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微信公共平台技术方案_精品文档.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964378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656.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气象微信公共平台技术方案_精品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气象微信公共平台技术方案_精品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气象微信公共平台技术方案_精品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气象微信公共平台技术方案_精品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气象微信公共平台技术方案_精品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气象微信公共平台技术方案_精品文档.docx

《气象微信公共平台技术方案_精品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气象微信公共平台技术方案_精品文档.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气象微信公共平台技术方案_精品文档.docx

微信公共平台技术方案

第一章项目概况

1.1.项目背景

在我国互联网的发展过程中,PC互联网已日趋饱和,移动互联网却呈现井喷式发展。

截止2014年10月底,中国手机网民超过6亿。

伴随着移动终端价格的下降及wifi的广泛铺设,移动网民呈现爆发趋势。

随着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和移动终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迫切希望能够随时随地乃至在移动过程中都能方便地从互联网获取信息和服务,移动互联网应运而生并迅猛发展。

据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2016年版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深度调研及市场前景分析报告显示,从发展的结果看:

游戏、广告和电商三个细分市场催生了中国PC互联网三巨头,腾讯、百度、阿里巴巴。

有资金、经验、技术和用户优势,加快了移动互联网建设的进程。

2014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较前一年增加了7000万,手机网民占网民总数超80%,手机和移动设备成为互联网的第一入口。

2015年1月,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净增492万户,总数达到8.8亿户,同比增长5.1%。

其中使用手机上网的用户达到8.39亿户,对移动电话用户的渗透率达到65%,与2014年同期持平。

手机保持第一大上网终端地位。

我国移动互联网发展进入全民时代。

1.2.什么是微信公众号

微信是腾讯公司推出的一款通过网络快速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支持多人群聊的手机软件,具有零资费、跨平台沟通、显示实时输入状态等功能,也更灵活、智能,且节省资费。

微信公众平台是腾讯公司在微信的基础上新增的功能模块,这一半台的一大特点在手机订阅账弓,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仅需通过自主“关注”“订阅”,信息就可直达用户的手机桌面,更适合“一对一”的精准传递消息。

山于微信可发送语音、文字、表情、图片、视频等各种信息,表现形式活泼多样,为人们的表达提供了多种方式。

1.3.建设原则

微信公众平台发布系统是气象局气象预报、预警服务产品制作分发管理系统,涉及的信息包括各类天气服务、预报预警、生活信息发布等,系统具有信息推送、信息查询、常规个性化定制等功能,能够与气象局已有业务系统实现数据对接,兼容。

并且充分利用现代化高科技的微信服务开放平台,在气象局已获得大量的气象探测和灾害性天气监测信息的基础上,对信息进行分发、共享、建立规范化的气象预报预警服务平台,为广大群众提供最新、连续、无缝隙、最便捷的气象服务。

1.4.建设目标

微信公众平台发布系统主要是为广大群众提供便捷的气象预报、预警和信息服务、因此充分考虑实时性强、专向服务的特点,在建设过程中遵循以下几方面的原则:

首先,保证后台系统跟微信服务号对接运行稳定,后台系统采用互为备份的结构,灵活、性能好;其次,可操作性强,做到随时请求、随时自动回复、运转正常、保障有力。

第二章需求分析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大众的获取气象信息的方式和节奏正在悄然变化。

面向公共的气象服务必须加快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充分利用新媒体探索和改变公共气象传输模式,创新传播方式。

微信是目前用户使用量最大的APP之一。

2012年8月,腾讯推出微信公众平台,分为订阅号和服务号。

微信公众号以其影响广泛、功能丰富、操作方便、无须软硬件投入等诸多优势,可成为公共气象服务应用的重要平台。

公共气象服务可借助微信公众平台庞大的用户群体及其传播特征,推出微信订阅号,并以优质、专业的气象信息资源为核心,利用4G时代的移动客户端平台,充分展现、深度挖掘、重组策划气象服务的各类内容,将气象服务与巨大的微信用户群连接,致力于打造个性化和专业化的面向公共气象服务平台。

订阅号提供信息及沟通服务的定位和“每日推送”的特点,使其更符合面向公共气象服务信息的发布。

1.

2.

2.1.可行性分析

2.1.1.定位精准

微信公众号可以让粉丝的分类多样化,可以通过后台进行分类和地域控制,这样在进行信息推送的时候,可以根据用户特点精准推送。

2.1.2.信息到达率高

每一条信息都通过推送通知的方式发送,你所推送的每一条信息都能到达关注的用户手中,到达率100%。

2.1.3.方式的多样化

微信平台开发后提供文字、图片、音视频、混排等内容,方式多种多样,使推广活动更加生动、有趣。

2.1.4.方式人性化

百姓可以选择信息接收许可,根据自己的所重视的方向选择有关内容进行关注。

开发后更是可以重点浏览关注板块。

2.1.5.内容方便性、全面性

百姓只要关注公众号,点击在公众号上的对应按钮。

如微官网、微调查等智慧化微应用均能查看调阅,大大提高政府部门信息推送的方便性、全面性。

2.1.6.小成本,大回报

通过开发与平台的建设,人力资源维护成本降到最低。

能最大限度的通过微信平台服务百姓

2.2.微信订阅号的规划与设计

  气象服务微信订阅号的定位是其建设和发展的核心,要确定明晰定位和服务用户。

在具体操作上,可以基于以下三个方面思考定位:

气象服务用户是哪些?

其需求是什么?

我们想做什么?

明确这三点,才能实现气象服务与微信平台的完美结合。

  第一,面向公共气象服务面对的是由政府管理人员、农业用户、行业用户和人民群众等群体构成。

他们对气象信息的侧重点不同,只有针对不同的群体提供有针对性的气象服务才能取得他们的信赖。

  第二,从气象服务对象的角度考虑,分析用户想了解的气象服务信息,如气象农业用户比较关注,哪些气象因素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对农作物做防灾减灾处理。

交通部门需要了解天气对交通状况的影响,如哪块区域的降雨、降雪量较大会对道路安全产生影响,交通部门可对该路段提前做出应急措施,或疏导交通。

需对不同服务对象做有针对性的气象服务。

从而提升气象服务质量。

  第三,围绕气象服务群众宗旨创建微信订阅号,使其成为向用户提供方便、快捷、主动服务的气象服务平台。

要根据微信公众号开发宗旨确定微信订阅号功能描述,并完成认证环节,以获得更高权限,实现气象服务内容的创新。

  

第三章系统总体设计

3.

3.1. 构建平台

  第一,微信订阅号的功能主要包括订阅沟通、用户管理、服务定制。

订阅沟通就是消息的发送回复;用户管理则提供分组、资料、素材库等的管理;

  第二,构建订阅号平台要做到:

①界面友好、操作方便、易于维护。

用户体验是订阅者最重要的需求,必须保证用户界面的直观、清晰和实用。

②微信订阅号是一个互动性的信息交流平台,其自动回复、一对一交流功能满足了用户的社交需求。

对气象服务订阅号来说,满足用户对气象信息的需求,并将准确信息及时反馈给订阅者至关重要,这是气象服务能否长期拥有订阅者的关键。

③要满足订阅者利用碎片化时间获取信息和资源的需求。

  第三,具体来说,面向公共气象服务微信订阅号的功能构架由三部分组成:

导航菜单、自定义回复和信息发布,其中导航菜单由3×5的模块构成。

导航菜单就像PC端网页目录导航一样,可以清晰展示气象服务提供的所有服务,而且可以使用户便捷地直接进入某项服务。

根据气象服务的定位和可提供的内容考虑设置“气象服务”“气象产品”“互动交流”三个一级菜单,点击之后订阅者可获得二级菜单提供的更多专题内容。

自定义回复是指气象服务信息、提供的服务以菜单形式展现,目的是引导用户方便查找需要的内容,满足个性化需求,同时增加互动。

自定义回复的内容形式主要是欢迎语+功能序号+结束语。

3.2.系统设计原则

安全性、可靠性、先进性原则

考虑到项目安全性、可靠性的需求,在系统设计中,应充分注意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采用多种安全防范技术和措施,保障系统的信息安全,保障系统长期稳定可靠运行,同时在系统设计要充分考虑系统运行性能,达到“简便、实用、快捷、安全、准确”的目的。

先进性原则

由于IT技术发展的速度惊人。

因此,在项目进行系统总体规划时,我们选择业界到目前为止先进和成熟的技术作为整个系统的技术架构,以保证系统有不断发展和扩充的余地。

系统总体设计的先进性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系统结构选择当前先进的MVC架构进行逻辑和业务和展示分层的架构进行系统开发;

2)软件的设计中利用先进的面向对象技术、设计模式、接口技术和组件技术来提高软件的通用性和复用性。

实用性、易用性、可扩展性原则

实用性是系统在建设过程中所必须考虑的,从实际应用的角度来看,这个性能更加重要。

为了提高系统的实用性,本系统考虑如下几个方面:

◆设计上充分考虑当前各业务层次、各环节管理中数据处理的便利和可行,把满足用户业务管理作为第一要素进行考虑;

◆采取总体设计、分步实施的技术方案,在总体设计的前提下,系统实施时先进行业务处理层及低层管理,稳步向中高层管理及全面自动化过渡。

这样做可以使系统始终与业务实际需求紧密连在一起,不但增加了系统的实用性,而且可使系统建设保持很好的连贯性;

◆全部人机操作设计均充分考虑不同使用者的实际需要;

◆用户接口及界面设计充分考虑人体结构特征及视觉特征进行优化设计,界面尽可能美观大方,操作简便实用。

统一及一致性原则

在统一的用户界面风格前提下,实现各GUI中各类按钮、图标、文字(字体、大小)的统一和一致,达到便于使用、交互友好的目的。

在保证界面风格统一、一致的基础上,将界面的布局(包括按钮、菜单、显示框等)设计成符合操作者习惯的形式,并在界面颜色的搭配上满足操作者要求,提供一个人性化的人机操作环境,以保证用户使用的舒适性。

数据共享原则

对所有的数据采用合理的数据结构,把它们有效地组织好,进行统一维护管理,避免数据重复,减少冗余,提高准确性和可靠性,保证数据的统一性和完整性。

3.3.系统技术架构的设计

◆采用目前安全性能高,扩展性好,框架技术最为完善.NET语言作为系统开发的语言。

◆采用mvc框架技术,使系统能够分层开发,各层之间逻辑分明,层与层之间提供接口方式来实现业务和数据的沟通。

让系统具有极强的扩展性。

◆基于组件技术,力求将变化封装在组件内部。

◆适应能力强,同步、异步都能处理,既能满足快速反映的业务的需求,又能满足大数据量、复杂的、异步的业务的需求。

图:

总体逻辑架构设计

3.4.服务系统框架

图:

系统框架图

ü表示层(客户端):

用户操作浏览的各个界面,负责与用户交互,显示和接受用户输入的数据、主要为用户提供可视化的操作界面。

ü业务逻辑层(应用服务器):

主要是针对用户具体问题的操作,访问数据层对数据进行业务逻辑处理。

并将查询的结果返回给表现层。

ü数据层:

主要包括综合气象服务产品库、省级基础气象历史资料数据库、系统配置库,为系统运作提供数据上的保障。

ü数据进行业务逻辑处理。

并将查询的结果返回给表现层。

ü数据层:

主要包括气象服务产品库、省级公共基础气象观测数据库、系统配置库,为系统运作提供数据上的保障。

3.5.技术路线

服务器采用windows2008R2服务器,主要开发语言有C、C++、ObjectC、Java、J2EE、Ejb3.0、Strtus、Hibernate、Sping、JavaScript等多种开发语言。

服务端运行环境主要为:

Apache、Tomcat、JBoss等容器,数据库为Mysql5.3。

365天*24小时不间断的气象信息采集,保证气象信息的最新、最全。

系统技术特点:

·模块化管理

系统可根据用户需求设置自定义模式,满足不同需求

·可扩展性

通过有限的投入实现系统的高效能,保证系统易维护、运行稳定、开拓新模块等特点

·专业定制服务

根据气象部门的特殊性,集双方优势于一体,为大众提供更便捷、有效的专业服务

·灵活性

系统有足够的灵活性,其数据的格式和用户界面以及使用功能等需满足各用户的需求

3.6.系统运行环境设计

部署环境

图:

服务端使用环境

CPU

1GHz或以上

内存

8G或以上

硬盘

1T

系统

Windowsserver2008R2或以上版本

显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笔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