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溶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296270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37.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化学溶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初中化学溶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初中化学溶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初中化学溶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初中化学溶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溶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初中化学溶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溶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化学溶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初中化学溶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九单元溶液(复习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九单元溶液(复习课)

教学目的:

1、通过回忆复习,能说出溶液的概念、特征及组成。

2、通过回顾复习,记住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并能说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条件。

3、通过复习,能说出溶解度的概念,认识溶解度曲线并会正确使用。

4、通过练习,会用溶质质量分数表示溶液的组成,并能运用其进行相关计算。

教学理念:

通过引导学生对本单元内容的分析、归纳、分类,将各知识点连成线,织成网,形成知识体系,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综合、分类、概括能力;并通过课堂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溶液的组成特征、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和、分类能力。

教学过程:

导入: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同学们对溶液的有关知识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请同学们回忆并讨论:

本单元中主要有哪几部分内容?

其中的知识点有哪些?

一、考点1溶液的形成

(课件展示)

自学内容:

溶液的形成

自学方法:

复习相关知识(结合笔记)

自学要求:

能灵活运用相关知识

学生复习之后,按照提示完成自学检测

溶液的概念:

组成:

基本特征:

教师讲解点拨重难点

二、考点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课件展示)

自学内容: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自学方法:

复习相关知识(结合笔记)

自学要求:

能灵活运用相关知识

学生复习之后,按照提示完成自学检测

1概念: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关系

教师讲解点拨重难点

三、考点3溶解度溶解度曲线

[课件展示]

自学内容:

溶解度溶解度曲线

自学方法:

复习相关知识(结合笔记)

自学要求:

能灵活运用相关知识

学生复习之后,按照提示完成自学检测

1、固体的溶解度

(1)概念:

,某固体物质在里所溶解的,叫做这种溶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2)溶解度曲线

概念:

表示物质的随曲线。

曲线上的点:

表示物质在该的所示温度下的。

点两曲线的交点:

表示两物质在该点所示温度下的。

溶解度曲线

线:

表示同一种物质在不同下的或表示

2、气体的溶解度:

是指这种气体在压强为和一定时,溶解在

水里达到时的气体体积。

四、考点4溶质的质量分数

自学内容:

溶质的质量分数

自学方法:

复习相关知识(结合笔记)

自学要求:

能灵活运用相关知识

学生复习之后,按照提示完成自学检测

溶质质量

1、含义:

之比。

2、公式;溶质的质量分数=╳100%

3溶液的稀释:

溶液稀释(浓溶液与水混合或浓溶液与稀溶液混合)时,稀释后溶液里所含溶质等于稀释前各溶液里所含溶质质量之和。

[课堂练习]

例1 [2011·泸州]下列有关饱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大

B.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任何饱和溶液升温后都会变成不饱和溶液

D.一定温度下,向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水后会变成不饱和溶液

例2 (2015)下列关于氯化钠溶解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t℃时10g氯化钠能溶解在100g水中,所以t℃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10g

B.t℃时10g氯化钠溶解在水中能形成100g饱和溶液,所以t℃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10g

C.把20g氯化钠溶解在100g水中恰好达到饱和,所以氯化钠的溶解度是20g

D.t℃时把36g氯化钠溶解在100g水中恰好饱和,所以t℃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

例3、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

1)当  ℃时,A与B

的溶解度相等;为。

2)若将B物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宜采用的结晶

方法是:

    ;A物质呢?

3)我国有许多盐碱湖,湖中溶有大量的NaCl和Na2CO3,那里的人们冬天捞碱,夏天晒盐。

据此你认为图中(填字母)曲线与纯碱的溶解度曲线相似。

例4:

化学实验室现有98%的浓硫酸,但在实验中常需要用较稀的硫酸溶液。

要把50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为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溶液,需多少克水?

课堂小结:

复习完本节课有什么收获?

[课外练习]完成溶液复习同步练习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本单元三个课题的学习,对溶质、溶剂、溶液、饱和溶液、溶解度等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能从宏观上和微观上认识溶液的本质特征;对溶液的形成,物质溶解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并掌握了溶液组成的一种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以及有关计算,初步学会了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习过程与方法,所以本节课的教学探究教学模式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充分利用化学学科特点及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理念,选用“自主学习”复习方式,另外讲解法,也是实现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的有利保障。

教学重难点的解决办法主要有:

  1)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重视引导,组织学生对实验进行讨论、设计、探究、评价。

  2)进行问题式教学。

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提出问题,用问题启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质疑的思维习惯,再引导学生互相讨论,回答问题。

使学生的思维在质疑中得到训练提高。

3)运用比较归纳的学习方法。

教材分析:

本单元分三个课题。

第一课题介绍了溶液的一些初步知识,其中包括溶液的形成,溶质、溶剂、溶液的概念等。

主要是使学生从宏观上认识溶液的特征,从微观上认识溶液是溶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均一体系。

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建立一个有关溶液的较为科学的概念,从定性的角度初步认识溶液。

第二课题是以物质的溶解度为核心展开的,主要从定量的角度介绍物质在水中溶解的限度。

学生通过活动与探究,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加深对溶解现象的理解。

第三课题围绕溶液的浓、稀展开,引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结合这一概念进行一些简单计算,初步学习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

三个课题密切相关,逐步深入,这样的编排比较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1.30℃时Ca(OH)2在水中的溶解度为0.16g/100g水。

在此温度下,实验小组为制备饱和的澄清石灰水,称取5.6g生石灰,放入1000g水中,充分搅拌后冷却至30℃,过滤得到的澄清石灰水中溶质的质量

A、等于5.6gB、大于5.6gC、等于1.6gD、小于5.6g

2.某金属加工厂生产过程中的废液含有少量硝酸银和硝酸铜,为回收利用资源和防止污染,该厂向废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反应停止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加入少量稀盐酸,无气体产生。

则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和铜,一定不含铁

B.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铜和铁

C.滤液中一定有硝酸亚铁,可能有硝酸银和硝酸铜

D.滤液中一定有硝酸亚铁,一定没有硝酸银和硝酸铜

3.下列实验设计不可行的是

A.加适量稀硫酸以除去硫酸钠溶液中的氢氧化钠

B.将氧气和氢气的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以除去氢气

C.用稀盐酸除去铜粉中的镁粉

D.在不用指示剂的情况下,选用CaCO3粉末将含有盐酸的CaCI2溶液调至pH=7

4.向下表的甲物质中逐滴加入相映的乙溶液至过量,反应过程中生成气体或沉淀的质量与加入乙的质量关系,能用下图所示曲线表示的是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④

5.下列做法能改变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是

A.将氯化铵的饱和溶液降温

B.将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升温

C.把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

D.在蔗糖的饱和溶液中再加少量蔗糖

6.A图表示硝酸钾和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

B图中甲、乙试管分别盛有硝酸钾、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

向烧杯中加入

一种物质后,甲试管中固体减少,乙试管中的固体增加,则加入的物质不可能是

A.浓硫酸B.氢氧化钠C.氧化钙D.氯化钠

7.下列四个图像分别对应四种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A.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

B.向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

C.等质量的锌和铁分别和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

D.将烧杯中的饱和硝酸钾溶液恒温蒸发部分溶剂,再将烧杯中的物质逐渐升温(假设升温时溶剂没有损失)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和冰块的共存物是悬浊液

B.凡均一、稳定、透明、澄清液体一定是溶液

C.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物质的溶液就是该物质的饱和溶液

D.在泥水里,泥是溶质,水是溶剂

9.要从高锰酸钾加热完全分解后的剩余物中回收二氧化锰固体,有下列操作可选择:

①过滤;②烘干;③加水溶解;④水洗;⑤蒸发结晶。

其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③→②→①→⑤

C.③→①→④→②D.③→①→⑤→④

10.有W(g)浓度为15%的硝酸钾溶液,若将其浓度变为30%,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A、蒸发掉溶剂的1/2   B、加入3/20W(g)的硝酸钾

C、蒸发掉W/2(g)溶剂  D、加入5/14W(g)硝酸钾

二.填空题

11.(9分)粗盐中含有钙离子、硫酸根离子和泥沙等杂质,实验室中粗盐提纯的操作步骤如下:

(1)将粗盐研细,加水使其充分溶解,然后过滤得到滤液。

粗盐研细的目的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滤是为了除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上述滤液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直至沉淀不再产生,则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继续加入过量的___________溶液,直至沉淀不再产生,然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沉淀,沉淀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

(填化学式)

(4)向(3)的滤液中加入过量_________溶液,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上述溶液蒸发结晶,得到精盐。

蒸发时玻璃棒要不断搅拌,直到_______________

时停止加热。

12.(4分)雪碧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碳酸饮料,其中含有CO2、H2O和柠檬酸(具有一般酸的性质)等物质。

请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探究雪碧中CO2的存在。

将必要的实验步骤和现象填在下表中:

实验方法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方法一

方法二

13.(4分)双氧水(H2O2)既是工业上重要的绿色氧化剂,又是常用的医用消毒剂。

⑴小明配制了5%的双氧水600g,则600g溶液中溶质为克,溶剂为克。

⑵小明倒出了300g双氧水溶液进行消毒,则剩下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三、简答题

14.(3分)病人在医院接受静脉注射或点滴时,常用到生理盐水即氯化钠注射液右图是某药业公司生产的氯化钠注射液包装标签上的部分文字。

请回答:

(1)该注射液的溶质是。

(2)常温下一瓶合格的氯化钠注射液密封放置一段时间后,是否会出现浑浊现象?

为什么?

15.(4分)右图为氯化钠和硝酸钾固体的溶解度曲线。

认真观察该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根据该图可知:

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由该图你还获得那些信息?

(至少写出两条)

(2)若将t℃时硝酸钾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你有什么方法?

四、实验题

16.(4分)某厂为了监测污水中有毒金属离子的含量,需配制100g11%的氯化钠溶液。

某学生按下列所示步骤操作:

ABCDE

(1)你认为以上步骤中有错误的是(填序号)________________;

(2)请你纠正其错误操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6分)初三(5)班小李想探究哪些因素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请帮助他完成下面的实验探究。

[猜想]因素l:

溶质的种类;因素2:

温度。

[实验探究]

(一)因素l:

溶质的种类

操作步骤:

在常温下,用量筒各量取5mL蒸馏水,分别加入①、②、③3支试管中,

再分别加入NaCl、KNO3、Ca(OH)2各2g,振荡,观察各物质的溶解情况。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二)因素2:

温度(以KN03为例)

操作步骤:

用量筒各量取5ml蒸馏水,分别加入①、②、③3支试管中,再各加入

5gKN03晶体,将试管①保持在常温下,将试管②加热并保持在40℃,将试管③加

热并保持在60℃,振荡,观察各试管中KN03的溶解情况。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距离中考的日子越来越近了我们的教学也进入最后的阶段,现在开始的第一轮复习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对于这段时间的复习我有很多感慨,也有很多收获,对此有以下几点反思和体会:

一、重计划性,忌盲目性

初中化学知识比较凌乱、分散因而要充分认识到复习不是简单的“热剩饭”,而是再“升华”、再“提高”,这就需要在复习时,不能是对知识的简单罗列,因此我在复习知识点时以考纲作为基础,并配合资料进行集中训练使得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形成知识网络,构建基本知识框架图,同时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并能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重因材施教,忌好高骛远

我所任教的二个班级中实际情况都不一样,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对每一个班级的要求都有所不同使好学生“吃饱”的同时又要“吃好”;中等学生进一步“吃饱”;差生吃的了。

此外,在狠抓教学的同时,学生的心理问题也不容忽视。

状态反常的学生一经发现,我主动与班主任沟通,以便选择行之有效的方法对其加以引导,使其尽快调整好状态,去迎接新的挑战。

总之,教育和教学都需要切合实际的因材施教,忌偏离实际的好高骛远。

三、及时反馈、强化指导

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我及时地通过简单、双基性的练习和课下提问及时反馈,抓住学生的漏点、易错点、易混点强化指导,同时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解题思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这个环节中选题是关键,要少而精,有梯度性、层次性,适应于不同此的学生,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各有所取,各有所进。

总之,在一段时间的复习课教学中,同学们有一定的收获,同时我也在教学中掌握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为以后的教学起到良好的帮助。

课标分析:

本单元内容从表面上来看,好象是一个独立的单元知识体系。

但是,究其实质,我们认为,它应该是其他单元知识的传承和延续,例如:

本单元的重要溶剂——水,则是第三单元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

物质溶解于水的微观解释,则是以第四单元的知识为重要依据。

而关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的综合计算,则是第五单元与本单元的有机结合。

正是由于有了以上各单元的知识作为储备,才有利于对本单元知识的学习。

学好了本单元知识也可以为后边的知识学习打下基础。

例如:

关于酸、碱、盐溶液的相关性质学习就需要以本单元的知识为基础。

因此说本单元知识既是本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联系全书的一个纽带,本单元内容由于学生实践经验的匮乏显得有些抽象,同时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也较高,所以这部分内容即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又是难点。

想在这个课题上有好的复习效果,必须针对学生现有的不足和以往教学中的弱点进行教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