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必修二氮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222333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501.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化学必修二氮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高一化学必修二氮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高一化学必修二氮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高一化学必修二氮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高一化学必修二氮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化学必修二氮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docx

《高一化学必修二氮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化学必修二氮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化学必修二氮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docx

高一化学必修二氮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

高一化学必修二氮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在一定条件下,将6体积的NO2(不考虑NO2转化为N2O4)和一定体积的NO置于试管中,并将试管倒置于盛有水的水槽中,待试管内液面不变后再通入4.5体积的O2充分反应后,剩余1.5体积气体,则原NO体积可能为()

①3体积②4体积③5体积④5.5体积⑤2体积

A.①③B.①⑤C.④或⑤D.②或③

【答案】C

【分析】

根据4NO2+O2+2H2O═4HNO3、4NO+3O2+2H2O═4HNO3,剩余1.5体积气体,可能为NO,也可能为氧气,以此来计算。

【详解】

则一定体积的NO和3体积的氧气发生4NO+3O2+2H2O═4HNO3,①若剩余气体为NO,则由反应可知,消耗NO为4体积,则原NO的体积为1.5+4=5.5体积;

②若剩余气体为氧气,则4NO+3O2+2H2O═4HNO3中反应的氧气为1.5体积,则原NO的体积为

=2体积,故选C。

2.有一充有10mLNO和NO2混合气体的试管,倒置于盛有水的水槽中,充分反应后,仍有6mL无色气体,则原混合气体中NO和NO2体积比为()

A.1∶4B.2∶3C.1∶3D.4∶1

【答案】B

【详解】

设NO的体积为amL,则NO2的体积为(10-a)mL,倒置于盛有水的水槽中,发生3NO2+H2O=2HNO3+NO,根据反应方程式,生成NO的体积为

mL,充分反应后,6mL气体为NO,因此有a+

=6,解得a=4,NO和NO2的体积比为4mL:

(10-4)mL=4:

6=2:

3,答案选B。

3.X、Y、Z、W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则X、W可能的组合有(    )

①C、O2②Na、O2③Fe、HNO3④S、O2  ⑤N2、O2   ⑥H2S、O2  ⑦NH3、O2

A.四项B.五项C.六项D.七项

【答案】A

【详解】

①氧气不足时,碳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能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碳在足量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①符合;

②常温下,钠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加热时氧化钠可与氧气反应生成过氧化钠,钠在氧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②符合;

③过量的铁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亚铁,硝酸亚铁与稀硝酸反应转化为硝酸铁,铁与足量的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铁,③符合;

④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在催化剂和高温条件下二氧化硫与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硫,硫与氧气不能直接反应生成三氧化硫,④不符合;

⑤氮气与氧气在放电或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氮气与氧气不能直接生成二氧化氮,⑤不符合;

⑥氧气不足时,硫化氢燃烧生成硫,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硫化氢在足量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⑥符合;

⑦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氨气与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与氧气化合生成二氧化氮,氨气与氧气不能直接生成二氧化氮,⑦不符合;所以,符合图示转化关系的有:

①②③⑥,故答案为:

A。

4.有关铵盐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是晶体,都能溶于水B.受热时分解,都有NH3产生

C.与碱共热时不一定产生氨气D.都能与酸反应

【答案】A

【详解】

A.铵盐都是易溶于水的白色晶体,A项正确;

B.铵盐不稳定都能加热分解,但不一定有氨气产生,如:

NH4NO3

N2O↑+2H2O,B项错误;

C.铵盐都能与碱反应生成氨气,C项错误;

D.铵盐不都能与酸反应,例如硝酸铵不能与酸反应,D项错误;

答案选A。

5.某些离子的检验及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A.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一定有NH4+

B.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无味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则一定有CO32-

C.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入盐酸沉淀不消失,一定有SO42-

D.某溶液加入稀盐酸酸化的AgNO3产生白色沉淀,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l-

【答案】A

【详解】

A.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说明该气体为氨气,推出原溶液中一定有NH4+,A项正确;

B.原溶液中若含HCO3-,加入稀盐酸后也会产生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原溶液中不一定有CO32-,B项错误;

C.产生不溶于盐酸的白色沉淀也可能是AgCl,则原溶液中不一定有SO42-,C项错误;

D.加入盐酸酸化的AgNO3溶液时,则引入了Cl-,故不能证明是原溶液中是否含有Cl-,D项错误;

答案选A。

6.取三张蓝色石蕊试纸放在玻璃棒上,然后按顺序分别滴加65%的浓HNO3、98.3%的浓H2SO4和新制氯水,三张试纸最后的颜色为

A.红、红、红B.白、黑、白

C.红、黑、红D.红、黑、白

【答案】B

【详解】

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将试纸中的有色物质氧化成无色,最后试纸呈现白色;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试纸和其中的有色物质都是有机物,浓硫酸夺取其中的H、O,只剩下黑色的碳,最后试纸呈黑色;新制氯水具有漂白性,将试纸漂白,最后试纸呈白色;即三张试纸最后呈现的颜色依次为白、黑、白;

答案选B。

7.如图所示,集气瓶内充满某混合气体,将集气瓶置于光亮处,然后挤压胶头滴管使胶头滴管内的水进入集气瓶,发现烧杯中的水会倒吸进入集气瓶,则集气瓶内的混合气体可能是()

 

 

 

A.

B.

C.

D.

【答案】D

【详解】

一氧化碳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在光照条件下不反应,且一氧化碳不溶于水,氧气难溶于水,压强几乎不变化,烧杯中的水不会进入,故

不符合题意;

氨气和氧气在光照条件下不反应,但氨气易溶于水,将滴管内的水挤入集气瓶后,集气瓶内压强减小,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故

符合题意;

二氧化氮和氧气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将滴管内的水挤入集气瓶后,集气瓶内压强减小,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故

符合题意;

氮气与氢气在催化剂、加热条件下反应,在光照条件下不反应,且氮气与氢气都难溶于水,压强不变化,烧杯中的水不会进入,故

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D。

8.下列对NO、NO2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NO2是红棕色气体,易溶于水,不是酸性氧化物

B.NO可以用排水法收集,但不能由N2和O2直接化合而得到

C.NO、NO2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且二者都是引起光化学烟雾的大气污染物

D.NO、NO2都有毒,且NO是汽车尾气的有害成分之一

【答案】B

【详解】

A.NO2是红棕色气体,易溶于水,与水发生反应:

3NO2+H2O==2HNO3+NO,由于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因此NO2不是酸性氧化物,A正确;

B.NO难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但由于N2性质稳定,室温下不容易反应,但在放电时可由N2和O2直接化合而得到,B错误;

C.NO与氧气发生反应会产生NO2;NO2溶于水反应产生硝酸和NO,因此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且二者都是引起光化学烟雾的大气污染物,C正确;

D.NO、NO2都有毒,且在汽车发动时,在电火花作用下N2和O2化合产生NO,NO是汽车尾气的有害成分之一,D正确;

故选B。

9.某同学为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常见的某些离子,进行了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

最终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由该实验能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A.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离子B.原溶液中一定含有NH4+离子

C.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l-离子D.原溶液中一定含有Fe3+离子

【答案】B

【详解】

A.原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硝酸钡,如果其中含有亚硫酸根离子,则会被氧化为硫酸根离子,所以原溶液中不一定含有SO42-离子,故A错误;

B.产生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是氨气,所以原来溶液中一定含有铵根离子,故B正确;

C.原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硝酸钡,引进了氯离子,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的离子不一定是原溶液中含有的氯离子,可能是加进去的盐酸中的,故C错误;

D.原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硝酸钡,如果其中含有亚铁离子,则亚铁离子会被氧化为铁离子,铁离子能使硫氰酸钾变为红色,所以原溶液中不一定含有Fe3+离子,故D错误;

答案选B。

10.足量铜与一定量的浓硝酸反应,得到硝酸铜溶液和NO2、NO的混合气体2.24L(标准状况),这些气体与一定体积O2(标准状况)混合后通入水中,所有气体完全被水吸收生成硝酸.若向所得硝酸铜溶液中加入4mol•L﹣1NaOH溶液至Cu2+恰好完全沉淀,则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是50m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参加反应的硝酸是0.4molB.消耗氧气的体积为1.68L

C.此反应过程中转移的电子为0.3molD.混合气体中含NO21.12L

【答案】D

【详解】

A.沉淀达到最大,溶液中溶质为NaNO3,故产物中的氮元素为硝酸钠和氮氧化物,2.24L氮氧化物的物质的量为0.1mol,根据N元素守恒,参加反应硝酸的物质的量为n(NaNO3)+n(NOx)=50×10-3L×4mol/L+0.1mol=0.3mol,故A错误;

B.Cu2++2OH-=Cu(OH)2↓,根据离子反应方程式求出参加n(OH-)=50×10-3L×4mol/L=0.2mol,n(Cu)=0.1mol,根据分析,铜失去得电子最终给了氧气,根据得失电子数目守恒,即n(Cu)×2=n(O2)×4,即n(O2)=0.2mol

=0.05mol,即氧气的体积为0.05mol×22.4L/mol=1.12L,故B错误;

C.铜和硝酸反应失去的电子物质的量为0.1×2mol=0.2mol,故C错误;

D.2.24L氮氧化物的物质的量为0.1mol,令NO的物质的量为x,则NO2的物质的量为0.1mol-x,根据得失电子数目守恒,即3x+(0.1mol-x)=0.2mol,解得x=0.05mol,因此NO2体积为0.05mol×22.4L/mol=1.12L,故D正确;

答案选D。

11.将40mLNO2和NO的混合气体通入倒立于水槽且盛满水的试管中,充分反应后试管中剩余20mL气体,则原混合气体中

与NO的体积比为 

   

A.

B.

C.

D.

【答案】C

【详解】

40mlNO2和NO的混合气体通入倒立于水槽中盛满水的试管中发生反应为3NO2+ H2O=2HNO3+NO,剩余20ml气体,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减少20ml,根据化学反应3NO2+ H2O=2HNO3+NO△V (气体体积减少)计算V (NO2)=30mL,原气体中V ( NO) =10mL,所以原混合气体的体积比为:

V (NO2):

V (NO)=3:

1,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

C。

12.氮元素在海洋中的循环,是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基础和关键。

海洋中无机氮的循环过程可用如图表示,下列关于海洋氮循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海洋中不存在游离态的氮

B.②中的含氮物质转化属于氮的固定

C.④中的含氮物质转化属于氮的还原

D.向海洋中排放含NO3-的废水不会影响NH4+的含量

【答案】B

【详解】

A.根据图像,海水中存在氮气,A错误;

B.②中氮气转化为

含氮化合物,属于氮的固定,B正确;

C.④中

转化为

,化合价升高,属于氮的氧化反应,C错误;

D.根据图像,

能转化为

转为氮气,氮气转化为

,故向海水中排放

会造成

浓度增大,D错误;

故答案选B。

 

13.硝酸钾是一种无氯氮钾复合肥,宜在种植水果、蔬菜、花卉时使用。

关于KNO3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从其阳离子看,属于钾盐B.从其阴离子看,属于硝酸盐

C.它属于纯净物中的无机化合物D.因为含有氧元素,故它属于氧化物

【答案】D

【详解】

A.硝酸钾含有的阳离子为钾离子,则硝酸钾属于钾盐,故A正确;

B.硝酸钾含有的阴离子为硝酸根离子,则硝酸钾属于硝酸盐,故B正确;

C.硝酸钾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盐,是纯净的无机化合物,故C正确;

D.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并且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纯净物,硝酸钾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盐,不属于氧化物,故D错误;

故选D。

14.对于某些离子的检验及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A.向某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原溶液一定是酸。

B.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入盐酸,沉淀不消失,一定有SO

C.灼烧固体样品,焰色反应为黄色,样品一定是NaCl

D.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一定有NH

【答案】D

【详解】

A.向某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原溶液一定显酸性,但不一定是酸的溶液,故A错误;

B.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入盐酸,沉淀不消失,此沉淀可能是BaSO4,也可能是AgCl,则原溶液中可能有SO

,也可能是Ag+,故B错误;

C.灼烧固体样品,焰色反应为黄色,此样品一定含有Na元素,但不一定是NaCl,故C错误;

D.NH3的水溶液显碱性,则在含有NH

的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5.已知X为一种常见酸的浓溶液,能使蔗糖粉末变黑。

A与X反应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反应条件及部分产物均已略去,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X使蔗糖变黑的现象主要体现了X的强氧化性

B.若A为铁,则足量A与X在室温下即可完全反应

C.工业上,B转化为D的反应条件为高温、常压、使用催化剂

D.若A为碳单质,则将C通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一定可以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

【答案】C

【详解】

X为一种常见酸的浓溶液,能使蔗糖粉末变黑,则X是硫酸,D和水反应生成硫酸,则D是三氧化硫,B和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硫,则B是二氧化硫。

A.X使蔗糖变黑的现象主要体现了X的脱水性,A错误;

B.若A是铁,常温下,铁与浓硫酸发生钝化现象,所以足量铁与浓硫酸在室温下不能完全溶解,B错误;

C.工业上,二氧化硫转化为三氧化硫的反应条件为450℃、常压、使用催化剂,C正确;

D.若A是碳,浓硫酸和碳在加热时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水,二氧化碳和少量氢氧化钙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碳酸氢钙,不能产生白色沉淀,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1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定容时,因不慎使液面高于容量瓶的刻度线,必修重新配制

B.根据燃烧产生的气味,可区分棉纤维和蛋白质纤维

C.将新制氯水滴入紫色石蕊溶液中,可以看到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D.取少量晶体放入试管中,再加入适量NaOH溶液,加热,在试管口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检验,若试纸变红,则可证明该晶体中含有

【答案】D

【详解】

A.定容时,因不慎使液面高于容量的刻度线,如果滴管将多余液体吸出会导致溶质物质的量减少,所以配制溶液浓度偏低,则要重新配制,故A正确;

B.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则根据纤维在火焰上燃烧产生的气味,可区分棉纤维和蛋白质纤维,故B正确;

C.氯水中含有HCl和HClO,具有酸性和漂白性,则向新制氯水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将先变红后褪色,故C正确;

D.氨气为碱性气体,应该在试管口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若试纸变蓝,则可证明该晶体中含有NH4+,不能使用蓝色石蕊试纸,故D错误。

故选:

D。

【点睛】

氯水的成分有:

Cl2、HCl、HClO;所以溶液显酸性、氧化性、漂白性,能够漂白绝大部分有机物。

17.随着我国汽车年销量的大幅增加,环境受到了很大的污染。

汽车尾气处理装置中,气体在催化剂表面吸附与解吸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O和O2必须在催化剂表面才能反应

B.总反应中NO为氧化剂,N2为氧化产物

C.汽车尾气的主要污染成分包括CO、NO和N2

D.图中反应的总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D

【详解】

A.NO与O2在常温下就可以发生反应,A项错误;

B.反应中NO、O2均为氧化剂,CO为还原剂,N2为还原产物,B项错误;

C.N2不是污染成分,C项错误;

D.由图看出图中反应的总化学方程式为

,D正确;

故选D。

18.下列有关浓硫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若大量浓硫酸洒在皮肤上应立即用纱布拭去,再用大量水冲洗

B.稀释时要将水沿器壁慢慢倒入浓硫酸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C.欲除去NH3中的H2O,可让混合气体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D.浓硫酸不分解、不挥发,所以能敞口放置在空气中质量不会发生变化

【答案】A

【详解】

A.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当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布拭去,再用大量水冲洗后涂上稀碳酸氢钠溶液,故A正确;

B.稀释浓硫酸时,要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热量散发出去,故B错误;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干燥气体,但氨气能与酸反应,不能用浓硫酸除去氨气中的水蒸气,故C错误;

D.浓硫酸不分解、不挥发,但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敞口放置在空气中,浓硫酸质量会增加,故D错误;

故选A。

19.(NH4)2SO4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

4(NH4)2SO4=N2↑+6NH3↑+3SO2↑+SO3↑+7H2O,将反应后的气体通入一定量的BaCl2溶液中,发现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还有部分气体从溶液中逸出,检验发现从溶液中逸出的气体无色、无味,溶液中氯化钡恰好完全反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成的沉淀中既有BaSO4、又有BaSO3,且n(BaSO4):

n(BaSO3)约为1:

1

B.生成的沉淀中既有BaSO4、又有BaSO3,且n(BaSO4):

n(BaSO3)约为1:

2

C.生成的沉淀中既有BaSO4、又有BaSO3,且n(BaSO4):

n(BaSO3)约为1:

3

D.从溶液中逸出的气体只有N2,最后留下溶液中溶质只有较多的NH4Cl

【答案】A

【详解】

(NH4)2SO4分解的方程式为4(NH4)2SO4=N2↑+6NH3↑+3SO2↑+SO3↑+7H2O,设分解了4mol(NH4)2SO4,则分解生成的N2、NH3、SO2、SO3物质的量依次为1mol、6mol、3mol、1mol,分解产生的气体通入BaCl2溶液中,发生反应2NH3+SO3+H2O=(NH4)2SO4、(NH4)2SO4+BaCl2=BaSO4↓+2NH4Cl,此过程中消耗1molSO3、2molNH3、生成1molBaSO4沉淀;还剩余4molNH3,最终从溶液中逸出的气体无色、无味,溶液中氯化钡恰好完全反应,说明3molSO2全部反应,则发生的反应为4NH3+3SO2+3H2O=(NH4)2SO3+2NH4HSO3、(NH4)2SO3+BaCl2=BaSO3↓+2NH4Cl,此过程将4molNH3、3molSO2全部消耗,生成1molBaSO3沉淀;根据上述分析,生成的沉淀中既有BaSO4、又有BaSO3,且n(BaSO4):

n(BaSO3)约为1:

1,从溶液中逸出的气体只有N2,最后留下的溶液中有较多的NH4Cl和NH4HSO3,故答案为A。

20.把aL含硫酸铵和硝酸铵的混合液分成两等份,一份需用bmol烧碱刚好把氨全部赶出,另一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时,消耗cmol氯化钡,由此可知原溶液中NO

的物质的量浓度(单位:

mol·L-1)是

A.

B.

C.

D.

【答案】B

【详解】

bmol烧碱刚好把NH3全部赶出,根据

+OH-═NH3+H2O可知,每份溶液中含有bmol

;与氯化钡溶液完全反应消耗cmolBaCl2,根据Ba2++

═BaSO4↓可知,每份溶液中含有

为cmol;令每份溶液中

的物质的量为n,根据电荷守恒,则bmol×1=cmol×2+n×1;解得n=(b-2c)mol,每份溶液的体积为0.5aL,所以每份溶液硝酸根的浓度为

,故D正确;

故选D。

21.下列有关离子检验的操作及结论均正确的是

A.向某无色溶液中先加入适量盐酸酸化,再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l-

B.向某无色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

C.向某无色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的气体,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

D.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原溶液中一定有

【答案】D

【详解】

A.盐酸中的氯离子干扰氯离子的检验,应改为硝酸,故A错误;

B.银离子会干扰硫酸根离子的检验,应该向无色溶液先加入盐酸酸化溶液以排除银离子的干扰,再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现,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

,故B错误;

C.首先,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不只是CO2,还有SO2;其次,与盐酸反应生成CO2的不只是

,还有

所以,溶液中可能存在的离子有

等,故C错误;

D.向某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说明该气体的水溶液显碱性,则该气体一定是氨气,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

,故D正确;

故选D。

22.只用一种试剂就能将NH4Cl、(NH4)2SO4、NaCl、Na2SO4,四种溶液区别,这种试剂是

A.NaOH溶液B.AgNO3溶液C.Ba(OH)2溶液D.BaCl2溶液

【答案】C

【详解】

A.氢氧化钠溶液能与NH4Cl溶液或(NH4)2SO4溶液产生有刺激气味的气体,现象相同,且与NaCl溶液或Na2SO4溶液不反应,则无法鉴别四种溶液,故A错误;

B.AgNO3溶液与这四种溶液混合均会产生白色沉淀,现象相同,无法鉴别,故B错误;

C.氢氧化钡溶液与(NH4)2SO4溶液混合能产生白色沉淀和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与NH4Cl溶液混合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与NaCl溶液混合无现象,与Na2SO4溶液混合能产生白色沉淀,能鉴别四种溶液,故C正确;

D.氯化钡溶液能与(NH4)2SO4溶液及Na2SO4溶液均产生白色沉淀,现象相同,无法鉴别,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2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某溶液和NaOH溶液共热,产生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的气体,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存在NH

B.某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时,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l-

C.用铂丝蘸取某溶液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时,火焰呈黄色,说明原溶液中含有Na+

D.某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时,产生白色沉淀,原溶液中一定存在SO

【答案】C

【详解】

A.氨气是碱性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所以某溶液与NaOH溶液共热,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可说明原溶液中存在

,故A错误;

B.某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时,产生白色沉淀,该沉淀可能为碳酸银,原溶液中可能含有碳酸根离子,不一定含Cl−,故B错误;

C.钠的焰色为黄色,若焰色试验的火焰呈黄色,可说明原溶液中含有Na+,故C正确;

D.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产生的白色沉淀可能为AgCl,原溶液中不一定存在

,应先加稀盐酸,无沉淀,再加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才能证明溶液中存在

,故D错误;

故答案选C。

24.在氯化氢的溶解性实验中出现喷泉现象,下列因素与产生喷泉现象无关的是

A.烧瓶充满B.极易溶于水

C.瓶内外有压强差D.溶液显酸性

【答案】D

【分析】

在氯化氢的溶解性实验中,氯化氢极易溶于水,导致烧瓶里气体压强减小,在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