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532192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09.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量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测量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测量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测量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测量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测量施工方案.docx

《测量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量施工方案.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测量施工方案.docx

测量施工方案

目录

第一章编制说明1

第二章工程概况2

第三章编制依据2

第四章施工测量放线基本准则3

一、施工测量放线工作的基本准则3

二、施工测量验线的基本准则3

第五章控制网的建立4

一、建立三级控制网4

二、施工测量的准备4

三、总体思路5

四、测量人员配备及分工5

五、基准控制点(网)的复测6

六、测量控制原则及精度6

七、轴线控制网7

八、高程控制网的建立7

第六章地下室结构测量放线8

一、轴线控制桩的校测8

二、平面测量9

第七章塔楼结构工程测量13

一、主轴线传递13

二、楼层测量14

三、建筑物垂直度观测15

第八章装饰工程测量15

一、轴线的恢复和引测15

二、标高的抄测16

第九章建筑物沉降观测16

一、沉降观测的目的16

二、沉降基准点布设16

第十章施工监测措施20

一、监控测量的施工措施21

二、地下室施工过程中的基坑监测21

三、施工测量监测质量技术保证措施22

第十一章施测质量、安全保证措施24

一、施测质量保证措施24

二、施测安全保证措施24

第一章编制说明

本工程地下室单层建筑面积较大,轴线关系相对复杂,地上塔楼栋数较多,建筑最大高度98.70m,对竖向轴线传递精度要求较高。

因此对本工程的施工测量放线必须精心组织测放,确保满足规范的要求。

根据本工程图纸,本工程设计标高±0.000m相当于黄海高程58.30米。

序号

主要测量工作

1

城市大地坐标与建筑坐标转换统一

2

首级控制网的移交与复测

3

地下室施工阶段,平面和高程二级控制网“外控法”布置

4

地上施工阶段,平面和高程二级控制网“内控法”垂直引测,同步控制内外筒轴线、标高

5

平面和高程三级控制网测量,控制柱、梁、剪力墙、门、洞口的轴线、标高

6

底板基础平面墙、柱插筋定位测量

7

裙楼和核心筒内外墙垂直度及轴线偏差控制测量

8

施工及使用期间沉降等监测

本工程施工项目多,存在立体交叉作业,为保证工序间相互配合、衔接,施工测量工作要与设计、施工等方面密切配合,并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与施工同步的测量放线方案。

为了确保工程质量,防止因测量放线的差错造成损失,必须在整个施工的各个阶段和各主要部位做好验线工作,并要在审查测量放线方案和指导检查测量放线工作等方面加强工作,避免返工。

第二章工程概况

建设单位:

云浮市安美达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

广州穗科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

广东省肇庆市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勘查单位:

湖南中核岩土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施工单位:

贵州建工集团第六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尚东世纪工程项目由云浮市安美达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兴建,项目位于广东省云浮市世纪大道与新城快线(云杨公路)交汇处西北角,尚东世纪一期总建筑面积约13万M2,其中地下室建筑面积约24000M2,地上建筑面积约106000M2;地上27-31层塔楼7栋,地下室2层;我司承建工程由17#、18#楼、商业及地下二层车库等组成,17#楼建筑高度为98.70m,18#楼的建筑高度为92.70m,17#、18#楼的建筑面积47316.47㎡为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采用冲孔桩基础,建筑物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抗震等级为3级,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建筑耐火等级为1级,地下防水等级为2级,屋面防水等级为1级。

施工总日历天数为750天。

本工程标高为黄海高程系,坐标为城市独立坐标系。

本工程±0.000标高相当于黄海高程58.300m。

第三章编制依据

《工程测量基本术语标准》GB/T50228-2011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城市测量规范》GJJ/T8—2011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建筑施工测量手册》

《工程测量基本术语标准》GB/T50228-2011

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测量成果报告书》、《施工图纸》等相关文件

第四章施工测量放线基本准则

一、施工测量放线工作的基本准则

1、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

即先测设场地整体的平面控制网和标高控制网,再以控制网为依据进行局部建筑物的定位、放线和标高测设。

2、选用科学、简捷和精度合理、相称的施测方法,合理选择、正确使用仪器,在测量精度满足工程需要的前提下,力争做到省工、省时、省费用。

3、严格审核原始依据(设计图纸、测量起始点位、数据等)的正确性,坚持测量作业与计算工作步步有校核。

4、建立一切定位、放线工作要经自检、互检合格后方可申请主管部门验线的工作制度。

严格执行安全、保密等有关规定,用于管好设计图纸和有关资料,实测时要当场做好原始记录,测后及时保护好桩位。

5、测量人员要紧密配合施工,坚持实事实是、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

二、施工测量验线的基本准则

1、验线工作要主动。

验线工作要从审核测量放线方案开始,在各主要阶段施工前,对测量放线工作提出预防性要求,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2、验线的依据要原始、正确、有效。

主要是设计图纸、变更协商和起测点位(如红线桩、水准点)及其已知数据(如坐标、标高)应为原始资料,最后定案的应是正确、有效的资料。

3、验线使用的仪器和钢尺,要按计量法有关规定进行核定。

4、验线精度应符合规范要求,主要包括:

(1)仪器精度要适应验线要求的需要,并校正完好;

(2)严格按规程作业,观测误差必须小于限差,观测中的系统误差要采取措施进行修正。

5、独立验线,即验线人员用仪器和测法,要尽量与放线工作不同。

6、验线的主要部位:

(1)原始桩位与定位条件;

(2)主轴线与其控制桩;

(3)原始水准点、引测标高点和±0.000标高线;

(4)放线中精度最薄弱的部位,以考查放线的精度。

7、误差处理,即验线结果与与原放线结果之间的误差处理。

(1)两者之差若小于3mm,可对放线工作评为优良;

(2)两者之差略小于或等于8mm,可对放线工作评为合格;

(3)两者之差超过10mm,原则上不予验收,尤其是要害部位。

若是次要部位可令其局部返工。

第五章控制网的建立

一、建立三级控制网

首级控制网

由业主负责,测设在用地范围内的红线界桩点及主要轴线控制点、标高控制点

二级控制网

布置在±0.00m楼面或基坑外围的各主要轴线控制点、标高控制点

三级控制网

引测在柱、梁、剪力墙、门、洞口的轴线控制点、标高控制点

二、施工测量的准备

施工测量准备工作包括图纸的审核,测量定位依据点的交接与校核,人员的组织及测量仪器的选择、检定与校核,测量方案的编制、论证与数据准备,工程重点、难点的分析与应对措施。

在进行测量放线前,首先必须熟悉施工图纸和施工方案,了解轴线柱网的布置特点和难点,核对施工图纸与其说明内容是否有矛盾,建筑图与结构图在平面尺寸、标高和说明是否一致,并作好测量内业计算的工作。

根据规划局所给的建筑红线坐标点,并对照设计图上的红线坐标点进行核对该建筑物的方位,然后计算出建筑物红线点至首层平面设计图中所提供的纵、横坐标,各控制点的距离和角度,作为工程测量放线的依据。

本工程前期已施工完成桩基础工程,故应按设计图纸和前期施工单位提供的有关测量资料,进行复核所有尺寸、定位标高等,若发现复核结果提出不符合设计图纸或与实际施工记录图纸不同时,应及时书面报告,并与业主一起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处理。

三、总体思路

在制定技术方案之初,我们分析和研究了国内有关工程,结合和单位的施工经验,本工程将采用科学的测控技术,先进的测量仪器,严格的复核校正手段来保证施工测量精度。

平面控制网分GPS点控制(网)点、总控制网和轴线控制网三级测设。

总控制网的建立以业主提供的GPS控制点(网)为基准,点数不少于三个点,本方案现场按四个点进行来控制考虑,采用全站仪导线法测量。

轴线控制网以总控制网为基准对建筑物各轴线控制点进行加密,进场施工地下室主体结构时,直接利用业主提供移交的GPS点控制点(网)将总控制网投测在基坑底,施工首层以上主体结构时,将总控制网投测在首层地坪上,以避开深基坑、大基坑位移和沉降的影响。

高程控制网布设成闭合环形,采用数字水准仪进行数次往返闭合测量,经平差后作为施工水准网。

地下施工平面测量采用外控法,直接用全站仪投测各控制轴线;高程采用悬吊钢尺法进行传递。

地上主楼、裙楼施工平面测量均采用内控法,用激光准直仪将控制点整体同步传递,并经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采用高精度的载波相位定位的测定方法进行检测校正;高程用全站仪测天顶距法进行传递。

四、测量人员配备及分工

测量人员配备及分工表

职务

数量

任务及工作职责

测量总负责人

1

测量策划及专业技术施工管理负责

测量工程师

1

方案编制、理论分析、测量控制网的布设和传递、

楼层测量作业、技术资料编制、内业计算

测量员

3

配合测量工程师工作及测量细部作业

五、基准控制点(网)的复测

测量工作实施前与业主进行基准控制点(网)书面和现场交接,对业主提供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点的测量成果资料和现场控制点(网)进行复测,并将复测成果报业主和监理审核。

在施工过程中定期对控制网点进行校准。

六、测量控制原则及精度

1、平面控制先从整体考虑,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

2、轴线控制网的布设根据设计总平面图、现场施工平面布置图等进行。

3、平面控制网的精度技术指标必须符合下表的规定:

平面控制网的测量精度要求

等级

测角中误差(mβ)

测距相对中误差

相对闭合差

四等

±2.5″

1/80000

1/35000

4、控制桩位必须用混凝土保护,地面以上设醒目的围护栏杆,防止施工机具车辆碰压,见下图:

 

七、轴线控制网

轴线控制网与平面总控制网保持同步,也在地下室施工阶段和地上主体施工阶段分别布设成矩形,采用全站仪直角坐标法与极坐标法相结合进行测设。

八、高程控制网的建立

1、控制点的埋设

高程控制网以业主提供的场区水准基点为依据,在地下室施工阶段和地上主体阶段施工阶段的平面总控制网点上均布设12个控制点,形成环形闭合水准路线。

水准点埋设见下图:

2、高程引测

高程控制测量按《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91)规定的二等水准测量要求进行,仪器为数字水准仪,见下图。

测站观测顺序为往返测:

奇数站为后—前—前—后;偶数站为前—后—后—前。

返测:

奇数站为前—后—后—前;偶数站为后

—前—前—后。

 

3、精度等级

高程控制网等级为二等,技术要求见下表:

水准测量技术要求

等级

视线长度

(m)

前后视距差

(m)

前后视距累

积差(m)

视线高度

(m)

基辅分划读数

之差(mm)

闭合差

(mm)

二等

≤30

≤1.0

≤3.0

≥0.3

≤0.3

4

高程控制网水准线路按环形闭合差计算,每km水准测量闭合差按下式计算:

MW=±4

mm(L为路线长度)。

第六章地下室结构测量放线

一、轴线控制桩的校测

在建筑物基础施工过程中,对轴线控制桩每半月复测一次,以防桩位移动。

校测仪器采用测角精度2″、测距精度为2mm+2ppm的全站仪,见下图:

二、平面测量

1、垫层轴线放样

在垫层上进行基础定位放线前,复测轴线控制桩无误后,再用经纬仪以正倒镜挑直法投测各控制线,投测允许误差±2mm,见下图:

 

`

2、底板轴线放样

将经纬仪架设基坑边上的轴线控制桩位上;经对中、整平后,后视同一方向桩(轴线标志),将所需的轴线投测到施工的平面层上;在同一层上投测的纵、横向轴线各不得少于二条;以此作角度、距离的校核,见下图:

基坑轴线及楼层轴线放样示意图

经校核无误后,方可在该平面上放出其它相应的轴线及细部线。

在各楼层的轴线投测过程中,上下层的轴线竖向垂直偏移不得超过3mm。

3、底板轴线复核

每一层平面或每一施工段测量放线完成后,必须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及时填写楼层放线记录表并报监理验线,以便能及时进行下道工序。

4、高程测量

(1)标高引测

在向基坑内引测标高时,首先联测高程控制网点,以判断场区内水准点是否被碰动;经联测确认无误后,方可向基坑内引测所需的标高。

进场施工时,直接将高程控制点引测到基坑里。

(2)楼层标高控制点布设

采用50m钢卷尺水准法在同一平面层上所引测高程点,与各层标高控制点作相互校核,每次校核不少于4个点,校核后的校差不得超过3mm,取平均值作为该段施工标高的控制点,引测到附近的立柱上进行标识,以便施工中使用。

5、平面轴线控制点的引测

(1)地下室施工阶段的定位放线采用“外控法”,即在基坑周边的二级测量控制点上架设全站仪,用极坐标法或直角坐标法进行细部放样。

(2)当楼板施工至±0.000m时,在基坑周边的二级测量控制点上架设全站仪,用极坐标法或直角坐标法放样测设激光控制点,点位布置详见:

1层的二级控制网布置示意图。

由于±0.000m层人员走动频繁,激光点测放到楼面后需进行特殊的保护,因此需在±0.000m层混凝土楼面预埋铁件,楼板混凝土浇筑完成且具有强度后,再次放样测设激光控制点并进行多边形闭合复测,调整点位误差,打上阳冲眼十字中心点标示,示意如下图:

(3)在±0.000m层混凝土楼面架设激光铅直仪,垂直向上投递平面轴线控制点至上部楼层。

为提高激光点位捕捉的精度,减少分段引测误差的积累,制作激光捕捉靶,示意如下:

透明塑料薄片,中间空洞便于点位标示。

雕刻环形刻度

第一次接收激光点

蒙上薄片使环形刻度与光斑吻合

通过塑料薄片中间空洞捕捉第一个激光点在接收靶上

旋转铅直仪,分别在00、90°、180°、270°四个位置捕捉到四个激光点

取四个激光点的几何中心即为本次投测的点位取中位置

D、激光点穿过楼层时,需在组合楼板上预留200x200的孔洞,通过空洞引测到各楼层。

预留洞的做法示意如下:

激光点穿过楼层的预留洞做法

说明:

(1)浇筑混凝土后木盒不拆除,以防楼面垃圾堵塞孔洞。

(2)麻线绷在铁钉上便于仪器找准中心点,用完后将麻线拆除,以免下次阻挡激光投点。

(4)标高控制线放样

待模板拆除后,用水准仪在高程控制点以外的立柱上抄测每层结构+1.000m线,作为该层结构施工标高控制的依据。

由于本工程单层面积大,为保证大面积混凝土楼面的平整度,在混凝土浇灌前,在楼面钢筋上按2000*2000mm焊钢筋头控制标高,用水准仪进行控制钢筋头的标高一致。

(5)模板测量

1)中心线及标高的测设

根据轴线控制点将中心线测设在靠近墙体底部的楼层平面上,并在露出的钢筋上抄测出楼层+500mm或+1000mm标高线,控制模板平面位置及高度。

2)模板垂直度检测

模板支立好后,利用吊线坠法校核模板的垂直度,并通过检查线坠与轴线间距离,来校核模板的位置。

第七章塔楼结构工程测量

一、主轴线传递

(1)轴线控制点的布设

在地下室施工完成后,依据基坑边布设的平面控制网,按照《工程测量规范》四等导线网测量的精度要求,在±0.000m楼面控制基准点层布设轴线控制基准点,精度合格后作为地上部分平面控制依据。

控制点所对应的各楼层浇筑混凝土顶板时,在垂直对应控制点位置上预留出200mm×200mm的孔洞,以便轴线向上投测。

(2)控制点传递原则

为了保证核心筒的铅垂性,使固定在底板面上的控制点精确传递至施工层,以控制施工层的各轴线,为保证传递精度,竖向传递必须分段投测。

(3)控制点传递方法

将瑞士产徕卡ZNL型激光准直仪(见右图)架设在首层楼面基准点上,对中、整平后,接通电源射出激光束。

把有光学成像物镜与CCD光点传感器的激光接收靶由导线引入计算机系统。

根据计算机显示器显示偏移方向的偏移值移动激光接收靶。

基准控制点与激光接收靶中心重合后确定控制点的点位并加以保护,见下图:

基准控制点传递示意图

(4)轴线竖向投测的允许误差

轴线竖向投测的允许误差见下表:

轴线竖向投测的允许误差

项目

允许误差(mm)

每层

±3

高度

(H)

H≤30m

±5

30m

±10

60m

±15

H>90m

±20

二、楼层测量

1、施工层放线

施工层放线时,先在结构平面上校核投测轴线,闭合后再细部放线。

室内应把建筑物轮廓轴线和电梯井轴线的投测作为关键部位。

为了有效控制各层轴线误差在允许范围内,并达到在装修阶段仍能以结构控制线为依据测定,要求在施工层放线中弹放所有细部轴线、门窗位置以及洞口边线。

2、高程测量

(1)标高基准点的建立

采用水准仪由施工现场内高程测量控制点引测,在每栋塔楼首层外墙砼结构柱上建立3个标高测量基准点,校核合格后作为起始标高。

(2)标高传递

主体结构标高49.80m,按照要求允许偏差不得大于20mm,根据附近水准点,先于底层柱上测出+1.0m标高线,划上线“▲”标记,后用专用钢卷尺从底层红三角+1.00标高线沿三根柱身逐层向上丈量,三根柱丈量不得大于5mm,然后取三点平均值,划上相对标高线,写明相对高程,并用水准仪按每层楼设计标高抄平。

在逐层丈量时,为避免偏差积累,必须每隔3—5层从底层+1.00m标高线丈量一次高程,如发现误差,及时调整,使其达到规范要求。

(3)楼面抄平

以传递上来的三个标高点为后视,抄出比砼楼面1米的标高,用红漆标记在墙、柱钢筋上。

抄平时,尽量将水准仪安置在测点范围的中心位置,采用水准仪、塔尺引测高程控制点的标高。

方法是:

调整仪器高度使其后视线正对水平线,前视则用铅笔直接在钢筋或钢柱上标出视线,提高测量精度。

三、建筑物垂直度观测

建筑物的垂直度必须严格加以控制。

其观测方法如下:

将建筑物主要轴线引测到建筑物墙体转折处上,弹上墨线,并用红三角标识主轴线编号,利用激光经纬仪每层观测,并做好观测记录。

建筑物垂直度允许偏差分别为:

各层竖向允许偏差为±8mm,全高累计竖向允许偏差为H/10000,但≤±30mm。

第八章装饰工程测量

一、轴线的恢复和引测

1、轴线恢复前对每条轴线的相对距离、角度进行校核,方法为:

用钢尺直接丈量距离,用经纬仪测量轴线、轴线控制线之间的角度;

2、在施工中被砂浆覆盖和因为时间久而模糊的轴线、轴线控制线,把面层的附着物清理干净,用墨线重新弹出,用于隔墙的平面位置控制;

3、柱立面的轴线由恢复后的轴线进行引测,并弹出墨线用红油漆标识;

4、砌体施工班组根据恢复后的轴线及图纸上隔墙线与轴线的关系依次放出各楼层的隔墙线,用墨线弹出。

二、标高的抄测

+0.500m线在装饰工程中因为高度太低上返易造成误差,一般把装饰线定在+1.000m,这样可以为施工时定标高提供方便。

楼层+1.000m抄测前先用水准仪校测结构施工从首层传递在电梯井内壁的标高控制点,当较差小于3mm时,取其平均高程引测水平线。

楼层+1.000m线抄测,将激光扫平仪(见右图)安置在测点范围的中心位置,抄测各施工区内的装饰水平线并用墨线标示。

第九章建筑物沉降观测

一、沉降观测的目的

沉降观测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高层建筑的沉降进行一个时期的跟踪观测,获得建筑物准确可靠的沉降数据,了解周围建筑物的实际沉降情况、地下室施工时基坑变形情况、主体结构施工时的沉降情况,为建筑施工和运营安全提供数据保证。

二、沉降基准点布设

1、基准点布点原则

沉降基准点是沉降观测的依据,每项工程应有4个稳定可靠的基准点,并每半年检测一次,以保证沉降观测成果的正确性;沉降基准点与观测点的距离不宜太远,以保证足够的观测精度;沉降基准点须埋设在建筑物的压力传播范围以外,距离建筑物基坑边线不小于2倍基坑深度。

2、基准点的埋设及测量

沉降观测基准点采用测量总控制网埋设的控制点。

基准点高程的校测:

基准点使用前,用蔡司Dini10电子水准仪从业主提供的水准基点与场区内6个水准基准点联测,经平差计算后的6个基准点高程数据作为本工程沉降观测的基准点高程。

沉降观测基准点布设闭合路线,其主要技术要求和测法应符合下表规定。

沉降观测技术要求(单位mm)

等级

相邻基准点

高差中误差

每站高差

中误差

往返较差、附合

或环线闭合差

检测已测高

差较差

观测方法及要求

二等

±1.0

±0.30

0.6

0.8

往、返各两次

注:

n为测站数

标高基准点位布置在基础沉降范围外,4个基准点形成闭合水准导线,并定期地与城市导线点进行联测,当基准点发生变化时及时恢复,长期观测建筑沉降。

标高基准点的锚固长度锚入土内1m,地面用护栏模板围护,形式如下:

3、沉降观测点的布设

1)布点原则

依据《建筑变形观测规程》(JGJ/T8-97)的要求,沉降观测点布设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A、布置在变形明显而又有代表性的部位;

B、稳固可靠、便于保存、不影响施工及建筑物的使用和美观;

C、避开暖气管、落水管、窗台、配电盘及临时构筑物;

D、承重墙可沿墙的长度每隔20m左右设置一个观测点;

E、在转角处、沉降缝两侧设置观测点;

F、框架式结构的建筑物应在柱基上设置观测点。

2)埋设方法

为了便于观测及长期保存,观测点宜采用不锈钢标志,见下图:

 

 

3)沉降观测点的布置

针对本工程建筑结构形式,根据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沉降观测埋设在首层核心筒剪力墙、外部柱侧面标高+0.5m处。

4、监测时间和部位

影响测试精度的主要因素是仪器精度和现场环境,选择合适的测试时机,一般在清晨6:

00~8:

00,因为经历了一个夜晚后,整体结构的温度比较均匀,比较容易剔除温度差的影响;此时施工人员少、施工设备对仪器的扰动较小。

具体随日出时间而定,夏季相对于冬季时间稍早些。

日出前40分钟开始,30分钟内观测完成。

5、观测技术要求

1)观测仪器

选用德国蔡司Dini10型数字式精密电子水准仪及与其配套铟瓦条码尺。

2)观测方法

沉降观测按《建筑变形观测规程》规定的二等水准测量要求,采用单路线往返观测。

观测过程中应做到:

主要观测人员固定、仪器及附属设备固定、安置的尺位固定、观测方法及程序固定。

3)观测的技术要求

沉降观测的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视线高度按下表的要求进行。

沉降观测要求

等级

仪器型号

视线长度

前后视距差

前后视距累积差

视线高度

往返较差、附合

或环线闭合差

二等

蔡司Dini10

≤30m

≤1.0m

≤3.0m

≥0.3m

4

沉降观测按照《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及《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进行,并及时做好沉降观测记录,绘出沉降曲线图,若沉降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通知设计单位,且在每加荷一次对观测点进行高程检测。

沉降观测的频次为:

地下室施工完成后埋设沉降观测点,主体结构施工期间每施工一层进行一次沉降观测,装饰施工阶段每月进行一次。

竣工后第一年每季度进行一次,第二年每半年进行一次,第三年每年一次,直至沉降稳定为止。

4)沉降监测成果表及沉降变形曲线示意

沉降监测成果表

工程名称

尚东世纪-17#、18#楼

测点编号

建筑物整体沉降

变形示意曲线

沉降及施工状态

日期/次数

沉降量(mm)

累计沉降

形象进度

温度(tºc)

荷载(t)

本次沉降

年月日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