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四年级第三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227383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60.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四年级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小学语文四年级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小学语文四年级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小学语文四年级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小学语文四年级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四年级第三单元教案.docx

《小学语文四年级第三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四年级第三单元教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语文四年级第三单元教案.docx

小学语文四年级第三单元教案

2019年小学语文四年级第三单元教案

教学目标:

1.自学字词,理解“摄取、勇士”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默读课文,养成边读边思的习惯,并学会围绕课题、课文内容提问,尝试自主学习。

4.了解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冒着生命危险揭开雷电之谜的故事,感受科学家献身科学的伟大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会围绕课题、课文内容提问,能联系上下文,品读出富兰克林的精神。

课前学生准备:

1.预习课文,尝试提问。

2.搜集有关富兰克林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媒体播放:

雷电

用一个词语来形容此时的景象?

(雷电交加、电闪雷鸣、雷电大作……)

2为什么下雨时会有雷电现象?

今天,让我们随着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一起来——(板书课题:

揭开雷电之谜)齐读课题

理解:

揭开区别:

揭开——打开(揭开与秘密有关,打开范围更广)

3读了课题,你们有什么问题?

(师提炼并板书)

预设:

雷电之谜是什么?

为什么要揭开雷电之谜?

怎样揭开雷电之谜?

揭开雷电之谜的结果怎样?

……

二、初步释疑,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试着在文中找到问题的答案,做好标记。

2交流:

(1)字词学习。

读准多音字的字音:

系住击倒兴奋

(2)释疑

雷电之谜是什么?

板书:

放电现象

富兰克林为什么要揭开雷电之谜?

板书:

大胆提出

怎样揭开雷电之谜?

板书:

风筝实验

结果怎样?

轰动世界

3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结合板书概括地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冒着生命危险,从天空摄取闪电,揭开了雷电之谜。

三、深入研读,感悟富兰克林为科学勇于探索、献身的精神。

1出示第1节:

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是18世纪电学史上的一位勇士。

他曾经冒着生命危险,从天空摄取闪电,揭开了雷电之谜。

(1)齐读第1节

(2)理解:

摄取从下文找个近义词(吸收)

(3)“勇士”是什么意思?

(有气魄有胆量的人)

(4)试着用上一组关联词说说这段话。

(因为……所以……)

2默读课文,边读边思,划出能说明“富兰克林是一位勇士”的句子,说说你的理解。

3学生交流

(1)学习第2节

从前人们一直认为,天空中出现电闪雷鸣,这是大自然在显示神威。

可是,富兰克林却大胆地提出,那是大自然的一种“放电现象”。

1752年7月的一天,他亲自做了一个吸引雷电的风筝实验。

①指名读

②说说你从哪些地方看出富兰克林是一位勇士?

师引导理解:

“人们、一直、显示神威’’与“富兰克林却大胆地提出”作比较。

大自然在显示神威——从前人们一致认为雷暴是天公的怒火,对大自然充满了敬畏,而富兰克林却大胆地向大自然挑战,勇气可嘉。

人们——说明大多数人都是这样认为的,而富兰克林却有着自己与众不同的看法,敢于向大多数人挑战。

一直——说明这种看法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了,富兰克林敢于向传统观念挑战。

亲自做了试验——说明富兰克林敢于大胆实践,用事实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板书:

敢于挑战敢于实践)

过渡:

富兰克林敢于——,敢于——,真不愧于“勇士”这一称号。

但是在他冒着生命危险来进行风筝实验中,我们更能感受到他身上无比的勇气和胆量。

(2)学习3、4节

①仔细读读课文第3节,根据文中的描述,把富兰克林制作实验用的风筝写一份简单的说明书,思考围绕“风筝实验”又有什么问题?

②学生自读

③交流完成表格

④你对这样的设计有什么疑惑?

质疑

预设:

风筝上为什么安上根尖细的铁棒?

为什么用麻绳?

末端为什么分成两支?

为什么接片铜钥匙?

……

⑤抓住麻绳、铁棒、铜钥匙来思考设计的不同

(风筝上安一个尖细的铁棒是为了摄取闪电中的电流。

麻绳本来是不导电的,可因为闪电中的电流太强了,所以使得麻绳上也带上了一些电。

铜是导电的金属,能让他切实感受到电流的存在,这给了富兰克林最好的证明。

指名学生复述制作实验用的风筝的过程,也可以用上表示先后顺序的词。

这样的设计的确能让富兰克林切身感受到雷电中的电流,但同时也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危险,再读读第四节说说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富兰克林的勇气和胆量?

交流并出示句子:

富兰克林觉得手有点麻,当他的手指靠近那片铜钥匙时,一朵蓝色的电火花立刻向手指射过来。

他感到手臂一阵麻木,差一点儿被击倒。

难道富兰克林不怕危险吗?

不,面临危险,富兰克林没有退却,他心里一定在想——

指导朗读句子

⑧富兰克林对科学如此执着和痴迷,实验成功了,他兴奋地叫了起来——(生读:

)“这就是电,和实验室里的电火花完全一样!

这就是富兰克林,一位勇于献身的科学家,一位为了科学将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的科学家,这就是真正的勇士。

(板书:

勇于献身科学)

小结:

正因为富兰克林有着为了科学坚持到底勇于献身的精神,才会做这样的实验,多么让人佩服啊!

有感情地朗读3、4小节

四、概括升华,总结全文。

1富兰克林的风筝试验在世界上引起了轰动,为什么会引起轰动?

你想对他说什么?

出示:

风筝实验轰动了世界,这是因为__________,我想对他说:

“________________”。

小组讨论交流

2师:

雷电之谜终于被解开,它其实就是大规模的“放电现象”,这是个轰动世界的发现,但富兰克林并没有沉醉于自己的成功之中,而是继续不懈地努力,根据放电的原理,发明了避雷针,造福于人类。

3说说学习了课文之后,你对“勇士”这个词语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师:

“勇士”是指那些有力量、有胆量的人;是敢于向大自然挑战、勇于用实践证明自己的观点的人;是为人类做出贡献的人!

四、课后作业

1完成课后作业

2课外阅读《富兰克林传》。

3搜集一些勇士的小故事,和同学交流。

读写链接点:

根据课文的描述,请把富兰克林制作风筝实验的过程用“先……接着……然后……最后”说一说,再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11揭开雷电之谜

富兰克林勇士

大胆提出→放电现象←风筝实验

敢于挑战敢于实践勇于献身科学

教学效果反馈:

 

 

12、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主备人:

李萍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默读课文,边读边体会“处处、昏昏、时时、慢慢”等词语在文中的作用。

3、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神医华佗在行医中,总结经验,反复试验,终于发明了麻沸散这一中药麻醉剂,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从而激发学生为祖国有如此悠久和先进的科学技术而自豪的思想感情。

4、想像华佗和抬汉子的人会有一番怎样的对话,再写下来。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华佗发明麻醉剂的原因及过程。

2、抓住关键词语理解感悟句子的含义。

课前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搜集资料:

华佗、麻醉剂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出示课题。

1、同学们,在我们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涌现了无数伟大的人,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创造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其中一位有名的医学家——华佗的故事。

(板书:

华佗读准多音字:

华huà)

2、简介华佗:

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师随机出示课文第一节。

3、出示课题:

第一个发现麻醉剂的人

(1)齐读课题

(2)质疑:

课题中的“发明”能否改为“发现”?

(3)讨论:

发明与发现的不同用法。

(发现是已经存在了,而发明是从无到有的过程,是创造新事物的活动。

)那么华佗发现了什么,从而发明了麻醉剂?

二、感知课文,了解华佗。

1、学生带着上述问题默读课文。

2、回答问题:

华佗发现了什么?

学生交流:

(1)华佗发现病人动手术时很疼痛。

(2)华佗发现喝酒之后人会昏睡,手术就不会有痛苦了。

3、从这些发现中你觉得华佗是个怎样的人?

(关注病人、善于观察)

三、研读课文,深入理解。

1、课文写了华佗从医生涯中的两件印象深刻的事情,在这两件事情中,他分别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又想到什么呢?

出示表格:

手术

看到

听到

想到

给小孩动手术

活蹦乱跳

给喝醉酒的汉子动手术

2、默读课文,完成练习。

(1)交流随机解决:

“活蹦乱跳撕心裂肺惨叫呻吟任人摆布沉思”这些词在文中的意思。

(2)根据表格,老师穿插指导朗读,尤其是两个问句。

①有什么办法能使动手术的病人不感到疼痛呢?

②如果有一种药,让病人吃下去,也像醉了一样,动手术不就没有痛苦了吗?

(通过改变句式和反复朗读,体会华佗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的高尚医德)

(3)练习说话:

第二次手术做完后,病人竟没有一点儿痛苦,人们十分惊讶。

华佗也觉得很奇怪,就问抬汉子的人:

“?

”抬汉子的人回答道:

“。

3、两件事虽小,可是给了华佗启发,使他思考,更促使他去研究。

(板书:

思考研究)

4、齐读课文第2—7节。

5、引读第8节,然后完成填空:

从此华佗(),()进行试验,终于合成了(),成了世界上()。

6、比较句子:

①从此,华佗时时留心,处处搜集单方进行试验,终于合成了一种中药麻醉剂——麻沸散。

动手术的病人喝了这种药,便会昏昏入睡,手术结束后才慢慢苏醒。

②从此,华佗留心搜集单方进行试验,终于合成了一种中药麻醉剂——麻沸散。

动手术的病人喝了这种药,便会入睡,手术结束后才苏醒。

(1)分组读句①②。

(2)体会“时时、处处、昏昏、慢慢”等叠词的作用:

更表现出华佗对医学的执著,对病人的关心。

(3)齐读句①。

(4)说话训练:

从此,华佗时时留心,处处搜集单方进行试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终于合成了一种中药麻醉剂——麻沸散。

7、学到这儿,请用一句话说说华佗是怎样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的?

8、(出示最后一节),用赞美的语气齐读。

四、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师总结:

课文记叙了一千七百多年前,我国著名的大夫华佗为了减轻手术病人的痛苦,研制出麻沸散,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

这个发明比外国早了一千多年,说明了我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作为一名炎黄子孙,我们要为中国古代灿烂的科学文化而自豪。

读写链接点:

第二次手术后,病人竟没有一点儿痛苦,人们十分惊讶。

想像一下,这时华佗和抬汉子的人会有一番怎样的对话。

先说一说,再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病孩:

痛苦挣扎——深感不安

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时时留心,处处搜集

华佗醉汉:

任人摆布——陷入沉思合成麻沸散

教学效果反馈:

 

13、晏子使楚主备人:

李萍

教学目标:

1、了解历史故事的内容,学习晏子出使楚国时,能以自己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驳倒楚王,不辱使命,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2、能根据意思写出并积累成语。

3、能用“不敢不”造句

4、学习边读边思的良好习惯,继续提高默读能力,学习提问的方法。

5、小组合作,排演课本剧。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历史故事的内容,学习晏子出使楚国时,能以自己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驳倒楚王,不辱使命,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2、学习边读边思的良好习惯,继续提高默读能力,学习提问的方法。

课前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通过理解,揭示课题。

1、简介晏子。

古时候有个人名叫晏婴,他身高不到五尺,就和你们差不多高,他是齐国的大夫,也就是宰相,这个人啊,很有才干,人们尊称他为晏子。

2、学习生字,理解课题。

请大家仔细看老师写他的名字。

(板书:

晏子)“晏”字上边写个“日”字头,下面写个“安”字,这是一个生字,请大家一起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有关晏子的故事。

3、请大家打开书,齐读课题——(板书:

使楚)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语句,说说课题中的“使”作什么解释?

并且说出课题的意思。

 (“使”是出使的意思,课题的意思是“晏子作为齐国的使者出使楚国。

”)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过渡:

那晏子出使到楚国后,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读书情况。

3、学生交流。

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晏子出使楚国,楚国的国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都给予了有力地反驳,使楚王不敢不尊重他。

三、提出问题,深入学习。

1、出示问题:

三次交锋中,晏子是如何让盛气凌人的楚王自讨没趣的,你觉得晏子是个怎样的人?

默读课文,根据表格,在书上做上不同的记号。

楚王怎么做

晏子怎么做

结果怎样

晏子是个怎样的人

第一次交锋

第二次交锋

第三次交锋

2、大组交流。

(在理解晏子和楚王的三次斗智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读好课文。

第一次智斗:

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

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

我在这儿等一会儿。

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①理解:

这是晏子和楚王第一次智斗。

楚王抓住晏子身材矮小的特点,挖狗洞让晏子入城,来侮辱晏子,进而达到侮辱齐国的目的。

晏子不卑不亢、将计就计,要楚王承认自己的国家是狗国。

此次,晏子未见楚王,就给了楚王一次迎头痛击。

②齐声朗读第二自然段,认识一下充满智慧和勇气的晏子!

第二次斗智:

晏子装着很为难的样子,说:

“您这一问,我实在不好回答。

撒个谎吧,怕犯了欺骗大王的罪;说实话吧,又怕大王生气。

”楚王说:

“实话实说,我不生气。

”晏子拱了拱手,说:

“敝国有个规矩:

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

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

”说着他故意笑了笑,楚王只好陪着笑。

①理解:

楚王寻找借口,讽刺晏子无能,齐国无人。

面对楚王又一次的侮辱,晏子再次回敬楚国,表面上似乎是为自己的无能难为情,实际上正是在这不动声色的装模作样中,回击了楚国,让楚王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②感悟三次“笑”。

第一次是初见晏子,“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这一笑表示楚王根本没有把晏子放在眼里。

同时,晏子也作了很好的应对。

把文中的句子转变成四字词语:

挥汗如雨、举袖成云、接踵磨肩、欺君之罪等。

第二次是面对晏子不动声色中的滴水不漏的回击,他无言以对,“楚王只好陪着笑”他其实是装作听不出晏子话里的话,以笑来掩饰自己的尴尬。

第三次“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嘲笑齐国的人做贼没出息。

表面上态度并不尖锐,实际上是笑里藏刀。

他不甘心就此认输,又想出了新花样,这种笑,居心更加险恶。

感情朗读第二次斗智。

第三次斗智:

哪知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

“大王怎么不知道哇?

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

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

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①理解:

晏子的回答不但形象生动地点明了齐国人在楚国为盗的原因,而且也回敬楚王:

楚王治国无方,造成楚国社会风气不好,致使好人变成盗贼。

楚王不仅没有达到侮辱齐国的目的,反而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②感情朗读第三次斗智。

(说明:

这一环节,学生在自己研读、归纳、思辨和梳理的交流过程中,不断有新的发现,新的认识,体会出晏子的反驳是那样的富有逻辑,富有哲理。

同时,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学生的评价能力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四、总结全文,学做演员。

1、齐读课文最后一节。

2、用“不敢不”造句。

3、过渡:

晏子以智慧击退楚王侮辱,让楚王不敢不尊重他,我们藐视楚王,更佩服晏子,齐读课文最后一节。

我们是否可以演演这个历史故事呢?

出示剧幕:

第一幕

时间:

春秋末期

地点:

楚国城门外

人物:

晏子接待晏子的人城门卫兵

画外音:

春秋末期,齐国和楚国都是大国,齐王派大夫晏子出使楚国。

晏子来到楚国城下,只见城门关着,在城门旁开了一个小洞──。

晏子:

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

只有访问狗国的人,才从狗洞进去。

接待晏子的人:

不须多说,快请吧!

晏子:

我在这儿等一会儿。

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接待晏子的人:

(愤怒地瞪着晏子)你,你,竟敢如此无理!

也不看看你自己多高的个子!

(后一句没敢大声说,但充满了轻蔑的语气)

晏子:

唉,谁让我访问狗国呢,只好从狗洞里钻过去了。

(说着假装要走进小洞)

接待晏子的人:

慢,你等一等,快去禀报大王。

(一士兵跑下,一会又跑回来)

士兵:

大王有令,城门大开,迎接齐国使臣!

(两个士兵打开大门,晏子大摇大摆走进城门,脸上挂着一抹胜利的微笑)

4、分小组练习表演。

5、大组交流。

五、小结。

晏子依靠严密的逻辑思维,用自己的聪明才智,驳倒了楚王,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他不愧为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外交家。

读写链接点:

晏子以智慧击退楚王侮辱,让楚王不敢不尊重他,我们藐视楚王,更佩服晏子,我们是否可以先说一说,再演演这个历史故事呢?

出示剧幕:

第一幕

时间:

春秋末期

地点:

楚国城门外

人物:

晏子接待晏子的人城门卫兵

画外音:

春秋末期,齐国和楚国都是大国,齐王派大夫晏子出使楚国。

晏子来到楚国城下,只见城门关着,在城门旁开了一个小洞──。

晏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接待晏子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晏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接待晏子的人:

(愤怒地瞪着晏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晏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接待晏子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士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13晏子使楚

   侮辱

晏子(充满智慧)   楚王(不敢不尊重) 

反驳

教学效果反馈:

 

14、哥伦布竖立鸡蛋主备人:

李萍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课文生字,理解“壮举、创举、挑衅、创先等”词语的意思。

2、学习抓主要事件的方法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在理解文本语言的基础上,体会人物的不同心理,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悟哥伦布“竖立鸡蛋”与“发现新大陆”这两件事的内在联系,懂得善于发现、敢于证实才能创先的道理。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在理解文本语言的基础上,体会人物的不同心理,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悟哥伦布“竖立鸡蛋”与“发现新大陆”这两件事的内在联系,懂得善于发现、敢于证实才能创先的道理。

课前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查找哥伦布和发现新大陆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板书:

哥伦布)交流哥伦布成名的原因。

大声读,他之所以赫赫有名,是因为——(板书:

发现新大陆)

2、揭示课题齐读

3、(板书:

竖立鸡蛋)指导“竖”的字形

竖立鸡蛋和发现新大陆之间有什么关系?

二、研读课文,感悟哥伦布“竖立鸡蛋”与“发现新大陆”这两件事的内在联系。

(一)学习第一次“攻击”的内容,在质疑解疑中感受哥伦布的开拓冒险精神。

1、找出达官贵人们攻击哥伦布的话。

出示第二节指名读,要求读正确

2、学生自读这段话,提出问题

预设:

这件事到底平常吗?

真的任何人都能发现吗?

既然任何人都能发现,为什么他们不去发现?

……

3、解疑

(1)发现新大陆这很平常吗?

读第一节谈看法。

随机理解“壮举、创举”,感受“发现新大陆”的不平常。

理解:

壮举“举”就是——文中的“壮举”是指——发现新大陆,开辟了新航线。

创举指导朗读

这明明是创举,但他们却说(指名读第二节)

(2)理解“挑衅”,指导读好达官贵人们攻击哥伦布的话。

衅:

指导字形“挑衅”里充满了——(生交流)

自读指读真是咄咄逼人(再指名读)这根本是无中生有,无事生非(齐读)

(3)这是件不平常的事,阅读补充资料,你会发现更多不平常。

(深入了解“发现新大陆”的不平常)

(4)创设情境:

你要是在现场,你听到这句话你会——?

用一两句话为哥伦布辩护,再次体会达官贵人们的恶意挑衅,相机解决其他的疑问。

交流:

不,先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板书:

不可能

(5)小结体会哥伦布成功的原因哥伦布的成功关键是他——(勇敢、有毅力)他敢——(冒险……)板书:

敢想敢做

(二)学习第二次“攻击”的内容,在反复朗读中体会哥伦布的成功在于创先。

1、引读课文第5——7节

指导学生从哥伦布的行动中感受他的冷静和智慧。

2、指导朗读达官贵人们说的话。

达官贵人们那肯服输——(齐读)用你这种方法,谁都能把鸡蛋竖立起来,这是最简单不过的事了。

再次感受他们的恶意攻击。

3、联系课文,对达官贵人们的话发表看法,随机指导:

(1)师演示磕鸡蛋,结合“轻轻一磕”、“牢牢竖立”体会哥伦布竖立鸡蛋非常轻松,指导朗读

(2)关注达官贵人们的表现,想像当时他们可能说的话,从中感受竖立鸡蛋的不易,指导朗读。

我糊涂了,到底简单不简单?

(发现问题就简单,没想到方法时不简单。

板书:

去发现去证实

(3)感悟哥伦布成功的关键。

板书:

创先

4、引读课文,回顾竖立鸡蛋的过程,小结板书,体会“竖立鸡蛋”与“发现新大陆”这两件事的内在联系。

5、创设情境:

此时此刻,面对这些还没有服气的达官贵人,你想说些什么?

指导写话

6、再读最后一节哥伦布的话。

四、联系生活,课外延伸

关注身边的小发现,敢想、敢做,去发现、去证实,竖立起属于你的哥伦布鸡蛋,那你就离近成功不远了。

读写链接点:

在生活中你有过新的发现吗?

你是怎样发现的?

和同学交流一下。

板书设计:

14哥伦布竖立鸡蛋

发现新大陆

敢想敢做

去发现去证实

竖立鸡蛋

创先不可能

攻击、挑衅

哥伦布达官贵人

教学效果反馈:

 

15、东郭先生和狼主备人:

李萍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理解课后15个词语,能用“犹豫”“大吃一惊”造句。

2、能联系课文,理解句子中叹号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反问句的作用。

3、从东郭先生对狼仁慈,好心相救,却险些送命的故事中,认识狼的狡猾、凶残,东郭先生的糊涂、愚蠢,老农的机智、果断,从而懂得“决不能怜悯像狼一样的恶人”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理解标点符号——感叹号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师: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5课(学生齐读课题《东郭先生和狼》),这是一个寓言故事,我们曾经学过寓言故事,还记得我们用什么方法来学习这类课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