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生态环境的保护单元检测.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58004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26.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 生态环境的保护单元检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教版 生态环境的保护单元检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教版 生态环境的保护单元检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人教版 生态环境的保护单元检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人教版 生态环境的保护单元检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 生态环境的保护单元检测.docx

《人教版 生态环境的保护单元检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 生态环境的保护单元检测.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 生态环境的保护单元检测.docx

人教版生态环境的保护单元检测

2017届人教版生态环境的保护单元检测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2014·广东“十校”第一次联考)下图是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请分析下列对“环境容纳量”的理解错误的是(  )

A.曲线图中的环境容纳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最大承载能力

B.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排列,三种模式的顺序依次为Ⅰ、Ⅱ、Ⅲ

C.据图可知人类能改造环境,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容纳量

D.现在的人口问题造成环境恶化,环境容纳量有下降的趋势

[解析] 通过对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的分析,很容易发现Ⅰ曲线是最理想的,可以说达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而Ⅱ、Ⅲ曲线表示当人类的数量超过“环境容纳量”时,环境就会对人类产生反作用,人类的数量会大幅度下降,特别是Ⅲ曲线表明的情况最严重。

[答案] C

2、(2015·江苏卷)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保证

B.各种中药材的药用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C.大量引进国外物种是增加当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措施

D.混合树种的天然林比单一树种的人工林更容易被病虫害毁灭

[解析]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保证,A正确;各种中药材的药用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B错误;大量引进国外物种可能会造成生物入侵,使当地生物多样性降低,C错误;混合树种的天然林比单一树种的人工林物种丰富,营养结构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强,不容易被病虫害毁灭,D错误。

[答案] A

3.(2014·江苏卷)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可以促进物种多样性的提高

B.把沼泽地改造成人造林是增加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

C.花费大量人力物力保护无经济价值的物种是为人类生存发展保留空间

D.农田是具有高度目的性的人工生态系统,清除杂草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原则不矛盾

[解析] 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可以增加该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从而提高了物种的多样性;人造林物种较为单一,因此把沼泽地改造成人造林会降低生物多样性;人和其他物种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成分,其他物种的存在提高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更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清除杂草的目的是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这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原则并不矛盾。

[答案] B

4、(多选)(2015·江苏卷)研究人员在不同季节对一小型湖泊水体进行采样,调查浮游藻类的数量和种类,结果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是(  )

A.温度是影响该水体中藻类种群变化的重要因素

B.如果该水体发生富营养化,藻的种类会有所增加

C.夏季可能是该湖泊中浮游动物种类最多的季节

D.浮游藻类中的氧元素会有10%~20%进入浮游动物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生态学水体富营养化、物种多样性、能量流动等相关知识。

由图中信息可知,影响该水体中藻种类数和藻浓度的重要因素为春、夏、秋、冬不同季节温度的不同,A正确;如果该水体发生富营养化,优势藻类蓝藻的数量会显著增加,而其他藻类相对处于竞争劣势,可能导致某些藻类死亡,从而导致藻的种类减少,B错误;在藻类数量相对较多情况下,浮游动物种类数主要和藻的种类数有关,夏季藻种类数最多,因此浮游动物种类也可能最多,C正确;在能量流动中,能量沿食物链逐级递减,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但不能说明浮游藻类中的氧元素有10%~20%进入浮游动物,D错误。

[答案] AC

5.(2015·山东潍坊期末)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多样性包括种群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B.森林能防风固沙、涵养水源,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C.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最有效措施就是易地保护

D.基因突变是基因多样性的根本来源

[解析] 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A错误;森林能防风固沙、涵养水源,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B错误;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最有效措施是就地保护,C错误;基因突变是基因多样性的根本来源,D正确。

[答案] D

6.(2015·江苏扬州中学质检)下列人类活动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相符的是

(  )

A.人口过度增长,围湖造田、土地耕作频繁

B.现代工业和交通运输过度使用化石燃料

C.乱砍乱伐、过度放牧导致森林破坏、草场退化

D.太阳能、风能、水能、潮汐能、地热能的开发与利用

[解析]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三个方面。

太阳能、风能、水能、潮汐能、地热能的开发与利用,实现了生态持续发展和经济持续发展,D正确;人口过度增长,围湖造田、土地耕作频繁,现代工业和交通运输过度使用化石燃料,乱砍乱伐、过度放牧导致森林破坏、草场退化等都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符,A、B、C错误。

[答案] D

7.(2014·辽宁大连双基测试)2002年底,我国农业部发出通知,禁止引进“食人鱼”,因为我国南方地区有该鱼类适宜的生活条件。

禁止引进“食人鱼”有利于(  )

A.维护公众的饮食安全

B.维护原有食物链和生物多样性

C.本土鱼类的竞争,形成新物种

D.不同地区之间鱼类的基因交流

[解析] 引入地由于有适宜“食人鱼”生活的条件,会使“食人鱼”快速繁殖,使本地原有的一些物种灭绝,从而破坏了原有的食物链和生物多样性,B正确。

[答案] B

8.(2015·上海崇明一模)下列措施符合保护物种多样性原则的是(  )

A.为美化城市环境,随意从国外引进多种观赏类植物

B.为保护草场,减少沙漠化,要杀死所有危害草原的黄鼠

C.将东北虎迁入野生动物园繁育,并进行部分的野外回归实验

D.为控制水葫芦在我国造成的严重灾害,应将其天敌引入我国

[解析] 外来物种的入侵或引种到缺少天敌的地区,会导致侵入地或引种地区原有物种的生存受到威胁,因此不能随意引进外来物种,A、D错误;对危害农、林、牧业的害虫或鼠类,从保护物种多样性原则出发,应加强灭害工作,但不应彻底消灭,而是把数量控制在较低水平,B错误;将东北虎迁入野生动物园繁育,属于物种多样性保护的措施之一,进行部分的野外回归实验,是为了增强动物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增加野生动物的数量,目的是保护物种的多样性,C正确。

[答案] C

9.(2015·江苏苏北四市二模)在生态环境的研究、保护过程中,下列方法与目的不相符的是(  )

A.建立盐城丹顶鹤自然保护区,主要是防止滩涂被破坏

B.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昆虫,可降低有害昆虫的种群密度

C.建立濒危动物精子库,有利于保护濒危动物的基因多样性

D.建立缓冲带,减少人类干扰,使被破坏的湿地依靠自然恢复

[解析] 建立盐城丹顶鹤自然保护区主要是保护丹顶鹤等珍稀野生动物及其赖以生存的栖息地,A符合题意。

[答案] A

10.(2014·北京朝阳一模)黄花刺茄是具有很强的耐贫瘠和耐干旱特性的草本植物,原产北美洲,我国于1981年首次发现该物种入侵,目前已在多省区有分布,对本地物种造成危害。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黄花刺茄可以增加入侵地的物种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

B.荒地、路边、弃耕地、过度放牧的草地,黄花刺茄可取得优势地位

C.控制黄花刺茄的方法主要有化学防治和人为铲除,化学防治最好

D.导致黄花刺茄在入侵地呈J型疯长的主要原因是其基因发生了突变

[解析] 因为没有天敌,黄花刺茄的入侵会使入侵地的物种多样性降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下降,A错误;为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对黄花刺茄的控制最好使用生物防治,C错误;黄花刺茄在入侵地呈“J”型增长的主要原因是条件适宜,缺少天敌,D错误。

[答案] B

11.(2015·西城区一模)草甘膦是一种广泛应用的除草剂,能不加选择地杀死各种杂草和农作物。

将抗草甘膦基因转入油菜中,使油菜能抗草甘膦。

在转基因油菜种植多年后,调查发现在公路边的野生油菜有80%含有抗草甘膦基因。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野生油菜体内的抗草甘膦基因主要源自转基因油菜的花粉

B.80%的野生油菜体内出现抗草甘膦基因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C.含抗草甘膦基因的野生油菜是经自然选择进化出的新物种

D.大量使用单一除草剂可以减轻环境污染,提高物种多样性

[解析] 转基因油菜花粉的基因组中含有抗草甘膦基因,可能通过受粉过程传递给其他油菜;在野生油菜繁殖过程中,没有使用草甘膦进行选择;含抗草甘膦基因的野生油菜和不含抗草甘膦基因的野生油莱之间没有形成生殖隔离,所以不是新物种;草甘膦能杀死各种杂草和农作物,会降低物种多样性。

[答案] A

12.(2015·惠州一模)为应对“垃圾围城”危机,很多省市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管理。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垃圾分类处理,实现了垃圾资源化和能量循环利用

B.微生物能分解垃圾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C.垃圾分类处理减轻了环境污染,提高了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D.此举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和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解析] 垃圾分类处理,实现了垃圾资源化,提高了能量利用率,但不能使能量循环利用;微生物能分解垃圾,降低垃圾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提高了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说明了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垃圾分类处理可以将废物资源化,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和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答案] A

13.奶牛场每天排放大量的粪便、饲料残渣,如不处理会严重影响周边人、畜的饮水安全等。

下图是某奶牛场废水处理流程图。

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废水流入厌氧池前,需经稀释处理,是为了防止微生物失水过多死亡

B.控制废水流入氧化塘的速率,除有利于氧化塘中有机物被充分分解外,还有利于无机盐被充分吸收,使出水口处的水质达到排放要求

C.输入此氧化塘的能量有太阳能和化学能,氧化塘前部的溶解氧含量比后部的多

D.氧化塘后部种植莲等挺水植物,有利于减少出水口处水中的浮游藻类,原因是挺水植物起遮光作用,影响浮游藻类进行光合作用

[解析] 氧化塘后部有机物含量少,微生物耗氧少,含氧量高。

[答案] C

14.(2015·山西四校联考)在水库的上游,将废弃农田和盐碱地改造成大面积芦苇湿地,通过生物降解、吸收,可以有效解决城市生活污水和农业生产对水源造成的污染问题,使水库水质得到明显改善,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湿地中生物种类多样,可利用负反馈调节维持其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

B.从废弃的农田到芦苇湿地的变化,体现了人类的活动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

C.芦苇湿地构成了一个在物质和能量上自给自足的生态系统

D.该湿地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

[解析]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维持、群落演替、群落结构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和实际应用能力,难度中等。

湿地生态系统可通过负反馈调节维持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A正确;题干“将废弃农田和盐碱地改造成大面积芦苇湿地”,说明在此过程中人发挥了关键的作用,导致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B正确;芦苇湿地生态系统有外部有机物的输入,如城市污水中的有机物,C错误;湿地不同地段上物种组成不同,这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D正确。

[答案] C

15.(2014·绵阳诊断)A、B两个湖泊原来的生态系统基本相似,但其中一个湖泊因附近农田过度使用化肥而被污染。

如图表示目前两个湖的光合作用速率随着水深的变化。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B湖光合作用速率远低于A湖,所以受到污染的湖是B湖

B.A湖和B湖中的生物因光照而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分层现象

C.A湖固定的太阳能更多,所以A湖中的能量传递效率更高

D.A湖10m以下和B湖80m以下的生物主要是消费者和分解者

[解析] 比较A、B两个湖的光合作用速率曲线,可以看出受到污染的湖是A湖;A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