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必修一化学知识点总结.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747109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7.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必修一化学知识点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新课标必修一化学知识点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新课标必修一化学知识点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新课标必修一化学知识点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新课标必修一化学知识点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课标必修一化学知识点总结.docx

《新课标必修一化学知识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必修一化学知识点总结.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课标必修一化学知识点总结.docx

新课标必修一化学知识点总结

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1-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过滤]一帖、二低、三靠分离固体和液体的混合体时,除去液体中不溶性固体。

(漏斗、滤纸、玻璃棒、烧杯)

[蒸发]不断搅拌,有大量晶体时就应熄灯,余热蒸发至干,可防过热而迸溅把稀溶液浓缩或把含固态溶质的溶液干,在蒸发皿进行蒸发

[蒸馏]①液体体积②加热方式③温度计水银球位置④冷却的水流方向⑤防液体暴沸利用沸点不同除去液体混合物中难挥发或不挥发的杂质(蒸馏烧瓶、酒精灯、温度计、冷凝管、接液管、锥形瓶)

[萃取]①萃取剂:

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②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③要易于挥发。

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的操作,主要仪器:

分液漏斗

[分液]下层的液体从下端放出,上层从上口倒出把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分开的操作,与萃取配合使用的过滤器上洗涤沉淀的操作向漏斗里注入蒸馏水,使水面没过沉淀物,等水流完后,重复操作数次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需用的仪器托盘天平(或量筒)、烧杯、玻璃棒、容量瓶、胶头滴管

主要步骤:

⑴计算⑵称量(如是液体就用滴定管量取)⑶溶解(少量水,搅拌,注意冷却)⑷转液(容量瓶要先检漏,玻璃棒引流)⑸洗涤(洗涤液一并转移到容量瓶中)⑹振摇⑺定容⑻摇匀

[容量瓶]①容量瓶上注明温度和量程。

②容量瓶上只有刻线而无刻度。

①只能配制容量瓶中规定容积的溶液;②不能用容量瓶溶解、稀释或久贮溶液;③容量瓶不能加热,转入瓶中的溶液温度20℃左右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2-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1物质的量物质的量实际上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

2摩尔物质的量的单位

3标准状况STP0℃和1标准大气压下

4阿伏加德罗常数NA1mol任何物质含的微粒数目都是6.02×1023个

5摩尔质量M1mol任何物质质量是在数值上相对质量相等

6气体摩尔体积Vm1mol任何气体的标准状况下的体积都约为22.4l

7阿伏加德罗定律(由PV=nRT推导出)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任何气体有同分子数

n1N1V1

n2N2V2

8物质的量浓度CB1L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所表示的浓度

CB=nB/VnB=CB×VV=nB/CB

9物质的质量mm=M×nn=m/MM=m/n

10标准状况气体体积VV=n×Vmn=V/VmVm=V/n

11物质的粒子数NN=NA×nn=N/NANA=N/n

12物质的量浓度CB与溶质的质量分数ω=1000×ρ×ω\M

13溶液稀释规律C(浓)×V(浓)=C(稀)×V(稀)以物质的量为中心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变化-1-物质的分类

1元素分类:

金属和非金属元素

2化合物分类:

有机物(含C)和无机物

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SiO2、SO2、CO2、SO3、N2O5、(多数为非金属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Fe2O3、CuO、MgO(多数为金属氧化物)、

两性氧化物(与酸、碱反应生成盐和水)Al2O3、ZnO

不成盐氧化物NO2、NO、CO、(盐中的N的化合价无+2、+3、C无+2)

分散系溶液(很稳定)分散质粒子小于1nm,透明、稳定、均一

胶体(介稳定状态)分散质粒子1nm-100nm,较透明、稳定、均一

浊液(分悬、乳浊液)分散质粒子大于100nm,不透明、不稳定、不均一

化学反应的分类四大基本反应类型

化合:

2SO2+O2=2SO3

分解:

2NaHCO3=Na2CO3+CO2↑+H2O

置换:

Cl2+2KI=2KCl+I2

复分解:

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是否有离子参加反应(电解质在水溶液中):

离子反应:

Cl2+H2O=HCl+HClO

非离子反应:

2Fe+3Cl2=2FeCl3

是否有元素电子得失或偏移(有升降价)

氧化还原反应:

2Na+2H2O=2NaOH+H2↑

非氧化还原反应:

Al(OH)3+NaOH=NaAlO2+2H2O

热量的放出或吸收

放热反应:

3Fe+2O2=Fe3O4

吸热反应:

C+CO2=2CO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变化-2-离子反应

电解质(酸、碱、盐、水):

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本身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包括CO2、SO2):

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不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碳酸的电离方程式H2CO3H++HCO3-(弱电解质用“”

NaHCO3的电离方程式NaHCO3=Na++HCO3-(强电解质用“=”

离子反应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所表示的式子

离子反应式写法一写、二改、三删、四查

单质、氧化物、气体、难溶、难电离的物质要保留分子式

[离子共存]:

有颜色的离子MnO4—紫红、Fe3+棕黄、Fe2+浅绿、Cu2+蓝色

与H+不共存(弱酸根)OH-、CO32-、SO32-、SiO32-、AlO2-、S2-、F-等

与OH-不共存(弱碱金属阳离子)H+、Fe3+、Fe2+、Fe3+、Cu2+、Al3+、Mg2+、NH4+等

与H+和OH-都不共存HCO3-、HSO3-、HS-等

常见生成沉淀Ba2+、Ca2+与SO42-、CO32-Ag+与Cl-

[胶体]胶体的性质(介稳定)丁达尔现象、布朗运动、电泳、聚沉

判断胶体最简单的方法丁达尔现象

胶体提纯渗析(胶体微粒不能透过半透膜)

Fe(OH)3胶体制备的方法取烧杯盛20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然后逐滴加入饱和FeCl3溶液1mL~2mL。

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

观察所得红褐色液体Fe(OH)3胶体。

Fe(OH)3胶体制备方程式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胶体凝聚的条件加热、加电解质、加相反电性的胶体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变化-3-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元素化合价的升降(不一定有氧的得失)

升失氧还原剂、还原性、失电子、(升价)、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成氧化产物

降得还氧化剂、氧化性、得电子、(降价)、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成还原产物

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一般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或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才属氧化还原反应

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气体的检验NH3的检验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SO2的检验用品红溶液褪色

SO2的吸收用KMnO4溶液(强氧化性)

CO2的检验用澄清石灰水变浊

Cl2的检验用湿润的KI淀粉试纸变蓝

NO的检验打开瓶盖后遇空气变红棕色

离子的检验NH4+的检验加NaOH溶液加热后放出气体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Fe3+的检验①加NaOH溶液有红褐色沉淀②加KSCN溶液出现血红色

Fe2+的检验①加NaOH溶液有白色沉淀马上变灰绿色,最终变红褐色②加KSCN溶液无现象,再加氯水后出现血红色

SO42-的检验先加HCl无现象后加BaCl2溶液有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

Cl-、(Br-、I-)的检验先加AgNO3后加HNO3溶液有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AgCl(淡黄色沉淀AgBr、黄色沉淀AgI)

NO3-的检验加浓缩后加入少量浓硫酸和几块铜片加热有红棕色的气体放出(NO2)

物质的保存K、Na保存在煤油中(防水、防O2)

见光易分解的物质用棕色瓶(HNO3、AgNO3、氯水、HClO等)

碱性物质用橡胶塞不能用玻璃塞(Na2SiO3、NaOH、Na2CO3)

酸性、强氧化性物质用玻璃塞不能用橡胶塞(HSO4、HNO3、KMnO4)

物质的保存F2、HF(氢氟酸)用塑料瓶不能用玻璃瓶(与SiO2反应腐蚀玻璃)

保存在水中白磷(防在空气中自燃)、Br2(防止挥发)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氧O、硅Si、铝Al、铁Fe

地壳有游离态存在的元素金、铁(陨石)、硫(火山口附近)

金属共同的物理性质有金属光泽、不透明、易导电、导热、延展性

能与HCl和NaOH都能反应的物质两性:

Al、Al2O3、Al(OH)3

弱酸的酸式盐:

NaHCO3、NaHSO3、NaHS

弱酸的铵盐:

(NH4)2CO3、(NH4)2S

两性金属锌Zn、铝Al(与酸和碱都放H2)

钝化金属铁Fe、铝Al(被冷的浓H2SO4、浓HNO3)

酸化学性质稀、浓硫酸的通性1强酸性----反应生成盐

2高沸点酸,难挥发性——制备易挥发性酸

浓硫酸的特性1、吸水性—做干燥,不能干燥NH3、H2S

2、脱水性—使有机物脱水炭化

3、强氧化性——与不活泼金属、非金属、还原性物质反应

硝酸HNO31、强酸性2、强氧化性3、不稳定性(见光、受热)

次氯酸HClO1、弱酸性2、强氧化性3、不稳定性(见光、受热)

硅酸H2SiO31、弱酸性2、难溶性3、不稳定性(热)

漂白氧化型(永久)强氧化性:

HClO、Na2O2、O3、浓H2SO4、浓HNO3

加合型(暂时)SO2(使品红褪色,不能使石蕊变红后褪色)

吸附型(物理)活性碳明矾溶液生成的Al(OH)3胶体

水溶液氯水主要成分分子:

Cl2、H2O、HClO

离子:

H+、Cl-、ClO-

氨水主要成分

分子:

NH3H2ONH3·H2O

离子:

NH4+OH-

氯水与液氯、氨水与液氨的区别氯水、氨水属混合物、液氯与液氨属纯净物

氯原子Cl与氯离子Cl-的区别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化学性质不同,氯离子Cl-达稳定结构

气体极易溶于水(喷泉)NH3(1:

700)HCl(1:

500)

只能用排气法收集NO2NH3HCl

只能用排气法收集NON2CO

钠与水的反应现象:

①浮、②熔、③游、④咝、⑤红①钠浮在水面上——密度小于水;②水蒸气——放热;③熔化成一个小球——溶点低;④在水面上游动——生成气体;咝咝发出响声——反应剧烈;⑤变色——生成碱

俗名苏打Na2CO3、小苏打NaHCO3水玻璃:

Na2SiO3的水溶液漂白粉主要成分:

Ca(ClO)2、CaCl2,有效成分Ca(ClO)2

用途Na2O2(淡黄色)用作呼吸面具,Al(OH)3和NaHCO3(小苏打)可中和胃酸

明矾用作净水剂,次氯酸HClO杀菌、消毒、永久性漂白、SO2暂时性漂白

自来水常用Cl2来消毒、杀菌但产生致癌的有机氯,改用广谱高效消毒剂二氧化氯(ClO2)

Fe2O3—红色油漆和涂料;Al2O3—耐火材料,NH3可用于氮肥、制冷剂。

晶体硅Si作半导体、太阳能电池;SiO2可作光导纤维;硅胶是常用的干燥剂及催化剂的载体。

水玻璃可做肥皂填料、木材防腐防火剂及黏胶

氧化还原反应

要点诠释:

我们在初中化学中学过的木炭还原氧化铜,在这个反应中,铜失去氧变成了单质,发生了还原反应,碳得到氧变成CO2,发生了氧化反应。

我们也可以从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的角度来分析这个反应

还有一些反应,虽然没有得氧、失氧的变化过程,但也伴随着化合价的变化,这样的反应也是氧化还原反应。

由此我们知道,一个化学反应是否氧化还原反应,不在于有没有得氧失氧,而在于反应过程中有没有某些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从反应物变为产物时,是否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的角度,可以把化学反应分为:

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有化合价变化的化学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没有化合价变化的化学反应就是非氧化还原反应,如CaCl2+Na2CO3==CaCO3↓+2NaCl就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也就是说,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知识点二: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要点诠释:

元素化合价的升降与电子转移密切相关。

例如钠与氯气的反应:

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成为Na+,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成为Cl-,这样双方的最外电子层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在这个反应中,发生了电子的得失,金属钠失去电子发生了氧化反应,氯气得到电子发生了还原反应。

氢气与氯气的反应属于非金属和非金属的反应。

由于氢元素和氯元素的原子都倾向于获得电子而形成稳定结构,而且这两种元素的原子获取电子的能力相差不大,在反应时,双方各以最外层的一个电子组成共用电子对,使双方最外电子层都达到稳定结构。

由于氯原子对共用电子对的吸引力比氢原子稍强,所以共用电子对偏向于氯原子而偏离氢原子。

这样,氯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氢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

在这个氧化还原反应中,发生了共用电子对的偏移。

可见,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表现为被氧化的元素化合价升高,其实质是该元素的原子失去电子(或共用电子对偏离)的过程;还原反应表现为被还原的元素化合价降低,其实质是该元素的原子获得电子(或共用电子对偏向)的过程。

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情况也可以表示为:

知识点三:

氧化剂和还原剂

氧化剂和还原剂作为反应物共同参加氧化还原反应。

在反应中,氧化剂是得到(或偏向)电子的物质,所含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还原剂是失去(或偏离)电子的物质,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即“升被氧化,降被还原”。

例如:

碳还原氧化铜的反应中,氧化铜是氧化剂,碳是还原剂。

铁和硫酸铜的反应中,硫酸铜是氧化剂,铁是还原剂。

氢气和氯气的反应中,氯气是氧化剂,氢气是还原剂。

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在反应中本身被还原生成还原产物;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在反应中本身被氧化生成氧化产物。

常见的氧化剂有O2、Cl2、浓硫酸、HNO3、KMnO4、FeCl3等;常见的还原剂有活泼的金属单质、H2、C、CO等。

氧化剂和还原剂不是绝对不变的,要根据物质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变化情况来确定,同一种物质可能在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中作氧化剂,在另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中作还原剂。

例如在盐酸和铁的反应Fe+2HCl=FeCl2+H2↑中,盐酸中氢元素的化合价由+1降低为0,盐酸是氧化剂;而在盐酸和高锰酸钾的反应2KMnO4+16HCl=2KCl+2MnCl2+5Cl2↑+8H2O中,盐酸中氯元素有部分化合价由-1升高到0价,盐酸是还原剂。

盐酸还可能发生非氧化还原反应,如HCl+NaOH=NaCl+H2O。

总结起来,氧化还原反应可以用下面的式子表示:

[规律方法指导]

比较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方法

①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进行判断

在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

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

还原剂>还原产物。

例如反应Fe+2HCl=FeCl2+H2↑中,铁是还原剂,H2是还原产物,故还原性:

Fe>H2;HCl是氧化剂,FeCl2是氧化产物,氧化性:

HCl>FeCl2。

这个反应还可以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Fe+2H+=Fe2++H2↑,根据上述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方法,故还原性:

Fe>H2;氧化性:

H+>Fe2+。

②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

金属活动性越强,其还原性越强,即:

还原性: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

金属的还原性越强,其失去电子后形成的金属离子的氧化性越弱,即

氧化性:

K+

Fe3+可以和铜反应:

2Fe3++Cu=2Fe2++Cu2+,因此氧化性:

Fe3+>Cu2+。

比较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还有其他方法,随着学习的深入,我们会逐渐掌握它们,从而加深对氧化还原反应的了解。

金属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知识主线

金属单质的化学性质

只有还原性:

Mn-e-=Mn+

1.与非金属反应:

如与O2、Cl2、Br2、I2等;

2.与水反应:

较活泼的金属可与水反应,如K、Ca、Na等;

3.与酸反应:

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可将氢从酸溶液中置换出来(浓H2SO4、HNO3除外);

4.与盐反应:

排在前面的金属可将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重点内容讲解:

一、金属的物理性质

常温下,金属一般为银白色晶体(汞常温下为液体),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金属的熔沸点和硬度相差很大。

二、金属的化学性质

多数金属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在自然界多数以化合态形式存在。

容易与O2反应而生成氧化物,可以与酸溶液反应而生成H2,特别活泼的如Na等可以与H2O发生反应置换出H2,特殊金属如Al可以与碱溶液反应而得到H2。

2Al+2NaOH+2H2O=2NaAlO2+3H2

〔分析对比表〕

NaAlFe

与O2反应常温下氧化成Na2O

点燃生成Na2O2,Na保存在煤油中常温下氧化生成致密氧化膜,使得铝耐腐蚀,纯氧中可燃潮湿空气中腐蚀,纯氧中点燃生成Fe3O4

与H2O反应受氧化膜阻碍

与酸反应

与盐反应

与碱反应与水反应不反应

金属活泼性金属活泼性逐渐减弱

三、内容的补充讲解

(一)钠的性质及保存

1.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钠是一种银白色、质软、可用小刀切割的金属,比水轻,熔点97.81℃,沸点882.9℃

钠的化

学性质①与氧气反应:

4Na+O2=2Na2O(常温下缓慢氧化)

2Na+O2=Na2O2

②与其他非金属反应:

2Na+S=Na2S(发生爆炸)

2Na+Cl2=2NaCl(产生大量白烟)

③与水反应:

2Na+H2O=2NaOH+H2↑

(浮于水面上,迅速熔化成一个闪亮的小球,并在水面上不停地游动)

④与盐反应:

2Na+CuSO4+2H2O=Cu(OH)2+Na2SO4+H2↑

(钠不能从溶液中置换出其他金属)

2.钠的保存

由于钠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易与空气中的O2和H2O等反应,所以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之中。

金属钠在空气中变质的过程可以表示为:

银白色的金属钠表面变暗(生成Na2O)出现白色固体(NaOH)表面变成粘稠状(NaOH潮解)白色块状固体(Na2CO3·10H2O)风化为白色粉未状物质(Na2CO3)

(二)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铝和强碱溶液反应,不是铝直接和碱反应,而是铝先和强碱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然后再和强碱反应生成偏铝酸盐:

2Al+6H2O=2Al(OH)3+3H2↑Al(OH)3+NaOH=NaAlO2+2H2O

总反应:

(标电子转移时就必须清楚地理解铝和NaOH溶液反应的实质)

简写为:

2Al+2H2O+2NaOH=2NaAlO2+3H2↑

(三)金属与水的反应

通过金属与水反应的难易程度,可以比较金属性的强弱

NaMgAlFe

与水反应冷水剧烈热水微弱沸水微弱高温、水蒸气

(一)钠的氧化物

氧化钠(Na2O)过氧化钠(Na2O2)

分类碱性氧化物过氧化物

生成条件常温点燃或加热

色态白色固体淡黄色固体

化学

性质与水反应Na2O+H2O=2NaOH,2Na2O2+2H2O=4NaOH+O2↑

与CO2反应Na2O+CO2=Na2CO3,2Na2O2+2CO2=4Na2CO3+O2

与酸反应Na2O+2HCl=2NaCl+H2O,2Na2O2+4HCl=4NaCl+O2↑+H2O

特性:

Na2O2有强氧化性,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有漂白作用。

(二)钠的盐—碳酸钠、碳酸氢钠

碳酸钠(Na2CO3)碳酸氢钠(NaHCO3)

分类正盐酸式盐

俗称纯碱、苏打小苏打

色态白色粉末细小的白色晶体

化学性质

与酸反应

Na2CO3+HCl=NaCl+NaHCO3

(CO32-+H+=HCO3-)

NaHCO3+HCl=NaCl+H2O+CO2↑

(HCO3-+H+=H2O+CO2↑)

开始无外观现象(因为首先生成HCO3-),随后出现气泡。

(若向足量HCl中分别滴入Na2CO3或NaHCO3,则均会立刻出现气泡。

)NaHCO3+HCl=NaCl+H2O+CO2↑

(HCO3-+H+=H2O+CO2↑)

滴入盐酸后,即刻出现气泡。

与碱反应

Na2CO3不反应:

NaHCO3+NaOH=H2O+Na2CO3

与Ca(OH)2反应:

Na2CO3+Ca(OH)2=CaCO3↓+2NaOH

反应的本质是:

CO32-+Ca2+=CaCO3↓NaHCO3与少量石灰水的反应为:

2NaHCO3+Ca(OH)2=CaCO3↓+Na2CO3+2H2O

2HCO3-+Ca2++2OH-=CaCO3↓+CO32-+2H2O

若石灰水过量,则新生成的Na2CO3可与Ca(OH)2继续反应,即:

Ca(OH)2+Na2CO3=CaCO3↓+2NaOH

∴过量石灰水中NaHCO3与Ca(OH)2的反应为:

NaHCO3+Ca(OH)2=CaCO3↓+NaOH+H2O

HCO3-+Ca2++OH-=CaCO3↓+H2O

热稳定性

(运用此性质可除去Na2CO3中的NaHCO3)很稳定受热不分解

(分解温度851℃,酒精灯温度达不到)不很稳定,受热易分解。

2NaHCO3加热Na2CO3+H2O+CO2↑

(分解温度150℃)

二者之间相互转化

注意:

将以上知识要灵活应用于识别、除杂及计算中。

二.铝的化合物

(一)氧化铝(Al2O3)

1、物理性质:

白色难熔固体、不溶于水。

2、化学性质:

Al2O3是典型的两性氧化物,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强碱溶液反应。

与强酸:

Al2O3+6H+=2Al3++3H2O

与强碱:

Al2O3+2OH-=2AlO2-+H2O

3、用途:

耐火材料、制取铝的原料

(二)氢氧化铝[Al(OH)3]

1、Al(OH)3的物理性质:

Al(OH)3是不溶于水的白色胶状沉淀,是典型的两性氢氧化物,能凝聚水中的悬浮物,又有吸附色素的性能。

2、Al(OH)3的两性:

H++AlO2-+H2O=Al(OH)3Al3++3OH-=Al(OH)3

酸式电离碱式电离

当与强酸反应:

Al(OH)3+3H+=Al3++3H2O

当与强碱溶液作用:

Al(OH)3+OH-=AlO2-+2H2O

3、Al(OH)3的制取:

(1)铝盐与碱反应:

用铝盐与可溶性弱碱氨水反应制Al(OH)3:

Al3++3NH3·H2O=Al(OH)3↓+3NH4+

说明:

制取Al(OH)3也可用铝盐与强碱作用,但应严格控制加入碱的量,因为强碱过量会使制得的Al(OH)3转化为偏铝酸盐:

Al(OH)3+OH-=AlO2-+2H2O。

所以,实验室一般不采用这种方法制A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团建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