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高三仿真模拟卷二语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9206026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6.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高三仿真模拟卷二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届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高三仿真模拟卷二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届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高三仿真模拟卷二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届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高三仿真模拟卷二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届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高三仿真模拟卷二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高三仿真模拟卷二语文.docx

《届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高三仿真模拟卷二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高三仿真模拟卷二语文.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高三仿真模拟卷二语文.docx

届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高三仿真模拟卷二语文

2016届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高三仿真模拟卷

(二)(5月)语文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甲必考题(共45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众所周知,唐宋时期社会转型及其变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整个社会的“平民化”或“市场化”程度的推进,汉唐及之前的诸侯门阀士族的社会结构已经不复存在,与之相适应的“宗法”世袭体制也分崩离析,失去了其存在的社会基础。

面对宋代以来这种新的社会重构组合历程,宋代许多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特别是理学家们,根据这一新的时代特征,对宋代的社会重构和组合设计出了一系列的蓝图。

这其中最具代表意义的莫过于民间的宗族制度与乡族组织了。

宋明时期的宗族、家族制度是由上古时期的“宗法制”演变而来的,“宗法制”在汉晋时期则演变为门阀士族制度。

这种深具统治特权的制度演化至宋代,已经失去了它的社会基础,基本衰败。

宋代科举制度进一步完善,已成为最主要的选官制度,大批平民通过科举改变其社会地位。

官僚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宋代建立起以官僚和士绅为主体的新的宗族制度。

宋代的社会现实,使家族制度的重建不可能与古代宗法制度完全相同,因此,重建必须因地因时制宜地对古代礼制有所更新。

朱熹以其对古代礼制的深入研究为基础,结合当时的民俗,为宋代社会礼仪特别是重建家族制度制定了新的规范。

在宋代朱熹等士大夫和理学家们设计、倡导以及亲自实践之下,具有一定平民化色彩的新型家族制度及其组织,已经在宋代的许多地方出现。

随着民间宗族祭祀制度的确立与扩散,宗族制度与乡族组织也日益向民间生活化和民俗化转变。

宗族的首要任务是祭祀祖先和繁衍宗族子嗣,在此之外族产的管理也是宗族的重要任务。

可以说,到了明清时期,宗族制度与乡族组织已经成为中国民间最为重要和坚固的社会结构形式。

宋明以来中国宗族制度与乡族组织的文化合理性,基本上是在宋代理学家们倡导下、由民间社会自行施行并得以发展兴盛起来的。

国家政府不但始终处于一种被动应付的状态,甚至在不少的场合加以禁止和干扰。

政府往往从强化专制统治的思维出发,认为民间宗族制度与乡族组织的发展壮大,很有可能危及政府的社会治理,从而屡屡试图予以控制和限制。

尽管如此,在强大的民间社会面前,这种不具有制度化的控制和限制,毕竟无法有效地影响明清时期宗族制度与乡族组织的发展,明清时期中国的宗族制度与乡族组织的兴盛,一直延续到20世纪中叶。

宋代理学所倡导设计的以宗族制度和乡族组织为核心的基层社会管理与民间礼仪,正是由于较少受到专制政府的制度化约束,宋代理学的这一部分文化精神,被比较正常地延续了下来,并且得到了社会的基本认同。

虽然到了现当代,有一部分学者从政治学术的视野在一定程度上批判了中国的宗族制度与乡族组织,但是它并没有像被制度化的“节孝”行为那样,引起社会的强烈反感,反而在很大程度上成为民间社会的生活方式,蕴含着顽强的生命力。

(摘编自陈支平<朱子学·理学:

唐宋变革与明清实践》)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宋时期,“宗法”世袭体制分崩离析,整个社会的“平民化”或“市场化”程度的推进,是唐宋时期社会转型及其变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B.宋代的很多知识分子,面对宋代以来新的社会重构组合历程,根据这一新的时代特征,对宋代的社会重构和组合设计出了一系列的蓝图。

C.上古时期的“宗法制”先演变为宗族、家族制度,后又演变为门阀士族制度,这种深具统治特权的制度演化至宋代,已经失去了它的社会基础。

D.科举制度成为宋代最主要的选官制度,大批平民通过科举改变其社会地位。

官僚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宋代建立起以官僚和士绅为主体的新的宗族制度。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宋代家族制度的重建必须因地因时制宜地对古代礼制有所更新,不可能与古代宗法制度完全相同,这是由社会现实决定的。

B.朱熹以自己对古代礼制的深入研究为基础,结合当时的民俗,为宋代社会礼仪特别是重建家族制度制定了新的规范。

C.具有一定平民化色彩的新型家族制度及其组织,在宋代士大夫和理学家们设计、倡导以及亲自实践之下,已经在宋代的许多地方出现。

D.宗族的首要任务是祭祀祖先、繁衍宗族子嗣及管理族产。

明清时期,宗族制度与乡族组织成为中国民间最为重要和坚固的社会结构形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民间宗族制度与乡族组织的发展,政府始终处于一种被动应付的状态,认为这很有可能危及政府的社会治理,从而屡屡试图予以控制和限制。

B.在强大的民间社会面前,政府的控制和限制无法有效影响明清时期宗族制度与乡族组织的发展,中国的宗族制度与乡族组织的兴盛,一直延续到20世纪中叶。

C.中国的宗族制度与乡族组织在现当代受到了一部分学者一定程度上的批判,但是它反而成为民间社会的生活方式,蕴含着顽强的生命力,必将在21世纪重放光彩。

D.由于较少受到专制政府的制度化约束,宋代理学所倡导设计的以宗族制度和乡族组织为核心的基层社会管理与民间礼仪,被比较正常地延续了下来。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胡世宁,字永清,仁和人。

弘治六年进士。

性刚直,不畏强御,且知兵。

除德安推官。

岐王初就藩,从官骄,世宁裁之。

迁广西太平知府。

太平知州李浚数杀掠吏民,世宁密檄龙英、知州赵元瑶擒之。

母丧归。

服阕赴京。

道沧州,流寇攻城急,世宁即驰入城,画防守计。

贼攻七日夜,不能拔,引去。

迁江西副使。

当是时,宁王宸濠骄横有异志,莫敢言,世宁愤甚。

正德九年三月上疏曰:

“敕王止治其国,毋挠有司,以靖乱源,销意外变。

”宸濠闻,大怒。

列世宁罪,遍赂权幸,必杀世宁。

世宁已迁福建按察使取道还里宸濠遂诬世宁逃驰使令浙江巡按潘鹏执送江西鹏尽系世宁家人索之急。

李承勋为按察使,保护之。

世宁乃亡命抵京师,自投锦衣狱。

狱中三上书言宸濠逆状,卒不省。

系岁余,言官程启充、徐文华、萧鸣凤、邢寰等交章救,乃谪戍沈阳。

居四年,宸濠果反。

世宁起戍中为湖广按察使。

寻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四川。

以父忧归。

世宁风格峻整,居官廉。

疾恶若仇,而荐达贤士如不及。

都御史马昊、陈九畴坐累废;副使施儒、杨必进考察被黜;御史李润、副使范辂为时所抑,连章荐之。

与人语,呐不出口,及具疏,援据古今,洞中窾会。

与李承勋善,而持议不苟合。

始以议礼与张璁、桂萼合,璁、萼德之,欲援以自助,世宁不肯附会,论事多牴牾。

诸大臣皆忌之。

帝始终优礼不替。

九年秋卒。

赠少保,谥端敏。

摘编自《明史·列传第八十七》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世宁已迁福建按察使/取道还里/宸濠遂诬世宁逃/驰使令浙江巡按潘鹏执送江

西/鹏尽系世宁家人/索之急/

B.世宁已迁/福建按察使取道还里/宸濠遂诬世宁逃/驰使令浙江巡按潘鹏执送江西

/鹏尽系世宁家人/索之急/

C.世宁已迁/福建按察使/取道还里/宸濠遂诬世宁逃/驰使令浙江巡按潘鹏执送江

西/鹏尽系世宁家人/索之急/

D.世宁已迁福建按察使/取道还里/宸濠遂诬世宁逃/驰使令浙江巡按潘鹏执送江

西/鹏尽系世宁/家人索之急/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弘治,是中国明朝第九个皇帝明孝宗朱祜樘的年号。

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

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始于汉武帝。

B.疏,又称“奏议”或“奏疏”,是臣僚向帝王进言使用文书的统称。

疏的本意为“疏

通”,这里引申为分条说明的文字。

C.父忧,为“丁父忧”的省写。

“丁忧”,古代官员父母亲去世后必须停职守制的制

度,丁忧期间,丁忧人不准为官。

D.谥,谥号,是古代君主、诸侯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给予

的一个寓含善意评价或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胡世宁通晓军事。

他的军事才能在流寇攻打沧州时展现出来,流寇攻打沧州七天

七夜,沧州城还是没有攻破,最后,流寇被迫撤离。

B.胡世宁疾恶如仇。

他为人风格端庄、峻严,任广西太平知府时,太平知州李浚几次

三番杀害吏民,掠夺财产,胡世宁率人逮捕了他。

C.胡世宁不畏权贵。

他果断揭发宁王宸濠骄横不法和造反的意图,虽遭受迫害,并被

关进监狱,也毫不屈服,他最后被谏官营救出狱。

D.胡世宁举贤荐才。

即使他举荐的人被罢官,考评中被黜斥,被当时大臣压制,他

还是连上奏章推荐,唯恐被举荐的人仕途不通达。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道沧州,流寇攻城急,世宁即驰入城,画防守计。

 

(2)与人语,呐不出口,及具疏,援据古今,洞中窾会。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①~②题。

(11分)

同题仙游观

韩翃

仙台初见五城楼,风物凄凄宿雨收。

山色遥连秦树晚,砧声近报汉宫秋。

疏松影落空坛静,细草香生小洞幽,

何用别寻方外②去,人间亦自有丹丘③。

【注】①一本无“同”字。

仙游观:

在今河南嵩山逍遥谷内。

②方外:

尘世以外。

③丹丘:

指神仙居处,昼夜长明。

8.“山色遥连秦树晚,砧声近报汉宫秋”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请简要分析。

(6分)

9.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请结合三四两联分析概括。

(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三峡》中为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引用渔歌的句子是:

(2)李商隐《无题》中赞美献身事业,奉献不止的精神的诗句是:

,。

(3)《赤壁赋》中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短暂和个体渺小的句子:

,。

乙选做题(共25分)

请考生在第三、第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选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小题(25分)

命运敲门声何葆国

房门上响起持久、顽固的声音,看来我要是不开门,它就是三天三夜也不肯停下来。

我只好搁下手中的笔,走过去把门打开,心情一下子变得很坏。

又是他!

一个叫作简进的狂热级文学青年。

都怪一个亲戚多事,把他介绍给我,这些天来他几乎天天上门,要我指点他那狗屁不通的文章。

昨天我不得不硬着头皮对他一篇所谓呕心沥血的新作提了几点意见。

“邹老师,我遵照您的意见修改好了,”简进谦恭得有些畏葸地双手呈上一叠稿纸,“请邹老师……”

我想发火,但最终还是克制了。

从他手上拿过稿子,我淡淡地说:

“我帮你推荐出去,你就在家等着发表吧。

“谢谢,”简进接连点头哈腰,“太谢谢了,邹老师,太谢谢了……”

简进走后,我再也没有情绪继续写作,心想,这家伙想发表想疯了,天天上门骚扰,这可如何是好!

我忽然想到去年有篇旧稿,自己不太满意,一直没有寄出去,干脆……我找出旧稿,署上简进的名字和他的地址,给一家熟悉的报纸寄去。

大概半个月后,简进来了,看样子他激动得面孔都有些变形了,手颤抖了许久才从口袋里掏出一张报纸。

我一看,正是我署上他名字的那篇稿子。

“邹老师,您帮我修改的文章,终于,终于发表了……”他的声音激动得哆嗦。

“很好嘛,这是第一步,希望你埋头苦干,不要荒废了时间。

”我煞有介事地教导他。

“是,是,是。

从此,我很长一段时间没有看到他,也许他上门找过我,但我不在,总之我渐渐把他忘了。

大概是4年之后,我有一天到那个亲戚家闲坐。

他忽然问我,你还记得简进吗?

我摇头。

他说,就是那个我介绍他去找你的文学青年啊。

我一下就明白了。

他叹道,一个好好的人迷恋什么写作,现在疯了,我们活活把他害了!

原来,简进在发表“处女作”的巨大精神动力之下,没日没夜地写……可是再也没有发表一个字,他就疯了……

我听得胆战心惊,忽然觉得自己是个罪魁祸首。

房门上响起持久、顽固的声音,看来我要是不开门,它就是三天三夜也不肯停下来。

我只好搁下手中的笔,走过去把门打开,心情一下子变得很坏。

又是他!

一个叫作简进的狂热级文学青年。

都怪一个亲戚多事,把他介绍给我,这些天来他天天上门,要我指点他那狗屁不通的文章。

昨天我不得不硬着头皮对他一篇所谓呕心沥血的新作提了几点意见。

“邹老师,我遵照您的意见修改……”简进谦恭地说。

“行了,我不用再看了,”不知怎的,我忽然克制不住自己,粗暴地打断他说:

“你根本不是搞文学的料,修改一百遍也没有用!

简进一脸窘迫。

“我劝你别白费劲了,把时间和精力拿去搞点别的东西,现在改革开放,干什么不行,偏偏要在文学树上吊死……”

我正口若悬河,忽然发现简进不见了。

不知他什么时候偷偷跑了,他一定受不了我的尖刻一一管他呢,我继续写我的。

大概是4年之后,我有一天上街取汇款。

忽然一辆轿车嘎地在我身边停住,我吓了一跳。

车窗里探出一张熟悉而又陌生的面孔,“邹老师,你忘记我啦?

”原来是简进!

他下了车,热烈地握住我的双手,“邹老师,你真是我的再生父母啊,我真不知如何报答你!

我懵头懵脑的,“我当初痴迷着文学,是你一番话让我迷途知返啊,我真不知如何感激你!

原来,简进被我批了一通之后,丢掉文学转头卟通跳“海”,现在有了公司有了车,连别墅也有了。

不久,简进诚心诚意拿了数万元,帮我出了一套文集。

我以恩人自居,但心里不免酸溜溜的。

房门上响起持久、顽固的声音,看来我要是不开门,它就是三天三夜也不肯停下来。

会不会是他?

好吧,我就是不开门,看你的耐性有多好!

大概15分钟之后,敲门声渐渐弱下去,像一朵云飘散了……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讲述的“我”与简进之间发生的故事,安排了明暗两条线索,对“我”的描写

是明线,对简进的描写是暗线。

B.简进是个狂热的文学青年,但他连写作的基本功都没有,尽管“我”对他进行了一些

指导,但他没有什么改进。

C.简进看到报纸上有署着自己名字的文章,十分激动,可他竟然没有发现那是别人的文

章,足见这个人多么马虎。

D.简进接受不了“我”对他说的“你根本不是搞文学的料”的话,他竟然趁我不注意

的时候,愤然地离开了我家。

E.简进最后一次来我家时,“我”态度坚决,将他赶出门外,因为只有这样做,他才会

不来纠缠,打扰我的生活。

(2)小说反复强调持久、顽固的敲门声,意图是什么?

请简要分析。

(6分)

(3)简进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优秀品质?

请简要分析。

(6分)

(4)有人认为小说中的“我”也有人性亮点,你同意吗?

谈谈你的具体理由。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王国维“道器合一”的文史治学周传家

20世纪初,随着西学东渐,中国传统文化受到冲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

早在1902年,梁启超就发表文章批评旧史学的弊端,大声疾呼号召“创新史学”。

1919年,毛子水发表《国故与科学精神》,批评“国故”和旧史学,引起张煊的反驳,新旧两派展开激烈交锋。

1923年,胡适在《国学季刊》“发刊宣言”中指出:

“国故”即“国学”,涵盖“一切过去的文化历史”。

他主张“打破一切的门户成见,拿历史的眼光来整统一切”,提出“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的口号。

王国维深受梁启超新史学观点及胡适“整理国故”口号的影响,坚持从历史着眼,主张“欲知古人必先论其世,欲知后代必先求诸古”,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特别是他以专门史形式呈现出来的《宋元戏曲史》,“求事物变迁之迹而明其因果”,拓展了传统历史学的广度和深度,不仅成为新史学的典范,而且是公认的中国戏曲史的开山之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王国维治戏曲史,不仅坚持历史的观点,而且走的是“即器即道”的文化史路数,从严密的考证出发,用史料说话,绝非虚玄论道,同时也不停留于文化表象就事论事。

他溯源探流,追求道器结合一一于形下之器透视形上之道,又让形上之道坐实于形下之器,使戏曲这一中华元素从文化事象娓娓道来的展示中得以昭显。

王国维治戏曲史,不仅有“史识”一一别具只眼,更重要的是有“史胆”一一良知和担当。

王国维幼年即喜读《汉书》,早年的《咏史诗二十首》不局限于个体的人生感慨和悲欢心绪,总揽全局,分咏相对完整的“中国全史”,“议论新奇而正大”。

处在大厦将倾、内忧外患的历史背景下,面对文物制度的崩溃、历史延裂的残酷现实,王国维“毋忘其天职,而失其独立之位置”,怀着对中国文化灭绝的深度恐惧感,通过古器物、古文字以及古史研究,说明中国文物制度的真实性,表达中国文化复兴的理想。

读王氏之《咏史诗二十首》,不由得使人想起2000多年前屈原的《天问》。

屈原有感于楚国的危机和忧患,叩天问地,在对有关天、地、人的某些传说质疑的过程中,体现出他的怀疑精神、思想观念及其为楚国现实政治服务的意图;王国维在《咏史诗二十首》中,面对苍茫历史“呵而问之”,同样是通过卒章显志的惯常创作模式,试图从中发现中国文化的兴衰存亡之道,为风雨飘摇的中国传统文化确立一个历史根基。

这绝非迷古恋古,而是民族情怀和爱国精神的生动体现。

因此,从某种意义来说,《咏史诗二十首》就是20世纪的《天问》,王国维就是现代中国的“三闾大夫”,连他结束生命的方式也酷似屈原怀忠而自沉汨罗。

王国维具有扎实深厚的国学功底和严谨科学的治学态度,他在《殷虚书契考释·后序》中指出:

“我朝学术所以超绝前代者,小学而已。

”他以这种具有科学性质的小学工具来衡定历史存在之真伪,重证据,重事实,不肯在没有确凿证据时乱下结论,更不会想当然地凭空捏造,欺世盗名。

对于“不通字例、来习旧艺”之“俗儒鄙夫”的“肆其私臆,无所忌惮”,他深恶痛绝,讥之为“鬼魅之易画”。

但他不是迂腐学者、冬烘先生,他“取地下之实物,与纸上之遗文互相释证;取异族之故书与吾国之旧籍互相补证;取外来之观念与固有之材料互相参证”,从而“移一时之风气,示来者以轨则”。

这种采用古今中外结合的“古史新证”手段,对于今天的“古史研究”也颇有超越之处,因而成为王氏之学所具有的重要现代学术特征之一,开一代之学术和学风。

吴梅是南派昆曲的著名学者,其曲学研究涉及度曲、制曲、曲史等众多领域,在曲学方面,钱基博先生甚至认为,吴梅代表着20世纪前半期昆曲曲学的最高成就。

就治学而言,王国维和吴梅之间有许多共性,也各有其特色。

两者走的均是“即器即道”、道器兼容的路子,窃以为王氏更钟情于“道”,而吴氏则偏重于“器”。

(选自《中国社会科学报》有删减)

相关链接:

①王国维吸收了西方输入的文学史观念,对中国古典戏曲的发展线索进行了严密的考证和分析,开创了“戏曲史”研究的新领域。

他在研究中借鉴了中西诗学中的某些思想意蕴,提出了许多合理而又富有启发性的理论观念,对中国古典戏曲的研究有理论上的重要突破。

②《宋元戏曲史》中体现的研究方法,是王国维对戏曲研究的一个突出贡献,被人评其为“转移一时之风气,而示来者以轨则”。

王国维的胞弟王哲安将其兄的研究方法概括为:

乾嘉学风的严密实证和西学的逻辑推演的相互制约和影响。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随着20世纪初西学东渐的风潮,中国传统文化受到冲击,新旧两派展开激烈交

锋,其中梁启超、毛子水、胡适处于同一阵营,观点一致。

B.王国维修治的《宋元戏曲史》,是一部专门研究宋元戏曲发展脉络及其演变逻辑的

戏曲史专著,是新史学的典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C.把《咏史诗二十首》看做20世纪的《天问》,把王国维看做现代中国的“三闾大夫”,

是因为王国维如屈原般具有民族情怀和爱国精神。

D.王国维的学术研究具有重要现代学术特征,开一代之学术和学风,为后代的“古

史研究”提供了示范和准则,即便在今天也不落后。

E.作者认为王国维偏重于“道”,而吴梅偏重于“器”,但后者曲学研究涉及众多领域,

代表着20世纪前半期昆曲曲学的最高成就。

(2)结合材料,具体阐释“道器合一”的含义。

(6分)

(3)王国维治学的情感态度有哪些特点?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分)

(4)结合材料,谈谈王国维在治学方法上有哪些独到之处?

(8分)

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这篇论文对思想的表达太过,所见欠缺深度,结语当然不着边际。

②他草草地翻阅了我提交的报告,犹如。

③不参加旅游团为好,那叫,不叫旅游,因为有时连景点最出名、最美丽的风光都不知道有哪些。

A.浮光掠影蜻蜓点水走马观花

B.蜻蜓点水 浮光掠影 走马观花

C.走马观花 蜻蜓点水 浮光掠影

D.走马观花 浮光掠影蜻蜓点水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3分)

  A.根据市交警支队统计数据显示,现行首日早高峰车流量平均下降四分之一,市区

主干道拥堵状况明显好转。

B.一切文化产品、文化服务和文化活动,都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积极

人生追求、高尚思想境界和健康生活情趣。

C.核心价值观是人们对社会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这个精神支柱,就会失去灵魂、凝聚力和生命力。

D.征收房产税的目的是运用税收杠杆,政府要加强对房产的管理,提高房产使用效率,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合理调节房产所有人和经营人的收入。

15、根据所掌握的对联知识,将下列八句组成四副对联,最恰当的一项(3分)

①晴空一镜悬明月②亭闲有竹春常在③风吹不动天边月④山静无人水自流⑤竹菊梅兰可养性⑥夜市千灯照碧云⑦琴棋书画自陶情⑧雪压难摧涧底松

A、①⑥②④③⑧⑤⑦B、①⑥②③④⑧⑤⑦

C、①⑦②④③⑧⑤⑥D、①④②③⑧⑤⑥⑦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5分)

    前人有诗说: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此语当然有理,不过,在过去的时代里,不仅是国家不幸,     ①    ,才能写出血泪交迸与苍生息息相通的诗文。

如果屈原得意于庙堂之上,李白沦为供奉之臣,杜甫也居画屋高楼,   ②    ,如同夜空最灿烂的星辰宣告缺席。

柳宗元在政治上失败,生活也坎坷困顿,但为他的政敌所始料不及的是,他们把他抛向了生活的底层,陷阱与荆棘造就的,却是中唐第一流的哲学家、思想家、散文家和诗人。

在“永贞革新”中,柳宗元是败军之将;但在精神领域,③     ,特别是中国的诗歌史与散文史,他都拥有黄金铸就的一章。

17、下面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标识,请写出该标识的图形部分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言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00字。

(6分)

六、写作(60分)

18、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①君子有三畏:

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孔子

     ②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担心、害怕)。

——王安石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

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语文参考答案

1.C(“先演变为宗族、家族制度,后又演变为门阀土族制度”错,按原文提供的时间看,

应是先演变为门阀土族制度,后演变为宗族、家族制度)

2.D(“管理族产”是重要任务)

3.C(“必将在21世纪重放光彩”表述于文无据)

4.A

5.D(是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人,比如本文传主胡世宁就是大臣)。

6.B(“胡世宁率人逮捕了他”错,应是“密令龙英、知州赵元瑶逮捕了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