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设计说明书.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720501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7.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厂设计说明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工厂设计说明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工厂设计说明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工厂设计说明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工厂设计说明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厂设计说明书.docx

《工厂设计说明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厂设计说明书.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工厂设计说明书.docx

工厂设计说明书

工厂设计说明书

前言

 

随着纸张的消费迅猛增长,纸浆的生产愈来愈受到重视,因此用植物纤维原料制浆得到了长足地发展。

制浆造纸植物纤维原料主要分为三类,分别是针叶木、阔叶木和草类原料。

其中草类原料有麦草。

目前主要的化学制浆方法有亚硫酸盐法和碱法制浆。

碱法制浆又分为烧碱法和硫酸盐法。

由于硫酸盐法在造纸植物纤维原料制浆方面具有相当多的优点,相当多的制浆造纸厂都采用硫酸盐法进行制浆,因此本设计主要研究硫酸盐法蔗渣漂白风干浆的制浆过程。

本设计的任务是对一个日产60吨硫酸盐法麦草漂白风干浆制浆车间进行扩大初步设计。

主要研究内容是通过采用合适的蒸煮方法,从而获得符合抄造质量要求的纸浆,同时尽可能的降低投资费用。

考虑到目前国内外的生产实践,同时,为了提高纸浆得率和投资费用,本设计采用间歇蒸煮的形式。

采用的设备有蒸球、喷放锅、捕集器等。

此外,为减少热量的损失,热回收系统采用旋浆分离器、喷射冷凝器、污热水过滤机、板式换热器。

设计内容包括浆水平衡计算、热平衡计算,绘制浆水平衡图、工艺流程图和工艺设备平面布置图等,在设计中运用到所学过的专业知识和去工厂实习收集到的资料。

通过本次设计,我们能更好的理论联系实际,更进一步掌握了专业内容。

为自己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一章总论

一.设计依据

本设计依据**大学**学院《制浆造纸工厂设计》课程要求进行设计。

二.设计指导思想

1.贯彻党和国家方针政策,遵守国家法律、法令和法规,执行国家现行的标准规范。

2.技术先进可靠,切合实际,安全适用,经济效益好。

3.技术、设备的选用应立足与国内,根据需要可以引进,但应符合国情,避免重复引进。

4.要节约能源,选用能耗少的工艺和设备。

5.降低工程造价,节约投资。

6.加强劳动保护、安全生产的设施和措施。

7.保护环境,综合利用,“三废”治理后排放的污染物应符合国家标准和地方要求。

 

三.设计范围

本设计包括日产60吨漂白风干麦草浆制浆车间扩大初步设计。

四.设计内容

本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制定生产方案

2.主要工艺参数的选定

3.设备选定及其理由

4.绘制生产流程图

5.编制说明书

五.设计生产规模和产品方案

生产规模为日产60吨漂白风干麦草浆。

以麦草为原料,用硫酸盐法生产供抄造新闻纸的漂白风干麦草浆,质量指标按部颁标准。

六.设计生产主要原料

1       麦草

2       烧碱(NaOH)硫化钠(Na2S)

3       液氯(Cl2)

第2章设计内容

第一节设计方案的确定

蒸煮工段:

采用硫酸盐法,蒸球蒸煮,用直接加热,设置热回收系统,回收喷放的废热。

1、蒸煮器的选用:

常用的蒸煮器有蒸锅、连续蒸煮器、蒸球三种,它们各有千秋,应用范围各有所不同。

(1)连续蒸煮器:

根据原料,制浆方法及产品质量的不同,连续蒸煮设备结构型式有多种,其中主要有卡米尔式、潘迪亚式等。

与间歇式蒸煮设备相比,它的优点有:

B.    连续蒸煮设备的投资及操作费用低;

C.    蒸汽、电力消耗均衡,没有高峰负荷,单位锅容产浆量高;

D.    相对占地面积小,液比较大;

E.     但每吨成浆耗汽也较低,蒸煮过程连续化,易于实现生产自动化控制;

F.     不存在大量放汽问题,减少污染,成浆质量均一;

G.    由于连续生产,生产人员少,劳动强度低。

但它也有如下缺点:

C.    连续蒸煮所用仪表较多且较复杂,维修困难;

D.    生产能力较低的蒸煮设备耗汽量高于间歇式;

E.     生产的灵活性不及间歇式;

F.     设备加工精度要求高。

连续蒸煮器是造纸行业发展趋势,其优点较明显。

但结合我国目前国情来看,由于国内先进技术不够成熟,连续蒸煮器设备尚需进口,并且在技术和经验上还不够成熟,需花费大量的外汇。

结合实际情况,故本设计不采用连续蒸煮器。

(2)立式蒸煮锅:

蒸煮立锅其优点亦是较明显的,其锅容大,每小时1立方米的产浆量大,劳动生产率高,劳动强度低,占地面积小,操作管理方便。

其原料适用性广,对草浆和木浆都同样适应,但是立锅附属设备多,构造复杂,制造技术要求较高,其总投资大。

因此本设计也不采用。

(3)蒸球:

1、蒸球是一种古老的蒸煮设备,是一种回转式间歇式蒸煮设备。

优点:

结构简单,回转工作可使浆料和料液混合较为均匀,浆质较为均匀。

蒸煮时采用液比较低,药液浓度高,缩短蒸煮时间。

较为节省钢材,减少热损耗,设备体积较小,投资少,上马容易。

蒸球若采用直接加热,蒸汽不足时,可延长蒸煮时间或增加液比,其技术容易掌握,问题少。

缺点:

由于球体转动,容积不能太大,占地面积大,直接通汽时,球体蒸煮液的液比发生变化大。

由于蒸球具有以上优点,虽然还存在一些缺点,但它是我国目前中小型碱法制浆厂中使用得最多的蒸煮器,它的技术相对较为成熟,设备投资费用较少,且特别适用于麦草等滤水性不良的原料,因此本设计采用蒸球。

2、装锅位置的确定

由于麦草比重轻,为提高其装锅量,麦草采用湿法散堆贮存使其含有较高水分,然后用装锅器来装料,边装料边搅拌,并且加药液,以使麦草与药液混合均匀,从而很好的提高了装锅量及麦草的均匀性。

3、白液储存设备的确定

蒸煮过程中所需的白液主要是由碱回收车间回收的白液提供,如果碱回收车间设在制浆车间旁边,就可以保证生产的连续,制浆车间就可以不设白液贮存槽。

如果制浆车间离碱回收车间较远的话,在白液不足时,为了保证生产的连续,在该车间设有药品溶解槽,配制蒸煮液。

为了保持生产的连续性,在蒸煮工段设一个白液贮存槽,其贮存能力为一天生产所需的白液量。

4、计量槽的确定

为了使蒸煮过程中液比准确,保证浆质的均匀性,保证蒸煮质量,设置一个白液计量槽。

而在蒸煮过程中,由于原料的水分,加上白液的量,还达不到液比和用碱量的要求,还需加入一部分的黑液,所以设一个黑液计量槽。

上述两槽的容积都应至少大于5个蒸球同时工作所需的液量。

5、喷放设备的确定:

喷放锅的总容积,一般为总容积的1.5~1.8倍,每台喷放锅的容积一般为每台蒸煮锅的2~3倍,喷放锅主要有平底喷放锅和锥底状喷放锅。

平底喷放锅制浆简单,能保证送出的浆料浓度均匀,适合于高压喷放;锥底状喷放锅具有平底喷放锅的优点,但是其容积一般较大,高度较高,且价格较平底喷放锅贵,亦较复杂。

根据本车间设计的产浆量及蒸煮锅容积,本设计采用平底喷放锅。

6、热回收系统的确定:

浆料在喷放过程中,放出的废汽从喷放锅顶部进入旋浆分离器,其中废汽中的细小纤维分离出来再送入喷放锅,而废汽喷入喷射冷凝器,从污热水槽抽上来的冷凝水送入喷射冷凝器顶部喷淋下来和蒸汽进行热交换后,污热水进入污热水槽,一部分污热水经泵抽到污热水过滤机过滤后,通过板式换热器进行热交换,所得的干净热水送入清热水槽待洗浆系统用,换热后的污热水再送回污热水槽,继续循环使用。

7、蒸煮工艺条件的确定:

蒸煮工艺包括用碱量、硫化度、液比、蒸煮压力、温度、时间等。

①用碱量:

用碱量是指蒸煮时活性碱用量(重量)对绝干原料的重量百分比。

蒸煮用碱量大小取决于原料的种类、质量和成浆质量的要求。

原料的种类不同,它的组织结构和化学组成均不同。

一般来说,组织结构紧密、木素含量大的原料,用碱量要大些;组织结构松散、木素含量小的原料,用碱量小些。

原料的质量好坏,树脂含量高,树皮多的木片,用碱量要多些;霉烂变质或新鲜原料用碱量高些;蒸煮后纸浆质量要求高的,用碱量要高点;高得率化学浆用碱量要低些。

除此之外,蒸煮终了时,蒸煮液中必须有一定的残碱量,以便于碱回收,否则将有较多的木素溶出物沉积下来影响纸浆质量。

由此可见,蒸煮时真正消耗于溶木素的碱并不多。

根据经验,硫酸盐法蔗渣浆的用碱量为12~17%,本设计采用15%。

②硫化度:

硫化度是指碱液中Na2S含量占活性碱(NaOH+Na2S)含量的百分比。

在用碱量相同的情况下,硫化度的大小,意味着药液中Na2S的大小。

硫化钠脱木素作用主要是由于HS-的电负性较OH-强,其亲核攻击能力也强,能顺利地迅速地形成硫化合物而促使β-芳基醚键断裂。

硫化度的提高意味着NaOH的降低,

当硫化度超过某一限度时,NaOH含量下降到不能满足脱木素的需要,所以碱法蒸煮要保证有足够的有效碱。

根据经验,硫酸盐法蔗渣浆的硫化度一般为15~25%,本设计取20%(以Na2O计)

③液比:

液比是指装入蒸煮锅内的绝干原料重量与蒸煮总液量之比。

总液量包括加入蒸煮锅的碱液量、水或黑液量以及原料带来的水分。

在一定的用碱量时,液比小,则药液浓度大,可加快脱木素速度,缩短蒸煮时间,但药液浓度提高,会增加碳水化合物的降解,纸浆得率下降。

由于本设计采用立锅间接加热方式蒸煮,因原料在锅内不动,加入药液量除满足原料的吸收外,还应保证有一定的循环量。

如果循环量太小,就不能满足升温要求,影响蒸煮质量,粗浆较多。

但如果液比过大,虽然混合较好,但蒸煮后的浆过烂,所以选用液比要适中为1:

3.5。

④蒸煮压力和温度:

原料为草浆的碱性蒸煮,常以提高温度来缩短蒸煮时间。

从经验来说,对草类原料硫酸盐法蒸煮,最高温度以160℃~165℃为宜。

温度过高,虽然脱木素快,但碳水化合物也大量降解,得率下降。

但温度过低,脱木素不完全,且蒸煮时间较长。

因此,蒸煮的最高温度是保证原料分散变成所需硬度纸浆的关键,蒸煮压力要和蒸煮温度相配合。

本设计选用最高温度为164℃,最高压力为0.6MPa。

⑤蒸煮时间的确定:

蒸煮时间是保证质量的又一个关键。

当温度一定时,盲目的延长蒸煮时间,将会使碳水化合物降解,纤维强度降低,得率下降,特别是最高温度下的保温时间,因为在升温阶段,脱除木素的作用以达90%以上,盲目延长保温时间,将使纸浆强度大降,铜价增加,纸浆较易返黄,且延长保温时间又消耗蒸汽,蒸煮漂白麦草浆的时间2小时左右已经足够。

在本设计中,在升温前采用蒸球空转20分钟,然后升温40分钟,压力达到392.4KPa,再小放汽5分钟,压力降到98.1KPa,接着升温45分钟,保温20分钟,放球20分钟,蒸煮总周期为四小时。

 

蒸煮曲线:

压力(KPa)温度(℃)时间(min)备注

装锅送液90

空转20

第一次升温0392.48012440

小放汽392.498.1965排除假压

第二次升温98.16009616445

保温时间:

20

放锅20

全程4h(240min)

 

漂白工段:

纸浆漂白的主要目的是提高白度,减少纸面吸收可见光的能力。

木素是纤维原料中颜色的主要来源,也是纸浆中发生颜色的重要来源。

历史上最初是采用日光的自然漂白,继而发展到单段漂、三段漂、氧漂、多段漂及无氯漂白等新技术,从而大大促进了造纸业的发展。

一、漂白方法的确定:

纸浆的漂白方法有两大类:

一类是使用适当漂剂,通过氧化的作用使木素溶出以实现漂白的目的,此类称“溶出木素式漂白”,对纸浆的要求比较高,往往采用这种办法;另一类漂白是保留而不是溶出木素,仅使发色基团脱色,这种方法漂白的损失很小,并保持浆料的特性,此类称“保留木素式漂白”,多用于磨木浆,半化学浆和高得率浆的漂白。

一般采用的方法是“溶出木素式漂白”,这种方法包括了次氯酸盐的单段漂,常规的三段漂CEH,及其四段漂CEHD、CEHP等。

次氯酸盐单段漂:

次氯酸盐漂白剂主要是Ca(ClO)2、NaClO。

来源广泛,成本低廉。

早在18世纪末就开始使用次氯酸钙漂白,次氯酸盐漂白只能用于对纸浆质量要求不高的时候,因为次氯酸盐漂白提高白度不快,而纸浆返黄率高,并且在漂白过程中,纸浆的温度、漂白的时间和PH值控制要求严格,否则会引起碳水化合物降解。

本设计的浆是供抄造书写纸,质量要求高。

因此,在本设计中不予考虑采用次氯酸盐单段漂。

为了获得白度高、强度大的纸浆或溶解浆及合理使用化学药品,发展了至少有三段组成的多段漂白。

多段漂白,在合理的工艺条件下,能提高浆的白度,改善浆的强度,节约漂剂,与单段漂白相比,灵活性大,有利于质量的调节和控制,能将难漂白、硬度大的浆,漂到指定白度。

但段数过多,又会带来设备复杂,增多段间洗涤和纤维流失,投资费用大等缺点。

常规的三段漂CEH:

即由氯化(C),碱处理(E),次氯酸盐漂白(H)组成,这种三段漂对蔗渣浆在保证纸浆强度下,白度可达80%以上(蓝光法)。

CEHD漂:

这是在常规三段漂再加上二氧化氯漂白组成四段漂,这种漂白方案可用于亚硫酸盐浆和硫酸盐浆的漂白中,其白度,亚硫酸盐浆可达90~92%G.E。

硫酸盐浆可达86~87%G.E,漂白效果好,并且工艺、经验已经比较成熟,漂出的浆白度高,稳定,对碳水化合物降解少,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漂白方案。

CEHP漂:

这是在常规三段漂再加上H2O2漂白组成四段漂。

H2O2用于化学浆漂白终漂,可以起到最后改变各种发色基团的结构以稳定纸浆的白度作用,其主要优点是无污染,白度稳定,贮存和使用方便,漂损失少。

以下列出CI02与H202漂白特征比较:

ClO2漂白特征:

(1)可获得高白度、可制高级纸。

(2)纸浆的不透明度高,可制高强度的纸浆。

(3)浆料性能稳定,返黄少。

(4)漂白损失少、浆得率高、废水污染少。

(5)浆料尘埃少。

(6)可以减少漂白段数。

过氧化物(H2O2)漂白特征:

(1)高得率纸浆脱色、但不透明度降低不大,高配比的高得率漂白浆可用来制造白度好、不透明度高的纸浆

(2)影响纸浆的松厚度、游离度和强度,而使纸浆洁白些,更具有吸收性、更好的匀度。

(3)制浆的漂白得率损失少,并可使纸浆提高10%GE以上的白度,并且白度稳定性好。

(4)化学浆的白度高,白度稳定性好。

(5)漂白废水对环境的污染少。

结合本设计要求,所采用的原料为蔗渣,因为蔗渣浆容易漂白,并且不易返黄,采用常规的三段漂,对蔗渣浆在保证纸浆强度下,白度可达80%以上(蓝光法)。

如采用四段漂,虽然技术也已成熟,并且白度更高、更稳定,但成本也增加不少,并且所要求抄造的纸张质量要求也不是很高档,综合考虑各方面情况,本设计采用常规的三段漂即可。

 

二、漂白设备的确定:

(1).浆氯混合器的确定:

浆氯混合器的形式甚多,有喷射式氯水混合器、喷射式浆氯混合器、静态混合器。

喷射式氯水混合器:

该设备供氯水与水混合制取氯水之用,它利用文丘里管的原理,由轴向通入2~3.5公斤力/cm2的压力水,吸入氯气使之形成微小气泡悬浮水中,继而进入浆管内使氯气很好地在浆料上,并能够寻迅速地溶解与浆料当中。

喷射式浆氯混合器:

喷射式混合器供浆氯混合之用,2.5~3%的纸浆从轴向送入,在喷射器喉部吸入氯气,并使之与浆料混合,喉部吸入室有4个通孔,其中2个供进氯用,另两个通清水供清洗之用。

静态混合器:

是最近推荐的一种无传动的浆氯混合器,其特点是设备费用低、安装简单、管理维修方便、可以管道布置、节约能源、没有转动装置,使浆流通过扭曲元件时发生分支转向。

根据实践经验,本设计采用静态浆氯混合器。

(2)   混合设备的确定:

碱液和漂液与浆料的混合,主要设备有单辊混合器和双辊混合。

双辊混合机生产能力大于混合机,且混合均匀度又比单辊好,所以本设计采用双辊混合机。

(3)   氯化塔的确定:

在多段漂白系统中,根据用途的不同塔有许多种,从塔的操作结构可分为升流式和降流式两大类。

升流塔:

漂白的浆料在塔内是从下流动的,故塔内始终是满塔操作。

在运行时中流入与流出的浆料相等,如果进入反应塔的浆料浓度和浆量稳定,离开反应塔的绝干浆也稳定,容量和液面稳定,反应时间稳定,洗涤设备的负荷不变,无满溢危险。

降流塔:

浆料液面和反应容积可以改变,只改变反应时间,不需改变浓度。

所以,本设计根据实践经验,氯化段采用升流式氯化塔,及好处有:

①无需配置高浓浆泵,因氯化浆料浓度低;②氯气进入塔内受到静压作用,有利于氯化反应,氯化塔的塔体为直立筒体,材质可用钢板衬胶,混凝土衬耐酸硅等由设备选型决定,底部中心有一顶端为圆锥形的圆柱体而构成一环形沟槽,沟槽内装有循环器1~2个,循环器由氯化塔配套,循环器上方装有导流板,使浆料经循环器后回旋上升,浆料到达塔顶之后,溢出流入槽排出,氯化塔塔顶采用封闭式,避免氯气外逸。

(4)   碱处理塔和漂白塔的确定:

碱处理塔和漂白塔都采用降流式塔,因为塔内浆料浓度一般较高10%,可以利用楼层高度落差经混合机后从塔顶入,由底部抽出。

塔的底部中央也有一上端为圆锥形的圆柱体,并装有推进器,浆料落至塔的底部时,在推进器的搅拌下,通过针形阀注入稀释水,稀释到一定浓度后用泵抽至洗浆机进行洗涤。

 

三、漂白工段工艺、流程的确定:

1、氯化段:

氯化实际上是蒸煮过程的继续,其目的是除掉残余木素,氯起到纯化纸浆的作用,经氯化后的纸浆白度并没有提高,但由于已除去了部分木素,以后的漂白剂用量可以减小,纤维的损伤也减轻。

(1)影响纸浆氯化工艺因素:

用氯量:

一般来说,在总有效氯用量不变情况下,提高氯化段的用氯量是有利的,但用氯量过高,则多余的氯不但会促进氧化作用的发展,即在木素溶解量增加的同时,使纤维素受到水解和氧化作用而降解,增加漂后纸浆的返黄机率;而氯化段用氯量不足会增加以后补充漂白的用氯量,从而增加漂白剂对纤维的破坏作用,使纸浆的得率和强度降低;如果浆氯混合不好,会产生跑氯,增加药品消耗,降低纸浆粘度,增大残氯量。

所以,本设计采用用氯量为3.5%,占总用氯量的65%。

PH值:

纸浆氯化是木素与氯分子反应,PH值在氯化反应中起着决定的作用。

由于取代反应和氧化反应的结果,约有50~70%的氯变成HCL,使体系中PH值很快降至2,反应终了时PH值可降至⒈6~⒈7,均可满足氯化要求,无需控制PH值。

温度:

温度升高可以加快氯化反应过程,但是温度过高,氯的水解常数增加,溶解中HCL成分增加,使氯化过程中的氧化作用增大,使纤维氧化降解增加。

因此,氯化温度取常温,当夏季温度过高时,可适当缩短氯化时间以消除高温影响。

纸浆浓度:

本设计纸浆浓度取3%,因此氯化是在低浓下进行,有利CL2的溶解,容易混合均匀,并且可以避免对金属的过分腐蚀,浆料便于运输,碳水化合物降解速度慢的优点。

氯化时间:

氯和纸浆的亲合力很强,反应速度很快,但为了让已氯化的化合物分解和降解产物从纤维中扩散出来,本设计采用45分钟氯化时间。

添加助剂:

在氯化时加入微量(0.05%)CLO2,纸浆的黏度可提高30%,并且可起到保护纤维的作用。

由于考虑经济问题,本设计不予考虑。

 

2.           碱处理:

木素浆经氯化后形成的氯化木素,只有一部分溶于氯化时形成的酸性溶液及氯化后的洗涤水中,仍有一部分难溶的氯化木素需在碱性介质中溶解。

所以,紧接氯化段设有碱处理段,进一步除去木素及有色物质。

(1)   碱处理影响因素:

用碱量:

碱处理多用NaOH作处理剂,其用量取决于未漂浆的硬度、制浆方法及氯化时的用氯量等,在一般情况下,如果氯化后纸浆充分洗涤,蔗渣硫酸盐浆碱处理段的用碱量,可按氯化段用氯的一半左右控制,所以本设计取1.7%。

纸浆浓度:

碱处理段纸浆的浓度,主要取决于浓缩机等设备的能力。

纸浆浓度高,不但可以节省蒸汽用量,缩小碱处理塔的容积,并且碱液浓度也相应提高,有利于碱液对纤维内部渗透,缩短碱处理时间,本设计采用10%浆浓。

碱处理PH值:

在碱处理段所加入的碱量,除了中和氯化木素中残余的氯,主要用于中和纸浆中没有完全洗涤的酸性木素和盐酸,以提高体系的PH值。

PH值小于9时,氯化木素不能溶出;此外,提高PH值还可以使纤维润子润胀,促使碱液向纤维内部扩散,有利于把溶出的物质扩散出来,从而改善纸浆的可漂性和提高纸浆的质量,所以本设计定为碱化终点PH=10

碱处理时间:

碱处理的时间,取决于可溶物从纤维中扩散出来的速度,而此速度又与温度、PH值和浓度有关,在其他条件一定时,延长处理时间,使可溶物充分地溶出,从而改善纸浆的质量,减少补充漂白的漂白剂消耗量,但时间过长,又影响产量,本设计取1.5h。

 

3.           次氯酸盐补充漂白:

在多段漂白中,经氯化和碱处理的纸浆,其白度并没有大的变化,这是因为经氯化后生成的氯化木素中仍有一部分不能溶解与碱中,必须经氧化漂白剂的氧化破坏,才能使其溶出,因此,补充漂白是不能缺少的。

(1)   次氯酸盐影响因素:

PH值:

次氯酸盐由于在PH值不同的情况下,其组成发生变化,其氧化还原电势有所不同,在酸性条件下,使纸浆降解和返黄率最高。

因此,PH值的控制尤为重要,次氯酸盐漂白过程中,漂液是碱性的,由于漂后期出现酸性,如不及时补充碱调节PH值,从而使漂液组成中的主要成分为HCLO,从而使碳水化合物降解。

一般次氯酸盐加入时PH值在11~12,漂白终点PH值不应低于8~⒏5,漂液PH过高,会降低漂白速度延长漂白时间,PH值过低虽可使漂白速度加快,纸浆白度高,但纸浆易返黄。

漂白温度:

提高温度可加快漂白反应速度,温度每增加10℃漂白速度可加快一倍,但温度过高,会引起粘度下降,强度下降,本设计温度定为:

38℃

漂白的残氯量一般控制在0.02~0.05g/L为宜,否则浆易返黄。

 

4.漂白工段洗涤和漂白洗涤用水:

漂白洗涤:

漂白的洗涤是漂白和精制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工序,首先可以减小下工序的药品消耗,纸浆氯化后所产生的盐酸、各种有机降解物如不洗涤除去,就会增加碱处理工序的用碱量;碱处理后纸浆中所含各种溶于碱液中的氯化木素和其他有机物,也必须洗涤干净,否则会增加漂白段用漂量;其次,在多段漂白中生成的可溶性有机物及残氯,如不充分洗净,会使纸浆返黄,并且容易在生产中产生泡沫。

最后,纸浆中残留的钙离子将与松香酸生成松香酸钙沉淀,不但影响纸的施胶度,而且因粘度大易造成粘网、粘缸等现象。

漂白洗涤用水:

氯化段、碱处理段洗涤用水BOD、COD过大,基本不予回用。

5.       洗涤设备的确定

鉴于鼓式真空洗浆机的优点及目前国内成熟的经验,及结合本设计的特点,采用鼓式真空洗浆机作为洗浆设备。

 

第三章工艺流程及其概述

一、浆系统

稻麦草制浆的工艺流程图

(一)、蒸煮工段

从备料车间过来的合格原料,经过机械装锅器分别装入蒸球内,蒸煮后,喷放到喷放锅。

采用机械装锅器装锅,不需要添加蒸汽,节约了生产成本。

(二)、洗筛工段

喷放锅出来的粗浆,先经捕集器除去其中的粗大硬杂物,以免杂物损害后面的洗涤设备。

出捕集器后由泵到压力混和箱,使浆料混和均匀。

然后送到水平带式真空洗浆机。

在水平带式真空洗浆机上进行逆流洗涤后,由螺旋输送机送至立式贮浆塔贮存。

设贮浆塔而不直接送至筛选、净化段主要是保证生产的稳定连续性。

在塔底用浆泵抽送至高频振框平筛前的调节箱,调节浆浓,以便达到进筛浓度,除去杂浆。

杂浆直接送到粗浆池用于抄造低档纸。

然后由底部的良浆池用浆泵抽送至ZSL型离心筛前的高位箱(设高位箱:

①.为了调节浆浓;②.可使浆料具有一定的静压力),然后入一段ZSL型离心筛,经ZSL型离心筛,良浆进入良浆池用泵抽至一段606除砂器。

尾浆再经二段ZSL型离心筛筛选,以减少纤维流失。

二段的良浆进入一段离心筛前的高位箱,尾浆送到粗浆池。

在净化工序,为了减少纤维流失,除砂器设一级三段,良浆送入圆网浓缩机,浓缩后送至卧式浆池。

由于离心筛和精选工序的最后尾浆,如果拿回去蒸煮,工艺难以掌握(尾浆变化较大,蒸煮工艺也难以制定)。

蒸煮质量难以保证,所以干脆排掉。

在洗筛工段,采用先洗后筛的流程,其优点是:

减少空气污染,操作环境较好,有碱回收的厂还可提高黑液提取率,减少纤维和热能损失。

(三)、漂白工段

浆料经浆泵从贮浆池抽送至静态混合器与氯气混和后送至氯化塔,然后送至1#真空洗浆机洗涤。

因为氯化塔采用升流式的,所以,为了防止没浆送来时,塔内的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