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基础知识.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323999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60 大小:51.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docx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汉语》基础知识.docx(6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docx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

第一课汉字的结构与演变

一、汉字的性质

  根据记录语言的主要角度或主要方式、手段的不同,可以将世界上的文字分为两大类:

拼音文字和构意文字,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表音文字和表意文字。

  汉字属于构意文字,一般也称为表意文字。

  表意文字发展的初期,通过描摹事物形体的外部特点或轮廓来构形的字为数很多。

例如“門”,就是早期的象形字。

  在发展过程中,由主要描摹事物的外形轮廓来反映词义,发展为用图形或符号的组合来反映词义。

这就是汉字中的指事字、会意字。

例甲骨文:

  指事字:

上下刃亦朱

  会意字:

莫吹啓祝折

  构意手段的最高阶段是用义符和声符拼合的方式构造字形。

这就是汉字中的形声字。

  例:

皇煌簧惶蝗江河湖

汉语中的词绝大多数都是多义的,其中有一个义项与记录这个词的字形最为贴切,可以直接解释字形构造的理念,我们这把个义项称为本义。

是现有的书面语言材料中可以追溯的最早词义。

 

  二、汉字的结构

  需要掌握传统文字学的“六书”,要先掌握一个概念“造意”(见书P9)

  

(一)象形

  象形是一种通过勾勒事物的轮廓来构拟字型的造字方法

  例:

  人大女又目耳口齒

  日月草木水戈户門

  牛羊犬豕馬鹿弓矢

大凡用象形字记录的词,多是表示具体实物的名词,但有少数例外,它所表示的是这种实物所具有某种性质或状态。

还有一种称为“合体象形”(P10)

  

(二)指事

  指事是用形体简单的符号记录词义,或是在象形的基础上加抽象指事符或区别符号以构成新字。

所谓指事,含有表明事物、指明事物的意思。

许慎说:

“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从结构上看,大多数指事字都是在一个象形字上增加指事性或区别性的笔画构成的,早汉字结构中,指事字是为数最少的。

(三)会意

会意是根据事物间的某种关系而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来构成新字的造字方法。

许慎说:

“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两种类型:

1、形合会意字:

通过部件的象物性的组合来表示新意构成新字。

字中构件摆放的位置往往也成为区别构意的手段,不能随意摆放。

例:

从,牧,莫,舂

2、义合会意字:

也就是会意字的造字方式从构件物象的组合发展为构件意义的组合。

是语义的组合而不是物象的组合。

例:

臭,息,法,明

 

(四)形声

形声即根据事类(指意义)而造或选取一个字作为义符,再取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标声,即取譬相成,构成新字。

许慎说:

“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1、形声字类型

最早的形声字是在原有象形字上增加声符构成的。

如,星和鸡字。

后来的形声字是为分化词义而增加意符构成的。

如,舍和止字。

2、形声字义符的表义特点

形声字的意符只能表示字义即词义所属的范围,而不是标明这个字所记录的词的具体词义。

如,项、题、颜、颠字,均为“页”(人头)有关。

3、义符和声符在形声字中的位置分布

左形右声:

如,钱、材、消、熔等。

右形座声:

如,放、鸭、剔、颈等。

上形下声:

如,矛、简、空、孟等。

下形上声:

如,柴、盆、幕、恭等。

内形外声:

如,问、闻、齐、随等。

外形内声:

如,匪、固、里、衷等

形在一角:

如,颖、修、賸、赖等。

声在一角:

如;徒、旗等

在对形声字进行结构分析时,一定要注意找准声符和义符。

4、省声字和省形字  

(五)转注

学术界通常认为“转注”指的是汉字孳乳的一种方式。

即某一个字由于意义的引申而产生分化字,分化字之间就是转注的关系。

(六)假借

只是补足早期字不足的一种手段,或者因为有些虚词无法造字,只好借用一个与该词同音的字来记录

*在六书中,前四书很明显谈的是汉字的结构形式,而转注和假借与汉字的结构没有关系。

但六书是一个总体,所以我们也需要大致了解一下“转注”和“假借”这两个概念。

 

三、汉字形体的演变

汉字形体的演变过程,总的趋势是向便于识记、易于书写演变,也就是从象形性向符号化演变。

分两大阶段:

古文字阶段和今文字阶段。

古文字阶段包括:

殷商甲骨文、西周金文、战国文字、秦系小篆。

今文字阶段包括:

隶书和楷书。

(一)殷商甲骨文来源:

考试大

形体特点:

笔画瘦削,多有方折,刀笔味很浓。

P14

(二)西周金文

金文又叫钟鼎文,钟鼎上的文字有阴文和阳文两种,阴文叫款,阳文叫识,故金文又叫钟鼎款识。

形声字的大量增加,是汉字构形系统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

P16

(三)战国文字

分作两大派系:

秦系文字和六国文字。

秦系文字上承西周金文,下启小篆,是汉字发展主线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战国文字的主流。

(四)小篆

小篆的线条粗细均匀,分布均衡,由象物性的线条到符号化线条演变,是汉字书写元素所发生的重要变化,是汉字符号化进程中的质的飞跃,为汉字向笔画文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正因如此,小篆以后,汉字便进入了今文字时期。

P17

(五)隶书

隶书是起源于战国晚期,到汉代趋于成熟的一种新型字体。

隶书有秦隶、汉隶之分。

秦隶又叫古隶,汉隶又叫今隶,是因为事务繁多,需要提高书写速度而产生的。

汉字由篆文向隶书演变过程叫隶变。

P19采集者退散

(六)楷书

楷书本名真书或正书,后因其结构严谨,堪为楷模,故改称楷书。

萌芽于东汉,流行于魏晋南北朝,完全成熟于汉唐,一直沿用至今。

由汉隶演变为楷书的过程,叫做楷化。

*有一部分汉字,按照隶书和楷书来分析结构,往往不能得到构字理据,需要向上追溯到古文字,恢复较早的结构。

 

第二课汉字的结构与词义的探索

在古代汉语课中,我们学习有关汉字的性质和结构的结识,除了掌握汉字科学的结构规律之外,主要目的是在探求词义的过程中,学会通过字形结构的分析来瞭解词义,掌握词义。

来源:

考试大

  一、汉字形义统一的条件

  

(一)只有早期汉字和有规律演变的字形才是形义统一的

  早期汉字例如甲骨文、金文、还保留着汉字的构形理据,是形义统一的,我们可以直接根据字形来探求词义,小篆也还保留了许多古文字的特点,许多字形的构形理据还是很清楚的,可以作为以形索义的依据。

例:

P28

  汉字经过隶变,进入今文字阶段,书写元素演变为笔画,汉字的象形性彻底消失。

但是,大多数汉字的演变是有规律的,符合演变规律的字形,其构形理据仍然保留。

例:

秉、元、見、水P29

  通过分析字形结构来探求词义。

这在训诂学上叫做“以形索义”。

  汉字在形体演变过程中,也有一些非规律性的变化,我们称之为“讹变”。

例如:

春,為P29。

追溯早期字形的过程,训诂学上叫作“复形”。

www.Examda.CoM考试就到考试大

  

(二)只有本字本义才是形义统一的

  1、本字是是对借字而言的。

本字是指专为记录某个词所造的字,它的形体是以这个词的某一义项为根据而造的。

例如:

“亦”是“腋窝”的本字,“汝”是“汝水”的本字,“莫”是“暮色”的本字。

  本字是据词义而造的,是形义统一的。

但是,文字在使用的过程中,同音借用的现象很多。

由于文字假借而使某字具有了与字形完全无关的意义,称作假借义或借义。

在遇到文献中的假借字时,必须根据借字的语音追溯本字,训诂学上称为“溯本”。

例:

P30。

  2、本义是对引申义、假借义而言的。

讲解汉字一定要用本义来讲,才能合乎原来的造字意图,如果用引申义特别是远引申义讲字形,就会牵强附会。

  引申:

很多例子见P30

引申义虽然与字形关系疏远,但毕竟是有联系的,这种联系是可以追溯的;而假借义则与字形没有任何联系。

  二、汉字的结构与词义的探求来源:

  1、纯表意字与词义的探求

  人们一般把没有示音符号的象形字、指事字和会意字称为纯表意字。

在通过分析字形结构探求词义时,纯表意字通过整体构形与词的本义发生联系,而形声字则是通过义符与本义发生联系。

例如:

P31。

2、形声字与词义的探求:

P31

 

  三、从汉字的结构探求词义的重要参考书——《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是我国语言学史上第一部分析字形、说解字义、辨识声读的文字学著作。

这部书是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为了证实汉字的构意性质和形义统一规律而作的文字学著作。

  它收录汉字的原则是“今叙篆文,合以古籀”,即以小篆为字头,也收录一些古文、籀文字形。

www.Examda.CoM考试就到考试大

  全书共十五卷,每卷分上下。

第一卷至第十四卷是正文,第十五卷上是《叙》和部首表,卷下是《后叙》。

据《后叙》载,该书收入篆文字头9353字,另收入重文1163字。

许慎对所收录的汉字的字形运用“六书”理论进行结构分析,证明汉字绝大多数都是由声符和义符(形符)组合而成的形声字,而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又是形声字的义符和声符的基础。

例详见P33(非常有意思,但好多篆字,所以我无法一一打出来)。

 

第三课古书的用字

一、通假字

  

(一)通假字的定义

文字在使用过程中,还存在着因声音相同相近而被借用的情况,也就是说,有时不写本字而用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

我们把借来记录同音词的字叫通假字,简称借字。

例:

P40

  

(二)借义

借字所承担的词义,称为假借义或借义。

例:

P41

(三)通假字的辨识

通假字是借字记词,以音同音近为前提,所以辨识通假字主要是以声音为线索,同时注意确定本字要有充分的证据。

1、通假字的声音关系

(1)上古的声纽和韵部(P42)

(2)古音相同相近的标准。

对于声纽来说,声音相同是指双声,声音相近是指准双声、旁纽、准旁纽、邻纽。

对于韵部来说,声音相同是指叠韵,声音相近是指对转、旁转、旁对转、通转。

(P42——P43)来源:

  (3)通假字之间声音关系的判定

从声音上看,借字和本字具有双声、叠韵或双声叠韵的关系。

例:

P43

  2、判定通假字的文献证据

判定某字借用为某字,除了声音关系之外,还要有充分的文献证据,在没有旁证情况下,不可只据音同音近而轻言通假。

  二、异体字

  

(一)异体字的定义考试大论坛

  异体字是指在某一历史时期音义完全相同、记词职能也完全一样,只是形体不同的字。

  例:

P45

  

(二)异体字的类型

  1、造字方法不同考试大论坛

  2、造字方法相同、构件不同

3、造字方法相同、构件相同、写法不同。

  (三)识别异体字要注意的问题

  1、在历史上的某个时期曾经是异体字,但后来记词职能有了分工,变成了两个不同的字。

  例:

咳——孩,份——彬,訝——迓来源:

考试大

  2、在历史上意义或用法不同的两个字,后来为了精简汉字,在作异体字整理时把它们视为异体字加以认同。

例:

P47

 

  三、分化字来源:

  

(一)分化字的定义

由于词义的引申和文字的假借等原因,一个字往往承担着多项记词职能或承担着一个词的多个义项。

为了使文字更为明确地记录语言,人们就使用更多的字形来分担文字的记录职能,这就是文字的分化。

我们把用来分担汉字记录职能的字形称为分化字,把原先兼有多个记录职能的字形称为源字。

  

(二)分化文字职能的方法

  1、假借其他字分化职能

  为了分化一个字的多个记录职能,有时人们会借用其它字来进行分担,使表义更为明确。

例:

何——荷,指——旨,女——汝。

P48

  2、利用异体字分化职能P49本文来源:

考试大网

  异体字是造字或书写过程中产生的形体冗余,为了减少字量的目的,可以在异体字认同之后把多余的字形取消。

利用异体字分化文字职能,则为异体字的不同字形赋予不同职能,使原本冗余的形体各司其职,各得其所。

  例如:

猶(犹)——猷(音同犹,计谋、打算),亨——享,箸——著。

采集者退散

  3、造新字分化职能

  分化源字职能最常见的方法是造新的字形。

造新字的方式包括在源字基础上增加构件、在源字基础上更换构件或对源字作形体改造。

例如:

其——箕,赴——訃,母——毋。

  (三)分化字的类型来源:

考试大四种:

  1、分化本义

  有些字被常用的假借义或引申义占用后,会另造一个新字来承担它的本义。

例:

孰——熟,然——燃,莫——暮,暴(暴的本义是:

曬(晒))——曝,益——溢,要——腰,禽——擒,原——源,州——洲,止——趾,責——債。

  2、分化引申义

  当引申义与本义的距离较远时,有时会为引申义造新字,将引申义分化出去。

例:

昏——婚,坐——座,齊——劑,尉——慰,竟——境,解——懈,賈(贾)——價(价),說——悦,知——智,被——披,没——殁,反——返,食——飼,振——賑,張——帳。

  3、分化借义

  原来本义与借义共用一字,后来为了区别,用新的字形将借义分化出去。

例:

象——像,辟——避、譬、僻,采——彩,牟——眸。

  4、分化广义本文来源:

考试大网

  源字的表义很广,后来这个意义的一部分由分化字承担,源字和分化字的意义都变得更具体。

例:

受——授,祝——咒。

 

第四课古代汉语词的构成

词的形式是语音,内容是语义。

因此,我们从语音和语义分析汉语词的构成问题。

  从语音结构上可以把词分为单音节词、双音节词和多音节词。

  从语义结构上有单纯词和复合词。

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同时包含少量的双音词。

双音词中,既有复合词,也有少量的单纯词即联绵词。

联绵词是汉语词汇中特殊的词汇现象。

  一、单音词

  单音节词由一个音节构成。

考试大自考站,你的自考专家!

  

(一)单音词与汉语的字、词关系

  在古代语言学家笔下的“字”,相当于单音词。

词是语言中可以独立运用的最小表意单位,它以音为义的载体,音和义在约定俗成的原则下结合起来,便形成口语的词。

字是词的记录符号,它用字形来记录词,从词那里承受到音与义,因而形成一个形音义的结合体。

  第一,在一般情况下,一个汉字记录一个词。

  古人从来都把一个字当作一个词。

古代的注释书和字书、韵书上所说的“字”,实际上指的就是词;而他们所说的“词”,则专指虚词。

  第二,虽然汉字是为了记录词而产生的,但是,由于语言和文字各有其发展规律,就汉字与单音词的对应关系来说,字和词并不是一一对应的。

  异词同字现象:

即一个字记录意义完全不同的两个词。

例:

P58来源:

考试大

  异词同字现象的产生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词义引申的结果。

二是字用过程中的同音借用。

异字同词现象:

即一个词有不只一个记录符号,各个符号间多是异体字关系,也有的是分化字关系。

例P58

(二)单音词与古代汉语中的双音短语

有些双音节单位与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同形,很容易被作为双音词看待,但实际上并不是双音词,而是单音词的组合。

例:

P59

 

  二、复合词

  古代汉语的复音词以双音词为主,三音节以上的词极少,因此我们只讲双音词。

www.Examda.CoM考试就到考试大

  从结构上看,双音词有单纯词和复合词两类。

单纯词是由一个语素构成的双音词,复合词大多数是由两个语素按照一定的构词法组合而成的。

  

(一)复合词的结构

  1、并列结构

  由两个意义相同、相近的语素并列构成的复合词。

这两个语素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没有修饰、限制、补充、说明等关系。

例如:

  倉廩干戈膏腴賓客祭祀傾覆斟酌謹慎和睦

  也有个别复合词是由两个反义语素并列构成的,例如“緩急”。

  2、偏正结构

  两个语素之间有修饰和被修饰关系的复合词。

本文来源:

考试大网

  例:

布衣東宮天子儲候百姓錦衾狐裘羌笛

  3、支配结构

  两个语素之间有支配和被支配关系的复合词,又叫动宾结构。

  例:

執事將軍當道持戟敗績知府司寇司馬拾遺稽首

  4、主谓结构本文来源:

考试大网

  两个语素之间有说明与被说明关系的复合词。

例:

地震日食霜降夏至月食

  

(二)复合词的形成过程及其特点

复合词的形成是汉语由单音化向双音化发展的结果。

例如:

國家,春秋,社稷,尋常,俊傑。

P61

 

  三、联绵词

  

(一)联绵词的结构特点

  可从静态和来源两个方面进行认识。

  对联绵词进行静态分析,联绵词是由一个语素构成的双音单纯词,因此没有结构问题,只有形式上的特点。

记录联绵词的两个字仅仅是记音符号,它们本身所具有的意义已经失去,只有两个字组合在一起才有词义。

来源:

考试大

  联绵词是有结构问题的。

  1、义合式。

两个单音词,本可以单独解释和运用,凝固后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双音结构,成为联绵词。

例:

綢繆

  2、衍音式。

这类联绵词是由一个单音词向前或向后衍化出一个表音音节,衍化出的音节虽然用汉字书写,但没有表义作用。

例:

參差,囹圄,趑趄,菡萏。

  3、摹声式。

摹拟声音而产生的联绵词。

例:

霹靂,蟋蟀,噓唏。

古代汉语中有一些外族语言中音译过来的词,一般称之为“译音词”。

也是一种“摹声”。

P63

来源:

考试大

  

(二)联绵词的语音特点

  在语音上多有双声双韵的关系。

  双声联绵词:

指两个音节古音声母相同的联绵词。

例:

參差,仿佛,憔悴,躊躇,倉促,流連,忐忑,伶俐。

  双韵联绵词:

指两个音节古音“韵”相同的联绵词。

例:

從容,爛漫,逍遙,蹉跎,彷徨,窈窕,輾轉

  (三)联绵词的形体特点

  写法比较自由,记录同一个词有时用不同的字,造成了一词多形的特点。

例:

P64

 

第五课古今词义的差异与沟通

从词汇史上讲,古今是要细细划分的;但从古代汉语的教学体系上看,一般是把现代汉语称为今,把现代汉语以前的文言文称作古,即把古代文献的词义当作一个整体对待,至于是先秦还是唐宋、明清,则不再细分。

  一、古今词义的差异

  词义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是词的义项的变化。

从实践辨识的角度分析,这种变化和差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古代义项的消失,二是古今义项的微殊。

  

(一)古代义项的消失

所谓义项的消失,是指由于社会的发展变化,古代的一些事物消亡了或是人们的观念变化了,导致词的相关义项也随之消失了。

例:

P72P73

(二)古今义项的微殊

  是指同一个词中的某一个义项在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中只有细微差别。

  1、广度宽窄的差异—— 即古今词义所表示概念的外延大小不同。

例:

P74

  2、程度深浅的差异—— 即古今词义轻重深浅不同。

例P75考试大-全国最大教育类网站(www.Examda。

com)

  3、色彩褒贬的差异—— 即词义的感情色彩发生了变化。

例P76

  4、词义特点的差异——即古今词义的特点不一致。

例P76

来源:

考试大

  二、古今词义的沟通

  

(一)从现代汉语复音词、成语甚至方言口语的词素中去瞭解古义

  在汉语词汇复音化的过程中,某些词作为单音词独立使用时,其古代汉语的词义已经消失了,但在作为一个语素构成双音词、成语时,古代的词义仍然存在。

  例P78

  

(二)从词义的共同特点和相互联系上去瞭解古义

  掌握了词的本义及其特点,就能够以简驭繁地去沟通和把握词义。

  例P79

 

第六课多义词和词义引申

一、古代汉语中词的多义性

  词的每一个意义就是一个义项。

具有多个义项的词叫多义词,而只有一个义项的词叫单义词。

造成一词多义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词义的引申。

  例如:

  绝

  1、绳断:

天柱折,地维绝。

考试大-全国最大教育类网站(www.Examda。

com)

  2、断绝:

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

  3、穷尽:

度汉兵远不能至,而禁其食物,以苦汉使。

汉使乏绝。

  4、独一无二:

故俗传恺之有三绝:

才绝、画绝、痴绝。

考试大自考站,你的自考专家!

  5、诗歌体裁:

夫诗有古近律绝,体莫备于唐代。

  6、渡过: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7、超过:

虽墨孟之徒,不能绝也。

  引

  1、开弓:

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

  2、延长、伸长:

我君景公引领西望。

  3、牵挽:

善张网者引其网。

……引其网而鱼已囊矣。

来源:

考试大的美女编辑们

  4、导引、率领:

项羽乃悉引兵渡河。

  5、退却:

且引且战,连斗八日。

  6、序言:

敢竭鄙诚,恭疏短引。

  7、延请:

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

8、招致:

故知持权引谤,招幸者非己。

采集者退散

  二、词义运动的基本方式——引申

  所谓词义的引申,是指词义从一点出发,沿着不同的方向,向相关的方面延伸而产生一系列新的意义的过程。

词义引申是词义运动的基本方式。

  

(一)词的本义与引申义

  词的本义,理论上讲应该是词产生时的最早的意义。

传统汉语语言学上把通过分析汉字的形体所得出的词的义项叫做这个词的本义。

  “绝”的本义是“绳断”,“引”的本义是“开弓”。

考试大论坛

  所谓引申义,是指在多义词的数个义项中从本义引申派生出来的意义。

  上文中“绝”的后六项都是它的引申义。

“引”的后七项是引申义。

 

  

(二)引申义与本义的联系。

  由本义派生出引申义既是词义内部运动规律的反映,同时又要受到本民族思维认识习惯的制约,因而本义与引申义之间的联系很复杂。

弄清它们之间的联系,对于理解和把握整个词义体系是十分必要的。

  词的引申义与本义的联系,常见的有以下几种类型。

考试大-全国最大教育类网站(www.Examda。

com)

  1、相似关系—— 引申义和本义所指称的事物在形状、功能、方式、特点等方面具有相似之处,通过类比造成引申。

例:

P91

  2、因果关系——引申义和本义之间具有因果关系,通过逻辑推导造成词义引申。

例:

P91来源:

  3、动静关系——动指动作行为,静指名称性状。

事物本身与其性质状态及相关的动作行为有密切关系,从而构成相互间的引申。

这种形式的引申往往引起词性的变化。

例:

P92

  4、时空关系——时间和空间关系密切,表示时空的词可以互相引申。

例P92

  5、礼俗关系——由于礼俗的原因造成词义的引申。

P93

考试大-全国最大教育类网站(www.Examda。

com)

  (三)词义引申的方式

  词义引申的基本规律是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

具体方式主要有两种。

  1、连锁式引申

  以本义为起点,向着同一方向递相派生出几个引申义的引申方式,叫连锁式引申。

如P93来源:

考试大

  2、辐射式引申

以本义为中心,依据本义的特点,向不同的方向直接派生出数个引申义,叫辐射式引申。

P94

 

  (四)引申义列

  从内容上看,词的引申义也不是任意排列、杂乱无章的,而是一个有序的义列。

我们把根据词的本义特点所构成的引申义序列称为“引申义列”。

P95

第七课 词义关系

  词义关系是指不同的词在意义方面存在的关系。

  包括:

同义关系——同义词,反义关系——反义词。

  一、同义词

  

(一)同义词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在一定条件下意义相同、读音不相关的一组词,互为同义词。

  特点是:

  1.同义词是指在某个义位或某几个义位上同义,而不是所有义位都同义。

  2.有些同义词的同义关系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

如:

  去——往:

“去”在先秦没有“到……去”的意义,与“往”不同义。

但在唐代,“去”可以表示“前往”“到……去”的意思。

  3.同义词之间在语音上互不相关。

同义词祗是在一个或几个义项上相同,在语音上却没有关系。

如果语音上也相同或相近,那就是出自同一个语源的同源词。

如:

震——动——振

4.同义词是相互的。

  

(二)同义词的差异

  1.理性意义的差异

  

(1)范围广狭不同

  如:

问、询、访

  在询问、征求意见的义项上是同义词。

但“访”的适用范围比“问”“询”要小,“问”“询”的对象通常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