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孔旋流反应池功能性计算.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939877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4.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穿孔旋流反应池功能性计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穿孔旋流反应池功能性计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穿孔旋流反应池功能性计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穿孔旋流反应池功能性计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穿孔旋流反应池功能性计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穿孔旋流反应池功能性计算.docx

《穿孔旋流反应池功能性计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穿孔旋流反应池功能性计算.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穿孔旋流反应池功能性计算.docx

穿孔旋流反应池功能性计算

穿孔旋流反应池

由若干方格(大于6格)组成,各格之间隔墙上沿池壁开孔,孔口上、下交错布置,水流沿池壁切线方向进入后形成旋流。

孔口起端流速0.6~1.0m/s,末端0.2~0.3/s,时间

P=Σ—ριω3(r24-r14)

P-每根旋转轴全部浆板所耗功率,W

n-同一旋转半径上浆板数

CD-阻力系数,CD=1.1

ω-旋转角速度,rad/s

r2r1-浆板外缘、内缘旋转半径,m

T=15~25min。

(1)适用条件:

水量变化较小的中,小水厂。

其特点是构造简单,造价较低和施工方便。

缺点是水量变动较大时,效果不能保证,且各格的竖向流速低,底部可能会积泥,可与平流式沉淀池或斜管沉淀池合建。

(2)设计要求:

穿孔旋流絮凝池的絮凝时间宜为15~25min。

进口处流速:

0.6~1.0m/s

出口处流速:

0.2~0.3m/s每格孔口应上下交错布置,穿孔旋流絮凝池每组絮凝池分格数不宜少于6。

(3)各格直径约150~200mm的穿孔排泥管,以便排泥和清洗。

(4)每格进、出水孔应靠近池壁布置,下孔应在积泥面以上,上孔应在最高水位以下0.05~0.1m,孔口高度可取为宽度的2倍或1.5倍。

(5)孔口水头损失:

4Q

——

πv

喷咀直径:

d=

h=ξ—v:

进水管出口或孔口流速,m/s

ξ:

局部阻力系数,进水管出口

ξ=1.0,孔口处ξ=1.06

h喷嘴=-—=0.92—=0.06v2

例题:

设计水量:

60m3/h,水厂自用水7%

t

(6)每格孔口流速:

T

V22

V12

v=v1+v2-v21+(—-1)—

t:

反应经历的时间;

T:

反应总时间;

v1、v2:

进、出口流速

注意:

共n格,第一格t为—,第二格t为—,…

进水管管径为200mm,为跌水混合,跌落高度0.8m,混合槽0.6m反应池型式为穿孔旋流反应池,分格数为6,絮凝时间T=20min,进口流速v1=1m/s(dg=150mm),出口流速v2=0.2m/s。

絮凝池的平面尺寸为:

QT60×1.07×20

有效容积:

W=—=——————=21.4m3

6060

单池容积:

W′=—=3.567≈3.6m3

池有效水深为H′=2.5m

测单池面积为:

f=—=—=1.44m2

单格为正方形,边长为1.2m

超高h=0.3m

污泥斗底为棱行,斗底平面为一正方形,边长0.2m,斗高h3=0.7m,则絮凝池总高度为:

H=h1+h2+h3=0.3+2.5+0.7=3.5m

2、孔口尺寸

(1)孔口布置

上部孔口顶距池顶0.5m;下部孔口孔底距池顶2.4m。

进水管在第一格池子的上部,孔口上、下对角交错布置。

(2)孔口流速

t′2

T

V22

V12

v=v1+v2-v21+(—-1)—

t′2

T

V22

V12

=v1+v2-v21+(—-1)—

nt

t′

0.04

1

=1.0+0.2-0.21+(—-1)—

nt

t′

=1.2-0.21+24×—

第一格至第二格孔口流速t′=t

6

1

V1-2=1.2-1+24×—=1.2-0.25=0.753m/s

第二格至第三格孔口流速t′=2t

同理可得:

V3-4=0.479m/s

V4-5=0.375m/s

V5-6=0.283m/s

(3)孔口过水面积

ƒ1-2=——=———=0.236m2

ƒ2-3=——=———=0.0297m2

ƒ3-4=——=———=0.0372m2

ƒ5-6=——=———=0.0659m2

ƒ出口=——=———=0.089m2

3、孔口尺寸

孔口高宽比为2,则各孔口尺寸为(宽×高)

一、二格间孔口:

110×220

二、三格间孔口:

120×240

四格间孔口:

140×280

三、五格间孔口:

150×300

四、六格间孔口:

180×360

出口格间孔口:

210×420

故各孔口实际面积为:

ƒ1-2′=0.11×0.22=0.0242m2

ƒ2-3′=0.12×0.24=0.0288m2

ƒ3-4′=0.14×0.28=0.0392m2

ƒ4-5′=0.15×0.3=0.045m2

ƒ5-6′=0.18×0.36=0.0648m2

ƒ出口=0.21×0.42=0.0882m2

各孔口实际流速为:

Q0.0178

V1-2=——=————=0.7355m/s

ƒ1-2′0.0212

V2-3′=0.618m/s

V3-4′=0.454m/s

V4-5′=0.396m/s

V5-6′=0.275m/s

V2′=0.202m/s

4)水头损失

沿程水头损失忽略不计

h=ξ—

12

∴h进水管=1.0×———=0.051m

2×9.81

 

0.6182

h1-2=1.06×———=0.029m

2×9.81

h2-3=0.021m

h3-4=0.011m

h4-5=0.008m

h5-6=0.004

h出口=0.002m

∴Σh0.051+0.029+0.021+0.011+0.008+0.004+0.002=0.126m

计算结果列于下表:

孔口位置

絮凝历时t

(min)

孔口流速

m/s

孔口面积

m2

孔口尺寸

mm

实际孔

口面积

实际速度v

m/s

水头损失h

m

进口处

0

1.00

0.0178

Dg=150

0.0177

1.00

0.051

一、二格间

T/6=3.33

0.753

0.0236

110×220

0.0242

0.735

0.029

二、三格间

2T/6=6.67

0.6

0.0297

120×240

0.0288

0.618

0.021

三、四格间

3T/6=10.00

0.479

0.0372

140×280

0.0392

0.454

0.011

四、五格间

4T/6=13.33

0.375

0.0475

150×300

0.045

0..396

0.008

五、六格间

5T/6=16.67

0.283

0.0629

180×360

0.0648

0.275

0.004

出口

T=20.00

0.2

0.089

210×420

0.0882

0.202

0.002

Σh=0.126

3、GT值

水温t=20℃计,μ=0.1020×10-3kg.s/m2

GT=32.08×60×20=38496(104-105之间)

Rh1000×0.126

4、排泥管G=——=————————=32.08(S-1)

60μT60×0.1020×103×20

dg=10mm

反应池出水经配水槽配水花墙进入斜管沉淀池。

反应池与沉淀池合建。

由多格竖井串联而成,每年竖井安装若干层网格或栅条。

各竖井之间的隔墙上,上、下交错开孔。

每个竖井网格数逐渐减少。

一般分3段控制。

前段:

密网、密栅

中段:

疏网、疏栅

末段:

不安装网、栅

(1)适用条件:

1)原水水温4.0~34.0℃,浊度25~2500度。

2)中,小型水厂。

3)适用于亲建也可用于旧池改造。

(2)设计要求

1)t:

10—150min。

2)一般分成6~18格,小型水厂不宜大于9格,分成三段,一、二段均为2.5~4.0min。

三段:

3.0~4.0min。

3)网可或栅条数前段多,中段少,末段可不放。

上下两层间距为60~70cm。

农村水厂可适当减少。

4)每格的竖向流速,前段和中段:

0.12~0.14m/s,末段:

0.1~0.14m/s

5)网格或栅条的外框尺寸等于每个池的净尺寸,前段栅条缝隙50mm,或网格孔眼为80×80mm,中段分别为80mm×80mm和100×100mm。

6)孔口交错布置,前段流速0.3~0.2m/s,中段0.2~0.15m/s,末段0.1~0.14m/s,孔口应处于淹没状态。

7)网孔或栅孔流速,前段0.25~0.30m/s,中段0.22~0.25m/s。

8)穿孔或单斗底排泥。

9)网格或栅条可用木料,扁钢、钢筋混凝土预制件等。

(12)G值

ρgh

G=——

μt1

当T=20℃时,μ=1×10-3Pa·s

1000×9.81×0.126

第一段  G1=———————=72.8(S-1)

1×10-3×231.14

1000×9.81×0.051

第二段  G2=———————=46.5(S-1)

1×10-3×231.14

1000×9.81×0.01

第三段  G3=———————=20.6(S-1)

1×10-3×231.14

Σ

——ρgh1000×9.81×0.01

  G平=————=——————=89.09(S-1)

μt1×10-3×231.14

例题:

1、已知条件

设计水量Q=60m3/h(包括水厂自用水量)

平流式沉淀池组数n=1

排泥管兼放空管,其直接采用最小直径d=150mm

长宽比L:

B=12>4

长深比L:

H=15>10

2、设计计算

(1)沉淀池的设计水量Q

60

Q=——=0.017(m3/s)

3600

(2)池体尺寸

0.7BLH00.5

根据放空管直径公式d=————,以及已知条件L:

B=12,

t

L:

H=15,可计算出L

LL

0.7—L(—+0.1)0.5

1215

d=—————————

t

式中H0—池内平均水深,m,此处为H+0.1m;

t—放空时间,s,此处按0.35h计

由以上可得

①池长L=20.00m,取L=20.1m

②池宽B=20.1/12=1.68m,取B=1.7m

③池深H=20.1/15=1.34,取H=1.3m

(4)沉淀池容积W

W=B×L×H=1.7×20.1×1.3=44.4(m3)

(5)停留时间t

Wn44.4×1

t=—=———=0.74(h)

Q60

(6)池内平均水平流速V

L20.1

V=——=————=7.5(mm/s)

3.6t3.6×0.74

(7)进水穿孔墙

①沉淀池进口处用砖砌穿孔墙布水,墙长2.0m,墙高1.5m(有效水深1.4m,超高0.2m)。

②穿孔墙空洞总面积Ω

孔洞处流速采用V0=0.008m/s,则

Q60

Ω=——=————=0.21(m2)

3600V03600×0.08

③孔洞个数N

孔洞形状采用矩形,尺寸为15cm×18cm,则

Ω0.21

N=————=————=7.78≈8(个)

0.15×0.180.15×0.18

(8)出水渠

①采用薄壁堰出水,堰口应保持水平。

②出水渠宽度采用0.18m,则渠内水深

q2Q1

h=1.733—=1.733(——)2——

gb23600ngb2

601

=1.733(———)2————

3600×19.81×0.182

=0.17(m)

为保证自由溢水,出水渠的超高定为0.1m,则渠道深度为0.28m。

(9)排泥设施

由于水量较小,采用穿孔排泥,V形槽边与水平成53°,共设10个槽,槽高80cm,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