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鹤岗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251734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3.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鹤岗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黑龙江省鹤岗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黑龙江省鹤岗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黑龙江省鹤岗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黑龙江省鹤岗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鹤岗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黑龙江省鹤岗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鹤岗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黑龙江省鹤岗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黑龙江省鹤岗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含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小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文精神的建设问题,不仅仅是我们国家才有的,全世界也都存在。

近两三百年,在人类现代化进程中,整个世界的科技和人文两大文化体系一直处于失衡状态,科技占主导,人文却总是追赶不上科技。

科技可以直接用到生产,是硬实力,而人文作为软实力,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从而影响生产。

特别是近一百年来,一些所谓的落后国家为了能够不断发展壮大、提升经济实力,更多地关注科技文化,而人文文化被抛得更远。

中国如果不调整这种失衡状况,就会出现很大的问题,科技文化在造就了物质发展的同时,也在以经济发展规律来构建整个社会。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用经济学上的等价交换原则作为价值观的核心,这是科技、人文的比例失衡引起的。

中国传统的人文思想是以人为本,不是以等价交换原则作为价值观的核心,也不追求付出和收获相等。

人文的价值观应该是付出大于收获,甚至是完全付出,而社会经济的发展一定是建立在等价交换的原则上。

近些年来,我们在道德伦理上甚至出现了一种倾向:

给我多少权利,我就尽多少责任和义务,追求责任、义务跟权利完全等价。

其实,权利义务不是简单的等价关系。

责任、义务是个体的行为,权利是社会赋予的。

从道德实践上看,我们应遵循董仲舒提出的原则——“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汉书·董仲舒传》)。

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应为了匡扶正义而不是为了谋取个人利益。

个体在道德实践上只管正谊明道,而不是谋利计功,社会需要给这些正谊明道的人相应的功利,但个人不是为了功利而去正谊明道的。

如果社会对正谊明道的人置之不理,给歪门邪道的人以奖励,社会就失去了公正。

如果社会不奖励正谊明道的人,只能说明社会是不公正的,但个体还是要无怨无悔地去正谊明道,这才是人文精神的体现。

可怕的是我们把经济学上的等价交换原则看作价值观的核心,绝大部分人都想着有相应的回报才去尽相应的义务。

 

社会最根本的要求就是个人尽伦尽职,在什么位置上就要把这个位置上的工作做好,并得到一份相应的回报。

但是,更高的人文要求是自觉把事情做得更好,产生精神上的愉悦,心甘情愿地去做事,这是人文的价值追求。

与物质上的回报相比,更重要的是得到精神上的回报。

要让更多的人了解人文的价值追求,而不是以经济学上的等价交换原则来衡量一切。

以等价交换原则作为价值观的核心是科技文化发展的结果,也是人文价值失落的表现。

(摘编白楼宇烈《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文不同于科技,属于软实力,影响着人们的思想,也会间接地影响到生产。

B.以等价交换原则作为价值观的核心,是以利为本,追求的是付出和收获相等。

C.做任何事情是为了匡扶正义而不是为了谋取个人利益,这属于人文的价值观。

D.如果让等价交换原则成为价值观的核心,人们就会冲着相应的权利尽相应的义务。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由现实人手,直陈科技与人文两大文化失衡状态,揭示危害,引出论题。

B.文章将以等价交换原则为价值观的核心与人文的价值观进行比较,突出各自特性。

C.文章从道德实践的层面,运用董仲舒之例,有力地论证了人文价值观的重要性。

D.文章从社会最根本的要求及人文的价值追求两方面,层层深入阐述应有的价值取向。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等价交换原则作为价值观的核心只会出现在科技文化很不发达的落后国家。

B.科技文化发达了,自然会引起人文文化的衰落,从而导致二者之间比例失衡。

C.社会给正谊明道的人以相应的物质奖励,旨在让他们无怨无悔地去正谊明道。

D.在人文的价值观指引下,即使得不到相应的回报,也应自觉把事情做得更好。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4—6题。

曾经有过的落日

陆平

①不经意间,望着天际那一轮正在沉沉下坠的落日,忽然心头怦然一动,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很遥远,很亲切,好像在潜意识中已经驻留了好久,感受着一种靠近归宿的温暖,就像一个疲惫的行人,终于在朦胧的暮色间看见了远处可以落脚的村落。

②记忆中确实有过那样一刻,扶着把铁锹,痴痴地望着遥远的那轮落日,大地是一片温和得无法表达的金黄。

一只不安分的鸟雀盘旋在空中,叫着“归去,归去”催人回归应该拥有的那处蜗居。

而那里,炊烟早已经袅袅飘起,一盆清冽的凉水,小桌上一海碗汤面,一盘浓浓醋味的洋芋丝,还有一夜不需要再有约束的五彩的梦。

③那回出差回来,邻座的小女孩奶身奶气地唱起一支熟悉的儿歌,童稚的歌声天真、质朴。

车窗外又是那一轮亲切的落日。

童年的落日,跟晚年的落日,应该是同一个太阳。

那一刻的落日随着长途行驶的列车久久不肯离去。

一种不舍的柔情,一种神秘的饥渴,一种久远的感动,更有一种回归的安谧,充盈在疲惫的心头。

落日实在并不比东升的旭日和朝霞低下,尽管人们习惯于对朝阳的赞美。

④几年前,在西双版纳的一个傍晚,一车游人已经疲惫地靠向座背,连导游也恹恹地不再放出百灵鸟一般动听的喉舌。

这时,落日在凤尾竹编织的绿色网隙展开一幅迷离的情景,若隐若现,似有似无,正如朦胧之中的月牙,还如闪闪烁烁的星辰,那是一种实在不能太多暴露的意境。

而一种幸福满向心底,这种得天独厚的大自然的赐子,这种灵犀相通的感应,在这个小小的空间,只是属于我的一个人的专利,因为同行者沉溺于旅途的困顿,不再生成这种雅兴。

⑤落日没有太多的记忆,落日下的世界却已走过千年万年。

⑥二千多年前的屈原,在找到最后归宿地汩罗江之前,在感慨“老冉冉其将至今/恐修名之不立”的同时,无疑也经历过太多的日出日落,也承受过落日的沐浴,他在《天问》中感喟“日月安属?

列星安陈?

自明及晦,所行几里?

”。

日出日落也给他的心灵带来深长的震动。

⑦当乔尔丹诺·布鲁诺被捆到那高高的十字架上,木柴在他的足下熊熊燃烧起来时,殉道者吐出的最后一句话是:

“火焰并不能把我征服,未来的世纪会了解我,知道我的价值!

”而当他最后一次在阴暗的牢房里看到落日的余晖,一定在心里想着:

明天的旭日就是今天的落日。

⑧落日的故事太多,没有人能够记得住每一个发生在落日下的故事。

⑨可是每个活着的人都会面临落日,即使千百年以后的日子里,落日依旧。

后人无法记得太多的前人,哪怕最亲爱的长者,可是每一个后人都将经历落日,都会想到曾经有过的落日——最美、最热烈地燃烧。

(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一段中加点的词语“遥远”和“亲切”,都是就“似曾相识的感觉”而言的,但两者位置上不可互换。

B.第⑤自然段承接上文“我”对落日的记忆,引出下文屈原和乔尔丹诺·布鲁诺的例子,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C.屈原、布鲁诺这些人类历史上的先贤,他们充分体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如同最辉煌、最壮丽的落日。

D.纵观全文,作者通过人生落日与自然界落日的对比,有力地突出了主题;语言典雅含蓄,充满诗情画意。

5.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4分)

6.文章引用屈原的诗以及布鲁诺的话,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这些引用的作用。

(5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小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

举永乐十九年进士。

宣德初授御史出按江西雪冤囚数百超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谦至官轻骑遍历所部延访父老察时事所宜兴革,即俱疏言之。

初,三杨在政府,雅重谦。

谦所奏,朝上夕报可,皆三杨主持。

而谦每议事京师,空橐以入,诸权贵人不能无望。

前后在任十九年,丁内外艰,皆令归治丧,旋起复。

也先大入寇,王振挟帝亲征。

谦与尚书邝埜极谏,不听。

及驾陷土木,京师大震。

大臣忧国无主,太子方幼,寇且至,请皇太后立郕王。

王惊谢至再,谦扬言曰:

“臣等诚忧国家,非为私计。

”王乃受命。

上皇既归,瓦剌复请朝贡。

先是,贡使不过百人,正统十三年至三千余,赏赉不餍,遂入寇。

及是又遣使三千来朝,谦请列兵居庸关备不虞。

京师盛陈兵,宴之。

因言和议难恃,条上安边三策。

降人安置近畿者甚众,也先入寇,多为内应,谦谋散遣之。

因西南用兵,每有征行,辄选其精骑,厚资以往,已更遣其妻子,内患以息。

谦以上皇虽还,国耻未雪,会也先与脱脱不花构,请乘间大发兵,身往讨之,以复前仇,除边患。

帝不许。

自奉俭约,所居仅蔽风雨。

帝赐第西华门,辞曰“国家多难,臣子何敢自安。

”固辞,不允。

性故刚,遏事有不如意,辄拊膺叹曰:

“此腔热血,意洒何地!

”视诸选耎①大臣、勋旧贵戚意颇轻之,愤者益众。

景泰八年正月壬午,亨与吉祥、有贞等既迎上皇复位,宣谕朝臣毕,即执谦与大学士王文下狱。

坐以谋逆,处极刑。

及籍没,家无余资,独正室鐍钥甚固,启视,则上赐蟒衣、剑器也。

(节选自《明史•于谦传》)

注释:

①选耎:

怯懦不前。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宣德初/授御史/出按江西/雪冤囚数百/超迁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谦至官轻骑/遍历所部/延访父老/

B.宣德初/授御史/出按江西雪冤/囚数百/超迁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谦至官轻骑/遍历所部/延访父老/

C.宣德初/授御史/出按江西/雪冤囚数百/超迁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谦至官/轻骑遍历所部/延访父老/

D.宣德初/授御史/出按江西雪冤/囚数百/超迁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谦至官/轻骑遍历所部/延访父老/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士,指科举中通过殿试的人,依成绩分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

B.内外艰,古代一般称遭母丧为内艰,遭父丧为外艰,文中指同时遭父母去世。

C.正统,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名号,凡遇到大事、要事,常常要改年号。

D.壬午,是用天干地支组合记录日序,天干地支还可以用来纪年、纪月、纪时等。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于谦为官正直,不事逢迎谄媚。

他每次进京议事,都空着口袋去,那些权贵们不能不心生怨恨;又蔑视有功勋的旧臣和皇亲,招致了怨愤。

B.于谦深谋远虑,积极绸缪国事。

瓦剌派三千使者来朝,他鉴于以往教训向朝廷请求列兵关塞防备不测;看出难凭和议长久安定,呈上三条安边政策。

C.于谦生性刚烈,勇于为国献身。

遇到不如意,就摸着胸口叹息无法为国家奉献牺牲;积极请求亲自带兵讨伐敌人。

D.于谦俭朴清廉,不贪荣华富贵。

皇帝赐他豪宅,他坚决推辞,没有接受;死后被抄家,没有多余的财产,视为珍宝的只有皇帝赐的蟒衣、剑器。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王惊谢至再,谦扬言曰:

“臣等诚忧国家,非为私计。

”(5分)

(2)降人安置近畿者甚众,也先入寇,多为内应,谦谋散遣之。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小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1—12题。

闲居晚夏

姚合①

闲居无事扰,旧病亦多痊。

选字诗中老,看山屋外眠。

片霞侵落日,繁叶咽鸣蝉。

对此心还乐,谁知乏酒钱。

[注] ①姚合,晚唐著名诗人。

元和十一年进士,授武功主簿,以心存退隐的态度为官,官至从三品秘书监。

11.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闲居”二字点题,“无事扰”“旧病痊”写出诗人身体康健、精神愉悦,为后文抒情作了铺垫。

B.作诗、看山是诗人闲居时的生活状态,一个“老”字既写出时光的流逝,也隐含有不得重用的郁闷之情。

C.“繁叶”“鸣蝉”等处,点到了题目之中的“夏”字。

颈联描写了闲居环境的优美。

D.“侵”“咽”用得极妙。

“侵”既写云日掩映之美,又有动态之美;“咽”描绘声之低弱,反衬叶之繁密。

12.本诗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试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8分)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8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常被借用来说明为人应清廉不贪,再微小的东西也不能私取。

(2)屈原《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以荷叶、莲花为衣裙,运用了象征手法,表现屈原追求高洁品质,不被世俗所污的情趣。

(3)《诗经·氓》一文中,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曹刿论战》中,齐军大败之后,曹刿观察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远望齐军的队伍,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终决定“逐齐师”。

三、语言文字运用(33分,每小题2分)

(一)基础知识运用

1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①《平凡的世界》这部小说以陕北黄土高原为背景,反映了从“文革”后期到改革初期广阔的社会面貌。

时至今日,很多60后对那段不平凡的岁月还。

②一首《锦瑟》,实为义山一生的写照,他的一生如镜花水月,映入历史。

他的深情、执著、聪慧以及给后人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始终令人,回味绵长。

③每一次返校的清晨,母亲总是为我收拾行李,为我准备早餐,送我到车站。

现在想来还,眼睛不自觉地总是湿湿的。

A.历历在目念念不忘记忆犹新B.念念不忘记忆犹新历历在目

C.记忆犹新念念不忘历历在目D.记忆犹新历历在目念念不忘

1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有企业家坦言,进行公益捐助的一个原因是担心消费者指责自己冷漠吝啬,细大不捐,从而影响公司产品的销路。

②李鸿章主张大清国参与世界商品经济往来,利用双边贸易富强自己,制约别人,这样的认识在当时可谓空谷足音。

③今年“两会”上一些代表委员的发言少了穿靴戴帽的套话,多了实实在在的内容,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④李警官深谙犯罪心理学,总能站在犯罪嫌疑人的角度推心置腹地剖析作案动机及过程,侦破了很多棘手的案件。

⑤《社会契约论》是法国思想家卢梭的代表作,书中对政治权利和义务等问题作了很多鞭辟入里的分析,值得一读再读。

⑥围棋等棋类游戏能很好地培养人的统筹意识和战略眼光,因为如果目无全牛,就很可能因顾此失彼而落败。

A.①④⑥B.②③⑤C.①②⑤D.③④⑥

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这家羽毛球馆设施齐全,可以为羽毛球爱好者提供不同档次的球拍、羽毛球、球鞋、球衣等羽毛球器材。

B.学校宿舍、教学楼等人群密集区,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学生掌握火灾中自救互救相当重要。

C.京剧是中国独有的表演艺术,它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品位,是中国文化的形象代言之一,是世界艺术之林的奇葩。

D.职业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传授技能,更在于育人,因此有意识地把工匠精神渗透进日常的技能教学中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上海世博会,让肤色不同、语言不同的人们在这样一个巨大的平台上共同寻找答案。

B.“低碳生活”这一理念,经过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的成功和失败的实践,无可争辩地证实了这一理念的正确。

C.刘老先生热心支持家乡的教育、慈善等公益事业。

他这次返乡,主动提出要与部分福利院参加高考的孤儿合影留念。

D.成千上万的亚运志愿者都在忙碌着,他们在共同努力,完成举办一次令亚洲乃至世界都瞩目的文明亚运的理想。

(二)课内文言知识

18、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①曰归曰归,岁亦莫止②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③淇则有岸,隰则有泮④彼尔维何?

维常之华

⑤匪来贸丝,来即我谋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⑦于嗟鸠兮,无食桑葚⑧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A.①⑤B.②⑥C.③⑧D.④⑦

1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殊:

不同。

B.修短随化修短:

长短,这里指寿命的长短。

C.终期于尽期:

约定。

D.情随事迁迁:

变化

20、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良曰:

“长于臣”

B.为击破沛公军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C.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D.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2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2分)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焉用亡郑以陪邻

B.夫晋,何厌之有使杞子、庞孙、杨孙戍之

C.且君尝为晋君赐矣且贰于楚也

D.若舍郑而有益于君夜缒而出

22、对下列各句句式特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以其无礼于晋(介宾结构后置)

B.是寡人之过也(判断句)

C.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

D.以乱易整,不武(被动句)

23、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A.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B.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C.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D.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24、下列各句中括号内是补出的省略成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荆轲)拔剑,剑长,操其室。

B.(郑伯)许君焦、瑕。

C.(荆轲)发图,图穷而匕首现。

D.(高渐离)又前而为歌曰: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2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B.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C.吾每念,常痛于骨髓

D.愿大王少假借之

 

26、下列对句中划线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则虽欲长侍足下”,足下,对对方的尊称,译为“您”,属于历史词,现几乎已不再使用。

B.“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金,先秦甚至秦汉时期,白银还没有成为货币,“金”就是铜。

C.“至易水上,既祖,取道”,祖,临行时祭祖先,是古时常见的一种送行仪式,这里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D.“为变徵之声”,变徵,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

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壮。

27、下列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作者司马迁。

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本纪记述皇帝,世家记述诸侯王,列传记述各方面的著名人物。

项羽虽没做过皇帝,但他打入咸阳,号令诸侯,因此司马迁把他列入本纪。

C.“秋毫无犯”、“劳苦功高”、“人为刀俎,我为鱼肉”、“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等成语,均出自《史记·项羽本纪》中《鸿门宴》一文。

D.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

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良则为侍坐。

从座位可看出双方力量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

(三)语言运用

28、仿照下面画横线的句子续写三句话。

要求:

续写部分与给定的句子构成排比,表达的内容要有关联。

(5分)

微笑着面对生活吧,不要抱怨生活给了我们太多的磨难。

面对失败和挫折,一笑而过是一种乐观自信;;;

当我们走过世间的繁华与喧嚣,就会明白:

人生不会太圆满,要学会一笑而过。

 

四、写作(60分)

2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说说、空间、微博分秒必争高效刷屏,各种自拍、照片、小视频充斥网络,点赞、评论、互动乐此不疲……不少人纷纷用视觉的冲击祈求他人的驻足回眸。

“存在感”这个词一夜而火。

对于上述社会现象,有人说存在感是人的本能需求,人人都需要被重视和认可,并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这无可非议;有人说“为了获得认可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倍感安全的存在感”;还有人说真正的存在感不是刷出来的,是来自于强大而自信的内心,如果内心丰盈充实自然,就不会过度寻求别人的关注。

对于上述观点,你赞同哪一种?

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除诗歌外),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答案

一、1、(3分)D(D项,文中是“绝大部分人”,另外,文中“其实,权利义务不是简单的等价关系”信息也可证明这一假设关系不成立。

2、(3分)C(C项,结合文本内容分析,错点有二:

“董仲舒之例”应为引证法,而不是例证法,“重要性”应为“在现实中如何体现”。

3、(3分)D(A项,太绝对,又少“科技、人文的比例失衡”条件,另外,“全世界也都存在这个问题”,表明不只是“落后国家”;B项,错在“科技文化发达了,自然会引起人文文化的衰落”,文中是说“更多地关注科技文化,而人文文化被抛得更远”;C项,“旨在让他们无怨无悔地去正谊明道”错误。

目的是“体现社会的公正”。

4.(3分)D(D项中“作者通过人生落日与自然界落日的对比”这一说法不正确,作者写了三处自然界的落日:

田间劳作时望见的落日、出差归来时车窗外的落日、西双版纳凤尾竹间隙的落日,突出的是落日之美,表达了对落日的喜爱和赞美。

后文再写两位名人的人生落日、后人的落日,写出了生命价值的所在和对未来的无限希望。

“人生落日”和“自然界落日”并没有形成对比。

故选D。

5.(4分)“今天的落日”和“明天的旭日”其实是同一个太阳,只是形态不同而已。

(2分)这句话表现布鲁诺心中的坚定信念:

今天(现在)在火刑架上的布鲁诺和明天(未来)得到认同的布鲁诺其实是同一个生命,只是存在方式不同而已,应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不要悲观。

(2分)

6.(5分)①引用前人的话,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使文章更富有文学色彩和感染力;(1分)②承接上文“落日下的世界却已走过千年万年”,照应了后文“每个人都会面临落日”,但每个人都会记得曾经辉煌的落日的内容。

作者引用屈原的话,表现了屈原对落日、对时间的思考,对自我价值难以实现的忧虑。

引用布鲁诺的话,表现了他临危不惧,信奉真理,心怀光明的情怀。

(2分)③作者由眼前的“落日”,追忆起昔日令他感到温暖、柔和、美丽的三个落日镜头,继而思维跳跃,联想到中外历史上两位名人“曾经的落日”,引用了两位名人的话,赞美了屈原、布鲁诺是最辉煌、最壮丽的“落日”,从平常的自然现象中,升华出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思考。

(2分)

二、

7.(3分)C(“出按江西”意思是巡按江西,句意完整,应断句,“雪冤”修饰的是后面“囚数百”,排除BD两项;“轻骑”作状语修饰的是“遍历所部”,大意是轻装骑马走遍了所管辖的地区,要连在一起,排除A项。

译文:

宣德初年,任命于谦为御史。

巡按江西,昭雪了被冤枉的囚犯数百人。

越级提升为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

于谦到任后,轻装骑马走遍了所管辖的地区,邀请访问父老。

8.(3分)B(B项,文中不是“同时遭父母去世”。

文中“前后在任十九年,丁内外艰,皆令归治丧”是说十九年内遭逢父母丧事,不是说同时遭父母去世。

故选B。

9.(3分)D(D项,“没有接受”错,原文“固辞,不允”的意思是他坚决推辞,皇帝不准。

10.

(1)(5分)郕王一再害怕地推辞,于谦大声说:

“我们实在是忧虑国家,不是为个人打算。

(“谢”,推辞;“扬言”,大声说;“诚”,实在;“私”,个人。

(2)(5分)被安置在京城附近的投降过来的人很多,也先入侵时,他们大多作为内应,于谦策划分散遣送他们。

(“降人安置近畿者甚众”,定语后置句,应是“安置近畿者降人”;“畿”,京城;“寇”,入侵;“散遣”,分散遣送。

译文: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

永乐十九年,于谦考中了进士。

宣德初年,任命于谦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