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身医学_浙大课件PPT.ppt

上传人:zf 文档编号:30870925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PPT 页数:251 大小:3.7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身医学_浙大课件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51页
心身医学_浙大课件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51页
心身医学_浙大课件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51页
心身医学_浙大课件PPT.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51页
心身医学_浙大课件PPT.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身医学_浙大课件PPT.ppt

《心身医学_浙大课件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身医学_浙大课件PPT.ppt(25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身医学_浙大课件PPT.ppt

心身医学心身医学(PsychosomaticMedicine)浙江大学浙江大学姜乾金姜乾金2011年5-6月教教材材:

*姜乾金主编:

心身医学心身医学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参考教材:

参考教材:

*姜乾金主编:

医学心理学医学心理学-临床心理床心理问题指南指南全国8年制规划教材配套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姜乾金主编:

医学心理学医学心理学(第2版)全国八年制规划教材,2010教师信息教师信息姜乾金教授、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第二、三届副主任委员*浙江省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第一届主任委员*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心身医学主任委员*国家级精品课程负责人(2006-2010)*全国医学心理学8年制规划教材主编*浙江省高等教学成果一等奖(2001)*浙江省高等教学名师奖(2003)*研究方向心身医学;心理压力理论与应用次数次数内容内容教材教材第一次心身医学概述心身相关性及理论基础绪论第一章第二次情绪与心身医学压力与心身医学第二章(第一节)第三章第三次心身医学基本评估方法第五章(第一节)第四次心身医学基本干预技术第六章第七章(第一、二节)备用临床举例(其它各章)课时安排课时安排绪论补充补充11:

心理现象示意图:

心理现象示意图1.观察、实验中而来,能够复制2.能够测量4.累积-验证-科学革命的发展过程3.界定概念科学心理学补充补充22:

科学心理学具备的条件:

科学心理学具备的条件A.余姚73岁老人的高血压B.高三重点班学生的失眠症C.不能吃稀饭的胃病女患者D.倾家荡产的余杭乙肝泥工补充补充33:

典型案例:

典型案例交感作用心理应激社会环境因素个性认知评价下丘脑神经内分泌失调垂体前、后叶作用心排出量肾上腺髓质分泌小动脉痉挛血管紧张素醛固酮血容量高血压不良行为行为学习食、盐等缺乏运动高血压心理生物学过程示意图心理社会因素植物神经系统情绪(焦虑、愤怒、受挫等)心率心律冠状动脉律血压代谢因素心肌梗塞动脉粥样硬化猝死血小板血液凝固心绞痛冠心病心理生物学过程示意图补充补充4:

心理应激因素与疼痛:

心理应激因素与疼痛(疼痛是心理-生理现象;心理应激因素影响疼痛;慢性疼痛采用应激干预的思路)第一节第一节心身医学与心身疾病概念心身医学与心身疾病概念n心身疾病概念心身疾病概念心身疾病(psychosomaticdiseases)或称心理生理疾患(psychophysiologicaldiseases),是介于躯体疾病与神经症之间的一类疾病。

狭义定义狭义定义:

指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例如原发性高血压、溃疡病。

广义定义广义定义:

指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躯体功能性障碍。

包括了狭义的心身疾病和狭义的心身障碍。

n心身医学概念心身医学概念心身医学(PsychosomaticMedicine)又称心理生理医学,是研究心身相互关系的科学。

狭狭义义概概念念,是研究心(心理)与身(躯体、器官)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在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中的作用,其主要实际研究领域是心身疾病。

广广义义的的概概念念是研究正常和异常的心理与生理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为疾病的多因素发病机制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和现代医学的科学研究方法。

因此,心身医学是医学的一个分支,是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交叉的边缘学科。

n国外国外德国及日本等国对心身疾病很重视。

日本心身医学会(1992)经过修订,把心身疾病定义为“躯躯体体疾疾病病中中,其其发发病病及及经经过过是是与与心心理理社社会会因因素素密密切切相相关关的的、有有器器质质或或机机能能障障碍碍的的病病理理过过程程,神神经经症症(如如抑抑郁郁症症)等等其其他他精精神神障障碍碍伴伴随随的的躯躯体体症状除外症状除外”。

n发病率发病率表绪-l日本心身疾病分类方法及各类主要疾病分类主要疾病名称循环系统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冠状动脉痉挛、神经性心绞痛、阵发性心动过速、心脏神经症、血管神经症、功能性早搏、雷诺病、-受体高敏症、原发性循环动力过度症等呼吸系统支气管哮喘、过度换气综合征、神经性咳嗽、心因性呼吸困难、喉头痉挛等消化系统消化性溃疡、溃疡性结肠炎、部分慢性胃炎、过敏性结肠炎、食管痉挛、贲门或幽门痉挛、反胃症、反酸症、胆道功能障碍、神经性厌食、神经性嗳气、神经性呕吐、异食癖、心因性多食症、习惯性便秘、直肠刺激综合征、气体潴留症、腹部饱胀感等内分泌系统肥胖症、糖尿病、神经性低血糖、心因性尿崩症、心因性烦渴、甲状腺功能亢进等泌尿生殖夜尿症、过敏性膀胱炎、原发性性功能障碍、尿道综合征等神经系统偏头痛、肌紧张性头痛、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心因性知觉障碍、心因性运动障碍、慢性疲劳症、面肌痉挛、神经症等n扩展扩展身心反应身心反应被人类认知为威胁最大的疾病,心理反应也最明显,影响也最严重第二节第二节心身医学重要性心身医学重要性n心身医学重要性心身医学重要性死亡原因越来越与心理因素有关心身相关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人心社会发展导致心理压力越来越大人们对心理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从医务人员本身利益,通过学习、应用心身知识,越来越得到好处因此,有关心身医学等知识、方法和应用,前景将越来越好!

1.观察、测量、调查、实验收集心身资料2.作出“心身”诊断4.观察、测量、调查、实验评价心身整体效果3.制订心身防、治计划和实施第三节第三节(补充补充)心身医学临床原则心身医学临床原则n心身医学临床操作过程心身医学临床操作过程n诊断原则诊断原则1确定躯体症状。

这种症状有明确的病理生理过程或器质性病变基础。

2寻找心理社会因素并明确其与躯体症状的联系。

可能发现某些心理社会因素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和症状发作在时间上或逻辑上有密切联系。

3关注疾病症状与心理应激反应的相似性。

心身疾病症状发作或加重往往与心理社会刺激因素所引起的心理应激反应有类似性。

4排除躯体疾病和神经症的诊断。

n预防原则预防原则对那些具有明显心理素质上弱点的人,例如有易暴怒、抑郁、孤僻及多疑倾向者应及早通过心理指导加强其健全个性的培养;对于那些有明显行为问题者,如吸烟、酗酒、多食、缺少运动及A型行为等,应利用心理学技术指导其进行矫正;对于那些工作和生活环境里存在明显应激源的人,应及时帮助其进行适当的调整,以减少不必要的心理刺激;对于那些出现情绪危机的正常人,应及时帮助加以疏导。

至于某些具有心身疾病遗传倾向如高血压家族史或已经有心身疾病的先兆征(如血压偏高)等情况者,则更应注意加强心理预防工作。

n心身同治原则心身同治原则

(1)消除心理社会刺激因素:

例如因某事件引起焦虑继而使紧张性头痛发作的病人,通过心理支持、认知治疗、松弛训练或催眠疗法等,减轻焦虑反应。

(2)消除心理学病因:

例如对冠心病病人,在其病情基本稳定后指导其对A型行为和其它冠心病危险因素进行综合行为矫正。

(3)消除生物学症状:

这主要是通过心理学技术直接改变病人的生物学过程,提高身体素质,促进疾病的康复。

例如较长期的松弛训练或生物反馈疗法。

急性而又躯体症状严重的病人,应以躯体对症治疗为主,辅以心理治疗。

反之,则重点安排好心理治疗。

n作业作业1.寻找身边的心身疾病案例2.思考一下,社会发展了、经济发展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心身疾病对我们健康的影响是否也变小了3.深层次问题:

我们发现,经过近三十年来医学教育的推动,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老资格医学专家,在他们谈到临床疾病的心理社会因素时,“言必称重要”,但为什么目前的医学临床实际还是典型的生物医学?

第一章第一章心身相关及理心身相关及理论基基础第一节第一节心身相关的证据心身相关的证据n心身相关的常识证据心身相关的常识证据1.戏剧冲突的提示(心血管功能受心理因素的影响)2考试焦虑的提示(泌尿功能受心理因素的影响)3长期夜班医务人员的提示(消化系统受心理因素的影响)4历史故事的提示(毛发受心理因素的影响)n心身相关的实验证据心身相关的实验证据1.操作的猴子(紧张与消化系统功能的关系。

见下)2.无法选择的老鼠(抑郁与免疫功能的关系。

见下)3.善于应付挑战的白领(A型行为与血液功能、心血管病的关系)4,癌症病人的心理问题控制器操作的猴子实验无法选择的老鼠习得性失助与免疫形成习得形成习得性失助性失助形成回避形成回避条件反射条件反射不可逃避条件反射装置可逃避条件反射装置抑郁症免疫功能受损健康的行为反应能力第三节第三节心身相关的心理生物学机制心身相关的心理生物学机制n社会心理皮层植物神神经经系统(也包括随意神经)躯体健康n社会心理皮层下丘脑垂体内分泌内分泌躯体健康n社会心理皮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免疫免疫躯体健康附:

心理生物学研究的现状1微观方面:

2宏观方面:

类类别别方方法法应应用用分子遗传学方面DNA重组技术及聚合酶联反应(PCR)技术;人类基因组计划中关于基因识别、测序、基因组作图等阿茨海默病(AD)、情感障碍、强迫症、惊恐发作和儿童多动症及相关疾病和精神障碍的遗传基础的研究脑影像技术计算机辅助断层摄影(CT)、磁共振成像(MRI)和功能磁共振脑成像(fMRI),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PET)等脑定位、脑心理功能、脑代谢及精神异常机制的研究神经电生理脑电图及相应的睡眠脑电图、脑地形图、诱发电位等各种复杂心理因素(如准备、期待、注意、动机及觉醒)的研究心理应激测试技术(mentalstresstest,MST)以心理作业(如问题解决、信息处理、心理运动、情感状态、厌恶或痛苦等作业)为应激源,同时配合各种生物参数的记录各系统的心理生理研究脑的高级神经网络理论涉及脑的功能系统、神经网络、大脑皮质联系的组织原则、神经信息的编码等方面作为研究脑的高级机能的技术思路附:

目前某些前沿的心理生物学研究手段附:

心理生物学研究与心身医学1现代心理生物学研究是心身医学重要方向。

2局限性:

由于心理活动是生物-社会和多种其它因素交互作用的产物,试图以心理生物学的研究结果和生物学的理论观点来全面解释复杂的心身关系显然有很大的局限性。

第四节第四节精神分析理论与心身相关的认识精神分析理论与心身相关的认识n心理结构心理结构1意识(Conscious)人们当前注意到的清晰的感知觉、情绪、意志、思维等的心理活动。

2潜意识(Unconscious)不能被人感知到的那一部分心理活动。

它包括人的原始冲动、本能活动和被压抑的愿望、被意识遗忘的童年经历等。

3前意识(Preconscious)介于意识和潜意识之间的心理活动和过程。

本我自我超意识前意识潜意识附图附图精神分析理论结构示意图精神分析理论结构示意图我人格理论:

人格理论:

1本我(id)潜意识深处的性本能和破坏欲等,即“性欲或欲力”(libido),是人类本能的内驱力,其控制机制是“快乐原则”。

2超我(superego)人们在社会生活过程中将社会规范、道德观念等内化而成,通俗地是指人类的良心、良知、理性等,大部属意识,按“至善原则”行事。

3自我(ego)自我的动力来自于本我,即为了满足本能的冲动和欲望;自我又要按“超我”的要求,按“现实原则”调节和控制“本我”的活动。

它是人格的执行部门。

心理因素与躯体症状心理因素与躯体症状:

1强调个人的早期生活经验对心身健康发展的影响2强调潜意识冲突“转换”(躯体化)症状3.3.经典经典“心身疾病心身疾病”的故事的故事Alexander最早提出的七种心身疾病,包括溃疡病、溃疡性结肠炎、甲状腺机能亢进、局限性肠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原发性高血压及支气管哮喘,被称为“神圣七病”,与(早年的)心理冲突有关。

如:

原发性高血压与“冲动、怒火”溃疡病与“压制、内敛”支气管哮喘与“母爱、依赖”第四第四节行行为理理论对心身相关的心身相关的认识n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与皮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与皮层内内脏相关相关所谓条件反射,指某一中性环境刺激(铃声等)通过反复与非条件刺激(UCS)相结合的强化过程,最终可以成为条件刺激(CS),引起原本只有非条件刺激(UCS)才能引起的内脏反应。

(2)食物(UCS)铃声(CS)

(1)食物(UCS)(3)铃声(CS)唾液分泌(UCR)非条件反射唾液分泌强化唾液分泌(CR)条件反射皮层内脏相关学说:

巴甫洛夫学派通过大量实验,用条件反射理论解释皮层内脏相关皮层内脏病理学皮层内脏病理学附:

巴甫洛夫条件反射的几个重要现象包括:

强化(reinforcement):

某些环境刺激对行为反应产生促进作用的过程称为强化。

在经典条件反射中,非条件刺激与条件刺激反复结合的过程就是强化。

泛化(generalization):

反复强化使某些与条件刺激(CS)相近的环境刺激也引起条件反射。

消退(extinction):

取消强化,条件反射可逐渐消失。

n操作条件反射与心身相关操作条件反射与心身相关某一种某种活动出现以后立即受到一种刺激,则该内脏活动行为会因这种刺激的作用而发生相应的增强或减弱变化。

有关刺激(S)心率下降(R)心率升高(R1)嘶叫(R2)奖励(S)+斯金纳操作条件反射实验学习理论附:

操作条件反射的几个重要现象包括:

正强化正强化(positivereinforcement):

行为的结果是积极刺激增加,从而使该行为逐渐增强。

即RS(积极)R(促进)。

负强化负强化(negativereinforcement):

行为的结果是消极刺激减少,从而使该行为逐渐加强。

即RS(消极)R(促进)。

消退消退(extinction):

行为的结果是原有的积极刺激减少,从而使行为反应逐渐减弱。

即RS(积极)R(减弱)。

惩罚惩罚(punishment):

行为的结果是消极刺激增加,从而使行为反应逐渐减弱,即RS(消极)R(减弱)。

附:

Miller内脏条件反射实验的特异性结果:

(内脏)操作条件反射现象可以解释一定的心身相关机制:

某些心身疾病症状的产生如心跳加快、肠蠕动增加、哮喘等可能与个体的意识性条件操作有关;生物反馈、气功治病等的原理可能与内脏学习有关。

n综合行为学习理论案例分析:

综合行为学习理论案例分析:

1抗癌药物的条件性反应症状形成:

经典强化与泛化使原本无关的药物、环境成为症状来源回避操作条件作用使得患者紧张感被负强化内脏操作条件作用使得症状中可包含心跳、难受、恶心、头痛2请你用上述1的相同分析方法,分析以下心身症状的形成原理:

“习惯性社交障碍”:

“习惯性考试紧张”:

“习惯性晕车”:

(2)药物(UCS)环境(CS)

(1)药物(UCS)(3)环境(CS)恶心反应(UCR)非条件反射恶心反应强化恶心反应(CR)条件反射n作业作业1.常识中到处都是关于心身相关的谚语(你找一找),为什么到了医学临床,医生甚至是患者本人往往只重视生物学因素?

2.精神分析和行为学习等理论,在关于心身相关的认识上,都否定人类现有的理智和逻辑思维过程,思考一下为什么?

(早年的,不可知觉的,外部刺激的,非意识的)3.深层次问题:

预期一下,通过分子生物科学的进一步深入研究,能否解决所有医学中的心身问题。

为何行政官员已经认识到了,而科技界却反而迟一拍。

次数次数内容内容教材教材第一次心身医学概述心身相关性及理论基础绪论第一章第二次情绪与心身医学压力与心身医学第二章(第一节)第三章第三次心身医学基本评估方法第五章(第一节)第四次心身医学基本干预技术第六章第七章(第一、二节)备用临床举例(其它各章)课时安排课时安排第二章第二章情情绪与心身医学(第一与心身医学(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情绪是一种心身现象情绪是一种心身现象n情绪内容情绪内容情绪体验:

肯定否定、强弱、简单复杂、积极消极等体验。

表情:

面部表情,身段表情和语调表情。

情绪的生理反应:

情绪的生理反应几乎涉及所有的系统、器官和组织。

这使得情绪成为医学心理学中具有重要理论和实际意义的概念。

11詹姆斯詹姆斯-兰格理论兰格理论:

由环境激起的内内脏脏活活动动导导致致情情绪绪。

强调植物神经系统在情绪产生中的作用。

由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JamesW)和丹麦生理学家朗格(LangeC)先后提出n情绪理论情绪理论22坎农坎农-巴德理论巴德理论:

外界刺激通过传入神经传到丘脑丘脑,再由丘脑同时向上反馈至大脑皮层,产生情绪体验;向下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引起一系列生理变化。

坎农(CannonWB)提出的这一理论,1934年巴德(BardPA)扩展了坎农的丘脑情绪理论。

33情绪的认知理论:

情绪的认知理论:

强调认知过程对情绪发生的重要作用,而且这种认知评价过程也以过去的经验和情景刺激对个体的作用为依据。

代表人物如阿诺德(ArnoldMB)、拉扎勒斯(LazarusRS)等。

44情绪的认知生理理论情绪的认知生理理论:

是认知、生理唤起和环境三因素说。

沙赫特(SchachterS)1972年提出。

2.2.网状结构激活学说网状结构激活学说:

美国心理学家林斯利(LindsleyDB)认为,脑干上行网状激活系统接受着来自外周和内脏的各种感觉冲动,经过下丘脑的整合之后,再弥漫投射到大脑,激活大脑皮层,调节睡眠、觉醒和情绪状态。

n情绪的神经生物学情绪的神经生物学1.1.坎农的丘脑学说坎农的丘脑学说(如前页)3.3.情绪的边缘系统学说情绪的边缘系统学说:

帕佩兹环(Papezcircuit)(图)和麦克林(Maclean)的有关情绪行为更为扩大的脑模型。

认为边缘系统与情绪的植物神经系统反应和情体验关系密切。

4.4.大脑皮层对情绪也起重要的认知调空作用大脑皮层对情绪也起重要的认知调空作用(多种神经递质与情绪有关)55情绪的外周生理变化情绪的外周生理变化往往是植物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躯体功能三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似乎缺乏特异性。

(皮肤电意义)不同情绪交感神经肾肾上上腺腺髓髓质质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是否有区别?

恐惧?

、愤怒?

)心、血管系统、异化代谢情绪活动下丘脑CRF脑垂体前叶ACTH肾肾上上腺腺皮皮质质肾上腺皮质激素(糖、盐、性激素)异化代谢(增加血糖、分解蛋白、水纳潴留)情绪生理反应的记录指标:

皮肤电位、脑电位、心率、血压、血管的扩张与收缩、呼吸深浅和次数等生理反应相应实验记录指标(测谎仪原理)。

n情绪与心身健康情绪与心身健康11情绪、情感对工作效率的影响:

情绪、情感对工作效率的影响:

适当的紧张情绪状态往往可以维持人们对任务的兴趣和警觉,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

22情绪与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情绪与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

在人际交往中,表情是重要的非语词信息。

许多社会功能障碍患者,实际上情绪问题是其问题的核心。

33情绪与人类适应情绪与人类适应:

人类的许多表情行为和生理反应是曾有适应意义的或有用动作的残留物(即动物的“战战”或“逃逃”)。

但是进化到人类阶段,这种“残留物”有可能会成为影响身体和心理功能的有害因素。

44情绪与心身疾病情绪与心身疾病病因、诊断、治疗、康复和护理密切相关。

55情绪调节与心身疾病预防情绪调节与心身疾病预防目标(需要)认知环境应对、求助(改善生理条件)n情绪生物学实验片段情绪生物学实验片段沙赫德情绪认知生理学实验沙赫特(SchachterS)1972年提出情绪的,认为情绪决定于认知、生理唤起和环境三因素。

高兴环境高兴环境愤怒环境愤怒环境被试被试实验室4567891041.235.830.7GSR(K)观电影过程图观看电影时的皮肤电变化情绪与皮肤电位变化实验微型测谎仪使用高灵敏度声音声音探测装置情绪与瞳孔变化实验情绪与痛阈关系实验n作业作业1.从心身医学角度,你觉得应该通过那几个方面的信息收集,才能较准确判断一个人的真实情绪?

2.从你学过的神经科学、心理学、生理病理学知识,分析下丘脑、边缘系统在情绪、心身相关、心身疾病等命题上的中心作用。

3.深层次问题:

情绪与健康的关系其实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也是常识;甚至近年来生物医学家在研究医学问题时也往往考虑到了情绪因素。

但为何至今在实际工作中很少有人真正关注病人情绪问题。

第三章第三章压力与心身医学力与心身医学焦虑(心理反应)生活事件后果应对方式(躯体反应)社会支持人格特征人格特征认知评价认知评价压力反应压力反应(行为反应)愤怒恐惧悲伤绝望攻击自杀回避失助退化以案例说明压力及压力系统模型压力(应激)是多学科关注的概念,也是目前神经科学研究的前沿部分。

医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均以此为重要研究课题。

由于研究的领域不同,研究的侧重点和目的各异。

结果,不同时期和不同领域的应激概念有较大差异,不同学科出于其不同的研究和应用目的,对应激和心理应激理论的认识和关注程度也不同。

压力与心身医学关系密切第一节第一节应激(压力)研究简史应激(压力)研究简史n稳态与应急说稳态与应急说人体的每一部分功能活动(不论细胞、器官、系统)都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并通过各种自我调节(self-regulation)机制,在变化着的内、外环境中保持着动态平衡。

20世纪生理学家坎农(CannonWB)将其称为稳态(homeostasis)。

这种稳态在遇到严重干扰性刺激时会出现应急(emergency)即“战或逃”(fightorflight)反应。

坎农的工作已经涉及到了内外环境刺激与机体功能反应稳定问题,是应激研究的起点。

n塞里的应激说塞里的应激说塞里(SelyeH)于1936年将机体在各种刺激作用下出现非特异性反应称为应激(stress),将这种非特异的反应称为“一般适应综合征”(generaladaptationsyndrome,GAS)。

GAS是机体通过兴奋腺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后来发展为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对有害刺激所做出的防御反应的普遍形式。

GAS分为:

警戒期(alarm)也称动员阶段。

阻抗期(resistance)衰竭期(exhaustion)n医学的倾向医学的倾向塞里应激学说对人的认识虽然是整体观的,但其主要还是从医学或病理生理学的角度提出来的,且其所关注的是应激的反应,特别是生理病理反应。

由于医学科学的特殊历史背景,直到目前,有关医学领域仍然侧重于从应激反应的角度来认识应激和应激现象。

例如精神病学界、病理生理学界。

从健康的整体观和系统论角度,这样的理论认识有局限性,因为它只反映应激的“反应方面”。

n心理学的倾向心理学的倾向心理学界也早就关注社会生活中的紧张事件对人的影响。

但这类研究往往重点在社会生活和心理因素方面,较少深入研讨紧张刺激下的机体生理机制问题。

20世纪60年代,LazarusR等提出认知评价在应激中的重要性。

此后FolkmanS等进一步研究应对方式在应激过程中的重要性,形成了所谓的认知应激作用过程理论。

所谓作用过程,就是在应激刺激情况下,通过许多中介因素的作用,最后决定应激反应的过程。

(图1)n心理应激(压力)目前的概念心理应激(压力)目前的概念应激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或系统)。

也就是说心理应激是一个多因素的集合概念,其中包括生活事件、认知因素、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个性特点、心身反应及其他有关心理社会和生物学因素。

(图示)应激反应应激源应激中间(介)变量健康疾病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心理反应行为反应生理反应认知评价应对方式个性等等图认知心理应激作用过程示意图n目前心理应激研究特点目前心理应激研究特点应激刺激和应激反应包括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强调心身相关性)各应激有关因素概念之间相互存在内涵上的交叉(主张多因素分析)宏观和微观研究(分子生物学水平的研究)认知评价在应激作用过程(系统)中起关键性作用。

n心理应激与心理健康心理应激与心理健康1心理应激对健康的积极影响:

应激过程其实是个体对变化着的内外环境所作出的一种适应过程,一定的应激有利于人格和体格的健全。

2心理应激对健康的消极影响:

心理社会因素与健康的关系,很大程度上就是心理应激多因素作用与健康的关系。

(病因学意义)3应激干预:

例如:

控制或回避应激源,改变认知评价,提供或寻求社会支持,应对指导,松弛训练或药物(阻断心身反应的恶性循环)等。

第二第二节心理应激有关因素

(一)心理应激有关因素

(一)n生活事件生活事件1.生活事件(lifeevents)概念:

是指可造成心理应激并可能进而损害个体健康的生物性、心理性、社会性和文化性刺激,又称应激源。

n生活事件生活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