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安全管理_精品文档.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960793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9.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室安全管理_精品文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实验室安全管理_精品文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实验室安全管理_精品文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实验室安全管理_精品文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实验室安全管理_精品文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验室安全管理_精品文档.doc

《实验室安全管理_精品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室安全管理_精品文档.doc(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实验室安全管理_精品文档.doc

实验室安全管理

一、相关制度和措施

主要内容

(一)、实验室安全制度和责任制

(二)、实验人员安全知识培训

(三)、废弃物处理

(四)、实验室的基本安全守则

(一)、实验室安全制度和责任制

1、建立和完善制度

制定一系列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保障实验室场所、人员以及仪器设备的安全。

2、实行责任制

为保证制度建立的有效运行,应建立完善的安全组织机构,明确各级人员的责任制,机构应有一名主要负责人主管安全工作,并与各科室签订安全责任书。

3、实验室通用安全制度

(1)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2)加强防火、防盗、防水、防事故工作。

(3)大型、贵重精密仪器应设专人负责保管。

(4)有效控制实验室准入。

(5)严禁在实验室吸烟,用膳和会客。

(6)加强用电的安全管理。

(7)增强环保意识,凡属有害气体,污物排放的实验室必须按要求和规程安装通风、排风设备,设置污物、污水收集处理装置或系统。

(8)实验室必须根据要求、配备消防器材和防盗装置,并做好日常维护和管理,确保安全设施的有效性。

(9)实验室布局合理,应经常保持清洁整齐,不得在实验室及相关通道堆放杂物,以保证人流和物流的通畅。

(10)如发生盗窃和意外事故,不得隐瞒,应保护好现场,尽快报告保卫部门及主管部门及时进行处理。

(11)各实验室应根据制度要求,对易燃易爆品、有毒有害品、菌毒株、腐蚀性物品及放射性物品,应严格按安全操作规定制订实施细则和作业指导。

(二)、实验人员安全知识培训

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制度,不仅要张贴公布,关键是要使每个员工熟悉和遵守。

安全工作必须预防为主,因此,经常性安全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尤其对新员工的培训更为重要,以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

1、计划

2、内容

内容应包括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安全防范技能、专业安全知识等。

——法规和制度

——安全防范技能

——专业安全知识

(三)、废弃物处理

实验室中的废弃物主要指实验中的废水、废气、废渣。

1、废水的处理

在实验室设计中应尽量做到分别不同污水性质和来源,进行分类处理,逐步实行生活污水、实验室污水和生物污水分开排放,并建设处理设施。

2、废气的处理

实验中产生的有危害健康和环境的气体,少量的可通过通风橱,大量的气体应通过预处理后,使排放的废气达到国家的排放标准。

3、实验中废渣(固体废弃物)

严禁将动物尸体,放射性物质、实验后剩余样品、有毒有害试剂等实验废弃物倒在生活垃圾上,应根据废渣的性质,选择化学方法、高温分解或者挖坑深埋等方法,分门别类妥善处理。

4、废弃物处理时的注意事项

(1)随着废液的组成不同,在处理过程中,往往伴随有毒气体以及发热、爆炸等危险,因此,处理前必须充分了解废液的性质,然后分别加入少量所需添加的药品,必须边注意观察边操作。

(2)粘附有有害物质的滤纸、废活性炭、塑料容器(注射器等),装标准品的玻璃瓶等,不要丢入垃圾箱,要分类收集,加以焚烧或适当处理。

(四)、实验室内工作的基本安全守则

1、凡进行有危险的实验,工作人员应先检查防护措施,确认防护妥当后,才可开始进行实验。

在实验正在进行中实验人员不得擅自离开,实验完成后应立即做好清理善后工作,以防事故发生。

2、凡有毒或有刺激性气体发生的实验,应在通风柜内进行,并要求加强个人防护,实验中不得把头伸进通风柜内。

3、酸、碱类等腐蚀性物质,不得放在高处或实验试剂架的顶层,开启腐蚀性或刺激性物品的瓶子时,应佩带护眼镜,开启有毒气体容器时,应佩带防毒用具,并禁止裸手去拿上述物品。

4、不使用无标签或标志的容器盛放的试剂、试样。

以防无法区别。

5、实验中产生的废液、废渣或其他废物,应集中处理,不得任意排放。

酸、碱或有毒物品溅落时,应及时清理、除毒。

6、严格遵守用电安全规程,不使用绝缘损坏或绝缘不良的电器设备。

不得擅自拆修电源。

7、实验完毕,实验人员必须洗手后方可进食。

并不得把食物带进实验室。

8、实验室内应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实验人员必须熟悉其使用方法,并掌握有关的灭火知识和技能。

9、实验结束,人员离室前,应检查水、电、煤气和门窗以确保安全。

10、各专业实验室应根据专业的特点,配备相关的防护设施和相应的制度。

二、化学检测实验室安全管理

(一)危险性化学试剂安全管理

(二)化学性伤害的预防和急救

(三)检测样品安全管理

(四)压缩气体钢瓶的安全使用

(一)危险性化学试剂安全管理

1、分类

(1)、易燃易爆试剂

这类试剂具有易于燃烧和爆炸的特性。

其中有的本身就是炸药。

如三硝基苯(苦味酸)。

有的遇水燃烧爆炸,如金属态的钾、钠。

有的与空气发生强烈的氧化作用而引起燃烧,如黄磷。

有的因其引火点低,受热、冲击、摩擦或与氧化剂接触能引起急剧燃烧,甚至发生爆炸,如镁粉、锌粉、铝粉等。

(2)、易燃液体试剂

这类试剂极易挥发成气体,遇火即燃烧,如石油醚。

(3)、氧化性试剂

这类试剂具有十分活泼的化学性质,能析出活性态氧,对其他物质起强烈的氧化作用,如过氧化氢、高氯酸。

(4)、毒害性试剂

专指少量侵入人体就能引起局部或整个肌体功能发生障碍,甚至造成死亡的试剂。

——无机剧毒品如氰化物、砷及砷化物、汞及其化合物。

——有机剧毒品如有机磷、有机汞、生物碱中的马钱子碱。

(5)、腐蚀性试剂

如发烟硝酸、发烟硫酸、盐酸、氢氟酸等。

(6)、低温存放试剂

这类试剂需要低温存放才不致聚合,变质,或发生其他事故,如甲醛、过氧化氢、硫酸钠结晶。

2、管理原则

(1)、危险性化学试剂应由经过培训、持有上岗征的专职人员管理。

(2)危险性化学试剂必须存放于专用的危险品仓库,并分类分别存放在阻燃材料制作的柜、架上。

(3)易然易爆化学试剂应储存与主建筑外的防火库,并根据储存危险物品的种类配备相应的灭火和自动报警装置。

——爆炸性物品储存的环境温度不宜超过30℃。

——易燃液体的储存的环境温度不宜超过28℃。

——低沸点易燃液体宜于低温下储存(5℃以下,但禁止存放于有电火花产生的普通家用冰箱中)。

——爆炸性物品宜另库单独存放,数量很少时,可将瓶子置于装有干砂的开门容器中,并与有干扰的物品隔离或远离。

(4)挥发性、腐蚀性试剂应密封保存。

(5)爆炸性物品、剧毒性物品和放射性物品,应按规定实行“五双”制度管理。

以上化学试剂存放点应有相应的标识。

(二)化学性伤害的预防和急救

1、化学毒物暴露途径及预防急救

毒物侵入人体而引起的局部刺激或整个机体功能障碍的任何病症,都称为中毒。

(1)常用有毒物质

——一氧化碳及煤气、汽油、氧化物、砷和砷化物、硒、碲及其化合物、汞及汞盐、铅、锑及其化合物、钡盐、银及其化合物、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放射性物质等。

(2)毒物侵入人体的途径及作用

——呼吸道:

如各种气体、溶剂的蒸气、烟雾和粉尘。

——消化道:

如氰化物、砷化物。

——皮肤、黏膜吸收:

如汞、苯胺类、硝基苯。

毒物无论从呼吸道、消化道或皮肤吸收进入人体以后,逐渐侵入血液而分布于人体一些主要器官,在人体内能引起各种物理及化学变化。

2、预防与急救

(1)、预防原则

a.使用无毒和低毒物质代替毒物。

b.充分利用室内的良好通风。

c.严格遵守个人卫生习惯和个人防护规程。

d.根据接触毒物的情况加强观察定期体检。

(2)、急救

立即将患者从中毒物质作用区转移出来,并设法排除体内的毒物,如服用催吐剂、洗肠、洗胃或应用解毒剂以消除消化器官内毒物的毒害。

某些毒物中毒急救法和治疗法(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化学灼伤”是指人体因受到化学药剂的作用而引起的伤害。

灼伤时的急救应迅速解脱伤处的衣服或鞋帽,首先清洗皮肤上的化学药品,再用大量水冲洗(喷淋装置、洗眼器),然后以适合于消除该有毒化学药品的特种药剂或溶液仔细清洗伤处。

(三)、检测样品安全管理

化学实验室样品种类繁杂,从样品受理、交接、搬运、保管、检测、留样、处理等有序进行,确保样品的安全。

1、样品交接

2、检测过程中样品的管理

3、样品搬运

4、样品保存

留样

复检样品

5、样品处理

(四)压缩气体钢瓶的安全使用

实验室常用的压缩气体,如氢气、氮气、氧气、氩气、乙炔、二氧化碳、氧化亚氮等,都可以通过购置气体钢瓶获得。

一些气源,如氢气、氮气、氧气等也可以购置发生器来使用。

1、压缩气体钢瓶的存放及安全使用、

(1)气瓶必须存放在阴凉、干燥、远离热源的房间,并且要严禁明火,防暴晒。

(2)搬运气瓶要轻拿轻放,防止摔掷、敲击、滚滑或剧烈震动。

(3)气瓶应按规定定期做技术检验,耐压试验。

(4)易起聚合反应的钢瓶,如乙烯、乙炔等,应在储存期限内使用。

(5)高压气瓶的减压器要专用,安装时螺扣要上紧,不得漏气。

(6)氧气瓶及其专用工具严禁与油类接触,氧气瓶不得有油类存在。

(7)氧气瓶、可燃性气瓶与明火距离应不小于10米,不能达到时,应有可靠的防护隔热措施,并不得小于5米。

(8)瓶内气体不得全部用尽,一般应保持0.2-1千帕的余压。

三、实验室电气及消防安全

一、电气安全

(一)电击防护

触电事故主要指电击。

通过人体的电流越大,伤害越严重。

不能引起生命危险的电压称为安全电压,一般规定为36V。

电击的防护措施如下:

1.电器设备完好,绝缘好。

2.良好的保护措施。

3.使用漏电保护器

(二)静电防护

静电是在一定的物体中或其表面上存在的电荷。

一般3~4kV的静电电压便会使人有不同程度的电击感觉。

1.静电危害

(1)危及大型精密仪器

(2)静电电击和触电电击不同,触电电击是指触及带电物体时电流持续通过人体造成的伤害。

而静电电击是由于静电放电时瞬间产生的冲击性电流通过人体时造成的伤害。

2.静电防护措施

(1)防静电区内不要使用塑料地板、地毯或其它绝缘性好的地板材料,可以辅设导电性地板。

(2)应穿防静电工作服、防静电鞋(电阻应该kΩ以下),戴防静电手套。

不要穿化纤类织物、胶鞋及绝缘鞋底的鞋。

(3)进入实验室应徒手接触金属接地棒,以消除人体从外界带来的静电。

(4)提高环境空气中的相对湿度,当相对湿度超过65%-70%时,由于物体表面电阻降低,便于静电逸散。

(三)用电安全守则

1、不得私自拉接临时供电线路。

2、不准使用不合格的电器设备。

3、正确操作开关,应使之完全合上或完全拉断的位置。

4、新购的电器使用前必须全面检查。

5、使用烘箱和高温炉、恒温箱时,必须确认自动控温装置可靠。

6、电源或电器的保险丝烧断时,应先查明原因。

7、使用高压电源工作时,要穿绝缘鞋,戴绝缘手套并站在绝缘垫上。

8、擦拭电器设备前应确认电源已全部切断。

严禁用潮湿的手接触电器和用湿布擦电门。

二、消防安全

(一)消防工作的基本原则

消防工作的基本原则是“以防为主,防消结合”。

(二)实验室的防火防爆

起火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即可燃物质,氧气和温度。

在这三个条件中,为了防止起火,控制可燃物的温度是关键。

1、控制库存量

2、避免易燃物与助燃物的接触,注意防止爆炸和混合物的形成和聚集。

3、控制和消除点火源

(1)在易燃易爆环境中使用防爆电器(如库房内使用防爆灯),避免电火花并禁用明火。

(2)防止易燃易爆物品与高温物体表面接触。

(3)采取措施做好静电泻放,防止静电积聚。

(4)做好通风、降温工作,避免环境达到着火温度。

4、实验室建筑、室内布置及消防设施应符合防火规范。

5、做好日常实验工作的防火防爆

(1)实验室内不得乱丢火柴及其他火种。

(2)使用易燃液体时,必须取去火源并远离火种。

(3)加热或蒸馏可燃液体时,应使用水浴或蒸汽浴,禁止直接火加热。

(4)乙醚应避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笔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