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诗结构技巧专练.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497777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1.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古诗结构技巧专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考古诗结构技巧专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考古诗结构技巧专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考古诗结构技巧专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考古诗结构技巧专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古诗结构技巧专练.docx

《高考古诗结构技巧专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古诗结构技巧专练.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古诗结构技巧专练.docx

高考古诗结构技巧专练

高考古诗结构技巧专练

【考点研究】

一、铺垫

铺垫是为主要人物的出场或主要事件的发生创造条件而着重描述渲染的技法。

铺垫是重要情节的基石,能增加情节张力,制造悬念,使情节具有合理性。

示例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十五夜望月》)诗的开篇描绘出十五的夜晚一派明朗素洁的景象,为下文写秋思作铺垫。

 

二、照应

诗人在描写、叙述过程中,对后面要表现的内容,在前面适当的地方提示或暗示一下,而后面应与前面呼应。

这种结构特点可以使作品结构严谨,脉络分明。

示例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陆游《诉衷情》)此词共分两阕,下阕照应上阕。

“心在天山”与“当年”相应,“身老沧州”与“关河梦”相应,目的在于构成对照,抒发诗人心酸遗恨的苍凉心情。

 

 

三、以小见大

以小见大指以局部见全体,以有限见无限,以小景物传达大境界,以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

示例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此诗运用了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

句子里“二乔命运”乃一小事;以“二乔”立意,反映三国之争、东吴霸业,此乃大事。

    

 

四、卒章显志

诗人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

示例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句处于诗歌结尾,表明作者自己的心志,亮出全诗的主旨,唱出了和权贵抗争的心声。

   

 

五、以景结情

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结束诗句,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示例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二)》]此诗前三句均就乐声抒情,最后一句以景结情。

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的场面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

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

让人对诗中主人公的心境产生无限想象,是无限的乡愁,是立功边塞的雄心,还是对于现实的忧怨?

  

 

【考题对接】

一、温庭筠《梦江南》

梦江南

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

摇曳碧云斜。

1.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

(4分)

 

2.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

请简要分析。

(4分)

 

3.词中“恨极在天涯”的“恨”是指什么?

(2分)

 

一、温庭筠《梦江南》【答案】

1.借景抒情。

把天涯之思投向无边天际,以碧云摇曳表现心绪的不宁,以碧云斜落表现心情的低沉。

2.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

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

3.思念远隔天涯的心上人的怅恨之情。

【解析】“在天涯”表示远行,“恨极在天涯”,恨远在天涯之人。

“山月”这三句写景,旨在以无情的山月、水风、落花和碧云,与“千万恨”“心里事”的有情相比,突出主人公内心的悲戚和哀伤。

由此可知,这首词塑造了一个思妇形象。

这样第

(1)题中的“恨”自然就是一种思念至极却又不能相见的怨恨之情了。

回答第

(2)题,首先要判断出这句是写景句,是承上两句写景而来。

其次要注意分析作者写景时选用的意象的特征,作者正是通过这些意象的特点来表达思妇的感情的。

【注释】①梦江南:

本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

原名“望江南”,又名“忆江南”等。

②恨:

离恨。

③天涯:

天边。

指思念的人在遥远的地方。

④摇曳:

犹言摇荡、动荡。

【译文】

虽有千头万绪之恨,但恨到极点的是那远在天涯的人儿久不归来。

苍山上空悬挂的明月不知我心中愁事。

水面上低吟的风吹落水旁花瓣飘落眼前,远空摇曳的碧云在晚风的吹拂下微微斜行。

【赏析】

  这首词以意境取胜,通过描写思妇在孤单的月光下独自思念的情景,表现了其内心的悲戚和哀伤。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首句直出“恨”字,“千万”直贯下句“极”字,并点出原因在于所恨之人远“在天涯”,满腔怨恨喷薄而出。

说“恨”而有“千万”,足见恨之多与无穷,而且显得反复、零乱,大有不胜枚举之概。

虽有千头万绪之恨,但恨到极点的事只有一桩,即远在天涯的那个人久不归来。

这是对全词的主旨作正面描写。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二句,初读感受亦自泛泛;几经推敲玩味,才觉得文章本天成,而妙手得之却并非偶然。

上文正面意思既已说尽,故这两句只能侧写。

词中抒情主人公既有“千万恨”,说她“心里”有“事”当然不成问题;但更使她难过的,却在于“有恨无人省”。

她一天到晚,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却无人能理解她的心事,只有山月不时临照闺中而已。

不说“人不知”,而说“山月不知”,则孤寂无聊之情可以想见.这是一层。

夫山月既频来相照,似乎有情矣;其实却是根本无情的。

心里有恨事,当然想对人倾诉一下才好,但平时并可以倾诉的对象亦无之。

好容易盼到月亮来了,似乎可以向它倾诉一下,而向月亮倾诉实等于不倾诉,甚至比根本不倾诉时心情还更坏些!

于是“山月不知心里事”也成为这个主人公“恨”的内容之一了。

这是又一层。

至于说“不知心里事”的是“山月”而不是其他,这也是经过作者精心选择的。

李白《静夜思》:

“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令本通作“望明月”)望山月能使客子思乡.当然也能使闺人怀远。

况且山高则月小,当月逾山尖而照入人家时必在夜深。

这就点明词中女主人公经常是难以入眠的。

这是第三层。

《诗·邶风·柏舟》:

“日居月诸,胡迭而微。

”以日月喻丈天,原是传统比兴手法。

然则这一句盖谓水阔山长,远在天涯的丈夫并不能体谅自己这做妻子的一片苦心也。

这是第四层。

“水风”句与上联角度虽异,意匠买同。

夜里看月有限,昼间看花也还是有恨。

看花原为了遣闷,及至看了,反倒给自己添了烦恼。

况上句以月喻天,则此句显然以花自喻。

借花落,正是惜自己年华之易谢:

花开花落正如人之有青年老年,本是自然现象;但眼前的花却是被风吹落的。

“空落”者、白白地吹落,无缘无故地吹落之谓;这正是《诗·小雅·小弁》中所谓的“维忧用老”一语(《古诗十九首》则云“思君令人老”)的形象化,而不仅是“恐年岁之不吾与”这一层意思了。

  至于所谓“水风”,指水上之风。

这也不仅为了求与“山月”工整相对而已。

水面风来,风吹花落,落到哪里?

自然落在水中,这不正是稍后于温庭筠的李煜的名句“流水落花春去也”的另一种写法吗?

温的这句写得比较蕴藉,但并不显得吞吐扭捏,依然是清新骏快的风格,可是造意却深曲多了。

“摇曳碧云斜。

”夜对山月,昼惜落花,在昼夜交替的黄昏,摇曳是程度不怎么明显的动荡,是轻轻移斜了角度的晃动。

此句看似单纯写景,却状出了凝望暮色与碧云的女主人的百无聊赖之态,说明一天的光阴又在不知不觉中消逝了,不着“恨”字而“恨极”之意已和盘托出。

 

二、欧阳修《浪淘沙》

浪淘沙                      欧阳修

   五岭麦秋残,荔子初丹,绛纱囊里水晶丸。

可惜天教生处远,不近长安。

 

 往事忆开元,妃子偏怜。

一从魂散马嵬关,只有红尘无驿使,满眼骊山。

  1.上片前三句描写荔枝有何作用?

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4分)

 2.请从虚实角度分析下片最后三句。

(4分)

二、欧阳修《浪淘沙》【答案】1.点明杨贵妃“偏怜”荔枝的原因(2分),交代荔枝产地“五岭”远离长安,为下片写唐玄宗专宠杨贵妃派驿使从岭南驰送荔枝一事作铺垫(2分)。

2.虚写当年杨贵妃缢死马嵬的悲剧,交待驰驿传送荔枝的劳民之举(1分)。

实写眼前所见的游人过往车马扬起的红尘,满眼佳木葱茏的骊山(1分)。

虚实对比(1分),含蓄点出统治者淫侈享乐、乱政误国的历史教训(1分)。

【注释】①五岭句:

五岭,位于湖南与广州交界处的大余岭、越城岭、骑田岭、萌渚岭、都庞岭。

②麦秋,指麦子收获的季节,农历四月。

秋,此处指谷物成熟。

③丹:

变红。

④绛纱二句:

绛(jiàng)纱,红纱,此指荔枝红色外壳。

水晶丸,指荔枝果肉莹白如水晶。

⑤开元:

唐明皇李隆基所用年号。

⑥妃子:

唐明皇的爱妃杨玉环。

⑦魂散马嵬关:

唐明皇天宝十四年(755),安禄山造反,第二年六月,潼关失守,唐明皇奔蜀,行至马嵬(wéi),军队不行,逼唐明皇刺死杨贵妃。

马嵬关:

即马嵬坡,在今陕西兴平西。

⑧骊山:

在陕西临潼,唐时为避暑胜地,唐明皇于此地造华清池,常与杨贵妃休憩于此。

【译文】

五岭地区麦收尽,荔枝初熟穿丹衣。

绛紫纱皱里,装一水晶丸。

可惜,老天让它生的远,不靠近长安。

回忆天宝时往事,贵妃特别爱荔枝。

一旦香消马嵬驿,依旧红尘新丰道,不见驿使送荔枝,满眼所见,郁郁葱葱一骊山。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词,作者词中从杨贵妃喜食鲜荔枝,玄宗命人从岭南、西蜀驰驿进献一事发抒感慨,歌咏唐天宝年间玄宗荒淫、杨妃专宠的史事,给世人以深刻的借鉴和启迪。

  本篇集中笔墨,单就杨妃喜食鲜荔枝,玄宗命人从岭南、西蜀驰驿进献一事发抒感慨。

开头三句从五岭荔枝成熟写起。

首句点明产地产时,次句点明荔枝成熟,第三句描绘荔枝的外形内质,次第井然。

荔枝成熟时,果皮呈紫绛色,多皱,果肉呈半透明凝脂状,这里用“绛纱囊里水晶丸”来比况,不但形象逼真,而且能引发人们对它的色、形、味的联想而有满口生津之感。

  接下来两句,承首句“五岭”,专从产地之遥远托讽致慨。

“可惜天教生处远,不近长安。

”似故意模拟玄宗惋惜遗憾的心理与口吻,又似作者意味深长的讽刺,笔意非常灵动巧妙。

从玄宗方面说,是惋惜荔枝生长远离长安的岭南,不能顷刻间得到,以供杨妃之需;从作者方面说,则又隐然含有天不从人愿,偏与玄宗、杨妃作对的揶揄嘲讽,而言外又自含对玄宗专宠杨妃、为她罗致一切珍奇的行为的批判。

  过片“往事忆开元”句一笔兜转,点醒上片。

说“开元”而不说“天宝”,纯粹出于音律上的考虑。

“妃子偏怜”及以下“驿使”本《新唐书·杨贵妃传》:

“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

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

”这里的“偏”与上片的“天教”正形成意味深长的对照。

  结尾三句“一从魂散马嵬关,只有红尘无驿使,满眼骊山”。

“魂散马嵬关”,指玄宗奔蜀途中,随行护卫将士要求杀死杨妃,玄宗不得已命高力士将其缢死于马嵬驿事。

“红尘”用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意。

驿使,指驰送荔枝的驿站官差。

这三句既巧妙地补叙了当年驰驿传送荔枝的劳民之举,交待了杨妃缢死马嵬的悲剧结局,而且收归现境,抒发了当前所见所感:

热闹的新丰道上,被过往行人车马扬起的红尘依然如故,但驰送荔枝的驿使却再也见不到了。

词人对淫侈享乐、乱政误国的历史教训并不直接说出,只用“有”、“无”的开合相应与“满眼骊山”的景象隐隐透露,显得特别隽永耐味。

 

三、周邦彦《关河令》

关河令

周邦彦①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

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影③。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

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注释】①周邦彦(1056~1121):

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②寒声:

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

③雁:

古人认为雁能传书。

1.从上、下两阕的首句看,这首词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

请简要说明。

 

2.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

 

3.上阙是如何表现“凄冷”的?

(4分)

 

4.全词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简要分析。

(4分)

 

三、周邦彦《关河令》【答案】

1.是以时间推移为线索来写的,表现了深秋萧瑟清寒中作者因人去屋空而生的凄切孤独感。

上阕写的情景发生在日间“渐向暝”时;下阕写作者难以入眠的情景已经推移至更深、人去、夜寂静时。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构思技巧的能力。

题干已经明确提示从两阕的首句看,而上阕的“渐向暝”和下阕的“更深人去寂静”,是比较明显的一个时间过渡,据此可以看出是时间线索。

2.作者意在写心境、写情,但主要笔墨却是写环境,而白日萧瑟清寒的环境浸透了主人公的凄清之感,夜半沉寂冷落的环境更浸润了主人公的孤独感。

3.阴雨连绵,偶尔放晴,却已薄雾昏暝,难得片刻的晴朗心情,这是凄冷之一;闻雁叫,却难见被云雾遮挡的鸿雁,更浸染思念亲朋情怀,景中寓情,这是凄冷之二。

4.全诗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上阙寓情于景,写秋雨秋云无雁影,渲染凄寒的氛围;下阙以照壁孤灯、夜永之景衬情,把旅居之人酒后的孤独、冷清刻画清晰。

全诗表达了羁旅孤栖、难熬寒夜、思念亲朋的思想感情。

【译文】

时阴时晴的秋日又近黄昏,庭院突然变得清冷。

伫立在庭中静听秋声,茫茫云深不见鸿雁踪影。

夜深人散客舍静,只有墙上孤灯和我人影相映。

浓浓的酒意已全消,长夜漫漫如何熬到天明?

【赏析】

此词为寒秋羁旅伤怀之作,以时光的转换为线索,表现了深秋萧瑟清寒中作者因人去屋空而生的凄切孤独感。

作者意在写心境、写情,但主要笔墨却是写环境,而白日萧瑟清寒的环境浸透了主人公的凄清之感,夜半沉寂冷落的环境更浸润了主人公的孤独感。

上片写寒秋黄昏景象。

词一开篇就推出了一个阴雨连绵,偶尔放晴,却已薄暮昏暝的凄清的秋景,这实在很象是物化了的旅人的心境,难得有片刻的晴朗。

在这样的环境中,孤独的旅客,默立在客舍庭中,承受着一庭凄冷的浸润,思念着亲朋。

“秋阴”二字,点明节令和天气。

“时晴向暝”的构词方法,同于“乍暖还寒”。

“时”,是片时、偶尔的意思。

“向”,突出的是转变过程。

忽然,一声长鸣隐约地从云际传来,似乎是鸿雁声声;然而,四望苍穹,暮云璧合,并无大雁的踪影。

“伫”,是长时间的站立。

大雁是标志性的物候。

连大雁都踪迹全无,节令该是深秋了。

古人又有鸿雁传书的传说。

水阔云深,雁影都无,自然也不无从收到远方的安慰了。

下片写深夜孤灯独映。

“更深人去寂静”把上下片很自然的衔接起来,而且将词境更推进了一步。

“人去”二字突兀而出,正写出身在旅途的旅伴聚散无常,也就愈能衬托出远离亲人的凄苦。

同时“人去”二字也呼应了下文孤灯、酒醒。

临时的聚会酒阑人散了,只有一盏孤灯摇曳的微光把自己的影子投射在粉壁上。

孤灯”的“孤”字,所突出的乃是个中人的孤单寂寞心理。

此时此刻,人多么希望自己尚在酣醉之中呵。

可悲的是,偏偏酒已都醒,清醒的人是最难熬过漫漫长夜的,旅思乡愁一并袭来,此情此景,人何以堪!

词人将羁旅悲愁、凄苦推至无可解脱的境地结束全词,极致地显示词人羁宦如弃谪的无助与郁闷。

这首词全无作者贯有的艳丽之彩,所有的只是一抹凄冷之色。

  

四、周密《野步》

野步

周密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1.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

请你简析依据。

(3分)

 

2.历来诗评家认为第三句中“羡”字用得好,请作分析。

(4分)

 

3.诗的三、四句运用了一种什么修辞手法来表达作者的内心情感?

请作简要赏析。

 

4.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请做简要的分析。

(5分)

 

5.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结尾两句。

(6分)

 

四、周密《野步》【答案】

1.①春季。

(1分)②“东风”习惯上指春风;(1分)③麦陇翠绿、青蛙鸣叫、蝴蝶飞舞、花草繁茂,这些都是春季的典型特征。

(1分)

2.“羡”字领起了后两句,对(“无事”“烂醉”)的蝴蝶的羡慕(1分)表现了诗人向往悠闲自在(1分)、被大自然美景陶醉的心情(1分),移情于物,景中含情(1分)。

3.诗的三、四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蝴蝶以人的感情。

和煦的春风让纷飞的蝴蝶陶醉了,“烂醉”二字形象地摹写出蝴蝶似乎沉醉花丛、留恋不去的翻飞形态,也把作者目睹此景时的陶然之情和盘托出。

4.这首诗描摹了一幅春日郊外麦浪葱葱、花草盎然、生机勃勃的动人画面。

(2分)诗人在诗中写了和煦的春风,麦陇的新稻,草丛中不停的小青蛙,无忧无虑飞舞的蝴蝶,遍地的花田草甸,(2分)借以表达出诗人悠然自得、惬意喜悦的心境。

(1分)

5.诗的结尾两句运用了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手法。

(2分)诗人赋予笔下的蝴蝶以人的感情,彩蝶翩跹,为和煦的春风所陶醉,为野草花的芬芳所吸引,以至沉醉花丛,流连不去。

(2分)“烂醉”二字,语新意丰,既传达出春天的芳馨氛围与醉人魅力,描绘出蝴蝶追逐春色的如醉情态,也将诗人目睹此景时的陶然之情和盘托出。

(2分)

【注释】

麦陇:

麦田。

【译文】

和煦的风吹斜了麦陇的新稻,小青蛙在水洼草根处不停的叫着。

多么羡慕那无忧无虑的蝴蝶啊,暂且沉醉在这春风过处的花田草甸吧。

【赏析】

相信许多人都有过春日野步的经历。

漫步于郊原田野,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视野旷极,心神俱爽。

我们不妨来看看诗人是怎样表达他此时的感受的。

  春天的麦田是如草地般的绿色,东风吹过,麦田里一阵翠浪软软向远方飘去。

稻田里的肥水滋养着新生的青蛙,让它们尽情欢叫。

告别稻田,诗人又来到了一片野地,看到一对蝴蝶飞舞,它们忽高忽低,好像喝醉了酒一样,在醇美的东风中,留恋于野草香花,安逸自然。

  此诗的妙处在最后两句。

本来蝴蝶舞姿蹁跹,应十分清醒才是,可诗人偏偏认定它们的舞蹈是喝醉酒导致的。

推其情理,诗人漫步田野,目遇翠麦,耳听新蛙,时感东风拂体,早就恨不得醉倒在这暖暖的春风里了。

诗人将这种情感外施于物,一口断定蝴蝶是喝醉了,并因此而“羡”,更显得诗人对春日野景陶醉无穷。

“烂醉”二字形象地表现出蝴蝶沉醉花丛,留恋不去的如醉形态,也把作者目睹此景时的陶然之情和盘托出。

  所以说,诗的前两句是情感的缘起,后两句是情感的抒发,诗人在这首诗中,以清新悠雅的语言风格,描绘了春日野步所得之景,抒发了自己淡然闲适、钟情田园的感情。

 

五、杜甫《禹庙》

禹庙①

杜甫

禹庙空山里,秋风落日斜。

荒庭垂橘柚,古屋画龙蛇②。

云气噓青壁,江声走白沙。

早知乘四载③,疏凿控三巴。

【注释】①禹庙:

指建在忠州临江县(今重庆市忠县)临江山崖上的大禹庙。

②橘柚、龙蛇:

禹驱逐龙蛇治水后,人民安居乐业,人民将丰收的橘柚包好进贡。

③四载:

传说中大禹治水时用的四种交通工具:

水行乘舟,陆行乘车,山行乘棵,泥行乘橇。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点明禹庙所处的位置和周边景观,衬托出禹庙古老苍劲、庄严肃穆的特点。

B.颔联中的橘柚和龙蛇,既为荒庭和古屋增添了生机活力,也暗含对大禹的赞叹。

C.颈联用字精准,“嘘”字写出云气之轻柔舒卷,“走”字写出江涛之轰鸣远播。

D.尾联赞美大禹能未卜先知,且不辞辛苦,四处奔波,疏通长江,开凿三巴地区。

2.元代方回评本诗说:

“凡唐人祠庙诗,皆不能出老杜此等局段之外。

二诗(指《禹庙》《重过昭陵》)盖绝唱也。

”请你从内容和谋篇布局上,谈谈对上述评论的理解,结合具体诗句简要阐释。

 

五、杜甫《禹庙》【答案】

1.D【解析】D.“尾联赞美大禹能未卜先知”错误,“早知”二字,并不是指大禹,而是指作者。

这句诗的意思是:

我早就听说大禹乘四载到处奔波,疏通长江,凿通三巴的英雄事迹,今日眼观他的成就,享受着他创造的三峡美景,越发佩服他的伟大。

2.①内容上,本诗既有对祠庙周围的描写,也有对祠庙形貌描绘,还有对大禹功德的歌颂,涵盖了祠庙诗应有的主要内容;②结构上,本诗符合律诗起承转合的结构。

首联以禹庙周围景色起,颔联以庙内景色承,颈联转向禹庙之外的江山壮美,尾联以大禹功绩收束全诗。

章法严谨,与祠庙诗常有的庄严气象相契合。

【解析】

首先理解评价语。

“凡唐人祠庙诗,皆不能出老杜此等局段之外”是说杜甫的这首诗歌涵盖了唐人祠庙诗的内容;“盖绝唱也”是说这首诗歌达到的高度。

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和谋篇布局来分析。

从内容来看,诗人主要是写了庙外庙内的所见,然后由内及外写到大江,这一切又都涉及到大禹的历史伟绩,所以这首诗歌在内容上涵盖了祠庙诗歌应该有的内容。

从结构来看,这首诗歌是律诗,律诗八句四联,讲究起承转合。

这首诗歌由禹苗周围景色起,首联点明禹庙的位置与周边的景观,禹庙坐落在寂寞的山中,萧瑟的秋风、落日的余晖使禹庙在寂寞外更添荒凉;颔联写庙内之景,这是承,庙内是“荒庭”和“古屋”。

颈联则是转,由庙内转向庙外长江,尾联则是合,诗人走出禹庙,伫立崖头,遥望三峡,诗人因大禹的伟大和景观的壮丽所引发的豪迈之情已到极致,于是逼出尾联的一声赞叹:

早就听说大禹乘四载到处奔波,疏通长江,凿通三巴的英雄事迹,今日眼观他的成就,享受着他创造的三峡美景,越发佩服他的伟大。

结构上章法严谨。

【注释】

禹庙:

指建在忠州临江县(今四川省忠县)临江山崖上的大禹庙。

落日斜:

形容落日斜照的样子。

桔柚:

典出《尚书·禹贡》,禹治洪水后,人民安居乐业,东南岛夷之民也将丰收的桔柚包好进贡。

龙蛇:

指壁上所画大禹驱赶龙蛇治水的故事。

青壁:

空旷的墙壁。

嘘青壁一作生虚壁。

江:

指禹庙所在山崖下的长江。

四载:

传说中大禹治水时用的四种交通工具:

水行乘舟,陆行乘车,山行乘棵(登山的用具),泥行乘橇(形如船而短小,两头微翘,人可踏其上而行泥上)。

三巴:

东汉末年刘璋分蜀地为巴东郡、巴郡、巴西郡。

传说此地原为大泽,禹疏凿三峡,排尽大水,始成陆地。

【译文】大禹庙坐落于空寂的山谷中,秋风萧瑟冷清,残阳斜照在大殿上。

荒芜的庭院里树上挂满了橘子和柚子,古屋的墙壁上还残留着龙与蛇的画像。

大禹当年开凿的石壁上云雾缭绕,波涛声阵阵传来,江水沿着白沙之道向东奔流。

早就听说大禹乘着四种交通工具治理水患,开凿石壁,疏通水道,使长江之水顺河流入大海。

【赏析】

唐代宗永泰元年(765),杜甫出蜀东下,途经忠州,特地前去观览大禹古庙。

首联巧妙地点出了游览的地点和时令。

秋风萧瑟之时,诗人前去游览大禹庙,他举目远眺,只见四周群山环抱,草木幽深,而大禹庙就坐落在这空旷寂静的山谷中,残阳正好斜照在大殿之上。

颔联移步换景,由远及近地描写了庙宇内部的景色。

大禹庙因位于深山之中,常年

  无人照管,故而房舍残破,杂草丛生,显得荒凉而又冷清。

庭院的橘子树和柚子树上挂满了果实,致使树枝低垂,好像要被压垮似的。

古庙的墙壁上残留着龙和蛇的图像,依稀可辨。

颈联描写大禹庙周围的环境和氛围。

天空的浮云在夕阳的映照下变幻着身姿,大禹当年开凿的石壁上云雾缭绕,波涛之声从远处阵阵传来,江水沿着白沙道向东奔流。

此联采用拟人的手法,用“嘘”、“走”二字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活力,形象逼真,气势不凡,增强了全诗的艺术感染力。

尾联借景抒情,点破本诗的题旨。

  本诗语言凝练,意境深邃。

诗人通过远望近观的视角转换,采用虚实结合、拟人传神等手法,收到了情景交融、韵味悠长的艺术效果,讴歌了大禹治水泽被万代的丰功伟绩,同时也将缅怀英雄、爱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抒发了出来。

  杜甫写的禹庙,建在忠州(治所在今四川忠县)临江的山崖上。

杜甫在代宗永泰元年(765)出蜀东下,途经忠州时,参谒了这座古庙。

“禹庙空山里,秋风落日斜。

”开门见山,起笔便令人森然、肃然。

山是“空”的,可见荒凉;加以秋风瑟瑟,气氛更觉萧森。

但山空,那古庙就更显得巍然独峙;加以晚霞的涂染,格外鲜明庄严,令人肃然而生敬意。

诗人正是怀着这种心情登山入庙的。

“荒庭垂桔柚,古屋画龙蛇。

”庙内,庭院荒芜,房屋古旧,一“荒”二“古”,不免使人感到凄凉、冷落。

但诗人却观察到另一番景象:

庭中桔柚硕果垂枝,壁上古画神龙舞爪。

桔柚和龙蛇,给荒庭古屋带来一片生气和动感。

“垂桔柚”、“画龙蛇”,既是眼前实景,又暗含着歌颂大禹的典故。

据《尚书。

禹贡》载,禹治洪水后,九州人民得以安居生产,远居东南的“岛夷”之民也“厥包桔柚”——把丰收的桔柚包裹好进贡给禹。

又传说,禹“驱龙蛇而放菹(泽中有水草处)”,使龙蛇也有所归宿,不再兴风作浪(见《孟子。

滕文公》)。

这两个典故正好配合着眼前景物,由景物显示出来;景与典,化为一体,使人不觉诗人是在用典。

前人称赞这两句“用事入化”,是“老杜千古绝技”(《诗薮。

内篇》卷四)。

这样用典的好处是,对于看出它是用典的,固然更觉意味深浓,为古代英雄的业绩所鼓舞;即使看不出它是用典,也同样可以欣赏这古色古香、富有生气的古庙景物,从中领会诗人豪迈的感情。

  五、六两句写庙外之景:

“云气嘘青壁,江声走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生产经营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