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我们的生活环境.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266639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课我们的生活环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第2课我们的生活环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2课我们的生活环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2课我们的生活环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2课我们的生活环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2课我们的生活环境.docx

《第2课我们的生活环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课我们的生活环境.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2课我们的生活环境.docx

第2课我们的生活环境

第1课我们的生活环境

教学目标:

1.以实例说明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

懂得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2.对破坏环境的人和事表示气愤。

愿意与世界人民共同携手,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

3.不做污染环境、破坏环境的事。

积极参加保护环境的公益活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讲课以前,先播放歌曲《地球你好吗》第一段。

引入课题,同时也吸引了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在歌声中走近我们身边的环境。

然后播放视频——《我们生存的环境》提问:

看了这段视频,你知道世界十大环境问题是什么吗?

二、课堂讨论展示一些‘环境被破坏了’的图片或视频

播放视频:

《哭笑的地球》,《没有水的样子》,《激情与温柔等》。

展开讨论:

1、你愿意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学习吗?

2、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应该怎样做?

3、谈一谈你的家庭为了保护环境做过哪些事情,以后应该怎样做?

我国政府有哪些保护环境的好措施、好办法?

学生讨论:

小结:

营造大量“护田林”、“防风林”,治理“三废”,整治“白色污染”,进行空气质量预报等,不断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不少城市已成为“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小结:

大连市从领导到市民都非常重视保护环境,大连人的“三管住”,使我们懂得了保护环境要从自己身边一滴的小事做起,不做污染和破坏环境的事情。

三、行为指导:

提问:

我们少年儿童能为保护环境做些什么事呢?

请介绍一些事例。

(引导并板书)劝阻污染行为,师引导并建议学生做一个绿色消费者。

小结:

正确对待废弃物,不做污染环境的事,养成环保好习惯。

四、结束语:

让我们向全人类呼吁:

为了我们美好灿烂的明天,请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吧!

播放视频《地球你好吗》最后一段,教师带领学生随音乐伴唱,结束本课。

第2课新鲜空气在哪里

学习目标:

1.通过怎样使室内保持新鲜空气的活动,初步了解新鲜空气和我们的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

2.初步懂得空气应该保持新鲜、不应受污染,逐步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手捏住自己的鼻子,提出:

“当你憋不住了,再松手,好吗?

”提问:

“刚才的游戏,你们有什么感觉?

”教师提问:

1、你知道哪些地方的空气特别新鲜?

2、你能说说呼吸新鲜空气的感觉吗?

此活动要引导学生说出在新鲜空气的环境中有许多感受,如人会感到舒服、人的心情会特别好等等。

二、活动指导。

(播放多媒体)1、教室里的空气。

;2、呼吸与空气。

人类需要的是洁净的空气,一旦空气受到污染人,人们吸进这种不洁净的空气就会感到不适甚至生病,严重的还会导致死亡。

活动一组织讨论:

1、如果整天把教室的门窗关起来,人会有什么感觉?

2、如果没空气?

人会有什么感觉?

活动二组织交1、在你的周围有哪些地方的空气是不新鲜的?

2、你还看到哪些地方的空气被污染了?

通过启发、引导,让学生认识到在我们的周围许多地方确实存在着空气被污染的现象。

活动三分组讨论和交流1、怎样使教室里有足够的新鲜空气?

2、有什么办法使教室里的空气经常流通?

3、爸爸在房间里吸烟,我该怎么办?

4、家里的炉灶会产生大量的浓烟,可以想些什么办法?

5、附近工厂冒出大量的浓烟,怎样向有关部门反映?

6、有些汽车会排放出很多很多的废气,你有什么办法?

怎样使我们能呼吸到更多的新鲜空气?

 

第3课噪声危害大

教学目标:

懂得噪声是一种严重的环境污染,初步了解噪声的主要来源和噪声的主要危害。

初步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谈一谈生活上的典型细节、小游戏和小细节或小问题。

(关于噪声)

二、组织学生课堂小组活动并讨论

体验说话时适度的声音,懂得在不同的场所应该注意控制自己的声音,逐步形成一种轻声说话的良好习惯。

三、组织开展控制物体发声的小实验。

这个活动主要是让学生制作“发声罐”并想办法使他的声音变轻,知道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办法控制物体发出的声音。

让学生在选择不同材料和方法减轻他的声音的过程中,去思考声音是怎样被控制的初步积累控制声音的经验,初步懂得怎样保护自己的听力。

 

第4课我们的好朋友

教学目标:

1.了解动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知道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

2.关爱小动物,热爱自然,懂得尊重生命、珍爱生命。

教学过程:

导读一、播放多媒体1、世界动物日。

“世界动物日”源自13世纪早期意大利修道士圣的倡议。

他当年长期生活在阿西西岛上的森林中,与动物建立了“兄弟姐妹”般的关系,为人类与动物建立正常文明的关系做出了光辉的榜样,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代表和人类深刻认识自然和宇宙的先驱者之一。

圣·弗兰西斯一生的工作被证实由10月4日开始,后人为了纪念他,就把10月4日定为“世界动物日”。

2、动物福利法。

长久以来,人们一直把动物当作私人财产或商品,可以随意虐待、捕杀,以致很多动物不断地走向灭绝和天性扭曲。

1822年,马丁提出的禁止虐待动物的议案——“马丁法令”获得通过,这是首次以法律条文形式规定动物的利益,保护动物免受虐待,是动物保护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1911年,英国颁布了动物保护法,并陆续出台了野生动物保护法、动物园动物保护法、实验动物保护法等很多专项法律。

1980年以来,欧盟及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先后在动物福利方面立法,WTO规则中也写入了动物福利条款。

我国已经出台了《野生动物保护法》、《动物检疫法》等单行法,现在正在构建一部专门的、完整的动物保护总括性法律。

3、制作。

引导学生收集自己最喜爱动物的有关文字、图片等资料,也可以是濒临灭绝

 

第5课大画家王冕

教学目标:

1.了解王冕小时候的故事及在书画、诗文等艺术上的成就,激发对历史文化名人的崇敬之情。

2.欣赏王冕的书画作品,诵读王冕的诗画作品。

教学过程:

一、讲王冕的故事

上课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来讲王冕的故事,在讲故事的过程中了解王冕自强不息的精神。

二、赏王冕的画

用多媒体播放

三、读王冕的诗

下载的诗如最有名的赞美梅花的诗《墨梅》。

重在让学生感受。

有时间再读一读其他的诗

 

第6课多才多艺的徐文长

教学目标:

1、了解少年徐渭的聪颖和好学。

2、了解徐渭的生平,尤其是他的主要艺术成就,并对他的代表作品进行欣赏。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少年徐渭的聪颖和好学。

教学过程:

一、简介徐渭:

1、了解徐渭生平:

徐渭(1521-1593)字文长,号天池,晚号青藤道士,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是明朝晚期杰出的文学艺术家,也是晚明时期思想解放运动先驱,被列为中国古代十大名画家之一。

2、徐渭创作情况:

徐渭的画擅长山水、人物,尤其是长于水默写意花鸟。

二、交流:

你佩服徐文长的对句本领吗?

念一念他对出的对子,再想想它们好在哪里?

三、阅读:

让学生通过新闻记者少年徐文长的故事,是为了使他们更能贴近徐渭,能更全面地了解他的多才多艺,尤其要了解他独树一帜的艺术和文学成就。

四、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收集徐渭的书法、绘画作品。

然后让学生欣赏后说说感受,进行讨论交流,通过讨论和教师的进一步介绍,充分了解徐渭书画气势奔放、个性不羁的特点,以及对后人创作的深远影响。

 

第7课。

告别恶作剧

教学目标:

1、认识校园里的恶作剧,知道恶作剧给同学们学习和生活带来的危害。

2、自觉做到不搞恶作剧,与同学友好相处,并敢于制止别人搞恶作剧。

教学重难点:

知道什么是恶作剧,以及恶作剧造成的危害。

教学过程:

一、知识引入

师:

学校是一个充满欢声笑语的地方,同学们在一起学习和玩耍是那么快乐的。

可是在这个校园里还是会发生一些让人很不愉快的事情。

谁能告诉老师,有什么事情让你很不愉快啊?

二、知识深入师:

你们觉得恶作剧会带来哪些后果?

学生回答。

师引导孩子讲几个故事。

三、故事结束。

师:

现在老师给你们讲一下恶作剧的后果有多严重,一起来听一下这些真实的故事吧!

引导学生知道恶作剧的严重后果。

课后小结:

师: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第8课我从哪里来

教学目标:

初步了解爸爸妈妈的结合才有了自己,知道每一个生命来之不易。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知道自己的由来,是来自爸爸和妈妈的结合,需要在妈妈的肚子里呆上十个月左右才出来的。

教学过程:

一、新知引入

师:

大家知道自己来自于哪里吗?

生1:

爸爸妈妈生的。

生2:

妈妈说我是从垃圾堆里检回来的。

生3:

从妈妈肚子里生不来的。

师:

看来大家知道我们是从妈妈的肚子里生出来的,那么怎么会在妈妈的肚子里呢?

二、知识渐进师:

现在老师先问你们一个问题,和爸爸妈妈一起外出的时候,是不是有人说你和他们长得非常像呢?

你是不是也发现自己和爸爸妈妈有很多地方相像啊?

师:

大家之所以长的和父母像,那是因为我们遗传了他们的基因,我们是父母备尝艰辛共同生育的。

这个时候着重介绍妈妈生宝宝的事情。

三、内容深入

给学生讲故事——蒋险生的故事。

最后让学生说说,你想对爸爸妈妈说什么?

课后小结:

师: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第9课时窗户和阳台

教学目标:

知道家中存在着窗户、阳台等安全隐患的处所,增强家庭安全意识。

懂得在窗户、阳台等地方活动的基本安全常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教学过程:

1、课前收集资料。

让学生交流课前所收集到的材料。

这样,不仅能丰富课程的资源,还能使学生在交流中充分认识到在窗户边和阳台上活动的危险性。

2、反思行为,拓展延伸。

古人修身养性有“吾日三省吾身”之说,如果把这种反思精神用到安全教育中,鼓励学生自查纠偏,对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将大有益处。

在教学“在窗户边、阳台上,我有没有做过下面这些危险事”时,除了让学生对照教材中所例举的四种常见的危险行为进行自我检查外,还可以结合教材中“窗户边和阳台上还有哪些危险的事”这一内容,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窗户边、阳台上有没有做过其它的危险事。

而且,还可以结合家居安全预防坠落这一主题作进一步拓展探究,如在家登高取物时的安全,走家庭楼梯时的安全等,从而更好地加强防摔、防坠的意识。

3、联系生活,安全检查。

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要服务于生活,安全教育应和学生生活紧密结合。

可以开展一次窗户和阳台安全大检查的实践活动,查一查窗台和阳台上的玻璃是否稳固、花盆有没有防坠落的措施、阳台上的栏杆高度是否达到有关规定(按照《住宅设计规范》,多层栏杆净高不应低于1.05米,高层不应低于1.10米)等,并

也可以针对不少家庭安装防盗窗的情况,开展一次大讨论,围绕装防盗窗的利弊、怎样安装才是真正的安全等话题,让学生展开辩论。

 

第10课小心无形的杀手

教学目标:

1、知道煤气泄漏后带来的严重后果,增强安全使用煤气、珍爱生命的意识。

2、了解导致煤气泄漏的常见原因,初步掌握发现煤气泄漏后的简单处理方法。

教学重难点:

无形的杀手到处都有,一定要小心。

教学过程:

一、简述无形的杀手——煤气师:

现在老师告诉大家哦,你们知道煤气有什么用处吗?

生1:

当然知道啦,煤气可以烧饭。

生2:

煤气可以烧开水。

~~~~~师:

看来煤气的用处可大了是不是?

可是你们知道吗?

煤气正是一个杀手,而且是无形的哦!

二、杀手——煤气1、哪里来的煤气味?

;2、你该怎么办?

师:

今天爸爸妈妈都不在家,你得自己做饭。

去厨房的时候发现煤气泄漏了,这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呢?

先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发表意见,教师以“煤气公司的叔叔教我们两招”来介绍方法。

老师这里有关于煤气泄漏的措施哦,大家认真挺好。

煤气泄漏应急措施:

①关闭燃具开关、旋塞阀、球阀;②勿打开和关闭任何电器,如电灯、电扇、排气扇、抽油烟机、空调、电闸、有线与无线电话、门铃、冰箱等,都可能产生微小火花,引起爆炸;③疏散人员,迅速疏散家人邻居,阻止人员靠近;④打开门窗,让空气流通,以便煤气散发。

三、防范于未来

课后总结:

师: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了吗?

 

第11课“电老虎”摸不得

教学目标:

1、知道电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了解电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好处。

2、初步认识玩电的危害,自觉做到不玩电,增强安全防范的保护意识。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了解,有电的应该要小心一点,不能随便触碰。

教学过程:

一、了解电的用处

二、初步认识玩电的危害

1、播放电视片:

触电事故

让学生了解到,电的危害和恐怖。

2、师:

刚刚看了电视片,那么在日常生活中,你还看见过小朋友玩哪些和电有关的活动?

你会怎样劝他们不玩电?

学生思考,并讲讲生活中的现象。

3、了解电也是一只危险的“老虎”师:

大家来看看书上的小朋友,你们来说一说,他们这样的做法对吗?

这样做有什么危害?

学生思考并回答。

课后小结:

师: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谁知道?

板书设计:

“电老虎”摸不得

 

第12课时小物品大麻烦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在生活中诸如剪刀、榔头、玻璃杯等一些小物品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使用不慎的话也会有危险。

通过教学,让学生懂得要正确使用小物品,初步掌握发生意外后的简单处理方法。

背景知识

孩子总是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当父母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他们也会有强烈的欲望要试一试,所以他们总去尝试一些自己还不能胜任的工作,比如用榔头修凳子,提热水瓶等,甚至有时还会因为好奇而用尖锐的铁制品去捅插座,模仿父亲刮胡子等,这些对孩子来说都是极其危险的。

在我们的生活中,因为这些小物品而引起人身伤害事故也不在少数,有的甚至危及生命。

教学过程:

1、出示实物,说说作用。

出示剪刀、热水瓶、榔头、筷子、玻璃杯等,让学生说说它们的作用。

2、出示投影,直观感受。

如果使用不当,这些小物品也会给我们带来大麻烦。

那么,会有哪些麻烦呢?

事例1:

用钢笔捅插座是很危险的,会触电。

事例2:

热水瓶打翻了,把孩子烫伤了。

事例3:

一个男孩子模仿爸爸刮胡子,把脸割破了。

事例4:

一个孩子端着饭,嘴里咬着一双筷子在奔跑,如果跌倒或撞到别的地方,筷子会插入喉咙。

事例5:

一个孩子踩到了一块有钉子的木板,钉子扎进了脚里。

3、展开讨论,学习方法:

如果真的发生了意外,我们又该怎样处理呢?

方法

(1):

如果烫伤了,可以用大量的冷水冲洗烫伤部位,然后每天冲洗一次,并保持干燥;如果伤势较重,应该躺下或坐下,不要让烫伤的部位活动,防止皮肤撕脱,还要及时送医院急救。

方法

(2):

如果钉子扎脚了,不要把刺物自行拔出,因为医生可依此判断伤口的深度及方向,刺物也可堵住伤口,减少失血;送伤者到医院后,应注射破伤风疫苗。

方法(3):

如果是擦伤,可以先用干净的手帕轻轻拂拭掉伤口上的泥土,然后在伤口处涂抹红药水来消毒,再找到消毒纱布包扎受伤部位。

方法(4):

如果受伤非常严重,就要及时拨打120电话,送医院急救。

除了这些,也可以让学生说说别的方法。

(本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掌握一些简单的伤口处理方法)

 

第13课吃的安全

教学目标:

1.懂得日常生活中有关饮食方面要注意的问题,培养饮食安全意识。

2.掌握基本的急救方法。

教学过程:

一、提供部分实物,如合格与不合格的牛奶、饮料、糕点等,指导学生分辨哪些是安全食品,哪些不是?

二、学生讨论日常生活中吃要注意的问题,如吃烫的、有刺的事物要小心;不喝生水;饮料不能多喝;即使好吃也不能吃得过饱;药片不能当糖吃等。

三、拓展生活中耳闻目睹的具体事例,让学生分辨对错,并掌握基本的急救方法,如立即告诉父母、找医生等。

四、活动指导

活动一。

观察和讨论可以在四人小组进行,然后各组派代表发言,让学生全面认识饮食要注意的问题。

通过教师的进一步引导,让学生生成新层次的安全饮食认知结构。

活动二。

可以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互动交流。

主要是进一步巩固饮食安全意识,引导学生懂得一些基本的急救方法。

五、观看多媒体谈感受。

1、日常生活中怎样注意饮食安全典型的由食物和饮水引起并传播的疾病有甲肝、伤寒热和霍乱等。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饮食卫生,否则就会传染疾病,危害健康,“病从口入”这句话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要注意:

(1)养成吃东西以前洗手的习惯。

人的双手每天要接触各种各样的东西,会沾染病菌、病毒和寄生虫卵。

吃东西以前应认真用肥皂洗净双手,减少“病从口入”的可能性。

(2)生吃瓜果要洗净。

瓜果蔬菜在生长过程中不仅会沾染病菌、病毒、寄生虫卵,还有残留农药、杀虫剂等,如果食用前不清洗干净,不仅可能染上疾病,还可能造成农药中毒。

(3)不随便吃野菜、野果。

野菜、野果的种类很多,其中有的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毒素,缺乏经验的人很难辨别清楚,只有不随便吃野菜、野果,才能避免中毒,确保安全。

(4)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

食物腐烂变质,味道会变酸、变苦;散发出异味儿,这是细菌大量繁殖引起的,吃了这些食物会造成食物中毒。

(5)不随意购买、食用街头小摊贩出售的劣质食品、饮料。

这些劣质食品、饮料往往卫生质量不合格,食用、饮用会危害健康。

(6)不喝生水。

水是否干净,仅凭肉眼很难分清,清澈透明的水也可能含有病菌、病毒,喝开水最安全。

2、怎样预防异物进入气管?

气管是人呼吸的通道,如果误将异物吸入气管,就有可能引发咳嗽、呼吸困难、窒息,甚至危及生命。

怎样预防异物进人气管呢?

(1)气管异物一般是从口腔误食进入的,所以不要将钮扣、玻璃珠、图钉等物含在嘴里。

这样既不卫生,又容易发生危险。

(2)吃东西时不要同时做别的事情,更不要相互追逐、打闹,以免将口中的食物误吸入气管内。

(3)一旦有异物进人气管,应立即送往医院诊治。

 

第14课野外安全知多少

教学目标:

让学生懂得去野外郊游也要注意安全,了解山林、江河、草地都存在安全隐患,让学生懂得如何避免事故的发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课。

小朋友们,你喜欢郊游吗?

学生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说说理由。

二、提出问题,引起思考。

在郊游中,我们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哪些行为会引起不好的结果呢?

让学生自由交流,讨论。

三、师生总结。

四、播放多媒体谈一谈观后感。

 

第15课擦伤、割破后怎么办

教学目标:

尝试学习一些简单的外伤急救处理,获得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卫生知识和技能。

教学过程:

一、擦伤、割破事件在我们身上时有发生,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当时的心情与处理办法。

二、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了这一知识以后,为了避免这些伤害,我们平时在学校、家庭或野外活动时,应注意些什么,如果碰到这些事情又如何处置。

三、擦伤、割破的处理办法要通过现场演示,在学生逐一模仿的基础上,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相应的急救处理技能。

四、多媒体播放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

每个人的皮肤质量约是体重的16%。

皮肤对人体有保护功能,它犹如一道墙壁,使外面的东西不容易进入体内。

因此,皮肤像一件衣服,能够将人体从头到脚遮蔽起来,防止病菌和灰尘的侵入。

但人们在生活中经常会碰到擦伤、割破等伤害皮肤的事,处理不当,会使病菌和灰尘侵入人体,影响人体健康,因此对擦伤、割破的部位要先消毒,待洗干净后再放上药粉进行包扎。

如果擦伤、割破口不大、又没有消毒水和卫生的包扎沙布,请不要用水冲洗或用没有消毒过的布包扎。

血液中有血小板会帮助我们止住血液外流。

血小板对皮肤伤口的抢救工作很有效,它一从血管理流出,立即“粉身碎骨”,破裂后,放出的血小板因子和血浆凝血、致活酶原,在钙离子的帮助下,相互作用形成凝血致活酶;血液里的凝血酶原在钙离子以及凝血致活酶的作用下,转变成少量凝血酶;血浆中的纤维蛋白质在凝血酶和血小板因子的作用下,变成网状固体的纤维蛋白。

纤维蛋白是人体内的“水泥”,会很快地凝固。

凝成一根根又细又长的纤维,这些纤维交错、重叠,堵住伤口,使血液不再外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