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保育员应知应会.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31003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保育员应知应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幼儿园保育员应知应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幼儿园保育员应知应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幼儿园保育员应知应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幼儿园保育员应知应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幼儿园保育员应知应会.docx

《幼儿园保育员应知应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保育员应知应会.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幼儿园保育员应知应会.docx

幼儿园保育员应知应会

幼儿园保育员应知应会

卫生消毒的原则与方法

一、托幼机构卫生消毒的基本原则

入托入园主要是健康儿童,日常情况下保证该场所的卫生质量,卫生消毒规章制度落实,适时进行清洁卫生和消毒措施。

卫生消毒制度主要包括:

日常清洁卫生、预防性消毒、传染病流行期间或发生时消毒,消毒效果监测。

二.消毒的方法

(1)消毒方法分类

1.机械消毒法2.物理消毒法3.热力消毒法4.化学消毒法

5.消毒灯消毒法

(2)、常用消毒方法

1.煮沸消毒法2.流通蒸汽消毒法3.消毒碗柜消毒法4.消毒剂溶液擦拭、喷洒消毒法5.消毒剂溶液浸泡法6.消毒剂溶液喷雾消毒法7.紫外线消毒法8.臭氧消毒法

公共用品(用具)消毒操作规程

1:

200的消毒液配比方法:

1公斤的水加10ml84消毒液,水量增加时按比例增加消毒液用量。

卫生洁具的消毒操作

按洗脸盆—浴缸—马桶的先后程序用相应的用具清洗干净,将1:

200的84消毒液喷洒在表面(5-10分钟),用相应的消毒毛巾擦干保洁,做好记录。

茶杯、口杯的消毒操作(化学消毒或物理消毒)

1.清洗茶杯、口杯放入固定消毒池,以1:

20084消毒液浸泡(5—10分钟)取出清水冲洗、,沥干放入保洁备用,做好记录。

2.清洗茶杯、口杯,放入电子消毒柜,按说明规定时间消毒,消毒结束后30分钟或开门冷却10分钟,取出放入保洁柜备用,做好记录。

各类毛巾的消毒操作

1.分别清洗各种毛巾,放入蒸汽消毒柜中待放出蒸汽后,再蒸10-15分钟,晾干或烫平,放入保洁柜备用,做好记录

2.分别清洗,也可用1:

200的84消毒液浸泡(10?

-15分钟)取出清水洗净,放在阳光下爆嗮。

玩具消毒的操作

1.塑料玩具,毛绒玩具可用1:

200的84消毒液浸泡30分钟,取出用清水洗净。

金属玩具及不能浸泡的玩具,可用75%酒精擦拭,做好记录。

2.课桌椅、走廊、电梯间、餐桌椅、楼梯扶手、体育器材、墙壁、地面等,可用1:

200的84消毒液喷洒或擦拭,作用时间不少于60分钟,然后用清水冲洗或擦拭。

 

保育员工作细则

1.开学前全面打扫教室、卫生包干区的环境卫生,做到无死角。

每星期清洗、消毒玩教具一次,每星期打扫卫生包干区一次,每天打扫教卧室卫生和清洗消毒桌面各一次。

2.在保健医生的指导下,严格执行幼儿园各项卫生保健制度,教卧室坚持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熟练掌握各种教玩具的不同消毒方法和要求,每周四下午班级茶杯、调羹、毛巾到食堂集中消毒。

3.做好幼儿餐前各项卫生准备工作,坚持饭前用消毒液和清水擦洗桌面,为幼儿准备好擦嘴毛巾和温度适宜的饮用水,指导和督促幼儿养成饭前洗手,饭后漱口,便后洗手的良好习惯,幼儿进餐时注意观察,对生病和体弱幼儿给予照料,幼儿吃饭时不训斥,不催促,为幼儿提供良好的进餐环境,饭后负责打扫餐室卫生,不得让幼儿进食堂拿送餐具。

4.幼儿午睡时,保育员不离岗、不做与值班不相干的事,根据天气温度给幼儿添减衣物。

幼儿午睡期间不断来回巡查,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值周人员并配合处理。

5.幼儿起床时,先帮体弱和生病的幼儿穿衣,同时将幼儿睡过的被褥翻过来透透气。

为幼儿准备好温度适宜的开水。

整理幼儿床铺从最底层开始,保育员不得上窗整理。

6.按时到食堂或保管那领幼儿午点,面条、汤圆、稀饭等热的食物要放在教室安全的地方,要有专人看着。

7.下午陪班时,要思想集中,不分心、不闲聊、不离岗、不窜岗,根据天气适当的给幼儿增减衣物。

8.清洗午点后的餐具做好保洁工作,整理好幼儿衣物。

9.热情接待家长,有接送卡的家长方可带孩子离园。

10.做好下班前的准备工作,打扫教室,走廊里的卫生,检查水电,关好门窗。

一、体温测量及意外损伤应急处理

1.体温测量:

将消毒好的体温计放在幼儿腋下,要幼儿夹紧膀子。

测量5分钟,量后不要从孩子腋下用力抽出,而是请孩子抬高胳膊后,轻轻拿出来。

2.意外损伤紧急处理:

(1)皮肤擦伤:

首先用双氧水或生理盐水冲洗伤口,清除污物后,涂红汞或龙胆紫,如伤口较深且出血多,立即止血,可用消毒纱布将局部包扎压迫止血,后送医院进一步处理,途中要把受伤部位太高。

(2)挫伤:

一般情况下,血肿不大的小挫伤,可自行吸收而愈。

稍大的血肿,开始1-2天做冷敷以减少出血,以后可热敷促进血肿吸收,并配合医生做出的其它治疗。

(3)刺伤:

锐器刺伤切忌立即拔出,以免引起大出血,应将其固定好,一并送医院。

窄而深敞开的小清创,可以用双氧水冲洗后涂以碘酊消毒。

窄而深密闭的小伤口,如,铁钉、木刺、铅笔尖等伤,要注意厌阳菌的生长,应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4)烧烫伤:

立即冷却,用冷水冲洗10-30分钟,冷却后再剪开或脱去被热源浸透的衣服;不要给口渴伤员喝白开水;妥善保护创面,不要挑破水泡,不可在伤处乱涂药,用消毒纱布或干净软布盖住伤处,送往医院治疗。

3.骨折的症状及处理办法。

症状:

局部疼痛和压痛;局部肿胀、瘀斑和擦伤;局部功能障碍。

处理办法:

患儿受伤后未经急救包扎不要轻易搬动肢体,特别是受伤的肢体,以免引起骨折移位,损伤血管和神经,发生大出血,甚至闭合性骨折转为开放性骨折。

骨折处用木板固定,木板长度应超过近端及远端两关节距离,送往医院进一步处理。

对开放性骨折在伤口处覆盖消毒纱布,包扎止血后送往医院。

送医院时间不得超过三个小时。

处置顺序:

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4.气管异物症状以及处理办法。

症状:

突然出现剧烈咳嗽,呼吸困难,甚至窒息。

处理办法:

(1)拍背法,让幼儿趴在救护者膝盖上,头朝下,托其胸,拍其背部,让幼儿咯出异物。

(2)迫挤胃部法:

抱住幼儿腰部,用双手食指、中指、无名指顶压其上腹部,用力向后上方挤压,压后放松,重复而有节奏进行,以形成冲击气流,把异物排出。

与此同时把幼儿送往医院。

5.鼻道塞异物应的处置。

小异物可嘱儿童用手按紧无异物的鼻孔,用力擤,使异物排出。

如年龄小的儿童不合作,可用纸捻刺激鼻粘膜,使其打喷嚏将异物取出。

如不能自行取出,应去医院取出异物。

6.鼻出血的处理。

应立即将幼儿抱起取半卧位,大龄儿童可直立或坐位,但不要低头或后仰,用手捏紧两侧鼻翼,让儿童用口呼吸,数分钟即可止血,也可用冷水毛巾或毛巾内包冰块放在前额头。

用上述方法仍不止血,应去医院作进一步诊治。

7.幼儿脱臼的症状以及处理方法。

可用三角巾或布,将脱臼部位稍做固定,必要时患部施以冰敷,尽速到医院治疗即可,注意别随意移动幼儿患肢,避免移动的过程中造成幼儿患部的进一步伤害。

8.脑震荡的症状及处理办法。

症状:

头部受损伤如摔伤、碰伤、撞伤等都可能发生脑震荡。

轻度脑震荡可出现暂时意识障碍,轻度休克,面色苍白,脉缓、躁动不安或喊叫、恶心呕吐,然后数小时嗜睡,逐渐清醒,不会留下后遗症。

重度脑震荡出现意识丧失、昏迷、休克,恢复后伴有躁动不安、头痛、恶心、呕吐或眩晕等,还可并发脑出血或脑水肿。

处理办法:

头部摔伤,意识障碍,无论是轻度还是重度脑震荡,都不能摇晃幼儿,应及时送往医院进一步检查治疗。

9.高热惊厥的症状与处理办法。

症状:

表现于发烧38℃以上,多在发热开始后12小时内出现,在体温骤升之时,发生全身或局部肌群抽搐,双眼球凝视、斜视、发直或上翻,伴意识丧失,可有大小便失禁。

惊厥持续几秒钟到几分钟,多不超过10分钟,发作过后,神志清楚。

处理办法:

(1)侧卧或头偏向一侧,解开衣领,用软布或手帕包裹压舌板或筷子放在上、下磨牙之间,防止咬伤舌头。

同时用手绢或纱布及时清除儿童口、鼻中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2)用手指捏、按压儿童的人中、合谷、内关等穴位两三分钟,并保持周围环境的安静,尽量少搬动患儿,减少不必要的刺激。

(3)降低体温在儿童前额、手心、大腿根处放置冷毛巾,并经常更换;保持毛巾的温度不要过高,或将热水袋中盛装凉水或冰水,外用毛巾包裹后放置宝贝的枕部、颈部、大腿根处。

同时就近去医院进一步诊治。

二、常用保健知识

(一)常见呼吸道疾病的预防要点:

(1)讲究卫生,去除发病诱因;

(2)注意营养,保证膳食营养平衡,以免机体免疫力下降而诱发呼吸道感染;(3)有哮喘史的孩子,可去医院做抗原检测,以便采取措施避免与致敏原接触。

有过敏史的孩子饮食要格外注意;(4)加强锻炼,提高机体免疫力;(5)在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间,禁止带儿童至公共场所,以避免与患者接触和受到有害刺激,一旦外出要戴口罩;(6)平时做好计划免疫,按规定给儿童注射疫苗,以增强其抗病力。

(二)传染性疾病

1.流行性感冒隔离、检疫期:

隔离患儿至退烧后24小时;检疫期:

最后一个患儿发病后3天。

2.水痘的特征与防治。

特征:

一般全身症状轻微,分批次出现皮肤粘膜斑疹、丘疹,而后迅速转化为疱疹并结痂。

预防措施:

启动传染病管理预案,注意通风,加强班级消毒,隔离患儿至皮疹全部结痂变干为止;密切接触者检疫21天;必要时对易感儿采取被动免疫或接种水痘疫苗。

3.手足口的特征与防治。

特征:

多突然发病,口痛,厌食,低热,口腔可见小疱疹或溃疡,舌、颊粘膜、硬腭等处为多。

手、足掌背可见几个~几十个斑丘疹,后转为疱疹,比水痘疹小。

2~3天吸收,不留痂,病程为7—10天。

预防措施:

启动传染病管理预案,注意通风,加强班级消毒。

2.隔离患儿2周,密切接触者检疫14天。

4.腮腺炎的特征与防治。

特征:

腮腺肿大为最早表现,也可发热、咽痛、全身不适等,先一侧肿大,1-4日后两侧肿大。

肿胀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肿大,边缘不清,触之有弹性及压痛,张口、咀嚼及吃酸性食物时疼痛更甚。

局部皮肤紧张发亮但不红,无化脓。

病程10-14天。

预防措施:

(1)启动传染病管理预案

(2)隔离患儿直至腮腺肿完全消失。

对密切接触者检疫21天。

5.麻疹的特征与防治。

特征:

大多表现为从发热到出疹。

皮疹自耳后发际,逐渐波及额面和颈部,自上而下顺序蔓延至躯干四肢达手掌和足底。

皮疹为红色斑丘疹,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压之退色,初发时稀疏,界限分明,以后逐渐密集或融合成片。

疹退后留下棕褐色色素沉着,1-2周后消失。

病程10-14天。

预防措施:

(1)启动传染病管理预案

(2)隔离患儿一般至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者延长至10天。

密切接触者检疫21天。

6.猩红热的特征与防治。

特征:

起病急骤,发热体温一般39—40℃。

伴有头痛、恶心、呕吐、咽痛。

咽及扁桃体显著充血,也可见化脓性分泌物。

舌质红,乳头红肿如草莓,称杨梅舌。

口周苍白。

皮疹24小时左右迅速出现,为猩红色小丘疹,触之如粗砂纸样,疹退后不留色素沉着。

防治措施:

启动传染病管理预案。

患儿自发病期隔离2周,或症状消失后1周,胭培养阴性。

密切接触者检疫12天。

(三)常见营养性疾病

1.缺铁性贫血。

特征:

面色苍白,发育迟缓、异食癖等。

诊断标准:

轻贫:

血红蛋白在90g/L——109g/L之间;中贫:

血红蛋白在60g/L——89g/L之间;重贫:

血红蛋白〈60g/L。

长期贫血可以造成智能发育落后。

防治措施:

多摄取动物肝脏、各种瘦肉、动物血液、黄豆及其制品、鸡蛋黄、芝麻酱、红枣、木耳、蘑菇、绿叶蔬菜、植物性食物中,以紫菜、海带、黑豆等最佳。

2.营养不良。

诊断标准身高的体重小于中位数减2个标准差以下者。

干预措施:

幼儿每个月测量体重、身高1次,和家长联系认真查找原因,合理的调整膳食,纠正不良饮食习惯,加强体育锻炼。

多补充一些高热量食物,尤其是谷类和荤素类食物,鼓励幼儿进食,逐渐增加幼儿的饮食量。

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保证幼儿进食量。

幼儿身高的体重达到≧中位数减2个标准差即可结案。

3.发育迟缓。

特征:

身高低于同性别、同年龄幼儿中位数减2个标准差以下者。

干预措施:

增加营养,保证各营养素供给,加强体育锻炼,刺激骨骼生长,让幼儿保证充足睡眠,保证生长激素的分泌。

必要时应去医院就诊,除外内分泌等系统疾病。

4.肥胖。

诊断标准:

身高的体重大于中位数加2个标准差。

干预措施:

⑴与家长沟通,班内张贴肥胖幼儿饮食提示,限制糖、甜饮料、油炸等高热能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