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篇03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知识要点.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9720 上传时间:2022-09-30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41.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篇03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知识要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基础篇03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知识要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基础篇03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知识要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基础篇03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知识要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基础篇03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知识要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础篇03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知识要点.docx

《基础篇03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知识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篇03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知识要点.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础篇03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知识要点.docx

基础篇03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知识要点

(基础篇)《0-3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知识要点

第一章婴幼儿卫生保健

婴幼儿是指从出生至不满3岁的儿童。

婴幼儿时期是人生的基础阶段,也是一个特殊的阶段。

从新生儿到婴儿、幼儿,儿童都处在不断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其解剖生理上的动态特点在各个年龄段也有变化,而且与成人完全不同。

在这一时期婴幼儿生长发育最为迅速,但各器官系统不成熟、机体抵抗能力低下,易患各种疾病。

因此,重视与加强对婴幼儿的保健尤为重要。

第一节婴幼儿分期与保健要点

一、新生儿期

从出生至未满28日为新生儿期,这是婴儿期当中一个重要而特殊的阶段。

新生儿从在母亲子宫内生活过渡到外界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于新生儿身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尚不成熟,对外界环境适应性差,抵抗感染能力弱,极易患各种疾病。

新生儿期是生命最脆弱的时期,发病率高而且病情变化迅速,死亡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阶段。

新生儿期保健要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保暖

新生儿自身调节体温功能尚不成熟。

冬季新生儿居室的温度宜18℃~24。

C,湿度在50%~60%;夏季注意通风,随时调节室内环境温度。

冬季预防煤气中毒,夏季要预防中暑。

(二)喂养

鼓励与提倡母乳喂养,母乳营养成分全面,酶和免疫物质含量多,有利于新生儿健康成长和抵抗感染。

足月顺产的新生儿出生半小时内应开始吸吮母亲乳头,早吸吮有利于母亲分泌乳汁,有助于母乳喂养成功。

新生儿期一昼夜哺喂次数不应少于8次。

(三)护理

1.衣服:

新生儿衣着要宽松、不宜捆裹,不妨碍四肢活动,易穿易脱。

可用柔软的棉布制成,干燥、清洁。

2.脐带:

脐带未脱落时,要保持局部的清洁干燥,防止沾水或污染,预防脐部感染。

脐带一般出生后3~7天脱落,脱落后局部有少许渗液,可自然愈合。

3.皮肤:

新生儿皮肤娇嫩,易发生破溃或感染。

应当注意保持新生儿皮肤的干燥和清洁。

洗澡水温度以略高于体温为宜,浴后可用爽身粉。

4.睡眠:

新生儿睡眠时间为每天20小时左右,睡时体位宜变换,不宜长时间仰卧。

喂奶后宜向右侧睡,可减少溢奶的发生率。

(四)预防感染

1.新生儿的一切用具要经常煮沸消毒。

洗脸与洗臀部的毛巾要分开。

2.不要给新生儿挤乳头,不擦口腔,不擦马牙,以防乳腺炎和口腔感染。

3.护理新生儿时,要勤洗手。

新生儿期尽量减少亲友探望,避免交叉感染。

二、婴儿期

自出生至不满1周岁称为婴儿期。

婴儿期是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对能量和蛋白质的需求特别高,如供给不足易发生营养不良和发育迟缓。

婴儿消化和吸收功能未发育完善,容易出现胃肠功能紊乱、生消化不良和腹泻。

随着月龄增长,婴儿从母体获得的免疫力逐渐消失,而自身免疫功能尚未发育成熟,容易患各种感染性疾病和传染性疾病。

婴儿期保健要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合理喂养

母乳的成分最适于6个月内婴儿生长发育的需要,要鼓励纯母乳喂养;婴儿满6个月后要逐渐添加辅食。

(二)促进感知觉和运动的发展

婴儿期是感知觉和运动的快速发展时期。

婴儿的感知觉是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实践与训练发展起来的。

应结合婴儿的特点,利用颜色鲜艳的玩具或带有声响的玩具及柔和的语声促进初生婴儿视觉、听觉的发展;稍大的婴儿,要结合一日的生活引导其认识生活环境,促进感知觉的发育并培养观察的能力。

按照运动发展的规律,适时地训练婴儿翻身、坐、爬、站走筹能力,促进婴儿运动觉的发展。

(三)坚持户外活动与体格锻炼

婴儿满月以后就可以抱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接触阳光。

根据不同的季节,只要风和日丽、室外温度在0。

C以上,均可以让婴儿在户外活动;每日1~2次,随着月龄的增加,可以从开始时的每次10~15分钟延长到每次30分钟~1小时。

(四)按时预防接种

婴儿时期由于抵抗能力低下,接种疫苗是预防、减少与消除传染病的有效方法。

为保护婴儿,家长应按照国家规定的计划免疫程序,在1岁以内完成预防接种的基本免疫。

(5)定期健康检查及预防常见病

按目前婴儿期健康体检要求,婴儿在出生后一年内定期健康体检4次(3月龄、6月龄、9月龄、12月龄),6月龄测查一次血红蛋白,8~9月龄进行一次听力筛查。

此外,要积极预防婴儿期易患的感染性疾病,如呼吸道感染等;营养缺乏性疾病,如营养不良、缺铁性贫血等疾病。

三、幼儿期

l至3周岁属于幼儿期。

幼儿期体格生长速度较婴儿期缓慢,但仍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依然要重视幼儿期的膳食质量。

幼儿期神经发育迅速,语言、思维、动作和社会交往能力明显发展,应关注幼儿教育与生活、卫生习惯养成、注意预防意外伤害的发生。

幼儿期保健要点:

(一)合理安排膳食

幼儿期正处于断奶之后,乳牙尚未出齐(2岁~2岁半)之前,咀嚼能力和胃肠消化功能较弱,因此食物应细、软、烂,便于消化,各种营养素比例均衡。

(二)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幼儿期是各种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良好的饮食、睡眠和排泄等生活习惯的培养和卫生习惯的形成,对幼儿的一生都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三)促进动作和语言的发展

可通过游戏等发展幼儿的平衡能力和跑、跳、攀登等动作;利用积木搭高塔、画画、等训练幼儿的精细动作和手眼协调能力;通过玩具、图画书、儿歌等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四)定期健康检查和预防疾病

幼儿期(1-3岁)应每6个月体检一次,每年测查一次血红蛋白、筛查一次听力,系统观察幼儿的体格生长和营养情况。

做好预防接种及贫血、营养不良、肥胖等常见病的防治工作。

(五)预防幼儿伤害

幼儿的活动范围明显扩大,但幼儿缺乏危险意识,容易发生外伤、烫伤、触电、食物或药物中毒等意外伤害,家庭中要有相应的保护性措施。

第二节婴幼儿体格生长

一、体格生长的基本规律

婴幼儿不同于成人的突出特点是处在不断生长和发育的过程中。

生长与发育密切相关,很难截然分开,它们共同表示机体的动态变化和由量变到质变的复杂过程。

(一)体格生长的速率各时期不同

在婴幼儿的特殊阶段生长发育最为迅速,体格生长表现在速率上的特点为:

先快后慢。

在出生后的前半年生长速度最快,后半年次之。

第二年逐渐减慢,2岁后至青春前期身高、体重每年均稳定增长。

体格生长速度出现两个突增阶段:

婴儿期市第一个生长高峰,青春期是第二个生长高峰。

(二)身体各部分长度比例随年龄而不同

身体各部分长度比例随着年龄增长而有所不同。

身体各部分长度的生长有其头尾规律,即头部领先生长,躯干的生长先于四肢,肢体近端的生长先于远端。

(三)体格生长与各器官系统发育不平衡

各器官系统发育不是按年龄以同步速度进行,而是有先有后,呈现不平衡的规律。

神经系统脑发育在出生后头2年最快,尤其在胎儿期、出生后第一年脑的发育特别迅速。

所以,年龄越小,保护脑神经系统就越重要。

(四)体格生长存在个体差异

体格生长虽然有一定的规律,但在一定的范围内受到遗传、性别、营养、疾病、环境的影响,在儿童的生长过程中存在着相当大的个体差异。

因此,体格生长标准的正常值往往是一个范围,而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值。

二、体格生长的常用指标

(一)体重

体重指身体重量的大小,是反映儿营养状况最容易获得的灵敏指标,同时也是衡量体格生长最常用的重要指标。

新生儿出生时体重平均为3kg左右。

出生后新生儿会出现暂时性的生理性体重下降。

出生后3个月的体重约是出生时的2倍,l岁时约3倍;第二年体重增加2.5~3.5kg,2岁时体重约为出生时的4倍。

2岁至青春前期体重增长减慢,每年稳定增长约2kg。

(二)身高(身长)

身高(身长)代表头部、脊柱与下肢长度的总和,作为反映儿童长期营养状况的指标。

新生儿出生时身长平均为50cm,出生前半年每月2.5cm,后半年每月1.5cm;l岁时身长75cm。

第二年身长增长速度明显减慢,平均年增长10cm。

2岁以后直至青春前期平均每年增加5~7.5cm。

(三)胸围

胸围反映胸廓、胸背部肌肉、皮下脂肪与肺的发育程度。

婴幼儿时胸廓呈圆筒状,胸腔狭窄,肋骨呈水平位,呼吸肌又不发达,所以呼吸的特点是浅表。

(四)头围

头围反映脑和颅骨的发育程度。

新生儿出生时头围平均为34cm。

在前半年增加9cm,后半年增加3cm,l岁时头围为46cm左右。

当头围过大时,应注意有无脑积水。

(五)囟门

囟门的大小与闭合时间可衡量颅骨的骨化程度。

前囟为菱形间隙,后囟呈三角形。

囟门早闭合,要注意是否为头小畸形;囟门晚闭合,要注意是否为佝偻病、脑积水。

(六)牙齿

乳牙共20颗,由上下各4个切牙、两个尖牙、4个磨牙组成。

萌出时间一般在6个月左右,早的4个月开始出牙,晚的可到l0~12个月。

全副乳牙在2岁半出齐。

三、影响体格生长的因素

体格生长的状况受到内在因素与营养、疾病、外界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一)环境:

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水平对促进婴幼儿体格生长有着积极的作用。

家庭生活、卫生环境对婴幼儿体格生长有一定影响。

(二)遗传:

细胞染色体所载的基因是决定遗传的物质基础,决定着每个儿童个体发育的特点,同时受种族、民族、家族的影响很深,制约着儿童的生长。

(三)营养:

营养是影响婴幼儿生长最重要的因素。

人体必需的营养素是婴幼儿体格生长的物质基础。

宫内营养不良,可影响胎儿的体格及神经系统发育;出生后营养素供给不足,不仅影响婴幼儿体重、身高的增长,对智能发育也有不良影响。

营养过剩导致肥胖,其患病率呈增高趋势。

(四)疾病:

疾病对婴幼儿体格生长作用十分明显。

急性感染常引起体重减轻,慢性疾病则同时影响身高与体重的增长。

第三节婴幼儿各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无重点,略)

 

第二章婴幼儿营养

婴幼儿阶段生长发育迅速,良好的营养可以促进体格生长与智力发育,而营养不足或过剩则会对婴幼儿正常生长发育带来不良影响。

根据婴幼儿对营养素的生理需要,科学合理喂养是婴幼儿保健措施中的重要环节,不容忽视。

第一节0-6月龄婴儿喂养

婴儿在0~6月龄阶段是生长发育最为迅速的关键时期,需要足够的能量和营养素,尤其是蛋白质的供给。

母乳是这个时期婴儿最佳的膳食营养来源,因此,提倡采用纯母乳喂养。

一、纯母乳喂养

(一)母乳喂养的优点

母乳是0~6月龄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品,极为适合体格快速生长发育、生理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的婴儿。

母乳所含有的营养物质齐全,非常适合于婴儿的身体快速生长发育;各种营养素之间的比例合适,容易被婴儿消化吸收;含有其他动物乳类不可替代的具有抗感染作用的免疫活性物质,能够帮助婴儿抵抗疾病。

此外,母乳喂养有助于增进母子感情,使母亲能细心护理婴儿;有利于促进母体产后的康复;母乳喂养安全、方便且经济。

但母乳在某些营养素方面也有不足,例如维生素D、K的含量稍低,在母乳喂养的过程中需酌情额外补充。

(二)母乳的营养成分特点

母乳是母亲为婴儿精心设计的食物,是其他哺乳类动物的乳汁无法相比的,母乳有其特有的特点,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

1.蛋白质:

母乳中蛋白质含量虽然低于牛奶,但母乳中的蛋白质以乳清蛋白为主,易于消化吸收,而且氨基酸组成平衡。

母乳中牛磺酸含量较多,是婴儿大脑与视网膜发育所必需的。

母乳蛋白中含有特别丰富的乳铁蛋白、溶菌酶等免疫活性蛋白,不易受胃液和消化过程中的破坏,可直接进入人体,可保护婴儿避免和减少呼吸道、消化道感染性疾病的发生。

2.脂类:

母乳中脂肪含量丰富,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由于母乳中本身含有脂肪酶可帮助消化脂肪,因此母乳脂肪比牛乳更易消化吸收。

3.糖类:

母乳中乳糖含量高,且多为乙型乳糖,不仅可给婴儿提供能量,而且在肠道中被乳酸菌利用后可产生乳酸,有利于促进肠道内钙的吸收并且抑制致病菌的生长繁殖。

4.矿物质:

母乳中矿物质含量较牛乳更适合婴儿的需要,母乳中钙的含量虽然比牛乳中低,但母乳中钙磷比例恰当,为2:

1,有利于钙的吸收。

母乳中铁的含量与牛乳接近,但母乳中铁的吸收率可达50%,而牛乳仅为10%。

5.维生素:

母乳中维生素的含量易受乳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