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 00009.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514725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42.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经济学 00009.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政治经济学 00009.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政治经济学 00009.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政治经济学 00009.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政治经济学 00009.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政治经济学 00009.docx

《政治经济学 00009.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经济学 00009.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政治经济学 00009.docx

政治经济学00009

政治经济学00009

名词解释

第一章

1劳动对象:

劳动对象就是人把自己的加于其上的东西

2生产力是指人们直接征服和改造自然并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

3劳动资料:

劳动资料是使人的劳动和劳动对象联系起来的媒介物。

4生产关系:

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相互结成的这种社会关系,就叫做生产关系。

5经济规律:

是经济活动过程中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第二章

1商品:

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因素或两种属性,它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

2交换价值:

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3价值:

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一般劳动,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比较劳动和交换劳动的经济关系,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4抽象劳动:

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人类一般劳动,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5商品经济:

以商品交换为特征或以出卖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6复杂劳动:

需要经过专门培养与训练、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和技能的劳动者才能从事的劳动。

7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8劳动生产率:

劳动生产的能力或劳动生产的效率,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或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必要劳动时间来表示。

第三章

1资本:

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它是一种生产关系,是一个历史范畴。

2资本主义工资:

本质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反映着不同的生产关系。

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体现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社会主义工资是社会主义市场型按劳分配的结果和实现形式,其实质是按劳分配制度下归劳动者用于个人生活需要的必要劳动的转化形态。

3剩余价值:

由工人创造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体现了投资者与工人的某种经济关系。

4超额剩余价值:

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5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绝对价值生产:

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通过劳动日的绝对延长而生产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在劳动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

6剩余价值规律: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者生产的直接目的就是追求剩余价值,达到这个目的的手段也都是扩大和增加对剩余劳动的占有,是价值规律在社会生产牡丹和特征上的延伸与表现,是市场经济的客观目的性规律或特征性规律。

第四章

1资本循环:

资本顺次改变自己的形式,经过三个阶段,采取三种职能形式,完成三种职能,实现价值增殖,最后又回到原来的出发点的整个运动过程。

2资本周转:

资本周而复始、连续不断的循环。

3资本周转时间:

资本一次周转所持续的时间,包括资本停留在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里的时间。

4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固定资本是指以厂房、机器、设备等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生产资本。

流动资本是指以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和劳动力商品形式存在的那部分生产资本。

按价值周转方式划分,固定资本是一次投入,价值是逐步转移到新产品中去;流动资本是一次投入,价值一次全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

5固定资本更新:

固定资本的各种物质组成在使用寿命终结时所进行的物质上的替换。

6折旧:

按照固定资本平均损耗的程度把转移的价值从销售商品的收入中提取出,以折旧基金的形式加以积累,逐步进行补偿的过程。

7物质磨损和精神磨损:

物质磨损是指固定资本物质要素受到损失,主要是由使用和自然力的作用而引起;精神磨损是指固定资本在价值上受到的损失,主要是因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所引起的价值贬值。

8预付资本的总周转:

资本不同组成部分的平均周转,用公式表示一年内固定资本周转总值加上一年内流动资本周转总值除以预付资本总值。

9年剩余价值率:

年剩余价值量和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

公式M`=M/V=m`·v·n/V.

10交易费用:

是指一次交易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它包括信息搜寻费用、谈判缔约费用以及对履约过程中发生的变局进行调适和对可能发生的违约行为进行处置等等方面的费用。

第五章

1利润和利润率

利润:

企业产品的销售收入扣除后的余额。

利润率:

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

2成本价格:

所费的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价值总和。

3机会成本:

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4平均利润:

在利润率平均化的条件下,各部门的投资者根据平均利润率获得与其投资量大小相适应的利润。

平均利润是不同部门的投资者通过竞争重新分配剩余价值的结果。

5生产价格:

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是由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构成的。

6商业资本:

流通领域中独立发挥作用的资本,是专门从事商品买卖活动以获取商业利润的职能资本。

7地租:

土地租种者为租用土地而向土地所有者支付的经济代价,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

8级差地租:

与土地等级相联系,因土地经营权的垄断而形成的农产品社会生产价格与个别生产价格的差额构成级差地租,是超额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第六章

1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简单再生产就是按照原有的生产规模不断重复进行的再生产;扩大再生产就是企业把积累的剩余价值转化为新的资本,用来购买追加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使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不断更新的再生产。

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基础和出发点。

2资本积累:

把剩余价值再转化为资本,即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3资本技术构成和资本价值构成:

生产资料数量和劳动力数量的这种比例,叫做资本的技术构成;不变资本的价值和可变资本的价值之间的比例,叫做资本的价值构成。

4资本有机构成:

资本技术构成是指反映生产技术水平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比例关系的资本实物构成;资本价值构成是指资本由一定数量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间的比例关系。

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资本的价值构成,资本的价值构成反映资本的技术构成的变化。

5资本积聚:

个别资本的总额依靠本企业的剩余价值资本化而增大,它是资本积累的必然结果。

6资本集中:

指资本总额由几个资本合并而增大,其主要有两种方式:

一是通过竞争,大资本兼并小资本而实现;二是通过中小资本联合为大资本来实现。

7个别资本和社会资本:

个别资本指各自独立发挥资本职能的资本;社会资本指由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所有单个资本所组成的总和。

8社会总产品:

又称社会总商品资本,是社会各个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年内所生产出来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

9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

价值补偿指社会总产品各个组成部分的价值如何通过商品的出售以货币形式回流,用于补偿在生产中预付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并且还要取得剩余价值;

实物补偿是指社会总产品各个组成部分转化为货币以后,如何再进一步转化为所需要的物质产品。

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是社会总产品再生产运动过程中需要补偿的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

第七章

1.横向联合:

开设多家生产工厂来制造某种产品

2.纵向联合:

企业把经营过程扩展到生产、供应、销售的不同环节。

3.U-型企业:

又称功能型企业。

其特征:

把运营和战略决策的权力都集中于企业总部

4.M-型企业:

又称事业步行分权结构,它是以企业总部与中层管理者之间的分权为特征的。

其核心特征:

把企业按照产品或经营地域或客户群体组成若干事业步,由公司总部与各事业部实行分权;总部承担战略决策,事业部负责营运决策。

第八章

1市场失灵:

场失灵指市场机制在不少场合下会导致资源不适当配置,即导致无效率的一种状况。

换句话说,市场失灵是自由的市场均衡背离帕累托最优的一种情况。

市场失灵的原因有:

外部性、公共物品、市场势力、普遍失业等。

2资本主义国有经济:

是资产阶级国家所有、并当作资本用于经营的国有财产。

3财政调节:

是指财政收入、支出以及公债的决策对经济的影响,或曰通过变动财政收入、支出以及公债而影响经济运行。

4货币调节:

通过货币供应(货币政策)来影响经济。

5公开市场业务:

央行在金融市场公开买卖政府债券,应向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导致货币供应量变化,从而影响生产、就业、物价等。

6菲利浦斯曲线:

菲利浦斯曲线是用来表示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由英国经济学家W·菲利浦斯于1958年在《1861-1957年英国失业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的关系》一文中最先提出。

此后,经济学家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理论解释,尤其是萨缪尔森和索洛将原来表示失业率与货币工资率之间交替关系的菲利浦斯曲线发展成为用来表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

第九章

1国际分工:

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和国际生产专业化。

2国际贸易:

世界各国(地区)之间的商品、劳务和技术的交流活动。

3世界市场:

世界范围内进行交换的场所和交换关系的总和。

是同国际分工相联系的各国间商品流通的总和。

4资本输出:

资本输出就是资本家、资本家集团或资产阶级国家的政府为了获得高额利润或利息而对国外进行投资和贷款。

5资本国际化:

资本的国际化,就是资本越出国界在国际范围内运动。

6产业资本国际化:

是在商业资本国际化和借贷资本国际化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

产业资本国际化的重要形式是对外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主要是通过跨国公司进行的。

各资本主义国家的跨国公司在争夺国际垄断利润时,必然矛盾重重,也必然导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的深化。

7跨国公司:

是一种国际性的企业,它以本国总公司为基地,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其他国家和地区设立子公司,从事跨国界的生产、销售和其他业务。

8国际垄断利润:

就是超过国内垄断利润的那一部分利润。

9国际垄断价格: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垄断组织操纵下保证国际利润的一种国际市场价格。

10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指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在运动中相互依存、融合为一个体系的趋势。

经济全球化原因首先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其次是原计划经济国家向市场经济过渡的经济改革也加快了全球化的进程;再次是跨国公司和发达国家推引的全球化战略。

第十章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是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2.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共同发展。

3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

社会主义国家代表全体人民占有全民财产的一种公有制。

4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

部分劳动群众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公有制。

5混合所有制经济:

两种以上经济成分共同投资形成的企业。

6股份合作制:

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资本联合为主体的,兼有股份制和合作制特点的经济形式。

7社会主义物质基础:

比资本主义更先进的社会化大生产。

第十一章

1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原则:

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原则是指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的准则,也就是统筹兼顾的原则。

2社会主义商品生产:

社会主义制度下为交换进行的生产。

3社会主义生产目的:

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为全体劳动者和生产集体的需要和利益服务。

4社会主义经济效益:

经济活动中,劳动耗费与劳动成果的比较.

5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是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使社会主义生产稳定增长和完善,保证满足多层次联合劳动者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第十二章

1调节机制:

支配社会劳动在各生产部门间分配的经济规律及这些规律发生作用的经济体制和调节手段。

2经济计划:

预先作出的比例。

3市场机制:

价值规律在市场上调节生产和流通的机制。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经济。

5竞争:

为共同市场而生产的生产者之间的必然的经济关系。

第十四章

1国定价格:

国定价格是国家根据各种商品和服务的价值供求状况所规定的统一价格。

2浮动价格:

浮动价格是国家规定有一定幅度,企业在规定的范围内可以自行决定的价格。

3自由价格:

随市场的供求变化自发形成的价格

4财政性的货币发行:

财政性的货币发行是指单纯为了弥补财政入不敷出而增发货币。

5信用:

社会主义信用是指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

6虚拟资本:

是指以债券和股票等有价证券形式存在的资本。

第十五章

1社会主义按劳分配:

按劳分配是指有劳动能力的人必须参加劳动,社会作了扣除之后,对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

分配的原则是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者不得食。

2社会主义工资:

劳动者必要劳动所创造的价值。

3奖金:

对劳动者特殊贡献的物质奖励。

4按生产要素分配:

是指社会根据各种生产要素在商品和劳务生产过程中的投入比例和贡献大小给予的报酬,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信息、管理等要素共同参与收益分配。

5社会保障体系:

在我国,社会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社会救济、社会优抚三部分构成社会保险体系。

第十六章

1社会总产值:

社会总产值是指一国的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年内产值的总和。

2国民收入:

国民收入是社会总产值的一部分,是当年劳动者新创造的价值。

3国民生产总值:

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国在一年内所有产业部门提供的增加值的总和。

4国内生产总值:

是指扣除了国外要素净收入的国民生产总值。

5宏观调控:

是指国家为了保证国民经济在整体上做到供需平衡而进行调控。

第十七章

1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就是指生产社会化超出一国的疆界向全世界发展,商品化各种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优化配置。

2对外开放:

对外开放就是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则扩大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和对外贸易。

3对外贸易:

对外贸易是指国际间的商品交流,包括出口和进口。

4经济特区:

经济特区是指由国家规定的实行更加开放的特殊经济政策的区域。

判断题

第一章

1人们的劳动能力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3生产力是一个人生产多少东西的能力。

4生产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5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

6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含义,是指科学技术本身属于生产力一个独立的实体性要素。

7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8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互相制约和互相依赖构成生产总过程的矛盾运动。

9政治经济学是理论经济科学,本质上又是一门历史的科学。

10存在对立阶级情形下政治经济学的一个客观内容就是表现为阶级性。

1×2×3×4×5√6×7√8√9√

第二章

1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所以劳动产品也就是商品。

2商品能够按一定比例交换,是因为它们都具有使用价值。

3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二个方面。

4价值不是劳动产品所固有的自然属性,而是商品特有的社会属性,是一个历史范畴。

5商品的二因素决定于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6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表现为个别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7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因而商品的价值量是由商品生产者自己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

8劳动生产率越高,商品价值量越大。

9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单位商品价值量将日益减少,但社会总价值将会不断增加。

1×2×3√4√5√6×7×8×9√

第三章

1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

2资本最初总是表现为一定数量的货币,因此货币都是资本。

3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等价交换与价值形成的矛盾。

4剩余价值既不能在流通中产生,又不能离开流通而产生。

5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6价值增殖在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都表现为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7生产劳动就是物质生产领域中的劳动。

8增殖是资本的基本职能,因此,公有制条件下的公有资本也要增殖带来剩余价值。

9个别资本家只要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便可以获得相对剩余价值。

10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整个社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11提高劳动生产力来使商品便宜,并通过商品便宜来使工人本身便宜,是资本的内在冲动和经常的趋势。

12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构成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一般基础,并且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

13剩余价值规律不是资本主义特有的规律,而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在社会主义社会同样存在并发生作用。

14工资的实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但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15计件工资是计时工资的基础,计时工资是计件工资的转化形式。

1√2×3×4√5√6×7√8×9×10√11√12×13×14√15×

第四章

1产业资本的循环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

2W’-G’是预付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实现过程。

3G-W…P…W’-G’表示的是货币资本的循环。

4P-W’-G’·G-W-P表示的是生产资本的循环。

5W’…G’·G-W…P…W’表示的是商品资本的循环。

6流通时间是由资本的生产时间和资本的流通时间所组成。

7资本流通时间是资本停留在流通领域的时间,它与生产时间是相互排斥的。

8缩短生产时间中的非劳动时间和资本停留在流通领域的时间,能提高资本的使用效率。

9资本周转速度与周转次数成反比,与周转时间成正比。

10固定资本的周转速度是和固定资本的磨损程度成反比。

11固定资本的无形损耗是指其价值的贬值。

12固定资本由于在生产过程中的使用才能发生物质损耗。

13生产资本的不同组成部分的周转时间大致上是相同的。

14预付资本总周转速度与固定资本的比重成正比,与流动资本的比重成反比。

15现代企业往往采取“快速折旧”法以避免精神磨损的损失,因此折旧率定的越高越好。

1√2√3√4√5√6√7√8√9×10√11√12×13×14√15×

第五章

1资本主义耗费就是生产商品的实际耗费。

2利润与剩余价值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3在研究利润率平均化问题时是以个别资本作为研究的出发点或基础的。

4平均利润率规律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经济规律。

5平均利润率下降趋势规律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因而会直线下降。

6商业资本是产业资本循环中商品资本的独立化形态。

7商业利润的真正来源是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8平均利润率水平的下降意味着剩余价值率的下降。

1×2√3×4×5×6√7√8×

第六章

1再生产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资本价值的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2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不仅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而且是社会再生产的手段。

3资本积累就是投资者把全部资本集中起来,追加投入生产过程,使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进行。

4资本积累的实质是用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不断增大资本,扩大对工人的剥削,以继续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

5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源泉,而扩大再生产又是剩余价值的源泉。

6资本主义占有规律的特点是以等价交换的形式掩盖无偿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内容。

7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是资本的技术构成。

8由资本价值构成决定,并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即资本有机构成。

9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意味着劳动力的量比它所推动的生产资料的量相对减少和劳动生产率的下降。

10个别资本的增大就是通过资本集中途径实现的。

11没有资本原始积累,资本主义不可能形成。

12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就是剥夺者被剥夺。

13社会总资本运行的中心问题是社会总资本运行的速度问题。

1√2√3×4×5×6√7×8×9×10×11×12×13×

第七章

1大企业的兴起只是引起企业规模上的变化。

2企业的多样化经营就是指多家企业生产同一种产品。

3横向联合就是指开设多家生产工厂来制造某一种产品。

4纵向联合就是指企业把经营过程扩展到生产、供应、销售的不同环节。

5多样化经营就是指一家企业同时生产和经营多种不同的产品。

6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

7企业的垂直联合可分为向上游的垂直联合和向下游的垂直联合。

8现代大企业都是业主制企业。

9企业变大的过程,是资本所有多元化的过程。

10企业劳动者的范围大大拓宽,是现代企业的新特征之一。

1×2×3√4√5√6×7√8×9√10√

第八章

1政府参与经济是要求政府做一个“守夜人”。

2“看不见的手”是万能的,因此不存在市场失灵的问题。

3“看不见的手”是有缺陷的,因此市场失灵是必然的。

4市场失灵是指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有些问题,依靠市场对资源配置的调节是无法很好解决的。

5资本主义国有经济就是全民所有制经济。

6充分就业是宏观调控的目标之一。

7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是提高国民的生活水平。

8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是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政策、计划和产业政策实现的。

9资本主义国家参与经济,必然造成“大政府”与赤字财政。

10资本主义国家参与经济,说明市场经济本身是有缺陷的,所以应该实行计划经济。

1×2×3√4√5×6√7√8×9√10√

第九章

1当今国际分工体系是建立在平等、协商基础之上的。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贸易中国别地位发展趋于不平衡。

3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贸易主要在发达国家之间进行,主要是物品,尤其是制成品的贸易。

4商品输出是垄断资本主义特征。

5资本输出是垄断资本主义特征。

6高额垄断利润来源于垄断组织最先进的工业设备。

7国际垄断利润是超过国内垄断利润的那一部分利润。

8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相互依存、融合为一个体系的趋势。

1×2√3√4×5√6×7√8√

第十章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所以社会主义国家都必须经历的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3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4社会主义公有制不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

5毫不动摇地发展和巩固公有制经济,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要求。

1×2√3√4×5√

第十一章

1社会主义经济是产品生产和商品生产的混合体。

2公有制生产中的劳动者的关系是经济利益矛盾的关系。

3社会主义劳动者的联合劳动是多层次的联合劳动。

4社会主义劳动是劳动者的联合劳动,但不排除剥削。

5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原则是统筹兼顾的原则。

6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原则是劳动者个人利益第一的原则。

7贯彻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原则,必须首先排除各种错误思想的干扰。

8社会主义公有制决定了社会主义生产是商品生产。

9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利润最大化。

10社会主义生产必须服从于劳动者的利益和需要。

11社会主义企业产出越多,经济效益就越高。

12社会主义生产的增长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前提。

1×2×3√4×5√6×7√8×9×10√11×12√

第十二章

1社会主义和市场之间存在着根本矛盾。

2社会主义和市场之间不存在着根本矛盾。

3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4计划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不等于资本主义。

5计划和市场都是调节手段。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只能实行指导性计划。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只能靠市场调节。

8市场调节也有短处,计划调节也有长处。

9市场调节是以企业有充分的自主权为前提。

10计划调节包含着指令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两种调节方式。

11市场调节是靠企业追求局部利益来贯彻的。

12竞争的结果必然引起垄断。

1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没有本质区别。

1×2√3√4√5√6×7×8√9√10√11√12√13×

第十四章

1社会主义商品流通体制应该是多环节、少渠道的流通体制。

2社会主义流通体制在所有制方面应该是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3国定价格是国家根据各种商品和服务的价值供求状况所规定的统一价格。

4浮动价格是国家规定有一定幅度,企业在规定的范围内可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