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轴式二级圆柱直齿轮减速器的设计.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44535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32.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同轴式二级圆柱直齿轮减速器的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同轴式二级圆柱直齿轮减速器的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同轴式二级圆柱直齿轮减速器的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同轴式二级圆柱直齿轮减速器的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同轴式二级圆柱直齿轮减速器的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同轴式二级圆柱直齿轮减速器的设计.docx

《同轴式二级圆柱直齿轮减速器的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同轴式二级圆柱直齿轮减速器的设计.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同轴式二级圆柱直齿轮减速器的设计.docx

同轴式二级圆柱直齿轮减速器的设计

设计说明书

1、选择电动机

1)电动机功率计算P

工作机功率:

=

=2.5kw

电动机需要功率:

Pd=Pw/η

总效率:

其中,η1_________联轴器,为0.99

η2_________III轴轴承效率,为0.99

η3_________低速级齿轮啮合效率,为0.97

η4_________II轴轴承效率,为0.99

η5_________高速级齿轮啮合效率,为0.96

η6__________I轴轴承效率,为0.99

Η7_________皮带效率,为0.96

故,η=0.86

Pd=2.5/0.86=2.9kw

2)电动机转速计算

工作机转速nw=14r/min

电动机转速:

nd=nw*i总*iV带

其中:

i总=8~40i总为减速器总传动比

iV带取5iV带为皮带传动比

故nd=560~2800r/min

3)选定电动机

根据求出的P、n查手册。

选定电动机:

型号:

Y100L2—4、

同步转速n=1500r/min、满载转速nm=1430r/min、

额定功率P额=3kw

2、传动比的分配

i总*iV带=nm/nw=1430/14=102.1

其中,i总=i高*i低,且i高=i低

故,i总=i低2=20.4

故,i低=4.5,i高=4.5

3、计算各轴的n,P,T

1)各轴转速

电动机轴:

nm为1430r/min

I轴:

nI=nm/5=286r/min

II轴:

nII=nI/i高=63.6r/min

III轴:

nIII=nII/i低=14.1r/min

2)各轴输入功率

电动机轴:

Pd=Pw/ŋ总=2.9kw

I轴:

PI=Pd*ŋ9=2.8kw

II轴:

PII=PI*ŋ78=2.7kw

III轴:

PIII=PII*ŋ56=2.6kw

3)各轴扭矩T

电动机轴:

Td=9550*Pd/nm=19.4N*m

I轴:

TI=Td*ŋ9=18.6N*m

II轴:

TII=TI*ŋ78*i高=79.6N*m

III轴:

TIII=TII*ŋ56*i低=344N*m

4、齿轮的设计计算

(一)、高速级齿轮的设计计算

1、选定尺寸类型、精度等级、材料及齿数

1)、选定圆柱直齿轮传动

2)、螺旋输送机机为一般工作机器,速度不高,故选用7级精度

3)、选定材料:

由表10-1选择小齿轮材料为40Cr调制,硬度为280HBS,大齿轮材料为45钢调制,硬度为240HBS

4)、选定小齿轮齿数z1=24,大齿轮齿数

2、按齿面接触强度计算

由设计公式进行试算,即

(1)、确定公式内各计算数值

1)、试选载荷系数Kt=1.3。

2)、计算小齿轮传递的扭矩

3)、由表10-7选取宽度系数Фd=1。

4)、由表10-6查得材料的弹性影响系数

5)、由图10-21d按齿面硬度查得小齿轮的接触疲劳强度极限为

=600MPa;大齿轮的接触疲劳强度极限为

=550MPa。

6)、由式10-13计算应力循环次数

7)、由图10-19取接触疲劳系数KHN1=0.9,KHN2=0.98

8)、计算接触疲劳许用应力。

取失效概率为1%,安全系数S=1,由式10-12得

(2)、计算

1)、计算小齿轮分度圆直径

,代入

中较小者的值

=62.5544mm

2)、计算圆周速度v

3)、计算齿宽b

4)、计算齿宽与齿高之比b/h

模数

齿高

齿轮宽高比为:

5)、计算载荷系数

根据圆周速度v,7级精度,由图10-8查得动载荷系数Kv=1.11

直齿轮,

由表10-2查得使用系数

=1

由表10-4用插值法查得7级精度、小齿轮相对支撑非对称布置时,

=1.35

由b/h、KHB查图10-13得

故载荷系数

6)、按实际载荷系数矫正所算得的分度圆直径,由式10-10a得

7)、计算模数m

3、按齿根弯曲强度设计

由式10-5得弯曲强度设计公式为

(1)、确定公式内的各计算数值

1)、由图10-20c查得小齿轮的弯曲疲劳强度极限、大齿轮的弯曲强度极限

2)、由图10-18取弯曲疲劳寿命系数

3)、计算弯曲疲劳许用应力

取弯曲疲劳安全系数S=1.4,由式10-12得

4)、计算载荷系数K

5)、查取齿形系数

由表10-5得齿形系数

6)、查取应力校正系数

由表10-5查得

7)、计算大、小齿轮的YFa*YSa/[aF],并加以比较

(2)、设计计算

=2.0007

取两次计算较小的模数m=2.0007

将模数就近圆整为标准值得m=2.5

按另一种方法计算出来的分度圆直径d=65.785mm

计算小齿轮齿数

取z1为z1=27

大齿轮齿数z2=z1*i=122

4、几何尺寸计算

(1)、计算分度圆直径

d1=z1*m=67.54mm

d2=z2*m=305mm

(2)、计算中心距

a=(d1+d2)/2=186.25mm

(3)、计算齿轮宽度

b=Фd*d1=67.5mm

取B2=68mm,B1=72mm

(2)、低速级齿轮的设计计算

设计步骤同高速级齿轮设计,设计计算结果如下:

模数m=4

齿数:

z1=27,z2=122

分度圆直径:

d1=108mm,d2=488mm

中心距:

a=298mm

齿宽:

B1=116mm,B2=112mm

因减速器为同轴式,故高速级齿轮中心距与低速级齿轮中心距应相等,为满足齿轮强度要求,故高速级齿轮应按照低速级齿轮设计。

因此,高速级与低速级齿轮参数均如下所示:

模数m=4

齿数:

z1=27,z2=122

分度圆直径:

d1=108mm,d2=488mm

中心距:

a=298mm

齿宽:

B1=112mm,B2=108mm

5、轴的设计计算与强度校核

(1)、高速轴的设计计算

1、已知条件:

轴的输入功率P、转速n、转矩T分别为:

P=2.8kW,n=286r/min,T=18.6Nm

2、初步确定轴的最小直径

先按式15-2初步确定轴的最小直径。

选取轴的材料为45钢,调质处理。

查表取A0=112,则最小直径

取安全系数S=1.3,最小直径为dmin=31mm

3、轴的结构设计

(1)、最小直径处显然是安装皮带轮,取皮带轮宽度为50,为保证其与轴端挡圈充分接触,应取轴的长度略小于其宽度,故,取第1段轴的长度和轴径分别为l1=49mm,d1=31mm,

(2)联轴器采用轴肩定位,取轴肩高度为4mm,故第2段轴径和长度分别为l2=50mm,d2=39mm,

(3)、初步确定滚动轴承型号

查设计手册,确定滚动轴承为6209,其尺寸为

故,第3段轴的轴径和长度分别为d3=45mm,l3=40mm,

(4)、第4段轴安装高速级齿轮,考虑到齿轮应与定位块充分接触,故应取轴的长度略短于齿轮宽度,现已知齿轮宽度为B=112mm,则,取第四段轴的轴径和长度分别为d4=50mm,l4=111mm,

(5)、齿轮采用轴肩进行定位,取轴肩高度为h=7mm,宽度为10mm,则第5段轴的轴径和长度分别为d5=64mm,l5=10mm。

(6)、第6段轴应考虑到轴承的安装尺寸,故其轴径和长度分别为

d6=56mm,l6=10mm。

(7)、第7段轴安装轴承,故d7=d3,则其轴径和长度分别为d7=45mm,l7=19mm。

(二)、中间轴的设计计算

1、已知条件:

轴的输入功率P、转速n分别为:

P=2.7kW,n=63.6r/min

2、初步确定轴的最小直径

先按式15-2初步确定轴的最小直径。

选取轴的材料为45钢,调质处理。

查表取A0=112,则最小直径

取安全系数S=1.2,故最小直径为dmin=48mm

3、轴的结构设计

(1)、最小直径处显然是安装滚动轴承,查设计手册,初步确定滚动轴承的型号为6210,基本尺寸为

,取轴承距箱体内壁距离为10,高速级小齿轮距箱体内壁距离为10,则第1段轴的轴径及长度分别为d1=50mm,l1=41mm

(2)、第2段轴安装中间轴大齿轮,由前面设计可知大齿轮宽度B=108,为保证齿轮与固定块的充分接触,应取轴的长度略小于齿轮宽度,故第2段轴的长度和轴径分别取l2=107mm,d2=65mm

(3)、齿轮采用轴肩定位,为保证两对齿轮能够正确啮合,取轴肩宽度为120mm,高度h=7mm,故第3段轴的轴径和长度分别为l3=120mm,d3=80mm

(4)、第4段轴安装中间轴小齿轮,为保证小齿轮与定位块充分接触,应取轴长略小于齿轮宽度。

前面已计算得小齿轮宽度为B=112mm,故,轴径和轴长分别为d4=65mm,l4=111mm

(5)、第5段轴安装轴承,取中间轴小齿轮距箱体内壁的距离为10mm,则d5=50mm,l5=41mm。

(三)、输出轴的设计计算

1、已知条件:

轴的输入功率P、转速n分别为:

P=2.6kW,n=14.1r/min

2、初步确定轴的最小直径

先按式15-2初步确定轴的最小直径。

选取轴的材料为45钢,调质处理。

查表取A0=112,则最小直径

取安全系数S=1.1,故最小直径为dmin=69.6

3、轴的结构设计

(1)、最小直径处显然是安装联轴器,查设计手册,确定联轴器的型号为LX5-Y,基本尺寸为

,为保证其与轴端挡圈充分接触,应取轴的长度略小于其宽度,故,取1段轴的长度和轴径分别为l1=141mm,d1=71mm。

(2)联轴器采用轴肩定位,取轴肩高度为5mm,故第2段轴径和长度分别为l2=50mm,d2=81mm。

(3)、初步确定滚动轴承型号

查设计手册,确定滚动轴承为6217,其尺寸为

故,第3段轴的轴径和长度分别为d3=85mm,l3=49mm。

(4)、第4段轴安装低速级齿轮,考虑到齿轮应与定位块充分接触,故应取轴的长度略短于齿轮宽度,现已知齿轮宽度为B=108mm,则,取第四段轴的轴径和长度分别为d4=90mm,l4=107mm。

(5)、齿轮采用轴肩进行定位,取轴肩高度为7mm,故d5=104mm,l5=10mm。

(6)、第6段轴应考虑到轴承的安装尺寸,故其轴径和长度分别为

d6=100mm,l6=10mm。

(7)、第7段轴安装轴承,故d7=d3,则其轴径和长度分别为

d7=85mm,l7=28mm。

(4)、输出轴的强度校核

1、求作用在齿轮上的力

已知齿轮的分度圆直径为

,而,

轴计算简图及载荷方向如下图所示。

则,

垂直方向,

,即

水平方向,

2、做出弯矩图和扭矩图

根据轴的计算简图和各力的值,做出弯矩图和扭矩图如下

3、按弯扭合成应力校核轴的强度

通过弯矩图和扭矩图可以明显看出,轴上齿轮处承受最大弯矩和扭矩,为危险截面。

根据式15-5及齿轮处的数据,以及单向旋转、扭转切应力为动脉循环变应力,取a=0.6,轴的应力为

前面已经选定轴的材料为45钢,调质处理,由表15-1查得

故安全。

6、轴承的寿命校核(输出轴)

根据轴承寿命的计算公式

其中,查设计手册可得,深沟球轴承6217的基本额定动载荷

Cr=83.2kN,P为轴的输入功率,为2.6kW,n为轴的转速,为14.1r/min,代入计算公式,得出轴承的工作寿命为

而减速器的要求工作寿命为

因为

,故轴承符合要求。

7、键的选取与强度校核

(1)、输入轴键的选择

1、输入轴与皮带轮采用键连接,根据

d=31mm,l=49mm

查设计手册,选择键的型号为

C键10X45GB/T1096-2003

2、输入轴齿轮与输入轴采用键连接,根据

d=50mm,l=111mm

查设计手册,选取键的型号为

键14X100GB/T1096-2003

(2)、中间轴键的选择

1、中间轴大齿轮与轴的连接采用键连接,根据

d=65mm,l=107mm

查设计手册,选择键的型号为

键18X100GB/T1096-2003

2、中间轴小齿轮与轴的连接采用键连接,根据

d=65mm,l=111mm

查设计手册,选择键的型号为

键18X100GB/T1096-2003

(3)、输出轴键的选取

1、输出轴与联轴器连接处采用键连接,根据

d=71mm,l=141mm

查设计手册,选取键的型号为

C键20X125GB/T1096-2003

2、输出轴与输出轴齿轮连接处采用键连接,根据

d=90mm,l=107mm,

查设计手册,选取键的型号为

键25X1001096-2003

(4)、输出轴与输出轴齿轮连接处键的校核

1、已知条件

传递的转矩T=344000N·mm

 轴的直径d=90mm

 2、查设计手册可得 

键的截面尺寸 b×h=25x14mm

 键的长度 L=100mm

 键的有效长度 L0=75mm

 接触高度 k=5.6mm

  许用应力 [σp]=110MPa

 3、计算应力 

4、校核计算结果:

,满足

八、减速箱的润滑与密封的选择

1.润滑方式的选择

在减速器中,良好的润滑可以减少相对运动表面间的摩擦﹑磨损和发热,还可起到冷却﹑散热﹑防锈﹑冲洗金属磨粒和降低噪声的作用,从而保证减速器的正常工作及寿命。

齿轮圆周速度:

高速齿轮

低速齿轮

由于V不均小于2m/s,所以轴承采用油润滑润滑,齿轮靠机体油的飞溅润滑。

2.润滑油的选择

由于该减速器是一般齿轮减速器,故选用N200工业齿轮油

3.密封方式的选择

输入轴和输出轴的外伸处,为防止润滑脂外漏及外界的灰尘等造成轴承的磨损或腐蚀,要求设置密封装置。

因用脂润滑,所以采用毛毡圈油封,即在轴承盖上开出梯形槽,将毛毡按标准制成环形,放置在梯形槽中以与轴密合接触;或在轴承盖上开缺口放置毡圈油封,然后用另一个零件压在毡圈油封上,以调整毛毡密封效果,它的结构简单。

所以用毡圈油封。

9、箱体的设计

名称

计算公式

结果

机座壁厚δ

δ=0.025a+1≥8

10mm

机盖壁厚δ1

δ1=0.02a+1≥8

10mm

机座凸缘壁厚

b=1.5δ

15mm

机盖凸缘壁厚

b1=1.5δ1

15mm

机座底凸缘壁厚

b2=2.5δ

25mm

地脚螺钉直径

df=0.036a+12=17.904

20mm

地脚螺钉数目

a<250,n=4

4

轴承旁联接螺栓直径

d1=0.75

16mm

箱盖与箱座联接螺栓直径d2

d2=(0.5~0.6)

12mm

联接螺栓d2间距

L=150~200

160mm

轴承盖螺钉直径

d3=(0.4~0.5)

10mm

窥视孔螺钉直径

d4=(0.3~0.4)

8mm

定位销直径

d=(0.7~0.8)

10mm

轴承旁凸台半径

R

=C

Rf=24mm

R1=20mm

R2=16mm

轴承盖螺钉分布圆直径

D1=D+2.5d3

(D为轴承孔直径)

D11=97mm

D12=105mm

D13=125mm

轴承座凸起部分端面直径

D2=D1+2.5d3

D21=122mm

D22=130mm

D23=150mm

大齿顶圆与箱体内壁距离Δ1

Δ1>1.2δ

14mm

齿轮端面与箱体内壁距离Δ2

Δ2>δ

10mm

df,d1,d2至外机壁距离

C1=1.2d+(5~8)

C1f=30mm

C11=20mm

C12=20mm

df,d1,d2至凸台边缘距离

C2

C2f=24mm

C21=20mm

C22=16mm

机壳上部(下部)凸缘宽度

K=C1+C2

Kf=54mm

K1=40mm

K2=36mm

轴承孔边缘到螺钉d1中心线距离

e=(1~1.2)d1

16mm

轴承座凸起部分宽度

L1≥C1f+C2f+(3~5)

58mm

吊环螺钉直径

dq=0.8df

16mm

10、减速器附件的选用

1.观察孔盖

由于减速器属于中小型,查表确定尺寸如下(单位:

mm)

检查孔尺寸

检查孔盖尺寸

B

L

b1

L1

b2

L2

R

孔径d4

孔数n

68

120

100

150

84

135

5

6.5

4

2.通气器

设在观察孔盖上以使空气自由溢出,现选通气塞。

查表确定尺寸如下:

D

D

D1

S

L

l

a

d1

M20×1.5

30

25.4

22

28

15

4

6

3.游标

选游标尺,为稳定油痕位置,采用隔离套。

查表确定尺寸如下:

d

d1

d2

d3

h

a

b

c

D

D1

M12

4

12

6

28

10

6

4

20

16

4.油塞

d

D0

L

h

b

D

S

e

d1

H

M18×1.5

25

27

15

3

28

21

24.2

15.8

2

5.吊环螺钉

d

d1

D

d2

h1

l

h

r1

r

a1

d3

a

b

D2

h2

d1

M16

14

34

34

12

28

31

6

1

6

13

4

16

22

4.5

62

6.定位销

为保证箱体轴承座的镗制和装配精度,需在箱体分箱面凸缘长度方向两侧各安装一个圆锥定位销。

定位销直径d=(0.7~0.8)d2,d2为凸缘上螺栓直径,长度等于分箱面凸缘总厚度。

7.起盖螺钉

为便于开启箱盖,在箱盖侧边凸缘上安装一个起盖螺钉,螺钉螺纹段要高出凸缘厚度,螺钉端部做成圆柱形。

 

第三章设计总结

作为一名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大三的学生,我觉得能做类似的课程设计是十分有意义,而且是十分必要的。

在已度过的大三的时间里我们大多数接触的是专业基础课。

我们在课堂上掌握的仅仅是专业基础课的理论面,如何去锻炼我们的实践面?

如何把我们所学到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用到实践中去呢?

我想做类似的大作业就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平台。

在做本次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我感触最深的当数查阅大量的设计手册了。

为了让自己的设计更加完善,更加符合工程标准,一次次翻阅机械设计手册是十分必要的,同时也是必不可少的。

我们是在作设计,但我们不是艺术家。

他们可以抛开实际,尽情在幻想的世界里翱翔,我们是工程师,一切都要有据可依.有理可寻,不切实际的构想永远只能是构想,永远无法升级为设计。

 

参考文献

1.《机械原理》孙桓、陈作模、葛文杰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2.《机械设计》濮良贵纪名刚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3.《机械设计手册》吴宗泽﹑罗圣田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

4.《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刘俊龙﹑何在洲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1992年

5.《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卢颂峰﹑王大康主编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993年

6.《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蔡广新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