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一中届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78989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95.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安一中届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吉安一中届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吉安一中届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吉安一中届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吉安一中届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吉安一中届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吉安一中届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安一中届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吉安一中届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吉安一中届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江西省吉安一中2012-2013学年度下学期高三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A.嗔怒/瞠目沆瀣/巷道诘屈聱牙/仓颉造字

B.下乘/乘势裙裾/倨傲阴差阳错/差强人意

C.妃嫔/颦蹙火钵/剥啄所向披靡/无法消弭

D.羞赧/呢喃布衾/倾倒纡尊降贵/长吁短叹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镂刻青一色幅原辽阔莫明其妙

B.攻讦开场白作壁上观钟灵毓秀

C.遏制西洋景皇天后土凭心而论

D.蕃篱故纸堆首善之区网开一面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周星驰_________四年之后执导的喜剧片《西游》自公映以来,票房一路势如破竹,大年初一即__________7685万元,在2月14日情人节当日票房更是高达1.22亿元,刷新中国影史单日票房纪录。

2012年年末曾因《一九四二》票房不佳导致股价跌停的华谊,___________在蛇年春节凭借影片《西游》__________。

A.潜伏收获终于力挽狂澜B.蛰伏斩获终于扬眉吐气

C.蛰伏斩获最终力挽狂澜D.潜伏收获最终扬眉吐气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这一歌唱组合独立创作的高品质词曲以及演唱中表现出的音乐天分和文化素养,很难让人相信这是平均年龄仅20岁的作品。

B.当学校宣布我们的课外科研小组成立并交给我们任务的时候,我们大家有既光荣又愉快的感觉是很难形容的。

C.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表明我国已经具备独立建成以研制、发射、跟踪、测控、回收为主的航天工程体系的能力。

D.水资源短缺严重制约着我国西部广大地区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的发展,能否做好水的开源节流工作是西部大开发成功的关键之一。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网络带给人们方便、快捷获取信息的同时,也由于其资源的繁杂性给读者带来了筛选信息的繁琐。

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

①把实体馆藏服务与虚拟馆藏服务模式相结合。

②读者对网络信息的需求不光是多,而是精、好。

③要注重书目情报服务的时效性,在更短的时间内为用户推荐最权威、最有用的信息,节约用户的时间和精力。

④图书馆应适应网络环境下读者需求,对图书馆资源在网络上进行深层次加工,使之精品化、个性化、特色化。

⑤这样既丰富了图书馆服务的内容,又强化了图书馆馆员服务的能力。

A.②④①③⑤  B.②④③①⑤C.④②③①⑤    D.②④⑤③①

[]6.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明,正确的一项是

A.在《红楼梦》中,大观园成立了—个诗社——怡红社,其成员有稻香老农李纨、潇湘妃子黛玉、蘅芜君宝钗、怡红公子宝玉、蕉下客探春、菱洲迎春、藕榭惜春。

B.许攸向袁绍献计攻许昌,袁绍不听,致使许攸投奔曹操。

曹操用许攸之计,烧毁袁绍积于乌巢的军粮锱重,大败袁绍。

(《三国演义》)

C.六十多岁的冯乐山要娶鸣凤做姨太太。

鸣凤与觉民深深相爱,但高老太爷的决定谁也不敢反对。

出嫁前夜,鸣凤向觉民求救失败后投湖自尽。

(《家》)

D.高里昂出身寒微,疼爱女儿,以每人70万法郎的陪嫁将她们嫁给了贵族子弟。

两个女儿在榨尽了他的钱财后,不再与他来往,到死也只有大女儿来参加他的葬礼。

(《高老头》)

二、(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陶瓷艺术与文学艺术

从艺术种类来说,陶瓷艺术与文学分属不同的艺术种类。

前者为空间艺术,后者为时间艺术;前者为造型艺术,后者为语言艺术。

陶瓷艺术与文学艺术的结缘,源于何时,已无从考证。

但有一点非常相似:

文学起源于劳动,起源于不自觉的口头文学,具有相当浓厚的再现风格,文学的内容与劳动的内容密切相关。

陶瓷雕塑经历了写实这样一个阶段。

那些陶塑动物的造型,与活生生的动物逼真无二,是纯写实的,是先民实际生活的再现。

正如人们不能否认原始文学的审美一样,同样不能否认这些写实性的陶塑作品的审美意义和审美价值。

我想,它们不仅是先民生活的一种反映,也是先民审美意识的—种形象见证,是文明发展轨迹中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

陶瓷雕塑艺术和文学艺术,尽管分属不同的艺术种类,但在其审美本质上是共同:

通过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生活,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

景德镇称不上文学之城,但却是无可争辩的陶瓷之城,是名副其实的千年瓷都。

尽管这样,景德镇的陶瓷艺术家们,包括陶瓷雕塑艺术家,用智慧灵巧的双手,用泥土和火,把瓷都景德镇营造成为一个中国文学之城。

在这里《三国演义》的烽火连天,《水浒传》的义旗招展,《西游记》的漫漫征途,《红楼梦》的悲欢离合,都在陶瓷艺术家们手中得到了形象生动的再现。

文学艺术,不仅为陶瓷艺术提供了素材,而且在艺术形象的塑造上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陶瓷艺术形象的塑造,不是如实地复制文学艺术形象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创造出一个高度集中、高度凝练的艺术形象,使观赏者感觉到既像是自己感觉中的文学形象,同时又感觉到这是一个新的艺术创造。

文学是时间艺术,雕塑是一种造型艺术,具有可触、可摸、可视的特性;文学长于叙事,长于展示文学形象的产生、变化和发展过程,而陶瓷表现的只是一个瞬间性的艺术形象,它不能告诉人们为什么是这样,它只能告诉人们只能是这样。

要用陶瓷艺术手段,塑造一个文学题材的艺术形象,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尤其是大型组雕、群雕,其难度之大,就可想而知。

但是,陶瓷艺术家们,不仅在塑造单个的形象上获得了成功,而且在组雕、雕群的塑造上同样取得了令世人泪目的艺术成就。

曾山东的《孙悟空大战众天神》、李恭坤《三国演义》等,都是有代表性的取材于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塑造。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水浒108将》大型人物群雕艺术形象的塑造所取得的高度艺术成就。

[]7.下列对陶瓷雕塑艺术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陶瓷雕塑是纯写实的艺术,具有很高的审美意义和审美价值。

B.陶瓷雕刻艺术和文学艺术分属不同的艺术种类,而在审美本质上却有许多相同之处。

C.陶瓷雕刻艺术是一种造型艺术,虽然表现的只是一个瞬间性的形象,却具有很强的直观性。

D.在陶瓷雕塑中,组雕、雕群的塑造上,取得了令世人注目的艺术成就,但与单个形象的塑造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8.关于陶瓷艺术与文学二者的关系,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陶瓷艺术是空间和造型艺术,文学则是时间和语言艺术。

B.陶瓷艺术与文学的结缘起于何时虽无从考证,但它们均来源于民间,与先民的劳动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C.文学艺术为陶瓷艺术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并为其艺术形象的塑造提供了许多启发。

D.文学长于叙事,其展示的是形象产生、变化和发展的过程,而陶瓷表现的只是一个固定的死板的艺术。

[]9.下列表达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景德镇是一个著名瓷都,更是一个典型的中国文学之城。

B.文学名著中的所有艺术形象都能够在陶瓷雕塑艺术中得以完美再现。

C.陶瓷艺术形象的塑造,需要在如实复制文学艺术形象的基础上,进一步升华提炼与完善。

D.《水浒108将》大型人物群雕艺术彰显了陶瓷艺术手段的无穷魅力。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秃秃记

曾巩

秃秃,高密孙齐儿也。

齐明法,得嘉州司法。

先娶杜氏,留高密。

更绐娶周氏,与抵蜀。

罢归,周氏恚齐绐,告县。

齐赀谢得释。

授歙州休宁县尉,与杜氏俱迎之官,再期,得告归。

周氏复恚,求绝,齐急曰:

“为若出杜氏。

”祝发以誓。

周氏可之。

齐独之休宁,得娼陈氏,又纳之。

代受抚州司法,归间周氏,不复见,使人窃取其所产子,合杜氏、陈氏,载之抚州。

明道二年正月至,是月,周氏亦与其弟来,欲入据其署,吏遮以告齐。

齐在宝应佛寺受租米,趋归,捽①挽置庑下,出伪券曰:

“若佣也,何敢尔!

”辨于州,不直。

周氏诉于江西转运使,不听。

久之,以布衣书里姓联诉事,行道上乞食。

萧贯守饶州,驰告贯。

饶州,江东也,不当受诉。

贯受不拒,转运使始遣吏祝应言为复。

周氏引产子为据,齐惧子见事得,即送匿旁方政舍。

又惧,则收以归,扼其喉,不死。

陈氏从旁引儿足,倒持之,抑其首瓮水中乃死,秃秃也。

召役者邓旺,穿寝后垣下为坎,深四尺,瘗②其中,生五岁云。

狱上更赦,犹停齐官,徙濠州,八月也。

庆历三年十月二十二日,司法张彦博改作寝庐,治地得坎中死儿,验问知状者,小吏熊简对如此。

又召邓旺诘之,合狱辞,留州者皆是,惟杀秃秃状盖不见。

与予言而悲之,遂以棺服敛之,设酒脯奠焉。

以钱与浮图人升伦,买砖为圹③,城南五里张氏林下瘗之,治地后十日也。

呜呼!

入固择于禽兽夷狄也。

禽兽夷狄于其配合孕养,知不相祸也,相祸则其类绝也久矣。

如齐何议焉?

买石刻其事,纳之圹中,以慰秃秃,且有警也。

事始末,惟杜氏一无忌言。

二十九日,南丰曾巩作。

(选自《唐宋八大家散文》)

【注】①捽(zuó):

揪。

②瘗(yì):

掩埋,埋葬。

③圹(kuàng):

墓穴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更绐娶周氏,与抵蜀绐:

欺诈,哄骗

B.齐急曰:

“为若出杜氏。

”出:

遗弃,休弃

C.若佣也,何敢尔佣:

雇佣

D.人固择于禽兽夷狄也择:

区别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吏遮以告齐申之以孝悌之义

B.齐独之休宁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C.周氏诉于江西转运使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买砖为圹既自以心为形役

[]12.下面全能表现孙齐凶残狡诈的一组是

①先娶杜氏,留高密

②趋归,捽挽置庑下

③使人窃取其所产子

④若佣也,何敢尔

⑤以布衣书里姓联诉事

⑥狱上更赦,犹停齐官,徙濠州

A.①④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②③⑥

第Ⅱ卷(选择题共114分)

四、(28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久之,以布衣书里姓联诉事,行道上乞食。

(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周氏引产子为据,齐惧子见事得,即送匿旁方政舍。

(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禽兽夷狄于其配合孕养,知不相祸也,相祸则其类绝也久矣。

(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8分)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1)本诗第二句中的两个“自”字极富韵味,请结合诗句简析。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全诗,赏析“青山万里一孤舟”一句。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古诗文填空。

(5题限选4题)(8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述而》)

(2)____________,审容膝之易安。

园日涉以成趣,____________。

(《归去来兮辞》)

(3)____________,钟鸣鼎食之家;______________,青雀黄龙之舳。

(《滕王阁序》)

(4)___________,常在床蓐,______________,未尝废离。

(《陈情表》)

(5)______________,侵晓窥檐语。

________________,水面清圆。

(《苏幕遮》)

五、(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大运河——流淌千年的乡愁

熊召政

①莺飞草长的三月,站在黄鹤楼上,想起李白的“烟花三月下扬州”,便忽发奇想,能否雇一条帆船或者画舫,带上弦歌美酒,从胭脂色的波浪上,遇埠则歇,对月而歌,半醉半醒地航行到扬州去呢?

朋友告诉我,偌大长江,再也难找到帆船与画舫了。

再者,扬州不在长江边上,即使雇到船只,也到不了那一片令李白痴迷的城郭。

我这才意识到,千年前的优雅与浪漫,早已是沉湮的古典。

②数年间,因各种机缘,我或者走在京杭大运河已经干涸的河床上,或者在它尚在流淌的河段上看夕阳下的浪影。

淤塞与疏波,开凿与废弃,辉煌与衰落,保护与开发,似乎永远都有着诉说不尽的忧伤,展示不尽的画卷。

站在杭州的拱宸桥上,我希望看到从烟波深处摇来的乌篷船;在无锡城中的清名桥上,我总在想:

为何脚下的流水,再也不能流到幽燕之地去听一听京韵大鼓,洗一洗北国的胭脂?

③崛起于历史,必寂灭于历史。

就像寒山寺禅钟依旧,但客船不再;扬州仍不缺三月的烟花,但迎送游子的布帆,早已消失在水远山重的前朝。

④如果在历史版图上寻找中国古代文明伟大的标志,应首推长城与运河。

它们一个横贯东西,一个牵引南北;一个伴着铁马金戈,一个浸于桨声灯影;一个静态的阳刚,一个动感的阴柔。

但是,在世人的文明谱系里,长城却是要比运河的名气响亮得多。

长城上的雉堞与砖堡,至今仍让世界迷恋;而运河里的船队与波浪,似乎已经退出人们的视线。

⑤难道,那一条流动着繁华与锦绣的人造动脉,只能在屡遭虫蛀的线装书中寻找吗?

河流死去的显著特征便是消失了桨声帆影。

这有点像沙漠上的胡杨,它保留了生长的姿态,但再也不能用绿色哺育大地。

⑥但运河是一部大书,我们在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种环境下阅读它,都会有不同的感慨。

有人问我,可以说“运河文明”这四个字吗?

⑦从隋代开始,这条贯穿了几个庞大王朝的交通动脉,沟通了五大水系,串连起数十座湖泊。

淮安、扬州等繁华的都市也因它而生。

明代,特别是永乐皇帝迁都北京之后,运河达到了全盛,成为大明帝国沟通南北的运输干线。

运输物资的数量与种类不断增加,一条运河供养了帝国的首都与辽阔的北国,中国也因此有一支名叫漕军的高达三十万人的特别军队,因为一条河流而诞生一支军队,或者说一个兵种,这也是运河独有的人文风景。

⑧运河最灿烂的年代在明朝,自朱棣迁都之后,北京便有了第一个汉人士族集团。

作为帝国的统治者,他们将江南的生活习惯与民情风俗带到北京。

为了满足汉人士族的需要,必须有大批江南的物产运到北京。

因此,明代的运河,发挥的效益最大,它的繁忙程度远远超过长江、黄河。

为了增强运输能力,朝廷投入了大量的物力与人力。

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朝代,像明朝那样将运河当成不可替代的生命河。

⑨文明一词,据我理解,是人类某种带有鲜明特色的生存方式…它涵盖了文化、经济、制度、风俗各个方面。

如果以此推断,运河文明的说法是可以成立的。

因为这条地球上最伟大的人造河流,在一千多年的历史中,对中国的经济史、水利史、交通史、城市史、军事史等方面,均有深刻的影响与巨大的改变。

无可否认,运河文明是中华文明体系中的灿烂章节。

⑩运河的急剧衰败是近一个世纪的事。

因为公路、铁路以及航空的诞生,水上交通特别是内河的航运已经日见式微。

曾是农业文明的骄傲忽然间变成了工业文明的弃儿。

当年,从杭州乘船沿运河到北京,少说也得一个多月。

一个月的水上旅行,与帆桨为伍,与鸥鹭相亲,以两岸的风光养眼,以河上的波涛养心,该是多么惬意的乐事啊。

但在今天,每一个人似乎都在日理万机,优哉游哉的生活他们再也无福消受。

生活方式的改变,让运河的诗意退出了我们的心灵。

⑾近几年,一些有识之士大力呼吁抢救运河,并争取将运河申报成世界文明遗产。

一条活生生的运河,竟成了一份遗产。

大凡成为遗产的东西,都是文化的孑遗。

它们不再属于生活,而是属于历史;不再属于享用,而是属于凭吊。

任何时候提到遗产两个字,我就会莫名地生起乡愁。

精神故乡的迷失,让现代的人们乡愁越来越浓。

这乡愁不是怀旧,而是反省。

我真的很想回到六百年前,雇一条客船,从杭州航行到北京。

我知道,这只能是一厢情愿。

(取材于熊召政的同名散文)

16.文章第④段有何作用?

请简要分析。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作者为什么说大运河是“流淌千年的乡愁”?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作者说:

“每一个人似乎都在日理万机,优哉游哉的生活他们再也无福消受。

”请根据文意概括“优哉游哉”是指怎样的生活?

并联系现实,谈谈你对现代人再也无福消受这种生活的体会和思考。

(7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开篇运用联想和想象,描绘了泛舟江上优雅浪漫的情境,体现出作者的古典情怀。

B.第③段收束上文,又通过写古诗中的意境不再,形象地表现出大运河诗意的消失。

C.第⑤段把“桨声帆影”喻为沙漠胡杨,意在表明桨声帆影是大运河生命的象征。

D.作者认为文化遗产是正在消失或已经消失的文明的标志,因此失去了实用价值。

E.作者对大运河往昔的灿烂文明充满向往,对工业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感到遗憾。

六、(15分)

20.语言综合运用(15分)

丰子恺的漫画用笔简洁,平淡中有无限的韵味。

请以“人散后”为开头,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这幅漫画“闲适”或“凄清”的意境。

要求:

(1)侧重描写和抒情。

(2)用两种修辞手法。

(3)想象合理,采用烘托表现手法。

(4)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准确、生动。

(5)不少于200字。

七、(50分)

21.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50分)

在人生旅途上,我们天天都在等待,等待心情像柳絮般的温柔,等待语言像雨露般的甘甜,等待事业像竹子般的节节攀高,等待友情像秋天的果实一样成熟。

从出生那天开始,就等待播种、等待浇灌、等待成长、等待开花、等待成熟。

一切的等待在岁月里慢慢延伸,在成长里等待成熟和苍老……

看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感想和思考?

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写记叙文或议论文,不少于700字。

试题答案

1.C(C、pín、bō、mǐA、chēn/chēnghàngjí/jiéB、chéngjū/jùchā

D、nǎn\nánqīn/qīngyū/xū)

2.B(A.原-员C.凭-平D.蕃-藩)

3.B(潜伏:

隐藏、埋伏。

蛰伏:

像动物冬眠一样长期躲在一个地方,不出头露面。

收获:

指心得、战果。

斩获:

原指战争中斩首与俘获,现泛指收获,多用于体育竞赛获奖牌、进球得分等。

终于:

表示经过较长过程最后出现某种情况,多用于希望达到的结果。

最终:

最后、末了。

力挽狂澜:

比喻尽力挽回险恶局势。

扬眉吐气:

形容被压抑的心情得到舒展而快活如意。

4.C(A、搭配不当或暗换主语B、句式杂糅D、一面两面)

5.B(通读语段可知,本段主要的陈述对象是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

②在最前,承接首句。

④转入对图书馆的陈述,提出图书馆资源在网络上的总目标,③①是具体措施,⑤是效果。

6.B(A、为海棠社,C、觉民为觉慧,“深深相爱”不妥,D、两个女儿都没来)

7.C(A项,“陶瓷雕塑是纯写实的艺术”表述有误,由原文第3段可知,写实仅仅是其经历的一个阶段,以偏概全,理解有误。

B项,由第4段可知,二者的审美本质是共同的,而不是“有许多相同之处”。

D项,“但与单个形象的塑造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原文未提及)

8.D(“固定的死板的艺术”有误,原文第6段只是说“瓷器表现的只是一个瞬间性的艺术形象。

”)

9.D(A项,由原文可知“景德镇称不上文学之城,但却是无可争辩的陶瓷之城”。

B项,“所有”说法太绝对化。

C项,原文第6段“不是如实地复制”,此选项中的表述恰恰理解反了。

10.C(佣:

受雇之人,佣人。

11.A(均为介词,把;B,动词,到/指示代词,这;C.介词,向、对/介词,对于;D.动词,做,砌/介词,被。

12.C(①是对孙齐娶妻杜氏的情况的交代;⑤是周氏所为,而非孙齐;⑥是孙齐凶残狡诈带来的报应。

13.

(1)过了好久,(周氏)用布衣写上自己的籍贯姓氏和几次告状的事实经过,流落路上讨饭。

(“书”、“里”、“姓”、“诉事”各1分。

(2)周氏以她所生的儿子为证据,孙齐害怕儿子被发现,事实真相败露,就将儿子藏到附近(一个名叫)方政的人家里。

(“产子”、“据”、“事得”、“舍”各1分)

(3)禽兽和野蛮人对他们的配偶和所生子女,也懂得不互相残害,(如果)相互残害,那么他们的种类很久就灭绝了。

(“配合”、“孕养”、“祸”、“类”各1分)

14.

(1)两个“自”字,使各不相干的伤心与水流联系到了一起,以无情水流反衬人之伤心,(2分)以自然流淌之水极写无可奈何的伤心之情。

(2分)

(2)以景作结,“青山万里一孤舟”与第二句的“水自流”相照应。

而“青山万里”又紧承上句“更远”而来,既写尽了裴郎中旅途的孤寂,伴送他远去的只有万里青山,又表达了诗人恋恋不舍的深情。

(2分)“孤舟”写出了作者旅途的孤寂,随着孤帆远影在远望中消失,诗人的心也随着眼前青山的延伸,与被送者一道渐行渐远。

(2分)

15.

(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2)倚南窗以寄傲门虽设而常关

(3)闾阎扑地舸舰迷津(4)面刘夙婴疾病臣侍汤药

(5)鸟雀呼晴叶上初阳干宿雨

16.

(1)内容上:

第4段把运河与长城的特点进行比较,强调了大运河在中华文明史上的重要性;又把二者今天的情形进行对比,突出表达了作者对今天大运河衰落的遗憾与惋惜之情(3分)。

(2)结构上:

为后文对“运河文明”的叙写做好铺垫。

(1分)

17.

(1)因为大运河在一千多年的历史中,对中国的经济、交通、城市、军事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形成了灿烂辉煌的运河文明,而这一文明在今天衰落了,让人留恋的同时又满怀惋惜遗憾(3分);

(2)“大运河”的衰落也代表着一种延续千年的传统的生活方式的改变,这种改变让恬淡闲适、与自然相融的诗意生活不再延续,令人惆怅失落(3分)

18.第一问:

“悠哉游哉”是指像古人那样在运河上旅行,与帆桨为伍,与鸥鹭相亲,以两岸的风光养眼,以河上的波涛养心,与自然相亲相近,能够欣赏、感受自然之美而获得心灵愉悦,使心灵受到滋养的一种生活。

(3分)(意思对即可)

第二问:

答案略。

(联系现实体会和思考,2分;语言2分)

19.CD(C原文是“河流死去的显著特征便是消失了桨声帆影,这有点像沙漠上的胡杨”。

D“因此失去了实用价值”错。

)(4分)

20.【示例】

(1)《闲适》人散后,一钩新月依旧舒眉头,月光如纱,飘洒在身上,甚是惬意。

清风拂面,和暖舒适,恰是你的温柔,空中飘荡着一缕缕茶香,人走后,香味却依然存在,挥之不散,嗅之不绝,芬芳飘满了整个茶楼。

月淡如水,又如同青莲出渠,平实而不失雅趣;也如同心灵一般,平静而不起波澜;亦如同与故人的友谊,虽然平淡却也耐人寻味。

君子交淡如水,虽然人散,然心却不寂寞,皓月、清风、茶香,眼前的美景将阴郁冲散,心情也渐渐变得开朗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此刻,友人也在看着这皎洁的弯月吧。

(2)《凄清》人散后,椅空茶凉,夜静如水,月色如霜,一阵寒风吹过,让人不由地裹紧衣裳。

四周一片空寂,热闹渐渐远去,喧嚣开始冷却,虫鸣却不住的响起,更显出了此刻的凄凉,只是清冷的岂是这凉亭?

望苍天,月如钩,一股离愁爬上心头,旁边楼房的灯火已灭,漆黑里没有了生气。

空洞的竹林空晃,仿佛在嘲笑我此时的寂寞,此时,只有一人、一影、一茶;望着明月,哼唱着属于自己的歌曲,一个人的舞台,只有寂寞为我喝彩。

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