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湖南省娄底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46677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66.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湖南省娄底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解析湖南省娄底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解析湖南省娄底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解析湖南省娄底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解析湖南省娄底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解析湖南省娄底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x

《解析湖南省娄底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析湖南省娄底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解析湖南省娄底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x

解析湖南省娄底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湖南省娄底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

湘教版必修三必修3、选修3、世界地理。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图示甲港口在海运中地位重要,是南部区域主要的经济支柱。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甲港口运输发达,其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

A.经济腹地B.地形

C.地理位置D.港阔水深

2.7月份自西向东行驶的轮船途经乙海域时

A.顺风顺水B.逆风逆水

C.顺水逆风D.顺风逆水

3.南半球冬季,图示甲、乙、丙、丁四处中

A.甲处可见极光B.乙处风平浪静

C.丙处渔船穿梭D.丁处草木葱绿

【答案】1.C2.D3.C

本题以非洲南端为背景,设置三道试题,涉及交通区位、大气环流、洋流及其地理意义、自然带分布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分析能力。

【1题详解】

甲港口位于非洲南端的好望角附近,从欧洲沿非洲西海岸绕过好望角通往远东、太平洋的航线经过这里,优越的地理位置是甲港口运输发达的最重要因素。

故选C。

【2题详解】

乙海域位于30°S~40°S之间,7月份气压带和风带位置偏北,该海域受西风带影响,盛行西风,自西向东行驶的轮船途经乙海域时,顺风;乙海域有厄加勒斯暖流流经,自西向东行驶的轮船途经乙海域时逆水。

故选D。

【3题详解】

极光出现在极地地区,甲地远离极地,不可见到极光;冬季时,乙处受盛行西风影响,风大浪高;丙处受东南信风(离岸风)的影响,形成上升流,底层营养元素上泛,表层海水浮游生物繁盛,吸引大批鱼群来此,形成渔场,因此可能出现渔船穿梭;丁处为热带草原气候区,冬季为干季,草木枯黄。

故选C。

在地图上取消陆地和海洋,仅画出人类密集地区,面积较大的人类密集区称为人类大陆。

读世界人类大陆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4.人口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原因是

A.陆地面积大B.寒带面积小

C.昼长时间长D.洋流影响大

5.图中①〜④地区成为人口密集区的共同原因是

A.高原地形B.经济发达

C.气候适宜D.临海环境

【答案】4.A5.C

【分析】

本题组以“人类大陆”分布为背景,设置两道试题,涉及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区域特征的了解程度,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4题详解】

世界居民生活在陆地上,大多数居民依靠陆地上的资源生存,因此陆地面积越大,适宜生活和居住的地区可能就越多,分布的人口可能就越多。

全球陆地的67%集中在北半球,这是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最重要的原因,选项A符合题意。

忽略海陆分布的情况下,南、北半球寒带面积是相等的;昼长时间南、北半球相似;南、北半球洋流分布基本对称,因此,选项B、C、D不符合题意。

【5题详解】

图中①表示东亚地区、②表示南亚地区、③为欧洲、④表示北美东北部,前两者人口密集的原因主要是自然条件优越和开发历史悠久,后两者人口密集的原因主要是自然条件优越和经济发展水平高,因此四个地区共同原因是自然条件优越,其中气候温暖湿润是最重要的自然条件,选项C符合题意。

人口密集区大多以平原为主;东亚和南亚经济欠发达;许多离海较远的内陆地区人口也较密集,因此选项A、B、D不符合题意。

【点睛】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

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和开发时间长短。

恒河三角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三角洲,江心洲是河流带来的泥沙在江河中沉积而成的沙洲。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恒河三角洲

A.面积狭小,人口和城市较少

B.地势低洼,洪涝灾害严重

C.水系较少,河网密度较小

D.河流含沙量大,易出现洪积扇

7.恒河三角洲地区的江心洲面积最小的时期是

A.1月至6月B.5月至10月

C.7月至12月D.11月至次年4月

8.江心洲作为江河中一种特殊的地貌,下列措施符合现代江心洲开发利用方向的是

①以大规模发展钢铁产业为主导方向

②建设环洲湿地公园,发展旅游业

③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等绿色出行方式

④利用土地廉价的优势,建设商品粮基地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答案】6.B7.B8.C

本题组以开恒河三角洲为背景,设置三道试题,涉及三角洲的地理特征、三角洲面积的变化、江心洲的开发方向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地理问题的分析能力。

【6题详解】

恒河三角洲因地形、气候、水源等自然条件优越,吸引了大量人口居住,形成了多个城市,因此选项A描述不正确。

恒河三角洲地势低洼,恒河径流量季节变化大,汛期时水位高,很容易在三角洲低洼地形成洪涝,选项B描述正确。

恒河三角洲河汊纵横,河网密度大,选项C描述不正确。

洪积扇一般出现在河流出山口,因此选项D描述不正确。

【7题详解】

河水水位变化直接影响江心洲的面积变化。

恒河流域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每年6~9月为雨季,河水雨水补给量大,且高山冰雪融水补给量也较大,此季节径流水位最高,江心洲较低部分被淹,面积最小。

故选B。

【8题详解】

江心洲是河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江心洲的变化直接影响着河流生态,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进行开发,是现代开发理念。

在江心洲大规模发展钢铁产业和建设商品粮基地,会破坏生态环境,且易受洪涝灾害,排除①④;建设环洲湿地公园发展旅游业和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等绿色出行方式,保护了生态环境,又充分利用了江心洲的空间资源,符合现代开发利用方向,②③正确。

故选C。

英国工农业发达,专业化程度高。

读英国局部地区农业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9.造成图中东西部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B.季风

C.洋流D.高气压

10.对英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小的自然灾害是

A.低温冻害B.大风天气

C.暴雪天气D.旱涝灾害

11.导致英国东西方向农业类型差异的自然因素是

A.天气和降水B.气压带和风带

C.农业经营习惯D.海陆位置

【答案】9.A10.D11.A

本题组以英国农业分布为背景,设置三道试题,涉及影响降水

因素、自然灾害、农业区位、区域特征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生对地理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

【9题详解】

根据英国的地理位置可以判断,终年盛行西风,温暖湿润的西风给英国带来丰富的降水,由于英国中部多山地,西部为西风的迎风坡,东部为背风坡,降水量西部比东部多,因此选项A符合题意。

【10题详解】

由于英国纬度较高,受到温带气旋和强冷锋天气侵袭的可能性较大,从而引发低温冻害、大风天气和暴雪天气等天气灾害,因此排除选项A、B、C。

由于英国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降水的季节变化较小,因此引发旱涝等气候灾害的可能性较小,因此选项D符合题意。

【11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英国西部以畜牧业为主,东部多种植业。

英国西部降水较多,晴天较少,光照较弱,不适合粮食作物成熟,适合牧草生长,因此以畜牧业为主。

东部为西风背风坡,降水较少,晴天多,光照充足,夏季热量条件较好,适合小麦种植,形成种植业区,选项A符合题意。

东西部均位于西风带,受西风影响,选项B不符合题意。

农业经营习惯不属于自然因素,选项C不符合题意。

由英国陆地面积小,东西部均临近海洋,因此选项D不符合题意。

区域是人们在地理钚境差异性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和面积。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下列区域具有明确界线的是

A.温带落叶阔林带B.渭河平原

C.湿润区D.上海市

13.我国四大经济地区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明落后于东部地区,有自然因素,也有人文因素,其中自然因素主要是

A.地形、土壤B.气候、水文

C.地形、气候D.土壤、水文

【答案】12.D13.C

本题组从区域界线、区域差异角度设置两道试题,考查学生对相关区域特征的了解程度。

【12题详解】

区域有明确界线的一般是行政区划,D正确,自然区边界地区的自然要素特征变化往往具有过渡性,一般不会出现突变,因此自然区边界往往是不明确的。

故选D。

【13题详解】

我国西部地区多山地高原,地势起伏大,许多地区降水较少,导致种植业等产业的自然条件较差,交通不便,对外联系不便,从而导致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而东部地区多平原、丘陵,气候湿润,发展多种产业的自然条件优越,对内对外联系便利,从而导致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因此导致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东部地区的自然因素是地形和气候,C正确。

选项中的土壤、水文差异,是在地形和气候差异背景下产生的,不是主要因素。

故选C。

读我国某区域图,完成下面小题。

14.甲地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草地退化B.次生盐渍化

C.水土流失D.围湖造田

15.针对甲处突出的生态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是

A.合理放牧B.退耕还湿

C.禁止樵采D.合理用水

16.监测乙处荒漠化范围变化可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RSB.GIS

C.GPSD.数字地球

【答案】14.B15.D16.A

本题组以我国河套地区以背景,设置三道试题,涉及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区域特征、地理信息技术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

掌握程度,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14题详解】

甲地为宁夏平原,因贺兰山对风沙的阻挡、黄河水源滋润等原因,草原退化不是当地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排除选项A。

宁夏平原降水少、夏半年蒸发强,地势平坦,大水漫灌使地下水位偏高,容易出现次生盐渍化,因此选项B符合题意。

平原地形,径流流速较慢,水土流失不严重,排除选项C。

当地大型湖泊较少,围湖造田现象不是当地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排除D选项。

【15题详解】

从上题判断可知,当地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次生盐渍化,次生盐渍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是不合理灌溉,因此选项D符合题意。

合理放牧、退耕还湿、禁止樵采等措施与次生盐渍化治理关系不大,因此排除选项A、B、C。

【16题详解】

荒漠化地区与非荒漠化地区因植被覆盖度不同,反射和发射

电磁波不同,可以通过遥感技术(RS)进行监测,因此选项A符合题意。

清代初期,洞庭湖面积约6000km2,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

到20世纪末,面积仅剩下2625km2。

“洪水一大片,枯水几条线”是对洞庭湖现状的真实写照。

下图示意洞庭湖水系变迁。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7.洞庭湖湿地重要的生态价值主要表现在

①提供丰富的农产品

②维持生物多样性

③调蓄洪水,减轻旱灾

④发展水上运输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18.从清代初期到20世纪末,导致洞庭湖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①围湖造田②季风降水不稳定

③长江入湖水量骤减④入湖泥沙淤积

A.②③B.①④C.①③D.②④

19.下列人类活动方式中有利于改善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的是

A.上游滥砍滥伐森休

B.湖区工业排污

C.冬季开展渔业捕捞

D.退耕还湖还湿

【答案】17.C18.B19.D

本题组以洞庭湖的面积变化为背景,设置三道试题,涉及湿地的价值、湿地面积变化的原因、湿地的治理措施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生对地理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

【17题详解】

题中各选项均为洞庭湖的重要价值,但题目要求指出洞庭湖的“生态价值”,选项①④属于洞庭湖的经济价值,选项②③属于生态价值,因此选项C符合题意。

【18题详解】

导致洞庭湖面积缩小的主要原因是长江和洞庭湖各支流带来大量泥沙淤积和人类活动通过围湖造田占用,①④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