8个词语。

3.正确朗读句子,体会拟声词的作用,能照样子写句子。

4.能模仿例子说几个题目。

5.能用自己的话转述别人说的话。

6.朗读、背诵古诗《大林寺桃花》。

识字加油站

词句段运用

日积月累

合计

11~12

25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

……………………………………教材解析……………………………………

课文以故事主要人物作为题目,“慢性子”“急性子”直接点明了两个人物截然不同的性格特点。

他们之间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

看了题目,就会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期待。

急性子顾客迫不及待地想要穿上新衣服,4天内不断地变换要求;慢性子裁缝却没有一点儿不耐烦,始终不慌不忙地回应。

整个故事妙趣横生,读来让人忍俊不禁。

本文篇幅较长,几个表示时间的词句清晰地串联起了整个故事。

“故事发生在冬天”揭开了故事的序幕,第二至十三自然段交代了第一天急性子顾客找到慢性子裁缝,慢性子裁缝说服急性子顾客在他这儿做衣服的过程。

这部分内容较为丰富,交代了急性子顾客找过其他裁缝,但都因为他“等不及”而没有让他们做,凸显了顾客“急性子”的特点。

慢性子裁缝面对急不可耐的顾客,不急不躁地以充分的理由成功说服急性子顾客在这里做衣服,并且明年冬天来取棉袄,凸显了其“慢性子”特点。

第十四至十六自然段写了“第二天”发生的事,急性子顾客提出想把棉袄改成夹袄,裁缝答应了。

第十七至十九自然段写的是“第三天”的事情,急性子顾客提出把夹袄改成夏天的短袖衬衫,裁缝也答应了。

第二十至二十九自然段写“又过了一天”发生的事情,顾客提出把短袖衬衫接上袖子改成春装。

裁缝先是表示不行,后又表示不用接袖子也能做春装,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他根本还没有开始裁料,而此时的顾客只能是“惊讶、恼怒地瞪大了眼睛”。

故事的结局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中——完全符合人物的性格特点。

课文主要通过对话来展开情节,塑造人物。

急性子顾客和慢性子裁缝之问的对话很有意思。

如第八至十三自然段,裁缝说服顾客在他这里做衣服,裁缝的话层层推进,逻辑严密,急性子顾客“不得不承认裁缝说得有道理”。

再如第二十至二十九自然段,顾客急急忙忙地要求改成春装,而裁缝却慢悠悠地说不行,顾客泄气了,这时裁缝又慢悠悠地说行,而这个“行”却让顾客“瞪大了眼睛”,颇有相声抖包袱的艺术效果。

本课的语言表现力较强,体现了顾客“急”和裁缝“慢”的性格特点。

如第二自然段中的“等不及”“性子最急”,第五自然段中的“噌的一下子跳起来”,第七自然段中的“夹起布料就要走”,第十一自然段的中“不耐烦”等,都表现出了顾客的急不可耐。

在第二十八自然段“顾客惊讶、恼怒地瞪大了眼睛”这个地方,教材给出了学习提示:

“此时,这位顾客会说些什么呢?

”其目的是引导学生联系上文内容展开想象,通过人物的语言来表现急性子顾客的性格特点。

课文配有插图,从右至左4件衣服:

棉袄、夹袄、剪去一截袖子的夏装衬衫和接上袖

子的春装。

这4件衣服是急性子顾客不断变化的要求,提示了本课故事情节,可以帮助学

生梳理文章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认识“箱、夸”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缝”,会写“性、卷”等12个字,会写“性子、布料”等18个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裁缝和顾客对话时的语气,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3.默读课文,能从文中提取有关顾客要求和裁缝表现的信息,借助表格复述故事。

……………………………………教学建议……………………………………

教学时可以将课后练习中的表格作为抓手,贯穿教学始终。

首先,在自学生字、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提炼出课文中表示时间的词,厘清层次,分清故事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然后梳理故事内容,引导学生一边默读,一边圈画急性子顾客在这几天中提出了哪些要求,慢性子裁缝又是怎样应对的,将提取到的主要信息填写到表格中。

接下来可以结合表格中的信息进行交流,引出对话的学习,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特点。

在此基础上,借助表格,尝试讲述急性子顾客和慢性子裁缝之间的故事,。

让学生在充分的交流中实际感知借助表格复述的好处——能作到有序复述,不会遗漏故事的重要情节。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本课要求认识的l0个生字,可以随文学习。

如第十一自然段的“箱”字,可以结合上下文理解,利用形声字规律识记。

“箱”上形下声,通过与熟字“霜”比较,从而记牢这个字。

第十八自然段顾客说的一句话中有3个生字“袖、衬、衫”,“袖”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袖子是衣服的哪个部位,“衬、衫”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或者结合插图来理解。

这3个字都和衣服有关,都是衣字旁,也可以利用形声字的规律来识记。

“缝”是多音字,当它做动词时,读féng,如“缝衣服、缝补”;当它做名词时,读fèng,如“缝隙、裂缝”。

“缝”在本课读féng,但在“裁缝”这个词中读轻声,要指导学生读好“裁缝”这个轻声词。

2.写字。

本课要求会写的字有12个,包含上下、左右和独体字3种结构。

左右结构的字要仔细观察左右两部分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如“性、衬、衫”3个字是左窄右宽,而“取”是左右基本相等。

上下结构的字也要注意上下两部分在田字格中的占位。

书写“货、负、责”时,应注意贝字底的最后一笔都是点。

“货”的上半部分容易写错,是“化”,不是“代”。

书写“卷”时,着重强调“卷”的下半部分是“巳”,不是“已、己、巳”。

独体字“夹”,要写在田字格的中央,要注意点撇对称,撇捺伸展。

本课部分字书写要点:

卷点撇呼应,两横上短下长。

第五笔长撇在竖中线上起笔,撇和捺要舒展,盖住下部的“㔾”。

取左长右短。

“耳”末笔横变提,在竖中线左侧收笔。

“又”的横撇不宜长,捺舒展。

夹两横上短下长。

第五笔竖撇,从竖中线起笔,在与第四笔横交叉后向左下方撇出,第六笔捺要舒展,收笔与撇基本齐平。

衫衣字旁的第一笔点靠右,在横撇的折角上方,竖与横撇相接于横中线。

右边3撇间距均匀,最后一撇长。

责上部3横间隔均匀、紧凑,末横最长;下部“贝”稍窄。

二、理解运用

1.初步把握课文内容。

本课可以从课题弓l人教学,先板书“慢性子”“急性子”两个词语,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猜一猜两个性格完全不同的人在一起,可能会发生什么故事,激发学习兴趣。

然后补全课题,指导读题目,提出问题:

课文中的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引导学生一边读文一边圈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发现故事是按照时间顺序写的,并试着按顺序大致说说故事内容。

2.词句段理解。

(1)依据时间变化,提取相关信息。

根据课后练习第二题的表格提示,从文中提取关于顾客要求的信息。

首先指导学生依据时间的变化,找到顾客每天不断变化要求的句子,例如:

“我想做件棉袄……您准备让

我什么时候来取衣服——秋天?

夏天?

春天?

……”“把我那棉袄里的棉花拽掉,改成夹袄,让我提前在秋天就能穿上合时的新衣服吧。

”“师傅,把我那夹袄的袖子剪去一截儿,改成夏天能穿的短袖衬衫吧,我实在等不及了?

”“对不起,麻烦您再给我改成春装吧。

袖子嘛,把上次剪下来的再接上去就是啦。

”再指导学生从找到的句子中提取关键信息,简单明了地填人表格。

依据表格提示,还要关注裁缝的表现,体会慢性子裁缝这个人物的特点。

第一天是耐心说服顾客,第二天、第三天是满口答应,“行啊”,“为您服务,没说的”,“好办得很,没问题”,直到第四天顾客提出把剪下的袖子再接上去时,裁缝才告诉他“还没开始裁料呢”,“我是个慢性子裁缝啊”。

适时提示学生提取信息要适当概括,不要照搬原文,填表要简洁。

(2)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特点。

故事在顾客和裁缝的对话中展开,教学时要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不同的语气,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朗读顾客说的话时,要关注标点符号,如“秋天?

夏天?

春天?

”连续3个问号,读的时候语速较快,读出顾客急切、等不及裁缝回答的语气,读出他迫不及待拿到新衣服的心情。

此外,还要关注顾客说话前后的表现,体会人物的心情,从而读好对话。

比如“顾客噌的一下子跳起来”“顾客夹起布料就要走”“顾客惊讶、恼怒地瞪大了眼睛”。

朗读裁缝说的话时,要注意句尾的语气词,语速要缓慢一些,语气要平稳,表现出裁缝慢性子的特点。

教学时,要将理解课文内容与分角色朗读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人物特点,为复述作准备。

可以提醒学生注意,在练习复述这个故事的人物对话时,也可以试着运用分角色朗读时的语气。

3.积累表达。

本课要求积累l8个常用词语,在能正确默写的基础上,可指导学生自主选用其中2个词语,比如“夸奖、负责”“摇头、对不起”“服务、感动…‘名声、手艺”,联系课文内容或生活经验说一两句话。

也可以结合课后选做题,用相关词语创编一个新的故事。

本课是这个单元的第一篇课文,首次学习复述故事,要求不宜过高,可以根据学生实际,分层要求。

在厘清顺序、梳理内容的基础上,借助课后的表格把故事讲清楚,这是每一个学生都要达到的目标;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如描写顾客和裁缝神态、动作的语句,以及双方的对话语气,把故事讲得具体一些,这一层级的目标如果有的学生达不到,可以在后面的几课继续练习。

教学时,还要引导学有余力、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完成课后选做题。

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在讨论后,以合作演一演的方式进行交流;也可以让学生独立创编故事,再讲给别人听。

26术方帽子店

……………………………………教材解析……………………………………

《方帽子店》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讲了一家方帽子店从来只做方帽子,一直拒绝改变。

后来,有了卖各式各样帽子的新帽子店,人们有了更多更好的选择,方帽子慢慢就成了古董。

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不能因循守旧,要敢于创新,勇于接受新事物。

课文可分为3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至六自然段)写了方帽子店只做方帽子,人们只买方帽子戴。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尽管方帽子戴着又奇怪又不舒服,可当天真的孩子质疑方帽子时,大人们却总是重复着“一直以来都是这样的”作为回答,让读者感受到了默守成规的大人们是如此固执,不思变通。

第二部分(第七至十五自然段)写小孩子们不喜欢方帽子,找到一些布,做了圆帽子。

方帽子店的主人不让儿子戴圆帽子,儿子不以为然。

当看到孩子戴着舒服的圆帽子时,守旧的店主人是抗拒的,他“大吃一惊”,“抓起圆帽子,丢在地上”,斥责孩子“好好的方帽子不戴,要戴圆帽子”,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新事物出现时,守旧人士惊慌失措和拒绝的态度,但孩子并“不理他”,“一溜烟似的跑了”。

第三部分(第十六至二十一自然段),写孩子们长大后做出了不同材质、更加舒适的帽子,有人还开了一家新帽子店,顾客们最终选择了新帽子。

,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既交代了方帽子成为“古董”这一结局,也暗示了故事蕴含的道理:

时代在发展,要与时俱进,不能因循守旧。

课文用对比的手法表现新旧事物的不同与更替的原因。

对比在文中处处可见,比如,方帽子与圆帽子,大人与孩子对待方帽子、圆帽子的态度,两家帽子店,人们戴上不同帽子的感受。

为了强调不同,作者在写方帽子店的主人和儿子的争执时用了6个感叹号,表明双方态度的激烈对立。

第十七自然段,在对比方圆两家帽子店时,作者使用的句式完全相同,一家是“橱窗里放着各式各样的帽子,却没有一顶是方的”,而另一家是“店里摆放着方方正正的帽子,却没有一顶是圆的”;一家是“专卖从不改变的方的好帽子”,而另一家是“专卖各式各样的舒服的好帽子”,两家店各自的坚持与不同,通过对比显而易见。

课文配有插图。

在方帽子店门口,两个扣着方帽子的大人,看到戴着圆帽子的小孩时一脸惊讶。

插图内容与故事内容相对应,有助于学生图文对照,理解故事内容,感悟故事主旨。

……………………………………教学目标……………………………………

1.认识“橱、改”等6个生字,读准“嚷、溜”2个多音字。

2.能说出故事中让自己最意想不到的内容,并复述这部分内容。

……………………………………教学建议……………………………………

教学本课,可以从学生已知人手,帽子对学生来说都常熟悉,可以让学生先说说对帽子的认识,如种类、形状、大小、颜色,适时转入课文的学习。

引导学生预测方帽子店的结局,引出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关键词语“古董”的意思。

然后默读课文,鼓励学生积极交流故事中最让人意想不到的内容。

在此基础上,迁移运用学过的方法,练习复述。

1.从学生生活人手,导人新课,预测故事内容。

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帽子,导人新课后,再让学生说说是否见过方帽子。

请学生联系生活,预测如果有一家只卖方帽子的店,会有怎样的结局,激发学生阅读故事的兴趣。

2.默读课文,说说“最意想不到的”内容。

教学可围绕“古董”一词展开。

启发学生思考:

“什么是古董?

方帽子是怎么慢慢成为古董的?

”在大致了解故事来龙去脉的基础上,根据学习提示的要求,让学生自主交流哪部分内容是让人“最意想不到的”。

“最意想不到的”属于个人感受,比如,大人们明明戴着方帽子不舒服却不肯改变,方帽子店的主人看到自己儿子戴圆帽时恼羞成怒的样子,方帽子店和新帽子店互相较劲,等等,教学中不可强求一致。

3.迁移方法,复述“最意想不到的”部分。

在复述“最意想不到”的内容时,可运用上一课学过的“借助表格复述”的方法,师生合作设计并填写表格。

比如,复述方帽子店的主人看到儿子戴圆帽子恼羞成怒这一段,可以摘录大人和孩子的不同表现填写在表格中,再进行分角色朗读,然后借助表格用自己的话复述这部分内容。

又如,复述两家帽子店互相较劲的内容,也可以借助表格进行梳理、复述。

要注意的是,借助表格复述是为了复习巩固前一课学到的方法,但不是唯一可用的方法。

如果学生迁移运用二年级“讲故事”的方法,如抓关键词语、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复述,教师也要加以鼓励。

学生复述时,教师在关注意思是否表达清楚、语句是否前后连贯的同时,还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表达习惯,如声音响亮、态度大方。

4.随文识字,读准字音。

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有6个,可以在初读课文了解课文意思的时候,根据学情随机指导,读准字音,识记字形,并在学习结束进行检测。

在学生朗读课文时,重点关注学生是否把生字的字音读正确了,如“橱”是翘舌音,不能读成平舌音;“筒、董”是后鼻音,不要读成前鼻音。

多音字“嚷”在本课读rāng,之前学过的另一个读音是rǎng,如“叫嚷、吵嚷”。

多音字“溜”在本课读liù,之前学过的另一个读音是liū,如“酸溜溜”。

“橱、蕉、筒”都是形声字,可以用加一加的办法来识记,“厨--橱”“焦--蕉”“同--筒”,同时注意提示学生根据形旁来理解字义。

“扣”可以通过动作演示来理解字义。

27漏

……………………………………教材解析……………………………………

课文是民间故事。

故事围绕“漏”展开,老虎和贼对“漏”极其害怕的心理导致他们不辨真伪,盲目逃窜,下场可笑。

故事讽刺了老虎和贼的愚蠢和贪婪,告诉人们做贼心虚、干坏事没有好下场的道理。

《漏》的趣味性、吸引力主要体现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

故事第一、二自然段,以民间故事的常见方式“从前,……”开头,交代了故事人物和他们之间的关系:

老公公、老婆婆和他们饲养的小胖驴,一心想吃小胖驴的老虎和一心想偷小胖驴的贼:

第三至十八自然段讲述了一个雨夜发生的故事。

起因是老虎和贼不怀好意来到老婆婆家,老夫妇听到一些声响不由猜测起来,交谈中,老婆婆说自己不怕狼,也不怕虎,就怕“漏”,因而老虎和贼都认为这个“漏”比自己还厉害。

事情的经过是老虎和贼都以为对方是“漏”,因此吓得落荒而逃,老虎和贼好不容易才摆脱了对方。

可是因为贪心,他们又打算返回去吃驴和偷驴,结果在歪脖老树下再一次相遇,又都误以为“漏”来了,吓得双双滚下山坡,都吓晕了过去。

第十九、二十自然段是故事的结尾,与故事的开头相照应:

天亮了,还是老婆婆的家,小胖驴安然无恙,屋顶却真漏了。

故事一波三折,地点也在不断转换:

老婆婆家一逃跑路上一歪脖老树一山坡下一老婆婆家。

老虎和贼狼狈不堪的样子让人觉得有趣、好笑,他们既贪心想干坏事,又都做贼心虚,最后自食其果,整个故事极具趣味性。

故事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入木三分。

老虎和贼都很自以为是,却又都做贼心虚,俩人的心理活动如出一辙。

第六自然段老虎想:

“翻山越岭我什么都见过,就是没见过‘漏’,莫非‘漏’比我还厉害?

”第七自然段贼想:

“走南闯北我什么都听说过,就是没听说过‘漏’,莫非‘漏’比我还厉害?

”两句话中“翻山越岭”和“走南闯北”写出了老虎和贼都自认为见多识广,“莫非‘漏’比我还厉害?

”写出了他们做坏事时担惊受怕的恐惧心理。

所以才会一个“吓得浑身发抖”,一个“听得腿脚发软”,才有了下文贼和老虎不辨真伪、狼狈逃跑的故事j逃跑途中,俩人一心想的也都是“好逃命”:

第八至十七自然段中还有很多他们的心理活动描写,读来十分可笑,可又觉得顺理成章。

民间故事口口相传,《漏》在语言表达上具有口语化的特点。

比如,老婆婆说:

“管他狼哩,管他虎哩,我什么都不怕,就怕漏!

”贼想:

“坏事,‘漏’等着吃我哩!

”语气词“哩”为故事增添了浓浓的生活气息。

又如文中“旋风一样,停都不停”“想想不甘心,还是要回去偷驴”“这下我可活不成了”都来自生活中的口语,读来毫不费力,通俗易懂。

课文配有插图,左边画的是老婆婆一家的生活场景。

老公公和老婆婆在茅草屋交谈着什么。

旁边驴圈里一头黑脊背的小胖驴伸出脖子,似乎在侧耳倾听。

右边画的是老虎和贼一起逃跑的情景。

贼埋着头死死抱住老虎的脖子,老虎拼命地往前飞奔,惊恐地瞪着大眼睛。

插图生动地再现了部分故事场景,很有童趣。

……………………………………教学目标……………………………………

1.认识“婆、脊”等8个生字,会写“漏、喂”等l3个字,会写“里屋、莫非”等8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说出自己觉得的最有意思的内容。

3.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故事的趣味。

4.借助提示,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复述故事。

…………………………………教学建议……………………………………

这篇课文是本册教材中篇幅最长的一篇。

教学时要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突出重点。

建议先带领学生初步感知故事内容,大致了解故事中有哪些人物,讲了一件什么事。

然后让学生画一画老虎和贼的逃跑路线,说说自己觉得故事中的哪些内容最有意思。

在交流的过程中,指导分角色朗读,进一步理解内容,体会老虎和贼的心理活动,感受他们做坏事时的心虚害怕。

最后在厘清顺序、反复读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提示,练习完整地复述故事。

一、识字与写字

1.识字。

本课要求认识的8个生字中,要注意“脊”读jǐ,不读jí;“贼”和“纵”是平舌音;“老婆婆”是轻声词。

字形方面,“月”作为偏旁有两个意思,一个表示与“肉”有关,俗称“肉月旁”,带有肉月旁的字很多,“脊”和“胶”都是肉月旁。

另外一个表示与“月亮”有关,如“明、期”,这类字就很少了。

“颠”和“胶”还可以用比一比的方法识记,分别与熟字“巅”和“校”作比较,借助形声字的特点识记。

提倡在语境中识字,在理解词义和句意的同时带动生字的学习。

比如,在梳理故事人物时,可相机教学“婆、贼”两个生字;在品读心理活动的句子时,相机学习“莫、胶、旋”等生字。

2.写字。

本课要求写的字有l3个,其中“喂、贼、狼”3个字容易写错,要提醒学生注意。

“喂”第十一笔是撇,第十二笔是捺;“贼”的右边是“戎”,不是“戒”;“狼”的右边是“良”,不是“艮”。

本课部分字书写要点:

漏左边窄小,右边宽大。

“尸”横长折短,长撇要舒展,伸展到三点永下面。

“雨”的四点方向一致。

胖左部狭长,“月”的撇为竖撇。

“半”点撇对称,末横略长,竖为悬针竖。

贼左窄右宽:

贝字旁要写得瘦长,第四笔点要收紧,避让右部。

“戎”的斜钩要写得舒展,向右下行笔,略弯曲,向上出钩。

莫草字头的横较长。

中间“日”要写得扁一些,但宽度不能超过草字兴。

下部“大”的一横要长一些。

抱左窄右宽。

“包”撇短,起笔要比左边竖钩稍高,横折钩略向内收,竖弯钩要和第六笔横折相接。

二、理解运用

1.初步把握课文内容。

教学时,可从课题人手,让学生查查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