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271259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2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无锡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江苏省无锡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江苏省无锡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江苏省无锡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江苏省无锡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无锡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docx

《江苏省无锡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无锡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无锡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docx

江苏省无锡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

2016年秋学期无锡市普通高中期末考试试卷

高一地理2017.01

命题单位:

锡山区教研室制卷单位:

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注意事项及说明:

1、本试卷分单项选择题(第1题-第30题)、判断题(第31题-第40题)和综合题(第41题-第44题)三部分。

2、请将选择题、判断题、综合题的答案填在相应的答题卡(或答题卷)上,考试结束只交答题卡(或答题卷)。

3、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的要求。

请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图1为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交角图,读图完成1-3题。

1.下列关于黄赤交角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角a是黄赤交角

B.黄赤交角从来没有发生变化

C.地球自转产生黄赤交角

D.目前的黄赤交角是23°26’

2.地球上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产生的现象是

A.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B.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C.昼夜交替和时差

D.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3.若黄赤交角变小,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A.太阳终年直射赤道,中纬地区昼夜平分

B.四季变化比较明显的地区范围扩大

C.全球极昼、极夜现象的地区增多

D.无锡市将有太阳直射的机会

图2为小明在连云港市(东经118°30',北纬34°30,)某高中校园拍摄的照片。

据此完成4-6题。

4.当天

A.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

B.北极圈出现极夜

C.北半球昼短夜长

D.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

5.照片中影子朝向

A.东北B.西北C.东南D.西南

6.当天夜间气温较低,主要原因可能是

A.绿化面积大B.太阳辐射弱

C.晚上天气转阴D.大气逆辐射弱

图3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

7.图中字母代表的圈层不正确的是

A.a一大气圈B.b—水圈

C.c—地壳D.d—地幔

8.关于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般认为,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

B.b圈层是一个连续而规则的圈层

C.大气圈的密度随高度增加而增加

D.生物圈是指地球表层的所有生物

图4为我国华北地区1961-2004年平均各月沙尘暴日數占全年的百分比示意图。

读图完成9-10题。

9.华北地区发生沙尘暴最频繁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

C.秋季D.冬季

10.最容易给华北地区造成沙尘暴灾害的天气系统是

A.暖锋B.冷锋

C.髙压D.气旋

图5为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困,读图完成11-12题。

11.以下能正确表示④风带风向的是

A.↗B.↙C.→D.←

12.关于气压带、风带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是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地区炎热干燥

B.②是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地区高温多雨

C.终年受③风带影响的大陆西岸温和湿润

D.受②和④交替控制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图6为甲、乙两城市1月、7月均温与降水量示意图,读图完成13-14题。

13.下列关于甲、乙两城市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位于南半球,乙位于北半球

B.甲位于北半球.乙位于南半球

C.甲、乙均位于北半球

D.甲、乙均位于南半球

14.下列城市中,气候特征与甲城市最相似的是

A.哈尔滨B.乌鲁木齐

C.上海D.拉萨

图7为大西洋洋流分布示意读图完成15-16题。

15.形成图中洋流①的盛行风是

A.东北信风

B.东南信风

C.极地东风

D.盛行西风

16.关于洋流对地理坏境的釤响,叙述正确的是

A.洋流①对欧洲西部有降温作用

B.洋流②对非洲西岸有增湿作用

C.P处因寒暖流交汇形成世界著名渔场

D.美国东岸海域污染物不会影构欧洲西岸

图8为中亚地地形地势示意图,读图完成17-19题。

17.中亚地区地势特点是

A.东南高西北低

B.西高东低

C.北高南低

D.东北高西南低

18.图中咸海近年来不断缩小,主要原因是

A.气候干旱,降水越来越少,湖面缩小

B.农业灌溉导致汇入湖泊的河水日益减少

C.河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使湖面缩小

D,人们大肆围湖造田,扩大耕地,使湖面缩小

19.不属于咸海缩小造成的危害的是

A.咸海生态平衡遭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

B.咸海周围地区土地盐碱化越来越严重

C.咸海周围地区沙尘暴更加频繁的发生

D.咸海周围地区夏季温度升高,气温年较差变小

冰壶运动起源于苏格兰,冰壶石来自苏格兰南海岸AitsaCraig岛的一个花岗岩采石场。

图9中左图为冰壶,右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字母表示各类岩石,数字符号表示各种地盾作用。

读图完成20-21题。

 

20.制作冰壶的岩石所属类型是

A.甲B.乙C.丙D.丁

21.有关右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属于外力作用的环节只有③

B.②和⑦均为岩浆活动

C.可能埋藏有煤炭的是丙岩

D.石灰岩经过④作用形成大理岩

图10为四蝠地貌景观图,读图完成22-23题。

22.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景观是

A.甲B.乙C.丙D.丁

23.由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貌景观是

A.甲B.乙C.丙D.丁

图11是塔里木盆地示意图,读图完成24-26题。

 

24.塔里木盆地的交通线布局从整体看是呈

A.网状分布B.“之"宇形分布C.环状分布D.点状分布

25.影响图示区域城镇分布及城镇人口规模的主导因素是

A.交通B.水源C.地形D.气候

26.塔里木盆地沙漠广布,而同纬度大陆东部地区则森林茂密,这反映了地理环境具有

A.非地带柱分异规律B.垂丘地域分异规律

C.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D.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图12为我国南方某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该山地东坡为迎风坡,读图完成27-28题。

27.甲表示的植被类型最可能是

A.针叶林B.常绿阔叶林

C.热带財林D.热带荒漠

28.影晌该山地东、西两坡植被类型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水分B.热量

C.海拔D.土壤

图13为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图。

读图完成29-30题。

29.图示自然要素的相互关系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区域性B,开放性

C.整体性D.差异性

30.下列地理现象与我国西北内陆景观不相符的是

A.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B.河网密布,径流量大

C.土壤发育差,有机质含量小

D.流水作用微弱,风力作用显著

二、判断题:

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答题栏内写"A”,错误的在答题栏内写“B”。

31.当地球运行到近日点附近时,公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较快。

32.太阳活动会干扰大气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从而产生“磁暴”现象。

33.形成长江流域“伏旱”现象的天气系统,从气压状况来看是反气旋。

34.温室气体大量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35.北印度洋洋流夏季逆时针流动,冬季顺时针流动。

36.我国的水资源空间分布南方多,北方少;东部多,西部少。

37.地壳运动就全球规模而言,以水平运动为主。

38.—般情况下,山地地区的交通运输线主要以公路为主。

39.生物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于人类的各种活动。

40.在自然地理环境中我们可以找到两个自然状况完全相同的区域。

三.综合题:

本大题共4题,共50分。

41.图14中A点为太阳直射点的位置,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2分)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北京时间是▲。

(2)此日,北半球的节气为▲,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值。

(3)B点的昼长为▲小时;从A点向B点作水平运动的物体将向▲(东或西)偏。

(4)该季节我国东部地区盛行▲风(风向),C洋流对日本沿海气候的影响是▲。

(5)D处(北京)气候类型为▲,该气候特征:

冬季▲,夏季▲。

(6)按岩石成因分类.图中喀拉喀托火山口附近多▲岩。

42.图15为亚洲东部某日天气形势图,图16为封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2题)

 

(1)从气流状况看,A地受▲控制,该日,乌拉巴托的天气状况是▲;与东京

相比,北京地区的风力较▲(大或小),其原因是▲。

(2)该日,合肥正处于▲气团(冷或暖)控制,判断理由是▲。

(3)该日,影响郑州的天气系统与图16中的▲图一致,郑州的风向是▲,天气状况可能是▲。

(4)图16中甲、乙两种锋面附近天气的共同特点可能是

43.图17为我国某地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2分)

 

(1)图中甲处的地质构造为▲,判断依据是▲。

(2)图中乙处的地形为▲,形成原因是▲。

(3)图中丁处地貌为▲,戊处地形为▲,它们都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

(4)该地K有石油分布,则图中甲、丙、丁三地,最有可能钻探到石油的是▲地。

(5)图中环节①②③④构成了▲水循环,使陆地的淡水资源不断得到▲。

(6)下列选项,与图中②环节相吻合的是▲。

A.黄河入海流B.沙尘暴C.台风登陆D.寒潮

44.图18和图19分别为“非洲和中国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图”,图20为两地的气候资料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4分)

(1)自然带①和②的名称分别是▲、▲。

(2)自然带①到④的变化主要体现了▲的地域分异规律,其形成的某础是▲。

(3)自然带⑤到⑦的变化主要体现了▲的地域分异规律,其形成的基础是▲。

(4)图中③和⑦自然带的景观均以荒漠为主,其中③自然带所处地区由于终年受▲(气压带名称)或▲(风带名称)控制,因而降水少;⑦自然带所处地区由干▲,海洋水汽很难到达,因而降水少。

(5)图20中甲、乙两图代表两种不同的气候类型,其中与④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图是▲图,该气候的主要成因是▲,气候特点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