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4套辽宁省大连市届物理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57378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477.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4套辽宁省大连市届物理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精选4套辽宁省大连市届物理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精选4套辽宁省大连市届物理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精选4套辽宁省大连市届物理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精选4套辽宁省大连市届物理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选4套辽宁省大连市届物理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docx

《精选4套辽宁省大连市届物理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4套辽宁省大连市届物理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选4套辽宁省大连市届物理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docx

精选4套辽宁省大连市届物理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

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

1.为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了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及液体的体积V,得到几组数据并绘出了m﹣V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液体密度为2g/cm3B.该液体密度为1.25g/cm3

C.量杯质量为40gD.60cm3该液体质量为60g

2.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ρ甲>ρ乙B.ρ乙=0.5×103kg/m3

C.若V甲=V乙,则m甲<m乙D.若m甲=m乙,则V甲<V乙

3.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下列哪个光学器材的成像原理与其相同()

A.投影仪B.照相机C.放大镜D.近视眼镜

4.下列事例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夜晚,路灯下看到自己的影子

B.在平静的湖边看到树的倒影

C.白天,浓密树荫下有许多小圆形光斑

D.圆形玻璃缸中的金鱼,看上去变大了

5.下列关于红外线和紫外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非典隔离病房里,使用紫外线消毒

B.儿童常晒太阳,接收紫外线照射,可以促进合成维生素D

C.红外线的主要特性是化学作用强,容易使照相机底片感光

D.一切物体发出的光中都有红外线

6.小明用一架焦距不变的照相机给小刚拍一张二寸的半身照,小刚在原地不动,小明又要给他拍一张二寸的全身照,正确的操作是

A.小明往前移,并使镜头往里缩

B.小明往前移,并

使镜头往外伸

C.小明往后移,并使镜头往里缩

D.小明往后移,并使镜头往外伸

7.下列有关热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春天,清晨河面上淡淡的白雾是空气中水蒸气的升华现象

B.夏天,打开冰箱门时常会出现“白气”,这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C.深秋,早晨的地面上出现白霜是空气中水蒸气的液化现象

D.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室外空气中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8.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对0℃的冰缓慢持续加热到全部变成100°C的水蒸气,下列所示四个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中正确的是

A.

B.

C.

D.

9.对于以下声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A.“悦耳动听”说明声音的音色好

B.图书馆中要求保持安静说明要求声音的响度小

C.“怕得鱼惊不应人”说明水可以传声

D.“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调来辨别来人

10.海上发生风暴时会产生次声波。

次声波在空气和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比风暴移动的速度大。

次声波接收处理设备就是利用这一特点提前感知、预报海上风暴。

风暴产生的次声波无法被人耳听到,原因是次声波的

A.速度太快B.响度太C.频率太高D.频率太低

二、填空题

11.某同学分别测量了三块橡皮泥的质量和体积,并根据测量数据画出如图所示的图象,橡皮泥的密度是___g/

若另一块同种橡皮泥的体积为20

,其质量是___g.

12.如图所示,为近视眼的成像示意图,与视力正常的眼睛相比,近视眼的晶状体,对光线的______(填“会聚”或“发散”)能力较强;矫正近视眼所配戴眼镜的镜片应是______。

13.色光的三原色为红、绿、_____.在没有其他光照的情况下,舞台追舞灯发出的红光照在穿白色上衣、蓝色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上衣呈_____色,裙子呈_____色.

14.如图所示,是小明家电热水器下面连接的热水管和冷水管,冬天,小明洗热水澡时经常发现左面水管外壁上有水珠,而右侧的水管外壁上却没有水珠,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帮助小明判断一下左侧的水管应该是_________水管(填“热”或“冷”),这些小水珠是由室内的水蒸气________(填一种物态变化的名称)形成的.

15.夏天,下大雨之前总伴有打雷和闪电,我们听到轰隆隆的雷声是通过________传入人耳,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_______m/s,小明看到闪电后约8s听到雷声,小明距雷电产生的地方大约______m。

(不计光的传播时间)

16.镇康县县城南伞距离临沧市政府所在地约240km,驾车从早上8点钟出发,中午12点钟到达,则南伞到临沧的平均速度是_____km/h,合_____m/s。

(除不尽的保留1位小数)

三、计算题

17.现有密度分别为ρ1、ρ2(ρ1>ρ2)的两种液体,体积均为V0,某工厂要用它们按质量比1:

1的比例配制一种混合液(设混合前后总体积不变),且使所得混合液的体积最大.则这种混合液的密度________;按要求配制后,剩下的那部分液体的体积为________

18.从上海到南京的D412次动车组运行时刻表如下表所示.

(1)D412次动车由上海驶往南京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若该动车长200m,以这个平均速度完全穿过一条长2200m的隧道,需要多长时间?

四、实验题

19.为探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某同学找来不间材质的物体A和物体B若干个做实验.

(1)使用天平称量物体质量时.该同学通过旋转右侧的平衡螺母使得天平平衡(如图甲所示).老师指出这样操作错误,这是因为________.

(2)该同学按照正确的方法操作,当天平再次平衡时,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及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物体的质量为________g.

(3)经过一系列实验该同学得到了多组数据,很据数据分别画出了物体A和物体B质量随体积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分析图象可知:

不同物质构成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正因为如此,物理学引入了“密度”概念,由图象丙知:

实验所选用物体A的密度为________kg/m3.

20.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小组的同学选用了平面镜、纸板、量角器、激光器和几种不同颜色的笔,依据教材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中为了使光线能在纸板上显示出来,方便实验研究,你该采取的操作是_____。

A.向纸板喷烟或雾

B.使光束垂直纸板射到O点

C.使光束贴着纸板射到O点

(2)改变光束入射的角度,多做几次,换用不同颜色的笔记录每次光的径迹。

取下纸板,测量ON两侧的∠i和∠r,将数据记录在上表中根据数据得出的结论是_____;

(3)为了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的位置关系,所做的操作是:

_____。

(4)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沿FO方向射到O点,光将沿图中的OE方向射出因为在反射现象中,_____。

次数

∠i

∠r

1

70°

70°

2

45°

45°

3

30°

30°

21.在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当水温升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5m后停止读数,部分数据记录如下表: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温度/℃

90

92

94

98

98

98

98

(1)某次数据没有记录,当时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请将漏填的数据填在表格内。

(_____)

(2)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

(3)在探究结束后,四位同学分别交流展示了自己所绘制的水的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如图所示。

其中能正确反映研究水沸腾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_____。

(4)要缩短加热时间使水尽快沸腾。

请写出一种可行的办法:

_____。

22.小琳同学使用两根粗细不同的琴弦,探究声音的特征,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将弦的一端固定在桌腿上,另一端绕过桌边的小滑轮,挂上钩码,使琴弦在桌面上拉紧。

再用A、B两个三角形柱状小木块将弦支起,拨动琴弦发出声音。

(1)实验中,通过改变_____来改变琴弦的松紧情况。

(2)在探究音调高低与琴弦长短的关系时,小琳的实验方法如下:

选择较细的一根琴弦安装在桌面上,保持_____不变,通过改变_____之间的距离来改变琴弦的长短,拨动琴弦,比较声音的变化。

(3)要探究音调高低与琴弦粗细的关系,请写出实验方法:

_____。

23.在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l)图中AB段的路程SAB=____Cm,如果测得时问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____cm/s。

(2)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似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___________。

(3)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他的做法正确吗?

_______,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小张同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其中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光屏和蜡烛分别位于凸透镜两侧。

(1)小张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10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直到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该像是_______的实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

(2)小张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3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直到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该像是_________的实像(选填“倒立”或“正立”);

(3)小张再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40cm刻度线处,他从透镜的右侧通过透镜可以看到烛焰的像_________(选填“倒立”或“正立”);

(4)以上

(1)、

(2)步骤中,小张将蜡烛从光具座上10cm向30cm移动时,若要让烛焰在光屏上能再次成清晰的像,光屏应____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此时所成像的大小将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实验结束后,小张又拿来一只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且较靠近凸透镜,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他将光屏远离透镜移动时,才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请晰的像。

由此可知:

该眼镜是_______透镜,它是矫正________眼睛。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B

D

C

C

B

A

D

D

二、填空题

11.40

12.会聚凹透镜

13.蓝红黑

14.冷液化

15.空气3402720

16.16.7

三、计算题

17.

(1)

(2)

18.

(1)120km/h;

(2)0.02h

四、实验题

19.在称量过程中调节平衡螺母37.4不同1.2×103

20.C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弯折右侧的光屏,观察反射光线是否还能呈现在光屏上光路是可逆的

21.98B适当减少水的质量

22.钩码数量钩码数量AB保持琴弦的材料、AB之间的距离和钩码数量不变,分别将粗细不同的琴弦安装在桌面上,拨动琴弦,比较声音的变化。

23.

(1)4024

(2)偏小(3)不正确因为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小车从A到C的过程中通过B点时的速度不为0;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与AB段的时间之差才是下半程BC段的时间)。

24.缩小倒立正立远离变大凹近视

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

1.小明想用量筒一次准确获得密度为0.8g/cm3的酒精100g,可选用的量筒的量程及分度值最好是

A.100ml,5mlB.100ml,10ml

C.150ml,5mlD.150ml,10ml

2.如图所示,托盘天平处于平衡状态,则左盘物块的密度是

A.1.4g/cm3

B.2.0g/cm3

C.3.5g/cm3

D.7.0g/cm3

3.潜水员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